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ppt - 湖南省长株潭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引言长株潭城市群是指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之间形成的一个密集的城市群,是湖南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这个城市群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历史沿革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长沙市提出“建设长沙城市圈”,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湖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株洲市、湘潭市也加入了城市圈建设的大军,逐渐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
在城市群形成初期,三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是在2004年,当时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地政府联合发起了“长株潭发展一体化”战略,形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在各个方面加强了沟通和合作。
此后,城市群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现状概述长株潭城市群的现状表现出了多方面的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方面的介绍:经济实力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中南地区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三个城市在不同领域中表现突出,长沙市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中心城市;株洲市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湘潭市则是集航空、绿色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于一身的航空科技城市。
基础设施长株潭城市群拥有完善的物流、交通和通讯设施。
其间距较短,三市之间有数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以及多个大型物流基地和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
人口和文化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众多,到2020年,三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总和已经超过2000万。
这里处于湖南文化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同时,三个城市还有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
综合来看,长株潭城市群的现状十分优越,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活动同时进行,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发展方向将来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流动和生态建设未来,三个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会越来越频繁,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更多的影响。
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一、概况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
二、产业定位在实际传统产业基础方面,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其制造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机电与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其规模和比重在各自城市基础工业方面均为主导部分。
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长沙提出“重点加快天心生态新城建设,推动一体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的实质性进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株洲推出“东提西拓,合拢三角”和“打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基地、突出有色深加工、化工、陶瓷产业优势”;湘潭提出了“东扩西改”和“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生态休闲中心”三、出台政策1、财税投入、融资机制改革。
积极构建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结构。
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国家允许的方式投资基础设施产业,构建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结构。
对部分收费不能弥补其建设运营成本的项目采取财政补贴或权益补偿等方式提高其可经营性。
建立基础设施项目周边土地溢价征收机制,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外部性溢价补偿融资。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基础设施企业开展多样化融资。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基础设施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上市融资、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保险资金、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重组、股权置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础设施金融产品,开展集合融资。
建立长株潭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构建灵活高效、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公共融资机制。
完善财政投入保证机制,保证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增长与财政增长成正比上升。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水利发展战略研究建设
21 8 0 1・
关 键 词 : 水 资 源 ; “ 型 社 会 ”;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两
中 图分 类号 :T 2 3 4 2 4 V 1. ( 6 )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7 - 4 8 2 1 ) 8 0 4 — 5 6 l 10 ( 0 1 0 — 0 4 0
国 资 源 节 约 型 和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建 设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实 验 区 , 要 求 全 面 推 进 各 个 领 域 的 改 革 , 在 重
