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要素
临床实验研究的三要素
临床实验研究的三要素临床实验研究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评估治疗方法、药物、手术或其他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临床实验研究时,有三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即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
研究设计是临床实验研究的核心,它旨在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研究设计应该具备合适的对照组,比较组和随机分组。
对照组是指与实验组相对照的一组参照对象,用于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比较组是相似病情但不接受治疗的一组患者,用于评估治疗方法的独立效果。
随机分组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治疗组的方法,以减少实验结果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可能性。
样本选择是临床实验研究的第二个要素。
合适的样本选择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研究者在选择样本时应该考虑一定的原则,如代表性、样本数量和可比性。
代表性指的是样本应该能够代表目标人群中的特征和分布。
样本数量应该足够大,以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样本应该相互可比,即具有相似的基线特征,以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分析是临床实验研究的第三个要素。
数据分析旨在评估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中,研究者应该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识别差异和相关性。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此外,研究者还应该进行灵敏性分析,以评估结果对变量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总之,临床实验研究的三要素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
这些要素的合理应用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这些要素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临床实验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测试和验证研究假设,获得客观、可靠的实验结果。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三要素和四原则是至关重要的指导原则。
三要素是实验对像、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对像指的是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类、动物、细胞等。
实验组是受试者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对照组是接受处理或干预的群体。
三要素的选择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对像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应该尽量保持相似,除了实验处理外的其他条件应该尽可能一致,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分别是随机性、重复性、对比性和标准化。
随机性指的是实验中指派受试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过程应该是随机的,以消除主观因素和偏差的影响。
重复性是指实验需要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比性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需要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个参数或变量上的差异,以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标准化是指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或标准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以确定需要测量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并设定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
其次,选择合适的实验对像和样本规模。
实验对像的选择应该符合研究目的和要求,样本规模需要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以获得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实验结果。
第三,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应该尽量满足随机性和对比性的原则,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最后,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控制或标准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也需要科学合理,符合统计学原则。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11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人——诊断,依从性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 (homogeneity)3.实验效应(effect):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
(头痛,发烧)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0 1 2 3 4 5 6 7 8 9 10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11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
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
实验研究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实验研究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干预措施、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1、干预措施
在社区干预试验中把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试验措施称为干预措施。
