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 期末考查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的财政收支管理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政府财政收支管理的问题。首先,财政的起源;其次,什么是财政及财政的作用和职能;再次,分别介绍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等;然后,讲述财政的收支管理,其中,以近几年社会上的焦点——“三公”支出为例;最后,展望我国政府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财政;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收支管理;展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切实地感觉到:政府,处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到颁布法律法规、对外交流,小到我们的吃、穿、住、行,无处不体现着政府的调控力。众所周知,政府广泛地执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当然,政府办事也是要有成本、要有支出的,所以,与政府息息相关的便是财政。
一、财政的起源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综观我国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古籍,可以看到“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等一类用词,都是关于当今的财政即政府理财之道的记载,还有“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一类用词,则是有关当今财政管理部门的记载。我国使用“财政”一词,如今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财政”一词出现在中文词汇中至今却只有百年的历史。
财政一词最早起源于西欧。13~15世纪,拉丁文finis是指结算支付期限的意思,后来演变为finare,则有支付款项、裁定款项或罚款支付的含义。到16世纪末,法国政治家波丹将法语finances作为财政一词使用,认为财政是“国家的神经”,随后逐步泛指国家及其他公共团体的理财。中国古代一般采用国用、国计、邦计、度支、理财等词语。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从西欧各国引用finance一词,吸收中国早已分开存在使用的“财”和“政”二字的含义,创造了财政一词,并于1903年传入中国,逐步取代以前的各种名称,确立了财政的概念。
二、财政的定义及其作用、功能
(一)财政的定义
所谓“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二)财政的作用
1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5.可调节资源配置
6.促经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7.促进经济机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财政的功能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据报道,2010年前五个月中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 3 6 2亿元,增长30 .8%。结合下半年预期,全年可能将实现8万亿,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成为全球第二富裕的政府。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阶段。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将财政分支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以便准确反映和科学分析支出活动的性质、结构、规模以及支出的效益和产生的时间。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按财政功能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等。
2.按经济性质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按支出产生的效益的时间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当然,也有其他分类,都有各自的道理。
四、财政的收支管理
(一)、财政收入的原则
组织财政收入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两级利益的关系,还关系到不同对象的合理负担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掌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2.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
所谓“兼顾三者利益”是指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财政收入的取得,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单位和个人,以调动和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兼顾中央与地方两级利益”是指国家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兼顾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的利益关系。按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的国家财
政是分别由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构成的两级财政。两级财政有各自具体职能,也形成各自的利益关系,因此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兼顾两级利益关系。
3.“合理负担”原则
“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实行合理负担,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需要。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
为达到科学运用财政资金,满足国家完成各项职能的需要的目的,财政支出的安排应体现以下原则:
1.量入为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始终存在数量上的矛盾,脱离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盲目扩大财政支出,视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财政支出的安排应在财政收入允许的范围内,避免出现大幅度的财政赤字。
2.统筹兼顾。国家经济建设各部门和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的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数量上的矛盾不仅体现在总额上,还体现在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财政支出的安排要处理好积累性以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3.讲求效益。财政支出的效益体现在财政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为保证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的特点,对有经济效益而不需要财政扶持的单位,要做到无偿拨款和有偿使用相结合,财政资金投入与单位自筹资金相结合,资金安排和日后的财政监督相结合
(三)“三公”支出问题
1.“三公”,即: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和公款旅游。这些年中国大陆媒体陆续报道了年政府消费的估算数据。这些报道反映,中国大陆的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和公款旅游等"三公消费"几乎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2006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引用的数字显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公车消费3986亿、公款出境旅游性消费2400亿元。三项相加,"三公消费"达一万多亿。这里还没有包括公款建房、独立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全额医疗报销和其他福利等。对于上述报道,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根据《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有关科目数据测算,当年全国“三公消费”合计1201亿元,否认了前面的数据。
与国际相比,美国这样的国家,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是9%左右,日本占2.8%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占5%左右“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在近4万亿元的总支出中,大约占了22.5%的份额,这还只是额外支出,还不包括他们的工资,福利等各种待遇。)
2.三公消费反映的社会现象,主要是政府机制体制问题,
(1)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①这种行为严重损害政府形象,人民推出的公权代表人却背着他们进行三公消费,损害了民意。
②这样容易导致消费不公,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容易引起政府间团体分离社会角度上,引发社会群体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社会问题
③三公消费反映出我国的监督体制还需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急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