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与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单介绍
中国歌手后玄最新专辑的主打歌《没有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固然场景太歌德少年已不是维特台湾歌手杨丞琳最新专辑《想幸福的人》第三波主打就名为《少年维特的烦恼》,讲述的就是主角喜欢的对象爱上了自己的好朋友。
歌德的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创作于1774年,可见事隔两百多年,这部作品依然流行至今,影响了好多代人的爱情观。
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
有人认为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人物。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感伤主义的顶峰之作,这部以第一人称书写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也阐明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人人平等”的强烈愿望。
《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动人和真实,是因为这部作品是改编自作者本身的故事。
据说歌德在一次的在节日集会上,遇见了一个貌美的女孩,叫夏洛特。
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可惜对方却是歌德上司的未婚妻。
绝望之余,他与情敌决斗,还将他杀死,不幸因此入狱,并写下了世界上最长的情书——《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的这部浪漫主义成名作,描写了少年维特单恋较他年长的少妇,写诗歌颂她的美丽动人,从这毫无希望的单恋中,他品尝到爱情的种种痛苦折磨,同时也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最后他绝望自杀。
这部小说在欧洲乃及整个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小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甚至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等。
例如,1976年有一部电影为《少年维特的烦恼》。
2010年有一部电影名为《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其中有一句名句,至今还一直被引用。
Whoever is a girl does not want to be loved,whoever is a boy does not want to be royal to his love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
这部作品的评价很两极化,教会和一些同时代的作家认为这部作品反传统,缺乏教育性,而且小说中的主角也违背了社会的规律。
少年维特之烦恼给我们的启示
少年维特之烦恼给我们的启示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年轻维特对爱情、理想和人生的思考。
这部作品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青年迷茫:小说中的维特表达了青年时期常见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这提醒我
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困惑和挑战,需要探索自己的内心和人生方向。
●爱情与理想:维特对爱情和理想的追求是小说的核心。
这反映了人们在年轻时对爱情
和理想的强烈向往,但也提示我们要理性思考和平衡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人生的曲折:小说中的维特经历了生活的曲折和挫折,这让我们明白人生很少是一帆
风顺的,面对困境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对自然的赞美: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以及维特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节,让我们
意识到自然对人类心灵的治愈和启发作用。
●艺术的力量:维特通过写诗、表达情感来发泄内心的烦恼,这反映了艺术对于情感宣
泄和心灵寄托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探讨了人生、爱情、理想等主题,给予读者对成长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少年维特之烦恼简介
少年维特之烦恼简介-读后感大全《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中篇小说。
该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
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
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
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愁善感。
初春的一天,他高高兴兴告别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目的是逃避由于自己多情而欠下的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感情债。
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生活情调和自然景色无不感到浓厚的兴趣,在他眼里,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
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
然而,绿蒂早已订婚,维特为摆脱绿蒂的未婚夫给他造成的痛苦与烦恼,听从朋友的劝告,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
维特在离山村很远的地方找到一个工作——在公使馆当秘书。
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在同事中他也寻觅不到志同道合者,这一切也使他产生许多烦恼。
