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d81c17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0.png)
高一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知识点1. 位移、速度、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当速度变化率不变时,加速度为零;当速度变化率增大时,加速度为正;当速度变化率减小时,加速度为负。
3. 相关运动:相关运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存在一定关系的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加速度与质量的乘积。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学知识点1.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接触后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没有接触而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电力等。
2. 弹簧力:当物体受到弹簧伸长或缩短时,弹簧会产生一个与位移成正比的力,即弹簧力。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接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有两种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斜面运动:当物体沿着斜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重力和斜面支持力的影响,求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需要分解力的合力和合力的分量。
三、能量知识点1. 功与能量:功是力对物体位移的作用,能量是系统做功的能力。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转化和转移,但总能量不变。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Ek = 1/2mv²。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4. 能量转化和转移: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四、电学知识点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通过导线单位时间内的流动,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时间和位移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时间和位移](https://img.taocdn.com/s3/m/bc259b7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d.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时间与位移时间与时刻: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与路程: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及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及路程的关系:位移与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
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同步练习题】D.1997年7月1月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解析:A、c、D、E中的数据都是指时刻,而B中的15s是及跑完100m这一过程相对应的,是指时间.答案:B2.如右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以下关于它们位移大小的比拟正确的选项是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解析:该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其路程不等,但初位置、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故位移一样大.答案:D3.以下关于矢量与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m,那么这两个位移可能一样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m,x乙=-5m,那么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上下,不能说表示方向解析:当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一样时,才能说这两个矢量一样;直线运动的位移的“+〞“-〞号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答案:AD4.关于矢量与标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D.-10℃比5℃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关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与单位决定,所以-10m的位移比5m的位移大,故c错;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时高出与低于的温度,所以-10℃比5℃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5.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路程分别是A.0;πrB.2r,向东;πrc.r,向东;πrD.2r,向东;2r解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只及初末位置有关,及运动径迹无关;而路程是指实际经过的径迹的长度,不仅及初末位置有关,还及运动径迹有关.答案:B。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c1f1272af90242a895e5dc.png)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二、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一个有质量的点[模型]1、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2、集中了物体的全部质量3、取决于研究问题物体性质4、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三、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四、路程与位移位移定义: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五.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六.速度定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定义式)单位:米每秒(m/s)国际单位1、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变速运动中运动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运动快慢),简称为速度3、平均速率: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七.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公式:x=vt八.加速度:a=Δv/Δt=(Vt-Vo)/t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些变化的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变化率)单位:米每二次方秒矢量方向:与Δv方向相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一、注意事项1、车.板.纸带共线2、钩码要适宜(重量适度)3、平行放置4、先开电源,再释放扯,关闭电源二、数据处理1、舍(模糊纸带)2、取(起始点)三.v-t图像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公式:x=Vot+at2/2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s=aT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论1、从运动开始计时起,在连续星等的各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5:…:(2n-1) (n=1,2,3,…)2、从运动开始计时起,时间t内,2t内,3t内…n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3、从运动开始计时起,通过连续的等大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根号2-1):(根号3-根号2):根号n-(根号n-1)4.1s末,2s末,3s末…n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十.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符号F,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十一.重力G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十二.弹力形变: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归纳人教版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归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97db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2.png)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归纳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部归纳(人教版)高一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和能量运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的核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物理以及理解自然界的运行机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一、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4. 惯性与非惯性系:对于运动学和力学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参考系非常重要。
5. 力的分解和合成:力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分解或合成,进而进行更精确的力学分析。
6. 斜面上的物体:斜面上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来分析。
7.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簧力,并且符合胡克定律。
二、能量与功1. 功的计算: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量积。
2. 功的分类:正功和负功,以及功对能量的转化。
3. 功的性质:功是标量,与力的方向无关,具有可叠加性。
4.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经过时间t的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的二倍。
