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梁楼盖倒塌事故原因及破坏机理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垮塌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避免再次发生

建筑垮塌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避免再次发生

建筑垮塌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避免再次发生建筑垮塌是一种严重的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建筑垮塌事故,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之前发生的案例,总结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1. 案例一:XXX大楼垮塌XXX大楼垮塌是一起著名的建筑垮塌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专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建筑设计存在严重缺陷,结构不稳定,材料使用不当等问题。

此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也是导致垮塌的重要原因。

2. 案例分析通过对XXX大楼垮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2.1. 强化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严格的资质认证。

2.2. 加强施工监管:建筑施工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2.3. 严格材料质量控制: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同时,建筑施工中应加强材料使用的监督,杜绝使用劣质材料。

2.4.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3. 教训总结针对建筑垮塌事故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总结:3.1. 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安全永远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牺牲安全。

3.2. 强化监管机制:建筑行业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建筑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建筑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筑设计师和施工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4. 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建筑行业内各方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建筑安全问题,分享经验与教训。

通过对建筑垮塌事故案例的分析与教训总结,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设计、施工和材料质量控制,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针对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坍塌的分析及思考(好文)

针对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坍塌的分析及思考(好文)

针对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坍塌的分析及思考(好文)一、问题的提出对于无梁楼盖,有3个大的疑问:一些有深度的分析文章中有一个令人深思值得探讨的观点,就是相对于梁板结构,无梁楼盖结构受力直接,故无梁楼盖从经济和合理性上优于梁板结构.几乎所有的坍塌破坏全是地库结构的顶板,原因都是覆土超载,但超载不仅仅是无梁楼盖,工程实际中应该更多的梁板结构超载为什么没有坍塌的案例呢?无梁楼盖的应用范围不仅仅是地库的顶板,地下车库的楼板和基础底板的倒无梁楼盖;地上结构的板柱剪力墙结构应用的更广泛,但为什么没有坍塌的案例(韩国一八层商场的整体坍塌据说是板柱结构,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下面再说)?为什么仅仅在地库顶板发生了坍塌呢,只是超载这么简单的原因吗?二、无梁楼盖的受力分析对于大板结构,柱直接支撑板,板的受力是柱四周的板拉压应力(柱帽区)最大,柱轴线的跨中的板的拉压应力次之(柱上板带),而板中心区域的板(跨中板带)应力最小,这是毫无疑问的.有限元的分析已经证明了这个受力的分布,简化计算的弯矩公式也是如此,柱上板带负弯矩约占总弯矩的50%,柱上板带跨中约占18%,跨中板带的的负弯矩和正弯矩和负弯矩差不多,分别是17%和15%,合起来是100%.上述的板应力分析计算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假设柱根部的混凝土冲切(或抗剪)不存在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板内部的应力分布.如果冲切(剪切)破坏了,所谓的应力分布就没有意义了.而规范上混凝土冲切(剪切)计算和板的弯矩分布是分别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板冲切破坏与否与板受弯计算上是没有关系的.实际上很多文章认为无梁楼盖优于梁板结构就是在这种冲切(剪切)没有问题的假设下进行的.梁板结构是板作为荷载(假设没有承载力)传到梁上,梁荷载再传到柱子上的.所以楼板自身的承载力(可以假设直接把梁去掉,板照样可以有一定的承载力)就被浪费掉了,这也是认为梁板结构不经济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楼板的承载力也可以考虑为结构的安全储备.有限元计算梁板结构的梁配筋采用弹性板6就考虑了板的作用,可以减低梁的钢筋,很多优化公司也是这样做的,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是吃掉了结构的安全储备,孰优孰劣看从那个角度说了.如果单纯从充分利用材料(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对于无梁楼盖,柱周边的应力集中部位(谢靖中博士的应力岛理论)可以用柱帽的厚度来抵抗,柱网中部的1/2的中部的区域甚至可以用普通板厚的一半都可以够了了,但给施工带来的不便的成本增加也许大于材料的节约,故实际工程没人这样做.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说无梁楼盖的应力流为斜向(对角柱的方向),如果从受力直接角度为合理的原则,斜向配置钢筋垂直交叉配筋的跨中板带支撑与柱上板带更优(见下图).力流图(跨中附近)板带配筋(仅表示受力钢筋)很多人认为这样配筋难以施工,但很少有人单纯从受力的角度来分析其正确性,我试着用简单的概念从受力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可以单独计算不同传力方向的中点挠度来反算其刚度比从而得出其不同方向的受力占比(和双向板的传力概念相同),见下图(可考虑为编制的网状绳索,垂直布置时无斜向的应力,同样斜向布置时无垂直方向的应力)从上图可以看出,斜向受力并不比垂直向直接,但不是说斜向就不受力,只是从工程的角度难以综合考虑斜向受力和配筋罢了.我过去设计无梁楼盖计算板的配筋是采用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弯矩分配表设计,实话说还是隐隐有些担心的,因为最大弯矩处的柱上板带的支座有大部分的钢筋并没有直接在柱子上面,而是两个方向板带的“互支”,其支座的刚度必然不足.规范规定的暗梁范围的钢筋(总柱上板带的一半)要集中在柱上及两侧1.5倍的范围内,我理解就是考虑这个因素,受弯钢筋不能平均布置在柱上板带区域,而是尽量向柱子集中.很多关于无梁楼盖坍塌的案例分析文章大篇幅的分析了楼板的受力,这个斜向受力是其中比较有思考和创新的观点,但这种类似分析和大量无梁楼盖的坍塌其实没有关系,因为没有一例是因为楼板的抗弯钢筋的计算配置造成的.三、无梁楼盖的冲切(剪切)破坏现在的设计方法是冲切和板的受弯分开计算.即用规范的公式首先计算柱帽的冲切,冲切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用简化的方法或有限元的方法计算板的弯矩(应力)分布进行板的配筋.对于板混凝土的冲切,规范给出的公式不复杂,见下式:白生翔前辈发表的文章主要讲冲切的,来自于大量的详实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研究,令人敬佩.但实话说我并没有完全看懂,不过我理解老前辈文章的意图是说规范给出的公式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和不安全因素,提醒设计人员要注意在应用规范的该公式时应该有一定的安全富裕量.我以前的文章也说过,板的抗冲切和梁的抗剪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混凝土斜截面上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后的破坏,规范的梁的抗剪和混凝土的抗冲切抗力都是来源于此.梁板结构的柱根部同样是受力最复杂的部位,因为把一个区格的荷载全部集中在4根梁的4个与柱相接的断面来承担,从理论上和概念理解上是不如四面围板的受力更合理的.但为什么梁板结构没有一例坍塌事故,而无梁楼盖频频坍塌呢?这只能从两种结构的设计及配置钢筋做法不同来说了,因为上文说过,板的抗弯(包括柱根部的抗弯)不是坍塌的原因,故下面的分析仅就抗冲切(抗剪)这个方面来分析的,因内容太多只能分条罗列,无法照顾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了.1.混规的6.5.1条给出了不配置箍筋弯起钢筋的板的抗冲切公式让很多的工程师想当然的认为如果计算混凝土自身的抗冲切大于外荷载的要求,就符合规范设计要求了.而梁的斜截面抗剪公式没有纯混凝土抗剪的公式,也就是说没有一根梁的设计和构造只配纵筋而不配箍筋的.