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
C伯爵的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
更使他高兴的是,他在一次散步时认识了一位在迂腐环境中仍不失其自然天性的可爱姑娘封·B小姐。
他们谈得十分投机,维特爱上了她,尽管她有个不讨人喜欢的姑妈。
在经历了一次闹得满城风雨的公使馆事件后,维特深感公使馆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于是决心离开黑暗、腐败、虚伪的官场。
此后,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3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由大文豪歌德创作。
这部小说以少年维特的内心烦恼和迷茫为主线,揭示了人类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下面我将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部小说对人物的塑造非常细腻而生动。
主人公维特是一个情感丰富,充满热情和理想的少年,他痛苦地思索着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在维特的心境中,爱情是一种追逐他的存在的力量,也是他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
他与夏洛特的爱情,既种下了他对幸福的向往,也使他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夏洛特则是一个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她同时爱着维特和她已经订婚的阿尔伯特。
在夏洛特的形象中,作者并没有将她塑造成极端的坚决或软弱,而是呈现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此外,小说中还有德斯维林、美杜莎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情节,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这部小说通过维特的内心烦恼和追求,表达了人类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维特是一个特别敏感的少年,他对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公和痛苦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的烦恼和迷茫在整个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对现实的不满、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都是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痛苦。
小说通过维特的经历,探讨了人类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引起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最后,这部小说的文学形式十分独特。
作者运用了“小说中的小说”的形式,通过故事中的信件、日记等文体,将故事的情节呈现得更加生动。
而且,小说中还穿插了许多诗歌,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作为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富有感情、富有想象力,并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意象的手法,使整个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美感。
综上所述,《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小说深刻地展示了人类的痛苦和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对主题的表达,小说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通过独特的文学形式,小说展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和艺术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简介100
好书推荐《少年维特之烦恼》01作者生平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
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恩格斯说过:“在他(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
”恩格斯甚至曾经把歌德和黑格尔并提,给予高度的评价,称“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02内容简介第一卷,初春之际,具有清新气息且怀有自然感情的青年维特,出现于某一乡镇,他生长于富裕阶级的家庭,靠着父亲的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偶然的机会中他邂逅了住在城镇郊外,一位代替母职照顾八位弟妹的法官女儿夏绿蒂;此后即开始体验青春的感受。
在热情洋溢的夏季里,他内心中也充满了高昂的自然情感与爱意;然而就在夏绿蒂的未婚夫亚伯特旅行回来后,维特立即感受到生活蒙上一层阴影;随着寒秋来临,维特的精神亦陷入枯萎状态。
第二卷,维特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于是在距离遥远的某一座公馆谋得书记官的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
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绿蒂与阿尔贝特结婚的消息使他心绪如坠寒冬。
翌年,他为了治愈所受创伤回到故乡。
然而回到乡下后,他自己又再次陷入毫无希望求而不得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品主题鉴赏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品主题鉴赏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主题是探讨人类的情感和生命的意义。
