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想象、猜测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咕咚来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想象、猜测活动。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人手一本绘本、录有“咕咚”音效的磁带、绘本PPT、动物角色图片活动过程:一、通过“咕咚”声导入活动。
师:(播放“咕咚”音效),你们听这是什么生硬?小老鼠也听到了这个声音害怕极了,它很害怕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快逃!咕咚来了!”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书,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这是书的封面,封面上有这本书的名字,咕咚,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读。
反过来这是书的封底,现在请你们将书封面向上,一页一页的看到有别针的那一页就为止。
2、幼儿自己翻阅绘本,教师走进幼儿观察它们的阅读情况并指导。
三、讨论并理解绘本内容1、引发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
师:好,现在将书合上,封面向上放在桌子中间。
小老鼠吓坏了,往前跑的路上遇到了谁?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和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了!”。
2、引发幼儿对后半部分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后面的内容。
师: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师:我们看,大熊他是什么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呢?大熊要去找“咕咚”,其他小动物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咕咚”到底是谁呢?原来是小青蛙跳水的声音啊~那它可怕么?可是为什么一开始小动物们那么害怕呢?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会让我们害怕,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就不会害怕了。
咕咚来了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活动教案咕咚来了活动教案很多令孩子害怕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害怕的心理,可以通过《咕咚来了》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孩子们有这种害怕怕的情绪。
接下来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咕咚来了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帮助到大家!篇一:咕咚来了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 欣赏《咕咚来了》。
2. 理解故事,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活动流程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兴趣引入1.教师: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讲述听到的故事内容。
当有些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及时给予了丰富的知识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讨论1. 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故事导入: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简介;2. 角色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其特点;3. 语言表达: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4. 绘本欣赏:欣赏绘本中的精美插图;5. 创意表达:以故事为主题进行创意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培养他们对绘本故事的兴趣;2. 通过分析角色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4.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他们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角色特点,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绘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咕咚来了》,教学PPT,挂图,卡片;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分析故事角色,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实践: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4. 欣赏:欣赏绘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细节;5. 创意表达:学生以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六、板书设计1. 故事导入:咕咚来了2. 角色分析:角色特点及关系3. 语言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子4. 绘本欣赏:插图细节5. 创意表达: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咕咚来了》故事,与家长分享;(2)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编写一段小故事;(3)以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2. 答案:(1)根据学生分享情况进行评价;(2)示例: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突然,咕咚来了,它把小兔子吓了一跳;(3)根据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绘本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角色分析:理解故事角色的特点及关系;2. 语言表达:学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创意表达: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4. 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评估教学效果,提供后续学习建议。
2024年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
2024年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绘本《咕咚来了》。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第3章至第5章,详细内容为:认识各种动物及它们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故事中出现的各种动物,掌握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重点:认识各种动物,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咕咚来了绘本、动物卡片、挂图、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讨论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讲述绘本《咕咚来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物角色,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动物,让幼儿用学到的句子进行描述,并进行互动交流。
5.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动物,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动物卡片。
6. 分享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动物卡片,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咕咚来了》2. 内容:动物名称及特点简单句子描述动物故事情节梳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并画出它的形象。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熊猫。
它长得胖乎乎的,有黑白相间的毛,喜欢吃竹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动物卡片制作,增进亲子关系。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1)
2023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咕咚来了》绘本,涉及教材的第四章内容,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的解读、角色分析、词汇学习、句子结构解析以及故事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新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友谊、团结、勇敢等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故事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角色性格特点的分析;故事主题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咕咚来了》、卡片、挂图、投影仪。
2. 学具:学习单、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引入课堂主题。
2. 故事解读: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角色性格,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新词汇和句子结构。
3. 例题讲解:针对新词汇和句子结构,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故事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主要角色和情节发展线索。
2. 新词汇和句子结构。
3. 故事主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内容,画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b. 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编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2. 答案:a. 示例:画出咕咚和朋友们一起过桥的场景。
