铁笔之运,一唱三叹——名石与名印赏析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译文及鉴赏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译文及鉴赏《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是由李贺所创作的,全诗一句接一句,一路不停,络绎而下,如同缨络垂下;字句精炼,语言跳跃,没有一处浪费笔墨,也没有一处用语晦涩的地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唐代:李贺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译文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注释杨生:砚台的主人。
青花紫石砚:有青色纹理的紫石端砚,是唐代的一种名贵砚台。
青花:即砚上的“鸲鹆眼”。
端州:今广东高要县一带,境内出石砚。
“踏天”句: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
佣(yōng)刓(wán):均匀地削磨。
抱水:注满水。
唇:指砚唇,盛水处。
苌(cháng)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
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犹如苌弘的碧血。
纱帷(wéi):纱帐。
这里指书房。
沤(òu):浸泡。
沾水磨墨的意思。
松麝(shè):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
薰(xūn):香气。
腻:润。
薄:淡。
重:浓。
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
匀:均匀稳定。
数寸:指砚台上的墨。
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圆毫:指毛笔。
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
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
宽顽:笨头笨脑。
一作“宽硕”。
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译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李贺《老夫采玉歌》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贺《老夫采玉歌》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老夫采玉歌李贺采玉采玉须水碧①,琢作步摇徒②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③,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④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⑤悬肠草⑥。
[注释]①水碧:碧玉名,产于水中。
②步摇:古代贵妇首饰名。
③蓁子:即榛子,可食。
④蓝溪:唐代长安附近蓝田县西有蓝田山,又名玉山,山势险峻,溪水中产碧玉。
⑤磴:石阶。
⑥悬肠草:又叫思子蔓,离别草,象征生离死别。
(1)请简要赏析诗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4分)(2)本诗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却仍不失浪漫主义色彩,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试举一个例子简要赏析此诗运用想象的艺术。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用第一人称,通过正面,侧面的描写刻画,塑造了一个采玉老夫的形象。
不停地采玉,工作艰辛,长期忍受饥寒之苦,遭遇极其悲惨,心情异常痛苦。
下水采玉,命悬一线,思念儿女,随时有性命之忧。
全诗形象地再现了采玉劳工凄楚的遭遇,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愤怒的控诉。
【赏析】:这首诗写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是李贺诗中少见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蓝田县出产名贵的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
《老夫采玉歌》便是以这个地方为背景。
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
“水碧”就是碧玉。
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
“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
“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