约 为 1 3 0 万 人 , 人 均 GDP 为 2 1 7 元 。 城 锁 0 6 6
化 率 为 50.91% , 为 中 部 地 区 之 首 , 是 全 省 人 口
最 稠 密 、 经 济 最 发 达 、 也 最 具 潜 力 的 区 域 。 区 内 第 二 、 三 产 业 占 主 导 地 位 ,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比
例 约 为 9. :4 2 5.8 : 44. 9。 地 处 城 市 群 湘 江 河 段
下 游 的 长 沙 市 居 于 经 济 发 展 龙 头 地 位 , 是 全 国 第 二 大 工 程 机 械 产 业 基 地 , 主 要 的 服 务 业 和 装 备 制
r 供 水 主 要 依 赖 于 地 表 水 , 农 业 和 工 业 依 然 是 n。 长株 潭 地 区 的 用 水 大 户 , 但 城 镇 生 活 和 工 业 用 水 量
逐 年 递 增 ,农 业 用 水 量 缓 降 。 湘 江 水 环 境 呈 现 出 典 型 的 重 工 业 污 染 特 征 ,没 有 实 质 性 好 转 ,但 水 质 近 年 有 明 显 改 善 状 况 。生 活 污 染 、农 业 面 源 污 染 呈 加 剧 态 势 ,沿 岸 城 市 的 饮 用 水 源 地 受 到 威 胁 。 三 市 防 洪 标 准 偏 低 且 差 异 较 大 , 城 市 内涝 严 重 ,湘 江 岸 线 利 用 无 序 ,河 道 非 法 乱 采 滥 挖 现 象 依 然 严 重 存 在 。 尽 管 三 市 初 步 建 立 了较 为 完 善 的水 法 规 体 系 和 基 本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发展战略
包 括 对 社 会 资 源 与 自然 资 源 的 节 约 , 以减 少 投 入
成 本 ,获 得 更 多 利 润 。
一
中不 一定 都 能 具 有 战略 优 势 。如 重 点 支持 高新 技 术 产业 跨 越 式 发展 战 略 ,长株 潭 城 市群 的高新 技 术 产 业 规 模 明 显 偏 小 , 产 业 集 群 度 明 显 不 够 ,再 加 之地 理 位 置 等诸 多 因 素影 响 ,长株 潭 城 市群 并 不 具 有 武 汉 城 市 圈 一 样 的 竞 争 战 略 优 势 , 更 不 用 说 去 与 浦 东 新 区 、滨 海 新 区 等 地 相 比 。 本 文 基 于 “ 型 社 会 ” 发 展 中 企 业 、政 府 与 社 会 行 为 和 长 株 两 潭 城 市 群 具 体 特 点 进 行 分 析 , 旨 在 提 出 一 些 因 地 制 宜 的 发 展 战 略 , 以求 为 长 株 潭 “ 型 社会 ”发 两
方 面 ,就 社 会 资 源
( 文主要 指 人力 资源 ) 本
来 说 ,企 业 总 是 在 能 够 维 持 正 常 生 产 的 前 提 下 减
少 对 社 会 资 源 总 量 的 需 求 。 而 政 府 与 社 会 为 了促 进 就 业 总是 想 办 法增 加 企 业对 社 会 资 源总 量 的需 求 ,有 的地 方 政 府甚 至 采 取对 企 业 少 征税 的办法 来 激 励 企 业 增 加 对 社 会 资 源 的 需 求 。 事 实 上 , 当 企 业 增 加 人 数 所 需 的 成 本 大 于 增 加 人 数 所 获 的 收 益 ( 括政府 对 企业 的减税 量 ) 出于利 润最 大化 包 , 的考 虑 ,企 业 是 不 愿 意 再 增 加 人 力 资 源需 求 的 。 这 里 的 政 府 行 为 与 社 会 行 为 的 表 现 是 一 致 的 ,都 希 望 企 业 增 加 对 人 力 资 源 的 需 求 ; 但 企 业 行 为 与 政 府 和 社 会 行 为 的 表 现 却 是 不 一 致 的 ,企 业 总 是 希 望 在 产 出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尽 量 减 少 对 人 力 资 源 的
湖南省长株谭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
1 2 城市 群 内各城 市 间经 济联 系强 度 .
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受 到城市 的经济规模 、 距离 以及空间介质的影响 , 其关系可以用如下
。
2 城 市 群 交 通 通 道
表 3反映了城 市群 8个 主要 节点城 市的 中心性得
分, 尤其是第一个 因子的得分很 高 , 表明长 沙不仅是整 个城市群 的首位城市 , 也是城市群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
市与区域经济研究 ,Ema )l 2 6 13 cr。 ( — i z 10 @ 6 .o l r n
心 。根据 8 个城市 的中心性大小和空间分 布, 同时结合
是依 托 一 定 的空 问 秩 序 有 规 律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 。 主 要
是基于城市群 空间结构 的五大要 素 , 即节 点、 通道 、 、 流 等级和网络 , 来分别讨论基于这五种要素 的湖南长株谭
城市 群 空 间组 织 。
1 城 市 群 空 间 节 点
城市群内各城市都有 自己的定位 , 最重要 的是核心
和对外开放 5 个方面构建城市中心性指标体系( 1 。 表 )
运用区位熵法求出各指标 的基本 部分的数值 , 利用 S S 软件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 主成分分析 , 中可以提 PS 从
收稿 日期 :2 0 0 8—1 2—1 5;修回 日期 :2 0 0 2 0 9— 2— 3 作 者 简 介 :张 立 荣 ( 9 2一) 女 , 18 , 河北 唐 山人 , 士 , 要 从 事 城 硕 主
提 出 了城 市 群 空 间 组 织 优 化 的 基 本 思 路 。
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键
词 :物 质要 素 ; 能 要 素 ; 间 组 织 ; 株 谭 城 市群 ; 南 省 功 空 长 湖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3 3 20 )3 0 5 —6 0 3 26 (0 9 0 . 0 2 0 表 1 城 市 中心 性 指 标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K e w o d : Ch n — u Ta r a g l m ea in;l w— abo n u ty: d v l p n y y rs a g Zh - n u b n a g o r to o c r ni d sr e eo i g wa
O 引 言
《 国人 类发展 报告 2 0 / 0:迈 向低碳经济 和 中 0 91
s san b ed v lp e to c n m i o it , ihi n t e p eSf n a e tla pr to sa d ln -e m ne e t. u ti a l e eo m n f o o cs ce y wh c l ewi p o l ’ u d m n a s iai n n g t r i tr ss e n i h o Th o g e a aysso w - ab n u ty a d t ec nn tto fist c n l g e swe l st e eo m e t ah r u ht n l i ft l h he o c oni d sr h o o ai no e h o o i sa l a r n t hed v lp n t p
sr c u eo en t n l c no ndc n tu tn ”WO o e td s ce y . n sa s h r e t e u r m e t o a he e tu t r ft a i a o my a o sr ci g t — r n e o it ” a d i lot eu g n q ie n c iv h o e i r t
长株潭课件
澳门在中国的位置
贵州 云南 广西 澳门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阅读教材48-50页,回答下列问题 1 . 说一说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2 . 澳门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我国对澳 门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3 . 说一说澳门的气候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 4 . 澳门主要经济支柱是什么?
