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口镇寨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03月29日 09:48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黄山市人民政府令第 24 号《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3年12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李宏鸣二○○四年一月十六日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城市规划,依法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的,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负责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第四条黄山市城市规划区由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城市规划区和市域内世界遗产地、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名村名镇)以及因保护和建设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组成。
屯溪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屯溪行政区域以及歙县王村镇、休宁县临溪镇、万安镇镇域范围内因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面积近350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控制区包括黎阳小龙山至高枧、奕祺、占川一线,新潭至梅林、海宁一线,篁墩至罗田、王村一线,阳湖至临溪一线,万安—徽光一线等,上述范围约70平方公里。
徽州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徽州区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规划重点控制区:东至里光上、环山、择树下;南至罗田、翰山、岩寺煤矿;西至长龄桥、芝簧、西溪南;北至水界山、方塘、梅村,其中位于东北向的属歙县行政辖区,东南侧的有林山地属歙县林场管理,总面积51平方公里。
黄山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黄山区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及城市新区、耿城集镇建设区、绿谷开发区等需要实际控制的区域。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及图集(技术导则)
吴凡松 郑兴灿 吴宝利 熊水应 吴宝利 蔡报祥 刘 斌黄 薇 李炯祥 利冠潮 苏永深 徐德龙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0 年 1 月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及图集
第一部分 技术导则
(试行版)
总经理 项目负责人 设计人员
林常青 魏冬晓 李依蓁 罗洪婕 陈恩颖 朱仁海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6.3 道路与广场................................................................................................................. 41 6.4 公园与绿地................................................................................................................. 42 6.5 城市水系.................................................................................................................... 42 7 运行及维护 ...................................................................................................................... 47 7.1 一般规定..................................................................................................................... 47 7.2 建筑与小区................................................................................................................. 47 7.3 道路与广场................................................................................................................. 48 7.4 公园与绿地................................................................................................................. 49 7.5 城市水系..................................................................................................................... 51 8 实施效果评价 .................................................................................................................. 53 8.1 一般规定..................................................................................................................... 53 8.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 53 8.3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评估............................................................................................. 54 8.4 排水防涝标准评估..................................................................................................... 54 8.5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评估............................................................................................. 54 9 附录 .................................................................................................................................. 56 9.1 相关规范与文件......................................................................................................... 56 9.2 汕头主要指标分析及率定......................................................................................... 58 9.3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指标................................................................................. 66 9.4 汕头市海绵建设技术指引......................................................................................... 68 9.5 海绵城市相关计算参数与方法................................................................................. 75 9.6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常用材料及设施名录............................................................. 82 9.7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荐植物名录......................................................................... 88 9.8 汕头市土壤渗透系数................................................................................................. 91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目录(南京师范大学)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山区汤口镇人民政府二00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1一.汤口镇概况----------------------------------------------------------------------1二.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2三.旅游业存在问题-----------------------------------------------------------------3第二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条件评价-------------------------------------5一.旅游资源类型--------------------------------------------------------------------5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7三.旅游资源利弊分析---------------------------------------------------------------8第三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9一.现状分析-------------------------------------------------------------------------9二.影响客源市场的主要因素及目标市场选择-----------------------------------12三.客源市场SWOT分析------------------------------------------------------------16四.客源市场开发策略-------------------------------------------------------------20第四章旅游发展总体构想--------------------------------------------------24一. 规划依据-----------------------------------------------------------------------24二.规划范围-----------------------------------------------------------------------24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4四.旅游产业定位与总体发展目标------------------------------------------------26五.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与功能分区------------------------------------------------30第五章旅游设施规划--------------------------------------------------------36一.旅游食宿规划------------------------------------------------------------------36二.旅游交通规划------------------------------------------------------------------39三.旅游商品开发规划-------------------------------------------------------------44四.旅游康体游憩设施规划--------------------------------------------------------46第六章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48一.切实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48二.加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大力牵动市场-----------------------------------50三.分步建设,突出重点-----------------------------------------------------------50四.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保证建设资金-------------------------------------------50五.加强人才培养------------------------------------------------------------------50第二部分景区规划规划对象---------------------------------------------------------------------------52规划依据---------------------------------------------------------------------------52翡翠谷风景区规划第一章规划基础研究--------------------------------------------------------53一.现状及存在问题---------------------------------------------------------------53二.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55第二章总体规划布局--------------------------------------------------------57一.旅游分区和建设内容----------------------------------------------------------57二.重点项目建设方案-------------------------------------------------------------62三.建筑风格、材料与设计--------------------------------------------------------66四.绿化及植被抚育规划-----------------------------------------------------------68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69第三章管理规划--------------------------------------------------------------71一. 经营管理现状及问题----------------------------------------------------------71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3三.