“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共含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无名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湖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篇2:《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声,因而受到重视。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的“几”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解释,接下去的词句却是感情的连续抒发。
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
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的地方。
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作官,后说归隐不能。
下片用三个三字句起头:“新鲈,斟美酒,起悲歌”,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
通脍,把鱼肉切细。
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美衬悲、愈转愈深者也。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全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
“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
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
那么这一打算能否实现呢?“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
【唐诗三百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译文注释_《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点评_杜甫的

【唐诗三百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译文注释_《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点评_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 杜甫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注释】:丹青:绘画。
引:唐代乐曲的一种,亦为一种诗体。
卫夫人:晋汝阴太守李矩妻,王羲之曾从她学过书法。
王右军:即王羲之,晋代大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
指褒忠壮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皆系唐初功臣。
【注解】: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简析】:这首诗也是写画马的,并直接送给画家曹霸。
它着重写了画家的身世、经历,类似一首小叙事诗。
全诗以画家承皇帝的宠爱命再绘凌烟阁功臣像和玉花骢马为中心,极状了曹霸当时画名的显赫,因而更衬出晚景的凄凉。
这时候诗人也饱经沧桑,生活贫困,在感情上更能和曹霸互相理解。
全诗写得错综多变,叙事抒情,跌宕有致,在艺术上很成功。
曹霸是盛唐著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

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赏析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大家学习过这类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原文以及相关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窗。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知州,捷报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这首《水调歌头》。
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点明了本词的主旨。
“雪洗虏尘静”,首句对这次胜利给以高度评价,他说,这次击败金兵,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尘埃“雪”洗得干干净净了。
“风约楚云留”,“风”,暗喻朝廷,云,暗喻自己有官职在身。
因为江西抚州在古代属楚国,所以说“楚云”。
这句是说,由于朝廷的约束,地方官的责任又迫使我留在这儿,致使我未能参加这次令人鼓舞的战斗。
对这一点,他深感遗憾,所以接下去才说:“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前句说,谁为这次的胜利谱写悲壮的颂歌呢?表现了词人对前线的记挂;后句说,他命令军士在抚州古城的城楼吹起号角,大张旗鼓地庆祝这次胜利。
“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这一句化用《三国志》评论陈登的话,说明自己平生具有湖海那样宽阔豪迈的志气;“关塞如今风景”,是说采石矶打了胜仗,边塞的形势如今和过去不同了,言外之意是说过去敌人威胁我们,如今我们又占了上风;“剪烛看吴钩”是说自己听到喜讯兴奋得词人在夜间挑亮灯烛,检查自己的武器,准备和敌人拼搏一场。