多数指外部施加的因素,如药物、手术、预防及保健措施等。
干预措施可分不同等级,称为水平,如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
干预措施及各水平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按设计好的统一标准进行,始终如一,避免引起偏倚。
2、受试对象
是指被选入参加试验的人。
如果受试对象是病人则其诊断必须明确可靠,它就是预期要用于临床的适应证。
用以判定受试对象的指标,称为诊断指标,包括疾病种类、病型分期、病情轻重、合并症,以及年龄、性别等指标。
3、试验效应
是指干预措施在受试对象身上产生的预期效应。
用以判断效应的指标,称为效果指标。
诊断指标和效果指标都应有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
诊断指标的可靠性差,可能会引起错分误差;诊断指标的有效性差,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外推有效性;效果指标可靠性差,会造成试验效力下降,还可能引起测量性偏倚;效果指标的有效性差,则直接影响结论的内在有效性。
实验设计三要素的内容
实验设计三要素的内容实验设计三要素的内容实验因素、实验单位、实验效应是实验设计的3个要素。
它们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实验设计时必须认真予以考虑。
1,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称为影响因素,并有客观与主观,主要与次要因素之分。
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够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称为区组因素或称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如动物的窝别、体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
最好通过一些预实验,初步筛选实验因素并确定取哪些水平较合适,以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实验难以完成。
2,实验因素所作用的对象称为实验单位。
如用小鼠做实验,小鼠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单位,或称为受试对象;若用小鼠肝细胞做实验,其表现形式叫样品(有时一个样品由若干只鼠的肝细胞混合而成)。
此时,一个样品就是一个实验单位。
不同性质的实验研究需要选取不同种类的实验单位,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单位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
最好根据特定的设计类型估计出较合适的样本含量。
样本过大或过小都有弊端。
3,实验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在实验单位上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实验效应。
一般是通过某些观测指标数值的大小来体现。
指标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等特点。
总之,研究者应当对欲研究的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验设计中千万不要遗漏了某些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以免实验研究的结果对事先提出的问题给出错误的回答。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
实验流行病学三要素和四原则
实验流行病学三要素和四原则哎,今天咱们聊聊实验流行病学的那些事儿。
这玩意儿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没那么复杂,大家放轻松,咱们就像喝茶闲聊一样。
实验流行病学,简单说就是通过一些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影响和预防。
这里头有三要素和四原则,咱们一个个来捋顺,保证让你听完就像明白了一个道理,嘿嘿。
先说说三要素。
第一,要有“人”。
没错,就是我们这群可爱的生灵。
没有人,哪来的流行病学呢?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像那雪花,虽小却各具特色。
生病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都得从人入手,才能找到真正的关键。
有的人身体强壮如牛,有的人却像纸片一样脆弱,这就是个体差异的魅力,听起来简单,但它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啊。
第二个要素是“环境”。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个栖息之地,对吧?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小村庄,环境对疾病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通风良好的地方,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冒;但要是挤在一个人多得像沙丁鱼罐头的地方,那可就不太妙了。
所以说,环境像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就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者麻烦。
第三个要素是“时间”。
嘿,时间就是金钱,可在这里,它可是疾病传播的无形推手。
很多疾病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就像电视剧的更新一样,某些病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时间更容易流行。
夏天热得像火炉,流感倒是显得有点冷清,但一到冬天,哎呀,大家都得小心了,别让病菌趁虚而入。
聊完三要素,咱们再看看四原则。
这可不是八股文,而是真正的实用干货。
首先是“随机化”,这听起来有点学术,其实就是公平公正的意思。
就像抽奖,大家都有机会,谁也不能偏心。
研究中通过随机化,让不同人群的特征分布得更均匀,才能确保结果不被某个因素影响。
接下来是“对照”。
这就好比打篮球,得有敌队才能比。
对照组和实验组就像比赛的两队,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药物或治疗的效果。
想象一下,如果你只看某种药,根本不去对比,那结果就像“自说自话”,没啥说服力。
然后是“盲法”。
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就是让参与者和研究者都不知道他们在用什么。
第十五讲 卫生统计学 实验设计
赖氨酸
赖氨酸效应
(三)自身对照
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上进行。
特点: 简单易行,使用广泛。但若试验前后某些 环境或自身因素发生改变,并且会影响试验结 果,就难以说明问题。
(四)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
以现有的标准或正常值作对照。
例①某种新的方法能否代替传统方法的研究; ②某病患者与正常人的某生理、生化指标是否相同。
——实验室应用较多
(五一疾病的疗效。
(六)历史对照:以过去的研究结果作对照。
与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研究结果作比较。
—— 不好!!!!!!
