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

合集下载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醉翁之意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醉翁之意

十八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英国开始拓展海外市场。

因此,为了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乔治三世派使团出访中国,借为乾隆皇帝祝寿之机,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进而争取更多的贸易特权。

1787年,在首相小皮特的促成下,卡思卡特率使团出发访华。

然而在航行途中,卡思卡特身染重病不治身亡,使团未抵达中国便只能原路返航。

1792年,马戛尔尼被任命为使团团长,出访中国。

为彰显英国的文明与实力,马戛尔尼挑选了三十名文职人员和五十几名军职人员组成使团,并由东印度公司出资精心准备了六百箱贺礼为乾隆皇帝祝寿。

1792年9月,使团出发。

次年9月14日,马戛尔尼一行入热河行宫觐见乾隆皇帝,气氛十分和谐。

至此,对中方来讲,马戛尔尼使团的祝寿和朝贡使命已完成。

而对于马戛尔尼来说,真正的使命还没开始。

回到英国后,马戛尔尼使团成员陆续发表了中国之行的见闻与游记。

斯当东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为当时英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了珍贵资料。

斯当东赞美中国的自然风光和土地农耕状况。

作为一名植物学家,他注意观察中国的农产品种类,介绍了中国农耕的先进技术,如引水灌溉法等。

约翰‧巴洛是马戛尔尼使团成员中年纪较轻的一位。

巴洛笔下的中国充斥着对中国的负面评价。

在其著作《中国纪行》巴洛认为:中国人不讲卫生,很少洗澡,也很少洗衣服。

中国人很狡猾,善于骗术和盗窃。

然而,这一切应归结为政府──满清政府的自负和闭关自守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巴洛的观点表现迎合了当时英国中上流社会对中国的看法。

与斯当东和巴洛不同,埃尼斯‧安德森(Aeneas Anderson)所著的《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A Narrative of the British Embassy to China,1793年)对中国有更多的正面描写。

安德森认为中国的土地肥沃,十分适宜农耕。

同时,中国人精通农学、植物学,因此中国的农作物和园艺发展水平很高。

但对于中国人的品行他认为中国人虽然拥有节俭、勤劳、孝顺和富有创造力等优良品德,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中国人闭关自守,善于猜忌,欠缺同情心,愚昧无知,依赖迷信。

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信,内容到底有多奇葩?

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信,内容到底有多奇葩?

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信,内容到底有多奇葩?本文导读:大清盛世始于康熙,兴于乾隆,然仅数十年,百年盛世便毁于一旦,作为盛世与危世转折点的关键人物,乾隆皇帝颇受后世争议,《明史·神宗本纪》亦云“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后人依葫芦画瓢,称满清之亡,亡于慈禧,实亡于乾隆。

一个自称“十全武功”,寿命事业都破纪录的九五之尊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乾隆王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转折点,是帝制走向没落的一个敏感时期,乾隆执政的六十年时间里,曾经发生过很多可能改变历史命运的大事件,其中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3年)的马嘎尔尼访华事件,此事件看似只是普通的外交事件,但却决定了清王朝的兴衰和未来100多年的命运。

1792年,马嘎尔尼受英国王室委派,借为乾隆皇帝祝寿之机,与清王朝最高层谈判,想通过这次访问打开中国门户和市场,逆转或减轻贸易逆差对英国市场利益的损害,对于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发展模式的清王朝来说,打开门户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无异于天方夜谭,乾隆皇帝对英夷极度鄙视,这群来自西方的黄毛蓝眼睛让清朝官员颇感惊奇,虽然打心眼里鄙视这群不懂天朝礼仪规矩、举止丝毫不像人类的小国国民,但为了炫耀天朝国力,乾隆皇帝还是派官员前去迎接了马嘎尔尼一行。

马嘎尔尼本来兴冲冲的来到梦想中的中华帝国,想要见识见识马可波罗笔下所记叙的黄金遍地、宫殿堂皇、统治者博爱仁慈、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在当时的西方看来,强盛的中华帝国国家富庶、人民安乐、文明高度发达、没有教会的钳制、到处都是自由的空气。