这三句话充分说明了张孝祥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决心。
前方胜利的消息使他深受鼓舞,他磨拳擦掌、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恢复中原献身效力。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及译文

米芾《海岳名言》原文及译文之欧侯瑞魂创作米芾, 字元章, 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 吴人, 祖籍太原;书法家、画家、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 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 多蓄奇石;世号米癫, 书画自成一家, 精于鉴别;曾任北宋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 工书法, 擅篆隶草楷行等书体, 长于临摹古人书法, 到达乱真水平.米芾自谓作书“刷字”, 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分歧.米芾文集早佚, 《海岳名言》是其友人张嘉父录于一纸, 由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保管下来.米芾书论核心在用笔天真自然.他把用笔之法讲得非常生动、形象、易懂.米芾的评书标准在尊晋卑唐, 这和唐人重楷法而米芾不善楷书有关, 所以他的书论主要讲翰札行书之法, 包括用笔轻重、行间字的年夜小参差有致等.《海岳名言》皆米芾平时论书之语, 反映其书学美学思想.米芾重视魏、晋书迹的古雅自然, 主张以情作书, 指斥“前贤论书, 征引迂远, 比况奇巧, 如‘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 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 去法逾远, 无益学者”, 公然向“遣词求工”的历代评书弊端提出宣战.对用笔、布白、筋骨、体势等法, 米芾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如“字要骨格, 肉须裹筋, 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安插.稳不俗, 险不怪;老不枯, 润不肥.反常贵形不贵苦, 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 入画, 画入俗;皆字病也.”评葛洪“天台之观”飞白, 为“年夜字之冠, 古今第一”.自称:“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为集古字, 盖取诸长处, 总而成之.既老始而自成家, 人见之, 不知以何为祖也.”从而道出了由学习传统到自成一家过程中的甘苦.其次, 曰:“石刻不成学, 但自书使人刻之, 已非己书也;故必需真迹观之, 乃得趣.”“凡年夜字要如小字, 小字要如年夜字.褚遂良小字如年夜字, 其后经生祖述, 间有造妙者.年夜字如小字, 未之见也.”“世人多写年夜字时用力捉笔, 字愈无筋骨神气, 作圆笔头如蒸饼, 年夜可鄙笑.要须如小字, 锋势备全, 都无刻意做作乃佳”.分析了石刻与真迹、年夜字与小字之间的关系和学习方法, 强调“字有八面”和“八面具备”.这些见解, 均为后世学者所珍重.可是, 作者论及前代书家及作品, 有时亦有讥贬过甚之言, 如评欧阳询“道林之寺”四字, “寒俭无精神”, 析柳公权“国清寺”三字, “年夜小不相称, 费尽筋骨”, 评“柳公权师欧, 不及远甚, 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难免放言矜肆, 难以为训.然而, 其论人论书, 直言快语, 直抒胸臆, 无拘无束, 不蹈成规, 为历来书家所传颂.其苛求前人之处虽多, 但总比专以遣造溢美谀词者为好.作品关于笔法、笔势、笔意, 和字病、字忌等审美标准, 及其书法艺术等实质问题的自力见解, 尤其是所言运笔布格之法, 实能脱离前人蹊径.刷——不即是快!《海岳名言》原文:历观前贤论书, 征引迂远, 比况奇巧, 如“龙跳天门, 虎卧凤阁”, 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 去法逾远, 无益学者.故吾所论, 要在入人, 不为溢辞.【遍观前代名家关于书法的评论, 引证之事, 全都曲折而笼统, 就好比“龙跃天门, 虎臣凤阁”之类, 这是什么语言呢?要不就是追求华丽的辞藻, 这样其实离具体的笔法更远了, 对学书者没什么益处.所以我这里所说的, 只想人易理解, 不用那些浮夸之辞.】吾书小字行书, 有如年夜字.唯家藏真迹跋尾, 间或有之, 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 随意落笔, 皆得自然, 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 人谓吾书为集古字, 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 人见之, 不知以何为祖也.【我写的小字行书, 有如年夜字;但我只在家藏的真迹题跋后, 偶尔这么写, 不给求字的人.写这种字, 关键是要胸有成竹, 心中有底就可以随意下笔, 写起来很自然, 而字迹也古朴雅致.我成年时书法还未能自成一家, 他人都说我的字是“集古字”.其实我这是吸取各家之长, 将其综合起来.