这是无梁楼盖坍塌的真正原因吗?2.为什么都是按规范的设计,而无梁楼盖发生了坍塌的事故,而梁板结构却没有呢?白生翔前辈的文章给出了部分答案,规范的抗冲切公式来源于实验数据,但真正的无梁楼盖可能比实验室要复杂的多,规范给出的公式可能是不安全的,比如白前辈所讲的弯剪破坏,而不是规范单纯的冲切破坏.我发布的一篇关于地下室为什么喷水的文章谈到,由于无梁楼盖的柱根部弯矩巨大,但穿过柱子的配筋很少,钢筋屈服造成柱端上部裂缝延伸很深,破坏了该界面的抗剪能力,所以造成柱的直冲破坏.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出就是就是齐刷刷的根部直冲破坏的,这也许就是白前辈说的弯剪破坏吧,这样的直冲破坏的承载力可能就远远小于冲切锥破坏的抗力好几倍了.梁板结构穿过柱子的钢筋是无梁楼盖的很多倍,不会发生负弯矩的那样大的裂缝,梁抗剪破坏基本就是规范计算的斜截面的抗剪,有加密箍筋的作用,所以同样按规范设计的梁的抗剪的能力要远远大于无梁楼盖的抗冲切(实际坍塌的可能是直冲的破坏,其抗力甚至低于规范计算的冲切锥的抗力)的能力.3.有人说无梁楼盖应用范围很广,地上结构的板柱结构没有一例事故,不能因为地库的坍塌就说无梁楼盖不是好的结构形式.这得从板冲切的破坏的极限状态来说了,素混凝土冲切的破坏是一种脆性破坏,而梁的抗剪破坏因为箍筋的作用是塑性破坏.一般的地上结构的板柱结构,按荷载规范设计实际的荷载超过设计荷载值的可能性很小,但地库顶板的超载的可能是很大的,最可能的是堆土远远超过设计值.无梁楼盖很可能会发生突然的直冲破坏或冲切锥破坏.而梁板结构荷载超载很多时其设计方法决定了首先发生的是梁的受弯弯曲变形的过大再到弯曲钢筋屈服的延性破坏(强剪弱弯),给施工单位充分的采取措施的时间.4.梁采用的4个断面的斜截面抗剪来支撑整个区格内的外荷载,不考虑板的有利作用,实际是增加了梁板结构的富余度.见下图估算.可以看出,从计算上看箍筋的抗剪作用是混凝土的1.6倍,而且钢筋的极限强度是设计强度的约1.5倍,有很大的屈服变形.也就是说在发生箍钢筋极限拉断时,梁的变形已经经历了足够长的变形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采取措施了.5.计算板冲切时,可以减掉冲切锥内的荷载,而算梁抗剪是不扣除的.6.无梁楼盖在大荷载下的破坏很可能不是发生规范考虑的椎体的破坏,也可能是在柱周的直冲破坏(白生翔前辈所讲的弯剪破坏),发生这两种情况可能是柱上负筋的配置量不同造成的,负筋大时,可能是椎体破坏,相反可能发生直冲破坏,椎体破坏的承载力要比直冲破坏大很多.从下面的两个图的对比可见一斑:上图穿过柱子的负筋太少,发生了直冲破坏负筋相对较多,发生了冲切锥破坏,下图的承载力还是远远大于上图上述所讲都是在柱帽不配置抗剪箍筋及弯起钢筋的情况下的分析.如果配置了抗冲切钢筋,受力情况和梁结构的情况类似,如果设计得当,可能的确比梁板结构经济,但单纯从防坍塌安全的角度还是没有梁板结构的安全储备大.实际发生坍塌的无梁楼盖无一例外的没有配置抗冲切钢筋.7.不平衡弯矩造成的冲切承载力有大幅度的降低,笔者根据混规附录F粗算了一下,考虑不平衡弯矩时,抗冲切承载力降低约40%,比一般我们认为的要大不少.8.有文章分析说因为柱帽和板没有同时浇筑造成板之间的滑移从而降低了板的承载力造成坍塌,我认为有这个因素,但不是坍塌的主要因素.这样的分析受力非常复杂,反而可能忽略了主要的因素.四、如何正确的设计地下室顶板的无梁楼盖通过上文的分析,在假定无梁楼盖不存在冲切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无梁楼盖优于梁板结构.那如何保证无梁楼盖冲切的安全性,即使在野蛮施工高填土的情况下,仅仅发生结构变形、钢筋屈服、楼板开裂,警告一下野蛮施工者,而不是突然的坍塌连给人家改正的机会都没有呢?方法就是在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设计时,任何情况下都要配置抗剪箍筋或弯起钢筋.1.设置暗梁,把计算的柱上板带的钢筋尽量从暗梁区域集中.规范给出的暗梁是柱宽外1.5倍的板厚,有资料建议是柱外0.5倍的板厚,我是认同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柱边缘的板的裂缝,避免发生直冲破坏,暗梁的箍筋也可以起到抗剪作用.2.设置抗剪型钢或设置抗冲切箍筋及弯起钢筋抗规6.6.4条第4款说:板柱节点应根据冲切要求配置抗剪栓钉或抗冲切钢筋,我认为栓钉的提法不妥.栓钉太短了,无法锚固,也无法穿越冲切面,不知道规范为什么这样规定,实际上也从没有设置栓钉的案例和做法.建议采用抗剪型钢,型钢的长度应该跨越柱子后穿过冲切面后至少一倍的板厚.一600厚(600的柱)柱帽设置一根25a的工字钢的抗剪能力是4X85=340吨,而混凝土的抗冲切力仅为273吨,也就是说型钢的抗剪能力大于混凝土的抗冲切的能力,效果比配置箍筋及弯其钢筋效果好的多.配置型钢的好处,还会使柱帽的范围的板带内的钢筋全部成为防倒塌的拉索钢筋(下面再单谈拉索钢筋的设计),而且使柱上板带的板筋受弯应力钢筋应力比较均匀,提高楼板的抗弯承载力.配置型钢可以避免了柱周的直冲及冲切破坏,这样无梁楼盖的优于梁板结构的应力理论就有了可以实现的基础.采用箍筋和弯起钢筋不如型钢效果好.弯起钢筋和箍筋无法避免某些情况的下的直冲破坏,及上述的型钢的其它除抗剪之外的有利作用.强烈建议有关规范和技术措施专门对地下室顶板的无梁楼盖规定设置抗剪型钢的设计规定.建议按不少于总外荷载的50%设置型钢抗剪键.五、防无梁楼盖坍塌的最后防线-拉索钢筋的设置抗规公式6.6.4第3条公式=设置了穿越柱的板底钢筋,这个钢筋是坍塌的最后防线,也就是抗冲切、抗弯都失效的情况下,这个钢筋就像悬索一样拉住板及上部的负重,不至于坍塌下来.注意是板底,如果在板顶的话,没有箍筋的纵筋可能会挣脱楼板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束缚失去拉索的作用.但这个公式似乎没有引起设计人的重视,导致最后一道防线的缺失而发生严重的后果.一个覆土1.5米的8.4X8.4米的无梁楼盖需要的拉索钢筋是多大呢?粗算应该3.5根25的螺纹钢,实际很多无梁楼盖穿过柱子的钢筋也就是3~4根20甚至更小,即使考虑钢筋的拉断的极限强度,超载大概就是超过钢筋设计值拉力也有限,如果施工单位的覆土超过2米以上时,最后的一道防线也会可能被拉断.而同样按规范设计的梁,其最不利的时候也可以按拉索考虑其最后的坍塌防线,梁配置5根25是很正常的,况且上部钢筋因为有箍筋贯通混凝土,上部的钢筋也可以起到拉索的作用,所以同样按规范设计的梁板结构,在最后防线的抗坍塌的能力是无梁楼盖至少5~8倍以上.况且梁板结构从钢筋屈服楼板开裂到最后的拉索拉断破坏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一例梁板坍塌原因.六、为什么无梁楼盖的破坏仅仅发生在地下室顶板呢?无梁楼盖也大量应用在地下非顶板的楼板、地上结构的楼板、基础的到无梁楼盖等处,为什么仅仅是地下室顶板发生坍塌破坏呢?1.主要是地下室顶板覆土因施工组织的问题极易超载,如果超载超过无梁楼盖柱帽不配置抗剪钢筋时规范设计冲切承载力的1.5倍以上时,根据上述的分析就可能发生坍塌的可能.2.地上和地下的楼板荷载超过规范设计的可能性很小,规范设计的荷载及材料的分项系数已经给了充分的安全度,故发生坍塌的可能性不大,全球没有听说过一例.韩国商场的倒塌也是无梁楼盖,是因为对结构进行了野蛮的改造以及屋顶设备荷载远远大于设计荷载的若干倍,其倒塌的原因和地下室顶板相类似.3.地上结构因为考虑水平荷载,对楼板的设计考虑的比较精细,一般都会设置暗梁,会大幅度的提高无梁楼盖的抗坍塌的能力.4.基础倒无梁楼盖的设计(4.1)整个结构的荷载传到了基础上,对于局部超载(比如地下顶板的覆土的超载)在柱基础总轴压力的比例还是有限的.(4.2)基础柱帽以下的基础反力是一个鼓起来的峰,按平均值减掉冲切锥范围内的反力荷载计算的外力比实际的外力是偏大的,所以又有了一个安全的储备.(4.3)极端的覆土超载造成的不平衡弯矩在楼板的平衡下传到基础的不平衡弯矩已经很小了,所以其不利影响可以忽略了.所以对于基础的抗冲切,按规范的素混凝土计算公式,应该是有一定安全的,事实上也很少基础冲切破坏的案例.但建议对高层结构的重载柱还是配置适当的抗冲切钢筋.七、规范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工程实际破坏状态的不同很多非专门从事科研、设计的行业从业者往往把规范的承载能力极限与结构的实际破坏混在一起,有些设计人员也有模糊的认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规范规定的某种状态认为不符合结构的某个安全度或某种特定状态了,认为即不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了,但未必是结构破坏了.最典型的是无梁楼盖的坍塌,是和规范规定的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有人认为按规范极限状态理论设计都符合规范要求了,似乎两种结构都是相同的安全度了,但超过规范的某种工况后比如堆土荷载严重超过设计后无梁楼盖和梁板结构的结果是大不同的,上文的很多分析都是超过规范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后结构的不同,这是规范难以考虑周全的地方,需要工程师们心里有底.八、综述1.地下室顶板的无梁楼盖强烈建议采用型钢抗剪建抗剪,至少必须采用抗剪箍筋或弯起钢筋,暗梁的设置也非常必要可以有效的提高柱端部的抗冲切(抗剪)能力.在解决端部抗冲切(抗剪)的情况下,无梁楼盖经济上优于梁板结构,并具有可靠的安全度,即使破坏也是非坍塌的延性屈服破坏.2.非地下是顶板的无梁楼盖的楼板应该设置暗梁.3.倒无梁楼盖基础在充分考虑垂直荷载情况按冲切计算符合规范要求并有一定富余量的基础底板可以不配置抗剪箍筋和弯起钢筋等.4.梁板结构在超越规范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防坍塌能力上远远高于无梁楼盖,但无梁楼盖采用了型钢等抗冲切(抗剪)措施的无梁楼盖防坍塌能力显著增强,但其板的抗弯能力的经济型优于梁板结构.5.专门规定地下顶板的无梁楼盖的设计方法非常迫切和必要,政府部门不能因噎废食一禁了之,让追求受力合理、经济的工程师们心头发凉.。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坍塌事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事故,它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如何找出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保障提供可靠保障。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1.施工质量问题坍塌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施工质量不过关。