自 学检测
1 .澳门位于___南 海之滨、珠江口____ 西南 _____特区。 侧、北连 珠海
你可知 Ma — cau 不是我真姓, 母亲啊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可知 Ma — 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 • 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5年4月
教学习目标
1.阅读图7-40、7-4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 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 系方式。 2. 阅读图7-42,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 差异。 3.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 的原因。 4.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 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2 .澳门的范围包括_____ 半岛、____ 澳门 岛和 ___岛。 路环 氹仔 3 .经济支柱有____ 、____ 、工业和建 博彩 旅游 筑业。 4.配套练习34页《课节作业》1-3题
重 难点 讲 解(突破)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回归。 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组成面积的 变化。 3.澳门的面积变化。
1.澳门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D )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及其路径选择
中部地 区要 实现 崛起 , 需要 建 立 城 市群 带 动
于全 国平均 水平 。河 南 作 为人 口大 省 , 全 国城 在 市化水 平超 过 4 % 时 , 0 还未 达到 3 % 的水平 。在 0 全 国 60个城 市 中 , 中部 地 区 有 各 类 城 市 30 6 东 0 个, 占全 国城 市 总 数 的 4 . % , 4 9 中部 地 区总 人 口 37亿 , 城市仅 有 18个 ( 中 山西 2 . 但 6 其 2个 , 徽 安 2 2个 , 江西 2 个 , 1 河南 3 8个 , 湖北 3 6个 , 湖南 2 9 个) 。在 我 国 5 0个 综合 竞 争力 最 强 的城 市 中 , 东 部地 区 有 4 0个 , 中部地 区 仅有 5个 ( 汉 、 沙 、 武 长 南 昌 、 肥 、 州 )40万 人 口以上 的城 市 , 部 合 郑 ;0 东 地 区有 7个 , 部 地 区 仅 1 ;0 4 0万 人 口 中 个 2 0~ 0 的城 市 , 部地 区有 1 , 东 6个 中部 地 区仅 3个 ;0 10
高 自主创新 能 力 实现 产 业升 级 和城 市 振 兴 。 ( ) 4 以新 农 村 建设 加 快 乡村 地 区现 代 化 步 伐 。 () 5 以加 强 资源 节约与环 境综 合 治理 促进 城 市群 可持 续发展 。 关键 词 : 中部 崛起 ; 市群 ; 城 长株 潭城 市群 ; 区域 经济 中图分 类号 : 17 F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7 4 2 0 ) 6— 0 1— 5 10 9 3 ( 0 7 0 0 0 0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6期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z o n t u eo rn u ia n u t n g me t o r a fZ e g h u I si t fAeo a t lI d sr Ma a e n t c y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课件
共同的历史文 化背景
文化活动和节 日的共享
语言、饮食等 方面的交流
城市间的文化合 作与交流项目
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长株潭城市群在空 气质量、水污染、 噪音污染等方面进 行共同治理,确保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 改善。
三市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 方面存在差异
长沙:以制造业为 主,拥有较为完善 的工业体系
株洲:以重工业为 主,拥有丰富的矿 产资源和发达的交 通网络
湘潭:以轻工业为 主,拥有较为完善 的产业链和较高的 技术水平
人口分布: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各城 市人口分布不均,长沙人口最多, 株洲次之,湘潭最少。
人口结构: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人口 结构多样化,包括本地居民、外来 务工人员、学生等。
PART FIVE
城市群内部交通 网络不断完善
产业协同发展成 为趋势
生态环境保护与 经济发展相协调
公共服务设施逐 步实现均等化
制定统一 规划,明 确城市群 发展目标
加强交通 基础设施 建设,促 进城市间 互联互通
推动产业 升级和转 型,提高 城市群经 济竞争力
加强生态 环境保护, 实现城市 群可持续 发展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长株潭城市群 概述
长株潭城市群 内部的差异
长株潭城市群 内部的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 内部差异与联 系的未来趋势
PART ONE
PART TWO
地理位置:湖南省 中东部
范围:长沙、株洲、 湘潭三市
汇报人:PPT
长株潭城市群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析姓名:甄学号:201017020114 班级:城规10-01班一、长株潭城市群简介:长株潭城市群是指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以及江西萍乡等城市在内的空间区域,它是我国中部隆起带的南极核,也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和省际影响力的新型城市群之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1、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形成长株潭三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和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
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综合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城市密集区之一2、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构思:规划构思着重以空间发展规律为研究的核心,结合土地、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交通、城镇、产业等多专题的综合研究,在区域层面提出了空间管治的细则,突出四大空间类型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协调,明确划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
——产业集群载体空间的协调,协调不同类型的产业区布局,提出“双核四带”的产业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如统筹京广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选址与城市的协调。