比及年老的时候, 就开始独成一家, 他人见了, 竟然不知道我是学哪一家的字呢.】江南吴、登州王子韶, 年夜隶题榜有古意, 吾儿友仁年夜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年夜字更无辨.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 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 谓友知也.【江南的吴, 登州的王子韶, 用年夜字隶书题榜很有古意;我儿子友仁, 年夜字隶书跟他们一样.再者, 我小儿子友知, 代我写碑及手书年夜字, 他人都分不出来;门下省的许侍郎尤其喜欢他的小楷, 曾对我说过:“若有给我的短简, 可让你儿子代写.”他说的就是我小儿友知.】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年夜字, 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 乃是勾勒倒收笔锋, 笔笔如蒸饼, “普”字如人握两拳, 伸臂而立, 丑怪难状.由是论之, 古无真年夜字明矣.【杜甫写了首题为《薛稷慧普寺》的诗, 其中有两句说:“郁郁三年夜字, 蛟龙岌相缠”.现在见到了原石的拓本, 一看, 原来是用回锋色勒的, 每一笔都显得跟蒸饼似的.其中的“普”字, 就像一人握紧两拳, 伸直了双臂杵在那儿, 是在是怪异不美.由此说来, 古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年夜字.】葛洪“天台之观”飞白, 为年夜字之冠、古今第一.欧阳询“道林之寺”, 寒俭无精神.柳公权国清寺, 年夜小不相称, 费尽筋骨.裴休率意写牌, 乃有真趣, 不陷丑怪.真字甚易, 唯有体势难, 谓不如画算, 勾, 其势活也.【葛洪所书“天台之观”四字飞白书, 为年夜字之冠, 古今第一.欧阳询写的“道林之寺”, 薄弱寒酸, 没有精神.柳公权所书“国清寺”, 字体年夜小不相称, 还费尽气力.裴休随心书写牌匾, 倒很有味道, 不至于丑怪.楷书很容易写, 只是写出气势来难.应该说, 只有不像画算筹似地那么刻板, 笔势就活了.】字之八面, 唯尚真楷见之, 年夜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 欧、虞笔始勾, 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 不及远甚, 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字有八面, 只有在正楷中能全部暗示出来, 年夜字小字各具其妙.智永的字有八面, 可是已经缺少钟繇笔法.丁道护, 欧阳询, 虞世南等人, 笔法开始变得整齐匀称, 此时已是古法殆尽了.柳公权字学欧阳询, 但远不如欧, 反成丑恶怪诞之祖.自柳公权开始, 世上便有了俗书.】唐官告在世, 为褚、陆、徐、峤之体, 殊有不俗者.开元已来, 缘明皇字体肥俗, 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 经生字亦自此肥, 开元已前古气无复有矣.【现在唐朝的委任文书都用褚遂良、陆柬之及徐峤之的字体, 其中颇有不俗之作.开元以来, 只因唐明皇的字体属肥俗一路, 开始有徐浩之流, 写丰肥之字以取悦皇上, 抄经者的字体也开始变肥了.开元之前的古气就不再有了.】唐人以徐浩比僧虔, 甚失当.浩年夜小一伦, 犹吏楷也.僧虔, 萧子云传钟法, 与子敬无异, 年夜小各有分, 纷歧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 自张颠血脉来, 教颜年夜字促令小, 小字展令年夜, 非古也.【唐朝人把徐浩比作王僧虔, 是很不恰当的.徐浩的字, 年夜小一致, 跟下层文吏的楷书差未几.王僧虔、萧子云传承钟繇笔法, 和王献之的字一样, 年夜小各得其所, 不会强求一致.徐浩是颜真卿的门客, 书体源自张旭一派;张旭教颜真卿年夜字缩小, 小字扩年夜, 这却非古法.】石刻不成学, 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 故必需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 每使家僮刻字, 故会主人意, 修改披撇, 致年夜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 题讫而去, 后人刻之, 故皆得其真, 无做作凡差, 乃知颜出于褚也.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 《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 颜杰思也.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 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 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 不知不怒张, 自有筋骨焉.【不能学石刻上的字.因为自己写的字拿去让他人刻, 刻出来就变了样了.所以说, 还须拿真迹来观赏研究, 才华得其真谛.比如, 颜真卿就常让家仆去把他的字上石, 家仆猜度主人心思, 刻字时就将撇捺等笔画作了修改, 于是颜氏书迹年夜为失真.只有在吉州庐山的题名, 是那时题完就走了, 后人根据原迹刻石, 所以保管了颜书的原本面目, 没有做作庸俗的的缺点.看了这个才知道颜书是出于褚体的.况且, 颜字真迹中也没有蚕头雁尾的笔画.颜真卿写给郭英乂的《争座位帖》, 有篆书籀字的味道, 是颜书中的杰作.柳公权与欧阳询的字是丑怪俗烂之祖, 不外其弟枊公绰却和睦兄长一般俗气.