例如,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或者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施工方案不合理等种种问题。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进而发生坍塌事故。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例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建筑物产生严重影响,使建筑物不稳定甚至发生坍塌。

3.设计缺陷建筑物的设计是保证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严重缺陷,也有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进而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

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为了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包括人员要素、材料要素、工艺要素等方面要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2.完善防震设计考虑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威胁,建筑工程中应完善防震设计。

这包括加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采用防震材料,并遵循相关设计和施工标准。

3.完善管理制度建筑工程中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对材料的管理和检验等。

这些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4.充分论证设计建筑工程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防止设计缺陷,建筑师应对设计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审核。

这包括对工程的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思考和分析,确保设计方案合理。

总结坍塌事故会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施工质量、设计方案及自然灾害等方面是导致坍塌事故发生的常见因素,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完善的防震设计、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充分的设计论证等措施都能有效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

工程施工坍塌事故

工程施工坍塌事故

工程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

在此背景下,工程施工坍塌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稳定和行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工程施工坍塌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工程施工坍塌事故的原因1. 设计不合理:部分工程在设计阶段存在方案不合理、计算失误、结构设计不符合规范等问题,导致工程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2. 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忽视工程质量,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件,以及施工工艺不规范,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3.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如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现场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 自然环境因素: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极端天气条件,如强降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工程坍塌。

5. 监测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监测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二、工程施工坍塌事故的防范措施1. 强化设计审查: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确保设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严格遵循相关规范,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安全事故。

2. 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加强对建筑材料、构件的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技艺和安全意识。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施工现场各方的安全职责。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秩序。

4. 的自然环境因素: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程安全。

5. 加强监测力度:建立健全工程监测体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三、结论工程施工坍塌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坍塌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道路建设等各种工程项目中。

这些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1.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如施工时使用劣质的钢筋、钢管等建筑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容易出现腐蚀、扭转、折断等问题,从而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受损,引发坍塌事故。

2.设计不规范-很多出现坍塌事故的建筑物本来就设计存在缺陷,比如结构不稳定,负载能力不足等等。

3.施工质量不达标-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如果施工方不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不严格执行安全规范,那么就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4.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方面会严重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这是造成坍塌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5.其他原因-建筑物变形、跨度过大、外力振动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建筑物坍塌。

二、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1.施工前进行严格检查-在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全面、严格的预检查,以确保所有施工计划和方案符合安全规范和技术要求,有效避免人员和财产损失。

2.材料用品要优质-用优质的建筑材料、相关设备以及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他们能经受住一定的压力和震动波,从而让建筑物的结构牢固。

3.现场工作要规范-必须按照行业标准来展开施工工作,并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环境安全,协调管理,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

4.质量监管-加大施工质量监管力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及时纠正并消除隐患。

5.加强紧急应对为事故预防措施之一-设立专门的紧急管理队以及应急机构,协调工业和民用部门的应急措施,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等等,以便帮助及时处理应急事件。

6.加强教育-对施工参与人员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并制定培训计划,强化施工工人安全意识、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和管理手班,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坍塌事故既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也有施工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其发生的概率。

楼塌事故分析总结范文

楼塌事故分析总结范文

一、事故概况时间:2023年2月15日地点:某市某区某住宅小区事故原因:房屋质量问题导致楼体倒塌伤亡情况:1人死亡,3人受伤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原因(1)设计不合理:房屋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未能充分考虑荷载、地质条件等因素,导致楼体结构强度不足。

(2)设计变更未经审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方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多次变更,但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 施工原因(1)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导致房屋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2)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3. 监理原因(1)监理不到位:监理单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不足。

