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机械发展述考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交通发展及答案
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交通发展及答案高考文科论述题中国古代的交通发展及答案中国古代的交通发展是一个历史悠久、卓有成效的过程。
受到地理环境和经济需求的影响,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众多独特而高效的交通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本文将从水路交通、陆路交通以及对古代交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给出相应答案。
一、水路交通的发展水路交通在中国古代的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海岸线为水路交通提供了广阔的天然条件。
古代人民利用这些水域开通航道,并建造了各类船只进行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1 运河的兴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它始于南方的杭州,贯穿中部的扬州,最终延伸至北方的北京。
运河的建设使得南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包括岳阳楼和四川成都都有自己的运河交通系统,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船只的改进与运输能力古代中国人民在船只的设计和制造上有着独特的贡献。
例如,宋代的巨型钢铁船“龙骨船”提高了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使得水上运输更加安全高效。
古代中国人还开发了颠覆式船、帆船等各类船只,并在航海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水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陆路交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陆地交通主要依靠道路和驿站系统。
有序的道路系统和便捷的驿站极大地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加强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2.1 重要的道路建设中国古代发展出了众多重要的道路,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通过陆地与海上的贸易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内外贸易的发展。
茶马古道则是贡茶和交通的重要线路,将茶叶从西南地区运往其他地方。
2.2 驿站的建设和运营为了便捷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古代中国人兴建了一系列的驿站,构建了驿站制度。
驿站位于重要道路的交叉点,供旅行者休息和更换驿马使用。
这种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对陆地交通的控制和管理,使得交通畅通无阻。
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初三年级准备开展主题为“牢记红色印记,永远跟着党走”的诗词颂唱会,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开场白。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渊)______远流长,各时代英雄辈出,各领风骚。
我们的民族精神,蕴藏在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田野。
我们的民族精神,引领着人民以创造、以团结、以梦想,收获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书写彪炳史册的文明奇迹。
1949年,毛泽东写下了“钟山风雨起(沧、苍)______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七律,气冲(宵、霄)______汉,写出了新中国的气派,唱出了新中国的气象。
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惊世名篇,也是新时代的叙事华章。
今天,在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之际,中华民族正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即使前途险阻也风雨无惧,因为坚信“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因为笃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路走来,大家相互鼓励,彼此扶持。
我们以诗会友,肝胆相照,此乐何极。
就让我们再一次,把酒临风,登高远眺,向着光荣的时刻迈进,期待着“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请你用正楷字书写“牢记红色印记永远跟着党走”作为标题。
2.文段横线处应选字形和加点字的拼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渊沧宵máo B.渊苍霄mào C.源苍霄mào D.源沧宵máo 3.“关山”一词中“关”的义项有:①货物出口和进口查验收税的地方;①城门外附近的地方;①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文段中画线处“关山”的意思是()A.进入京城的重要关口和山岳B.泛指军事防御的重要屏障C.群山,泛指祖国河山4.负责出题的同学找到《中国诗词大会》相关内容进行学习,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述考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述考最早期的中国古代机械是由战争需要而产生的。
公元前3世纪,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孔璋发明了一种用来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被称为“地动仪”。
这种仪器通过悬挂的铅锤来确定地震的方向,为后来地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机械逐渐丰富起来。
西晋时期(公元265年-316年),丹朱光制造了古代中国第一台水力铣床,实现了金属加工技术的突破。
这台水力铣床采用了水力传动装置,可以使铣刀旋转,从而实现对金属的精确加工,为后来的机械加工技术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古代机械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在农业领域,古代中国人发明了许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机械装置。
其中最著名的是蒸汽机的前身,舂盖。
舂盖是一种用来碾米的装置,它通过水力驱动,能够取代传统的手工碾米方法,大大提高了碾米的效率。
在工程建设方面,中国古代机械也有较为重要的发展。
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裴秀才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用来桥梁施工的机械装置,被称为“独木桥机”。
这个机械装置可以将大块的石头嵌入河床中,以形成桥梁的基础结构。
这种机械装置的发明不仅简化了桥梁施工的流程,还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
另外,中国古代机械在军事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宋朝时期,程颢发明了一种称为“火箭”的武器,其原理是利用火药的爆炸力产生推力,从而将箭矢射出。
