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宏观经济学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宏观经济学答案-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宏观经济学答案: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P187 12-10. 假定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是:试求:(1) 1998年名义GDP 。
(2) 1999年名义GDP 。
(3) 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4) 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5) 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 折算指数。
(6) 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
答:(1) 1998年名义GDP=10×100+1×200+0.5×500=1450(美元)(2) 1999年名义GDP=10×110+1.5×200+1×450=1850(美元)(3) 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这两年GDP 变化百分比=(1525-1450) ÷1450≈5.17%(4) 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是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100+1.5×200+1×500=1800(美元)这两年GDP 变化百分比=(1850-1800) ÷1800≈2.78%(5) 以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 折算指数=1450÷1450=100%1999年GDP 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6)1998年到1999年的通胀率π=(121.21-100)÷100=21.31%P126 13-17.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意愿投资I=5,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10亿美元),t=0.25,试求:(1)均衡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转移支付乘数。
(NEW)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目 录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十三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第十四单元 消费和投资理论第十五单元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第十六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第十七单元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第十八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第十九单元 通货膨胀与失业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二十一单元 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二十二单元 国际经济部门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答案】B【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答案】A【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经济原理1.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2.一些经济现象之间有交替关系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
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此,经济要有效率,就要多给人们激励,在收入分配上拉开差距,这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如果要强调平等,就要缩小贫富差距,这样又会影响效率。
同样,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也存在交替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中看出。
3.人们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机会成本人们从事任何事都要求获取收益,也要付出代价或者说成本。
如果面临多种选择机会,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一种,就放弃了从事其他活动可能获得的收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就被称为选择了某活动的机会成本。
4.交易可以改善人们的福利交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通过与他国贸易,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5.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
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6.制度是协调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在市场经济中,制度能把个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自由进行的交易活动联接和组织起来。
有了制度,人们的行为就都遵循一定的规则,各种经济活动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才会减少交易中的摩擦和成本,才会减少不确定性,增强可预见性。
7.合理的政府定位对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绝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政府,相反,政府干预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
但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要正确,对经济的干预要适度。
西方经济学》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一
示范效应 棘轮效应
➢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永久收入,
偏重于对未来收入的预测。
Yp=rY +(1-r)Y-1 C= a+bY = a+b Yp = a+br Y+b(1-r)Y-1
当前消费倾向br ﹤ b
会计ppt
11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消费不单纯取决于现期收入,人们根据自己 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
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
☺ 消费函数理论
☺ 消费函数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 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 储蓄函数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会计ppt3消费函数理论
1、消费函数
定义: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公式:C = C(Y)= a + bY
a:自发消费,bY:引致消费 性质:递增。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
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 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301页
S4
3
2 S=S(Y)
1
0
6 8 10 12 14
Y
-1
会计ppt
21
线形储蓄曲线
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304页
S4
3
2 S=-a+(1-b)Y
1
0
6 8 10 12 14
Y
-1
会计ppt
22
消费及储蓄曲线
1 9 8 5 4 6 7 4 . 8 4 1 4 1 . 8 0 . 8 9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精选简释下列概念:稀缺、自由物品、经济物品、生产可能性边界、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答:(1)稀缺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有限和人类欲望及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自由物品自由物品是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自由物品是相对于经济物品而言的。
(3)经济物品经济物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是指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经济物品在人类社会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4)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社会使用既定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也就是说,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同时也可以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5)自给经济自给经济是指自己消费本身生产的大部分物品,只有少数商品用来交换。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 - 尹伯成教授
四、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 等于总收入。 (一)国民产品和国民收入 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 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 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 ( 包括劳务 ) 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 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 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 国民产品(产出) ≡ 国民收入≡ 国民支出
1、nominal GDP与real GDP
(3) GDP紧缩指数(或国内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