然而在向京城坐船行进途中,却令马嘎尔尼大失所望也疑惑不解,使节团总管约翰·巴罗看到,中国老百姓的贫困程度让人瞠目结舌,大多数百姓穿的破烂不堪,房舍十分肮脏,有的是泥墙,有的是芦苇、高粱杆搭盖的茅屋,在狭小的空间里,还喂养着牛、猪、鸡和其他家禽。

乾隆皇帝为了招待英国人,曾下令各地进贡大量的鸡鸭鹅等生禽,然而在运送途中,由于碰撞挤压,大量的生禽死亡,英国人不屑于食用,便将大量的死禽扔入海中,每当此时,中国老百姓总是划船而至,兴高采烈的捡起这些死禽,回家腌好食用,英国人常把一些残羹剩饭送给当地老百姓,他们千恩万谢,连英国人喝剩下的茶叶,他们都要乞讨过来,接着冲泡食用。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二上名词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二上名词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二上名词一)名词解释1. 穿鼻草约亦作《川鼻草约》。

鸦片战争中清钦差大臣琦善背着清政府擅自与英国代表义律私订的议和草约(未正式签字)。

主要内容为:1)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2)英军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

琦善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欠”,割香港是允许英人在外洋一小岛寄居。

广东巡抚怡良以义律在香港付出的布告为证,向道光帝揭参琦善。

清政府不承认此约,并将琦善逮捕。

2. 闭关政策明清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上采取的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措施,亦称“海禁”政策。

在清朝这项政策更加严格。

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一口通商、“公行制度”、防范夷人等。

其实质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反映。

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和全局作用来看,它阻碍了必要的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3. 马嘎尔尼使团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进行的访华。

这次访华之旅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是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

9月,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乾隆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回绝了使团通商贸易的要求,马嘎尔尼来华未能取得预期的目的。

4. 片面最惠国待遇它始于1843年的《中英虎门条约》,是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奴役中国人民的重要手段。

最惠国待遇是指两国之间的交往是互惠的、平等的,但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强权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特权,中国只能给予列强优惠,而不能获取列强的优惠。

清政府只要给某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5.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中国晚清著名思想家,今文学派代表人之一。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是谁?他见乾隆皇帝时行了什么礼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是谁?他见乾隆皇帝时行了什么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马戛尔尼是谁?他见乾隆皇帝时行了什么礼
导语:马戛尔尼是英国的一位伯爵,曾经在大英帝国的多个殖民地担任过总督,在世界各地广为游览,可谓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后来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传
马戛尔尼是英国的一位伯爵,曾经在大英帝国的多个殖民地担任过总督,在世界各地广为游览,可谓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后来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传到了英国,大英帝国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充满了好奇,于是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为当时的乾隆皇帝贺80大寿。

下面说一下马戛尔尼见乾隆皇帝时行的是什么礼。

在当时的中国实行的是皇帝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在当时的中国人民普遍的认同君权神授,皇帝是最高无上的天子,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每个人觐见皇帝的时候都需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而1688年英国经过了光荣革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已经打破了君权神授的思想禁锢,君主的权利已经受到了议会的限制,议会才是英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对于英国人来说,皇帝并不是至高无上的,民主自由的信念已经深入到马戛尔尼等英国人的内心。

马戛尔尼作为英国使者觐见乾隆皇帝,按照礼节应该对乾隆皇帝行礼,马戛尔尼见乾隆皇帝时行的是什么礼呢?后人一直对这个问题非常的好奇。

其实在当时确实也因这个问题出现了很大的争议,清政府官员认为应该遵照清朝的礼节制度,对乾隆皇帝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而马戛尔尼认为那是对自己的极大的侮辱,坚持不遵照清政府的礼节。

经过激烈的争吵,最终达成了协议,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其使节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

所以在马戛尔尼见乾隆皇帝的时候,行的是英国的礼节,单膝下跪礼。

马戛尔尼生于1737年,是大英帝国的一位伯爵,曾经多次代表大
生活常识分享。

毛概

毛概

公元1793年,在中国和英国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英国以政府名义派出以马戈尔尼勋爵为特使的八百人的访华使团访问中国,这是“大英帝国”的第一个正式访华使团。