这种火箭武器成为了宋朝军队最主要的远程攻击武器之一,并在后来的历史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机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机械技术逐渐丰富起来,为后来机械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测量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到农田灌溉的水力引水机械,再到工程建设的独木桥机和在军事应用上的火箭,中国古代机械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简介
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简介
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历史。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机械技艺,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工具,如木工用的锯、刨、钻、凿等。
同时,也出现了用于农业生产的牛耕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秦汉时期,机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新的造纸机械,使得纸张的制作变得更为容易和高效。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用于天文观测的浑天仪、地动仪等精密机械,表明当时机械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隋唐时期,我国机械技术继续发展,出现了用于计时和计数的机械水钟和日晷仪。
同时,农业机械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灌溉用的水车、磨粉用的水磨等。
宋元时期,机械技术进一步成熟。
宋代出现了用于纺织的织布机和水力纺纱机,元代则有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和用于战争的火药武器。
这些发明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我国机械技术发展达到了巅峰。
明代出现了用于航海的宝船和用于战争的火铳等先进武器。
清代则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犁、播种机和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我国古代机械发明创造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简单机械工具到明清时期的精密机械和自动化机械,我国古代人民在机械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发明创造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中考 论述题模板 专题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论述题专题复习【格式要求】观点:陈述句(史实+评价)(2分)论述:史实+ 史论(史实的地位、作用、影响、意义)(1+2分)史实+ 史论(史实的地位、作用、影响、意义)(1+2分)结论:升华、启示(怎么做)(2分)【答题注意事项】观点:观点是陈述句,不能写成短语、名词或疑问句,不要过长。
论述:1.审清题目,看清是否要求只能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信息加以论述,决定了是否能用材料以外的史实。
2.史实尽量用材料的例子,提高准确度。
3.论述至少写两个史实,每一点必须做到史论结合:史实+史论。
4.注意论述的先后,哪一个史实在前,哪一个史实在后。
5.要注意考虑相关史料的熟悉程度。
结论:1.要呼应开头,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2.常用“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因此……”作开头。
3.结论与观点在表述上要有所区别,照抄会扣分。
4.总结的2种方法:添油加醋法:在原来观点上增加适当的词句补充。
改头换面法:用表述不同但本质意思相近的句子替换观点。
【史论结合:史实+史论】史实(历史事件:最完整的表述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例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了模仿我国唐朝典章制度的改革——大化改新。
倘若时间与人物不记得就不要写,写好哪国哪个事件就可以。
例如:日本大化改新模仿我国唐朝制度。
史论(事件评价:地位、作用、影响、意义等)例子: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常用观点模板】1.改革创新类:改革创新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适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符合国情的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制度类: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
先进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曲折的历程。
3.民主与法制类: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加强民主与法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法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革命类: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机械工程发展史范文
机械工程发展史范文
十三世纪,第一个结构形式的机械工程被制定,也就是著名的机械工
程布斯,包括机械,电气,电子,自动化,信息技术等。
它由桩,梁,螺栓,密封材料,离合器,减速机等组成,用来控制机器的运动和能源转换。
十六世纪,机械工程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发现它可以
为工业和农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各种机器被用于研究和发展复杂的机
械系统,以提高现有的机械设备的性能。
十七世纪,新的机械工程理论和研究方法出现,把机械工程从静态的
领域转变为动态的领域,机械设计也从自动机的应用转变为控制系统的应用。
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也使机械工程发展变得更加广泛,各种新的机械
设备得以出现。
十八世纪,机械工程经历了新机械的发明和发展,涵盖了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控制系统设计、机械传动、自动控制等,并将现代机械工程系
统的各个组件连接起来,这样机械工程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工业。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甲卷)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甲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ㅤㅤ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
“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ㅤㅤ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ㅤㅤ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
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一方国一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
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ㅤㅤ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ㅤㅤ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中考常考论述题(二)
观点1:新的能源出现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