我们可以用名义GDP和实际GDP来计算价格指数,即国内生产总 值隐含折算数(implicit price deflator for GNP) ① GDP紧缩指数就是名义GDP除以实际GDP的值。 即:GDP紧缩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② 用GDP紧缩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t年的通货膨胀率=[(t年的GDP隐含折算数-(t-1)年的GDP隐含折 算数) / (t-1)年的GDP隐含折算数)]100%
(二)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
1、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两部门经济是指只包括生产和消费两部门。 (2)图示:
消费支出
企业
金融机构 消费者 储蓄 投资
收入(工资和股利)
(3)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
从总需求来看: 总产出(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C)+投资(I) 从总收入也就是总供给看: 总产出(Y)=要素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C)+储蓄(S) 由于有Y=C+I,Y=C+S, 所以C+I=C+S 即I=S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单项选择题详解(国际经济部门)【圣才】
第二十二单元国际经济部门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国际贸易以后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A.相切B.相交C.不相切D.不确定【答案】C【解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进行国际贸易后,本国生产的产品不仅只是满足本国需求,同时一部分要满足国外需求,从而使得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在相切而是相交。
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一个中国工人单位时间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电视机,一个日本工人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电视机,则()。
A.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中国没有任何比较优势B.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日本没有任何比较优势C.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在棉布生产上有比较优势D.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在电视机生产上有比较优势【答案】C【解析】由于一个日本工人生产的棉布和电视机的数量都多于中国工人,因而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但中国在棉布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日本在生产电视机上有比较优势。
3.本国和外国都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12、18、30、20,外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2、4、15、5,则本国最有优势的产品和最具劣势的产品分别是()。
A.甲,丙B.甲,乙C.乙,丙D.丁,乙【答案】A【解析】由于本国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生产率分别为外国四种产品的6倍、4.5倍、2倍、4倍,因而本国最有优势的产品为甲产品,最具劣势的产品为丙产品。
4.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重叠需求理论D.雁行模型理论【答案】B【解析】根据产品周期理论,当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凭借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也开始向创新国和最初的跟进国家出口产品,并逐渐向出口高峰迈进,原来处于出口高峰的跟进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也开始转向进口。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十二单元宏观经济学导论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B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答案】B【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答案】A【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所以,ABC三项都是错的。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答案】C【解析】面粉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
《西方经济学》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的主要特点是风险较高、 回报也较高。
债券市场相对更加稳健,风险低, 回报率也相对较低。
货币市场风险较低,但回报率也 较低。它通常用于短期现金管理。
金融危机和监管
1
金融危机
探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危机的方法对于防范以及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 融危机至关重要。
2
监管
以合适的方式监管金融市场极为重要,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并保护个人投资者。
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是发行债券的公司与需要借入资金的投资者之间的市场。了解债券市场的基本原理 对于理解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至关重要。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借款市场,它对于维持经济稳定至关重要。了解货币市场的基本原理将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区别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
货币供给与需求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维持经 济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了解货 币政策的基本原理将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机制。
信贷市场
信贷市场是银行和其他机构提供 贷款和信用的市场。探究信贷市 场如何运作对于理解金融市场至 关重要。
金融市场概述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一种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市场。了解股票市场的基本原理对于管理个人金融资产至 关重要。
3
行业Standard
行业标准或职业道德规范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也至关重要。
未来金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场的趋势
金融科技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几乎由电子贸易、数字货币和智能投资顾问主 导的世界。
社会责任投资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关注点放在了社会责任,他们将优先选择那些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公 司进行投资。
《西方经济学》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供给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 少。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乘数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1)
r
IS2
LM
IS1 r2 r1
E2 E1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 大,投资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越不敏感,挤 出效应就越小,即财 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0
Y1 Y2 Y3
Y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LM越平缓,财政政策越有效
R
LM2
R3
C
LM1
B
R2
A
R1
IS2
Crowding-out effect
IS1
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②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
现率[Rediscount Rate]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 业银行的贷款。
③准备率政策[Reserve Ratio Policy]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
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概念 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概念
❖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既定目标通过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 而影响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
①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单项选择题详解(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
尹伯成《现代西⽅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单项选择题详解(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第⼆⼗⼀单元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1.下列哪些宏观经济学流派坚持了古典传统?()A.货币主义B.货币经济周期理论C.真实经济周期理论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货币主义的思想来⾃古典传统货币数量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也都坚持了古典传统,从古典主义发展⽽来。
2.下列哪些宏观经济学流派或理论坚持了凯恩斯传统?()A.货币主义B.货币经济周期理论C.真实经济周期理论D.效率⼯资理论【答案】D【解析】效率⼯资理论解释了⼯资黏性,继承了凯恩斯价格和⼯资刚性的假设。
