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社会发展规律解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社会发展规律解读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社会发展规律的解读。
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经验的总结,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基本依据。
本文将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性社会发展规律首先表现为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无法阻挡的,社会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我们需要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现象,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更要把握其发展的本质。
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不断演进,从而引发社会的变革。
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调整生产关系,社会才能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
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规律还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法律、政治、文化等制度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上层建筑来适应和推动,只有当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时,社会才能保持稳定。
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规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阶级斗争使得社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只有解决了阶级矛盾,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五、决定论与人的能动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规律既强调了决定论,也强调了人的能动性。
社会发展是由一系列的规律和因素决定的,这是决定论的一面。
但是人的主体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六、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汇总马原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考研政治复习备考的重点内容。
在马原部分,有不少考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希望对你有用!考研政治马原易错知识点1.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而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
当然,合理的规则必须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3.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
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4.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5.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
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6.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
质变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有数量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
7.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也不能把斗争混同于斗争的具体形式,如错误地认为斗争即对抗。
8.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讲矛盾双方的斗争不需要条件,不受任何条件约束,而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斗争的具体形式受不同条件的制约。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10.“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包含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读。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复习和解读。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我们可以找到其背后的基本规律。
首先,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演进中的。
其次,社会发展是相对稳定和有序的,虽然会存在一些突发的变化和冲突,但整体上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性。
最后,社会发展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力的进步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生产力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和改造自然物质的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制度。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旧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于是社会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这种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就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强调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无产阶级通过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原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推动着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四、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提出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现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的方式,而社会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观念和价值体系。
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也对社会存在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变化会促使社会存在的变革,反过来,社会存在的变化也会引发社会意识的变化。
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理论。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考研政治复习:马原把握规律知识点的“规律”在考研政治的马原版块中,规律这个概念是经常出现和考察的,也是同学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版块的一条重要线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规律的相关概念在大纲中出现的次数以及考研政治真题对这个知识点如何考察的。
首先,同学们需要把握的是规律的概念,同学们要把这个概念放到整个辩证法的体系中加以理解,“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换句话说,规律首先是一种联系,但不是一般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第一,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任何规律都是实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
第二,就是必然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
接下来的,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所以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所以在考研政治的真题中经常是利用人与规律的关系给同学们制造做题的.障碍。
首先,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藐视、创造、消灭改变,”这几个词只要和规律搭配,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就一定不能选择。
可以和规律搭配的是“认识、发现、利用、遵守”,但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同时,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规律的种类有哪些呢,规律可以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的一道真题就是根据这个知识点来命制的,我们一起来看下,2014.2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社会发展规律易错点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由自觉意识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而人的活动是由自觉意识 和目的的,所以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和目的的,所以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是人们实践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动的结果,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动的结果,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自觉意识 和目的的活动。可见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 和目的的活动。可见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是 受人的动机和目的影响的。 受人的动机和目的影响的。 2.人的动机和目的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 人的动机和目的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人的动机和目的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存在有反作用,会影响社会历史进程。 存在有反作用,会影响社会历史进程。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支配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是和生产 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人类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 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总之,题中的观点,夸大了人的动机和目的的作用, 总之,题中的观点,夸大了人的动机和目的的作用,是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
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 就能对社会发展 起推动作用
错误。 错误。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 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 提下,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提下,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际上是说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生产力, 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是通过经 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实现的。 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实现的。 因此, 因此,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还是阻 碍作用,不是取决于他是否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 碍作用,不是取决于他是否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 而是取决于他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还是落后 的。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的生 产关系时,就能促进社会发展; 产关系时,就能促进社会发展;若他所服务的经济 基础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则会起到阻碍作用。 基础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则会起到阻碍作用。
[纯干货]考研政治选择题常考点及易错点——马原
[纯干货]考研政治2020选择题常考点及易错点(一)马原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科学性(突出特征&理论优势)②革命性③实践性(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④人民性(最鲜明的品格,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⑤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背景:①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②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③思想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3.《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4.马克思主义不是指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理想方案。
(不是教案,而是行动指南)5.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也不是系统与要素)6.列宁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7.运动在时间和空间内运动: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性质:一维性。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时间具有一维性,运动没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8.现象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反映本质,但理性知识不可能完全正确。
9.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10.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必然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偶然性可以认识,但不可选择。
11.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区别在于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抽象和现实的可能性,区别于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联系、发展及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联系、发展及规律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 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
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
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3. 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可以分为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两种基本类型。
客观联系又称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事物原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联系是指人们从某种特定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出发,对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所做的人为改变和主观臆想。
唯物辩证法要求从客观联系出发,依据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认识客观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来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均根源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就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事物的自在联系是靠人去揭示的,事物的人为联系是靠人去建立的。