论述:工业革命期间,煤炭能源大量使用,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促进了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 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能源为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能源,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结论:随着新能源出现,交通运输业得到不断发展。
观点2: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论述: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莫基人之一,他的科技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人类对客观世 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托尔斯泰的作品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 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为俄国社会变革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结论:近代科学与文化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冲击了社会旧制度,对推动社会变革发挥了巨大作 用。
观点:棉花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经贸往来。
论述: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棉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促进了中印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工 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英国从全球进口棉花,并且将棉纺织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加强 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经贸往来。
结论:棉花在历史上是世界贸易的重要商品,有助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经贸的发展。
观点2:人口迁移促进民族交融。 论述:秦朝为开拓和加强对边疆的统治,迁移了大量人口定居在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促进了中原民 族与当地越族的交流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到 南方地区,南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加强了联系,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结论:人口迁移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观点1: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后颁布《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独 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统治,建立 起资本主义制度。 结论:英美法分别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殖民统治,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考研中国古代史论述题(近年各名校真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沿革史1、如何看待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多元性(03华东师)2、你眼中的夏朝(13东师)3、论述商王朝到西周政体发展和演变(15社科)4、论述周初大分封(14东师、14南开、14西北师、15北师)5、简述宗法制(14陕师)6、西周封建制、宗法制与井田制的内容及其三者的关系,并说明以此三种制度为核心,西周国家与殷商国家有何区别(02中山)7、论述春秋争霸情况8、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化及其意义(14清华)9、简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之说(99华东师)10、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春秋与战国的异同(15华东师)11、简述弭兵之会的过程及影响(14河师)12、三家分鲁(15社科)13、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机构的变化(14辽大)14、评价秦始皇的功过(14陕师)15、简述秦统一的历史原因(13黑大)16、论述秦朝官制17、论述秦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4江师、13云大)18、评价历史上的封建制和郡县制(15东师)19、评述秦朝的历史地位(13苏大)20、简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01华东师)21、简述楚汉之争22、试析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98东师)23、简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05华东师)24、论述西汉前期的官制与特点(01东师)25、简述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背景(14北大)26、汉高祖至汉武帝分封制实行的具体过程(02复旦)27、论述文景之治的背景及主要内容28、汉文帝的八王之乱(15扬大)29、西汉削藩的措施(15湘大)30、西汉一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00华东师)31、论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9复旦、13陕师、14厦大、15上大)32、结合史实评价汉武帝(14社科)33、评价刘秀(15苏大)34、论述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的措施(15东师)35、论述东汉末年的清议与党锢36、简述东汉累世公卿的政治现象(15南开)37、两汉政治制度演变(14山东大复试)38、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14川大)39、曹魏巩固北方统治的措施40、评析曹操统一北方(01浙大)41、结合史实评价曹操(15社科)42、诸葛亮治蜀的措施及蜀汉后期政局(14扬大)43、试论诸葛亮(02兰大)44、论述我国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永嘉之乱”.(14湖师)45、简述西晋的主要社会问题(14华师)46、从婚配取向论述关于东晋南朝的士族门阀(14首师)47、南朝的更迭(15扬大)48、简述南朝士族衰落与庶族地位上升的表现和原因(14苏大)49、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05华东师)50、论述魏晋南北朝历史更替的线索,并评价这个时期的政权情况(13东师)51、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14福师)52、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兴衰(98东师)53、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分裂状态中,南方突破不了哪些因素而灭亡?