二、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或受试因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
欲施加或欲观察的、并能引起受试对象直接或 间接效应的因素,简称处理或因素(factor)。 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主要因素,处理因素在 整个实验中应始终要保持不变。
非处理因素:与处理因素可能同时存在的能
使受试对象产生效应的非研究因素。非处理因 素干扰效应与所研究因素间关系的观察与分析, 常常又称混杂因素(confounder)。
分层随机化步骤:
(1)编号排序:将每层的受试对象编号排序,如体重 从轻到重,时间由前至后等。 (2)取随机数:从随机数字表或计算器或计算机获得。 每个受试对象可取两位数。 (3)确定组别:根据每层受试对象获得的随机数的大 小顺序决定受试对象在哪一组。对每个处理也可规定 顺序,如处理A, B, C, …分别对应于序号1, 2, 3, …。
均衡性
(1) 对等:除处理因素外,对照组具备与实验组对等的 一切非处理因素。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和四个原则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
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
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
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
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
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
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
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
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
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
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服务于教学和探究目标的实验体系,可以大致地区分为三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1 )经过优选后确定的化学体系,通常以影响因素或变量尽可能少的实验体系为首选,因为实验现象或结论的不确定性越低,越有利于初学者获得比较确定的结果,以便认知过程更好地符合循序渐进和少而精的原则;( 2 )合理并有明确探究目标的实验步骤和安全措施;( 3 )必需的试剂、仪器装置及合乎规范的操作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就学习和探究化学而言,化学体系的选定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为在选定化学体系时,往往要求事先对于探究目标的化学本质或预期现象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索和实验设计(这也是化学实验要求预习的原因之一),涉及到的方面很多,这个过程将十分有利于学习化学。
所以,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原则的体现,首先应当提高对这个过程的重视程度。
即使在比较简单的经典教学或演示实验中,也可以举出许多实际的例子。
例如对金属的观察,中外教材都比较偏爱单质钠。
钠是一个常见元素,但是人们熟悉的主要是它的化合物。
金属钠和食盐中的“钠”所形成的极大差异,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其次金属钠在存放期间所发生的外观变化,和金属钠被切开后所呈现的非常典型的金属光泽,可以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化学要以纯净物为研究对象(何况金属钠比较柔软,容易观察到它的未经氧化的真面目)。
通过和此前已经熟悉的铁、铜、镁等金属单质的对比,学生对金属的部分共性的了解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正是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认识和识别物质的基础。
有关科学实验设计的优劣和运用基础知识与方法水平的分析与评价,对于初学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
从而可以得出如下的认识:寻找影响因素最少的化学体系;选取适当的仪器设备;和确定与探究思路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特别是探究性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质量决定了探究活动是否安全有序,和能否获得不确定性较少的结论。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
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是科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1) 实验对象。
实验所用的材料即为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实施的难度,以及别人对实验新颖性和创新性的评价。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材料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
最好根据特定的设计类型估计出较合适的样本含量。
样本过大或过小都有弊端。
2) 实验因素。
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称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
影响因素有客观与主观,主要与次要因素之分。
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够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称为区组因素或称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
最好通过一些预实验,初步筛选实验因素并确定取哪些水平较合适,以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实验难以完成。
3) 实验效应。
实验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在实验单位上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
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
对一些半客观(比如读pH试纸上的数值)或主观指标(对一些定性指标的判断上),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一般来说,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
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六原则”,是科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1)实验对象。
实验所用的材料即为实验对象。
如用小鼠做实验,小鼠就是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或称为受试对象。
实验对象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实施的难度,以及别人对实验新颖性和创新性的评价。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材料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
