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和谐共舞

合集下载

读写共舞和谐发展

读写共舞和谐发展

读写共舞和谐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反复研读这些句子,我感觉到,不妨在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间搭建一个平台,创设教学情境,在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多角度创造性阅读的同时,激发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我从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出发,探讨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和基本策略,以读促写,逐步做到会读、善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准确把握“读”与“写”的黄金分割点,恰当处理好读写之间的相互转化,让读写共舞,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结合平时的实践,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具体做法:1.加强阅读、积累语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无以开阔视野,更谈不上知识的积累。

不积累量变无以促质变。

因此,应尽量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文章,从中接受历史和现实的生活的各种信息,何况阅读量多了,词汇量也丰富,提炼和概括素材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阅读的:第一方面: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内化词句的训练,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写作范文,只要细细品味,不乏好词佳句,为了指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它们,从而达到内化词句的目的,我在教学新词汇时一般从四个方面来教学:理解词义、文中理解词义、朗读体会、用词说话。

上述四个环节概括起来,学生经历了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因此内化词语的过程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熟悉词语的过程。

第二方面:课外阅读抓摘录。

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仅凭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不够的,为此,我让学生从课外阅读材料中摘录好词佳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优秀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

奏响读写相融的和谐乐章

奏响读写相融的和谐乐章

奏响读写相融的和谐乐章作者:夏静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年第04期“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读写结合能充分发挥经典课文对写作的引领,通过情境的创设、情感的诱发、素材的推敲,让学生在提升言语能力的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个性的张扬。

为提高读写结合的价值,提升读写结合的效率,必须追求读写相融、不露痕迹的境界。

一、练在疑难处,引领学生亲近文本。

课文的朦胧处,作者在此为文本蒙上了一层面纱,往往是需要学生深入感悟的重点、难点。

如果把这些地方确定为读写结合点,就能为学生打开一扇亲近文本之门,文本的美会在学生踏进大门之时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要讲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受到老太太卖葡萄的启发后,为迪斯尼乐园设计出了最佳的路径。

阅读教学中的疑难点是:最佳路径与法国南部老太太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让学生感悟到老太太葡萄园里顾客的感受,而课文仅寥寥数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可以说是课文的朦胧之处。

因此,教学中,我把此处确定为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走进老太太的葡萄园,去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感受一下老太太的葡萄园。

学生通过联系平时的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葡萄园的情景再现了出来。

透过学生们所写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揭开了“面纱”,悄悄地走进了文本,自然地走近了人物,领略了课文叙述的那神奇的故事,欣赏到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快乐、自由之园”,同时也深入地感受到格罗培斯所受的启发,突破了阅读的难点。

二、练在插图处,引领学生步入画面。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

图文并茂,是编者用以再现课文内容,并补充文字之所不及的凭借,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因此,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功能,在课文插图处让学生练笔,能丰富文本,激发学生情感,达到文与画的统一、读与写的融合。

“言意共生”,建构魅力语文课堂

“言意共生”,建构魅力语文课堂

“言意共生”,建构魅力语文课堂作者:迮蔚萍来源:《启迪与智慧·中旬刊》2021年第10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追求“言意共生”,意味着让“内容”和“形式”实现统一,从而构建“言意兼得、和谐共舞”的魅力语文课堂。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为基础,并基于“言意共生”的大前提探讨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分析重点词句,体会文本意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很多名家之作。

而在这些经典的作品中,不乏一些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态度的核心词句,对学生理解作者情感、分析文章主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正因如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言意共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将重心放在文本中的重点语句上,并和学生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究,确保学生在赏析词句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与意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意境,让学生在日后写作时能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展现重要的哲理或启示,教师不妨从文本中筛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

如,“同学们,经过一番阅读,你对书中‘它是万花中的一朵……流动的瀑布’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这句话具有怎样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很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意识到这句话看似写花,其实以花喻人。

紫藤萝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的紫藤萝花组成的,而我们的社会同样是由每一个看似平凡的个体组成的。

只有个体生命的进取和奋发,才能让整个社会充满勃勃生机。

通过深入剖析文章中的词句,学生很快领悟到文本中的意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言意共生”,教师应当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并和学生展开深入分析与探讨。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产生全新的思考与认知。

二、根据课文文眼,品味语言魅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践行“言意共生”模式时,往往遵循着固定的顺序,即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然后在分析过程中提炼文章的情感以及思想。