字贵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只知字怒张者有筋骨, 却不知不故作怒张者, 也自有筋骨在的.】凡年夜字要如小字, 小字要如年夜字.褚遂良小字如年夜字, 其后经生祖述, 间有造妙者.年夜字如小字未之见也.【都说年夜字要当小字写, 小字要当年夜字写.褚遂良小字写得如同年夜字般有气势开张, 以后的抄生者学他, 偶尔也有字写得好的.年夜字写得跟小字一样细致入微, 一丝不苟, 还没见过他人有这样的字.】世人多写年夜字时用力捉笔, 字愈无筋骨神气, 作圆笔头如蒸饼年夜, 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 都无刻意做作, 乃佳.自古及今, 余不敏, 实得之榜字, 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世人写年夜字时年夜多用力抓笔, 这样反而更没有筋骨精神, 写出的圆笔末尾就和蒸饼似的, 实在猥琐可笑.年夜字要写得跟小字一样细微, 笔锋气势一应俱全, 必需无半点刻意造作才算佳品.自古以来, 还没有写年夜字如小字的, 在下不才, 幸而掌握了其中的诀窍.现如今的年夜字随处可见, 这些人中总会有人明白我的.】石曼卿作佛号, 都无回互转折之势, 小字展令年夜, 年夜字促令小, 是颠教颜真卿谬论.盖字自有年夜小相称, 且如写太一之殿, 作四窠分, 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 以对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年夜小, 不展促也.余尝书天庆之观, 天、之字皆四笔, 庆、观字多画在下, 各随其相称写之, 挂起气势自带过, 皆如年夜小一般, 虽真有飞动之势也.【石延年(字曼卿)所写的佛祖名号, 全无回环转折的体势;小字扩年夜, 年夜字缩小, 那是随性癫狂的张教给颜真卿的谬论.事实上, 字自己有年夜有小, 比如说写“太一之殿”四个字, 分四格写, 难道要把“一”字写得肥年夜, 占满一整格, 以和“殿”字坚持年夜小一致吗?其实年夜小适宜即可不用特意扩年夜或缩小.我曾写过“天庆之观”四个年夜字, “天”字和“之”字都只有四笔, “庆(庆)”字和“观(观)”字下面笔画多, 我根据其自然的形态来写, 写完挂起来一看, 气势连贯, 年夜小适宜, 确乎有飞动之势.】书至隶兴, 年夜篆古法年夜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年夜小, 故知百物之状, 活动圆备, 各各自足, 隶乃始有展促之势, 而三代法亡矣.【到隶书发生, 年夜篆古法就被破坏殆尽了.篆文籀字都是各随其字形年夜小而写的, 正如世间万物, 生动完美, 各具其态.隶书开始有了年夜者缩小, 小者扩年夜的写法, 从此古文, 篆, 籀的书写古法就不复存在了.】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插费工, 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 体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 更无气骨, 皆不如作郎官时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 全无妍媚, 此自有识者知之;沈传师变格, 自有超世真趣, 徐不及也;御史萧诚书太原题名, 唐人无出其右, 为《司马系南岳真君观碑》, 极有钟王趣, 余皆不及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颜真卿, 柳公权诸人, 都只有一种笔法, 写起来刻意造作, 苦心经营, 这样的书法怎能流传后世?李邕书法出自王献之, 但失去了纤细与丰腴的适宜调节.徐浩晚年笔力衰退, 写的字就更没了气骨, 还不如作郎官时的《婺州碑》写得好.他的《董孝子碑》《不空和尚碑》都是晚年所书, 完全是败笔, 毫无美感, 凡是有欣赏眼光的人城市明白这一点.沈传师独辟蹊径, 却有非凡的真趣, 徐浩是不如他的.御史萧诚写的太原题名, 唐人中没有比他强的.为司马氏所书《南岳真君观碑》, 很有钟繇, 王羲之的味道, 其它作品都不如这一件.】智永临集千文, 秀润圆劲, 八面具备, 有真迹.自颠沛字起在唐林夫处, 他人所收不及也.【智永临写千字文, 面秀色润, 笔圆力劲, 八面俱备;这件作品有真迹传世.自“颠沛(匪亏)”起, 在唐林夫处, 他人所收集的都没有他的多.】字要骨格, 肉须裹筋, 筋须藏肉, 帖乃秀润生安插, 稳不俗, 险不怪, 老不枯, 润不肥.反常贵形不贵苦, 苦生怒, 怒生怪;贵形不贵作, 作入画, 画入俗:皆字病也.【字要有骨力格调, 肉须裹筋, 筋要藏肉, 这样就能俊秀丰润, 结构妥贴, 不落俗套.要做到险而不怪, 老而不枯, 丰而不肿.图变求新, 贵在形态巧妙而不在苦用蛮力.苦则怒张, 怒则怪异;贵在形态巧妙却又不能做作, 做作就成了画画了, 写字成了画画, 那就俗了.这些都是写字的弊端.】“少成若天性, 习惯若自然.”兹古语也.吾梦古衣冠人授以摺纸书, 书法自此差进.写与他人, 都不晓.蔡元长见而惊曰:“法何太遽异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名, 独称吾行草, 欲吾书如排算子, 然真字须有体势, 乃佳尔.【“少成若天性, 习惯若自然”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老话.我曾梦见有一个穿戴服装的人教我折纸作书, 自那以后书法就有了些进步, 写给他人看都看不出区别来;只有蔡京见了惊奇地说:“你的笔法怎么突然变了那么多?”他真算是明眼人了.章惇自恃楷书优异, 却单单称誉我的行草, 暗示我的楷书跟排算筹似的板滞无神;不外楷书必需有体势才华算是佳品.】颜鲁公行字可教, 真便入俗品.