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领导艺术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部分,具体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和第十六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详细内容主要涵盖曹操的生平、性格特点、主要事迹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的生平、性格特点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2. 掌握曹操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主要事迹。

3. 分析曹操的政治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复杂多面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重点:曹操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主要事迹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曹操这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的生平、性格特点,以及他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曹操讨伐董卓为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曹操为何能成功讨伐董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讲解其成功的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关于曹操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1. 曹操生平及性格特点2. 曹操主要事迹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3. 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影响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其对三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示例:曹操性格复杂,既有英勇果断、足智多谋的一面,也有狡猾多疑、残暴专制的一面。

例如,曹操在讨伐董卓时,能够审时度势,联合各方势力,成功击败董卓。

但他也因多疑而误杀吕伯奢一家,表现出其残暴专制的一面。

曹操的性格特点使其在三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统一北方,还为后来的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了解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国演义》曹操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曹操生平介绍、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才能及对当时历史的影响、曹操与刘备、孙权的斗争策略、曹操的重要战役及人物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2. 使学生理解曹操的政治、军事才能,及其在三国争霸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的政治、军事策略及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评价。

教学重点:曹操的生平事迹、重要战役及人物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三国演义》原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的经典故事,激发学生对曹操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曹操的生平、政治军事才能、重要战役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曹操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4.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策略,阐述其军事才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曹操的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三国演义》曹操2. 内容:曹操生平政治军事才能重要战役人物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

2. 答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过于自信,未能充分了解敌人的实力,导致战败。

个人评价:曹操虽有过人之处,但过于自信,有时忽视他人意见,这是他的一大缺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曹操的了解程度较高,课堂互动良好,但部分学生对曹操的评价较为片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人物。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曹操的政治、军事策略及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评价。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曹操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曹操国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曹操国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曹操《观沧海》的文学背景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曹操的诗歌,让学生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难点:1. 理解曹操创作《观沧海》的时代背景。

2. 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曹操为何创作《观沧海》?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观沧海》,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曹操创作《观沧海》的时代背景。

2. 教师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教师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象鲜明等。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模仿《观沧海》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曹操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诗歌创作水平。

教学资源:1. 教材:《观沧海》诗歌文本。

2. 辅助材料:曹操生平事迹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如何改进?。

曹操领导艺术

曹操领导艺术

刘备与曹操的领导研究曹操是个有勇有谋还有才气的人物,许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无形中更给了曹操无比的自信。

纵观曹操一生,确实是战果辉煌: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张绣、马滕的家当被他席卷一空,刘备也被他赶得满天飞。

但是曹操太自信、又多疑善妒,以至于他身边很少有知己,所以他在打了胜仗时也无法体会喜悦,而觉得悲凉,吟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

其实曹操集团可谓战将如云,谋士成堆.但那些人在他身边却都显得较为平庸,远不如刘备身边的那些战将谋士扬名。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曹操太自以为是,没有给下属多少发挥的机会。

比他站得高看得远会触动曹公多疑的神经和强烈的自尊心。

杨修的下场就是最好的明证。

为了不承担掉脑袋的风险,他的谋士们只能是执行他的命令,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曹操自以为“智商天下第一”的自恋癖还逼得张松要把上贡的川蜀地图去送给刘备,在曹操那得到冷遇的张松在刘备那里却得到了礼遇,刘备肯用人为他独霸一方打下了基础.而曹操的专横和多疑最终是害了他自己,曹操晚年头疼病严重,名医华陀直言给他开出了唯一的治病良方:开颅清理脑内的淤块,而曹操却以为华佗此建议是为了取他的性命,竟然下令把华佗杀了,此举不仅葬送了一位绝世名医,也使原本可以获得延长生命机会的他提早殒命。

论才论勇,刘备都远在曹操之下,但他得人心,重感情,所以他身边聚集了一些有勇有谋的人,这些人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并最终替他打下了江山。

和曹操处处逞强刚好相反,刘备则时时扮演着一个弱者,在敌人靠近时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那种受人欺负的可怜相加上那先生长先生短的救命式呼喊,宛如一弱女子受欺侮时突然遇到一强壮好汉,把善良的孔明唬得赶快想出对策化解风险去争取胜利。