走读写融合之路,返阅读教学本真(苏教版高一必修)

走读写融合之路,返阅读教学本真(苏教版高一必修)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是“一体两面”。

这是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

而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却往往将文本阅读和写作指导生硬割裂,导致读写两败俱伤。

所以,改善读写关系,走语文教学读写融合之路,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最大收益,达到读写相互促进、和而共嬴,真正让语文学习实现两翼并举,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

那么,让二者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方式有那些呢?一、抓住句群,以促学生积累语言。

名篇佳作中一般都有一组一组逻辑严密,语意连贯通达的句子,这些句群对文章结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时,将其中的句式提出来进行别的文本内容的重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教学《想北平》时,笔者曾把第五自然段中“……既……,又……,连……也……,连……也……”关联词句式提取出来,让学生利用此句式分别将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内容进行归纳概括、重新组合:“北平既不太热闹,又不太空旷,连长者红酸枣的城墙也能使我摸着,连城墙前的积水滩也竟然像小儿似的安睡在摇篮里。

”“北平既能使人接近自然,又多古物,就连我这样没钱的人也可以欣赏到千年古董,连住在京城里的人也能种上一院子花,甚至可以悠然见南山。

”再如,教学《前方》时,要求学生把《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对“教养”下定义的句式抽出来并给“前方”下一个定义:“真正的前方,一如真正的人生,既是现实生活又是理想追求,随处都是终点却从无尽头,永远都在奔跑中,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这种做法在训练学生整合升华文本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思维与相关概括词语的衔接和积累,可谓一箭双雕。

二、结合情境,以促学生迁移语言。

苏教版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深情地向视觉良好的人们提出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语境,仿照句式另写两例。

如,“好好地利用你的大脑吧,犹如明天你将遭遇脑细胞全部死亡的厄运;尽情地弹奏悦耳的旋律吧,犹如明天你将遭遇手指失灵的痛苦。

让阅读与习作精彩共舞

让阅读与习作精彩共舞

让阅读与习作精彩共舞-作文教学论文让阅读与习作精彩共舞江苏胡才淦【摘要】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

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量;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在阅读和习作中构建桥梁,多给学生设计一些张扬个性的习作训练,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在阅读教学后得到彰显。

关键词语言积累习作技巧习作个性如今的阅读课上,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理解内容”很重视,而文中那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开头、生动的描写、独特的结构等等却不能细细引导学生去揣摩、去领会。

实际上,教材中那一篇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范文,需要我们很好的利用。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语文教材对学生习作的“范例”作用,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架设“桥梁”,真正实现阅读和习作在语文课堂上共舞呢?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关注语言积累,丰富习作储备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

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

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依照“课标”的要求,把阅读教学作为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主战场”,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量,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

1.积累词语,充实词汇1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的语言材料。

“词多则史,少则不达”,一个学生词汇丰富,作文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相反,词汇贫乏,就会词不达意,捉襟见肘。

因此,积累词汇,充其“源”,加强运用,强其“能”,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第一要素。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瞄准语言,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进行积累,并通过迁移运用,使课本中的精词妙语及时融入学生头脑中的“词库”,一旦习作表达需要,便会喷涌而出。

2.积累句式,迁移运用积累语言材料,不光应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积累丰富的语句表达形式。

小学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柴坪镇中心小学 陈爱萍)

小学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柴坪镇中心小学  陈爱萍)

浅谈小学课外阅读与课内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无数专家学者或以亲身的经历感受,或以专业的研究发现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课内和课外“两条腿”走路。

课内阅读是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靠课内阅读来培养;课外阅读是补充,相对于课内阅读统一教材、一样的教学方法而言,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喜好自由选择,弥补了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阅读无非就是课内和课外阅读两种。

课内阅读即语文课本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但就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来说,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

有效的课外阅读既能让学生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又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以及阅读的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小学生的阅读与欣赏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臵。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更好地学习语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唤醒爱读书的潜意识但凡教育者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和家长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面对的是处在集体生活中的学生,大部分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集体教授为主。

因此,教师要从集体的角度出发,借助集体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通过在课室是设立开放性的图书角,在墙上粘贴名人书画,在课堂内共同阅读、共同探究,在课余一起讲讲故事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引入讲故事、剪报、争阅读章等评比,在健康的群体竞争中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社团教案15篇