北方如何化解阶级、族群的对立、地域的制约,以及异质文化的落差,而整合创造成为新的国家体制(01台湾中正大学)54、分析淝水之战前后南北政权的特点及其变化55、简述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瓦解与侯景之乱后梁朝迅速衰亡的原因(14南大)56、论述府兵制在北魏隋唐的情况(13人大、15社科)57、比较西周封建制与北周隋唐府兵制,分别从政权、经济资源、军事武力、社会地位、精神文化等各层面分析两者于相应的时空的优劣与演变(01台湾中正大学)58、试论隋王朝(13陕师)59、论述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07统考、15华科)60、试论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98东师)61、论述贞观之治的措施(14河北大)62、论述武则天与武周统治63、论述开元之治的措施及意义(14扬大、15南师)64、论述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及影响(02复旦、13黑大、13西北大、14湘大)65、论述唐后期的政局66、唐的差遣制度对宋制度的影响(14社科)67、唐代政事堂(02中山)68、西汉全盛时代与盛唐时代的繁荣之间的异同之处(02复旦)69、比较汉唐宦官专政的异同(14人大)70、比较西周封建制与北周隋唐府兵制,分别从政权、经济资源、军事武力、社会地位、精神文化等各层面分析两者于相应的时空的优劣与演变(01台湾中正大学)71、简述赵匡胤(01华东师)72、简述宋朝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的地位(95北大)73、宋朝的官职差遣(15云大)7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99复旦、13南大、13黑大、13南师、13扬大、14河北大、14华师、13川师、14陕师、14社科)75、北宋前期职官制度的主要特点(09统考)76、北宋的军制变化、特点及影响(13川大)77、试析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14南农)78、简述宋朝城市化的特点和意义(14云大)79、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在建筑上的主要区别,并说明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06华东师)80、试论澶渊之盟的影响(13西北大)81、南宋与金的三次议和的历史背景和内容(15西北师)82、宋以后宗族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地方生活的影响(15华师)83、王与马共天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分别出现在哪个时代,分别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15北大)84、元朝统一的意义(96南大)85、元朝的政治制度(15黑大)86、论述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87、宋元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并作出评价(96南开)88、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08统考)89、元末农民起义的特点(15苏大)90、试析元代兴衰的历史教训(02厦大、02复旦)91、简述行省制度从元明清形成、发展的历程(15西北师)92、分析元、明辅政制度的变化(14南大)93、明代内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及影响(14西北大、14华东师)94、明代内阁的形成、发展及与宰相制的区别(15福师)95、论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13苏大、14湘大、13人大)96、论述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15苏大)97、明建立后的中央统治体制的变化(13南大)98、论述东林党的政治活动,并对比作出评价(96南开)99、明代贪腐的具体表现及原因(15福师)100、明朝嘉靖时期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99复旦)101、比较明太祖与明成祖对待宦官政策的不同(01东师)102、明太祖惩治吏治的措施与效果(01兰大)103、明朝后期社会新现象(14华师)104、东汉、唐、明宦官擅权及其特征(96南大)105、清朝入关前后社会的主要矛盾(15黑大)106、概述北魏、元及清三个征服王朝入主中原后的统治手段(99台湾中正大学)107、论述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108、论述明清时期的地方政权机构及其演变(14辽大)109、明清时期地方制度和官职的变化(15西北大)110、试论由秦至清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的演变及影响(13南开)111、清朝前期反对分裂、巩固统一的斗争(13福师)112、简述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3黑大)113、论述清前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14河师、14云大)114、清初的中央机构(15扬大)115、简述唐宋明清的中央行政运作体制的主要变化(00复旦)116、清前期在边疆地区施行的不同于内地行省的统治措施(14川大、14西北大)117、论述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所做的努力(15东师)118、简述康熙帝(01复旦)119、简述清代奏折制度(15华师)120、评17世纪中国范围内的政局变革(15人大)121、论述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演变122、论述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化123、三省与六部的关系(15社科)124、论述隋朝到清朝中枢机构从三省制到军机处的演变(14首师)125、比较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异同和优劣(15河北大)126、论述秦朝到清朝中枢机构的演变(14湖师复试)127、谈谈你对军机处的认识(14人大)128、以汉、唐、宋为例论述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129、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迁(14中民)130、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特点(15华师)131、以汉、唐、宋为例论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变迁132、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07统考、14复旦、14河师、14江师、14内蒙古、15南开、15华师)133、唐代科举制的发展、作用及局限性(15福师)134、结合科举制的形式和内容,论述科举制的得失利弊(14南大)135、科举制是什么?论述其实质和基本精神(14天师)136、简述隋唐科举制的内容(14云大)137、论述春秋战国到清末的选官制度(14兰大、14西北师)138、论述两汉与隋唐在选官制度上的异同139、唐宋时期的选官制度(15西北大)140、魏晋时期九品官人制的产生、运作和历史影响(99复旦、09统考、14吉大)14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评述(15北师)142、唐宋法律制度的演变(99东师)143、秦以后历史上有很多南北分裂局面,选一个时期分析其形成、原因、历史意义(15厦大)144、门阀士族形成的条件、发展、特点及兴衰原因(15山西大、15吉大)145、论述从秦汉至明清的宰辅制度的演变(15西北师)146、中国门第形成与消蚀原因以及3到9世纪门第对中国政治、社会的影响(02台湾中正大学)147、阐述汉末到明初间中国千余年人口重心移动状况,并由南方民族汉化、农耕技术改进两个角度说明移民在当中发挥的功能(12台湾中正大学)148、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度(96南大)149、从隋到清封建统治典型的繁盛时期(99南农)150、自汉至清云南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02复旦)改革变法史1、论述管仲改革的措施及意义(13陕师)2、论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99复旦、13扬大、14陕师)3、比较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