【颜鲁公(真卿)行书可学, 楷书就俗了.】尹仁等古人书, 不知此学吾书多.小儿作草书, 年夜假有意思.【我的儿子友仁等学习古人的字体, 其实学的还是我的风格居多.这小子写的草书, 还有那么一点意思.】智永砚成臼, 乃能到右军;若穿透, 始到钟、索也.可永勉之.【智永写字写到磨砚成臼, 才华学到王羲之的样子.如果将砚穿透, 才华上追到钟繇索靖的境界吧.所以说学书还得加倍努力啊!】一日不书, 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因思苏之才《恒公至洛帖》字明意, 殊有工, 为天下法书第一.【一天不写字, 就觉得思路痴钝了, 想来古人片刻不竭地在练习啊.由此我想起苏之才的《恒公致洛帖》, 字迹明朗, 意味非凡, 很见功力, 应该算是天下字帖第一了.】半山庄台上多文公书, 今不知存否.文公与杨凝式书人鲜知之.余语其故, 公年夜赏其见鉴.【半山庄的台上曾有许多王文公(安石)的字迹, 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王文公学的是杨凝式的字体, 世人很少有知道的.我一说出, 他很赞赏我的眼力.】金陵幕山楼隶榜石, 关蔚宗二十一年前书.想六朝宫殿榜皆如是.【金陵幕山楼的隶书匾额, 是关蔚宗二十一年前所写.估计六朝时宫殿的匾额都是这个样子的吧.】薛稷书慧普寺, 老杜以为“蛟龙岌相缠”.今见其本, 乃如柰重儿, 握蒸饼势, 信老杜不能书也.【薛稷写的“慧普寺”三字, 杜甫认为是“蛟龙岌相缠”.现在看到原石拓本, 就小孩子费劲地手握蒸饼的样子, 可见杜甫是不会写字的.】学书须得趣, 他好但为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 便不工也.【学习书法, 必需要有兴趣, 忘失落其它嗜好才华写得精到.凡是有其它快乐喜爱萦绕在心, 就写欠好了.】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 蔡卞得笔而乏逸韵, 蔡襄勒字, 沈辽排字, 黄庭坚描字, 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 对曰:“臣书刷字.”【我因对书法博学而被皇帝召去答话.皇上问起本朝几个时人认为会写字的人, 我这样回答:“蔡京不得笔法要领, 蔡卞有笔法而少韵致, 蔡襄写字是用刻的, 沈辽是用码的, 黄庭坚是用描的, 苏轼是用画的.”皇上又问:“那你写字呢?”我回答说:“我写字用刷的.”】。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壮怀激烈拔剑起舞——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赏析送羽林陶将军李白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从诗意看,羽林陶将军出使之地是很危险的,因而此一去能否如期平安归来,当令人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送别,照理应有依依惜别之情,但是这位充满“胆气”的诗人,一反送别诗常有的感伤情调,写得豪情四溢,壮怀激烈,真有令人拔剑起舞之势。
首联写陶将军出使时的壮观场面和叱咤风云的气概。
“将军”,即羽林陶将军。
《唐书·百官志》:“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
将军各三人,从三品。
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由此可知,陶将军平时是身负保卫宫禁重任的,而今日令其出使,当是不寻常之举。
“楼船”,一种有楼的战舰。
《通典》:楼船,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
“紫烟”,紫色的烟雾。
但这里似乎有“紫气”之含义。
紫气,是一种祥瑞的光气。
将军出使,恰值“紫气东来”,当是一好兆头。
因此,这句诗不仅赞颂了“羽旌扫霓,旌旗拂天”的气势,而且有预祝其马到成功之意。
颔联是写陶将军之使命和饯别时的情景。
出句有两层含意:一是说此去遥远,在“万里”之外;二是说此行并非如履平地,而是去探有艰险的“虎穴”。
“虎穴”,典出《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又《三国志》:吕蒙年十五六,窃随邓当击贼。
当顾见大惊,归以告蒙母。
母恚欲罚之。
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这里引用此典,还有勉励陶将军只有冒大风险,才能建树大功之意。
对句是写陶将军宴饮时慷慨激昂之状。
“龙泉”,剑名,即龙渊宝剑。
相传春秋时楚王使风胡子因吴王请欧冶子干将二人作铁剑,二人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杖。
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谓龙渊剑,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故名。
唐人避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作龙泉。
这一联诗,不仅写出了陶将军的勇气和豪情,而且对仗恰当而工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交友互进,慰藉心灵情感 书法篆刻作为国粹的代表,被喻为 艺术中的艺术、最深难的艺术。天涯海 角,最牵挂最想交流的人是书法上的朋 友,因为书法艺术有越学越深、越深越 难的特性,这决定了书法之友需要终身 切磋、互励互助。更加自信,并易取得 他人的欣赏、尊重和信任。