旅游环境容量测算-------------------------------------------------------------74五.旅游市场开拓规划-------------------------------------------------------------77九龙瀑风景区规划第一章旅游发展现状分析---------------------------------------------------79一.旅游资源评价------------------------------------------------------------------79二.旅游业发展现状----------------------------------------------------------------80三.存在问题-----------------------------------------------------------------------81第二章规划设计理念与发展战略------------------------------------------82一.规划原则-----------------------------------------------------------------------82二.规划设计理念------------------------------------------------------------------84三.发展战略及阶段建设项目-----------------------------------------------------85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86一. 旅游环线建设------------------------------------------------------------------86二.旅游分区与建设内容-----------------------------------------------------------88三.重点项目建设方案------------------------------------------------------- -----94第四章旅游发展环境与策略------------------------------------------------97一. 绿化及植被抚育规划----------------------------------------------------------97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98三.旅游环境容量测算-------------------------------------------------------------99四.经营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00五.旅游形象策划与市场开拓----------------------------------------------------101香河、天湖景区规划一.开发现状----------------------------------------------------------------------104二.漂流旅游的特点及开发条件-------------------------------------------------105三.目标定位与规划原则---------------------------------------------------------106四.总体规划布局-----------------------------------------------------------------107第三部分附件、附图附件一. 汤口镇旅游市场问卷调查表------------------------------------------------113二. 汤口镇旅游景区问卷调查表------------------------------------------------116三.问卷调查统计分析------------------------------------------------------------118附图一.汤口镇区位及交通线路图二.翡翠谷风景区现状图三. 翡翠谷风景区规划图四. 翡翠谷风景区旅游环线规划图五.九龙瀑风景区功能分区图六.石中寻“爱”七.景观意象1—建筑风格八. 景观意象2—园路、园凳、栏杆九. 景观意象3—小品。
守住黄山南大门的一方碧水——黄山区汤口镇强化源头保护开展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扩建项 目的排污 总量指标 必须做 到 “ 以新带老、增产 不
增 污 ” ,确 保 河 流 水质 安 全 达 标 。 目前 ,辖 区 内无 一 起
水污 染事故发 生。同时 ,不 断加大镇域基础 设施建 设 ,
完 成 了寨 西 组 团 的 4公 里 污 水 管 道 建 设 , 为 防 止 水 土 流 失 ,启 动 了浮 溪 河 、阮 溪 河 的沿 河 护磅 建 设 ,总 长 约 1 2 公 里 。 对 镇 域 内 的 向河 流 排 放 污 水 的 单 位 进 行 了检 查 , 对 未按 达标 排 放 的 单 位 严 格 按 照 关 、 改 、拆 政 策 处理 。
口镇投 资 3 9万 元购 买 了一 辆垃 圾压缩 车 ,并 在原 有 的
基础上 增设 了 4 1个 不 锈 钢 垃 圾 箱 和 1 5个 实 行 垃 圾 分 类 的果 皮 箱 。 在 建 筑 垃 圾 处 理 上 ,投 资 约 4 0 0余 万 元 ,先 后 建成 了 两 期 共 3 3 0多 亩 的建 筑 垃 圾 填 埋 场 ,预 测 新 弃
环 保要求施工 建设 ,环评和环 保 “ 三 同时”执行率均 达
到 1 D 0 % ,对 河 道 有 污 染 的 项 目坚 决 杜 绝 上 马 。 对 于 新
建项 目,严格控 制主要污 染物排放新增 量。切实提 高建
设 项 目准 入 “ 门槛 ”, 从 源 头 上 控 制新 污 染 源 的 产 生 。 改、
街 道及小 区乱堆乱放 的清理 ,对 发现的乱倒垃 圾、乱堆
乱 放 、 乱 挖 乱 种 及 时 清 理 。 组 织 汤 口镇 直 单 位 、 村 居 、
景 点坚持开 展 “ 月末周 五”大扫 除 ,清理卫生 死角 ,改
汤口镇资料
汤口镇汤口镇东西长18.3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129.35平方公里,辖山岔、芳村、冈村等3个村委会和汤口居委会;全镇3585户1.1万人口;山场1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一、集镇旅游开发(基本设施配备)改革开放以后,镇境不断加大旅游接待能力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较快地改变汤口脏、乱、差的面貌,总体接待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与黄山旅游发展相协调。
1998年《汤口镇总体规划(修订)》批准实施后,加大开发改造力度,增加水、电、路改造投入,提高公共配套设施水平。
镇区先后建成了自来水厂2座,完成两水厂联网供水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设完成城市规划区的道路拓宽改造和排水管网工程;实施集镇区亮化工程,投资250万元完成贯穿规划区主要街道的19公里路灯建设;建成11万伏变电站1座,配变器42台,总容量4200KVA;汤口电信局装机容量8400门,近7000用户;移动基站13座,用户近1万码号;建成文宣中心,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建成综合性市场3座,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红十字医院1所,村卫生室4个;公共停车场2个,总泊车达180余辆;建筑、生活垃圾焚烧场各1处,总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黄山游客集散中心,总投资8000万元,2005年5月投入营运。
2004年成立新国线黄山风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有限公司和新国线集体(黄山)运输有限公司,占地面积8公顷,年接待游客周转人流量超200万人次。
至2006年,集镇区已基本形成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格局,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第三节旅游经营一、产业规模2004年,汤口镇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2二、企业简介翡翠谷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职责是开发经营翡翠谷风景区及其它配套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旅游接待、旅游饭店、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旅游促销及其它和旅游密切相关的领域。
九龙瀑旅游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职责是开发经营九龙瀑风景区及其它配套服务。
黄山景区东大门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
黄山景区东大门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一、黄山简介 (2)二、谭家镇简介 (4)三、黄山景区房地产市场分析 (11)四、项目分析 (16)五、项目综合评价 (22)一、黄山简介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古称黟山,唐改黄山,今属黄山市,横亘于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黟县和休宁县之间,南北约 40 公里,东西约 30 公里,风景区方圆 154 平方公里,总面积约 1200 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风景区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
黄山素有“ 中国第一奇山” 之誉,山脉延绵 250 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
山势峻极而险幻,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千米以上高峰 77 座。
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峥嵘秀丽。
“ 莲花” 、“ 光明顶” 、“ 天都” 三大主峰,均海拔 1800 米以上。
温泉、松谷、北海、玉屏、云谷、白云五大景区,风光殊异,各争其胜。
黄山又是天然动、植物园,亦是文化山。
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 86.6 %,有植物近 1500 种,动物 500 多种,亭阁、寺庙、摩崖石刻多达 200 余处。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尤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199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受世界保护的人类自然遗产目录,已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二、谭家镇简介(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谭家桥镇位于黄山市黄山区,东经117-118º,北纬30º,镇域面积为104.55平方公里,辖6个村,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0.8万。
谭家桥镇坐落于黄山东麓,地处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线上,位于205国道、103省道和即将在2007年竣工的合铜黄高速公路交汇处,是进入黄山风景区的东部门户,被称为“黄山东大门”。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谭家桥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东接旌德县,南连汤口镇,西邻三口镇,距甘棠城区27公里,距黄山南大门(汤口)18公里,距黄山机场和黄山火车站仅78公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296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29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请陕西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2号)批复精神和《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要求,依法依规组织编制西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报我委备案后实施。
附件: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2月19日附件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 号)和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要求,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西咸新区的重要意义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包括两市 7个区县的部分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具备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条件。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汤口镇概况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市内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1km,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成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
汤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3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2058mm,其中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均适宜旅游。
而且由于全镇地面海拔标高在500m左右,盛夏之夜,常需拥衾而眠,也是避暑之理想胜地。
在地质构造上,汤口与黄山风景区一脉相承。
黄山主脉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断层、节理极为发育,加之多种外力作用于不同构造、不同性质的岩体,形成群峰如林、雄伟壮丽之态势。
黄山盛景以峰为体,而山上之溪涧必行山谷而下,在谷底悬崖之处,飞瀑落地而击石,久而久之,掘成深潭;在谷底坡度突然陡峻或直立处,折而骤下,形成瀑布。
如果说山水相映、动静结合赋予黄山勃勃生机的话,那么山上以峰林、怪石、奇松著称,黄山南麓的汤口则以峡谷幽深、悬瀑飞落、潭池溢彩闻名,多姿多彩的水景与雄奇壮观的山景相互依存,交相辉映,构成汤口旅游资源的显著特色。
汤口始建于唐代,古称汤川。
因境内逍遥溪上游温泉,水温如汤,其味芳香,旧称温汤,而汤口是进入温汤之路口,故明代万历年间该称汤口。
汤口原属徽州地区歙县,是区乡政府所在地。
1983年12月1日撤消太平县成立县级黄山市,汤口乡划归县级黄山市管辖,1984年12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后,隶属黄山市黄山区。
现汤口镇镇域面积129.35km2,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26万。
改革开放前,汤口是个以林茶为主的闭塞贫穷的山区小镇。
自1979年黄山对外开放以来,随着黄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汤口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黄山区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的乡镇,进入黄山市小康镇、九强镇行列,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目
1.