要知道同样自认为“智商天下第一”的孔明先生也只有在他的手下才能享受那种英雄救美的成就和实现自己的快感。

估计刘备私下里没教傻儿子阿斗什么,只是教他如何笼络这位孔明先生,让他为刘家打一辈子工,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当着爱将赵云的面把心爱的独子往地上抛,这种惟妙惟肖的演绎在今天必然能获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奖!欲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刘备从不在下属们面前掩示自己的眼泪,可他的下属们不认为他是在示弱,却认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大好人,为这样的人卖命,他们心甘情愿。

学习曹操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曹操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曹操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研究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
- 探讨曹操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内容
1. 曹操的生平
- 曹操的出生背景及家族历史
- 曹操的求学经历和军事生涯
- 曹操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2. 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
- 曹操的军事策略和战略安排
- 曹操的政治手段和统治技巧
- 曹操的文化修养和诗词才华
3. 曹操的成功经验
- 曹操的领导风格和管理哲学
- 曹操的目标设定和执行力
- 曹操的团队建设和利用人才的能力
教学活动
1. 介绍曹操的生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引发学生的兴趣
和好奇心。

2. 分组讨论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探究他的成功之道。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曹操的领导团队,并展示其实施的
决策与战略。

4. 集体讨论曹操的成功经验和对我们的启示,总结出研究曹操
的关键点。

教学评估
1. 学生提交一份关于曹操的读后感作业,回答课堂讨论中的问题。

2. 针对学生的团队设计,评估其对曹操领导力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3. 课堂小结,学生回答提问并用关键词概括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通过这节班会,学生们将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同时,通过学习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他们将受到启发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曹操的成功经验将对他们的将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新手曹操教学思路教案

新手曹操教学思路教案

新手曹操教学思路教案教案标题:新手曹操教学思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影响。

2. 理解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手腕。

3. 分析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策略和战术。

4. 探讨曹操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曹操的形象和相关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曹操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曹操,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曹操的认知。

知识讲解:3. 介绍曹操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影响,包括他在东汉末年的政治地位和对统一中国的贡献。

4. 分析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手腕,包括他的谋略、权谋和治国策略。

5. 探讨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策略和战术,包括他的兵力调配、战略布局和指挥风格。

6. 讲解曹操的文学成就,包括他的诗词创作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讨论与互动:7. 分组讨论曹操的领导风格和政治手腕,学生可以结合历史事实和个人观点进行讨论。

8.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曹操或其他历史人物,模拟曹操的军事决策和政治斗争。

9. 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曹操的理解和认知。

评价与总结:10. 设计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曹操的论文、演讲稿或书评,总结他们对曹操的学习和认识。

1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对曹操的领导风格、军事策略和文学成就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学资源:- 曹操的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素材。

- 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材料。

- 评价和反馈学生作业的评分标准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历史人物,比较他们的领导风格和政治手腕。

2. 探索曹操在文学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他的诗词作品,并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讨论与互动、评价与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曹操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影响,理解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手腕,分析他的军事策略和战术,以及探讨他的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同时,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习曹操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曹操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曹操主题班会教案
介绍
本次班会将以研究曹操为主题,通过介绍曹操的生平及其领导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

目标
1. 了解曹操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2. 探索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战略思维;
3.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计划
活动一:曹操生平介绍
通过PPT展示曹操的生平,包括他的成就、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的背景和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卓越表现。

活动二:曹操的领导才能与战略思维
组织学生讨论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战略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曹操取得成功的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曹操在政治、军事中的决策和战略布局,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制定计划的能力。

活动三:领导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班内小组竞赛,让学生扮演曹操,模拟他在特定情境下的领导决策和创新思维。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展示他们的领导才能。

结束语
通过研究曹操,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和教益。

曹操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的研究、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希望本次班会能够激发学生对研究、领导和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和创造者。

参考资料
- 《三国演义》
- 《曹操与魏武时代》。

(完整版)学习曹操教案

(完整版)学习曹操教案

(完整版)学习曹操教案研究曹操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曹操这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通过研究曹操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和政治成就,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以及曹操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曹操的生平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理解曹操的政治思想和策略- 分析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学内容1. 曹操的生平事迹- 曹操的出身和家族背景-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 曹操的领导风格和策略2. 曹操的思想理念- 曹操的统一中国的愿望和理想- 曹操的政治哲学和治国理念- 曹操的军事策略和战略思维3. 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曹操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权力平衡的影响- 曹操对中国统一的影响和贡献- 曹操在中国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曹操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思想,帮助学生对曹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曹操的领导风格和政治策略,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曹操在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和决策,并讨论其影响和后果。