b. 示例:编写一个关于两个好朋友互相帮助的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绘本,提高阅读兴趣;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家校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故事中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环节。
幼儿园优质教案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咕咚来了》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游戏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弄明白再行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咕咚来了》动画视频和课件2小兔图片 3各种颜色手环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名字是《咕咚来了》。
2.我们一边看书一边玩好不好?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述故事。
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这边书的名字叫《咕咚来了》,池塘边的草地上,有一只小兔一边吃草一边玩耍。
突然听到咕咚一声,吓了一跳,不知道。
咕咚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2024)
04
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问和讨 论。
2024/1/28
24
05
家长沟通与作业布置
2024/1/28
25
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 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包括完成作业 的时间、质量,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挑 战。
事中的角色和情感。
13
指导孩子们进行创意表达和绘画创作
• 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作与咕咚来了相关的画作。 • 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感受,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
力。 • 组织孩子们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培养孩子们的
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 (附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和互动,通过多种
2024/1/28
17
回顾本次课程亮点和不足
不足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 进行得较为仓促。
部分孩子在理解故事深层含义方面存在 困难,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缺乏足够的课堂互动,部分孩子未能充 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2024/1/28
18
针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评价
大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营造积极互动的课 堂氛围。
12
讲解故事情节,分析角色特点
01
详细讲述咕咚来了的故事情 节,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的
主题和意义。
2024/1/28
02
03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如 勇敢、机智、团结等,让孩 子们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和
成长历程。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和掌握故事《咕咚来了》的基本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交流技巧。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咕咚来了》2. 角色头饰:小兔、小熊、小猪等3. 咕咚玩具或图片4. 故事相关图片或卡片5.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三、活动过程1. 导入:a. 邀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引起兴趣。
b. 向幼儿介绍故事主要角色。
2. 故事讲述:a. 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咕咚来了》。
b.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如咕咚的样子、特点和故事发生的环境。
3. 角色扮演:a.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b.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4. 故事讨论:a.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b. 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提问幼儿,如“咕咚为什么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会害怕?”等。
5. 故事延伸:a. 利用咕咚玩具或图片,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b. 邀请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四、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表达。
2.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导幼儿在别人发言时尊重和倾听。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倾听习惯。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故事延伸环节的创意表现。
3. 搜集家长和幼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活动拓展1.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故事场景。
2.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咕咚玩具或其他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
3. 音乐活动:教授幼儿一首与故事相关的歌曲,如《咕咚来了》。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协助:请家长帮助幼儿复习故事,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情节。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故事角色扮演或故事延伸环节。
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咕咚来了教学反思篇一咕咚来了教学反思教师风貌展示上我与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节语言活动咕咚来了在本次语言活动中首先我的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们斗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育孩子们遇到事情不要惊慌,要问清晰弄明白后再行动。
首先我利用咕咚声音调动孩子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接下来利用小兔子拟人化以及进行故事的讲述,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我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及丰富的表情将故事绘声绘色的展现给孩子们,孩子们听的也聚精会神,故事讲完后通过几个小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回顾故事的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有了细节上的了解,孩子们在故事复述及扮演中表现的很棒,我通过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参预到其中,不仅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自由发展,同时孩子们也逐渐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慢慢的与我熟悉起来,虽然积极参预的孩子不是不少,但每一个孩子都会认真的听其他人回答,本节课在角色扮演及创编环节中进入了尾声。
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反思到,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及空间,同时在今后设计课程环节时也要子细反复推敲自己的课程,按照园领导的培训及《纲要》中的要求将每一个环节运用特色教学手段进行精彩的设计,不要过于心急,这样一节好的语言课才干很好的呈现,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知识!篇二咕咚来了教学反思最初在选择课文的时候,实则也是纠结了一番,因为课文所剩无几,考虑到自己的驾驭能力,也是选了又选,最终选定这个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较强的《咕咚来了》。
备课时,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觉得由板画入手,既新颖又代替了板书,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孩子们也很容易进入文本之中去。
作为一堂低年级语文课,本课兼容识字、写字、课文分析、朗读、表演等多方面,仅仅40 分钟四平八稳有点勉强,有不少值得回味、思量、改正的方面,还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二。
一、识字与写字。
在进入课文之前以复习会认字导入,小老师领读。
这里遗漏了拿生字可以说一个句子来回顾课文内容,应该具体复习到该字的音、形、意。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
2024年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精选5篇)中班绘本教案《咕咚来了》篇1活动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想象、猜测活动。
活动准备:人手一本绘本、录有“咕咚”音效的磁带、绘本ppt、动物角色图片活动过程:一、通过“咕咚”声导入活动。