录
2.
3.
总则 ..................................................................................................................................................... 1 1.1. 现状概况 ..................................................................... 1 1.2. 规划背景 ..................................................................... 2 1.3. 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 4 1.4. 上轮规划及实施评述 ........................................................... 5 1.5.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 6 1.6. 规划依据和规划参考 ........................................................... 6 1.7. 规划期限 ..................................................................... 6 1.8. 地域界定 ..................................................................... 6 旗域城乡发展战略与目标 ................................................................................................................. 7 2.1. 社会经济现状 ................................................................. 7 2.2.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 10 2.3. 旗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12 2.4. 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 .......................................................... 13 2.5. 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对策 .................................................. 17 旗域城镇体系规划 ........................................................................................................................... 18 3.1. 旗域人口预测 ................................................................ 18 3.2. 旗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 19 3.3. 旗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 20 3.4. 旗域城镇体系现状 ............................................................ 21 3.5. 城镇规模发展条件评价 ........................................................ 22 3.6. 旗域镇村体系规划 ............................................................ 23 3.7. 旗域综合交通规划 ............................................................ 32 3.8. 旗域公共设施规划 ............................................................ 36 3.9. 旗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 39 3.10. 综合防灾规划 ............................................................... 43 3.11. 旗域资源、生态保护和空间管制规划 ........................................... 44 3.12. 旗域空间开发管制 ........................................................... 47 3.13. 旗域旅游规划 ............................................................... 47 3.14. 区际协调规划 ............................................................... 52 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56 4.1. 规划区人口 .................................................................. 56 4.2. 规划区规划原则 .............................................................. 56 4.3. 规划区村庄规划 .............................................................. 56 4.4. 规划区重要设施规划 .......................................................... 56 4.5. 规划区用地控制 .............................................................. 57 4.6. 规划区“四区”控制 .......................................................... 57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 58
黄山市黄山区汤口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黄山市黄山区汤口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01总则1.1 为黄山区汤口组团的开发建设和统筹安排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规划等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特制定本规划。
1.2本次规划主要覆盖由高位路、承启路、逍遥溪、青屯路形成的区域,北起黄山三道门起始处,南至逍遥溪由西向东转折处,整个规划范围46.8公顷。
1.3黄山区汤口组团控制性规划的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5. 《黄山风景名胜区规划》6. 《汤口镇总体规划》7.《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2001.12)8.《黄山区逍遥溪河道治理工程》(2002.5)9.《汤口逍遥东街改造工程规划说明书》(2002.10)10.《汤口现状调查表》11. 其他现行国家相关规范、规程12. 汤口镇镇政府关于高位路地块改造工程的相关要求1.4 规划指导思想合理定位,从组团予周围关系入手,论证其职能、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汤口组团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与环境容量。
远近期结合,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开发建设时序和原有农村居民点的保留和迁建问题,采用自然式布局,强调规划的动态性和每个阶段的完整性。
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对旅游需要的应变能力。
突出自然历史文化要素,创造出适应当地历史、文化环境的特有空间结构和环境特征。
1.5 功能定位:规划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汤口组团的性质:构筑服务于黄山风景区的、集商业、服务、居住于一身的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综合区;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及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造功能合理,设施完备,生活便捷,环境优美,既具有时代特征,有具备地方文化品质的多档次、多类型的居住商业综合区。
1.6规划年限:本规划基年为2003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3——2005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20年。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1.1.1现状概况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
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
3348户。
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
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
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
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1.2.1值得借鉴之处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