最好根据特定的设计类型估计出较合适的样本含量。
样本过大或过小都有弊端。
2)实验因素。
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都称为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
影响因素有客观与主观,主要与次要因素之分。
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能够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用时间等);对评价实验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扰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称为区组因素或称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如动物的窝别、体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统称为实验误差。
最好通过一些预实验,初步筛选实验因素并确定取哪些水平较合适,以免实验设计过于复杂,实验难以完成。
3)实验效应。
实验因素取不同水平时在实验单位上所产生的反应称为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
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的客观指标。
对一些半客观(比如读pH试纸上的数值)或主观指标(对一些定性指标的判断上),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实验设计
生物统计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概述明确试验目的设计类型操作实施方法是否主动施加干预?1. 实验研究受试对象:人——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动物——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临床试验:治疗——临床疗效实验社区干预实验(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预防——社区干预实验2. 调查研究被动地观察、如实记录联系:调查研究可为实验研究提供线索,而实验研究还需要联系通过调查研究加以证实。
实验设计(E xperimental Design)内容一、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三、几种常见随机化分组设计四、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五、临床试验设计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对照(control)(二)随机化(randomization)分组(三)重复(replication):比较结果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处理效应+非处理效应非处理因素非处理效应处理因素处理效应对照的形式包括: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㈠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
例如:①实验组儿童接种疫苗,对照组儿童不接种疫苗。
②试剂空白、血样空白、无酶解空白、底物空白等。
特点:简单易行,但容易引起心理差异,从而影响实验效应的测定。
——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对照的形式㈢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以现有的标准或正常值作对照。
例①某种新的方法能否代替传统方法的研究;②某病患者与正常人的某生理、生化指标是否相同。
——实验室应用较多㈣自身对照: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上进行特点:简单易行,使用广泛。
但若试验前后某些环境或自身因素发生改变,并且会影响试验结果,就难以说明问题。
㈤相互对照:几个实验组互相对照例如:比较几种药物治疗同一疾病的疗效㈥历史对照:以过去的研究结果作对照。
与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研究结果作比较——不好!!!!!!(二)随机化(randomization)分组的原则随机化原则:随机≠“随便”, 指每个受试对象以机会均等的原则随机地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三要素
数据记录与整理方法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各种燃烧 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包括燃烧时间、 火焰颜色、温度等,以便后续分析。
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按照燃烧条件进行分类整 理,采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呈现,使得 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比较。
结果分析与解释
燃烧条件对燃烧现象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燃烧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发现氧气浓度、燃料种类和燃烧温度等因素对燃烧现象有显著影响。例如 ,在氧气浓度较低时,燃烧速度减慢,火焰颜色偏暗;不同种类的燃料在相同条件下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和温度 也有所不同。
能源回收
利用高效的燃烧控制技术,可以实现 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例如,在钢 铁冶炼过程中,通过回收高温烟气中 的热量,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 少环境污染。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实验成果总结
燃烧条件三要素的确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即 可燃物、助燃物和达到着火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 撑。
。
5. 当火焰熄灭时,记录可燃物 的剩余情况和环境温度。
2. 将可燃物放置在燃烧器上, 调整燃烧器火焰大小,点燃可
燃物。
4. 在燃烧过程中,逐渐减小助 燃物的供应,观察火焰变化并
记录。
6. 清理实验现场,将废弃物妥 善处理。
安全注意事项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穿戴 好实验服和护目镜等个人防 护装备。
04
过程。
燃烧器:提供可燃物燃烧的 场所,可选择本生灯或酒精
灯等。
01
02
03
助燃物:如氧气、空气等, 用于支持燃烧。
温度计:测量燃烧过程中的 温度变化。
04
05
铁架台、坩埚钳等辅助工具 :用于固定和移动可燃物。
实验设计技术路线的三个基本要素
实验设计技术路线的三个基本要素
(1)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研究问题,了解试验对象的行为及其规律,实施尽可能精确而有效的实验,以便得出所需要的一致结论。
(2)实验设计技术路线:研究者在实验中应该考虑以下要素:①实验对象:应该仔细筛选研究对象,以便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对象;②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将获取准确结果的材料,并预测实验结果和操作;③必要的实验设备:选择有效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④实验步骤:让研究对象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纪律实施实验;⑤实验解释:为了更好地认识实验的深层含义,进行实验的解释和评价。