作品的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年轻的贵族少年,他对人生充满着热情和理想,但是在现实中却遭遇到了种种挫折和痛苦。
维特的爱情和友谊都没有得到满足,他的生命也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而结束。
整个作品通过维特的视角,展现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探索。
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它探讨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意义,提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美”的思想,强调了人类应该珍惜生命,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恐惧。
总之,《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深刻而富有哲理的作品,它探讨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意义,提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美”的思想,强调了人类应该珍惜生命,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它对人类的情感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读书心得——歌德与《少年维特的烦恼》
读书心得——歌德与《少年维特的烦恼》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名字总是与他早在二十五岁时就创作出来的不朽之作《少年维特的烦恼》连在一起,从而被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
《少年维特的烦恼》采用书信体小说的形式,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曲折,却写出了主人公维特内心深处起伏跌宕的情感波澜。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维特写信向局外人倾诉自己的爱情经历,他深深地爱上了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而不能自拔。
绿蒂是家中的长女,母亲早逝使她早早地担负起了关心弟妹、操持家务的重任。
所以,绿蒂有她同龄女孩儿所没有的成熟、理智和稳重。
面对维特炽热的情感,绿蒂不是无动于衷。
但是绿蒂已经订婚了,未婚夫阿尔贝特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他很爱绿蒂,甚至还把维特当作自己的朋友。
那么,绿蒂该如何做出抉择呢?最后,这个极理智的女子,选择了忠诚于未婚夫。
维特满腔炽烈的爱情却得不到结果,而先前友好的阿尔贝特渐渐对维特也表露出了不满,官场的失意、生活的不顺使得维特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绝望,最终,他拿起从阿尔贝特那里借来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几百年来,围绕着《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作品,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个不变的话题就是歌德与维特究竟是什么关系?维特到底是不是歌德自己?借助歌德自传《诗与真》,我们可以了解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时的情感纠葛。
小说的整体构思起始于歌德自己一场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当时歌德去斯特拉斯堡深造法学,在那里结识了好友克斯特纳并爱上了克斯特纳的未婚妻夏绿蒂.布甫,夏绿蒂是一个理智的女子,她意识到歌德是一位非凡的天才,但却不像克斯特纳那样忠厚可靠,所以她宁愿选择一个普通人托付终身。
克斯特纳为人宽容、大度、正直、善良,自始至终对歌德都非常友好。
据歌德回忆,一天晚上他与二人就所讨论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于是愤然离去,不辞而别。
之后歌德仍与这个家庭保持着书信往来,但从此一别就没有再相见。
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小说出版之后,歌德给夏绿蒂寄去了赠书,赠言上这样写着:“这本书对我来说如此宝贵,就好像它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东西。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少年维特的烦恼,作为德国文学巨匠歌德创作的一部小说,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爱情挣扎,更是探讨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描写维特对现实的痛苦追寻和心灵的彷徨纠结,歌德将读者带入了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刻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对外界追求自由和追求真理的年轻人。
年轻的维特深受罗曼蒂克思潮影响,他向往着高尚的爱情和理想化的生活。
然而随着他的成长和经历,他发现人生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美好。
在现实社会中,他面对各种约束和限制,也面临着现实的苦难和困境。
维特内心的烦恼逐渐加深,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困惑和迷失,不满足于现状的他选择远离现实,尝试寻找内心的出路。
维特的烦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他渴望一种更加纯粹和高尚的生活方式。
他陷入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力感和深深的思考中,开始在文学中寻求心灵的安慰和解脱。
他读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愿望。
在心中建立的理想世界中,他能够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内心诉求的生活方式。
然而,维特的逃避只是短暂的解脱。