(2)监理资质不符:监理单位不具备相应的监理资质,未能有效履行监理职责。

4. 管理原因(1)建设单位监管不力: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管不到位,未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政府部门监管缺失:政府部门在工程审批、监管等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事故教训及改进措施1. 事故教训(1)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3)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 改进措施(1)加强设计审查:严格审查设计方案,确保设计合理、安全。

(2)加强施工监管: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确保施工质量。

(3)加强监理工作: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理作用,确保施工质量。

(4)加强管理: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5)加强政府部门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审批、监管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总结本次楼塌事故暴露出我国房屋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房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坍塌事故是指建筑物、地下工程或其他结构的崩塌、坍塌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这种事故常见于建筑行业和土木工程,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为了预防坍塌事故,必须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造成坍塌事故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原因:1.设计问题: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或计算错误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强度不足,无法承受正常的负荷。

例如,设计过程中未正确考虑地震、风力等外部因素。

2.建造质量问题:建筑物的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结构瑕疵。

例如,使用低质量的建材或施工不规范,都会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弱点。

3.不合理的使用或维护:长期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适时进行维护或更换老化的部件,也容易造成结构的损坏和坍塌。

同时,不合理的使用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负荷,超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4.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也是建筑物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地震活跃区域,建筑物需要按照地震安全设计标准建造,以增加其抗震能力。

为了预防坍塌事故,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负载和外力的影响,并派遣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工人进行施工。

同时,还应严格按照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2.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定期检查和维护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结构问题。

例如,对建筑物进行定期的结构和基础的检查,及时修复裂缝和弯曲等问题。

3.使用高质量材料:选择高质量的建材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至关重要。

应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和违规产品,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筑工人和监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建筑安全和结构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防灾减灾规划:针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应建立相应的防灾减灾规划。

例如,在地震活跃区域,建筑物应按照抗震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并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

无梁楼盖事故频发启示录

无梁楼盖事故频发启示录

无梁楼盖事故频发启示录无梁楼盖坍塌事故,犹如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这个行业的诸多问题。

每个从业人员都希望自己与这些事故绝缘,但究竟该怎么办呢?曾经的事故基于有限资料,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事故列举如下:2018年11月12日,中山市古镇昇海豪庭一期2标段工程地下室顶板(在建)发生局部坍塌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1)覆土+堆载超重;2)设计不合理,冲切承载力不足;2017年11月05日,河北沧州某地产项目二期车库(已正常使用三年半时间),顶板局部坍塌。

事故主要原因:车库顶板施工堆土5米,远超原设计覆土厚度0.9米;2017年08月19日,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村A-E地块地下车库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在使用铲车进行地库顶板覆土施工时,该地库地下一层东北侧顶板发生局部垮塌。

事故主要原因:1)下一层顶板部分板柱节点处冲切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2)管理缺陷;2014年,佛山某工地挖掘机在中心花园局部区域施工作业过程中,地下室发生倒塌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地下室顶板覆土高度严重超出设计范围,设计人员对反柱帽的安全性能估计不足;2014年11月17日,山东济南长清区名流华第在建楼盘车库顶板局部坍塌。

事故主要原因:1)现场实际最大堆土7m,严重超出设计覆土1.2m;2)监理单位监管疏忽;2016年12月05日,河源某小区二期四区工地地下车库底板发生局部坍塌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1)土堆积太多,加上载重车辆的碾压,严重超载;2)工地抢工期,提前拆掉模板,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根据上述事件,地下室无梁楼盖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三条:1)顶板超载,甚至是严重超载;2)管理混乱;3)无梁楼盖抗冲切承载力不足。

既然地下室无梁楼盖事故频发,为何这种楼盖体系在实际工程中会得到普遍应用呢?市场启示录对柱网规则、面积较大的地下室顶板,车库顶板,大量工程经验显示:无梁楼盖的综合经济效益优于有梁楼盖体系。

无梁楼盖的材料费用及模板费用少于有梁楼盖;无梁楼盖层高小于有梁楼盖,与此同时,竖向构件的材料费用及模板费用会降低;无梁楼盖的层高优势可以在结构抗浮、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止水、外墙防水用材、肥槽回填等方面带来经济性优势。

中山万科古镇镇海洲村某项目地下车库无梁楼盖局部坍塌事故分析简报

中山万科古镇镇海洲村某项目地下车库无梁楼盖局部坍塌事故分析简报

中山万科古镇镇海洲村某项目地下车库无梁楼盖局部坍塌事故分析简报一事故背景2018年11月12日下午13时50分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万科某项目一期2标段发生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局部坍塌事故,坍塌面积约2000㎡。

事故现场如下图:初步原因调查为:顶板回填土施工及PC板运输车同时作用导致超载。

1、设计条件通过内部渠道拿到该项目结构图,该项目顶板设计条件如下:柱网尺寸:7.8m*8.1m柱尺寸:500x600mm结构形式:一阶矩形柱帽无梁楼盖板厚:350mm柱帽尺寸:1.5m*1.5m*0.45m(不含板厚)柱、板混凝土强度:C30钢筋强度等级:HRB400覆土厚度:约1.0~1.1m配筋情况:配筋方式:双层双向拉通钢筋+局部附加钢筋暗梁设置:无托板冲切箍筋设置:无拉通筋:D18@200双层双向托板范围附加面筋:D14@200~D20@200不等,大部分托板附加面筋D14@200 托板大样:2、原因分析经过建模复核,分析该项目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以下几点:A、托板尺寸过小,冲切比控制不足该项目托板尺寸为1.5mx1.5mx0.45m,板厚350mm经过计算,按1m覆土计算,按恒载20/活载4进行计算时,该项目托板尺寸无法满足楼板冲切比计算要求,手算复核楼板处冲切比达到1.26。

B、配筋不合理,托板面筋配筋不足该项目设计拉通筋(D18@200)和托板构造筋(D18@100)很大,标准跨底筋承载力计算仅需D16@200,托板内U形钢筋属于构造钢筋,位于混凝土受压区,配置D18@100过大。

托板面筋配筋不,该项目托板面筋大部分配D18/14@200,As=2042mm2,按我司标准配筋,承载力计算时面筋需配置约3300 mm2。

所以该项目配筋不合理,总钢筋配筋量不小,但未将钢筋配置在需要它的地方!C、未设置暗梁该项目未设置暗梁,暗梁对于无梁楼盖的构造至关重要,可以协调面筋和底筋协同工作,还能起到部分冲切箍筋的作用。

D、施工超载根据初步原因的描述,通过标准跨模型中一跨未堆土(荷载恒0/活0),相邻跨堆土且有填土车作业,还有一辆PC运输板车停放,相邻跨荷载按恒载20/活载15近似,计算得到冲切比=1.25,托板面筋配筋不足。

建筑物倒塌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

建筑物倒塌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

建筑物倒塌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建筑物倒塌事故屡屡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命和财产损失。

如何减少建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就建筑物倒塌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案例分析2019年,广州市一幢正在施工的商业楼房突然倒塌,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

经官方调查,事故发生前,该建筑工地存在多个安全隐患,如以下几点:1、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和验收;2、搭设的脚手架缺乏牢固的结构支撑;3、施工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可以看到,这次倒塌事故的根源在于施工单位未能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所以导致了多个安全隐患的存在。

2016年,海南省一幢7层高的民宅突然倒塌,造成8人死亡。

事件调查后发现,这次倒塌事故与建筑设计及施工存在的缺陷密切相关。

具体分析如下:1、建筑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其中未能考虑正确楼层荷载问题;2、施工方在施工时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每层楼的制作特别是地基未能按标准要求做出检验;3、造成单柱承重超负荷,导致楼房垮塌。