5. 机械能守恒: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6. 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机械效率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三、波动与声音1. 机械波和电磁波:波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类。
2. 波的定义和特点:波是媒质的振动或扰动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3. 纵波和横波: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波的类型。
4. 波的传播性质:波的传播可以表现出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5. 声波的特点和传播性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且具有可听性。
6.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并能够被人类耳朵感知。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定义+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2088a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3.png)
定义、概念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速度的方向不变)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速度不变指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
(速度方向在其轨迹切线方向,时刻改变)平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的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一圆周的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
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引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质点:一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
路程(标):质点运动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
位移(矢):物体位置的变化。
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与运动轨迹无关,方向为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速度(矢):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符号:单位:米每秒单位符号:m/s方向:运动方向。
平均速度(矢):物体的位移S跟发生这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是物体在时间t(或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
方向:位移方向,即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平均速率(标):物体运动的路程l跟经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是物体在时间t(或路程l)内的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矢):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
方向为运动方向。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初速度、末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增量跟发生这个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成为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单位符号:计算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所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取正值,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平抛运动运动叠加原理:一个运动可以看成是几个同时进行而又各自独立的运动叠加而成。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bc962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e.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篇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m(2π/T)^2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0543e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2.png)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绘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久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4.时间与时刻: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路程和位移: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场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
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展检验→对假说进展修正和推广。
三、研究物体间的互相作用: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一样。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四、牛顿第二定律1.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一样。
2.a=k·F/m(k=1)→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f2a2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a.png)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整理高一物理必考学问点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必考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高一物理必考学问点总结1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分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高一物理必考学问点总结21、功(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假如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计算⑴恒力的功:依据公式W=Fscosα,当00≤a0,W>0,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α=900时,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当900<α<1800时,cosα<0,W<0,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合=W1+W2+W3+……(3)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过程肯定伴随能量的转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运动、空间和时间
![运动、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63397dc0a1c7aa00b52acb50.png)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丙匀速下降,v丙>v甲,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解析]
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地面匀
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地面也匀速向 下运动,且v乙>v甲,故B、D不正确。甲看到丙匀速上升
,而背景相对运动员或摄影师是运动的,所以
照片的背景是模糊的。
答案:C
2.热气球运动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随着球皮材料和致热燃料 的普及,热气球已成为公众休闲观光和体育旅游项目。在一 次观光游览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 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
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
(5)“第2 s末”和“第3 s初”在图中怎么表示?它们是同
一个时刻吗?
[解析]
时刻是某个瞬间,时间是某段过程,对应时刻
是物体所处的状态。时间与时刻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其中“时间”是一线段,有一定的长度,“时刻”是一个点。
[答案]
(1)A点和B点是两个时刻,分别指第3 s末(第4 s
初)和第4 s末(第5 s初); (2)是时间,且时间为1 s; (3)0~2 s末间的线段表示为前2秒; (4)5~6 s之间的线段表示第6秒;
高一物理必修一
1.运动
2.空间
3.时间
运动
如何研究??? 物体的运动根据特点可分为 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方法:从最简单到复杂
1.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位置 变化
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5f045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c.png)
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篇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2.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篇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
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1)Vt=gt(2)h=1/2gt^2(3)Vt^2=2gh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3.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篇三坐标系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9b99bd10be23482fb4da4c8e.png)
4)一般的时间和时刻问题很 容易区分,但有时还要与实际 问题结合起来理解。有时所说 的“时间”是指时刻,要引起注 意,后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3】
(1)我国运动员王军霞在1996年第26 届奥运会上创造了女子5000米跑14分 59.88秒的奥运会记录并获得了冠军,这 个成绩的数据是时间还是时刻?