汤口镇寨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名称汤口镇寨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单位汤口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黄山市规划设计院证书编号:城市规划乙级【皖】城规第(022009)审定万国庆院长高级工程师审核方必晖总工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王成志规划师主要参加人员:黄山市规划设计院:王成志规划师黄宏跃规划师汤口镇人民政府:于亮镇长汪银全副镇长季跃飞建设员目录文本 (4)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规划区界定 (4)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4)第四章道路、停车设施控制 (9)第五章公共设施配套控制 (10)第六章基础设施配套控制 (10)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11)说明书 (17)规划背景 (17)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17)一、基本情况 (17)二、现状分析 (17)三、优势分析 (19)四、总体规划介绍 (20)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21)第二章规划准则与目标 (21)一、规划依据 (21)二、规划指导思想 (22)三、规划原则 (22)四、开发思路 (22)五、规划目标 (23)六、总体规划调整 (23)第三章职能定位与规模 (24)一、职能定位 (24)二、规模 (24)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25)一、规划结构 (25)二、用地布局原则 (25)三、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26)四、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五章绿地景观规划 (27)一、主要任务 (27)二、城镇空间格局 (27)三、城镇绿地系统 (28)四、建筑高度控制引导 (29)五、建筑色彩与建筑形式 (29)六、灯箱、广告、小品 (29)第六章基础设施控制 (29)一、道路交通工程 (30)二、市政设施规划 (31)三、环卫、环保规划 (33)第七章规划的实施与建议 (3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汤口镇总体规划》,保证寨西组团建设管理的有序进行,以创造良好的城镇景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区内所有的建设活动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土地使用、建设容量、建筑设计、设施配套及景观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黄山区汤口镇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汤口镇概况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市内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1km,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成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
汤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30天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2058mm,其中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均适宜旅游。
而且由于全镇地面海拔标高在500m左右,盛夏之夜,常需拥衾而眠,也是避暑之理想胜地。
在地质构造上,汤口与黄山风景区一脉相承。
黄山主脉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断层、节理极为发育,加之多种外力作用于不同构造、不同性质的岩体,形成群峰如林、雄伟壮丽之态势。
黄山盛景以峰为体,而山上之溪涧必行山谷而下,在谷底悬崖之处,飞瀑落地而击石,久而久之,掘成深潭;在谷底坡度突然陡峻或直立处,折而骤下,形成瀑布。
如果说山水相映、动静结合赋予黄山勃勃生机的话,那么山上以峰林、怪石、奇松著称,黄山南麓的汤口则以峡谷幽深、悬瀑飞落、潭池溢彩闻名,多姿多彩的水景与雄奇壮观的山景相互依存,交相辉映,构成汤口旅游资源的显著特色。
汤口始建于唐代,古称汤川。
因境内逍遥溪上游温泉,水温如汤,其味芳香,旧称温汤,而汤口是进入温汤之路口,故明代万历年间该称汤口。
汤口原属徽州地区歙县,是区乡政府所在地。
1983年12月1日撤消太平县成立县级黄山市,汤口乡划归县级黄山市管辖,1984年12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1987年成立地级黄山市后,隶属黄山市黄山区。
现汤口镇镇域面积129.35km2,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26万。
改革开放前,汤口是个以林茶为主的闭塞贫穷的山区小镇。
自1979年黄山对外开放以来,随着黄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汤口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以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成为黄山区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的乡镇,进入黄山市小康镇、九强镇行列,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
黄山市黄山区汤口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黄山市黄山区汤口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基本概况汤口镇镇域面积126.3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
至1996年底,全镇人口12604人,其中镇区人口4693人(含寨西),非农人口645人。
汤口镇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3度,常年平均降雨量2058mm,无霜期230天左右,70%底降雨量集中在春夏两季。
主导风向夏季多东、东南风,秋冬多西北、北风。
汤口镇地势多变,地面海拔标高500米左右,地基承载力较好,地震烈度为6度,为不设防地区。
汤口镇作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业为其支柱产业,地处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黄山南大门, 205国道、103省道和黄山旅游专线交汇处,距黄山机场和黄山火车站仅60公里,是出入黄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地,为黄山游客主要集散地,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区位优势明显。
高位路是205国道穿越汤口镇的一段路,改造工程地块紧邻高位路,靠近黄山风景区和太平,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二、用地现状调查分析规划用地因地处山区呈十字型,东西和南北较长,有逍遥溪自北向南穿境而过。
与场地相关的主要道路有四条:西北侧的205国道现状宽约14米左右,按规划控制车行道18米,紧靠地块侧人行道5米;北部通往太平的公路控制车行道15米,两侧人行道各 1.5米;另有地块内部南侧承启路7米和地块南部已有规划高架路,红线控制宽度25米,距地面约15米。
整个规划用地范围面积为40.451ha, 其中河流面积5.47ha,村镇道路面积6.06ha,已有规划用地面积5.31ha,保留建筑用地面积1.88ha,实际规划用地面积为21.49ha(含保护建筑)。
用地处于山坳沿溪地段,台地特征明显,地形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渐次跌落,高位路南侧,场地内部及场地与周边道路之间有较大高差,一般在7米左右,最大高差达15.8米左右;另外,规划用地的南部,沿逍遥溪的地块,为近河滩涂,地势低洼。
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简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第二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社区发展原则;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规划期限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07年至2025年。
共分两期:近期:2007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5年。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平方公里。
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
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缓冲区范围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第六条性质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
针对黄山市居民旅游方案
针对黄山市居民旅游方案1、第一天上山,晚上住在山顶,次日返程下山。
此种安排能够逛完黄山大部分景点,也能看日出日落,体验max。
缺点在于,山上酒店住宿较为昂贵,平季节1000+,旺季更甚,食宿成本较高,光明顶一瓶农夫山泉就要15RMB了呜呜呜(当然也可以选择住山顶酒店的混宿,8人间,200左右/人,或者租个帐篷睡觉,自己带些面包零食,能节约不少成本)。
2、第一天到黄山脚下汤口镇,住一晚,次日早起上山,当日返程。
此种安排成本较低,山下住宿100-200左右,但由于游玩时间有限,黄山部分景点无法游玩。
虽然一直以来都戏称我的家乡是“黄山旁边的小城市”,但过去一趟,还是得转几趟车。
22号下午出发,3点45达到黄山北站。
注意黄山北站到黄山风景区仍有几十公里路程黄山北站距离黄山风景区较远!!有几十公里,得走高速!!黄山北站旁边即为客运中心,有直达黄山风景区寨西换乘中心的大巴,票价30元/人,路程约40min。
(近期受疫情影响,黄山脚下换乘中心为寨西换乘中心,而非南大门换乘中心)如果预定了汤口镇(黄山脚下的小镇)民宿,民宿老板可以帮忙叫车,从黄山北站直达民宿门口,票价也是30元/人。
如果自己坐大巴,从黄山北站坐到黄山风景区寨西换乘中心,换乘中心到民宿仍有一段距离,所以建议坐民宿老板叫的车~22号下午5点抵达民宿,收拾行李,规划行程,解决晚饭。
小镇依靠黄山旅游发展起来,但也仅仅是个小镇,没太多特色美食、游玩景点,唯一优点在于物价适中,没有山上辣么贵,可以在这里备好物资。
PS:建议大家多买些水,毕竟山上的水15一瓶,按3瓶/人的标准较为合适,适当买些面包饼干零食之类,汤口镇有家超港,面包质量和价格都不错~次日清晨,解决完早饭,7点15左右,民宿老板开车将我们送到黄山风景区寨西换乘中心。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想上黄山,无论散客自驾还是旅行团,无论是坐索道还是步行上山,都必须从黄山风景区寨西换乘中心,坐大巴,到云谷寺/慈光阁上山口,票价19元/人,20min车程。
组织办务虚会发言材料
组织办务虚会发言材料2009年,汤口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指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全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
1、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
今年年初,扎实开展了以“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
按学习宣传、调研讨论、实践推动三个阶段,组织开展进村宣讲4次,印制了600份《决定》精神宣传手册,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入户走访,共走访农759余户,听取群众意见165余条,办实事138余件。