可以看出,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筑设计及施工存在的缺陷与缺乏落实监管责任。

二、预防对策1、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

政府应通过多方面的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将建筑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成本,与之对等地减轻承办责任。

2、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建筑工人的培训力度,促进他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3、科技应用创新。

应用高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三维打印、人工智能等,加速建筑施工速度与质量,减少人为的失误与安全事故的发生。

4、落实严格的安全监督制度。

政府可以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加强对建筑企业及其工人的安全监管,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结语建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理。

XXX项目无梁楼盖安全性分析报告

XXX项目无梁楼盖安全性分析报告

无梁楼盖安全性分析报告无梁楼盖是由钢筋混凝土板和柱构成的楼盖结构体系。

无梁楼盖具有建造方便、施工成本低、外形美观、使用空间大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无梁楼盖应用于地上结构时,在承受竖向荷载的同时还要传递水平荷载。

无梁楼盖通过厚板传递侧向刚度,延性相对较差,而应用于地下结构时,楼盖系统基本不承受水平荷载,使用无梁楼盖安全度较高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优势,如更高的结构净高,设备安装便捷,减少基坑施工费用等,因而近年来在地下室工程中得到了大量推广。

一、无梁楼盖倒塌事故综述2014年11月17日下午5时15分左右,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名流华第项目车库地下室回填土施工过程中,车库一层顶板突然坍塌。

检测中心通过现场勘察,在对塌落范围、剩余堆土高度、堆土自重、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力学性能、构件尺寸、车库顶板承受力验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检测之后,鉴定名流华第车库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包括钢筋、混凝土、构件等在内的建筑材料同样符合国家标准。

鉴定中心给出了如下鉴定结论:根据现场检查检测、车库顶板承受力验算、7.0m厚堆土情况下车库顶板承载力计算及综合分析,车库顶板塌落是由于堆土荷载超出设计使用荷载所致。

河源市区某小区二期四区工地的地下车库顶板发生局部倒塌事故。

该顶板坍塌区域砼浇筑时间为11月21日,拆模板时间为12月2日,车库顶板开始填土时间为12月4日。

土堆积太多,加上载重车辆的碾压,以及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地下室车库顶板倒塌。

二、无梁楼盖事故原因分析:从上述事故发现,施工导致的超载是造成地下室无梁楼盖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但无梁楼盖本身富余承载力低也是造成此类事故较多的重要原因。

板柱节点的冲剪破坏是无梁楼盖的主要缺陷,冲剪破坏具有脆性破坏特征,不仅使得材料的强度利用效率降低,同时破坏引起的冲击力更容易触发结构系统的连续倒塌。

特别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无梁楼盖本身不等跨、边界条件不同、消防车\施工不均匀荷载等影响,无梁楼盖在重力荷载外还要同时承受不平衡弯矩,使冲剪破坏容易发生。

工程施工楼房倒塌事件分析

工程施工楼房倒塌事件分析

一、事件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工程质量事故频发,其中楼房倒塌事件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以一起典型的工程施工楼房倒塌事件为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二、事故概况某地一栋12层住宅楼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倒塌,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三、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1)结构设计不合理:该楼房在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导致结构稳定性不足。

(2)抗震设计不达标:根据地震烈度要求,该楼房应采用相应等级的抗震设计,但实际施工中未严格执行。

2. 施工管理不到位(1)施工质量监控不严: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质量问题,导致隐患累积。

(2)违规操作: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施工设备,增加事故风险。

3. 资料造假(1)地勘报告造假:施工前,地勘单位未对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导致地勘报告存在虚假信息。

(2)施工图纸造假:设计单位在施工图纸中故意隐瞒部分重要信息,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4. 监理失职(1)监理单位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质量问题,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力。

(2)监理单位在事故发生后未能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推卸责任。

四、事故教训与建议1. 加强工程设计管理(1)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

(2)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提高结构设计合理性。

2. 严格施工管理(1)加强施工现场监管,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严查资料造假行为(1)加强对地勘报告、施工图纸等资料的审核,确保其真实可靠性。

(2)对涉嫌造假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加强监理职责履行(1)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质量问题。

(2)监理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承担责任。

总之,工程施工楼房倒塌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只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施工规范,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倒塌与破坏的原因和规律

建筑结构倒塌与破坏的原因和规律

一、建筑结构倒塌与破坏的原因在发生火灾条件下,随着建筑材料和构件的燃烧与破坏,整个建筑结构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影响,直至遭到局部的损坏或整体的倒塌。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木结构表面被烧蚀,削弱了荷重的断面木材起火燃烧,其表面炭化,如果剩余截面的面积仍能承受原有全部荷重,结构是不会倒塌的。

特别是消防队及时到达火场扑救火灾时,构件外表面的炭层吸收大量的水,对结构来说,还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层,断面较大的木结构构件对延缓构件的倒塌破坏更是有利的。

(二)钢结构受热变形破坏钢结构受热后,很快出现塑性变形,在火烧15〜20min 时,钢构件便因塑性变形,使结构失去稳定而倒塌破坏。

破坏之初往往是局部先行破坏,随后便是整体的倒塌,而且破坏后的钢结构是无法进行修复并继续投入使用的。

(三)砖石砌体因受热变形而开裂破坏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组成的,这几种物质因热变形程度不一,受热后容易破碎。

硅酸盐砌块也会因内諭的热分显市松嵌。

一、建筑结构倒塌与破坏的原二、建筑结构破坏的规律及情况三、避免结构倒塌而釆取的一般措施(四)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受热后,容易失去预加应力, 从而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加热炉中实验时可以看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受热数分钟后,便会出现较大变形。

显然,这是因为主拉钢筋伸长的结果。

所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耐火方面的性能,是不如普通钢筋混凝土的。

(五)高温下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高温下建筑材料的强度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此外, 在火灾条件下,结构还将产生热应力,以加快结构的破坏速度。

(六)受冲击和震动建筑物内部爆炸冲击波的冲击和震动,常是摧毁建筑物的一种主要原因。

(七)楼板超载而塌落上部结构倒塌破坏后,坍落在下边的楼板之上,或灭火积水不能尽快排除,大大增加了楼板的荷重,使楼板因大量超载而塌落。

一、建筑结构倒塌与破坏的原因*二、建筑结构破坏的规律及情况三、避免结构倒塌而釆取的一般措施(八)灭火射水所致灭火射水时水流喷射到高温的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由于突然的冷却造成结构表面因收缩开裂,表皮剥落。

某地下室无梁楼盖结构坍塌事故成因分析与研究

某地下室无梁楼盖结构坍塌事故成因分析与研究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2)06-0162-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2.06.071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用地尤其是核心区域的土地日益缺乏,为了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率,我国一方面大力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趋势。

在工程实际中,无梁楼盖(板柱结构)由于室内楼板下没有梁,空间通畅简洁,平面布置灵活,能有效降低建筑物层高,这也被国内外众多学者以及实际工程广泛研究与应用。

例如,2014年,邹国辉[1]以武汉某商用写字楼工程为背景,对地下室板柱结构分别采用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

2015年,Liu Jin⁃rong等[2]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板柱构件连接节点的宏模型,并进行了板柱结构的连续性倒塌分析。

2016年,吴乐宁[3]对某大型地下车库板柱结构的配筋进行了设计优化。

由于地下土质工况复杂和建筑生产的一次性,决定了每项建设规划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土体结构、地下水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去制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另外,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不成熟,施工人员的现场经验不足,加之一些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不高,这些因素导致工程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不断增多。