课外阅读社团教案15篇

课外阅读社团教案15篇篇一一、活动目的:为了活跃我校校园文化,发挥“快乐阅读”的宣传阵地,为了进一步深化“快乐阅读”教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孩子快乐读书,为了丰富我校的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快乐读书的“小明星”。

为了让校园中快乐读书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在课余时间里兴趣小组把对阅读有特别爱好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学习。

让兴趣做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爱读书,广读书,会读书,快乐读书,读整本书,做小书迷。

二、活动内容:本小组将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包括名人名言、小故事大智慧、名家名作赏析、指导学生阅读和阅读小游戏等等。

三、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4:00----5:00五、活动地点:四二班教室六、主要措施:1、指导孩子读书:比比谁读得多,争当小书迷。

2、懂得合作,读书小组协作阅读、创作,布置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写作。

3、玩一些积极有益的游戏,丰富学生的体验,收获成功,感受快乐,学习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在“乐”中学。

4、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多创新,学会欣赏名篇佳作,会运用一些好词佳句。

七、活动安排每星期阅读一篇佳作并交流。

穿插名人名言、开心小故事。

制作多种形式的读书小报。

玩一些关于阅读方面的积极有益的游戏。

多积累多背诵。

篇二一、指导思想:著名的作家斯蒂夫曾说过:“名著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

”而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读名著,诵经典,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

通过开展以读书为内容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名著陪伴学生的成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快乐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同时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诵读经典”的校园读书氛围。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动笔,从而感悟文学的内涵和人生的哲理,放飞思维,陶冶情操。

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优秀范文5篇]

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优秀范文5篇]

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人的一生,其实是阅读的一生.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我们一辈子也读不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因此,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一、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一)在阅读教学之前有目的地安排课外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使课外阅读的材料服务于课堂阅读教学,即把阅读教学的课前预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例如,学习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时,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长征的时代背景: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路线?长征中遇到的困难?长征的结果?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在课上的阅读教学中,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还能将诗句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感悟.如:长征途中发生的赣南撤退(五岭逶迤腾细浪);转战乌蒙山(乌蒙磅礴走泥丸);巧渡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飞夺泸定桥(大渡桥横铁索寒);翻越大雪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等.再如: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桥》(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之时,将村民们输送到安全地带,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为乡亲们搭建了一座生命之桥,但自己和儿子却英勇牺牲了)、《舍己救人的好教师---张丽莉》(当一辆失控的大卡车向着学生人群飞驰而来时,张丽莉老师用力推开学生,自己却倒在车轮下,为了挽救学生的生命而导致自己的身体高位截瘫)等感人肺腑的写人文章,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能让学生感悟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质,还能使学生对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积累.这样,在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就达到了课上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和补充.(二)在阅读教学之中有目的地渗透课外阅读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内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课外阅读材料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如:《布达拉宫》一文中,学生对藏族文化艺术与宗教文化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课上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相关图片与视频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精美的壁画、唐卡、金光四射的灵塔,以及贝叶经、法幢等,这些直观的认识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和宗教经书、器物的认识.还可以补充课外阅读知识:据有关专家说,贝叶经就有可能是唐僧从西天印度取回的真经.这就使学生更加感受到贝叶经的珍贵,激发了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再如:阅读《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一文时,学生会对课文中的太空知识产生很大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太空生活趣事多》《太空课堂》等文章,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充满趣味的吃、住、行等活动,通过了解宇航员的太空飞行体验增长普通课堂上学不到的太空知识.还可以推荐学生课后去阅读更多的有关太空的书籍.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太空的幻想与好奇心,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探索太空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三)在阅读教学之外有目的地延伸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之后运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及读书方法去举一反三,独立读懂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把阅读教学后的学习方法运用体现在课外阅读中.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层次,再让学生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谈感受边体会五壮士是怎样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部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然后,让学生课后用这种学习方法去阅读教材外的战斗英雄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活动,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很弱,注意力时间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多样的课内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一)上好阅读指导课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简述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摘录文中精彩的语句,写批注以及开展交流阅读感受等.(二)评选阅读家庭请家长为学生阅读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与家长共同阅读.可以评选阅读家庭,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三)召开主题故事会或朗诵会确定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讲述课外阅读中的动人故事和朗诵课外阅读中的精彩篇章.(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交流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相互学习、共同分享读书乐趣.(五)进行表演创作学生在学习了课上的文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积累表演经验后,可以再把课外读物中的片段进行改编,与同学一起表演.(六)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定期进行展览评比,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七)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读书档案让学生自制小卡片.每读完一本课外书,就在卡片上记下书名、作者、主要内容、阅读收获等,与同学随时交流,以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总之,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参考文献:[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二篇: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薛秀芳2.群文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正阳一小薛秀芳人的一生,其实是阅读的一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