-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曹操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 作业评估: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进行评估,检查他们对曹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罗贯中.《三国演义》.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18.- 陈寿.《三国志》. 中华书局, 2017.以上是《学习曹操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曹操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和调整,以达到教学目标。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曹操的生平事迹、政治军事才能、人格特点及其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涉及的教材章节有《曹操起兵》、《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 分析曹操的政治军事才能,评价其人格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复杂的人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评价。

教学重点:曹操的政治军事才能及其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三国演义》原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曹操起兵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曹操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政治军事才能及人格特点。

a. 曹操起兵,展示其英勇善战的一面。

b. 官渡之战,分析曹操的军事才能。

c. 赤壁之战前夕,探讨曹操的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战术为例,讲解曹操的军事才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的性格表现,分析其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三国演义》曹操2. 内容:a. 生平事迹:曹操起兵、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夕b. 政治军事才能: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善于用人c. 人格特点:英勇、果断、狡猾、多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曹操的生平事迹。

b. 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军事才能。

c. 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评价曹操的人格特点。

2. 答案:a. 曹操起兵、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夕。

b.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c. 曹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但狡猾多疑,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曹操的故事,让学生对曹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曹操,避免过于片面。

曹操司马懿教学设计

曹操司马懿教学设计

曹操司马懿教学设计一、引言曹操和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两位重要人物。

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理解曹操和司马懿的生平和才能,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还能帮助他们在今天的社会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领导团队等重要能力。

本文将围绕曹操和司马懿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多个方面发展自己。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曹操和司马懿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其贡献;2. 掌握曹操和司马懿的生平事迹和政治策略;3. 分析曹操和司马懿的领导风格及其对历史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分析能力和领导力。

三、教学内容1. 曹操和司马懿的生平概述- 分析曹操和司马懿的家族背景,以及他们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成就;- 讨论曹操和司马懿在乱世中的才能和智慧。

2. 曹操和司马懿的政治策略- 探讨曹操和司马懿在政治上的谋略,如何利用儿子、姻亲和部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分析他们对豪族、宗室等势力的控制手段;- 讨论他们在治国时的政策和改革。

3. 曹操和司马懿的军事才能- 分析曹操和司马懿在战争中的指挥艺术和军事资源的运用;- 探讨他们在应对外敌、内讧等复杂局势下的应对策略;- 分析他们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布局。

4. 曹操和司马懿的领导风格- 对比曹操和司马懿的领导风格,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探讨曹操和司马懿对下属的要求和驱动力;- 分析曹操和司马懿的领导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述和图表展示,介绍曹操和司马懿的生平和事迹,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将重点概念和关键内容进行梳理和讲解。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曹操和司马懿的政治策略、军事才能和领导风格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3.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扮演曹操、司马懿和其他历史人物的角色,模拟历史事件和决策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来更好地理解曹操和司马懿的决策思路和背后的原因。

《曹操》教案

《曹操》教案

《曹操》教案
曹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曹操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熟悉曹操的家世、才能与政治事业
- 分析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军事、政治及文化成就- 掌握曹操的成功策略与领导风格
二、教学内容
1. 曹操的生平简介
- 曹操的出身背景及家族关系
- 曹操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才能与成就
-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评价
2. 曹操的政治成就
- 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与策略
- 曹操的改革措施与政治理念
- 曹操对统治地区的治理与发展
3. 曹操的军事成就
- 曹操的军事思想与战略策略
- 曹操的主要战役与军事胜利
- 曹操对军队建设与指挥艺术的贡献
4. 曹操的文化影响
- 曹操的文学才华与文化成就
- 曹操及其子孙对文化教育的推动
- 曹操在文化领域的传承与影响
三、教学方法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曹操的生平事迹、成就及其时
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运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曹操的相关文物、战场地图、书信等,使学生对曹操有更直观的认知;
- 利用小组讨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
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研究笔记的整理与交流,加深对曹操
的理解与认知。