(3)实验设计技术路线的结论:正确的实验设计技术路线有利于减少错误实验,使整个实验过程尽可能地有效和准确,以产生可靠的实验结果。
当研究者对实验设计技术比较熟悉后,他们就能够在实验设计的全过程中应用这些技术,以便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临床实验设计三要素
临床实验设计三要素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
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血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
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
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
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血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
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
1 处理因素(受试因素) 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
但是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
因此,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
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
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
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
②找出非处理因素。
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例如上述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试验,非处理因素可能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
如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营养等构成不一,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比较。
因此设计时便设法控制这些非处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减小实验误差。
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
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规定和制度,并使之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三RC电路三要素法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三RC电路三要素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RC电路三要素法的基本原理;2.学习使用瞬态响应测量电路的方法;3.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和测量设备1.函数信号发生器2.直流电源3.示波器4.万用表5.电阻(10kΩ)6.电容(1μF)7.电感(可选)三、实验原理RC电路是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
根据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可以把RC电路分为充电、放电、稳态三个阶段。
1.充电阶段:当RC电路接通电源时,电容开始充电,电流逐渐变小。
2.放电阶段:当电压达到峰值后,电容开始放电,电流逐渐变大。
3.稳态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路达到稳态,电容的电压和电流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可以了解RC电路的特性。
四、实验内容1.搭建RC电路:按照实验方案搭建RC电路。
2.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幅值,使电压波形适合测量。
3.设置示波器:将示波器接入电路,调节示波器参数,观察电压和电流波形。
4.测量曲线:分别测量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并记录数据。
5.计算:根据测量数据,计算RC电路的电阻和电容值。
五、实验步骤1.搭建RC电路:将电阻和电容按照实验方案连接起来。
2.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幅值,并输入到电路中。
3.设置示波器:将示波器接入电路中,调节示波器参数,使得波形清晰可见。
4.测量曲线:观察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并用示波器测量电压和电流数据。
5.计算:根据测量数据,计算RC电路的电阻和电容值。
六、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绘制RC电路的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
根据曲线拟合的结果,计算出RC电路的电阻和电容值。
七、实验讨论2.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RC电路三要素法的基本原理,学会了使用瞬态响应测量电路的方法,掌握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对RC电路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提高了实验技能。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
新版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点第一、注重综合实验原理、实验技能和实验仪器是实验的三要素。
以实验的三要素为主题,将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
实验“三要素”的组合,将形成具有一定综合性、能力层次要求更高的D (原理+仪器)、E (仪器+技能)、F (原理+技能)三个层面和能力层次要求最高、综合性最强的G (原理+仪器+技能)立体结构。
同时,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承载着化学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研究和探索的任务,因此化学实验又通常和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认真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走向,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能”三个交叉、综合的层面甚至向“原理+仪器+技能”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第二,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各个板块中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第三,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知识、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例题1、(MCES ’99-28)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佛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流强度为I 安培,通电时间为t 秒钟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 克。