他发现逃离现实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他依然无法摆脱对真实生活的无奈和纠结。
他的内心烦恼无法消除,他开始感到孤独和绝望。
他看清了现实社会的丑陋和瑕疵,却无法改变。
通过维特的烦恼和苦闷,《少年维特的烦恼》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人生的矛盾和烦恼,并非是一个人的专属,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类似的困扰。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到各种外界的限制和困难,也会感到无力和迷茫。
生活的困境不仅仅是个体的痛苦,更是对整个社会体制的反思。
维特的烦恼象征着人类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常常感到矛盾和迷茫。
然而,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不能逃避现实,都应该勇敢面对。
正如维特最终在小说中明白的那样,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痛苦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接受现实,努力去改变自己和社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的一部著名小说,它是拿破仑随身必携之书,也是伤感主义文学的不朽杰作。
这部小说以真挚的爱情之火为主题,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在小说中,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年轻的青年,他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女孩。
然而,由于客观现实的限制和阻碍,他们无法在一起。
最终,维特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选择了自杀。
通过这个故事,歌德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纯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社会对于个人自由和幸福的限制,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的情感描写。
歌德通过维特的经历,探讨了爱情的力量和意义。
他认为,爱情是人类内心的一种表达和释放,它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爱情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少年维特的烦恼》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我们需要珍惜生命,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赏析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赏析【作者小传】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歌德的文学作品囊括了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形式极其丰富。
此外,歌德还是很有天赋的画家,留下了2000多幅绘画作品。
1813年后,歌德开始对中国感兴趣,接触了许多中国的文学作品,这些中国文学作品也激发了歌德的创作灵感。
歌德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影响了全世界的读者。
【阅读指导】《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中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当时德国的进步青年追求自由、歌颂自由,要求解放个性和思想。
这次具有强烈反叛性质的运动,对德国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本小说也是受到这次运动的启发,因此文中有很明显的突进运动精神。
《少年维特之烦恼》用主角追逐爱情的经历来揭露社会的腐朽,文中主人公维特对人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属于那个时代的觉醒青年,但是由于缺乏斗争的经验,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恨充满无奈,不得不用激愤的情绪来发泄,他被这种矛盾深深折磨,无法找到出口,直至绝望而死。
本文节选的就是对维特在自杀前的描述。
文章适合在歌颂自由和生命时朗读,语调应略带忧郁,节奏应较为舒缓。
【原文欣赏】(节选)现在,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白日里翻腾着巨浪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我回想起这段难过的生活,心里暗自感谢上帝,能赐予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推开窗户,望着空洞的天空中的星,闪闪发光,它是我心中永恒的温暖。
我常常如此沉醉地望着它,常常高举双手把它看作我眼下幸福的标志,当作神圣的记忆的标志!这又让我想起了你,亲爱的绿蒂,你在我心里比这星还要闪耀,还要温暖,想起我们相处的点滴,我又一次深深感谢上帝。
绿蒂啊,你知道吗?在抽屉里我放了一封遗书,那是我写了好些个日子的遗书,那是我写给你父亲的,我希望在我死去的时候,能够把我埋葬在教堂墓地后面田野里的菩提树下,那是我永久的安息地。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8篇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8篇读后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书中的情绪与情感,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情感和情节的情绪和感触的抒发,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篇1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文学家歌德的成名作,我认为这部书最美的地方就是歌德通过维特的眼睛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出美丽的大自然,最绝妙的地方就是大自然于维特的心情息息相关,四季的变化随着维特的心情或风和日丽或狂风暴雨,加深了我们读者对维特心理变化的理解。