四、教学评价
- 学生研究笔记的质量与深度;
-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解决能力;
-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 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五、教学资源
- 《三国演义》及其他相关历史书籍;-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资料等;- 学校图书馆或在线资源。

(字数:208)。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曹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曹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曹操一、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迹;2. 探讨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曹操的生平简介;2. 曹操的领导才能;3. 曹操的智谋。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曹操的主要事迹和贡献;2. 理解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曹操的了解;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就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进行讨论;3. 课堂互动法:设计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曹操的画像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曹操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领导才能和智谋。

3. 研究:教师讲解曹操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了解。

4. 总结:教师总结讲解的要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5. 提问:设计问题进行互动,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 拓展:推荐相关书籍、电影或网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总结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智谋,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表现和问题回答情况;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教材资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相关内容;3. 图片或画像:曹操的画像或相关图片;4. 书籍、电影或网站推荐:相关资料的书籍、电影或网站。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曹操》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导读:《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

在184年剿灭黄巾军是开始崭露头角,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之后挥师南下,先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束手,之后又进图东吴,进军赤壁。

由于东吴名将周瑜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曹军失利,败走华容道。

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他的里感到艺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务实。

笔者认为,他是当时最务实的领导。

董卓进京之后,祸乱朝纲,淫乱后宫,京城官员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大司徒王允,一心想剿灭董卓,但有没有实力,职能借口自己大寿,宴请百官到家中,席间群臣皆成妇孺之状,大哭于席间,唯有曹操大笑。

之后曹操献计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从此名震九州。

相比群臣的妇孺大哭,曹操的之身行刺也算是务实之举了。

可以说,正是曹操的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三国中的强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比起袁术为争夺一块玉玺而落个叛国之名有天地之别,比起现在各地官员大搞面子工程更是无可比拟。

第二:善于放权。

首先,曹操敢于放权。

曹操帐下谋士武将众多,有很多是从敌方帐下投靠来的,诸如许攸、张辽、张合之辈,无不是来自敌方人士,但他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

笔者认为,这与曹操敢于放权是分不开的。

这些个谋士、大将,大多都是三教九流,什么身份都有,如果主帅没有过人的胆略和敢于放权的勇气,就不会有曹军的强大,更不会有他们显赫的战功和威名。

《曹操》教学设计

《曹操》教学设计

《曹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曹操【导言】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人物曹操,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课程目标】1. 了解曹操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掌握曹操的生平事迹和政治才能;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独立分析和评价能力;4. 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曹操的历史背景a.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b. 曹操的家族背景和早年经历2. 曹操的政治才能a. 曹操的统治策略和对政权的巩固b. 曹操的文学才华和文化宣传3. 曹操的生平事迹a. 通过案例分析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军事思想b. 探讨曹操的内政措施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4. 曹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a. 曹操的影响力和地位b. 曹操对后世文化和政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呈现: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曹操的形象、时代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针对曹操的政治才能、生平事迹等进行深入研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战役,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思想,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评价。

4.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曹操或曹冲等角色,进行演讲或对话,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演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段描述曹操的引子或历史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课题的思考。

2. 知识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及讲解,向学生介绍曹操的历史背景、政治才能和生平事迹等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讨论自己对曹操的评价和看法,并记录下来。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战役,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军事思想和才能,并进行相关讨论。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曹操或曹冲等角色,进行演讲或对话,展示自己对曹操的理解和评价。

《曹操》说课范例

《曹操》说课范例

《曹操》说课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熟悉《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战略才能;2. 理解《曹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意义;3. 分析《曹操》这首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 感受到《曹操》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一首古文诗《曹操》为中心,通过讲解该诗的背景、结构和修辞,向学生介绍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战略才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对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引发学生兴趣并激发思考。

- 你对曹操这个名字有什么了解?- 你知道曹操是谁吗?- 曹操在历史上有什么特别的地位?2. 课文研究(15分钟)教师结合课文讲解《曹操》这首诗的背景,包括诗人身份、写作目的等。

学生跟读、齐读诗文,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3. 诗文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向学生展示诗人的艺术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曹操的评价和情感表达。

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或口头表达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小结与延伸(5分钟)教师对本课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延伸阅读推荐,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曹操及其时代。