3.以下()观点不是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A.在长期,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B.私⼈经济具有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可能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具有决定性作⽤D.在短期,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答案】D【解析】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有: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变动具有决定性作⽤;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货币表⽰的量(如货币⼯资等),⽽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④私⼈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4.货币主义坚持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唯⼀控制指标。
A.利率B.货币供给量C.信贷流量D.准备⾦【答案】B【解析】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的货币政策,⼒主单⼀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等因素的政策。
5.根据卢卡斯的理性预期供给函数,⼀次预期的货币供给的减少将()。
A .会降低价格⽔平,⽽不会减少GDPB .会减少GDP ,⽽不会降低价格⽔平C .会降低价格⽔平和产量D .不会降低价格⽔平和产量【答案】A【解析】根据卢卡斯的理性预期供给函数:()y y P P γ*=+-,参数0γ>,P 为预期价格,可知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平,⽽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圣才出品】
会贷放出去;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进行。
则当中央银行增加一笔货币供应流入公众手中时,货币供应量(活期存款总和)将扩大
为新增货币的 1 倍。 rd
③考虑超额准备金率 re
Re D
,现金漏损率 rc
Ru D
,则货币创造乘数为: k
rd
1 re
rc
。
④考虑货币供给 M D (活期存款) Cu (现金),基础货币 H Cu (现金) Rd (法
3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凯恩斯把人们持有货币归因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①交易动机指的是人们为了进行交易或者说支付而需要货币。 ②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需要货币。 ③投机动机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产收益,需及时 调整资产结构,因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 (2)影响因素 ①收入: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对货币的需求量一部分取决于人们的实际收入,可 以表示为
机构等。
4.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1)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为准备随时支付存款提取而必须经常保持的货币数额。
准备金一部分以通货(钞票和铸币)保留在银行,另一部分存入中央银行。
(2)基础货币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储备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
2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 25
圣才电子书
示定习平台
(4) M3 :由 M 2 再加上其他流动性资产或货币近似物(用 Dn 表示,如个人及厂商所持 有的债券等),则有更广义的货币 M3 : M3 M 2 Dn 。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答: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2.供给冲击答: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
供给冲击是对经济的一种扰动,其首要影响是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
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20世纪70年代,总供给曲线被两次重大的石油价格冲击所移动。
这两次石油价格冲击提高了生产成本,因而也提高了企业愿意供给产品的价格。
换句话说,石油价格冲击移动了总供给曲线。
3.周期性失业答:周期性失业是短期的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也即失业率与其自然律的背离。
在经济周期的一定阶段,无论怎样训练和调配劳动力,经济都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圣才出品】
第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8.1复习笔记一、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度量(1)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过程。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
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2)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①消费价格指数(CPI ),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计算公式是:100%=⨯本期价格指数一定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基期价格指数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
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
③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这种指数用于修正GDP 数值,从中去掉通货膨胀因素。
2.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物价上涨速度划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飞奔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3)按预期划分:已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4)按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作用划分:开放性通货膨胀和抑制性通货膨胀。
3.两种通货膨胀(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上的。
②产生的根源实际因素:指导致IS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资本边际效率上升从而投资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增加,进口需求下降,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从而消费需求增加等。
如图8-1(a)所示。
图8-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货币因素:指能引起LM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货币供给增加或货币供给不变条件下货币需求减少。
如图8-1(b)所示。
③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针对充分就业时的情形提出的。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
它又可细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 尹伯成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Y1
Y
R
IS1
R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LM曲线水平 LM曲线水平↑ R Ms↑
IS2
G↑ ↑
IS1
A
B
LM R1
A
LM
Y1
Y2
Y
Y1
Y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无效
R R2 R1
G↑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LM曲线垂直 LM曲线垂直 R
LM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扩张性 增加政府支出 财政政策 减少税 收 业 增加 总需求
财政政策的运用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自动稳定器
Y1
Y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无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IS曲线水平 IS曲线水平
R
G↑ ↑
R LM
Ms↑ ↑
LM1 LM2
R1
A
IS R1
A B
IS
Y1
Y
Y1
Y2
Y
财政政策无效
货币政策有效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践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1乘数效应的大小。 乘数效应的大小。 2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价值论时,认为物价决定于供需;讨论货币时,认为物价决定 于货币供需
政府的最好政策是自由放任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 价格可调节市场供需,调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利益
5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观点陷入危机
与现实是矛盾的。1929-1933年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范 围之广没有哪个国家幸免。生产下降;企业、银行倒闭; 工人大量失业;解决失业成为政府急于要解决的问题。
“宏观(Macro-)”是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的词根。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 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在 1933年提出来的。 1941年,荷兰统计局的P·迪·沃尔夫在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提 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概念。
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 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 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3
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其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eynes,1883-1946)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含义是什么?能否真正实现转型? 哪些行业会从转型中受益,哪些行业会因转型而没落?