试回答:(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
下同)E 接 ,C 接_____, 接F 。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 →→ →C → →(2)写出B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G 试管中淀粉KI 溶液变化的现象为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为研究对象 种族、性别、年龄、体重、职业、工种、
工龄、精神状态、居住条件、生活习惯、嗜好、 经济及社会因素
病人为研究对象 病种、病程、病期、病型、既往史、治
疗和护理条件
人体实验或用人体组织或器官作材料, 应被有关研究单位的专门委员会批准,同时 符合1975年出版、1983年修订的《赫尔辛 基宣言》和有关国际伦理标准。被试者应知 情并同意。医院和被试者的名称可以省略。 动物实验也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和有关动物保护与使用的法律和法规。
昼夜节律
不同时间给予曲马多所引起的死亡率不同
药学学报 2001 08
曲马多镇痛作用的昼夜变化
药学学报 2001 08
小鼠痛阈的昼夜变化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2 01
季节节律 苯丙胺 LD50 1月小于7月
实验组和对照组平行进行
给药途径
* 吸收速度 静脉注射>吸入>肌肉=腹腔 >皮下>口服>经肛>贴皮
内皮素-1对肺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
被试因素 实验对象 实验效应
一、被试因素 1. 因素(factor)与水平 (level)
* 雌二醇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
* 不同季节环磷酰胺对小鼠精子细胞致畸效应的研究
* 性别与年龄和心肌梗塞病死率的研究 * 心理应激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 CC16 gene polymorphism influences the degree of
----《生理学报》投稿须知
所有医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摘自赫尔辛基宣言
* 要保护人体对象的生命、健康、隐私和尊严。 * 必须遵守公认的科学原则,十分熟悉科学文献、 以及适当的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 * 实验方案应上报专门的道德审核委员会批准。 * 只能由科学上合格的人员来承担,并在医务人 员的监督下进行。 * 必须先对预计的风险和压力或给实验对象的好 处进行仔细评估。 * 医学研究只有当研究结果有可能造益于参与研 究的人们时才是合理的。 * 研究对象必须自愿,并了解研究项目情况。
效应 T →t 必须明确被试因素;各组间非被试因素必须一致
水平的选定 水平:实验因素的不同的量或状态
被试因素的效应与水平有依赖关系 药物如果没有量-效关系,为非特异作用 水平的选择与目的有关 药效筛选:最大安全量(通常LD50的1/10) 影响药效的因素:半数有效浓度(EC50)
半数有效剂量(ED50) 毒性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
最大致死量(LD100)
因素与水平的组合
单因素单水平: 简单易行,效率不高 因素多水平:比较不同剂量 多因素单水平:比较不同因素(药物、疗法) 多因素多水平:探索联合用药方案、最佳反应条件
2.因素的施加
• 确保因素的施加 • 被试因素标准化:保证被试因素在 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
剂量、剂型、给药时间、用药 时间、给药途径、药品批号
过敏反应
豚鼠
心肌缺血
狗、兔、大鼠、猪
降压治疗
高血压II期
(2)可行性
(3)病人诊断明确(客观指标)
实验动物
种属、品系、窝别、性别、龄、体重、营养状 态和饲养条件
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onventinal animal):教学和 预试 二级,清洁动物(clean animal):大多数的科研 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降低非被试因素对效应的影响
(1) 表现典型的确诊病例 (2) 病情轻重一致,先从病情中等的病例开始 (3) 使用统一、公认的诊断和分型分级标准
Case 4
某人为了研究“补充维生素A对学龄前儿 童血红蛋白的影响”,选择1999年秋季入托 的三岁儿童进行体检,排除呼吸道、消化道等 系统疾病,测定174名儿童的血清VA、血红蛋 白、血清铁浓度,将血红蛋白<110g/L定为 贫血。再将贫血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 治疗组33例,每日投VA2000IU,另一组为 对照组25例。三月后,两组儿童分别查血清 VA、血红蛋白、血清铁浓度。结果:治疗组 三月后血清VA、血红蛋白、血清铁浓度明显 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P<0.05。
airway responsiveness in asthmatic children
因素
外源性的: 人为给予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外界客观存在的:气候、季节等
内源性的的自身特征: 性别、年龄、心理、遗传因素
实验的目的是阐明被试因素的作用
被试因素(T)+非被试因素(N)→ t + n
实验组: T + N → t + n 对照组: N → n
animal):为国际标准级,所有科研 四级,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特殊课题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应用 第十九条 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 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申报科研课题和鉴定科研 成果,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作为基本条件。应用 不合格实验动物取得的检定或者安全评价结果无效, 所生产的制品不得使用。 第二十条 供应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下列完整的 资料: (一)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 (二)遗传背景或其来源; (三)微生物检测状况; (四)合格证书; (五)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名。
下列情况一般不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 存在影响结果的并发症 * 危重状态 * 多种疗法无效 * 不配合者
2.选择适当的研究水平 整体实验 (in vivo) : 综合性实验 离体实验 (in vitro): 分析性实验
器官水平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半体内实验(ex vivo): 分析性实验
3.受试对象的纯化 所用受试对象力求一致,尽力减少个体差异,
4.受试对象的依从性
按预定计划接受被试因素的合作程度
* 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 实验时间不要太长 * 盲法(单盲、双盲、三盲)
* 药物的生物转化 口服→ 先经肝转化 皮下、肌肉、静脉→ 先经肺转化
正确选择剂量
口服 灌胃 灌肠 皮下 肌肉 腹腔 静脉
100% 100% 100-200% 30-50% 25-30% 25-30% 20-25%
二、受试对象
实验对象的确定取决于试验目的
1.受试对象的选择
(1)敏感、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 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