英王在给清政府的国书当中,是以恭祝乾隆皇帝万寿为名义而来的。

马戈尔尼率领使团历经九个月的海上航行,于1793年6月抵达中国。

如此庞大的访华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真的就是给乾隆皇帝补祝八十岁寿辰的吗?为什么双方会在觐见皇帝的礼仪问题上产生巨大的分歧?其实,马戈尔尼的这次出使,是希望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直接谈判,打开中国的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维护英国商人的利益。

当时,清政府的回应一方面维护了王朝国威和尊严,却也主动关闭了与西方交往的大门。

尽管如此,英国使团在中国几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还是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搜集了大量的军政资料。

以至于四十八年后的1840年他们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这场鸦片战争所使用的地图就是依据此次出使中国搜集的资料绘制而成的。

1792年,英国派马格尔尼率船队以为乾隆补祝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了中国。

他们来中国并非官方史学界说的为今后灭亡中国来刺探情报,他们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因为当时中国的GDP 是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

船队随行的有医生、天文学家、化学家、翻译等,共800人,马格尔尼还带来了英国乔治三世写给乾隆的信,信中说“我大英帝国军威远达世界各地,即便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予同享和平的幸福。

”在他们登陆后清廷官员认为英国人是来进贡的,便在英国船上插上“英国特使进贡”的旗子。

在与清廷官员谈到寿礼时马格尔尼说:“我们的礼物很高大,怕你们放不下。

”乾隆批复:“避暑山庄很宽敞,即便是一丈多的东西也能放得下。

”马格尔尼还送给中国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镀铜榴弹炮、自鸣钟、热气球和装备110门大炮的英国战舰模型,其礼单的说明书说“英国在欧洲是第一海军强国,素被称为海上之王。

”农历7月马格尔尼到北京,18日参观圆明园,据斯当东记载是福康安带他们去参观圆明园,当看到自动弹簧机时,福康安问:“英国有这种机器吗?”“这些机器就是从英国运来的。

江苏无锡中―度高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江苏无锡中―度高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江苏无锡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题30小题,共60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 C.③ D.④3.《史记集解》中写道:“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主要反映了A. 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 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C。

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 春秋战国时期君民共乐的社会场景4.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分封制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A.实行郡县制B.建立宗法制C.设立节度使D.推行行省制度6.“丁兰,河内野王人。

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

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

兰乃殡殓,报仇。

……帝嘉之,拜中大夫。

"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按军功授爵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中外关系史 (1)

中外关系史 (1)
正是在“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以及儒家思想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清政府认为对外只有理藩而无外交,对外推行朝贡贸易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前来中国的外国使节都被称为“贡使”。外国使节来华的任务,就是前往京城朝见皇帝,递交和接受两国外交文件,并把一些珍贵的本国土特产贡献给皇帝。中国皇帝也回赠礼物,并根据所进贡的物品价値回赠相当物品,这就是所谓的朝贡贸易。
下面我们从宁波港为例论述下条约制度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宁波的侵略势力迅速扩大,他们在宁波取得一系列的特权,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西方列强还在宁波开办银行,控制宁波的对外贸易,洋纱洋布的大量输入使宁波的传统棉纺手工业和冶铁业面临破产。宁波实行了半殖民地的海关制度,第一任宁波海关税务司是英国人华为士,从此宁波海关的管理权落入洋人之手。西方列强利用控制海关的权力,肆意压低外商货物的关税而提高华商的税收,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但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同时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阻碍。由于中国没有关税自主不能对弱小的民族工业进行保护,因此弱小的民族工业根本无力在重工业方面同外国资本进行竞争,只能投资一些轻工业。因此中国近代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严重的剥削和掠夺,中国实际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乐承耀,《宁波近代史纲》【M】宁波出版社.1999
乐承耀,《宁波近代史纲》【M】宁波出版社.1999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泛滥,而取得战争胜利的英国人则试图建立中外交往的新制度。按照这种说法,英国发动鸦片鸦片战争目的在于废除纳贡制结构,换句话说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鸦片战争虽然是因为鸦片贸易引起的,但它本质上是英国推向全球霸权的侵略战争。如果单纯的是一场贸易战,为什么要战败的中国割地赔款?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火烧圆明园?费正清把鸦片战争说成贸易战实质上掩盖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掩盖了对中国的掠夺。他过度强调了条约制度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弱化了条约制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当然费正清作为一个西方人来看待条约制度有自己的民族立场和看法,这是无可厚非的。

马戛尔尼出使何以失败?