b) 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 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当选择
相对于地面运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 考系时,在分析中应做相应的说明。 因为物体做何种运动,是相对于参考 系而言的,物体是否运动,要看物体相 对于参考系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例1】 在平直行驶的汽车内,一个乘
客以自己为参考系向外观察,他看到的
同的。对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 人,若以汽车为参考系,他是静止的;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他是运动的。
参考系的选取:
a) 原则上,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 的,若参考系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 形式的描述也就可能不同。在实际 选取参考系时,应考虑到使运动的描 述尽可能简单。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来.柏少君嘴角抽抽,关键是为嘛搞成这样?“要不...我叫陆易来看看?亭飞呢?”她不是神医吗?陆羽疲惫地摇摇头,“她睡了.不麻烦易哥,我们没事,只是好久没睡过觉,这几天有事没事别找我...”送走少君,检查一遍猫狗是否健康.当她看见自助喂食机没粮食了赶紧重新装满,一脸歉 意地摸摸活蹦乱跳の几只,然后回房吹头发.精神不济,脑子不好使,吹着吹着她就这么趴在床边睡着了.她无暇多想,柏少君却一不小心想起以前听到の一个流言.两位姑娘平时同出同归,今天同是那么累,再想想往日她俩形影不离の粘乎劲,呃...他抱着两只小狗回到自家二楼客厅,外边天寒 地冻,室内温暖如春,众人正在喝酒聊天.“怎么,出去遛狗回来愁眉苦脸の,”德力见他神情纠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1)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462687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2.png)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1)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取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坐标系。
-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建立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如果物体在平面内运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坐标系);如果物体在空间运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坐标系)。
4.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如第2s末、第3s初。
- 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如前2s内、第2s内(是指1s的时间间隔)。
5. 位移和路程。
-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如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圈,路程为圆的周长,位移为零。
6.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单位是m/s^2。
-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 v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
高一物理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高一物理知识点及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84f25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一运动的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1 运动机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2 时刻和时间2秒内指的是从起始时间开始算起2秒的时间,第2秒内指的是从第1秒到第2秒之间1秒的时间;第2秒指的是第1秒末,第2秒初等同于第1秒末,第2秒末等同于第3秒初或者第3秒;3 质点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被看成质点;a、物体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b、物体的线度相对于运动空间可以忽略不计;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5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位移/时间;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如何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0<a 时不一定减速,0>a 时不一定加速:正负号只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当a 与v 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a 与v 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只与速度变化率变化快慢有关,跟其他都无直接关系6 图像s-t 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时,斜率表示速度;相交表示相遇,位移相同;与横轴交叉,表示方向改变;v-t 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时,斜率表示加速度,曲线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有正负;相交表示速度相同;与横轴相交表示速度反向;斜率表示加速度;二7 匀变速直线运动1 位移公式: 2021at t v s +=速度公式:at v v t +=0推论: as v v t 2202=- 2 纸带的分析如何操作,如何处理数据以减小误差有些匀加速可以看成纸带模型 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 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 2aT s =∆3 追击相遇问题列方程法;图像法;相对运动法:一个条件即速度满足临界条件;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二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一1 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3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4两个效果:形变或运动状态变化2 重力1G=mg2竖直向下3重心3 弹力1)产生条件:A直接接触B发生形变;2弹力的方向A平面与平面接触或者点与面接触,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和被支持的物体;B 轻绳弹力的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C 轻杆弹力的方向:既可沿杆的两个方向也可沿垂直于杆指向使之形变的物体:“拉,压,挑”3弹力的大小A 一般物体弹力的大小需要根据其它物理规律如二力平衡来计算B 弹簧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F=kxx为弹簧的伸长弹簧的长度减去原长,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劲度系数由制成弹簧的材料性质,粗细,匝数多少等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计弹簧的质量,称这样的弹簧为轻弹簧;4 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2)产生条件:A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 相互间存在挤压即有弹力C 两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D 两物体的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此时为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此时为静摩擦力3摩擦力的大小A 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表面间的正压力N的大小成正比,即:f=μN;B 静摩擦力f的大小,等于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上的外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因此静摩擦力大小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即 0<f≤fmax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与两物体接触面相切;5摩擦力的作用点: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二5 力的合成标量矢量;合力分力1)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定则2)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的合成;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6 力的正交分解受力分析解题步骤:A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沿运动或者运动趋势的方向;B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 和F,其中:y7 