师:(播放“咕咚”音效),你们听这是什么生硬?小老鼠也听到了这个声音害怕极了,它很害怕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快逃!咕咚来了!”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书,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这是书的封面,封面上有这本书的名字,咕咚,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读。
反过来这是书的封底,现在请你们将书封面向上,一页一页的看到有别针的那一页就为止。
2、幼儿自己翻阅绘本,教师走进幼儿观察它们的阅读情况并指导。
三、讨论并理解绘本内容。
1、引发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
师:好,现在将书合上,封面向上放在桌子中间。
小老鼠吓坏了,往前跑的路上遇到了谁?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和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了!”2、引发幼儿对后半部分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后面的内容。
师: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师:我们看,大熊他是什么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呢?大熊要去找“咕咚”,其他小动物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咕咚”到底是谁呢?原来是小青蛙跳水的声音啊~那它可怕么?可是为什么一开始小动物们那么害怕呢?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会让我们害怕,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就不会害怕了。
四、回顾故事内容,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按顺序表演故事。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个故事从头看一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的第一页。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听故事,同学能够了解小羊咕咚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如洗手、午睡、玩耍等。
2. 同学能够认得咕咚和其他动物伙伴,激发他们的古怪心和爱好。
3. 通过课堂讨论,同学能够发觉幼儿园的好习惯和注意事项,如洗手、午睡等,并从本身的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1. 老师用儿歌《乖乖牌》引入课堂,提示同学需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定,注意保持环境干净卫生。
2. 听故事《咕咚来了》老师播放故事动画,让同学跟着故事情节一起了解小羊咕咚在幼儿园的生活,关注他和动物伙伴们的互动。
故事叙述了在幼儿园的一天,咕咚洗手、午睡、玩耍等生活场景,引导同学去认得和理解这些场景的紧要性。
3. 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同学回顾并总结咕咚的一天,让同学谈谈本身在幼儿园的经过和感受。
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咕咚为什么要洗手?”“大家平常有注意保持环境乾净吗?”等等,以此引导同学讨论有关幼儿园规定和好习惯的话题,并且从中学习,并认得到保持幼儿园乾净卫生的紧要性。
4. 手工制作老师分发相关材料,并引导同学用颜色纸、洗手液瓶子等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制作方法为制作一组装置,用以提示大家洗手的紧要性。
让同学动手实践,感受提倡洗手的好习惯。
三、教学反思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纳了多种教育方式,如儿歌、故事、手工等,多种形式激发同学的爱好和古怪心。
在听故事的环节,同学的注意力保持较好,他们听到了小羊咕咚和其他动物伙伴的生活经过,会幼儿园的好习惯和注意事项。
听完故事后,通过课堂讨论,让大家回顾并理解重要内容,加强了同学的合作、交流和抒发的本领。
在手工制作环节,同学体验了提倡洗手的好习惯,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肯定的动手本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觉当同学制作手工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会有些灰心,需要老师的耐性引导和激励。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更加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升自信念和独立思考本领。
此外,在教学前我们应当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准备好材料和工具,让教学更为顺畅和流畅。
2024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
2024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手册》第四章“有趣的童话故事”,详细内容为“咕咚来了”一节。
通过讲述一只小猫咪误入森林,与各种动物相遇的奇幻经历,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型。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中一些生词和句型的掌握,以及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咕咚来了故事挂图、小猫咪、森林动物手偶、录音机。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猫咪,在森林中与各种动物相遇,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生词和句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故事复述(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幼儿,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检验教学效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咕咚来了2. 主要角色:小猫咪、大象、狮子、猴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森林,并为每个动物角色编写一句对话。
2. 答案示例:小猫咪说:“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咪。
”大象说:“欢迎来到森林,我们一起玩耍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2.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 拓展延伸:开展“森林动物大会”主题活动,让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咕咚来了活动教案
咕咚来了活动教案很多令孩子害怕的事物,孩子们都表现出害怕的心理,可以通过《咕咚来了》的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孩子们有这种害怕怕的情绪。
接下来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咕咚来了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帮助到大家!篇一:咕咚来了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 欣赏《咕咚来了》。
2. 理解故事,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准备故事《咕咚来了》光碟一张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活动流程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兴趣引入1.教师:今天老师不仅请来了园长老师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儿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讲述听到的故事内容。
当有些内容幼儿无法讲出时,我及时给予了丰富的知识的机会。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4.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5.提问: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在开放式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对故事进行了适时的概括、提炼和总结,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同时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讨论1. 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啊?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绘本《咕咚来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森林里的奇怪声音”,详细内容为森林里的各种声音及动物们的反应;第二章“认识咕咚”,详细内容为咕咚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与森林动物们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绘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2. 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动物,学会描述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描述咕咚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理解故事情节。
重点:学会观察、描述动物,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咕咚来了》、咕咚玩偶、森林背景图、动物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教师展示森林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自己在森林里听到的声音。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绘本《咕咚来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认识各种动物。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如“咕咚长什么样?它喜欢和谁玩?”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动物卡片,让幼儿找出与故事中相同的动物,并进行描述。