《以名家作品母鸡为主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以名家作品母鸡为主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附选文:《母鸡》我一向讨厌母鸡。

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疸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

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替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象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有实的确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案(精选13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案(精选13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案(精选13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第(5—7)自然段,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文字,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天鹅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2、回忆:天鹅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评:书不读熟不开讲。

对这样情满全篇的文章,初读必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究、质疑、交流,对文本获得鸟瞰式的全景图。

]二、自学思考1、明确要求: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用()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也许有些词语最先映入你的眼帘、最先打动你的心,就在词语下面画上“△△”符号,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感悟(一)老天鹅破冰的场面1、课件出示:为什么这一自然段令你感动?突然,一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不过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着冰面。

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是第2次,第3次……(1)、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与坚硬的冰面相撞击,不疼吗?(疼)它怕不怕?(不怕)这叫什么?(勇敢)(2)、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撞击着冰面,可是冰并没有碎,它又是怎么做的?(学生接读)(3)、镜子般的冰面仅仅被撞得颤动起来,可是仍然没有碎,它又是怎样做的?(学生接读)2、体会“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

(1)学生演示天鹅的“腾空而起”和“重重地扑打”,提示要表现出力度。

返璞归真厚积薄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本》“随堂化”的实践研究

返璞归真厚积薄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本》“随堂化”的实践研究

返璞归真厚积薄发——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本》“随堂化”的实践研究【摘要】课堂作业顾名思义是在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今的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先教后练或是重讲轻练,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及时针对课堂练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措施,同时更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反思教学实际,《课堂作业本》的使用实效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任教以来,一直从教于小学低段语文,希望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以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本》为载体,寻求提升语文课堂实效的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本随堂化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

”课堂练习既是学生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的主要桥梁。

它是教师备课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重新拾起语文课堂练习这个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对《课堂作业本》加以科学、合理地运用,使之效益最大化,以实现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语文课堂作业本》的使用现状(一)现象一:讲练分离问题多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使用《课堂作业本》时把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练习相分离。

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还是成为学生作业中的易错点,而教师在课堂上未讲解过的出现在作业中的词句练习就成为学生完成作业的难点。

(二)现象二:作业完成耗时多纵观《课堂作业本》的使用,时常出现的情况:花费的课堂时间多或成课后作业。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用2课时上完一篇课文,再用1课时让学生思考完成,或边讲解边完成,一篇课文的练习至少要花去一节课。

(三)现象三:作业订正效率低由于学生对容易出错的题缺乏正确认识,作业多数时候在教师授课后完成,学生完成的错误率高。

作业本上的难题没有在课堂上讲解过,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思考、订正,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又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样,往往是学生练习的质量低,同时练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语文课堂作业本》的使用意义(一)作业本的宏观意义《语文课堂作业本》是由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统一组织编写的。

紧扣统编教材 力求四个对等 ——浅谈如何开发小学语文同步课外阅读课程

紧扣统编教材 力求四个对等 ——浅谈如何开发小学语文同步课外阅读课程

紧扣统编教材力求四个对等 ——浅谈如何开发小学语文同步课外阅读课程发表时间:2020-05-25T13:14:47.6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作者:王桂林花友志杨冬艳[导读] 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在全国推开使用 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在全国推开使用。

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倡导学生多读书,努力构建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那么如何构建这一体系呢?就目前来看,我们的课内阅读已经做得非常扎实,也非常有效。

只是我们的课外阅读还不成系统,比较随意,致使推广课外阅读也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基于此,从去年十月开始,我们开展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同步阅读音频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省级课题研究。

当下,我们正在开发一套与统编教材紧密相连的小学语文同步课外阅读课程,力求从内容上和方法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一、紧扣单元主题,力求人文对等我们知道,统编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采取双线组元的方式来编排课文内容的,所谓的“双线”,即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和情感的熏陶,语文要素则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在开发这套同步阅读课程的时候,首先就是紧扣单元主题来编排选文,以实现课外阅读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在人文性上保持完全一致,实现对等。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可爱的生灵”,围绕着这一主题,教材选编了《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四篇课文,从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好。