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自在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于物质世界,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不断深入地把它们揭示了出来。
事物中人为联系的建立则体现出人类实践的能动性,使自然在人为的联系中变成一个“人化”的自然。
当然事物的人为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时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可见,这种事物中的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并不是一种主观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社会发展规律探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中的社会发展规律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社会发展规律则是其中一个核心概念。
本文将通过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概念和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社会发展规律则是指导社会变革的普遍性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包括客观规律和历史规律两个方面:1. 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它表现为客观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例如,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
2. 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它受到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变革的影响。
历史规律更加突出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特征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一系列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对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必然性:社会发展规律是必然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平衡性:社会发展规律追求社会的平衡和稳定,通过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实现社会的发展。
3. 过程性:社会发展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实现。
4. 一般性:社会发展规律适用于各个社会阶段和国家地区,具有普遍性。
三、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要内容社会发展规律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内容:1. 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都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3. 阶级斗争规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突出表现。
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2016考研资料分享群:248600511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原理很多,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很多题目容易混淆知识点,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判断失误导致错选或者读不懂题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帮助考生理清易考却又易错的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原各章知识点中易错题目,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预祝大家考试顺利!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1. 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
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选择性的原因。
一个民族之所以作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
民族利益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
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是取决于交往。
处在转折点上的民族在国际交往中可以从处于先进社会形态的民族那里获得“历史的启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是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实现社会跨越的必要条件。
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这种把握程度,直接制约着其历史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5. 恩格斯指出:“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这一论述包含的思想有A.人类将无限期地处于必然王国之中,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统治B.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一个历史过程说明人的自由可以是绝对的C.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历史过程D.进入了自由王国一切规律将不再成为人们的束缚[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其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是与阶级斗争密切相关的。
历史上的社会发展都伴随着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的胜利或失败将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物质基础,而阶级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将决定社会制度的嬗变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无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第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还体现在对立统一规律上。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对立力量的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前进的源泉。
社会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促使社会向前不断发展,产生新的质变。
第四,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朝着进步的方向进行的。
虽然社会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曲折和反复,但总体趋势是积极向前的。
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始终向着更加先进、公正的方向前进。
最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还包括了革命性和渐进性。
社会变革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社会的变革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冲突和斗争,通过一定的阶段和阶级力量的整合,逐步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
但是,社会变革也具有革命性的特点。
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变革可能会发生突发性的爆发,推动社会向前快速发展。
这种革命性的变革在社会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趋势。
社会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趋势可循。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社会历史的阶段性、阶级斗争的推动、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以及革命性和渐进性的存在等方面。
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态势,进一步推动社会向更加先进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中,有一系列普遍存在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这些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和阐述。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论,来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些普遍规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适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起作用。
无论是古代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都遵循着一定的历史规律。
这些规律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系统的分析和预测。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和影响,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不能主观地去改变这些规律,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了辩证法的运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改造,人们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平衡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平衡的,而是充满着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存在差异,社会阶级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冲突,通过这种动荡和冲突,社会历史才得以向前发展。
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可预测的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未来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尽管不能预测所有的细节和具体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对社会的未来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制定社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包括其普遍存在、客观性、辩证性、不平衡性和可预测性。
4《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第二部分)
发 挥 离 不 开 人 民 群 众
秋收起义
杰 出 人 物 历 史 作 用 的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毕升 瓦特
(三)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 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规律告诉人们:历史人物 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规律告诉人们: 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受社会种种必然因 素和偶然因素的制约。 素和偶然因素的制约。
• • • •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 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主要倡导 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 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和偶然性的统一。 杰出人物及其作用是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 活动所制约。杰出人物是在群众实践中产生出 来的,他们历史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在何种 程度上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12
• • • •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经济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政治条件(政治制度) 精神条件(历史传统和科学文化)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的原理, 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 1.群众观点 1.群众观点 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 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到群众中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解析一、引言:社会发展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不同社会阶段的兴衰更迭以及其中的矛盾斗争,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行科学解析的理论体系,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深入探讨其对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解析。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基于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等重要观点,对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解析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历史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这些阶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解析: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私有制和剥削,通过资本积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财富的极端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2. 阶级斗争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最终将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五、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解析:1.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实现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于灭绝阶级剥削,实现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 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要求建立起协作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计划经济的方式,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六、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动力来源。
3《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任何一种 社会条件 下都有三 种水平的 基本意识
超 前 意 识 同 步 意 识 落 后 意 识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原 沉淀 始 社 会 意 识 奴 沉淀 隶 社 会 意 识
扬弃
封 沉淀 建 社 会 意 识
扬弃
资 沉淀 本 主 义 意 识
扬弃
社 会 沉淀 主 义 意 识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根 本变革。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及其辩证关系
1、概念
(1)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分为: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 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工业 科技
农业
商业
军事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基本制度
阶级结构
生产 方式
决定
政治观点 法律观点
道德观点 发展水平
社 会 存 在 和 发 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封建 社会