本文主要通过剖析某城市实际工程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设计、施工方面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类似工程事故的发生,为无梁楼盖结构在地下室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2工程概况2.1工程项目介绍某城市住宅小区工程地上共13栋高层,地下车库分为三区和四区,其中三区为地下一层,四区为地下二层,地下室结构形式均为无梁楼盖结构。

地下车库顶板厚度350mm,柱帽厚度250mm~450mm,顶板混凝土强度C30,墙柱及柱帽混凝土强度C35。

地下室顶板面相对标高:高区-1.950m,低区-4.450m。

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近年来,建筑物倒塌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建筑物倒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措施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建筑材料和结构存在隐患。

由于建筑材料质量问题,以及施工过程中疏忽大意,导致建筑物存在缺陷。

其次是设计不合理,建筑结构不稳定。

有些建筑在设计时考虑不周,结构不合理,如梁柱连接处设计不良,承重能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

再者是施工工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可能采用劣质材料,或者人员技术不足,随意更改设计方案,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同时,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对建筑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也是建筑物坍塌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建筑物坍塌事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是要加强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建筑材料质量过硬,施工过程达到标准要求。

其次是要加强建筑设计的审核力度,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科学,结构稳固可靠。

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违规行为,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单位要严厉处罚,提高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意识。

另外,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建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建筑材料和结构存在隐患、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规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为了有效预防建筑物坍塌事故,需要加强对建筑建筑材料和结构质量监管,严格的建筑设计审核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事故隐患排查等多方面综合措施,共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中山某楼盘无梁楼盖坍塌的原因及优化策略分析

中山某楼盘无梁楼盖坍塌的原因及优化策略分析
2 楼盘无梁楼盖的优化策略
无梁楼盖的结构完整、传力途径简 单、造型美观、通风效果良好、易于布 置管线和施工,广泛应用于楼盘车库的 设计和施工中。与传统梁板结构相比, 无梁楼盖的经济效益突出,但是容易出 现坍塌,而且没有预警期,为了减少坍 塌事故的发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1 设计方面
对于工程设计人员而言,需要考虑 楼盘的地理位置、结构特点以及功能用 途等因素,对无梁楼盖进行合理的设计, 并且认真分析软件计算的结果,要敢于 对结果提出质疑。另外,在图纸上要明 确表明设计的荷载,确保施工的总荷载 不超过总设计荷载,而且要考虑绿化、 景观等方面的荷载,并注意重型车辆容 易出现和停留的区域,对各种可能的路 线进行详细的规划,争取不遗漏荷载。 更为重要的是,要与施工人员做好交底 工作,并及时沟通。在具体的设计过程 中,需要做好钢筋总量的计算工作,假
(2)有限元计算法。这种计算方法 能够把无梁楼盖分隔成若干个不同的单 元,然后科学地进行建模,实现人机交 互输入。一般而言,为了方便软件对数 据进行获取和处理,需要在柱间布置尺 寸 为 100mm×100mm 的 矩 形 截 面, 然 后 通过三维模式计算无梁楼盖的内力大小。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无梁楼盖设置成 弹性楼板,然后模拟楼(下转第 178 页)
设工程不做暗梁,虽然会降低造价成本, 但是安全性较低,为了稳妥起见,需要 设置暗梁,在计算钢筋总量时,要考虑 暗梁配筋的使用情况,确保暗梁的底筋 满足柱子钢筋总数的要求。 2.2 计算方面
无梁楼盖的设计关键点就是内力分来自析,设计人员需要对无梁楼盖项目结构 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整体计 算,从而降低误差,保障承载力符合施 工标准。
图 1 中山市某楼盘地下室无梁楼盖结构图
经过建模复核,可以发现该项目的 托板尺寸过小,而且配筋方式不合理, 本文通过计算对其进行分析。 1.1 抗冲切承载力

无梁楼盖集中坍塌它的安全度是多少

无梁楼盖集中坍塌它的安全度是多少

无梁楼盖集中坍塌它的安全度是多少无梁楼盖又坍塌的消息牵动着无数同行的心,为何近些年无梁楼盖集中坍塌?无梁楼盖结构安全度是多少?几位老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某设计院审图所顾问总工这么说:无梁楼盖倒塌原因:1.混凝土规范高估了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能力约16%,原因是迄今在国内的试验研究只是针对四周支撑的板在中心加载的试件,没有真正的板柱节点试验。

2.板柱节点的板的双层双向钢筋都不能过小,板下层的钢筋对板的局部抗弯強度影响较大,据我研究,下层不配钢筋的基础板柱的局部抗弯强度约比抗冲切強度低约10%,而国标图集中的板柱节点图中只要求板下部钢筋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200mm,当节点板厚较大时,其配筋率远小于最小配筋率要求,这样的板柱节点就相当于基础了,出现局部抗弯破坏就不足为奇了。

3.混凝土规范将同时传递冲切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公式放在附录中,导致部分设计人认为这种工况不重要而不進行计算。

4.施工回填土时的土荷载是局部荷载,加上机械荷载,原则上应该视为活载。

考虑第3、4点,当一个板柱节点范围的一半有土,另外一半无土时,一半有土的范围的土的允许载荷只有全部有土时的允许值的三分之一。

综合:符合以上几点情况的无梁楼盖设计,其安全储备将仅为规范要求的0.85x0.90x2/3=0.51。

一位老专家这么说:无梁楼盖的滥用就是结构设计原则的一种倒退,或是“结构投降主义”的典型!一、结构的定性分析1)类比:木结构及钢结构若用于小跨度建筑,从理论上讲也可做成无梁楼盖(木结构须采用胶合板),但若真有此建筑,必然成为反面典型(非常不合理),理由何在?若非外行一点就通!那么将材料换成(钢筋)混凝土,难道就合理了吗?2)学过材料力学者对构件截面都有明确概念:受弯构件截面尽量做成工形丅形;金属结构构件普遍采用L,匸,工,囗等截面薄壁型材,或是做成空腹梁或桁架!从不采用实心矩形!3)实践证明无梁楼盖滥用必出问题,必须严控并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4)较好的替代方法:井式楼盖,现浇空心板,型钢混凝土。

浅谈地下室无梁楼盖板坍塌成因分析及防制措施

浅谈地下室无梁楼盖板坍塌成因分析及防制措施

浅谈地下室无梁楼盖板坍塌成因分析及防制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地下室建设也越来越多。

由于地下室结构设计为无梁楼盖造价低,施工时间短,空间大而被地产商认为地下室楼盖采用无梁楼盖为首选,可就是因为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导致接连不断地发生因地下室无梁楼盖发生坍塌事故,为此,根据当前的整个建筑市场设计及施工管理中存的问题,分析梁楼盖坍塌的成因及如何有效地控制其施工质量,确保设计及施工环节的无梁板的使用安全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无梁楼盖;坍塌;设计;施工管理;防制措施引言地下室无梁楼盖可有效地减小地下室层高,有利于铺设设备管线,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好,因此深受建设单位的喜爱。

但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的缺陷也很明显,尤其是板柱节点的冲剪破坏,具有脆性破坏特征,延性较差,节点破坏后容易引起结构连续倒塌。

实际工程中,地下室无梁楼盖由于覆土厚度、施工不均匀荷载及跨度差异等影响,会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弯矩,使节点处更容易发生冲剪破坏。

1地下室无梁楼盖的特点无梁楼盖是板柱双向受力的结构体系,它的楼板属于四点支撑,是双向受力的构造。

当楼板出现开裂之前的时期是弹性阶段,但是随着负荷逐渐地增加,裂缝会先从柱帽的顶端处开始,随着横向的延长,裂缝到达板跨中的时候,就会在板底形成更多的裂缝,到最后柱帽的顶端、柱列轴线的跨中板底、板顶出现很多的裂缝,这时钢筋到了受拉屈服的阶段,混凝土也到了极限压应变,此时楼板已经受损严重。