——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处理好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实现有机过渡,如提出了边缘型空间的概念,即对限制开发区域提出指标控制和建设标准要求。
3、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湖南省于2005年10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群发展的途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2.8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2893平方公里,湘潭市870平方公里,以及株洲市740平方公里。
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
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
湘潭大学学年论文论文题目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姓名郭南希学号 2008130509所在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2008级金融一班指导教师楚尔鸣日期2010年4月13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南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本文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思路和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中部崛起“两型”社会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所谓城市群就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既是创造就业和人口居住的密集区,也是支撑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更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的引领者。
目前中部地区有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三大城市群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为中心,加上株洲市和湘潭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土地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13.2%;人口1298万,占全省的20.4%。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南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长株潭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2001~2006年GDP年均增长率达13.6%。
2006年, 长株潭实现GDP总额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占全省38%。
其中长沙市实现GDP总额达1799亿元, 增长14.8%, 占全省24%; 株洲市实现GDP总额达605.3亿元, 增长12.3%, 占全省8.1%; 湘潭市实现GDP总量达422.1亿元,增长13.2 %,占全省5.6%。
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策略研究
般 而言 , 城市 随着规模扩 大 , 不 同领域 的规模 经济就越 容易产生 , 分工 就
更 加细化 和专业 化 , 聚集效率 和市场 效率往 往也更 高 , 创业、 创新和就 业的 空间 也 更大 , 对 经 济活 动和 流动 人 口就 更有 吸引 力n 】 。 长株 潭城市 群 要改变 当前分 散状 态 , 促进人 口和 经济 向中心城 区、 中心 镇 、 重点镇 、 中心村集 中 , 形 成合理 的 市 域城 镇体 系和 比较强 大 的 中心 城 市。 长沙 要进 一步 提高 在城 市群 中的首 位
力, 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 产业支撑 。 在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的基础上 , 工业逐渐从城市移出, 分散到乡镇 , 形成 专业产 业集群 。 通过 向乡镇工 业区 聚集 , 促进 区 内企 业与 国家级 、 省级开 发 区内的企 业开展 配套 协作 , 与之 形成 紧密联 系 的配套产 业链 , 利 用 园区外企 优
经 济 与 社 会
C h i n a S Ci e n c e a nd T e c h i f o l o g y R e vi e w
湘教版八下地理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并探讨这三个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城市和城市群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群的发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2.难点: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长株潭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的差异,加深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认识;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资料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
通过地图、资料等,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长株潭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的差异,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教材、地图等,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
摘要 : 长株 潭城 市群 作为 国 家“ 五” 十 计划 重点发展 的城 市密集 区和 “ 中部 崛起 ” 重点扶持 的城 市群 , 区位 条件、 在 交通通 讯 、 济状 况、 教状 况等 方面都具备 成 为湖 南经济增 长极 的现 实基础 。 强长株 潭城 市群 建设 , 进产 业分 工, 快产业升 经 科 加 促 加 级; 建立真 正权威 、 高效 协调机 构进行 统 一规划 ; 快基础设施 和技 术创新体 系; 速农村 城 市化建设 进程 , 成为构 建湖 南 加 加 将 经济增 长极 的有效途径 。 关键 词 : 湖南经济 ; 长极 ; 增 长株 潭城 市群 中图分类号 :4 F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3 6 ( 09)2 0 6 — 3 10 — 10 2 6 0 - 0 7 0 优 先发展对今 后整个 区域经济增 长和 发展 很重要。
群作 为湖南经济 的增 长极 , 能发挥 辐射力 , 以点带 面 , 在更大 范 围 内整合 利用资 源 , 高 区域 竞争 力 , 仅 可 以充分 发挥 提 不 长株潭城 市群在全省经 济 中的引擎作用 , 而且将 带动整 个 中
部地 区经济 的发展 , 实现 中部 崛起 的宏 伟 目 。 标
极 理论 ,发展极理论 提 出的发展极独 立 于具体 的地理 空间 , 忽视了经济增长 的空间方 面。针对 此缺 陷 ,0 纪6 年代 以 2世 0 来, 法国经济 学家 布代维 尔 、 国经 济学 家弗 里德 曼 和赫 希 美 曼、 瑞典经济学 家缪尔达 尔等在不 同程度 上 丰富和 发展 了该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增长 极 理论 溯 源