马戛尔尼出使何以失败?

马戛尔尼出使何以失败?2013年12月16日01:16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金山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来华,是中英首次政府间的正式接触。

马戛尔尼此行是以给乾隆帝祝寿为名,谋求扩大中英贸易,建立外交关系,却没有达到最终目的。

作为中英两国早期影响最大的一次交往,马戛尔尼出使为什么会失败,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礼仪之争觐见礼仪一直是西方使者面见清朝皇帝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马戛尔尼此次使华,也对礼仪之事有所了解,还收集了一些相关情报作为参考。

此前的任职经验(他曾担任过英国驻俄国全权特使、加勒比群岛总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让马戛尔尼对觐见礼仪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见解,但一直没有渠道和机会加以表达。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负责接待的钦差大臣徵瑞则在汇报中一直称马戛尔尼为“贡使”,夸赞使团成员很是“恭顺”。

最终,在使团提交一封关于觐见礼仪的信件之后,“礼仪之争”爆发。

马戛尔尼建议两国君主享有同等待遇,由双方级别相同的官员分别向对方君主(或其画像)行礼。

乾隆帝不悦,认为这是“无知”的要求,英使妄自尊大,应予制裁。

由此,中英双方围绕礼仪问题展开了多轮较量:首先,中方主持接待的大臣和珅假称自己腿部受伤,试图迫使英国使节先去拜访他,以获得礼遇上的优势;马戛尔尼则以旅途疲劳、身体不适为由推脱,派其副手斯当东出面。

随后,斯当东出席了和珅主持的接见和晚宴,但并未在觐见礼仪方面做出任何妥协。

此后,中方又降低使团的伙食标准,以惩戒英方逼其让步,但马戛尔尼仍然没有妥协。

就在“礼仪之争”陷入胶着之际,中方鉴于乾隆帝寿辰临近,英使又属首次来华,最终同意马戛尔尼如期觐见。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使团在避暑山庄以“适当的礼仪”完成了觐见,不过双方对行礼的记载完全不同:中方记载马戛尔尼当日行了叩头礼;英国方面则认为特使只是单腿下跪。

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作为一项外交活动,关键并不在于马戛尔尼行了什么礼,而在于他终于完成了觐见,中英之间实现了官方的直接接触。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历史趣谈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 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马戛尔尼访华背后的阴谋真的是给乾隆祝寿吗?导语: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

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

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堪称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别有用心的访华使团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已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

乾隆五十二年(1787),英国国王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思卡特为使臣前往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却未料使臣在中途病死。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政府又派曾任外交官和殖民地行政长官的马戛尔尼为特使,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前往中国,祝贺乾隆皇帝83岁寿辰。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估计中国的实力,为英国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英国政府对这次出使十分重视,为使团的组成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首先,对使团成员做了精心安排。

特使马戛尔尼是一位有经验的外交官和殖民主义的老手,曾任驻俄公使,与俄国签订了十分有利于英国的商务条约,以后又历任格林纳达总督和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总督。

副使斯当东是马戛尔尼的挚友,有从事殖民外交的丰富经验。

使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其中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家以及有经验的军官。

此外,还有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和大量军事人员。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什么事件让西方国家看到了清政府的狂妄腐朽

历史趣谈什么事件让西方国家看到了清政府的狂妄腐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事件让西方国家看到了清政府的狂妄腐朽导语:公元1792年,发生了著名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

这原本是一件可以改变中国进程的大事件,可是,当政的清廷政府却白白地错失了这样一次与先公元1792年,发生了著名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

这原本是一件可以改变中国进程的大事件,可是,当政的清廷政府却白白地错失了这样一次与先进文明、先进技术交流和对话的机会。

错失机会的直接原因,是缺乏沟通双方的翻译人才。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清廷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廷政府的闭塞、愚昧、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看不起世界上任意其他国家——当然,就不屑于培养翻译人才了。

可以,“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为以后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埋下了幽微而深远的一笔。

马戛尔尼,全称乔治·马嘎尔尼(Lord George Macartney),苏格兰人奥青雷克·马戛尔尼的后裔,1737年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桑诺尔,1759年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毕业,先后在荷兰、俄国、印度等国工作,曾任驻俄国公使与叶卡捷琳娜二世签订商务条约,出任过爱尔兰事务大臣、加勒比岛屿总督、印度马德拉斯省督等职。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子爵为正使正式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