各村居共进村入户征求意见66条,组织承诺事项17件,党员承诺227条。
通过“小学教”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党员对责任与机遇的认识,强化了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观念,形成了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合力。
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今年3月至8月,汤口镇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两个重镇建设”为主题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镇21个基层党组织、5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活动。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明确了建设“一流旅游名镇、休闲养生福地、文明和谐新区、综合服务基地”的发展定位;破解了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将落实市委王书记调研讲话精神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坚持走“一头两翼”的发展道路,通过项目带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了一批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从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上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狠抓作风纪律;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成功实现了临时经营规范化管理、高位路面房屋改造、千百意地块拆,筹办了第三届中国黄山七夕情人节,寨西商业街和汤川徽韵项目拆迁顺利进行,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两个重镇建设目标更近一步。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兼论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兼论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韩卢敏;焦华富;李俊峰【摘要】我国目前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郊型乡村旅游,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景区边缘乡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景区旅游容量的压力,优化景区环境等.本文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原则,并以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即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整合资源与景区形成互补;在功能定位上,实现景区观光、乡村休闲;在布局模式上,实现景区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实现相互参与和团结合作的双向模式.%Study on rural tourism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mainly concentrates on rural tourism in suburb type and study on edge type of scenic spot is relative less. Development of edge of scenic spo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edge of scenic spot, at a certain degree it' 11 alleviate pressure of capacity in scenic spot and optimize scenic spot environment etc.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 of edge of scenic spot,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edge types of scenic spot, and takes rural tourism around Yellow Mountain scenic spot for example, propos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edge type of scenic spot. That is, government should play leading effect on treating both relationship; it needs to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format complementary with scenic spot on developing products; it needs to implement sightseeing in scenic spot and leisure in rural on locatingfunction; it needs to revalidate linkage development between scenic spot and rural on layout model; it needs to realize two-way of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on developing and constructing.【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5页(P186-190)【关键词】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黄山风景区【作者】韩卢敏;焦华富;李俊峰【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1 问题的提出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区位分布主要有城郊型[1]、景区边缘型两大类型[2,3].中心地型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在出现[2],还存在一种老少边贫型[3-5].上述区位模式中,城郊的乡村旅游最为发达和典型[3],目前国内对城郊型乡村旅游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城郊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6-12]、存在的问题[13]、市场特征[14]、空间模型[15,16]等问题的研究和例证,而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如麻学锋提出关于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17],董红梅等提出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庄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18].我国大部分自然风景区主要分布在农村,但实际上很多风景区一般都成立管理委员会独立经营.风景区边缘型的乡村虽然与风景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上存在着紧密关系,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政府管理和政策滞后等原因,许多景区与其边缘型乡村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合理分工的有机整体[18].章锦河(2007)认为风景名胜区缺乏与周边居民利益协调的相应机制与政策,形成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影响风景名胜区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重大问题[19].风景区边缘型乡村的旅游开发可以满足乡村自身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可以缓解风景区旅游活动强度和旅游容量的压力,优化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再次能够带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形成大旅游发展的格局.2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分析2.1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地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采取“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着力打造“环黄山乡村旅游圈”.黄山风景区边缘的乡村主要包括汤口镇、耿城镇、谭家桥镇、焦村镇、甘棠镇(见图1).受云谷寺索道和太平索道的影响,目前游客主要从汤口镇(南大门)和耿城镇(北大门)进入黄山风景区,汤口镇和耿城镇乡村旅游开发较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谭家桥(东大门)现有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和上海市干部疗养所,旅游接待设施集中且档次较高,其他乡镇的乡村旅游开发相对滞后.黄山风景区边缘各个乡村特点相对突出,如表1所示.由于黄山风景区有独立的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风景区一元化发展模式为其带来经济效益快速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风景区与周边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联系.黄山风景区由于旅游容量的限制以及接待设施的过分集中,已经面临着迫切的拓展要求,以及和周边地区整合发展的需要,同时,风景区相对单一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需要通过和风景区外围景点和资源的整合,形成产品功能互补、资源设施互补的格局.