歌德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忧郁富有诗人气质的少年形象,从维特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年青时的影子。
我看到很多评论都赞扬歌德描写出当时德国社会的鄙陋,评说歌德通过维特的故事勇敢的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等等,我发现很多书,特别是一些名著,作者都把故事安排在一定的历史场景中,如《双城记》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牛虻》反映了十九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时期,我一开始有些困惑,有时候根本从书里读不到众多评论名家所说的社会背景,现在我读了很多书,我想,作者这么做可能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通过明里暗里的铺垫,赋予和表现故事里人物更深刻的人性。
我同情维特,但并不赞扬维特,维特爱上已经订婚的绿蒂,他痛不欲生,原来一切让他热爱激动,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赐给他激情和快乐,当他下决心离开绿蒂后,他到社会上供职,聪明才智却得不到施展,社会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个个精神贫乏,空虚无聊,虚伪奸诈,尔虞我诈,一心追逐地位,维特很伤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绿蒂身边,当受到绿蒂的拒绝后,他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想维特的烦恼不只是维特自己的烦恼,也不只是如评论家所说是十八世纪德国的现状,维特的烦恼是人性的体现,人不论贫富,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哪个时代,人的烦恼都是一样的,放眼看去,社会上龌龊重生,道德沦丧,人之恶又何时随着社会的推进,年轮的增长而改进,每一个年青人,纯洁善良的心在成长过程中必遭伤害,有的人受到伤害后流于庸俗,有的人宁折不弯,有的人避世独立等等,回顾一下自己的青年时代,自己都会哑然失笑,年青时的自己是多么稚嫩,对事情是多么较真,对的绝不允许说错,眼里揉不下沙子,因为这受过多少委屈,吃过多少苦头,留下过多少眼泪?现在我崇尚陶渊明,我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一些丑恶厌烦的事,我就抛开去,不给他们发挥的市场,我去做我喜欢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蕴,处处有我寄托情思之处,何必纠缠于丑恶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维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样把烦恼倾泻于写作,歌德就是重生后的维特了!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篇2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德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书信体小说,以维特写给朋友的书信展开的整个故事,人物内心情感丰富,整个小说类似于人物的自白,维特是一个成长于良好家庭的多才多艺的青年,他善于作诗绘画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但性情敏感多愁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登记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蓝本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
【名著选读】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名著选读】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
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
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据说拿破仑这本书读了七遍。
我终于走了,心里好高兴!我的挚友,人的心好生奇怪!离开了你,离开了我如此深爱、简直难以分离的你,我居然会感到高兴!我知道,你会原谅我的。
命运偏偏安排我卷入一些感情纠葛之中,不正是为了使我这颗心惶惶终日吗?可怜的莱奥诺蕾!可是这并不是我的过错呀。
她妹妹独特的魅力令我赏心惬意,而她那可怜的心儿却对我萌生了恋情,这能怨我吗?不过,我就完全没有责任吗?难道我没有培育她的感情?她吐自肺腑的纯真的言谈原本没有什么可笑,而我们却往往为之开怀大笑,我自己不是也曾以此来逗乐吗?难道我不曾——啊,人呀,自己抱怨一阵又有何用!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要,我要改正,我不会再像往常那样,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我要享受现时,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你说得对,我的挚友,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著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上帝知道人为什么这样!——,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
请告诉我母亲,我将很好地办妥她交待的事情,并尽早把消息告诉她。
我已经同婶婶谈过了,发现她远非是我们在家里所描画的那种恶女人。
她精神焕发,快人快语,心地善良。
我告诉她,母亲对她压着那份遗产不分颇有意见;婶婶向我说明了她的理由、原因以及她准备全部交出遗产的条件,这还超出了我们所要求的呢——简言之,我现在不谈这件事,请告诉我母亲,一切都会很好地解决的。
我亲爱的朋友,在这件小事情上我又发现,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诈和恶意还要误事。
至少奸诈和恶意肯定并不多见。
此外,我在这里感到很惬意。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通用(8篇)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读后感通用(8篇)《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