出使中国,是有其复杂的背景及其功利目的的。

从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确立起了立宪君主制的原则,牢牢占据了国内的统治地位。

从此,英国资产阶级奉行殖民扩张政策,极力发展海外贸易。

英国国土有限,人口不多,但商品经济、机械化生产发展迅猛,18世纪70年代又爆发了工业革命,国内对原料产地和新产品销售市场的生活常识分享。

马戛尔尼使团

马戛尔尼使团

马戛尔尼使团Ma Cartney Mission英国早期派遣来中国的官方代表团。

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 (1737~1806)任全权大使。

1792年 (清乾隆五十七年)9月,他率领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乘船自朴次茅斯港启程。

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图》(绘画)乾隆帝对英使首次来华极为重视。

1793 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旋由接待大员陪同经北京前往热河 (今河北承德)行宫。

关于觐见礼节,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

军机大臣和珅在热河约见使团,马戛尔尼称病不见,只派副使斯当东前往要求举行谈判。

乾隆帝称该使“妄自骄矜”,对其来华别有所图,更具戒心,但仍表示可“顺其国俗”,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

9月14日,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觐见乾隆帝,正式递交国书并参加万寿节活动。

马戛尔尼多次想与和讨论两国贸易和建交问题,均无结果。

10 月3日,英使提出书面要求6点:①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

②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

③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

④在广州附近辟一地,准英商享有与上款相同的权利。

⑤英商在澳门、广州内河运货得免税或减税。

⑥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

乾隆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一一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警告英人不得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至此,马戛尔尼的使命归于失败。

10 月7日,使团一行乘船由运河南下杭州,然后改行陆路至广州离境,于次年9月回到英国。

乾隆皇帝与英国大使第一次相见产生了什么故事

乾隆皇帝与英国大使第一次相见产生了什么故事

乾隆皇帝与英国大使第一次相见产生了什么故事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赴京觐见乾隆皇帝,于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帝国有了一次错位的遭遇。

从英国使团来到大清帝国的第一天起,两种文化、两种制度就处于不断的对话、交锋之中。

可惜的是,由于历史、文化、心态、意识的差异,在不断沟通、斡旋的过程中,双方并未真正交手。

当时的大清帝国,虽已开始由盛转衰,但在“十全老人”乾隆的心目中,大清即为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当两广总督郭世勋向乾隆上奏英使远道而来为其祝寿一事时,乾隆龙心大悦,将之视为天恩浩荡,福泽万邦,化外之民,远来恭贺。

于是下旨相关州府,为英使北上提供方便,并悉心关照英使在华的生活事宜,以示其“怀柔远人”的体恤之情。

但是,在祝寿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乾隆及大清官员们无法预见的,却是英国使团访华的真正目的—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拓展英国的对华贸易。

或许,应当说,大清帝国上上下下从不觉得能从与英吉利的贸易中获益。

大清地大物博,天朝光宅四海,历来都是薄来厚往,无须费心与外国通商贸易。

事实亦是如此,英使随后所获赏赐,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其所供之物。

在两国使臣交往中,争议最大的,便是英使觐见乾隆的礼仪。

清廷坚持英使应对乾隆行三跪九叩之礼,而马戛尔尼则强调,大清与不列颠王国乃地位平等之国家,若大清同级官员亦能向英王行同等礼仪,则英使亦乐意为之。

这当然不是乾隆及大清官员们想要的答案,双方一直为此争执不休。

最后,清廷以“化外之人,有绑腿之俗,不便叩头”的托辞让步,同意英使在觐见时以单膝下跪行礼。

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

英国在出使人选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考虑到中国历来轻商,且官吏傲慢、精明,所以使者必须是与商业无关、地位崇高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做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被英国政府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副使斯当东(George L. Staunton)是法学博士,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军官。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写道,他们派人出使中国的目的,绝非谋求扩充本国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外国财富,而只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1但信中还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洋行;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在广州附近拨出一小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商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次茅斯起航。