在地下室建筑项目中使用无梁楼盖可以降低控制项目的埋深,进而增加了建筑面积,降低电能和通风设备的消耗。

从结构方面看,无梁楼盖能够减少基坑支护的花费和开挖的工作量。

因此,在地下室建筑项目中,无梁楼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设计师在工作过程中应多考虑该结构体系的应用。

2无梁楼盖板坍塌成因分析(1)施工图设计分析。

仅从施工过程中就设计的无梁楼板进行分析,设计师仅对结构受力计算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就就认为结构不会出现结构安全问题,其它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无梁楼板时,其设计的施工图,没有清析地表现出自已的设计意图,对跨中板带,柱上板带的结构受力方向、及受力筋的范围也没有在施工图中描述清楚,部分施工图连大样图也没有,仅在施工图中索引出参照的施工图集章节号,认为施工人员按照图集施工就是安全的。

浅谈地下室无梁楼盖坍塌成因及抗塌设计

浅谈地下室无梁楼盖坍塌成因及抗塌设计

浅谈地下室无梁楼盖坍塌成因及抗塌设计发表时间:2020-09-04T02:22:36.790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3期作者:陈柏宇[导读] 本文就地下室无梁楼盖坍塌成因及抗塌设计展开简要的介绍、分析及探讨,可作为类似工程实例设计参考。

云南正元安泰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摘要:无梁楼盖具有建造方便、施工成本低、使用空间大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近几年,我国多地的地下室无梁楼盖顶板出现了坍塌的工程实例,为尽量杜绝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本文就地下室无梁楼盖坍塌成因及抗塌设计展开简要的介绍、分析及探讨,可作为类似工程实例设计参考。

关键词:地下车库;无梁楼盖;坍塌成因分析;抗塌设计引言无梁楼盖是由无梁楼板和柱组成的板柱结构体系,无梁楼盖具有建造方便、施工成本低、使用空间大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无梁楼盖作为板柱节点体系,其最大的缺陷在于节点的冲切破坏,冲切破坏为脆性破坏,常为无预见性的突然破坏,且无梁楼盖结构整体的冗余度低,冲切破坏会引发结构系统连续性的倒塌。

近几年来,无梁楼盖地下室顶板在北京、天津、秦皇岛、深圳等多地发生坍塌的工程实例,本文针对地下室无梁楼盖坍塌成因及抗塌设计展开简要的介绍、分析及探讨,可作为类似工程实例设计参考。

1结构设计原则1.1受力特点无梁楼盖受力与普通的梁柱框架结构有明显的区别,无梁楼盖的柱上板带等代为一根宽扁梁,其宽度远大于柱宽,仅有一部分荷载(大体相应于柱宽的那部分荷载)产生的弯矩可以通过板直接传给柱,而其余部分都要通过扭矩进行传递。

1.2计算方法常用的计算方法为三种: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软件计算有限元法。

经验系数法的设计可参考《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此法计算适用于小柱帽无梁楼盖,对带大柱帽不能正确反映柱帽边筏板实际支座弯矩。

等代框架法具体设计可参照朱聘儒著《双向板无梁楼盖》,应对支座负弯矩及跨中正弯矩进行必要的调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冲”破坏1从外行的角度谈谈子弹射击玻璃的破坏现象,当高速子弹射到四边嵌固的平板玻璃上,在冲击波与子弹冲量作用下,玻璃将被直穿出一个孔,此可称为“直冲”,这大概是冲击波速远大于玻璃的应力波速度而造成上述的所谓“直冲”破坏;当一位大力士用尖头锤击玻璃,在猛烈的敲击下,玻璃将会产生钉锤下的小孔及其沿小孔周边呈局部的放射状的裂缝,这样的破坏现象很类似我们钢筋混凝土板发生的受冲切承载力破坏,故可称之为“冲切”;如果对该平板玻璃施加一个居中的集中荷载,按静力加荷方式直至玻璃破坏,此时会发现平板玻璃的跨厚比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类似数条大裂缝而迅即脆性破坏,这属玻璃特性,但在此拟其为呈平板结构的受弯状破坏,或者此拟为钢筋混凝土平板呈双向板塑性铰线似的破坏。

2对金属板产生“直冲”破坏的典型例子是:冲床冲孔,其孔必然是垂直的。

3发生“直冲”破坏的条件是:被“直冲”破坏的板类部件本身要具备足够的刚性和整体承载力,才能实现局部的“直冲”破坏;局部的“直冲”承载力将会受到周边结构部位的约束,其“直冲”能力将会有较大提高,这里可能会涉及双向或三向的强度问题。

4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直冲”的试验研究,据我的估计是极少的,在六十余载从事钢筋混凝土研究中,甚少见到这方面的论文可供参照。

我个人曾在下放到预制构件厂工作时,模拟杯口基础底板冲切试验,但发现破坏均呈“冲切”的喇叭口状,如下列图示;对于素混凝土板进行“直冲”试验,按我的想象,可按下列图示来做:(a)素混凝土“冲切”试验(b)素混凝土“直冲”试验素混凝土板试验从上述两种破坏图示意中可知,两种试验的承载力值必定是:实际冲切锥呈喇叭状破坏面上主要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来抵抗破坏面上的主拉应力(概念表述,并不准确);而在“直冲”试验中,“直冲柱体”受到周边混凝土块体的约束,沿破坏面上的压剪强度会有较大提高。

因此,不能简单地看到柱头顶穿楼板呈“直冲柱体”状的破坏面,就认为是“直冲”破坏。

二“直剪”破坏1“直剪”,顾名思义,直接承受单向的剪力,因此可定义为剪跨比且沿垂直的单向正截面上发生的破坏,就称其为“直剪或纯剪破坏”。

2国内外对“直剪”的研究做了大量的试验,典型的试验方法如下图所示。

3许多国家的标准中,均提供“直剪”或“纯剪”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归纳得比较科学合理的可能是fib《模式规范》MC2010中所给出的表达式,在“北京某地库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连续倒塌原因初步评估”中已给出,可供参考。

4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遇到“直剪”的地方是:叠合构件的叠合面、分两次浇捣且面积较大的施工面、楼板与托板之间的界面等,在此情况下,近似取是可行的;至于框架梁梁端,由于其较大,取进行“直剪”的承载力计算是偏于不安全的。

5“弯剪”破坏与“直剪”破坏的区别:两者均是发生在正截面上的破坏,此时的“弯剪”破坏是在较大且纵向受拉钢筋可达到屈服为前提,尽管剪力值V的存在会产生一些斜裂缝,但最终破坏将表现为正截面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剪压强度为准,其计算相当于在正截面上要满足下列两个平衡条件,即此处Vc为受压区混凝土提供的受剪承载力(有压筋时尚应将其计入),Mu,v是考虑剪力影响后的按受压区混凝土剪压强度计算的受弯承载力。

我已撰写出关于“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弯剪承载力计算法”一文,正在打印中。

在楼盖中会产生支座负弯矩塑性铰线的地方,该处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就宜用上述的弯剪相关的承载力计算,而不是现行《规范》中按与两个互不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然,这将是一个需要展开学术争鸣的问题。

三无梁楼盖的破损过程及其倒塌1当前,大家对地库无梁楼盖的倒塌有多种观点和原因分析,但均是指看到倒塌后的状态来做出评估的,并且大家均以柱头冲破楼盖而仍然歪斜挺立,作为发生“冲切”破坏或“直冲”破坏的重要依据。