13南大)4、简述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影响(00复旦、14河北大)5、论述战国时期魏、秦、楚三国变法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13福师)6、战国时代改革的特征(15苏大)7、论述王莽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13扬大、14云大、14上大)8、比较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15人大)9、结合王莽改制与商鞅变法,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改革的成败与得失的看法(15西北师)10、论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及意义(13南大、13扬大、14川师、14华东师、15黑大、14云大、15上大、15社科、15兰大)11、简述周世宗改革及其影响(14苏大)12、论述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及熙宁变法(01复旦、15南师)13、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14苏大、15陕师)14、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其一生的实践,并分析其失败原因(99浙大)15、论述张居正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00复旦、13吉大、14西北师、15湘大)16、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98华东师)财政赋役史1、商代铜器的种类及其制造技术及艺术价值(96南开)2、论述春秋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14陕师)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并分析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96南开)4、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评价(96南开)5、简述西汉的赋税、徭役制度,并分析其特征(15陕师)6、汉代编户齐名的赋税制度(15吉大)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02厦大)8、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原因(95南开)9、简述东汉初恢复生产及社会经济的措施(13川师、15扬大)10、简述度田事件(15吉大)11、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14陕师)12、举例论述公元3世纪到6世纪南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5华东师)13、西晋的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01兰大)14、北魏三长制、均田制的内容和历史影响(13苏大)15、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99浙大)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02复旦)17、隋朝赋役制度的演变(02复旦)18、隋朝经济的大起大落(03陕师)19、论述唐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演变(14南师)20、简述两税法的内容与意义(13南师、13云大、15上大)21、简述两税法与摊丁入亩的关系(13陕师)22、论述刘晏理财与两税法(13华东师)23、简述唐代服役制度由租庸调制演变为两税法的社会经济原因(99复旦)24、论述唐两税法(14陕师、14社科、15吉大、15扬大)25、唐代扬州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的原因(15江苏师)26、简述唐代中后期经济重心的南移(14川大)27、论述西汉到唐前期的土地制度28、简述隋唐时期的均田制(14湖师)29、均田制从产生到瓦解的历史变化(02复旦)30、隋朝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及其影响(13扬大、15西北大(隋文帝发展经济)、15扬大、15江苏师)31、唐后期工商业税骤然兴起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新高考历史论述题知识点
新高考历史论述题知识点新高考历史科目中的论述题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论述题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点,并能够准确、全面地展开论述,用事实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新高考历史论述题的常见知识点。
1.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历史进程中华文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2.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是论述题中常见的一个话题。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
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历史论述题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政治制度,并能够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4.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是论述题中经常被提及的一个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 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的对外关系是历史论述题中的另一个热门话题。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和互动,包括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战争冲突等方面的内容。
6.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论述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社会矛盾、政治运动等,并能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7. 世界历史除了中国历史之外,世界历史也是新高考历史论述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文明发展、文化传承等,并能够与中国历史相对比、联系。
以上只是新高考历史论述题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具体题目的要求还需要根据考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多阅读历史资料,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论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新高考历史论述题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5-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小论文真题(附答案)