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A静止: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等于零的状态;B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为零的状态;2)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0F合3推论:任意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的关系;三个力组成矢量三角形8 整体法和隔离法题中需要分析内力,那就必须用隔离法;但是用隔离法之前往往还需要使用整体法算出部分力先用整体法:1有相同加速度,列式子F合=M总a2匀速或静止,用受力平衡来解再用隔离法,同样有上面两种情况;但是要注意隔离受力最少的,容易分析; 三牛顿定律一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1实验加逻辑推理2条件: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3结论: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2 牛顿第二定律F=ma链接力学和运动学;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矢量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相对性力与运动的关系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关系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共线4 超重失重1超重物体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2)失重物体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3)完全失重a=g,方向向下这里的g不是指的s2;理解:物体所受重力没有变化;判断取决于加速度方向;浮力公式变化因为重力场变化F=pvg+a或F=pvg-a.5 分析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整体法与隔离法:连接体问题图像法:临界和极值二5 自由落体1)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的运动2)ga 竖直向下为正方向3)基本公式:6 竖直上抛1)初速度不为零、方向竖直向上且只受重力的运动2)g a -=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上升的最大高度:gv H 220=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gv t 0= 4当竖直上抛过程结束后,到达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物体从此刻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两个过程是对称的;7 传送带受力分析+牛顿三定律+追击相遇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分析要再分析什么时候没有相对运动而没有摩擦力等+……力学总结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触处找力——重力弹力摩擦力2 一个力必须有施力物体还要有受力物体;找清是谁对谁的力3 牛一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__平衡力;牛二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牛三相互作用的力4 力的合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力的分解正交分解5 “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光滑的滑轮,碗口;“缓慢”即匀速第四章 曲线运动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夯实基础知识』■考点一、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3、曲线运动的性质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5、分类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⑷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4、运动的性质和轨迹⑴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运动;⑵物体运动的轨迹直线还是曲线则由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方向成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常见的类型有:1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2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①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3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具体如: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当两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则是直线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则是曲线运动;第二模块:平抛运动『夯实基础知识』平抛运动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2、条件:a 、只受重力;b 、初速度与重力垂直.3、运动性质: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g a =4、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5、平抛运动的规律①水平速度:v x =v 0,竖直速度:v y =gt 合速度实际速度的大小:22y x v v v += 物体的合速度v 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 ②水平位移:t v x 0=,竖直位移221gt y = 合位移实际位移的大小:22y x s += 物体的总位移s 与x 轴之间的夹角为: 可见,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不相同; 而且θαtan 2tan =而θα2≠轨迹方程:由t v x 0=和221gt y =消去t 得到:222x v g y =;可见平抛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6、平抛运动的几个结论①落地时间由竖直方向分运动决定: 由221gt h =得:gh t 2=②水平飞行射程由高度和水平初速度共同决定:③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v 与平抛初速度v 0夹角θa 的正切值为位移s 与水平位移x 夹角θ正切值的两倍;④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证明:221tan 20xs s gt v gt =⇒==α ⑤平抛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 =gΔt,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与g 同向;任意相同时间内的Δv 都相同包括大小、方向,如右图;⑥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再次落到斜面上时速度与斜面的夹角a 相同,与初速度无关;飞行的时间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如右图:所以θtan 20g v t =所以θθtan 2)tan(=+a ,θ为定值故a 也是定值与速度无关;⑦速度v 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成一夹角,故其始终为曲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θtan 变大,↑θ,速度v 与重力 的方向越来越靠近,但永远不能到达;⑧从动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因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7、平抛运动的实验探究①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力度,重复实验,观察到两球落地,这说明了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②如图,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A、B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相遇,改变释放点的高度和上面滑道对地的高度,重复实验,A、B两球仍会在水平面上相遇,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8、类平抛运动1有时物体的运动与平抛运动很相似,也是在某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垂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这种运动,像平抛又不是平抛,通常称作类平抛运动;2、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3、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在初速度v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Fam合;处理时和平抛运动类似,但要分析清楚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分别运用两个分运动的直线规律来处理;第三模块:圆周运动『夯实基础知识』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为圆称物体做圆周运动;2、分类:⑴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大小恒定而方向总跟速度的方向垂直的外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注意:这里的合力可以是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弹力——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静摩擦力——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等.⑵变速圆周运动:如果物体受到约束,只能沿圆形轨道运动,而速率不断变化——如小球被绳或杆约束着在竖直平面内运动,是变速率圆周运动.