增 长极概念 , 最早 是 由法 国经 济学 家佩鲁在 1 5 年发表 90 的《 经济 空问 : 与应用》 理论 一文 中提 出的。佩鲁 发现 ,经济 “ 空间在成长过程 中 , 总是 围绕着极 核进 行 。他 认为 空间发展 如 同部 门发 展一样 , 增长 不是 同时 出现在 所有 地 方 , 以不 它 同强度 首先出现在一些 增长点 或增长 极上 , 然后 通过各 种渠 道 向外 扩散 , 并对 整个经济产 生不 同的最终 影响 。 他称 经济 ”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02•【字号】湘政发[2005]16号•【施行日期】2005.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湘政发[2005]16号)长沙、株洲、湘潭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省发改委组织编制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此编制相关下位规划,抓紧实施本规划提出的项目,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
湖南省人民政府二00五年八月二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年5月)项目名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委托方(甲方):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03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主管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蒋大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赵朋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许顺才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博士杨明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项目组成员:谈绪祥高级城市政规划师原科技业务处处长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孙志涛高级城市规划师张文奇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晏群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宁城市规划师靳志强城市规划师石永洪城市规划师王新峰城市规划师张有坤助理规划师郝天文高级工程师康光明助理规划师刘昭黎助理规划师倪有为助理规划师于伟助理规划师秦波城市规划师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杨正午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伯华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于幼军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宪平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桂求湖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顾问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人民政府长株潭办公室和省属各部门:陈淑红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毛腾飞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萧大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首先庆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处长卢庆沙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徐永健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博士XXX 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副处长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梅家祥行长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株潭办公室、三市规划局:赵小明长沙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兰香株洲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明华湘潭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志刚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辉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泽民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谈文翔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倪泽民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亦工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冯意刚长沙市规划局王振湘株洲市规划局龙正辉湘潭市规划局曾参加过规划的有关领导:储波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张支川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贺仁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罗先迎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助理巡视员协编单位及主要参加人: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叶舜赞教授方创琳教授博导梁涛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所杨文捷主任李景盛研究员张康敏副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郝晋华教授博导郭文华博士中国旅游学院范业正副教授王琢硕士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博导李军博士目录绪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三章城市群空间组织第四章城市群区域和核心地区土地利用第五章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第六章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和通道建设第七章能源、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第八章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第九章生态建设和空间管治第十章近期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附表一附表二绪论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课件(新版)湘教版
讲授新课
二、 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 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 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 的教育、科技、文化均较 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 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 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 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 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讲授新课