喜爱书籍吧!书籍是学问的源泉。
在歌德写的《少年维特之苦恼》中,我沉醉其中特别吸引人的情节中,此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写一篇读后感。
最近是否在查找一些《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范文?信任你应当喜爱编辑整理的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苦恼》的读后感,感谢您的参阅。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苦恼》的读后感篇1读完歌德的《少年维特的苦恼》,歌德果真深刻,他的思想是名贵的,他对于世界的感情真实,倾泄,每个句子都有打动人的,古典式的魔力。
古典哲学和古典文学吸引我们的就是那种朴实,并不简单,没有太多趴在他们背上的蛤蟆。
他们直来直往,与世界没有隔膜。
信任理性和真挚,信任歌咏。
而从某个门槛开头,这些结实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在这之前,世界是个悲剧,在这之后,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喜剧。
和阿尔贝特的争吵是他第一次显出了自杀的征兆。
自相冲突,求生的欲望。
将他杀死的——“光明的黑暗”以及“光明中的黑暗”,反叛的动机是敏感和激情,力气是无名的青春冲动,蠢蠢欲动以及现实抱负之差的反推动力气,机会为爱情和在使馆“活动”,对象是他和世界永久摆不正的位置。
经典名著《少年维特的苦恼》的读后感篇2一本好书需要一个懂书的人来观赏。
书是人类的伴侣,书是全部学问的源泉,书是一笔珍贵的财宝。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少年维特的苦恼》,真让我受意非浅,终身难忘呀!《少年维特的苦恼》记叙的是:维特只身一人来到瓦尔海姆,熟悉了天使般漂亮纯净的少女夏绿帝,并对她一件倾心。
可绿帝已经与阿尔伯特定了婚。
维特他很冲突,于是便去了非常遥远的地方。
回来时,绿帝非常愉快,可维特依旧放不下这段感情,最终举枪自杀。
少年维特的经受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爱的人,我不禁为他而感动。
同时,维特也是一个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让绿帝难受,有不想失去一段来之不易的友情,最终他竟然舍弃自己,成全他人。
维特太宏大了,由于只有这样,才能情义两全,才能解脱苦痛。
《少年维特之烦恼》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少年维特之烦恼》名词解释外国文学1.引言1.1 概述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视为现代欧洲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这部小说于1774年出版,讲述了主人公维特的成长故事,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悲剧的本质。
《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8世纪末的德国小镇,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充满热情和理想主义。
他追求真理、美和爱情,渴望成为一个有冒险精神的英雄。
然而,他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烦恼和挫折。
维特的烦恼主要来自于他对理想世界的不满和对自我的怀疑。
他感到内心的冲突和不安,无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定位和意义。
他试图通过文学、艺术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来寻求心灵的满足,但往往陷入了迷茫和孤独。
他与朋友的交往、与女性的恋爱、与自然的亲近等经历,都在揭示着他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通过维特的遭遇和思考,歌德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他将维特的心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反映出了18世纪末德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扰。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的人物心理描写,展示了浪漫主义的主题和特点,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思考角度。
综上所述,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描绘主人公维特的成长和烦恼,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悲剧的本质。
这部小说不仅为当时的德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整个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为读者提供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2文章结构2.1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名词解释来探索外国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少年维特的成长与烦恼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少年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小说中,少年维特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年,他渴望追求真理和美好,
却常常被现实的种种限制和困扰所困扰。
他痛苦地面对着自己的内心矛盾,一方面是对爱情和友谊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他在不断地探索和挣扎中,逐渐认识到人生的复杂和无常,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智的人。
通过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和矛盾,在现实与理想、自