5.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讨论它的特点和习性,然后进行分享。
6. 表达练习: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培养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咕咚来了》2. 内容:(1)森林里的声音(2)咕咚的外形特征(3)咕咚与动物们的互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特点。
(2)编写一个小故事,让咕咚和你喜欢的动物成为好朋友。
2. 答案:(1)示例: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猴子。
它有长长的尾巴,会爬树,喜欢吃香蕉。
(2)示例:有一天,咕咚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
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吃香蕉。
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观察、描述、表达等方面的表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咕咚来了中班教案反思
咕咚来了中班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并理解《咕咚来了》这本绘本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通过观察和描述绘本中的场景和角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内容1.绘本《咕咚来了》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介绍。
2.观察绘本中的场景和角色,并进行描述。
3.创作属于自己的《咕咚来了》故事。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展示绘本封面,引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
2.绘本阅读: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咕咚来了》这个故事,并指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场景和角色。
3.讨论与描述: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幼儿分享对绘本中场景和角色的观察和描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创作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咕咚来了》故事,并鼓励他们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
5.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创作的故事,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评价方式1.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做记录。
2.创作作品评价:对幼儿创作的《咕咚来了》故事进行评价,包括内容丰富性、想象力、语言表达等方面。
3.小组讨论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时的互动情况,评价幼儿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绘本阅读和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方式的运用,可以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适合幼儿的语言,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并且通过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绘本中的场景和角色,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作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让他们有机会将自己的思维与感受表达出来。
在评价方面,观察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通过仔细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
中班绘本《咕咚来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绘本教材《咕咚来了》,主要围绕第八章节《森林里的怪声音》展开详细内容讲解。
该章节以趣味故事形式,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了解它们的声音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和声音特点。
难点:通过观察、模仿,让幼儿学会表达和沟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绘本《咕咚来了》、动物卡片、动物声音录音。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环境,让幼儿注意倾听周围的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并发现生活中的声音。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森林里的怪声音》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及其声音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并模仿其声音。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播放动物声音录音,让幼儿判断是哪种动物的声音,并进行模仿。
5. 创意手工(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画笔或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并鼓励他们给作品配音。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森林里的怪声音》2. 内容:动物名称、声音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它的声音。
2. 答案:根据幼儿绘画和模仿的动物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提高自信心。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动物园实地观察动物,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动物的声音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让幼儿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和声音特点上,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内容。
2023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
2023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教材:《中班语言咕咚来了》2. 内容:学习故事《咕咚来了》,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讲述故事《咕咚来了》。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学生能够理解咕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咕咚玩具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咕咚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等教具,讲述故事《咕咚来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 人物情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心情,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心理。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有关故事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5. 故事复述: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咕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咕咚的画,并写一篇关于咕咚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咕咚来了2. 板书内容:人物、情节、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咕咚的画,并写一篇关于咕咚的小作文。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绘制出咕咚的形象,并写出自己对咕咚的认识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电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咕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中班语言咕咚来了》2. 内容:学习故事《咕咚来了》,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中班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中班咕咚来了教学反思“咕咚来了,……”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的语言比较少。
虽然语言比较少,但是在活动中我还是把幼儿的感受与情景结合起来,幼儿自己的语言更容易被幼儿理解、记忆和理解。
在活动结束时,我鼓励幼儿通过“咕咚来了”来思考问题。
本节课主题是“咕咚来了”,活动中幼儿的思考热情较高,对问题的反应也比较积极主动。
而本节课并没有充分体现语言和情景相结合,所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一、设计意图中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还很低,对一些语言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因此在上课时我们要充分地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
例如:请幼儿看绘本《咕咚来了》。
故事讲述了小老鼠去找咕咚,小老鼠为了自己能安全睡觉,就说咕咚到了,不能叫了,而咕咚就说自己会游泳,它会游泳吗?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语言教学更贴近生活。
