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课《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教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 (1)

最新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 (1)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编制人:弭志维审核人: 孟庆军 2013-2-22【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课前预习案】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4)阶级关系:二、春秋时期变法的内容国家措施影响齐国鲁国问题拓展:由管仲改革的内容可得出春秋时期的改革在整体上有何突出特点?三、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人物内容作用李悝政治:改善了吏治,消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经济: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吴起军事: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问题拓展:与春秋时期的变法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有哪些特点?四、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课内探究案】1、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改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近,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改革与社会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1)下面是同学设计的一个表格,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表格。

改革背景面临的主要矛盾相应的主要措施梭伦改革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礼崩乐坏诸侯争霸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李悝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新兴地主势力壮大;七雄争霸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2)、相对于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改革的主要针对目标是什么?并说出两者性质的根本不同。

【课后拓展案】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的最突出表现是()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D.奴隶起义频繁2、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改革B.铁器、牛耕的使用C.诸侯争霸D.新兴地主经济力量发展3、在管仲改革后,齐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

按当时的规定,他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A.300亩B.200亩 C、500亩 D.100亩4、关于李悝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改善了吏治,消弱了旧贵族的特权②”废沟洫”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③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④强调法制的作用⑤创建了武卒A.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⑤5、关于魏文侯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②包括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③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的内容相同④强调法制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6、战国变法与春秋改革的显著不同点在于( )A.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 B.以赋税制度改革为重要内容C.以废除世卿世禄制为根本任务 D.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7、春秋战国时期,促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C、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D、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8、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变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A、出现的根本原因B、代表的阶级利益C、产生的社会影响D、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概念、内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变法运动的概念和背景;•掌握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解变法运动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释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作用;•能够通过阅读文献和参观考古遗址等方式增加对于变法运动的了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变法运动的概念和背景;•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在短时间内简要地介绍整个变法历史;•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变法运动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变法运动的概念、背景、内容和影响;•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变法运动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1.变法运动的概念和背景;2.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变法运动对于历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2. 进度安排1.10分钟:课程介绍和导入;2.30分钟:介绍变法运动的概念、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3.10分钟:小组讨论变法运动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4.10分钟:总结和回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使用了讲授法和分组讨论法,针对变法运动的概念、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我无法深入讲解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不充足,希望今后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历史。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岳麓版

第3课教学设计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Ⅰ的第3课,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概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变化,可以理解为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第二部分讲述了以齐国管仲改革为代表的春秋的改革及其特点和影响;第三部分介绍战国时期魏文侯的变法及意义。

其中第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第二、三部分为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目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背景,涉及中国古代史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的知识点,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课本中丰富的背景材料,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第一目齐国管仲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重点突出教材所强调的赋税制度改革对井田制的冲击。

第三目魏文侯变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老师通过设计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魏文侯或丞相,用怎样的施政方针才能使国家崛起?”引导学生带着角色阅读教材,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将改革的内容以表格形式列出。

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能力。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除了要加强学生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魏国李愧、吴起变法等基本史实。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发掘信息、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良好的历史思辨能力。

3.通过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2. 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 【含解析】

(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2) 【含解析】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3课。

从中国改革变法史来看,本节课是开篇之作,利用本课的教材地位,对后续改革加以铺垫。

本课分四部分完成,第一,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三大方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理解各国变法的必要性。

第二,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何顺势而变。

第三,理解各国变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创设情境体会改革家的爱国情感,理解改革的艰难与多样,坚定当代改革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运用历史学习的方法上,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自主学习完成。

同时高二学生在必修三册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动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认识相对割裂,利用本课加以系统认识,从而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领域变动使各国变法具有必然性。

最后结合学生在必修学习时提及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当代改革开放部分,加以深入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自主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主要内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魏文侯改革)。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认识改革的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1、利用学案,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提升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供一系列史料创设丰富的历史情境,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加强反思、感悟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时,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等唯物史观。

2、通过创设情境,体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的观点,感受改革的多样性与艰巨性,学习改革人物“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坚定当今社会变革的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主要内容。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3课《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教学案设计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3课《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教学案设计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对于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笔者欲把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陈旧的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力量。

2.目的。

各国的国君都想在残酷的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成为霸主。

3.方式。

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变法。

4.阻力。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有旧贵族的阻挠。

5.内容。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对经济基础进行了变革;都注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都注重任用有才能的人。