那为了紧扣这一单元主题,我们在选编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内容的时候,也围绕着“可爱的生灵”,选编了《古诗三首》(《鸟鸣涧》《钱塘湖春行》《江畔独步寻花》)和《燕子啊燕子》《牵牛花》《夏天的昆虫》四篇课文,这些选文的内容也都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好。

巧奏阅读教学之和谐三部曲论文

巧奏阅读教学之和谐三部曲论文

巧奏阅读教学之和谐三部曲【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分享美文时如何撞击出情感的火花,与文本对话,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就从自己的教学点滴谈谈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读【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38-01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有个性的学习、自由阅读、自由表达的新理念。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

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所以,名师于永正说:“目前语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淡化工具性,拔高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最好的结合点是:读!”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课文,语句还尚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

学生课文读得不多,思考时间极少,而“说”又从何而来呢?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养成学生心浮气躁、囫囵吞枣的不良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重在精读。

语言是有温度的,字字总关情。

本文就从精读课文的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 初读课文,做到整体把握。

初读课文要充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基本思路,课文的重点要点,还可以让学生提出深入阅读需要探究的问题等。

如教学《鸡毛信》这篇内容浅显、篇幅较长的课文时,学生读题质疑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用8~10分钟的时间默读全文,学生能理清文章思路:傍晚送信——被敌所困——逃跑被抓——引敌入围。

海娃在送鸡毛信时化解了一次一次的险象和危机,学生再读课文时就很容易抓住关键词句和段落来理解海娃的勇敢机智了。

初读课文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根据课文不同的特色,也可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教师范读、优生带读、小组读、齐读等等,但都是为学生能有自己的个性学习,个性体验做好铺垫。

让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和谐共振

让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和谐共振

[摘要]目前,学生的阅读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课外阅读相对较少。

因此,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注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联结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而且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策略,形成阅读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开阔视野,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策略;阅读习惯[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1-0039-02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旨在通过阅读材料而获取文章的信息,从而使读者认识世界、拓宽思维以及提升文学修养等。

对学生来说,丰富的阅读材料能使其感悟生活、体会人生,在提高思想修养的同时能丰富其认知结构。

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正能量的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去解析文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一、紧扣教学内容,拓展阅读视野语文教材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在拓展课堂内容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课文的延伸或铺垫,有意识、有方向地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文学知识。

如,文章背景、故事后续或者其他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相关材料。

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交流对文章背景或其他相关材料的了解,以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同时,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提前选一本名著,在上课时给学生讲述其中的紧张情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从毛主席在井冈山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事迹讲起,介绍毛主席看到井冈山人民吃水困难,如何带领他们挖井以及群众对这件事的念念不忘等,重点要突出吃水的人们有一颗感恩之心。

童趣——语文课堂上跳跃的音符

童趣——语文课堂上跳跃的音符

童趣——语文课堂上跳跃的音符低年级儿童厌烦呆板生硬,喜欢生动有趣。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展现出更多的童真和童趣,课堂才会呈现出更多的灵动之美。

一、听听唱唱,轻松和谐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语文课的各各环节巧妙使用音乐的手段,从开头的导课到课上的朗诵、调节气氛、背诵时的化难为易、写作时的游刃有余,音乐始终扮演着可爱又可敬的角色。

如学习《找春天》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可爱,我用课件展示出初春时节,田野里的小草刚刚探出头,早开的野花零零星星散布在大自然的角角落落,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弹奏着春的序曲。

伴着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这样一边欣赏春天的画面,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渐渐地陶醉于春天秀美景色中。

接着,我出示: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那是春姑娘衣服上的纽扣吧?柳树抽出新的枝条,那是春天长辫子吧?风筝在天上飘呀飘,那是春天给大地的来信吧?树上的燕子叽叽喳喳,那是春姑娘的催眠曲、在和春姑娘说着悄悄话吧?直观形象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读读画画,兴趣倍增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了《画风》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画面来表现声音和气味。

很多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的作品异彩纷呈,有的画了姹紫嫣红的花园,小朋友流连其中,嗅着花香陶醉在春光里。