我们利用情景模拟法为教学作准备:请你看到小狗去找咕咚了,你会怎么做呢?你会游泳吗?你会在地上打滚吗?二、教学目标目标1、知识目标:在幼儿园内能够听懂和说简单的儿歌和故事,会用普通话,并能够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定的兴趣;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能用口语讲故事等活动;2、情感目标:在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会经常相互沟通,使情感得到发展;对自己喜爱且能理解和掌握的儿歌或故事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能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能用自己喜欢而能理解的方式说出这节课发生过啥事;能有组织地朗读故事片段;会用不同方式讲故事。
3、学法目标:经过多种方式让幼儿体会朗读故事能使幼儿掌握韵律练习;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内容并说出读后的感受;能将理解和掌握韵律练习结合起来让宝宝理解韵律练习是怎样锻炼宝宝的听力;会用完整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反思在活动中,幼儿对自己在玩游戏中看到的东西产生了好奇,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整个活动中,我没有把我所学到的语言充分运用到活动中去。
而是把语言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因为这些幼儿都是活泼好动、喜欢思考的人,要想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更好地对活动进行思考。
2023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
2023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趣味故事”,详细内容为“咕咚来了”一节。
通过咕咚这一有趣的角色,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并学习一些基本的词汇和句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咕咚来了故事挂图,咕咚玩偶,小鼓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咕咚,在教室里跳来跳去,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咦,这是谁来了?”通过互动让幼儿对咕咚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咕咚来了故事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用学到的新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小鼓敲击节奏,配合故事情节,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5. 创作环节(1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咕咚形象,并鼓励幼儿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作品。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给予掌声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咕咚来了2. 关键词汇:咕咚、跳、跑、笑、哭等。
3. 句型:谁来了?咕咚来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咕咚,并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咕咚是一只可爱的绿色小怪物,它会跳跳跳,跑跑跑,还会哈哈笑,嘤嘤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3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
2023年中班语言咕咚来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手册》第六章,主题为“有趣的童话故事”,详细内容为“咕咚来了”一节。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听到“咕咚”声,展开一场奇妙冒险的故事,引导幼儿感知语言韵律,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咕咚”声,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咕咚声录音、小动物手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咕咚声录音,引导幼儿关注并猜测声音来源,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讲述故事“咕咚来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小动物手偶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4. 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子(10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5.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咕咚声”传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发音,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咕咚来了2. 故事关键词汇和句子3. 小动物角色扮演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并用文字描述。
答案: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
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讲述故事,录制视频。
答案: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注意发音和表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类似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咕咚”声,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4.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5. 互动游戏6.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神秘感的咕咚声录音,确保声音清晰、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想象、猜测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咕咚来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想象、猜测活动。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绘本、录有咕咚音效的磁带、绘本PPT、动物角色图片活动过程:
一、通过咕咚声导入活动。
师:(播放咕咚音效),你们听这是什么生硬?小老鼠也听到了这个声音害怕极了,它很害怕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快逃!咕咚来了!
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识书的封面、封底,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书,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这是书的封
面,封面上有这本书的名字,咕咚,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读。
反过来这是书的封底,现在请你们将书封面向上,一页一页的看到有别针的那一页就为止。
2、幼儿自己翻阅绘本,教师走进幼儿观察它们的阅读情况并指导。
三、讨论并理解绘本内容
1、引发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
师:好,现在将书合上,封面向上放在桌子中间。
小老鼠吓坏了,往前跑的路上遇到了谁?你觉得他们会说什么?鼓励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和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了!。
2、引发幼儿对后半部分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后面的内容。
师:有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
师:我们看,大熊他是什么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呢?大熊要去找咕咚,其他小动物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咕咚到底是谁呢?原来是小青蛙跳水的声音啊~那它可怕么?可是为什么一开始小动物们那么害怕呢?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会让我们害怕,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就不会害怕了。
四、回顾故事内容,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按顺序表演故事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把这个故事从头看一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
的第一页。
(教师一边讲一边将动物的出场顺序列出来)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选择你喜欢的动物,按照顺序去表演这个故事好不好?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群有趣的新朋友,你们喜欢它们么?这些朋友啊今天有点累了,要休息了,我们跟它们说再见吧!下次再跟它们一起玩~
反思与收获
1.环节设计的递进性:通过采用总分总形式先完整倾听,了解大概到分段欣赏理解再到提炼主旨、理解道理,教师在丰富活动内容、丰满认知过程的同时,也让故事中的每只动物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为后面故事表演做好了铺垫。
2.提问有效性:教师的提问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到幼儿回答的有效与全面。
本次活动在关注有关小动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原因等方面的提问与追问还不够深入,没有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动物们的不同表现与特点,直接影响了最后环节表演故事情境的效果。
3.口头讲述的不可取代性:通过两遍完整的故事欣赏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分析理解,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故事内容。
在表演环节,教师即可运用口有讲述来引导幼儿表演,一方面可以控制故事进度指导幼儿表演,结合幼儿动作表现来控制语速,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台下幼儿和教师一同做旁白,讲一讲故事,提高复述能力。
小百科:咕咚,象声词。
沉重的降落或打击而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