四、教学评估本课对学生的评估主要包括:1.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 诗歌分析能力:学生对诗文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情感表达: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思想的理解与表达。

五、教学资源- 课本《古文观止》- 诗歌《曹操》- 课堂黑板、投影仪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分析诗歌和情感体验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曹操这位历史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时代背景。

同时,通过对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也较为深入。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

公开课教案三国演义曹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曹操生平介绍、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曹操的性格特点与历史评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曹操政治军事才能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

3. 引导学生探讨曹操性格特点及其对个人命运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才能及其历史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段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

2. 新课导入: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分析其政治军事才能。

3. 例题讲解:以官渡之战为例,讲解曹操的军事策略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讨论其性格特点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曹操性格特点对个人命运和历史进程的影响,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三国演义》曹操2. 内容:a. 曹操生平b. 政治军事才能c. 性格特点与历史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才能,结合其性格特点,评价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曹操及其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课后应关注学生对曹操评价的把握,提高其历史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全书,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提高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学会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曹操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以官渡之战为例,讲解曹操的军事策略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领导人物——曹操

领导人物——曹操

我们眼中的领导——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我们分析出,曹操的领导艺术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这件事体现出曹操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曹操四次发布《求贤令》,广求各种人才,这样的选才策略为曹操树立了求才若渴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人才。

3.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曹操常重视智囊团队的建设,鼓励他们出谋献策。

如曹操在征讨三郡乌丸时,绝大多数部下反对,但曹操力排众议,执意北伐。

待北伐胜利后,曹操反而对当初反对者予以重赏,认为这次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存有侥幸成分,他说“诸君之柬,万安之纪,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此事充分体现了曹操卓越的领导艺术。

4.选将量敌,知人善任公元215 年,曹操让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七千人打败了十万,成就了张辽等三人的战功,也成就了曹操用人之名。

荀彧稳重,曹操就让他镇守后方,荀攸急智,曹操就带他参赞军机,许褚勇猛,既被曹操使用为保镖也常常让他冲锋在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罚: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

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

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

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

他在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与治军严整有关。

赏:徐晃击败关羽后,曹操赞扬其才干超过孙武,并亲自出迎7里,设宴敬酒,给徐晃本人及其他将士极大激励。

6、长于战术,足智多谋按《武帝纪》粗略统计,曹操一生亲自指挥大战三十次左右,获胜大多数,赢得十分漂亮。

最著名的就是“官渡之战”。

我们在分析中所用到的理论有:1.杜拉克的“五项主要习惯”2.亨利法约尔的认知中领导应具备的素质3.魅力型领导理论。

曹操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曹操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曹操微课教学设计范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统帅。

他的治理和军事才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可以选取曹操作为教学内容,来让学生了解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以下是一份关于曹操微课教学设计的范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政治、军事才能。

2. 掌握曹操的治理方法和军事战略。

3. 分析曹操的影响和作用,探究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 曹操的生平与政治战略简介。

2. 曹操的军事才能及其作战策略。

3. 曹操的治理方法与政治成就。

4. 曹操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曹操的画像、简介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主题。

2. 探究(20分钟):a. 学生观看短视频:播放曹操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曹操的生平和成就。

b. 分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

例如:“曹操的军事才能有哪些突出表现?”,“曹操的治理方法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何影响?”。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3. 总结(15分钟):a.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曹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进行总结与评价。

b. 学生阐述对于曹操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 拓展(15分钟):a.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选择一些曹操的具体事件或军事战役,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分享。

b. 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扮演曹操及其重要谋士、将领等角色,进行小剧场演练。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通过问答、思维导图等方式,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巩固。

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四、教学资源:1. 曹操相关的图片、画像、短视频等。

2. 与曹操相关的文字资料和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

2. 学生对于曹操的理解和评价的个人陈述。

曹操培训课件

曹操培训课件

对外政策与战略布局
01
远交近攻
曹操在对外政策上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远方的势力共同对抗近处
的敌人。
02
统一北方
曹操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成功统一了北方地区,为后来的三国
格局奠定了基础。
03
对南方政策
曹操对南方采取积极防御和适时进攻的策略,通过赤壁之战等战役试图
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同时,他也注重与南方各势力的外交联系和谋略
曹操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价值取向,对人们认识和理解曹操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对其文化价值认识
历史地位与评价
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其文化价 值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广泛认可。
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曹操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 一个重要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和 代表性。
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曹操的散文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发人深省 。
独特的艺术魅力
曹操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著称,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
推动了建安文学的发展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 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建安时期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在三国时期至唐朝,曹操的形象逐渐 被丑化,被描绘成一个奸诈、残忍的 乱臣贼子。
到了近现代,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思想解 放,对曹操的评价更加多元化和客观化,他 的文学和军事才能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宋朝以后,随着理学的发展,曹操的 形象开始有所改观,一些学者开始从 客观的角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
当代学者对其评价问题探讨