为了向中国显示英国势力的强盛,抑制中国人的傲慢,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

单膝跪地还是三跪九叩--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记

单膝跪地还是三跪九叩--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记

等拘泥国俗,不行此礼,转失尔国王遣尔航海远 河 .于礼 节 多未谙 悉 .朕心深 为不惬 ”。清
来祝蟹纳贡之诚,且贻各藩部使 臣讥笑,恐在朝 廷负责接待英使 团的大臣徵瑞等再 次与马嘎
引礼大 臣亦 不容也 。
尔尼就礼仪 问题磋 商 。马嘎尔尼仍 旧坚 持 以
至此 ,中英 双方就英使觐 见乾隆皇帝 时 谒 见英 国女 王一样的屈膝 礼谒 见中国皇帝 。
使 中国 。十月,乔 治 ·马 嘎尔 围的贸易大门。
单 膝 跪 地 还 是 三 跪 九 叩 尼与副使乔治 ·斯当东一道,
在经 历几个月的 漫长航
率领 由植 物学 家 、化学 家 、天 行 之 后 ,马嘎尔 尼使 团抵 达
文学 家 、医 学 家 、航 海 家等 广 州 。l{1于英 国使 团打 着 表
及 ,为维 护 天朝 国体及礼 仪 ,
帝 撒 了谎 。他 以为 可 以通 过
他 最 终 决 定 仅 派 随 员 天 津 道
自己的 努 力 ,让 马嘎 尔 尼 等
员乔人 杰 、通 州 副将王文 雄 前
人 接 受 跪 叩 礼 。然 而 马 嘎尔
往 英 国使 团所 乘 船 上 迎 接 马
尼 坚 决 主 张行 西 方 屈 膝 礼 ,
跪九叩首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礼。 官 员不可能接受的建议 。
今 尔国王遣 尔等前来祝嘏,自应遵天朝法度 。虽
直 至英 国使 团抵 达 热 河 时 ,中英 双 方
尔国俗俱用布扎缚,不能跪拜,但尔叩见时何仿 就 觐见礼仪 问题 仍没有达 成一致意 见,这让
暂时松解,俟行礼后再行扎缚,亦属甚便。若尔 乾隆皇帝甚 为不满 , “英 吉利使 臣等 前来热

中近史11

中近史11

一、名词解释;1、马戛尔尼使团英国早期派遣来中国的以马戛尔尼伯爵为首的官方代表团。

在清朝时期,中国非常不重视商业贸易,乾隆廿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贸易的港口。

而且限制多多。

这些限制引起了外商的不满,马戛尔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使中国的。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以补祝乾隆帝八旬万寿为名来到中国。

使团有八十多人,包括天文学家、数学家、医生和士兵等,所携带的礼物有天文地理仪器、军品、车辆、图画等,用意是显示英国的文明。

英国使团的目的,是想利用前来给清朝乾隆皇帝祝寿的机会,和清朝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拓展英国的对华贸易。

使团在天津登陆以后,经过多次交涉,马戛尔尼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但清朝安排的短暂会见并未给马戛尔尼提供说话的机会。

会见结束后,在清廷的要求之下,使团匆匆离开中国,无功而还。

2、【穿鼻草约】亦作《川鼻草约》。

鸦片战争时清政府钦差大臣琦善私自与英国代表义律订立的议和草约。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月25日琦善与义律在穿鼻会谈时议定。

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2)英国撤出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

琦善蒙哄清政府,诡称赔款为商欠,割香港是允许英人在外洋一小岛寄寓。

经广东巡抚怡良揭发,并以义律在香港发出的布告为证。

清政府将琦善逮问,不承认此约。

辞3、【魏源】(1794—1857)清末思想家、史学家。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道光进士。

官至高邮知州。

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

和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

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

痛愤时事,著《圣武记》。

后又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建议自设船厂、炮船,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

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一定影响。

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书,并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

1792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1792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英使访华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王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为首800多人的使团访问清朝帝国,并于次年到达。

弘历接到两广总督关于英使来华“进贡”的奏报十分高兴,他命人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

英国使团到了北京,在圆明园休息几天后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八十三岁寿辰的庆典。

清朝政府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

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却在礼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礼。

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

弘历得知后非常生气。

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妥协:八月初六万树园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跪九叩礼。