目前,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的开发基本上还停留在“农家乐”的初级阶段上,各个乡村特点突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与风景区整合开发将丰富黄山旅游的内容,塑造黄山旅游新形象,形成大旅游局面.2.2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图1 黄山风景区主要边缘乡村分布简图Fig.1 Distribution of main villages on edge type of yellow mountain scenic spot表1 黄山风景区主要边缘乡村旅游地特点分析Tab.1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main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on edge type of yellow mountain scenic spot(乡)镇村落名称特点开发情况寨西山野风光古朴野逸少量农家接待设施芳村千年古村落,徽派民居集中且保存完好未开发汤口山岔翡翠新村被安徽省建设厅列为“小康住宅建设示范新村”,是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接待设施较完善耿城辅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餐饮沟村峡谷、瀑布风光开发中城澜万亩棉油茶观光基地未开发民主农家乐餐饮,甘棠镇通往太平湖、西递、宏村必经之路农家乐餐饮甘棠兴村千年古村落,生态环境良好开发中庄里庄里新村获社会主义新农村首批达标示范村称号农家乐餐饮西文知青文化(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接待设施较完善谭家桥长源江家农庄,内有几十栋徽派别墅农家乐旅游接待罗村乡村田园风光优美未开发陈村未开发焦村距离黄山西大门票房近,区位优势明显;有大型寺庙翠微寺峰景竹海、田园风光、皖南古村落未开发2.2.1 管理体制未理顺,和风景区对接少由于黄山风景区有独立的管理委员会,与边缘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对接少,缺乏整体的整合与协调,如在管理上,缺乏团结合作意识,各自为政;在开发上,黄山风景区面临着强客流量的压力,而乡村旅游资源很多处于闲置状态.黄山风景区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产品结构有待调整和升级,这对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是个极好的发展机遇.2.2.2 产品缺乏系统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景点开发密度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由于资金投入较少、形式单一,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替代性竞争.在产品开发上主要集中在峡谷类旅游资源(如谭家桥镇的石门峡、耿城镇的金珠源等),由于开发的产品差、规模小、差异不大,易出现同质化竞争,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在农家乐餐饮接待上,秉承了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功”的特征,但没有针对游客需求进行适当的改良和创新,不能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在住宿接待上,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条件有所改善,但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缺乏特色和创意,差异性小.2.2.3 功能定位不准,民俗文化挖掘不够边缘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文化特色和文化含量.对能反映乡村内涵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农业资源挖掘的深度不够,缺乏文化底蕴和氛围,如轩辕车会、跑马灯、庙会等民间节庆和聚会活动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对农事、农娱等参与性的项目开发较少,造成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等项目上,产品形式单调、功能不足,不能满足游客的高层次需求.2.2.4 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人才缺乏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是制约乡村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边缘乡村作为分流景区客源的重要旅游地,在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方面与景区发展有很大的差距.乡村的道路、环境、住宿、供电、供水等硬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农家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有待改善.由于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本地居民,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教育和相关培训,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和提高.3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策略3.1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的原则3.1.1 市场依托性原则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主要是依托某一世界级或国家级、省级的风景名胜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2].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初期,依托景区在市场上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初级服务和设施,中远期随着市场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开始渐渐成熟.因此,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之初,要深入了解景区客源的来源与构成,以景区客源市场的需求为主要导向,中远期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规模,开发深度体验型和文化型类产品,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市场.3.1.2 主题突出性原则乡村旅游开发在理念上要批判“破旧立新”,开发的根基应该是“三乡二土”,即乡野环境,乡风民俗,乡村生活;乡土特色和本土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要“守旧创新”[20].因此,保持与城市及景区旅游供给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是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即要保留乡村原真性,突出乡村主题,营造乡村旅游的物质和非物质意境,切忌过度城市化和商业化,提高与城市及景区的区分度,保持特色鲜明的乡村主题.3.1.3 功能互补性原则乡村旅游中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基础,分别从资源、景观、经营等方面体现[21,22].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要以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深入挖掘与景区互补的旅游资源,开发多种种类的旅游产品,诸如乡村民俗、乡村节庆、乡村建筑文化等,功能上主要服务于核心景区,与景区的旅游产品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核心景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圈层发展格局,与景区构成综合性的旅游区.3.1.4 产品差异性原则由于地域相近,文脉相似,景区周边各个乡村旅游地开发的旅游产品模仿和雷同较多,造成近距离重复开发建设现象普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3].因此,在景区边缘的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重特色的挖掘,乡村旅游地要差异开发和错位开发,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3.2 黄山风景区边缘乡村旅游开发策略3.2.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理顺景区和乡村的关系从行政划分上讲,景区一般都属于农村社区,因此在景区与周边的乡村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协同发展,将共同构成一个复合的旅游系统.景区边缘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整体优化的思路出发,理顺景区和乡村社区的关系,引导景区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共赢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科学管理规划,促进景区和乡村的共同发展.3.2.2 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与景区资源形成互补效应黄山风景区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殊荣的旅游区,品味很高.但很多游客却对黄山的文化感触不深,认为黄山以“四绝”取胜,缺乏人文活动和文化氛围.其实,与黄山风景区最为紧密的黄帝文化就蕴藏在其边缘的各个乡村之中.黄山因轩辕黄帝在此炼丹飞天后而改名黄山,而今,在仙源镇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举办的祭祀活动轩辕车会、谭家桥镇的轩辕黄帝游息之地黄帝源等均是黄帝文化的最好体现,也是黄山风景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景区外围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一方面与景区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扩大景区的文化、环境和空间范围,形成一个资源互补、设施共享、旅游产品丰富多样的大旅游地区.3.2.3 功能定位互补,实现景区观光、乡村休闲黄山风景区旅游容量的限制以及旅游设施的过分集中,已经造成旅游持续发展的瓶颈.而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起着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内容、完善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和分流旅游客流的作用.