还有的画了鸡妈妈和小鸡在一起赛跑,表情生动,无声胜有声。

还有的画了小鸟在枝头啼叫,旁边画上各种音符,让人感觉静静的树林里,清脆的鸟鸣如同天籁,让人向往、让人沉醉。

像这样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其乐融融。

三、说说演演,融入角色“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细读与品读共舞,阅读与写作齐飞

细读与品读共舞,阅读与写作齐飞

细读与品读共舞,阅读与写作齐飞作者:陈凤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2年第09期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考查的两项教学目标。

如何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议题。

如何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大语文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立足于阅读教学的基础,引领学生在细读与品读的融合中以读促写,在通读与选读的推进下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布鲁纳指出,学科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图书馆的建造,而是在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中实现知识的获得、加工与整合。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要立足于文本细读的基础,在引领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反复揣摩,细心咀嚼,深入研究,在边读边写中实现知识的获得、加工、整合与运用。

1.细读多思,反复揣摩程颐指出,为学之道当以思为本。

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细读多思、反复揣摩不仅赋予了学习动力,而且还在读与思的融合中深化了知识的加工与整合,为写作练习累积了丰厚的知识底蕴。

例如,《藤野先生》主要从三个方面品析文本的写作技巧。

一是读语言。

文本的语言表达质朴自然,没有慷慨激昂的情感宣泄,也没有直抒胸臆的深切思想,只是在质朴平和的回忆中流露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和敬重。

在反复揣摩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学习借鉴这种表达技巧,于细腻文笔的表达中流淌真挚自然的情感。

二是读结构。

文本的结构严谨,形散神聚,在平淡无奇的回忆中呈现了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高尚品质。

三是学方法。

在反复揣摩中体会文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尤其是文本中爱国主义情感的洋溢,这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收到看似无情,却处处有情的表达效果。

2.细心品味,微言精义文本阅读中“熟读精思”的过程就是细心咀嚼、品味微言精义的过程,要引领学生在文本细读中细心咀嚼其中的语言和情感,在“精思”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和谐共舞
安庆市宿松县长铺中心小学高芳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了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可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喜欢阅读人类征服开发大自然等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

但现在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的影响要比文学优秀作品的影响大。

学生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读一本好书如同陪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好书能陶冶人的情操,使我们的心智得到发展。

同样一本坏书给人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义不容辞地多为孩子推荐好书。

据调查最能引起我班学生阅读兴趣的是卡通书、鬼怪故事等,而对于科普类的、诗词歌赋类的兴趣不足。

对于家长们自作主张买来的众多作文选,学生更是当成了应付差事,除非老师要写作文的时候才拿出来参考参考,平时大多是不愿意多看一眼的。

针对这些不良现状,我积极地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寻到一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

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
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 ,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
大的提高,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如我在教学《穷人》一文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去品味文字背后的内涵,学完课文后适时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读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作品,这样由课内迁移到课外阅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二)读写结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略读,因此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不然看过后很容易遗忘。

如果是自己的书则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批注心得,每一次阅读都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摘抄本——营养本,每次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奇珍异闻,科普知识等丰富自己的积累。

同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读完书后的感受、想法或收获写下来,不规定篇幅的长短,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都写下来,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提高了分析事物的能力。

读书笔记不仅让学生提高了阅读效率,把自己的阅读变成文字积累起来,成为一笔小小的“财富”,更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讨论交流时提供了一个纲领,从而不会遗忘。

(三)开展活动,分享学生阅读的收获。

学生开展了课外阅读,教师应用赞赏和期待的目光去评价,坚持“重激励、重过程”的原则,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分享学生阅读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形式可以是朗诵比赛: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朗读给大家听,举行朗诵比赛;可以是欣赏与表演:听配乐朗诵,排演话剧等,也可以是交流与辩论:如我在上课外阅读指导课《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谈读书后的感受,学生抓住主要情节,不仅说出了自己阅读的思考,阅读的方式、方法,而且谈了自己阅读的情感,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重新回忆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学生情绪高
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还可以是“自办小报”:“自办小报”活动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项活动,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收获,通过自办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别人的阅读经历和成果,从别人的展示中为自己指引阅读的方向……
读书交流会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开展的活动,通过交流会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积累、读书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而辩论也不乏是一种激烈的,学生喜爱的读书汇报活动。

如孙悟空和哈利•波特哪个更厉害,为了进行这样的辩论,学生肯定先要去认真阅读《西游记》和《哈利•波特》,可想而之,这样的辩论会该有多么激烈。

总之,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