第七章领导艺术教学目的

第七章领导艺术教学目的
曹操赏罚分明,“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3、笼以权术。陈琳为绍草檄骂曹操,辱及三代,后被俘,曹操惜其才而用之。张绣在战场上杀其子曹昂,后绣投操,立功封侯。官渡之战许下群僚及郡县多与袁绍通书,曹操破绍得书,“皆焚之”,宣言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显得十分豁达。不过这都是表面现象,曹操的哲学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陈寿评他善于“矫情任算”,其所欲杀者,则“以法诛之”。《赵俨传》裴注引《魏书》载,曹操使人搜阅绍记室,发现阳安郡都尉李通没有与袁绍相通,并断定这是赵俨劝说李通的结果,这一条记载说明曹操在当众烧书前早已录了黑名单。崔琰之死、毛玠之叹都有人告密,说明曹操组织有特务网,暗中监视百官。曹操又以联姻的方式笼络智士,如以女安阳公主妻荀或子荀恽。
四、讲究民主,集思广益
曹操在用人上是讲究民主,让部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看有没有跟自己的观点相符的,他从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束缚部下的思想。每次战争前,他都召集大家,集思广益,曹操每当对军国大事作出决策时,都要征求部下的意见,这是他的事业所以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反映了他进步政治家的积极进取精神。这在权力至上的当时,以一个管有重兵,把持朝政,集兵权政权于一身的诸侯来说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袁术、袁绍这些人当初拥兵之重不小于曹操却败于曹操,这方面就是曹操取胜的关键原因。
第二阶段,官渡之战以后,荀或、郭嘉画计,先扫河北而后南下。曹操和诸将欲乘官渡战胜之威,南击刘表,壮大力量。荀、郭都反对这一错误决策。荀或说:袁绍战败,应乘胜追击,如“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曹操顿悟,复屯兵于河上,不停顿地进击,经过了七年的征战,平定了河朔,击败了乌丸,解除了南下的后顾之忧。曹操北征乌丸,诸将惧刘表遣刘备袭其后。郭嘉说:刘表坐谈客,自己的才能不如刘备,不敢重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备与曹操的领导研究曹操是个有勇有谋还有才气的人物,许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无形中更给了曹操无比的自信。

纵观曹操一生,确实是战果辉煌: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张绣、马滕的家当被他席卷一空,刘备也被他赶得满天飞。

但是曹操太自信、又多疑善妒,以至于他身边很少有知己,所以他在打了胜仗时也无法体会喜悦,而觉得悲凉,吟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

其实曹操集团可谓战将如云,谋士成堆。

但那些人在他身边却都显得较为平庸,远不如刘备身边的那些战将谋士扬名。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曹操太自以为是,没有给下属多少发挥的机会。

比他站得高看得远会触动曹公多疑的神经和强烈的自尊心。

杨修的下场就是最好的明证。

为了不承担掉脑袋的风险,他的谋士们只能是执行他的命令,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曹操自以为“智商天下第一”的自恋癖还逼得张松要把上贡的川蜀地图去送给刘备,在曹操那得到冷遇的张松在刘备那里却得到了礼遇,刘备肯用人为他独霸一方打下了基础。

而曹操的专横和多疑最终是害了他自己,曹操晚年头疼病严重,名医华陀直言给他开出了唯一的治病良方:开颅清理脑内的淤块,而曹操却以为华佗此建议是为了取他的性命,竟然下令把华佗杀了,此举不仅葬送了一位绝世名医,也使原本可以获得延长生命机会的他提早殒命。

论才论勇,刘备都远在曹操之下,但他得人心,重感情,所以他身边聚集了一些有勇有谋的人,这些人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并最终替他打下了江山。