因此,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应准确定位,在全面了解和熟悉核心景区资源、市场的基础上,乡村旅游地要对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客源市场等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在功能定位上进行科学安排和全面部署,开发各具特色的街区、文化活动区和休闲体验区,让旅游者在景区观光,乡村休闲,扩充和完善景区的购物、娱乐、餐饮等休闲活动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形成景区、乡村旅游发展双赢的格局.3.2.4 景区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形成大社区旅游格局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在发展初期,核心区域控制边缘区域,边缘区域依赖核心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核心区域扩散作用加强,将带动和促进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最终会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24].目前黄山风景区和周边乡村在资金能力和开发水平上差异较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整合黄山风景区和周边乡村旅游的各个投资主体,联合开发和促销,通过景点的互补开发和周边乡村设施的完善,构建景区和乡村之间畅通的旅游廊道,把景区和周边乡村打造成为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以周边乡村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区,实现景区和周边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形成大社区旅游格局.3.2.5 采用建设与管理的双向模式,加强相互参与和团结合作风景区和周边乡村相互参与的管理模式,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由于资源、资金、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优势,风景区一般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上,而卫生状况差、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人才匮乏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初级阶段而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因此,黄山风景区和周边乡村在建设与管理上,要相互参与、分工协助实现旅游联动发展.景区应加强对边缘乡村的辐射作用,主动承担或直接管理边缘乡村相关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边缘乡村要改变被动参与的状况,开发高等级、高品位的景区(点),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以及高端的商务会展等设施和服务,主动服务于风景区各方面的发展需要.相互参与、团结合作的双向模式也是未来景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表现在:由政府引导整合各个投资主体,促进景区和周边乡村景点进行联合,并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要解决游客使用频度高的道路、食宿设施,再改善其他的如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可适度缓解资金压力;旅游人才方面,可实行景区和乡村相互参与对方建设和管理的双向模式,进行人力资源整合.4 结语风景区和周边乡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而往往由于本身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后期行政的划分使两者虽然在空间区位上紧密相连,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却逐渐边缘化,这不仅不利于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也不利于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周边乡村要积极接受风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与风景区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深度挖掘自身资源与建设配套设施,使风景区和周边乡村呈现和谐而又持续发展的区域旅游格局,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 潘秋玲.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2):60-62.[2] 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0-93.[3]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4]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38-42.[5] 孟明浩,顾晓艳,蔡碧凡,等.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规划研究——以杭州富阳市白鹤村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225-229.[6] 黄震方,侯国林.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观光农业的开发初探:以南京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22(4):103-106.[7] 陈文君.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城市郊区旅游开发新景观[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0):134-138.[8] 孟明浩,顾晓艳.近年来国内关于城郊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2,17(6):71-75.[9] 税伟,陈列,等.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1(3):97-99.[10] 杨建翠.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4(5):33-34.[11] 段礼娟.浅议城市近郊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以郑州市惠济区为例[J].财经界,2007(1):189-190.[12] 王林,喻考鹏.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旅游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13-116.[13] 刘爱服.试论京郊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5,20(1):68-71.[14] 栗路军,王亮.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2):67-71.[15] 王云才,等.略论大都市郊区游憩地的配置:以北京为例[J].旅游学刊,2000,(2):54-58.[16] 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J].城市问题,2003(6)68-71,45.[17] 麻学锋.湘西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31.[18] 董红梅,王喜莲.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07(1)51-54.[19] 章锦河,李佳佳,等.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372-375.[20] 刘聪,张陆,等.乡村旅游开发理念批判[J].人文地理,2005,(6):60-63.[21] 黄成林.乡村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4):390-394.[22] 苏勤.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395-400.[23] 龙茂兴.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7.7.30.[24] 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2(22):372-3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汤口镇寨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单位汤口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黄山市规划设计院证书编号:城市规划乙级【皖】城规第(022009)审定万国庆院长高级工程师审核方必晖总工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王成志规划师主要参加人员:黄山市规划设计院:王成志规划师黄宏跃规划师汤口镇人民政府:于亮镇长汪银全副镇长季跃飞建设员目录文本 (4)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规划区界定 (4)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4)第四章道路、停车设施控制 (9)第五章公共设施配套控制 (10)第六章基础设施配套控制 (10)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11)说明书 (17)规划背景 (17)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17)一、基本情况 (17)二、现状分析 (17)三、优势分析 (19)四、总体规划介绍 (20)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21)第二章规划准则与目标 (21)一、规划依据 (21)二、规划指导思想 (22)三、规划原则 (22)四、开发思路 (22)五、规划目标 (23)六、总体规划调整 (23)第三章职能定位与规模 (24)一、职能定位 (24)二、规模 (24)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25)一、规划结构 (25)二、用地布局原则 (25)三、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26)四、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五章绿地景观规划 (27)一、主要任务 (27)二、城镇空间格局 (27)三、城镇绿地系统 (28)四、建筑高度控制引导 (29)五、建筑色彩与建筑形式 (29)六、灯箱、广告、小品 (29)第六章基础设施控制 (29)一、道路交通工程 (30)二、市政设施规划 (31)三、环卫、环保规划 (33)第七章规划的实施与建议 (3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汤口镇总体规划》,保证寨西组团建设管理的有序进行,以创造良好的城镇景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区内所有的建设活动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土地使用、建设容量、建筑设计、设施配套及景观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文本、说明书和图纸必须同时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其中对总体规划的调整部分,应以本规划的规定为准。