我与他人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的过程中,人们常常陷入痛苦和困惑。
然而,正是在这种痛苦和困惑中,人们才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理。
在阅读《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歌德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通过维特的成长历程,我也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人生和选择,反思自己在现实与理想、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平衡和抉择。
总的来说,读完《少年维特的烦恼》,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
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它引领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我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和和谐。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像少年维特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扰,不断成长和进步。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最近我看了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少年维特之烦恼》。
而故事的结尾,维特自杀了,我对启蒙主义新人的理解不深刻,对于维特以这种方式告别生活的举动不是很理解,只是表示一种震撼和同情。
他们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选择了死亡,选择了逃避,他们用死来宣告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果敢,是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但这种劲头又显得那样无力。
他们不敢脚踏大地,他们是泥足巨人,永远活在自己设想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梦醒人死,这就是他们的结局。
不过,整部作品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对自然的描写,“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来到菩提树下,发现这儿十分僻静”,这种感觉我很熟悉,这是一种回家的感觉。
向往自然,在有自然的地方走走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家在农村,每次回家我都会独自一人绕着田埂走来走去,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气息。
读高中时也一样,学校在淮河岸边,河两岸种了很多树,像迷宫一样,这就成了我周末放松休闲的.去处,一个人走着,一直走着,很悠闲地走,看看风景,欣赏一下阳光,什么都不用想,很是惬意。
可是这种生活已离我越来越远,读到“在树荫下喝我的咖啡,读我的荷马”时,不自觉就想起了我曾有过的生活。
当然,我对自然的理解不深刻,我只是在自然中放松自己,而维特却是试图在自然中抹去社会本性,释放自然本性,回归到人精神的原始本真状态,追求真正的个人自由,这种追求要崇高的多,也困难的多。
但自然的能量是巨大的,“唯有自然是无限丰富的,唯有自然才能够造就伟大的艺术家。
”他们希望在自然中寻求到这种状态,所以他们关注自然,向往自然。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2《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尽情地沉醉于这梦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
这种惬意的日子没过多久,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故事精选
歌德的一部最受欢送的小说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开首第一句话就是:“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道出了少男少女们的内心秘密。
书中主人公维特与夏绿蒂的爱情,更是热烈、凄婉、动人。
?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后,成为 18 世纪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迄今在世界各地仍拥有众多的读者。
歌德为什么能把维特和夏绿蒂的爱情故事写得如此凄婉缠绵、逼真动人呢?那是与他自己的一段恋爱生活分不开的。
甚至可以说,少年继特的烦恼,实际上就是少年歌德的烦恼。
事情的经历是这样的:1772 年初夏,年方 23 岁的歌德遵从父命,从法兰克福到威茨拉尔的最高法院去工作。
不久,他在一个舞会上结识了青年姑娘夏绿蒂。
他俩由相识而相慕,由相慕而相爱,由相爱而又相绝。
歌德在与夏绿蒂相慕的过程中,才知道她已与自己的朋友、外交官克斯特纳尔订了婚。
夏绿蒂性情很温柔,既钟情于歌德,又不忍弃绝原来的未婚夫,内心十分矛盾。
有一次她很委婉地向歌德诉说了自己的苦衷,欧德自知无望,带着苦恼离开了威茨拉尔,回到自己老家法兰克福。
刚一到家,他先接到夏绿蒂结婚的消息,接着又听到他的朋友耶路撒冷,因爱一个有夫之妇最后失恋自杀的噩耗。
几件不愉快的事接遏而来,使歌德深感苦恼。
有一西次,歌德也曾起过自杀的念头,他常把一柄短剑挂在身旁,在极端绝望的当儿,他几次准备用锋利的刀来结束自己失恋的痛苦。
尽管时代的与个人的烦恼象魔鬼似的纠缠着他,但歌德毕竟没有自杀。
他要奋斗,决心积极地工作。
他用了四个多星期的时间,把两件伤心的事——他自己的和他朋友的,交织起来,运用典型的方法,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在晚年,对他的秘书爱克曼谈及?少年维特之烦恼?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象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
其中有大量的出自我自己心胸中的东西,大量的感情和思想,足够写一部比此书长十倍的长篇小说。