近五年真题历史小论文41.【2015年全国卷I】(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年份1950 1995 2000 2008法定节假日天数节假日元旦 1 1 1 1春节 3 3 3 3劳动节 1 1 1 1国庆节 2 2 3 3星期日 1 1 1 1星期六-- 1 1 1清明节-- -- -- 1端午节-- -- -- 1中秋节-- -- -- 1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1.【2016年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1.【2016年全国卷I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探究机器和科技的发展历程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探究机器和科技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机器和科技的发展历程日益丰富多彩、卓有成效。
在这其中,机器和科技的发展不仅在生产、科学研究、交通、通信、医疗、文化娱乐、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是从生产领域来看,机器和科技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的历史。
一、机器的发展历程机器的发展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尚未进入工业化时期,人们就创造了很多种机器,如磨坊、简车、织布机等。
机器生产的发展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迅猛的推动。
最早的蒸汽机诞生于1765年,由于它具有高效的水力原动无噪音、轻巧易于操作等优点,成为了当时重要的动力机械,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而直到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机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机器代替了人类重复枯燥的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二、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的发展历程同样是一个极其精彩的历史。
在公元前的古代,不同国家都已掌握了一些数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如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古希腊的哲学和数学、印度的数学和医学、阿拉伯的算术以及三角函数等。
此后,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现代工业应用中的锅炉、精密仪器、飞机航天设备、桥梁建设等都需要应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儿童玩具中的机械点心罐、变形金刚等也都是科技在娱乐领域的应用。
科技改变着人类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机器和科技的互动机器和科技之间的互动,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
采用机器托管的银行可以在24小时内处理客户的各种需求,减少候客时间,缩短办理时间,方便快捷;大都市的快速交通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让居民更加便捷地出行;智能家居可以随时随地控制,更加安全、舒适;技术可预测旅客取向、调整机位等,提升整体旅行体验等。
同时,了解机器和科技发展的历程,也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时代的发展。
机器和科技的互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正面影响,科技界和社会需将机器和科技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部编版历史初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B、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C、长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开始修建的D、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2、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C、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3、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思想流派众多,但都为统一的思想服务B、各派思想相互独立,互不干涉C、各派思想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D、只有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标志,不正确的是()A、皇帝制的确立B、三公九卿制的确立C、郡县制的确立D、实行察举制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秦朝时期,已普遍使用牛耕C、西汉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全国主要耕作方式D、东汉时期,出现了曲辕犁6、关于《天工开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作者为明朝宋应星,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技术B、作者为清朝宋应星,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技术C、作者为明朝宋应星,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D、作者为清朝宋应星,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实现了从手工耕作到机械化耕作的转变C.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农业实现了从个体小农经济到大规模农业经济D. 唐代以后,我国农业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商品经济发展的转变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时期,我国丝织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B. 隋唐时期,我国陶瓷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C. 宋元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兴起,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 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江南制造局”、“汉阳铁厂”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9、以下哪位人物被尊称为“兵圣”?A. 孙武B. 廉颇C. 赵云D. 李靖 10、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大业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11、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12、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新的政权,并实行了一种地方管理制度,请问这种制度是什么?A. 郡县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州郡制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广西桂林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广西桂林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西周的建立D、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始2、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观点?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贫困化加剧B. 