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汤口镇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四条本规划经黄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自实施之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更改。
第五条本规划由黄山区城市规划分局负责解释,其中以“强制性条文”此种标示的为强制性性内容。
第二章规划区界定第六条汤口镇寨西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是屯黄公路两侧山脚,东至镇政府,西至寨西岭头。
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为76.7公顷。
第七条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确定标准是:规划范围内的建成区、耕地和坡度小于15度的山林地。
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一、控制指标体系第八条控制性指标体系控制性规划指标体系按照规划管理的不同要求,分规定性指标与指导性指标两类:1、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地块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建筑控制线后退、容积率、绿地率、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风格和公共设施配套等十一项指标,是必需遵照执行的。
(1)用地性质――规划区内用地性质按国标分类确定。
(2)地块面积――按道路红线及其地块界限确定。
(3)建筑密度――指地块内建筑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百分比。
规划提出的为建筑密度上限。
(4)建筑限高――地块内的建筑高度均不得高于规划所确定的限高范围,但可在限高以下浮动,有特殊规定的可适当调整。
(5)建筑控制线后退距离――是为了保证沿街日照、景观及道路拓宽预留需要而设置的后退规定,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
规划提出的为下限。
(6)容积率――地块开发强度方面的规定,取地块内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本规划中的容积率规定为容积率上限。
(7)绿地率――为地块内绿地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百分比,其中绿地面积应包括单位内部以及建筑周围所有的绿化面积。
规划提出的为绿地率的下限,应严格执行。
(8)出入口方位――为解决好城市道路交通,有效疏导人流,对各地块的机动车交通出入口方位作出一定的限制。
(9)停车泊位――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泊位两方面的规定,公共建筑及住宅区开发时,按此规定配套相应的停车设施。
(10) 建筑风格――为改善城镇风貌和旅游环境,规划把建筑风格作为规定性指标。
2、指导性指标:包括土地使用兼容性、人口密度、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和建筑体量等参照执行的指标。
二、用地使用分类第九条土地使用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性、地块面积三项。
第十条本规划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第十一条按国标规定,规划区内用地性质类型分为以下几类:1、居住用地(R):(1)四类居住用地(R4)住宅用地(R4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42)(2)二类居住用地(R2)住宅用地(R2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2、公共设施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C12)(2)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用地(C21)金融保险业用地(C22)服务业用地(C24)旅馆业用地(C25)市场用地(C26)(3)文化娱乐用地(C3)游乐用地(C36)(4)医疗卫生用地(C5)医院用地(C51)修疗养用地(C53)3、工业用地(M2)4、对外交通用地(T):长途客运站用地(T23)高速公路用地(T21)5、道路广场用地(S):(1)道路用地(S1)(2)广场用地(S2)游憩集会广场用地(S22)(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S31)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1)供应设施用地(U1)供水用地(U11)供电用地(U12)(2)交通设施用地(U2)公共交通用地(U21)其它交通设施用地(U29)(3)邮电设施用地(U3)(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雨水、污水处理用地(U41)7、绿地(G):(1)公共绿地(G1)街头绿地(G12)(2)生产防护防护绿地(G2)8、特殊用地(D):军事用地(D1)9、水域和其它用地(E)水域(E1)第十二条用地性质划分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作一定的深化和调整。
第十三条地块按用地性质、规划道路红线、现状已建设用地界限、开发可行性以及用地自然分隔线划分。
第十四条地块内的建设项目须符合用地性质及土地使用兼容性的要求。
地块准许作为公益设施用途。
土地使用相容性表第十五条成片土地开发时,在不妨碍其它地块开发的基础上,界限可适当予以调整,但使用性质和建设规模必须符合分图图则中提出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十六条规划区内某地块现状用地与图则不相符时,可不受图则影响,但以后发展或者用途变更时必须执行本规划。
三、用地建设容量控制第十七条建设容量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等。
第十八条沿屯黄公路两侧建筑,在建筑容量控制过程中,以成片开发为主,避免小地块、单栋建筑的建设。
第十九条实际开发建设中因特殊原因突破上述指标规定的,需向黄山区规划局申请批准。
第二十条对达到和增加本规划所规定的绿地率指标的,可给予容积率奖励,但原则上不得超出规定容积率的20%。
四、建筑物控制第二十一条建筑物建造控制包括建筑限高、建筑红线后退及建筑间距三项指标。
各地块或基地上建筑物必须满足消防、卫生、通风以及管线埋设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建筑限高、建筑控制线后退规定,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建筑。
第二十三条建筑高度控制规划区内所有的新建和改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4层;沿街建筑及其墙身、台阶、阳台等其它悬挑物一律不得超出道路控制线,对后退建筑红线大于本规定的,可给予20%以内的容积率奖励;沿街建筑的高度必须按《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范执行。
沿街建筑物高度除满足日照、消防、人防等要求外,还必须符合黄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建筑间距控制新开发低、多层居住建筑间距:(1)建筑南北向间距按1:1~1:1.2控制,旧区改造最小间距不得低于1:0.9。
(2)朝向为南偏东(西)15o-45o范围内的平行布置建筑间距按(1)项规定进行偏角方位系数0.9折算;(3)朝向为东偏西或东偏南(北)45o范围内的平行布置居住建筑间距不少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9倍;(4)多层条式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同时最小间距按消防要求控制不小于6米;(5)低层独立式居住建筑之间,南北向间距不少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且不得小于6米,东西向间距不小于4米;(6)低层居住建筑与北侧多层居住建筑之间最小间距不小于南侧低层居住建筑的 1.0倍,且不小于6米。
第二十五条建筑物除必须后退道路控制线外,还必须后退相邻的地块分界线一定距离:后退北侧基地分界线一般不小于3.0米,后退东西向分界线一般不小于1.5米。
第二十六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由路缘石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各自向道路红线的垂足的连线起算后退距)。
205国道与屯黄公路交叉口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
第二十七条规划区内新、改、扩建建筑物控制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须按照地块控制指标表的规定执行。
五、绿地控制第二十八条规划区范围内,以街头小游园为点,街道绿地林荫带和两侧山体为线,屯黄公路与高速公路引道围合区域为面,形成“以面为主、点线穿插”的绿化系统。
第二十九条绿地规划及其河流整治。
1、道路绿化树种选用地方树种,交叉口绿化应不使树木遮挡行车视线和路灯照明,行道树采用树池式。
2、居住区绿化布置居住区东、南方向以灌木草坪为主,不宜种植高大乔木,朝西应尽量种植高大乔林,一般应离建筑大于或等于5米。
种植树木、草坪等绿化,应利于改善和创造当地的良好环境质量。
3、山体绿化保持山体植被、封山育林,严禁开挖山体取土、采石。
增加树种,加强季相变化。
4、河流整治疏浚河道,强化水绿结合,浮溪河两岸控制3~5米宽度绿带。
5、古树名木对查木岭西侧的古树应加强围护,采用挂牌保护。
第三十条寨西的建筑高度控制在四层以内。
第三十一条建筑采用新徽派的形式,建筑形式要求简洁、明快,色彩以白色与冷灰色为主色调,灰黑为辅色。
新建建筑应与周边建筑的立面相协调。
第三十二条禁止设立大型广告,建筑物上的广告平行建筑墙面设置,广告宣传画禁止大面积使用浓重、强烈的色彩。
小品设计以地方性天然材料为主。
第三十三条沿路地块禁止建设封闭式围墙,应保证地块绿化与城镇绿化相互融合。
第四章道路、停车设施控制第三十四条规划区内道路建设过程中,道路断面、控制点标高与定位,公交站点必须符合图纸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各地块、基地内各类建筑物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必须配建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场(库),其规模参照指标表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