我经常说,自从此书出版之后,我只重读过一遍,我留神以后不要再读它,它简直是一堆火箭弹!一看到它,我心里就感到不自在,深怕重新感到当初产生这部作品时的那种病态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借住他家的一位法国军官接
触到法国戏剧,了解了浮士德的 故事
1770年4月,赴斯特拉斯堡继续
学习法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 为荷马、莎士比亚所倾倒
歌德年表
1775年,与丽莉-薛娜曼订婚。 9月,解除婚约 1776年开始与施泰因夫人相爱,
1790年3月至6月,前往威尼斯 再游意大利。4月,发现头骨与 脊椎的进化关系,开始研究颜色 学 1791年1月,任新落成的魏玛宫 廷剧院总监 1792年8月至10月,随公爵出 征法国,途中顺道探访故乡看望 母亲 1796年,完成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
歌德年表
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法兰 克福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中 1759年,法军占领法兰克福,
1771年,创作《塞森海姆之歌》 收录抒情诗。8月6日获得法律 博士学位 1772年1月至2月,同默克尔和 达姆施塔特的感伤主义作家团体 成员结识 1772年,《葛兹》出版,开始 写《浮士德》初稿 1774年2月,以四周时间完成书 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出版后风靡德国乃至欧洲
是一部书信体小说 维特与社会的冲突 , 具有反封建 的意义 ,通过维特的悲剧,小 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 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觉醒的 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 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 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 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2.体裁、意义
1816年1月,接受大鹰十字勋章。
7月至9月在田舒提德静养 1820年,续作《威廉-麦斯特的
漫游年代》
1821年7月至9月,写《威廉-麦 斯特的浪漫时代》第一卷
歌德年表
歌德著作
《恋人的情绪》(恋爱剧)
《同谋犯》(喜剧)
《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剧本) 《普罗米修斯》(两幕剧,未完成)
《普罗米修斯》(诗歌)
恋情长达十年
1780年,开始写悲剧《塔索》, 开始研究矿物学
1782年3月至5月,前往图林7年8月在法兰克福,带妻子 回乡最后一次看望母亲 1800年,写《浮士德》第二部
1804年,经常与施泰尔夫人见 面。9月13日被任命为高级枢密 顾问 1805年1月至2月,肾绞痛几次 严重地发作。5月1日与席勒最 后见面。 1806年4月13日,完成《浮士 德》第一步。 1809年,研究古代德国文学。 春天及秋天都在耶拿专心创作, 完成《亲和力》
《施黛拉》为恋人们写的戏剧 《在陶里斯的伊菲革涅亚》(戏剧)
《托尔夸托·塔索》(戏剧)
《论人类与动物的颌间骨》 《罗马哀歌》
著作
《威尼斯警句》
《浮士德》
《光学论文》 《大科夫塔》(喜剧)
《平民将军》(喜剧)
《列那狐》(动物叙事诗) 《在所有美好的时刻》(共机会分会会歌)
《德意志逃亡者讲述的故事集》
《新的道德-政治木偶戏》 《布雷伊长老的谢肉节剧》
《普伦德尔斯镇的年市》
《神,英雄和维兰特(Wieland)》(笑剧) 《克拉维戈》(悲剧)
著作
《神灵的问候》(诗歌)
《少年维特的烦恼》(书信体小说)
《艾格蒙特》作曲家贝多芬给这部作品配乐 《欧文和埃尔米勒》(配唱戏剧)
《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原迈斯特”,小说)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 《克塞尼恩》
著作
《浮士德 一部悲剧》
《邦弗尼托·切利尼的人生》
《中篇小说》 《赫尔曼与窦绿苔》
《私生女》(悲剧)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小说) 《潘多拉》(为节日创作的戏剧)
《亲和力》
《论色彩学》(科学论文)
著作
《我的生平 诗与真》
《关于歌手人们有很多可说》
《当回报最亲爱者的时候》 《意大利游记》
《好女人》
《论艺术和古代》 《庄严的教团节日:“50年已经过去”》
著作
《西东诗集》(诗歌)
《悼词起首》
《法国的政治运动》(报告) 《讲话:对于维兰特兄弟般的纪念》
《浮士德 II》
《箴言和沉思》
著作
少年维特的烦恼
1.内容简介
作品讲述的是24岁的维特依靠父 亲的遗产过着天真活泼又无忧无 虑的生活,在出席一次舞会的途 中、偶然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 女,一见钟情。绿蒂早于阿尔贝 特订婚,并且深爱着那个老陈持 重、温柔善良的好人。但是维特 却难以抑制心中狂热的爱火,他 靠近绿蒂,绿蒂心中有他,视他 为知己。然而阿尔贝特又是那样 的心胸宽广,和蔼可亲,他才是 绿蒂最爱。在感情的纠葛中,维 特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 他也试过离开,但内心无法平静, 他向绿蒂狂热的示爱遭到拒绝。 最终,在精神世界里走投无路的 维特选则圣诞前夕选择了自杀。
歌德与少年维特的烦恼
王大花
1.歌德简介 2.歌德年表 3.歌德著作
目录
4.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简介
1.全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3.身份
诗人、剧作家、思想家、自然科学家、文艺 理论家、政治家
2.生平、出生地
1749-1832 法兰克福
4.主要贡献
魏玛的古典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世界文学领域的光辉人物
少年维特的烦恼
谢谢观看!
中的“海伦悲剧”。《普罗布莱
恩》出版 1801年1月,患颜面丹毒,一时
间病态严重。完成《浮士德》中
的“门市之外”、“瓦尔布鲁吉 斯之夜”
歌德年表
1815年, 二十卷本科塔版《歌 德作品集》第一、二卷(诗集) 问世
1823年2月至3月,患心囊炎 1824年,与卡莱接触较多,准 备出版《与席勒的通信集》 1825年2月,重新着手写《浮士 德》第二部 1826年,完成《浮士德》中的 “海伦悲剧” 1829年1月,出版《威廉-麦斯 特的漫游年代》 1831年7月22日,《浮士德》 第二部完稿 1832年3月22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