耕作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C. 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D. 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人力,机械化程度高6、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C. 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7、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赫罗多德B. 荀子C. 荀悦D. 汉武帝8、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 隋唐时期9、下列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B. 贞观之治期间,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C. 贞观之治时期,科举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D. 贞观之治导致唐朝国力迅速膨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11、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中央政府设立了三公九卿,实行分封制。
C.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艺水平B. 民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C. 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D. 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产品远销海外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说法正确的是:A. 西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机械原理发展史论文
机械原理发展史论文机械原理的发展史概述: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涉及了机械系统中各种运动和力学原理的研究。
本文将对机械原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从古代开始一直到现代,总结每个时期的重要进展和影响。
古代:在古代,人们对机械原理的认识还相对有限。
然而,早期的文明却已经展现了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在古希腊,阿基米德等学者对杠杆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杠杆定理。
这一原理奠定了现代机械原理研究的基础,对后来的工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在中世纪,机械原理的研究相对停滞了一段时间。
人们对自然力学的认识较少,对杠杆等基本机械原理的理解停留在定性的层面。
然而,这一时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并没有停止发展。
例如,在农业领域,人们发明了各种粮食加工机械,这些机械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近代: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近代机械原理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伽利略等科学家在力学方面的研究为机械原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们提出了摩擦、弹性、惯性等概念,为后来的工程实践和机械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牛顿的力学定律对机械运动的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在现代,机械原理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应用于机械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机械原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新的领域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如机器人学、自动化技术等,这些都离不开机械原理的支撑。
结论:机械原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机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践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机械原理的发展推动了机械工程学科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会。
高考历史常考论述题解析汇编
高考历史常考论述题解析汇编论述题汇总(一)政治1.观点∶社会制度的更替过程充满艰巨和曲折。
论证1: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查理一世领导国王军队与议会军队交战,经过几年斗争,失败了。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独揽大权,后期出现了斯图亚特王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开始到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历经几十年的斗争和探索,体现了艰巨性。
论证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22年苏联成立并于1936年正式形成苏联模式。
历经赫鲁晓夫等人的改革,没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最终解体了。
论证3:中国于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且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综合实力,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结论︰综上所述,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过程历经曲折,但是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巩固制度。
新时期的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观点:新的社会制度战胜旧的社会制度需要经过长期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过程,都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曲折的过程,并且都呈现出由开始到顶峰、再由顶峰到低谷、最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曲线趋势,而以英、法两国尤为典型。
论证1:在这个漫长的革命过程中,英国出现过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克伦威尔独裁;论证2:法国出现过拿破仑独裁。
其间充满了反复激烈的斗争,表现出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但在无数次斗争之后,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
结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一定的曲折性,新的社会制度最终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历史历年高考论述评述题