七、表现个性,增加人生机会 书法篆刻被称为第二张脸,一定程度上代 表书写人的性格学养,许多人因为写得一手漂 亮字而获得特别的发展机会,在心理素质、意 志品格方面更加自信,并易取得他人的欣赏、 尊重和信任 书法篆刻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是学习中国 传统文化的纽带.学员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可以 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同时在学 习书法的时候,手部肌肉、眼睛、大脑都会得 到有益的训练。
铁笔之运 一唱三叹
刘克明
七绝六首 刘克明 2009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篆刻协会与《书法与篆刻 创作》课程合作,举办华中科技大学第三届社团进班 级之六十华诞篆刻献礼活动,赋此,非惟纪事,当以 志为教为篆之实。 其一 一刀一石可传神。 方寸胸中见率真。 掌节周秦持瑞信, 古为今用时时新。
其二 画印诗书融一炉。 集真集篆两相娱。 心囊万象臻精致, 古玺印存砺廉隅。 其三 周鼎商彝文字奇。 印宗秦汉人为师。 三分刀刻七分篆, 增损得中益我知。
二、倡学兴问,增强文化素质 学好书法篆刻,须以丰富的学养为基础, 有益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清代书家杨守敬认为,学书除品高以外, “一要学富,胸罗万千,书卷之气,自然溢于 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 而能超轶等伦者也”由学书而悟到读书的重要, 这是提高学员文化素质的第二个收获——使学 员爱学习。陆维剑先生在谈学书“三利”时说 过这样的话:“……由学书而导吾人于向学之 途,以兴起探求学问之兴趣,又其作用之一 也。”确是很有见地的。
五、探美求新.提升审美素质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教育正面临着低俗浅板的严峻挑战。书法篆刻 是一门高雅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熔 入了古今圣贤之理。对学生讲行书法篆刻教学, 有净化人的灵魂,驱逐邪俗之气,提高审美素 质的作用。 陆维创先生说得好:“而(书法)欣赏的 人,对名家作品,正如与英雄(沉雄、豪劲)、 美人(清丽、和婉)、君子(端庄、厚重)、 才士(倜傥、苍古)、野老(浑穆、苍劲)、 陷者(高逸、幽雅)相对,无形中受到熏陶: 感情为所渗透,人格为所感染,心绪有所改变, 嗜好为之提高,渐渐将一般娱乐上之低级趣味 转移至高尚。”
七律一首 刘克明 全国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暨楚简 帛书法作品展,经多方筹备,于2009年8 月初在武昌水果湖畔举行。赋此,以记 其胜。 翰苑丹青是国魂,北碑南帖汇嘉珍。 刀锋铅椠留奇雅,简策缣缃见朴淳。 笔墨传经因世旧,人文载道逐年新。 今评荆楚毫端事,点画多情似故人。
欢迎登陆 刘克明的网站
三、静心养气,提高身体素质 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昭示了这样一个 事实:威胁现代人健康的第一元凶不是别的, 而是不尽的烦恼与浮躁。要把人们从这种情绪 中解脱出来的最好方法是积极休息,而练习书 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陆维创先生有段解释很精彩,他说:“若 每日有一小时之练习,即有一小时之怡静。只 有紧张而无怡静,只有疲劳而无宁息,势必有 害健康……信笔挥毫,不必求其成为名家,成 为美术品,而为调节生活、宁静精神,又其功 用之一也。”
其四 一歌三叹八风调。 弄石研朱初试刀。 但用汉家好样式, 青田刻出颂今朝。 其五 千年锲刻几传承。 法得周秦擅写真。 钤拓今知非小技, 亦疏亦密匠心匀。
其六 印集菁华见玺章。 古来受命尚吉祥。 须弥芥子精微入, 观石宜知阴协阳。
学习诗书画印的益处 一、滋品导行,滋养道德 作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学书对 于一个人道德品质与人文素质的养成, 是有极大裨益的。 黄庭坚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 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 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 俗人耳。”古来许多书法大家,都有高 尚的品德,它们都以独特的形式熔铸于 书作之中,学生学习书法,能从历代书 家的高风亮节中得到熏陶。
四、炼意砺志,磨砺心理素质 时下许多心理学专家发出惊呼:大学生心 理健康的状况严重滑坡!人们发现,由于长辈的 溺爱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下一代的群体意识 和承错能力大大削弱了。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 康发展来说,书法篆刻教学无疑是一味良药。 郭沫若1962年9月在《人民教育》的题词中 就曾经指出:“……培养学生写好字……这样养 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 善于体贴人……。” 陆维剑先生则阐释得更为清楚,他说: “研究书法,又必注意书写之无讹、始终之不懈。 无讹,乃心细之征;不懈,见忍耐之力。”
网址: /liukeming 电子邮箱:liuke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