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熟练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第一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2.第二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第三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 古诗欣赏
让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并展开讨论,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背诵练习,注意音韵和节奏的把握。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扩展延伸
安排相关的文学活动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古诗背诵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古诗三首》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绝句》、《望洞庭》和《日月明》。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 copies of the text for students。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例如,展示《静夜思》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寂静的夜晚。

2.呈现(10分钟)呈现《静夜思》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悉背诵《古诗三首》。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并能够流利朗读。

### 难点3.理解古诗中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堂素材:课文《古诗三首》、录音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古诗三首》的标题,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2. 学习《古诗一》(15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一》并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要求学生跟读朗读,模仿老师的语调和停顿。

3. 学习《古诗二》(15分钟)同上,对《古诗二》进行讲解和朗读。

4. 整合认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批评指正。

2. 学习《古诗三》(15分钟)同样的方法,对《古诗三》进行讲解、朗读和讨论。

3. 默写与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三的部分内容,然后鼓励他们背诵全文,并流利地朗读。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古诗三》的内容展开自由表达,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在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下一步可以增加一些朗读比赛或小组背诵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熟练度。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1.1 课程简介《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教材,包括了三首古诗,题材广泛,内容精美。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风采,感受中国古诗文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 - 了解《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 领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分别是《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这三首经典古诗。

每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都将被详细介绍。

2.2 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诗歌朗诵和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课文解读:逐首进行《春晓》、《早发白帝城》和《静夜思》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诗歌欣赏:播放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首古诗的主题和作者意图,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2.3 活动设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创作赏析: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内容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亮点•融入多媒体元素,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设计多元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3.2 教学不足•需要更多考虑不同学生对古诗理解能力的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辅导;•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增加更多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深入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拓展文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和乐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并阐述古诗中所包含的哲理。

2.能够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3.能够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涵。

2.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结合诗歌赏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寄扬州韩绰判官》、《过华清宫绝句》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

2.能够通过导师引导,领悟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1.細致研读古詩內容,理解其中的隐喻和抒情意境。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古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黑板、笔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诗歌的美”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新课呈现(15分钟)1.讲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跟读古诗,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含义,并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抒情。

第四步:诗意仿写(20分钟)1.要求学生模仿古诗的格式,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古诗”。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展开创作。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古诗进行阅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2.带领学生探讨古诗中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古诗意境,朗读技巧难点:领悟古诗中的哲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和诗歌赏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中出现的生字,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词义。

能流利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前两首。

2.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朗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心境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画面。

●讨论“众鸟”“孤云”的含义,理解诗人通过数量的对比表现出的孤独感。

●引导学生观察空白的画面,体会“尽”和“去”所表达的动态效果。

●强调诗人用词的精妙。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表现出这种孤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探讨“相看两不厌”中“相看”的对象,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特殊情感。

●从景美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理解“看不厌”。

●联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进一步体会诗人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找到知心朋友后的心情变化,带着愉悦的情感朗读诗句。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再次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本节课将围绕这三首古诗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人的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突破策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频、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古诗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诗文。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同时,展示诗人的生平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首古诗,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巩固(10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对诗文的阅读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写课文中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2.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 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3•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 岁。

二、自主学习,朗诵诗歌1. 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 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三、想象画面,整体感知1. 按照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 1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 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 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4) 蛱(ji a蝶:蝴蝶的一种。

3. 指名说出每句诗的大意。

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蜒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四、再读古诗,交流探究1. 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能够朗读《古诗三首》。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4.认识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相关古诗内容和注释。

2.课件准备:配合古诗内容的PPT或图片。

3.教具准备:音响设备。

4.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笔记本或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引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文字及背景知识1.老师朗读《古诗三首》,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品读和理解。

2.分组让学生读诗、思考诗的含义,进行讨论。

3.通过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

第三部分:思考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促进学生对古诗哲理的思考和探究。

2.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增进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意识。

