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与家长最重要的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怜的高三学生的家长们,在焦急的待考期间,找到这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高三学生心理指导——家长篇

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在这几天,紧张的不仅仅是考生,更有身后殷切期望的家长。他们忙前忙后,为子女充当着“后勤部队”。然而,不知有些家长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许多“好心”在不知不觉中办成了“坏事”,本以为能减少孩子压力的做法却成了给孩子变相施压的“背后芒刺”。心理专家指出,考生家长容易出现以下五种“无心之过”:

镜头一:全程陪同。考前几天,小丽在家复习。每逢这时,妈妈便会坐在她的对面,一会“小丽,要水吗?”一会又泡杯咖啡递过来,有时还煎两个荷包蛋放在桌子上。“看书就看书,妈妈又递这递那的,一看到她那眼神我就紧张。”

专家点评:紧紧盯着只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尤其是看到家长充满期待的眼神。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

镜头二:“逼”孩子早睡。小张平常都是晚上11点左右睡觉,考前那几天,每晚9点30分不到,家人就“强制”要求他放下书本,关灯睡觉。而小张怎么也睡不着,几次差点失眠。

专家点评:睡眠习惯不要刻意改变,适当提前就寝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是不要过分强调早睡,更不要随便打乱作息时间,在平时习惯的基础上稍稍提前一点即可。

镜头三:“书的暗示”。有的家长会把诸如《高考状元谈高考》《我是这样考上北大的》之类的指导书悄悄地放在孩子书桌的案头,想以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孩子的拼搏精神。

专家点评:家长的心不言自明,无非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当不了状元就会让家长失望,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镜头四:“住高考房”。为了让孩子少走点路,多一点休息时间,以及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许多家长在高考时甚至考前好几天就在学校附近的宾馆包一间房,以作备考之用。

专家点评:出于路程远、休息时间少的原因,住宾馆也无可厚非,但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往往需要一段适应时间,一旦适应不好,就容易引起麻烦。比如有的孩子在新环境下会失眠,有的孩子找不到在家复习时的感觉,等等。

镜头五:“我来我来”。考试期间,孩子在家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你别动,我来!”别说做家务活,连打洗脚水、泡牛奶、拿筷子这样的小事都会被家长“包办”,“你只管看书,所有的事我来做。”家长成了“保姆”。

专家点评:考试期间,时间紧,有的事可以让家长代劳。但是,家长也没必要事事插手,这样一方面让孩子很难适应与以往日常生活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这几天父母对我太好了,万一考不好,我没脸面对他们”,最终产生负面效应,不利于孩子正常发挥。

总之,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你越是自然,孩子也越放松,整个氛围也就越协调,高考之路也就不再“漫长”。

高考生家长八大忌语

临考前,考生最不希望家长对他们说什么?记者这两天走访一些高三考生,从他们的心声中发现了值得家长警醒和注意的八大忌语。

忌语一: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一些家长在高考前,预先给孩子制定了理想的大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但也有可能成为压在他心里的大山。

忌语二:

“你一定要在班里考上第几名!”

一些家长特别是成绩优秀的考生家长,总希望孩子能挣前十名、前五名、甚至前三名,有时为了一个名次之差而责怪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忌语三:

“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从小学到高三,每一个考生都经历了10多年的学习,家长把高考视作检验这10多年学习成果的惟一标准。实际上,条条大道通罗马,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自费出国……上大学也不是非要挤普通高考这根“独木桥”。

忌语四:

“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放宽心。但记者发现,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认为家长在高考之前就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忌语五:

“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在记者采访中,不少考生不洗衣服、不做任何的家务,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梳头都要包办。如此细心的呵护,无形中也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忌语六:

“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忌语七:

“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了羡慕之情,不少考生对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作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忌语八:

“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考了多少分?”

在记者采访中,考生很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备战高考:与孩子冲刺最后60天

家长们对高考的关注比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说,这是高考之外的“第二考场”。

现在,离高考只有60多天的时间了,考生父母在自己孩子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到底最应该做什么,才能真正为考生的心理解压,为他的前程指路,而不至于瞎帮忙、帮倒忙?

考试已不再单单是考生的事情了,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长。本期《备战高考》,与您一同探讨家长该如何“备考”才能使孩子轻松应战。

家长也患“考前综合症”?

【透视】情绪随成绩波动

“高考越来越近了,我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这几天巴不得快点高考,是好是坏也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家住东山区的杨平告诉我们,面对高考,自己的紧张劲儿一点也不比上高三的儿子小,甚至可以用备受煎熬来形容。“现在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两口子晚上一躺下,说起高考总没完没了,孩子倒是不觉得什么,学累了就睡,反而自己不行,搞得上班时间精神很不好。”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高考在即,不少考生家长比考生还要紧张,甚至患上了着急焦虑、坐立难安等所谓的“考前综合症”。

针对以上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指出,“我们在关注考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他分析说,高考过程中,一些家长之所以会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心理焦虑,主要原因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现在的考生家长大都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吃过想读书没得读的苦,为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与学生相比,家长往往更深刻地意识到高考的“意义”。有的考生家长的生活规律随着孩子的起居饮食而变化,情绪也随着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而起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在孩子高考前难免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提醒】谨防攀比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