6.影响。

都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由血缘宗法政治向地域官僚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7.历史局限。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不彻底,保留着一些维护奴隶制残余的规定。

二、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1.主要内容。

春秋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仍然发挥着作用,战国时期的变法都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作为变法的重要任务之一。

2.规模和历时。

战国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规模大,历时时间长。

3.指导思想。

<<法经>>对战国变法运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战国变法运动都基本接受了法家的思想,这在春秋各国改革中没有体现。

4.阶级力量。

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变法的阶级力量比春秋改革时期要强的多。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1.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的社会转型及变法的目的。

(重点)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变化。

(难点)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方面①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天子“”的地位名存实天下共主亡。

②几个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

③权力下移,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为标志的土地国有井田制制度逐渐被破坏。

阶级方面:新兴(3)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地主阶层2.各国应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

[知识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的奴隶制度的衰落和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其中,春秋时期重点表现为前者,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后者。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1.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的改革,整体上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进行,没能触及上层建筑。

2.典型代表——管仲改革(1)背景:春秋时期,私田数量大增,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导致各诸侯国收入日益减少。

(2)时间:春秋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4)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5)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思维点拨]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有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

实验中学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3课_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教案

实验中学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3课_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教案

单元(章) 教学设计(试用)
山西省实验中学贺光明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
多样性和艰难性。

困难:改革的具体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需讲透;需要从几类改革中得出规律性认识。

兴趣:本专题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极为密切,高中生(尤其男生)比较关注历史上的重大人物和时政。

因此要多从现实切入,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的评述。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1.知识:了解不同历史时段的时代背景及
其对改革的要求,掌握三大改革的基本史
实;认识改革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能够对改革进行科学的评价.
2.技能:通过史料的研读,培养提取材料有
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争议问题的分
析,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会利用图片、影视资料、文字资料等理解改革的史实,并培养提取有效历史信
息的能力;能用列表的方式对三类改革的
史实进行梳理、小结,理清发展线索,概
括阶段特征。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温馨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内容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着手,主要讲述了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变法活动。

在学习时,不仅要熟知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概况,而且还要注重分析这两个时期变法活动的不同点,进而深化对这两个时期不同时代特征的认识。

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左图),以纪念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废止。

同时,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右图),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

那么这种征收“皇粮国税”的历史是从何时、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去触摸时代的脉搏。

知识点1 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的表现(1)政治上①春秋以来,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渐强大,周天子“□01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周王室辖区缩小,财政收入减少,出现财政困难。

②诸侯国打着“□02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不断壮大自身。

③春秋时期,权力下移,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增多,以□03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国的应对(1)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2)各国国君希望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因此,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

特别提示土地私有化趋势的加强是变法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做一做 1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井田制度瓦解②导致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出现③导致城市开始兴起④引发了风起云涌的改革变法浪潮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D解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增多,井田制度逐渐被破坏;继而导致相应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衰落。

岳麓版历史选修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

岳麓版历史选修1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一.知识与要点: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及各诸侯国的对策;2.管仲改革以及同时期其他改革的内容及影响;3. 魏文侯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理解社会的转型及各国政策;2.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分析理解改革的侧重点;3.通过问题探究等理解掌握变法的内容与影响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2.体会一定时期的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3.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四.学习过程:导入: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

其中著名的有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它们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变法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政治: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2)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1)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2)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3、军事: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1、背景:(鲁国“初税亩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2、内容:“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3、影响:对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维护奴隶制统治。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1、内容2、影响:1)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2)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3)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3-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3-岳麓版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学习目标】1.牢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和战国时期“魏文侯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2.合作探究,比较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3. 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导学案知识导引一、定时空-----春秋战国时期二、探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军事:三、论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和战国时期的魏文侯变法1、齐国管仲改革国家类别内容影响齐国经济2、战国魏文侯变法主持者类别内容作用历史影响李悝政治改善吏治,削弱旧贵族特权经济破坏了井田制法律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吴起军事使魏国的军队强大起来。

四、析影响:春秋战国大变法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五、提能力1.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2.下列各项,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本质特征的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公田转化为私田 D.商业繁荣,经济发达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前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优劣分等次征税。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