英使带来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先进科技的代表作,有座钟,天球仪,地球仪,望远镜,还有能够测报气象的仪器,手枪、步枪、榴弹炮等。

乾隆帝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

”清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

英使团参加完庆典返京后,马戛尔尼递送的表文由在京的传教士翻译了出来,原来是英国要求派人常驻北京。

乾隆帝以谕旨的形式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交马戛尔尼带回。

这时乾隆帝已隐隐感到英使另有企图,便催令他们赶快起程回国。

马戛尔尼离开英国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让他把一封信转交乾隆。

马戛尔尼多次想通过和珅向弘历转达信中的意思,都被和珅转移了话题。

于是马戛尔尼就按信的内容直接给乾隆帝写了一封信,提出如下请求:开放珠山、宁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取消澳门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或照1782年的税率减免;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划一个没有城寨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囤货;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门;允许英国人自由传教等等。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练习题第二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练习题第二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练习题第二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

”这段话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

(有一事件)“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材料中“有一事件”指(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B、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公平竞争C、民国建立激发了国人投资实业的热情D、民主共和的实现提升了民众爱国意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A、金田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广东桂平县武装起义B、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天京事变直接导致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某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知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访华之旅,这次访华之旅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马嘎尔尼乘坐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狮子号(图一),一路耀武扬威,炫耀着自己强大的武力,一路大肆收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报。

9月14日,乾隆在热河接见了马嘎尔尼,接见前发生了一场让史家议论纷纷、感慨万千的礼仪之争:清政府要求马嘎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而马嘎尔尼则要求用觐见英王的礼仪,行单腿下跪、吻手礼。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以英国使团行单腿下跪之礼草草收场(图二)。

对这样的结果,乾隆皇帝很是不快,当马嘎尔尼向乾隆抛出他们此行真实的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时候,乾隆皇帝一口拒绝,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在天朝上国的闭关政策面前,马嘠尔尼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伦敦。

后来马嘠尔尼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

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1840年,这句话得以应验!
清朝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它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海盗式骚扰的一种抵制。

然而,这种抵制徒劳无益,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活动,但它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失去了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历史已然成烟,然而,对历史的思考并不如烟,历史可以过去,对历史的拷问、思索却将永无休止。

罗素关于磕头事件的观点:“当我们不把磕头当作一件可笑的事情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山庄指避暑山庄,它从1703年开始建造,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清帝曾在此多次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清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清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

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英国第一个派到中国的使团由马嘎尔尼率领浩浩荡荡的来了,乾隆决定在避暑山庄接见马嘎尔尼,就安排在万树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179 3年,已经战胜荷兰取得世界霸权地位的英国,派其驻俄公使马嘎尔尼为特使,在承德面见乾隆。

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满洲人打仗爱用弓箭,当我告诉他们,欧洲人已放弃弓箭而只用来复枪打仗时,他们愕然不解,认为在奔驰的马上射箭,比站在地上放枪豪迈。

” 马嘎尔尼如此揶揄事出有因。

他在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中所遇到的困难超乎他的想象。

双方都站在以各自为中心的世界的重心。

一方是千年以来的自认为的世界中心的
清朝;另一方则是世界的新贵,籍着地理上的巨大发现与同时带来的视野与观念,理性与科技的巨大突破,将在世界上继续称雄一个多世纪的新兴海洋帝国。

双方都试图将自己的观念准则强加于人。

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思治先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详细讲述了这段外交风云。

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于对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个地方,一口通商,而且实行行商制度,外国商人到了中国来做买卖的时候,来贸易的时候都必须住在行商里头,不能和中国商人直接交易,必须通过行商。

这对于急于要打开中国门户的英国人来说远远不够,因此英王派下一个最高的政府团,到中国来,跟中国的最高当局,跟皇帝直接谈判,希望中国能够把天津、舟山、宁波等这些地方都开放成通商口岸,而且提出一些有关通商的这样一些条件,以及要求。

当时西欧人对中国人了解很少,认为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在亚洲也很强大。

因此这个特使他要经过很严格地挑选,马嘎尔尼是驻俄国的公使,被认为和外国宫廷打交道多年,有丰富的经验。

马嘎尔尼带了大批的当时的礼物,当时科技比较先进的一些礼物,有天体运行仪,有地球运行仪等欧洲当时近代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礼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