按劳分配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 提; (2)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 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 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 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 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过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然而,无论在哪个社会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都是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下面将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做一简要回顾。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非可逆性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这种矛盾在一定阶段会引发社会革命,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发展的阶级斗争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来自于阶级斗争。
历史上的社会发展,都是由原始社会的奴隶制到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再到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一条阶级斗争的曲线。
阶级斗争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而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生产力的提高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时,社会就会面临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往往决定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演变。
四、上层建筑依赖于经济基础的规律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它们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他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经济基础的变革往往会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相应地,上层建筑的变革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这种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五、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还包括不平衡和发展的规律。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是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差异所造成的。
同时,社会的不平衡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与补充,不平衡的现象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考点精析:人类社会及发展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考点精析:人类社会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化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第四章节,通过历年相关真题的数量,我们不难看出该知识点的重要性。
知识点知识点具体内容历年相关真题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历史唯物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2003年单选第1题2011年单选第2题2001年多选第17题1999年单选第4题2007年单选第4题2000年单选第3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二、劳动对象。
三、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2009年单选第3题2004年单选第17题2001年分析题第31题1999年单选第3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设施。
有意识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
1999年多选第18题2012年多选第18题2005年单选第4题2004年多选第16题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律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6. 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动态的过程。
唯物史观在揭示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的同时,也充分重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自觉进行活动的场所,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
单个的历史主体总是把自己的追求汇合成一种合力,从而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去创造历史。
社会历史发展蕴涵着客观的规律并表现为一个决定的过程。
但这一规律实现的具体形式、途径和方法却是可以选择的。
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
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8.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
”这一观点属于A.是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唯物史观B.是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观点C.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的经济决定论观点D.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正确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决定论观点的辨析。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
”这一观点依据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得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是对唯物史观的庸俗化,属于经济决定论的观点。
经济派(经济决定论)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把经济因素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没有看到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属于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列宁曾经批判经济决定论,他认为:“根据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这一点,决不应当做出经济斗争(等于工会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总的说来,各阶级最重大的、‘决定性的’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具体说来,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
”这就是说,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政治又代表着阶级的经济利益,对于经济不是消极的。
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等而进行的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要形式,但决不能限于这种形式。
无产阶级只有把经济斗争提高到政治斗争,通过政治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自身的根本任务。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14. 认为“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越广泛”,这一错误观点认为A.民主不是抽象的、绝对的B.民主没有共性的内容C.民主问题的实质取决于经济基础D.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民主的性质[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决定民主的性质。
民主权利总是受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
民主作为上层建筑,其本质直接由经济基础决定,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因此有不同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其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都是资本主义民主所不可比拟的。
我们要看到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不能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广泛越真实。
否则,就会得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优越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结论。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近代民主、自由的进步作用,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的斗争中,形成民主、自由、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
民主具有共性的内容,但不能忽视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不能因民主发展的程度而忽视了民主的性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6. 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客观的、综合性的,其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A.文化的发展程度B.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D.社会和谐的程度[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社会进步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文化的发展程度,这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性尺度。
考察某一社会是否前进着,要看它与过去相比在文化、文明状态上趋向如何,是在增长还是在衰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社会的进步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程度又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程度,其中,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精神文化是一定社会在精神方面的重要标志,是物质文化的必要补充和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2)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这是社会进步的目标性尺度。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施动者,是社会的构成元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是人的社会。
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就是人的发展。
人在创造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时,也不断地改变自身、完善自身,追求着人类的解放和自由。
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解放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人的社会性与个性全面发展及有机统一;人的感觉的全面发展;人的自主活动的回归;“自由人的联合体”。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3)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或根本性尺度。
人在社会关系中活动并不断创造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构成复杂的社会矛盾,正是这些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也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及自由的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动力,是社会进步尺度中之根本尺度。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任何时候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那么,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阶级产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即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从而能够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出现,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暴力在阶级产生的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是直接的原因,暴力能使财富重新分配,却不能创造财富。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也只能促进阶级的形成,不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看成是现实性。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0.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
它包括如下的含义:(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是全部人类生活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不能不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为基础。
(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不仅生产出为人们生存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劳动产品,而已同时生产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一切萌芽。
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劳动作为认识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全面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和他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8. 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A.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B.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C.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D.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第二位的,是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
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任何杰出人物都不能成功。
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其全部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生产方式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不能取代人民群众而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从根本上说,杰出人物的作用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反对“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也反对“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观点。
这种“共同创造论”貌似全面,实际并没有摆脱唯心史观的性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0.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辩证法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决定论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题干的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早就并涌现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和人民群众一起成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