和曹操处处逞强刚好相反,刘备则时时扮演着一个弱者,在敌人靠近时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那种受人欺负的可怜相加上那先生长先生短的救命式呼喊,宛如一弱女子受欺侮时突然遇到一强壮好汉,把善良的孔明唬得赶快想出对策化解风险去争取胜利。

要知道同样自认为“智商天下第一”的孔明先生也只有在他的手下才能享受那种英雄救美的成就和实现自己的快感。

估计刘备私下里没教傻儿子阿斗什么,只是教他如何笼络这位孔明先生,让他为刘家打一辈子工,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当着爱将赵云的面把心爱的独子往地上抛,这种惟妙惟肖的演绎在今天必然能获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奖!欲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刘备从不在下属们面前掩示自己的眼泪,可他的下属们不认为他是在示弱,却认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大好人,为这样的人卖命,他们心甘情愿。

其实领导艺术我看来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决策,而是用人,下面就从这两点来分析一下刘备和曹操。

一、决策领导就是决策,作为一个领导第一个就是应该懂得如何决策,面对问题和命运时候的决策和取舍是非常重要的。

曹操和刘备决策的但是虽然不同,但是都殊途同归,都为他们的霸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决策能力的人,曹操决策依据利益,就是对他有没有好处。

他遇到事情能够迅速果断的做出决策,而且他并不自大,能够认真听取众谋士的意见,如果自己错了能够及时改正,与众谋士商议,最后做到利益最大化。

比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兵力明显不敌袁绍,在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曹操的粮草只够一个月了。

曹操准备撤退,但曹操帐下谋士荀彧劝阻曹操,告诉曹操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撤退。

在兵力相差甚远的前提下曹操听从荀彧的意见,最终等到了许攸,最终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备在决策之时讲究仁义之道。

仁义二字先行。

刘备的这个做法捕获了众多的人心,让很多人誓死为自己效忠。

如曹操进攻新野之时,刘备从新野、樊城撤退,刘备不愿意丢下十几万百姓,虽然就被最后败了,而且自己的夫人也死了,但是他却赢得了十几万百姓以及部下的心。

但是靠仁义有时候却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有时候甚至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如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刘备不顾众谋士劝阻,毅然决定征讨吴国,为关羽报仇,最后落得一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得不偿失。

二、用人之道三国争霸,人才辈出。

虽有众多人才,但是如果不懂的自己该用什么人,不懂得如何做到知人善用,也当然无济于事,不会成就一番霸业。

刘备和曹操在用人上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曹操用人之道:1.广聚贤能曹操深深明白人才的重要,于是他在掌握实权之后就颁布了“招贤令”,选拔人才的时候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十分注重才能的作用,做到不拘一格。

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用一个特求的用人政策,曹操的这个做法为他招来了各式各样的人才,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

比方说曹操重用郭嘉、荀彧、张绣、许攸、丁裴,他们都来自不同的阵营,并且身上还有很多毛病,但是曹操依然重用他们。

并且以他卓越的用人之道,让他们都发挥了各自的才能,为曹操集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知人善用,发挥长处知人善用,其本质就是知道哪些人该用哪些人不该用或者说哪些人该怎么用。

人都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品格,有德之人不一定有才,而且每个人的能力又表现在各个方面,对这样的人才如何运用,曹操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

如崔琰人品一流,曹操就认命他为国家选拔人才,他就在其岗位上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文聘忠诚,认命他为江夏太守,一干就是数十年,为曹操守住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枣祇任峻不怕苦不怕累,曹操就认命他们负责粮食生产,使得曹操的军队粮草供应充足;另一方面,德行不好或者是不太好的谋士,曹操依然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并且他们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3.用人不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一条是用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作为领导者的基本要求,虽然历史上每个时期的领导者都懂得也会这样做,但差别在于非常时期,而在三国这个时期,人的背叛很常见,但是曹操却真正做到了。

曹操做的实在是高超。

让自己人和敌人都无话可说。

曹操在起兵之时,身边的几位谋士,如荀彧、荀攸、贾诩、郭嘉,他们都来自敌营,又如反复投降的张绣。

他们都得到了曹操的信任。

郭嘉来时曹操出帐十里相迎,这使得他们始终效力于曹操阵营。

这其中尤为典型的就是张绣。

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后,过了十几天张绣就反叛了,这次反叛使曹操损失巨大,他不仅失去了他的长子也就是他选为的接班人曹昂,侄子曹安民,也失去了一员大将典韦,并且自己差点就丢掉了性命。