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材料二魏国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废除贵族的官爵世袭制度,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实行“平籴法”平衡粮价;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战国前期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在主要内容上有何异同?(2)为什么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有所不同?思考题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改革变法的目的:探究案【巩固提能】1.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2. 马克思、恩克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

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

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

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识梳理】1、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制度的衰落,而战国时期则更多的表现为旧制度的彻底瓦解和新制度的确立。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试从发生时间、变法内容、变法成效等方面,比较管仲改革和李悝变法的异同从发生时间看: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前期,李悝变法发生在战国前期。

从变法内容看:相同之处都采取了加速井田制瓦解的经济措施,不同之处是管仲改革未触及世卿世禄制,而李悝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从变法成效看:管仲改革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李悝变法不仅增强了魏国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不同:前者未改变社会性质,后者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使魏国由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制国家。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

私于冉有曰:“求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按照劳动力的强弱征收土地税),而砥其远迩(砥:平。

远迩:远近)……先王以为足。

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观点。

(2)材料二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张?(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赋税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2.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现不包括A.周王室辖区缩小B.周王室财政紧张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C.推进土地私有化 D.实现富国强兵4.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对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相地而衰征”B.废除世卿世禄C.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D.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6.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加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7.主持制定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A.管仲 B.李悝 C.吴起 D.西门豹8.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B.实行“尽地力”政策C.制定《法经》 D.创建“武卒”9.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变法的主要不同是A.是否有利于富国强兵 B.是否任用有识之士进行改革C.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D.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10.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国衽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二、非选择题1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有答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有答案)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一、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各国变法的基本史实。

难点:对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三、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1)结合必修一二三所学知识,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举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有哪些?2、合作学习(1)春秋时期变法问题思考:春秋时期改革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战国魏文侯变法问题思考:试从发生时间、变法内容、变法成效等方面,对比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四、当堂训练1、C 2、B 3、C 4、D 5、C 6、B 7、C 8、C一、选择题1、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加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3、魏文候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周王室的衰微B、诸候称霸天下的愿望C、生产力的声速发展D、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改革的结果不同5、(知能点2)战国时期,代表落后与先进的两个阶级分别是()A、奴隶主阶级与农民阶级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C、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D、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6、(知能点1、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国衽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7、(知能点1、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知能点2)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A、管仲B、商鞅C、李悝D、吴起9、2006年我国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农业税”最早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10、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鲁国实行“初税亩”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11、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者,想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应着手研究的第一部文献是()A、《秦律》B、《汉律》C、《大明律》D、《法经》二、非选择题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ppt课件

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ppt课件

B.吴起采取的措施:进行军事改革,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 武卒”。 ③作用:魏文侯的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有效 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 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3)历史影响 ①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 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
②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 宗法贵族 的 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 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醒: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限制 贵族特权,二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 进
一步发展;法律上,《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 定了政
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魏国的变法 效果较为显 著,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4 .总体来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 打击了奴隶主贵 族,废除了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层 的地位得到了强化。
史料一 文侯问李克 ( 李悝 ) 曰: “ 为国如何? ” 对曰: 闻为国之道,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文侯 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 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苑·政理》
史料二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 ( 充分利用土地的 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 … 治田勤谨则亩益 三 升 ; 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 增减, 辄为粟 百 八 十 万 石矣。又曰:籴甚贵农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 伤则国贫… … 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 … 是故善平籴 者 … …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 魏国,国以富强。

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1

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1

岳麓版选修1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1导入: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前770年,周平王(宜臼)把王都东迁到洛邑,周朝从此称为东周。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自前770年到前476年的大约三百年间,称为春秋时期。

注:《春秋》原是鲁国史书的名称。

该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后世把这一段历史称作春秋时期。

现为叙述方便,又把春秋时期的具体时间调整为前770年——前476年》。

)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

其中著名的有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它们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变法又给它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1、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春秋时,楚庄王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

周派使者慰劳,“楚子(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思是说楚庄王有夺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见《左传·宣公三年》)。

后来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指在某方面取胜。

“包茅之贡”。

),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BC770年,平王东迁洛邑,标志东周开始。

周王室辖区方圆不过600余里,财政收入减少,诸侯国拒绝纳贡,周王室财政紧张。

2)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到春秋时期,权力下移,以至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