湘潭是制造 业和旅游业相对 发达的城市,主 要工业部门有钢 铁、机电、农产 品加工等。所辖 的韶山市是毛泽 东同志的故乡。
部,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
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 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3.人口与经济: 三市市区现有500多万人口,是 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讲授新课
读图,说一 说长株潭城市群 的地理位置特点。
讲授新课
读图,说一说 长沙、株洲、湘潭 三市之间的位置关 系和交通联系。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全面推行节约措 施,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谋取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文明,减少环 境破坏和各种污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三、 三市的发展联系
(一)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凑的 城市群,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更是加强了三市之间的 联系。近些年来,这三个城市加强一体建设,注重 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的长处整 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讲授新课
1.电信部门 把三市的电话 改成一个区号,三 市之间通话按市内 标准而不是按长途 电话标准收费,为 市民节省话费。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
作为 国家老工业基地 , 长株潭城 市群 重化 工业比重仍 然偏 高, 株洲重金属污染区面积达 2 4 7 平方公里 , 湘江水体污染严重 威胁着三 市居 民的饮水安全 。湖 南将加快城 市群产业结构 调
5 . 3 .。同年三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 2 . 2 5: 9 3 3 02 2亿元 , 占全省 的 4. 6 %。20 年 , 4 0 8 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增加值为 2 4 . 090 3亿元 ,
南方 重要 的 “ 字路 口”可 谓 东 西逢 源 , 十 , 南北 策 应 , 得 益 于 东 既
长 株 潭 三 市沿 江 分 布 , 市 所 用水 源 9 % 赖 湘 江 。 o8 城 0依 2 0—
22 年规 划建设长株潭核心 区湘江风光带 163 00 5 .公里 ,其中长
沙 片 7 . 里 、 洲 片 4 . 里 、 潭 片 3 . 里 。湘 江风 光 8 7公 株 2 7公 湘 49公
1 发 展 思路 、
城区绿美相融 、 城郊森林环绕 、 城外绿海 田园的城市森林体
系, 自然 与城市和谐共处 。
721 年发展 目 、0 0 标
长株潭三市人均 G DP达 32万元 , . 长株潭成为中西部 有重
要影响力 的城市群和中部崛起 的战略增长极 ; 步建 立比较完 初
善的建 设资源节约 型 、 环境友好 型的体制机 制 , 为我国城市群
O S M Y C NO e_- ■ ■ PRR E O A ● ■ ■
一
半以上 , 城市化率达到 8%。 2
三、 长株 潭 城 市 群 “ 型 社 会 ” 两 建设 的主 要 创 新 之 处
1建 设 绿 心 式 生 态型 城 市 群 、
合 理 的范 围之 内 。
长株潭城市群基本现代化的阶段属性与发展趋势研究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1162015年6月 长株潭城市群基本现代化的阶段属性与发展趋势研究①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李晖摘 要: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和追求,也是广大湖湘儿女的最大心愿和目标。
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基本现代化的阶段属性进行评估,对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以期厘清理论认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基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关键词:基本现代化 阶段属性 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a)-116-03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和历史范畴,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纷纷提出要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冲击开始提上日程。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发展龙头,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对带动全省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化进程,必须深入把握现代化进程的阶段属性与发展趋势。
1 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属性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融入全球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内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国际上,经济信息化、一体化、全球化成为主导潮流,实现更深层次的现代化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新的奋斗方向,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内涵与竞争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国内,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时代主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正在深入推进。
位于中部地区的长株潭城市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进入到实现全面小康和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的关键时期,现代化面临着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1.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二次现代化”纵深推进根据中科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进入新世纪时,世界有24个国家已经发展到第二次现代化阶段,大约有60个国家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第一阶段的现代化,也还有60多个国家没有实现第一次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