1
导论
宏观经济学
经济危机能让我们记住什么?
――订单减少、降薪、失业、节衣缩食 ……自杀率提高,社会动荡、社会危机、世界末日
靠凯恩斯还是靠马克思?
车到山前必有路 难得的人生体验!
2
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提出
1933年,《致罗斯福总统的公开信》,强调政府通过举债方 式将借款使用出去,增加国民购买力的重要性,提出赤字财政 政策。
1936年《通论》出版后,为学术界及英美等国官方认可。
1944年英国制定了就业政策,1946年美国制定了就业法案, 明确了政府在促进增产、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方面的作用。
凯恩斯革命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主张以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这一导向曾支配了二次战后西方主要工业 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达数十年之久,史称 “凯恩斯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 F. Harrod)则宣称:“当代没有一个人的天才能超过凯恩 斯”。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0
导论
宏观经济学
流动性过剩、CPI等宏观经济学词汇成为了百姓用语
2011年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希腊等国债务危机是否会导致西方世界经济二次危机?美国经济 复苏?
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中国的刺激政策应如何退出?
“民工荒”意味着什么?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路在何方?
中国的资产价格(股票、房产、黄金等)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4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前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生产创造了足以购买所生产的每一件东西的收入,收入导致需求
完全竞争与充分就业为前提,即市场是完善的,价格是灵 敏的
商品市场:价格-产品,不会出现普遍性的过剩 劳动力市场:工资-劳动力,不会出现全面性的失业现象 资本市场:利率-资本,储蓄可全部转化为投资
政策含义
“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问题,要用“看得见的手”才能解决问题。 “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经济生活。政府没钱可以发国债,用以刺 激经济回升,从萧条中摆脱出来。
凯恩斯举例(挖坑理论):假设财政部用旧瓶装满钞票,然后以此旧瓶,选择适宜深 度, 埋于废弃的煤矿中,再用垃圾把煤矿塞满,然后把产钞区域的开采权租给私人,让私人 企业把这些钞票再挖出来,如果能够这样办,失业问题就没有了;而且影响所及,社会 之真实所得与资本财富,大概要比现在大许多。”
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全才与天才
曾经在数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获得声誉。有人曾认为,凯恩斯作为英文散文作家 将名传千古,他著作的某些篇章将作为文学作品与英语并存。 经营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充任英国财政部的顾问,协助管理英格兰银行,编辑一 本世界闻名的经济学杂志,收集现代艺术作品和珍本书籍,并主持芭蕾舞和话剧的 演出,娶了一位俄国著名的芭蕾舞演员作妻子 还是一位擅长通过精明的投机来赚钱的经济学者,不但为自己而且为剑桥大学的国 王学院赚钱。他在1936年的著作《通论》为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1929年《劳和·乔治能做到吗?》
自由党领袖劳和·乔治在参加英国大选时,提出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 失业的竞选纲领。凯恩斯推出《劳和·乔治能做到吗?》一书,积极 支持其主张,该方案可直接刺激建筑工程外,工程雇佣的人多了及 购买力增加,其他工业会间接的影响。
9
凯恩斯理论的建立过程
宏观经济学
1931年《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一文,利用公式计算政府 追加投资扩大国民收入的极值,从而提出乘数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持续存在的大量失业及经济危机的 发生而陷入危机。琼·罗宾逊称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次危 机”。
7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革命(第三次经济学革命)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主要创新
否定了萨伊定律,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抛弃了新古典的充分就业假定,认为存在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把经济理论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以国民收入和总就业量为中 心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8
凯恩斯理论的建立过程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理论的建立和传播从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开始
经过“长时期的挣扎”,摆脱了从传统经济理论“熏陶出来的”、 “传统的想法和说法”。
1926年《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
否定了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的说法,主张应规定哪些经济活动 应由政府管理,哪些应由个人自决,即界定政府和企业或私人经济 活动的范围或领域。
美国
工业产值下降 (1929-1932)
50%
物价下跌 (1929-1932)
30%
平均失业率 (1930-1938)
18%
英国
10%
25%
15%
德国
40% 30% 20%Fra bibliotek法国30% 40% 10%
6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观点陷入危机
经济危机说明市场经济不能平滑地自我调节,导致资源不 能充分利用, 从而造成社会福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