2、经济:土地国有崩溃,土地私有确立. 1)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2)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改革呼声渐渐强大。

3、军事: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有答案 )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有答案 )

编者:唐绍刚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重点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创设情景先秦史(远古时代——秦公元前221年统一)1、时间线索: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周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2、春秋战国时代内容基本特征:奴隶制瓦解与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

政治上:诸候争霸,宗法分封制破坏;各国变法改革;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兴起。

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层队伍壮大;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兴起。

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上:思想解放:产生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科技进步:文艺发展:★组织探究——知识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背景1、政治:(1)宗法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起来,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包茅”之贡反映的问题:“尊王攘夷”实质:你知道的其它表现还有:(2)各国为在争霸战争中示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而改革。

(直接(主要)目的:富国强兵)2、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破坏。

(2)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3、思想方面:诸子百家的思想为各国改革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条件。

特别是法家学说成为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合作与交流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何表现?各国怎样应对社会的变化?二、春秋变革1、齐国的管仲改革(1)内容:相地而衰征:(2)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教案(1)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教案(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期的新变化,掌握管仲改革和魏文侯改革的相关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的必然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哲学原理,知道改革的艰辛,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情境创设】中国是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国家,那么在这么漫长时间里,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当矛盾比较激烈的时候,会产生革命,但是当矛盾比较缓和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一种对话的方式,也就是改革。

总体来看改革就是在现存体制框架下进行的一种调试,用一种比革命要温和的方式去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因素,使自身变得更加强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比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社会转型期,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变法图强,那么比较典型的有哪些国家的改革呢,改革的结果又如何呢?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新课讲授】一.春秋时期的历史分期首先我们要复习一下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二.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革新的背景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正好处于社会转型期,那么跟西周相比都有哪些新的变化呢,我们来看探究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各方面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材料一:(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材料二:围剿公田总结: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经济,铁犁牛耕使用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出现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阶级,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军事,诸侯争当霸主;思想,法家思想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高中历史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教案 岳麓版选修1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以下基础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落与诸侯实力的壮大,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与井田制的瓦解,春秋初期的管仲改革与战国时期魏文侯的改革。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使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旧的社会制度开始瓦解,新的社会制度在社会变动中逐步确立,社会的转型是在王石衰落、诸侯征战、各国纷纷变法中逐步完成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管仲改革及其影响魏文侯改革及其影响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教学方法】讲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有着改革传统的国家。

每当社会运行出现障碍的时候。

要求改革的呼声就此起彼伏。

历史上每一次改革,虽然无不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但杰出历史人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可低估。

因为每一次改革,都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整个过程必然要伴随着尖锐而复杂的斗争。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大国争霸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又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

他们变革的是什么?变法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新变化?一、变法运动的背景——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字发轫以来的第一个历史分水岭。

春秋战国之前,夏商周三代文明初萌发展并臻于成熟,而支撑夏商周社会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崩离析,此后“百代皆行”的“秦政制”实则滥觞与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总计549年(春秋时期为公元前770——前476年,历时295年,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历时254年),在社会动荡和变革之中,完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我们首先来了解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春秋战国变法运动的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
对于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异同,许多同学感到很难理解和掌握,笔者欲把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陈旧的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阶级关系上: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力量。

2.目的。

各国的国君都想在残酷的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成为霸主。

3.方式。

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变法。

4.阻力。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有旧贵族的阻挠。

5.内容。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对经济基础进行了变革;都注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都注重任用有才能的人。

6.影响。

都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由血缘宗法政治向地域官僚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7.历史局限。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都不彻底,保留着一些维护奴隶制残余的规定。

二、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
1.主要内容。

春秋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仍然发挥着作用,战国时期的变法都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作为变法的重要任务之一。

2.规模和历时。

战国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规模大,历时时间长。

3.指导思想。

<<法经>>对战国变法运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战国变法运动都基本接受了法家的思想,这在春秋各国改革中没有体现。

4.阶级力量。

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变法的阶级力量比春秋改革时期要强的多。

5.主要成效和影响。

战国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

战国变法更进一步打击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地位得以强化,促进君主集权体制形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此文发表于<<考试报·高二历史•新课标•岳麓版>>4月28日总第1107期/岳麓版第40期。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