第四部分:巩固与拓展1.设计有趣的小练习或活动,如填空、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其他古诗,拓宽诗歌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积累。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古诗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加强对于古诗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帮助我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课选编了三个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苏轼的《春日》,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欣赏法:欣赏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教材:准备《古诗词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要学习的three ancient poems,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登鹳雀楼》、《春日》、《石灰吟》三首诗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并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和模仿,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提问、引导、点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结合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难点: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和艺术魅力,理解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意象。

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生词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简介背景和诗意引入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大声朗读《古诗词三首》,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划出不熟悉的字词,自主做好标注。

教师强调学生认真倾听同学读音,并及时纠正读音问题。

生字新词教学。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展示《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新词,如:“碧空如洗”、“翠色欲流”、“吟咏”等。

教师逐一解释生字新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并通过造句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新词的使用方式。

如:学生尝试用新词造句并回答相关问题进行强化练习等。

并且采用看图识字,辨识字义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对于词语中的难字、生僻字,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写法,注意字形结构,通过临摹等加以巩固。

教师应逐步讲解并加以引导点拨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在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时提问相应的词汇含义,让学生尝试回答并相互补充完善。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提升理解程度。

教师在课程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和回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春晓》、《鸟鸣涧》和《宿建德江》。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大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词,引导学生跟随课件朗读,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内容,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鉴赏和仿写,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艺术欣赏。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古诗词三首》的相关图片和背景介绍。

2.教学素材:古诗词三首的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

3.工具:黑板、粉笔、录音机等。

4.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自学相关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课前准备:简要介绍《静夜思》的背景,如作者、写作背景等。

2.学习内容:让学生朗读《静夜思》,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静夜思》的理解与感悟。

4.思考题:请学生思考:诗人在写《静夜思》时,心情是怎样的?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第二课时:《登鹳雀楼》1.课前准备: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朗读《登鹳雀楼》,让他们理解诗人的视角和情感。

3.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登鹳雀楼》,增强对诗意的理解。

4.思考题:请学生思考:《登鹳雀楼》描述了怎样的景色?你能在脑海中勾画出整个场景吗?第三课时:《悯农》1.课前准备:简要介绍《悯农》的背景及诗人的写作动机。

2.学习内容:学生朗读《悯农》,分析诗中表现的情感和内涵。

3.活动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悯农》中的场景和情感。

4.思考题:请学生思考:《悯农》中的诗人为什么感叹农民的辛苦?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五、课堂作业1.背诵《静夜思》一首,并写一段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绝句断句和押韵的特点进行吟诵。

2.自主识字,指导书写“昼”“耘”。

3.反复吟诵,吟出诗歌节奏美,韵律美;借助注释,吟出画面;想象画面,吟出诗人的情怀。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吟出七言绝句的节奏感,韵律美。

想象画面,吟出诗人的情怀。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层次地吟诵,将诗歌教学的吟诵落到实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1.课前活动:由《中国诗词大会》引导孩子们背诵自己学过的诗歌。

2.由学生所背诗歌引入七言绝句。

从而导入《四时田园杂兴》这首七言绝句。

二、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昼、耘”1.自由读,读准,读通。

2.指名读,反馈自由读的效果。

重点指导读准“昼、耘”。

3.指导书写“昼、耘”。

三、指导吟诵,引出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

1.七言绝句一般按照2/2/3的断句方法。

整首诗通常1、2、4句押韵,韵脚要适当延长,恰当重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四、借助注释,吟出诗歌的画面;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吟出诗人的情怀。

1.借助注释,自由吟一吟这首诗,你读懂了哪一句,透过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一副怎样的画面?2.生自读,交流汇报。

一二两句:重点引导感受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日夜辛劳的情形。

三四两句:抓住“学”引导感受孩子的天真可爱。

3.相机指导学生吟出作者的情怀五、了解诗人范成大,了解《四时田园杂兴》。

六、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二七、作业设计收集阅读积累一些田园诗。

八、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七言绝句耘田绩麻2/2/3断句种瓜一、二、四句押韵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

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再全班齐读.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

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

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3、指名读。

(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

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

)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

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

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爸妈妈听。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介绍“词”: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词有各种格式。

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

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

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也一样。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附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翁媪吴音相媚好醉大儿中儿小儿无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