历史历年高考论述评述题1、2010年湖南宁夏新课标卷(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2011年新课标卷(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九年级上册历史常考论述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常考论述题九年级上册历史常考论述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指导未来的发展。
在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常有一些论述题,接下来我将从几个常考的历史论述题展开阐述。
1. 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回溯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发现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古埃及的建筑工程技术成就、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体系等都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科技进步对历史的影响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引擎之一。
从古代的发明创造,如火、轮等,到现代的电力、互联网等,科技进步一直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捷,交通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 思想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思想启蒙运动是欧洲18世纪以来一系列改革思想的集中爆发。
它呼吁超越封建主义和教会的束缚,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
启蒙思想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科学进步,并由此催生了工业革命、法治思想的发展等,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时,要注重平衡发展,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又能有效利用它们,推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
以上仅是几个九年级上册常考的历史论述题,通过深入探讨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敏锐观察力。
在回答这些论述题时,我们要注重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合理组织语言,确保表达的流畅和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 王素兰
中 国是 世 界 上 机 械 发 展 最 早 的 国家 之
一
。
早在 春秋 战 国时期 ,机 械 ” “ 一词 就 已经 前 4 6年) 一 抱 瓮 吃 力 浇 菜 的 5 对
出现。《 庄子 - ・ 夕 篇 天地》 上记载 了子贡f 约
前 5O 2~
老者所说 的话 :有械 ( 械 ’ “ ‘ 乃是一种 汲水 工具) 于此 , 日浸百畦 , 一 用力 甚寡 而见 功 多, 夫子不 欲乎 ?”韩非子 ・ 《 难二》 中也说 :
术史》 的总论 中 , 以英 文字母 编号 , 列举 了 计 阶段 , 从 人 力 到 畜 力 , 人 力 、 力 并 认 为 是 由 于人 的机 智 , 它 们 为人 所 用 , 即 或 畜 使 这
2 6种 中 国古 代 的杰 出 发 明 。在 这 2 发 用 , 由人 力 、 力 到水 力 、 力 。水 力 和 风 就是“ 6种 再 畜 风 创物须任智巧先” 《 。 苟子 ・ 荣辱》 中有
年张衡创制世界上第一 3 动, 其效果取决于动量 的大小 , 碓的操作方 长财善物者尝之 。” 郑玄注 :物 , “ 畜兽也” 速旋转。公元 1 2 , 法 与 杵 臼不 同 , 由于 碓操 作 的 踏板 向下 位 孙诒让《 正义》 “ ‘ , 兽也 ’ , :云 物 畜 者 谓庖人 台利 用惯 性原 理制 成 的地 动 仪 ,是 测 定地
一
、
今仍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 自动化程度很高 大奇 迹 。 表 了 当时 铸造 技 术 、 属 加 工 和 而 代 金
具便 捷 灵 活 。设 计 精 致 的“ 中香 炉 ” 为 被 最
1 承 传 统 、 于 创新 的设 计 。几千 年 的机 械 , 鼓 风扬 谷 机 、 车等 扬 谷 、 重设 组 装 工 艺 的水 平 。西 汉 独 轮 车 作 为运 输 工 . 继 勇 如 绞 起 来 ,机 械制 作 技 术 发 展 的历 史 就 是 一 部 不 备 , 极大缓释了人们劳动的强度 。
的原理类似 现代 的陀螺仪 。东汉时 展 。用杵臼加工 , 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 而 闻者彰。 假舆马者,b , t ̄ 足也 , J 而致千里 。 “ 机环 ”
非 而 因 其 费 力 大 , 率 低 , 杵 臼 的 改 革 、 新 假 舟 楫 者 , 能 水也 , 绝 江 河 。君 子 生 非 期 出 现人 字形 齿 轮 ,特 别 是 张 衡 的 水 运浑 效 对 创 是 势 在 必 然 。杵 臼 加 工是 一种 上下 捶 击 运 异 也 , 善假 于 物 也 。 《 ” 周礼 ・ 官 》 “ 足 用 象 以 漏 水 为 动力 通 过 齿 轮 系 使 浑 象 每 天等 天 :其
断创新 、 不断变革的历史。《 大学》 汤之 引“
苟 子 最 早 提 出 “ 假 于 物 ” 的设 计 思 复杂巧妙 。“ 善 为机环转运 四周 ,而炉体 常
盘 铭 ” :苟 日新 , 日新 , 日新 ” 例 如 , 想 。《 日 “ 日 又 。 苟子 ・ 劝学篇》 出 :登高而招 , 指 “ 臂非 平 ” 即无 论 球 体 香 炉 如何 滚 动 , 中心 位 , 其 在 农 业 加 工 机 械 中 ,碓是 杆 臼 的进 一 步 发 加 长 也 , 见 者 远 。 风 而 呼 , 非 加疾 也 , 置的半球 形炉体都能保持水平状态 ,其 中 而 顺 声
“ 公 元 最 初 的 1 世 纪 里 ,中 国 向欧 洲 动 , 高 了 生 产 率 , 在 4个 提 同时 为 一 部 分 生 产 环 节 源 的作 用 。 传 播 了 许 多 发 现 和 发 明 ,… …这 些 发 明对 实 现 机械 化 和 自动 化创 造 了条 件 。 特别 是 中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新 生 的 近 代 科 学 有 重 大 影 国古代对水能 、风能等清洁能源 的利用 , 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 中, 机械就 占 l 之多 , 8种 不难看 出中国 力 的利 用 是 我 国机 械 动 力 由利 用 动 物 能 即 “ 百工 以巧尽械器 ” 的名言 , 这是对机械设 古代机械科 学的辉煌 , 其种类 、 数量 和丰 富 人力 、 畜力 , 向利用 自然能源的具有决定 计提出的更 高的要求 。尽 : 转 谓精 于事 。《 说 的科学 内涵 ,对 我国乃 至世界科学技术发 性 意 义 的一 步 。机 械使 用 水 力 、 作 为 原 文》 有 盛为械 , 风力 云“ 无盛为 器” 只有上质量 , 展 的影 响都 非常 巨大。正如李 约瑟所 说 : 动 力 ,不 仅 使 劳 动 者 摆 脱 了某 些 重 体 力 劳 上 水 平 的 机 械 才 能更 好 地 发 挥 利 用 自然 能
“ 于地 形 、 车 、 械 之 利 , 力 少 , 功 审 舟 机 用 致 大 , 入 多 。” 就是 说 , 则 这 在前 5世 纪 , 贡 子 就 给 机 械 下 了一 个定 义 , 即机 械 是 一 种 “ 用 力少而致功多” 的器 械 , 在 时 问 上要 早 于 这 西 方 四个 世 纪 。
中国 古 代机 械 的 设 计 思 想 二 、 国 古代 机 械 的 工 艺技 术 中
1 构 复 杂 技 艺 先 进 。秦 始 皇铜 车 马 . 结
响 , 这 种 影 响在 1 世 纪 仍 然 存 在 着 。 ”I 以说 是极 具智 慧 的 。 中卧 轮水 磨 的原 理 至 结 构 复 杂 ,堪 称 是 中 国古 代 技 术 发展 的一 而 8 1 ] 其
2 . 强调对 自然能源的合理利用。注重利 水 有 良法 ,假 物 役 机 智 ” “ 间 机 械 巧 相 ,世 用 自然能源是 中国古代机械的一个重要特 同, 水利居多用在人” 。王祯 明确地把水磨
李 约 瑟 曾 在 其宏 篇 巨 著 《 国科 学 技 征 。 国古 代 机械 动 力 大致 经过 两 个 大 的设 和 水 车 的 动 力 水 源 , 中 中 以及 磨 和 车 的 车 身 ,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