即使这样,张绣仍然是他阵营中的重要一员,最后官至“破羌将军”,谥曰:“定候”。

4.人性关怀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人性关怀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曹操在这一点上可谓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无微不至,关怀甚佳。

大财袁绍后,书信一把火烧之;哀惜痛哭郭嘉,号哭典韦,赤脚相迎许攸等。

再如曹操杀死成功,却依然照顾其老母亲,并帮助其女儿出嫁;看重关羽的义气,虽然知道关羽会背叛他,但是依然厚待关羽,最后放走关羽;在长坂坡,看到赵云的英勇,不愿意放箭射杀赵云。

再如每次败仗,曹操都首先责怪自己,而不是责怪谋士没有考虑周到,武将没有倾尽全力,这都让部下感激涕零,誓死为其效忠。

5.以身作则,高风亮节常言道:说别人容易,轮到自己难。

而且有时候会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

古人云:将军额头跑马。

宰相肚里能撑船。

大手笔大气魄,说的就是曹操这样的。

对反复背叛他的人宽容,对投降自己的人宽容。

如陈琳,为袁绍起草檄文骂曹操,骂曹操祖宗三代,但曹操并不追究;如曹操马惊踩踏了农民的庄稼,最后割发代首,这些都表现出曹操以身作则。

刘备用人之道:1.精选人才刘备在选人上与曹操不同。

刘备不重多,而在精。

其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

“状乎神而近似妖”的诸葛亮、善于奇谋的法正、善于揽财的刘巴以及关张赵黄马“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选人才时,他能听取司马徽、徐庶等人之真言,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成千古佳话。

他能不拘一格降人才,能够不歧视种族地域,从西凉收服马超并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用人胆识过人。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却又“容貌丑陋,态度傲慢”的庞统,其才能一旦被刘备了解,刘备立马自责“屈待大贤,吾之过也!”,“敬请庞统到荆州”,“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让庞统既参谋决策,又统御兵权,弥补诸葛亮“分身乏术”的困境,为刘备集团提供了进一步飞跃的契机。

通过一系列的人才组合,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组建了他完备而坚强的作战、后勤、组织等创业团队,尽可与天下豪杰争雄。

2.知人善任,优势互补。

知人,敢用比自己强的人,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卧龙凤雏、法正以及“五虎上将”等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

刘备作为一个蜀国的核心,非常注重人员配置平衡,岗位设置优化,权责明晰,使整个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才组合,提升了核心的竞争力。

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的知人七条策(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或许是刘备知人识人的真实写照。

诸葛亮叹为“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刘巴,刘备苦苦追求了十九年,终为所用,一招之下,刘备军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庞统、邓芝、马忠等也都因与刘备谈话而受到赏识。

刘备临死时,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诸葛亮不以为然,在初次伐魏时用马谡为先锋,招致街亭之败。

3.用人不疑刘备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其中充分授权是其用人的成功之处。

三顾茅庐,刘备请得诸葛亮出山并出任丞相兼三军统帅,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诸葛亮有机会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刘备通过封候,使五虎上将分管五大区域,各自有了事业上的定位,才使其在三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刘备被曹操击溃于当阳时,有人言赵云已北去投降曹操,刘备立即以手戟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

不久,赵云果然抱着备幼子阿斗(即后主刘禅)回来了。

又如刘备领益州牧后,有人诬告李恢谋反,刘备立即“明其不然”,并在后来提升李恢为庲降都督。

李恢感知遇之恩,在南中立下了很大功勋。

魏延怒杀韩玄,献城投降,被诸葛亮认为其不忠不义,同时被指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但刘备爱惜人才,仍将魏延收留,委以重任。

4.感情留人。

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

“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以至于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过目不忘却又是典型小人的张松因受其礼遇而为其献上西川地理图,并作为内应,帮助其入川。

刺客刘平准备刺杀刘备,因其待客甚厚而罢手。

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特别是“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又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通过“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关羽方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弃曹奔刘;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上,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