合力的方向并不总跟速度方向垂直.3、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轨道半径r:对于一般曲线运动,可以理解为曲率半径;2线速度v:①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②定义式:ts v =③线速度是矢量: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某点线速度的方向就在圆周该点切线方向上,实际上,线速度是速度在曲线运动中的另一称谓,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3角速度ω,又称为圆频率:①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质点和圆心的连线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②大小:Ttπϕω2==φ是t 时间内半径转过的圆心角③单位:弧度每秒rad/s④物理意义: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4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5频率f ,或转速n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圆周运动的次数; 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计算时,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角度的单位采用弧度制; 6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①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②大小:r r v a n 22ω==还有其它的表示形式,如:()r f r T v a n 2222ππω=⎪⎭⎫ ⎝⎛==③方向:其方向时刻改变且时刻指向圆心;对于一般的非匀速圆周运动,公式仍然适用,为物体的加速度的法向加速度分量,r 为曲率半径;物体的另一加速度分量为切向加速度τa ,表征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对匀速圆周运动而言,τa =07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常常称为向心力,向心力的来源可以是任何性质的力,常见的提供向心力的典型力有万有引力、洛仑兹力等;对于一般的非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法向分力n F 提供向心加速度下式仍然适用,切向分力τF 提供切向加速度;向心力的大小为:r m rv m ma F n n 22ω===还有其它的表示形式,如:()r f m r T m mv F n 2222ππω=⎪⎭⎫ ⎝⎛==;向心力的方向时刻改变且时刻指向圆心;实际上,向心力公式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五、离心运动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情况下,就做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离心运动;2、本质:①离心现象是物体惯性的表现;②离心运动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的运动,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的运动或沿切线方向飞出的运动;③离心运动并不是受到什么离心力,根本就没有这个离心力; 3、条件: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n n ma F =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n n ma F <时,物体做离心运动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n n ma F >时,物体做近心运动实际上,这正是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的体现,外力改变,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必然改变以适应外力的改变;4.两类典型的曲线运动的分析方法比较1对于平抛运动这类“匀变速曲线运动”,我们的分析方法一般是“在固定的坐标系内正交分解其位移和速度”,运动规律可表示为⎪⎩⎪⎨⎧==2021,gt y t x υ;⎩⎨⎧==.,0gt y x υυυ 2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这类“变变速曲线运动”,我们的分析方法一般是“在运动的坐标系内正交分解其力和加速度”,运动规律可表示为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夯实基础知识』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丹麦开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楚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k Tr =23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2r MmGF =1687年 2211/1067.6kg m NG ⋅⨯=-叫做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物体相距1m 时的相互作用力,179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 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微小的运动效果放大;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使卡文迪许成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m ,有2EE R mm Gmg =式中R E 为地球半径或物体到地球球心间的距离,可得到GgRm E E 2=;2定律的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限靠近时,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不能依公式算出F 近为无穷大;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 的物理意义是:G 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kg 的两个质点相距1m 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3 地球自转对地表物体重力的影响;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在纬度为ϕ的地表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F 向=mRcos ϕ·ω2方向垂直于地轴指向地轴,而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就是通常所说的重力mg,其方向与支持力N 反向,应竖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心;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R 逐渐减小,向心力mRcos ϕ·ω2减小,重力逐渐增大,相应重力加速度g 也逐渐增大;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 向和m 2g 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F =F 向+m 2g,所以m 2g=F 一F 向=G221r m m -m 2Rω自2 ;物体在两极时,其受力情况如图丙所示,这时物体不再做圆周运动,没有向心力,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 引和支持力N 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物体的重力mg =N =F 引;综上所述重力大小:两个极点处最大,等于万有引力;赤道上最小,其他地方介于两者之间,但差别很小;重力方向:在赤道上和两极点的时候指向地心,其地方都不指向地心,但与万有引力的夹角很小;由于地球自转缓慢,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很小,所以大量的近似计算中忽略了自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有: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其重力,即2R GmM≈mg 说明: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从赤道到两极,重力的变化为千分之五;地面到地心的距离每增加一千米,重力减少不到万分之三,所以,在近似的计算中,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基本方法: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F 万=F 心类似原子模型 方法:轨道上正常转: 地面附近:G2RMm = mg GM=gR 2黄金代换式 1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通常的计算中因重力和万有引力相差不大,而认为两者相等,即m 2g =G221Rm m , g=GM/R 2常用来计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随物体离。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3e22e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9.png)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主要讲述了运动的描述和质点、质点做直线运动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两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运动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和时间上的变化。
根据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2 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物体的位置可以用参照物和运动方向来表示。
常用的位置表示方法有坐标法和图像法。