但是,如果不对无梁楼盖承担覆土过程中,楼盖本身在受力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变化进行分析,就难于合理判断究竟哪个是主导原因导致楼盖连续倒塌的。

2首先,对楼盖按常规的设计要求下存在哪些不足、欠缺甚至是错误,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遗憾的是我在这方面难于做到,在后面的论述中必然会带来欠妥的后遗症),这是作出科学合理评估的前提条件。

3按照《规范》GB50010的逻辑理念,无梁楼盖应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连续倒塌极限状态。

下面将以有限的知识、局限的信息为基础,提出个人主观的三个极限状态的发展历程,供您参考和评论:(1)据有关方提出,该工程的混凝土强度、配筋、几何尺寸等质量情况良好;唯有从混凝土取样时,发现楼板与托板的界面存有接搓缝,取出芯样后即分离。

按规定的设计工况下,该楼盖柱顶处的冲切验算不符合《规范》GB50010的要求;还有认为柱顶上防连续倒塌的楼板底部整体配筋不符合《规范》GB50011式(6.6.4)的要求等。

(2)处于上述情况下的楼盖,在其板顶上不断填土加载下,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机理,在楼板配筋率不大的情况下,定会产生裂缝。

作为柱支撑的楼板,必然会在最大负弯矩和最大正弯矩处逐步出现裂缝并不断扩展,其裂缝如下图所示。

1—正弯矩裂缝;2—负弯矩裂缝;3—托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主裂缝充分展开的分布状况示意上述图示仅反应主要的裂缝开展模式,但不一定是唯一的,还有其他相近的裂缝开展模式。

(3)在继续增大堆载条件下,柱边负弯矩裂缝将会扩展到托板内,由托板内的受压区抗力来平衡柱间距的区格板内纵向受拉钢筋中的拉力,这样的受力状态将有可能在纵筋达到屈服强度之前就会出现;跨中正弯矩裂缝同样会不断扩展,此时x、y两个方向的正、负弯矩将产生明显的内力重分布。

(4)由材质的不均匀性、几何尺寸的偏差性、荷载堆置的不匀衡性等随机因素,即使是配筋相同的正方形中间区格板,在x、y轴方向,总会有一个方向最早进入纵向受拉钢筋屈服的状态,且屈服范围会随荷载增大不断扩大,在上述的随机因素影响下,正方形区格板会发生在x或y轴中的一个方向首先产生单向的塑性铰线并继续扩展延伸,导致另一个方向上的塑性铰线延缓扩展,最终达到极限平衡理论所述的最不利之一的极限承载力,此时双向板变成了单向板的破坏,由此构成柱支撑楼板的主要破坏模式。

从极限平衡理论出发,尚应去寻找可能发生的其他最不利破坏模式,对配筋相同的正方形中间区格板,在上述的随机因素影响极小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下列图示的破坏模式,它是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就已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到两个方向基本同步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正弯矩裂缝;2—负弯矩裂缝;3—托板另一种可能不利的破坏模式鉴于上述两种破坏模式的承载力差异不大,所以苏联规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无梁楼盖可按两个方向分别采用单向板计算,美国规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直接设计法”,本意与苏联规程基本一致;苏联规程也早于美国规范提出采用“等代框架”的设计计算方法。

4如果我们承认下列事实:(1)北京地库结构存在上述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2)地库倒塌时实际承受到了大约为荷载标准组合值的水平;(3)地库无梁楼盖在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会产生上述的正、负弯矩塑性铰线。

于是我们就会想到可能会发生下列的破坏:(1)如果托板与楼板之间真是无粘结状况,此时的楼盖实际上就成为了无托板的板柱结构,大大降低了抗冲切的截面有效高度,发生“冲切破坏”的可能性将会很大,通过计算可作出估计。

(2)如果托板与楼板之间的接搓缝仍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可保证托板与楼板整体工作,于是沿柱边的负弯矩塑性铰线正截面上的受压区将会处于托板内,即使此时的铰线未充分形成,即是截面上纵向受拉钢筋未达到屈服或局部屈服,截面处于此受力状态下,其纵向钢筋拉力将会与受压区的压力,构建起对楼、托板交界面(接搓面)产生纯剪切作用,导致有限的粘结抗剪强度失效,随之接近素混凝土的托板开裂后即会塌落,改变了楼盖原有的受力结构体系,楼板额外地骤然地承担极大的原有荷载,导致楼板迅即形成悬索状受力,这股由楼板内纵向钢筋的拉力骤然增大并拉拽边墙纵筋进入强化段后拉断或被拔出,紧接着内跨区格板产生类同性质的破坏,连锁反应地造成地库大范围倒塌。

这就是我们在“初步评估”报告中论述的观点。

5按柱头处楼板破坏特征确定破坏主因的可靠性:(1)我提到地库连续倒塌将会破坏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破坏特征,因为在楼板中纵向钢筋从柱头处被拉断的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将柱头旁的楼、托板残余物顺带掉落,当然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掉了,如有残余物,要作出判断也会存在困难。

(2)我不反对地库楼板发生冲切且带有锥体破坏的可能,但我只认为是小概率事件。

我们讲冲切破坏必然是与《规范》GB50010中所述的“冲切破坏锥体”相联系,形成了“固化理念”。

应当承认,试验研究在冲跨比较小时,也即冲切力很大、弯矩较小时,从试件中可见到这种“锥体”;在冲跨比较大时,这种“锥体”就难于形成。

为了避免“固化理念”,从个人立场,我倾向于将“冲切承载力计算”改为“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

其实,现在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经验性很重,反映的参数不全面;已有学者提出要反映纵筋配筋率,甚至要反映纵筋屈服后的受冲切承载力等等。

下面提供的《模式规范》MC90和MC2010中的受冲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示意图如下,供参考:(a)通过冲切破坏的截面(MC90)(b)板的转角(MC2010)受冲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示意图(3)进而言之,如果楼盖区格板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形成单向板破坏,此时支座负弯矩塑性铰截面应按单向弯剪承载力计算;如果形成双向板破坏时,此时在柱周边应按“冲切”实为“弯冲”承载力计算,这里的“弯冲承载力”是指纵向钢筋达到屈服为条件,遗憾的是这个方法尚未建立;“弯冲承载力”更可改称为“双向弯剪承载力”这个用词。

(4)综上所述,要凭柱头旁的破坏现象来直观判断是“冲切”或“剪切”或“弯剪”等等是困难的;对楼盖受力全过程作综合分析,顺其发展规律或趋向,结合理论和计算分析,也许是作出合理判断的一个可行的相对有把握的方法。

6地库倒塌中结构分析的几个关注点:(1)对无梁楼盖的结构分析,采用弹性分析可了解楼盖中的内力分布概貌,但因它不能反映钢筋混凝土开裂导致的内力重分布,更难掌控塑性铰线的发生、发展。

科学合理地讲,如有合理的材料和截面的本构关系,用考虑二阶效应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可望能诠释无梁楼盖受力全过程的发展规律。

按钢筋混凝土考虑弹塑性的分析方法,对使用状态的使用状态及承载力值两个控制点的估计,也许会有其现实的价值;对连续倒塌只能作宏观的粗糙的分析,还难于作出合理的科学分析。

(2)在竖向荷载作用的楼盖,在结构分析中考虑几何变形的二阶效应分析,将会发现楼盖中的薄膜效应或称拱作用效应的客观存在,它将会大大缓解裂缝的开展和挠度的增长,在楼盖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其承载力会达到2~3倍之多,国内外的实体结构和模型试验均得到了验证,原苏联规范和我国规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采用了这个理念,对配筋进行了折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