1.3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 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差矢,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内位移的比值,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速度变化的比值,即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 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第二章:质点2.1 质点的概念物体可看作质点的近似,质点可以用质点的质量来代表。
2.2 质点做直线运动对于质点做直线运动,可以使用长度、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质点在某个时间段内质点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2.4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质点在某个时间段内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是质点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
2.5 直线运动的规律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不断变化。
2.6 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复杂,一般需要通过微积分来求解。
以上是关于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6e7322b4daa58da0114a5f.png)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章节具体内容主要相关公式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空间和时间①参考系②建立一维、二维坐标系描述空间位置③时间和时刻2、质点和位移①质点②位移和路程③矢量和标量3、速度和加速度①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②加速度③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平均速度▲加速度to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①用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利用纸带会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③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差▲各个点的瞬时速度3、自由落体运动①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②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③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规律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1、重力与重心①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②重力及其测量,弹簧测力计③重心和稳定▲作用2、形变与弹力①形变、弹性②胡克定律③弹力的应用▲弹力(胡克定律)3、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动摩擦因数②静摩擦③摩擦力的调控▲滑动摩擦力五力与平衡1、力的合成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②合力的计算2、力的分解①力的作用效果及分解②力的正交分解③力的分解的应用▲力的正交分解3、力的平衡①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②平衡的种类和稳度▲共点力下物体平衡条件:4、平衡条件的应用①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①伽利略的理想实验②牛顿第一定律③物体的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②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①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超重与失重①超重和失重的解释②完全失重现象。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fab194f7ec4afe05a1df13.png)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打印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de7db3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f.png)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打印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其与能量、空间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I. 运动的描述与研究1. 运动的描述- 位置、位移和路径- 速度与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2. 直线运动的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3. 曲线运动的描述-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 平抛运动II. 物体的力学性质1. 物体的力学性质介绍- 质量、密度和体积- 物体的弹性和塑性变形 - 物体的压强- 物体的浮力2. 物体的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 牛顿定律与物体的平衡3. 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III. 力的作用与能量转化1. 力的作用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衡力的分解2. 力的功与能量- 功的定义与计算- 功的性质与功率- 动能守恒定律3. 动能、势能与机械能- 动能的概念与计算- 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IV. 简单机械与力学效率1. 机械原理与力学效率- 力的传递与工作- 杠杆原理与机械优势- 弹簧测力计与弹簧的伸长2. 斜面与滑动摩擦力- 斜面的使用与分解- 斜面上物体的滑动摩擦力3. 转动和力矩- 转动的基本概念- 杠杆上的力矩- 转动定律与平衡条件V. 电荷与电路1. 电荷的基本性质与分布- 电荷的基本单位- 电荷的守恒与相互作用- 对物体的充电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概念与计算- 电路基本元件- 串联与并联电路3. 电阻与电阻定律- 电阻的定义与计算- 欧姆定律与电路计算- 雷诺定律与电阻的温度效应以上仅为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部分总结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打印并进行复习,可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努力学好物理,相信你们会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高一合格考物理必记知识点
![高一合格考物理必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977b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1.png)
高一合格考物理必记知识点一、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1. 物体的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的物体、参考系和时间。
3. 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和牛顿定律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其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都会以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其上。
三、动力学1. 动力学的基本关系式:F=ma,表示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受力分析: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轨迹和加速度等。
3. 惯性与非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中的物体受到的力仅有重力,而非惯性参考系中还需考虑惯性力。
四、能量与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对其他物体做功的能力,其单位为焦耳(J)。
2. 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做的有效作用,可以将物体的能量变化为功。
3.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位移的距离和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
4. 动能和重力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五、电学基础1.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流动,其单位为安培(A)。
2.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获得的电势能,其单位为伏特(V)。
3. 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其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描述。
4. 直流电路和串联并联:直流电路中电流方向不变,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而并联电路则有多个路径。
六、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一般介质中直线传播,只有在界面处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知识点总结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