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络膜裂体部到第三脑室的显微解剖_王永恒
解剖学脑被膜、脑血管、脑脊液PPT课件
毛细血管网
构成
由单层内皮细胞及其外部基膜组成,内皮细胞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疏松,有利于血 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功能
是血液与脑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毛细血管网通过其渗透性和流体静压 的作用,实现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为脑组织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气,并排出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
03 脑脊液循环与功能
颅内压的生理调节
通过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平衡、颅内静脉压的调节以及颅内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等机制,维持颅内压的稳定。
颅内压升高的病理变化
当颅内压升高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脑疝形成,危及生命。此时需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治 疗措施。
04 常见疾病与临床表现
脑被膜疾病
01
02
03
脑膜炎
挑战分析
针对脑被膜、脑血管和脑脊液的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等问题,需要 不断改进和完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物。
维持颅内压稳定
蛛网膜下隙内的脑脊液对颅内 压起缓冲作用,维持颅内压的
相对稳定。
参与脑脊液循环
硬脑膜上的静脉窦参与脑脊液 的循环和吸收。
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
解剖位置
脑被膜位于颅腔内,紧贴颅骨内面。
毗邻关系
脑被膜与颅骨内面、脑组织及颅内血管等结构紧密相邻。在某些部位,如颅底的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紧密,难以分 离;而在其他部位,如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处,硬脑膜则与颅骨内面有较大的间隙。此外,蛛网膜下隙内还有丰富 的血管和神经通过。
脑膜炎引起的脑脊液成分改变,表现 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05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脑室断层解剖(干货分享)
1
脑室系统包括: 侧脑室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2020-12-08
2
一、脑室横断层解剖 1. 透明隔层面 • 侧脑室中央部, • 顶:胼胝体, • 外侧壁:尾状核头和体 • 透明隔居左、右侧脑室之间
2020-12-08
3
2. 室间孔层面
• 左右前角之间有透明隔
• 穹窿在透明隔后方,两 侧为室间孔
• 后角 • 顶和外侧壁:胼胝 体压部纤维所形成 的毯,其外侧为视 辐射 • 底:枕叶髓质 • 内侧壁:禽距,为 距状沟前部皮质陷 入而成
2020-12-08
24
2020-12-08
25
脑池断层解剖
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 环池、
脑桥小脑角池
背侧: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
不成对脑池
小脑上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
腹侧: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延池
2020-12-08
26
2020-12-08
27
Hale Waihona Puke • 小脑延髓池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即枕大池,被小脑镰分为左右2部, 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
• 桥池pontine cistern:位于脑桥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间,其内有基底动脉; 向上通入脚间池,向后通入小脑延髓池
• 后缘中央借正中孔与小脑溪相通
2020-12-08
9
二、脑室矢状断层解剖 1.正中矢状断层 ①第三脑室 ②中脑水管 ③第四脑室
2020-12-08
10
2020-12-08
11
旁正中矢状断层
• 侧脑室在胼胝体的下方 • 其前端宽大部分为前角, • 前角的前上壁为胼胝体嘴和膝, • 底为尾状核头。
人体解剖学:脑膜脑血管
无机离子
生物活性物质
神经纤维
葡萄糖和蛋白
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
左右大脑半球的动脉
联系
动脉瘤
先天性脑A瘤的常见部位
颈内A 栓塞
基底A
颈内A
椎A
颈总A
常见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部位
1.特点
(二)脑的静脉
不与动脉伴行 壁薄无瓣膜 分浅、深两组,吻合丰富
1、浅静脉
引流皮质和皮质下的血液
01
大脑上静脉
02
大脑中静脉
03
大脑下静脉
04
眼静脉
腔静脉
56% Option 2
岩上窦
岩下窦
颞骨岩部的后缘
位于颞骨岩部的上缘
01
02
03
04
上矢状窦
01
下矢状窦
02
直窦
03
窦汇
04
横窦
05
乙状窦
06
颈内静脉
07
海绵窦
08
岩上窦
09
岩下窦
10
硬脑膜窦内血流方向:
11
蛛网膜下隙
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内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髓池
脚间池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动脉
01
颈内动脉
02
椎动脉
03
来源
04
皮质支
05
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
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徐淑军;吴承远;孙炜;步玉兰【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1997(000)004【摘要】目的:探讨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11例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
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有:①脑室分流手术;②囊肿-腹腔分流术;③囊肿切除;④囊肿切除加囊肿-脑池分流术,或囊肿部分切除(即囊肿开窗术),或囊肿切除加脑室-脑池分流术。
结果:其主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和中线综合征为主。
上述方法中单纯囊肿壁切除只能使部分病人的病情缓解,脑室分流或囊肿切除加脑室分流手术的疗效较好。
结论:四叠体区蛛网膜囊肿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单纯囊肿切除不能解除多数病人的梗阻性脑积水。
作者根据囊肿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提出:对交通性蛛网膜囊肿采用单纯性脑室分流术,对非交通性者采用囊肿切除加脑室分流手术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3页(P244-245,307)【作者】徐淑军;吴承远;孙炜;步玉兰【作者单位】[1]山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山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济南 250012;[3]济南 250012;[4]济南 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经脉络膜裂房部至四叠体池的显微解剖 [J], 王永恒;唐阔海;魏绍武;韩志光;马智慧;冯继2.民航飞行员四叠体池脂肪瘤1例 [J], 刘云;李海峰3.民航飞行员四叠体池脂肪瘤1例 [J],4.民航飞行员四叠体池脂肪瘤1例 [J], 刘云; 李海峰5.胎儿期四叠体池囊肿合并重度脑积水进展演变1例 [J], 耿健;王迎宾;马云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侧脑室经脉络裂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_宫剑
文章编号:1005-8486(2002)01-0007-03·论著·侧脑室经脉络裂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宫 剑, 于春江, 王忠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0)摘要:目的:为神经外科医师如何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基底池等脑组织深部结构又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10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对侧脑室脉络裂体部、三角部、颞部依照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观察。
结果:脉络裂介于丘脑与穹隆之间呈倒“C ”形。
经脉络裂体部可到达第三脑室顶部;经脉络裂三角部可到达四叠体池;经脉络裂颞部可到达环池。
本研究对经脉络裂到达上述部位的手术入路进行了显微解剖和观察。
结论:经脉络裂入路处理第三脑室、颞叶内侧、环池的病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好等优点。
关键词:显微解剖;脉络裂;手术入路中图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1-11-12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如何既对正常脑组织损伤最小,又通过最短路径获得最佳的暴露,是当代神经外科医师选择手术入路时所追求的目标。
本实验通过对侧脑室脉络裂相关手术入路的巨显微解剖学研究,为神经外科医师如何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基底池等脑组织深部结构,又几乎不对正常脑组织造成损伤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对侧脑室脉络裂体部、三角部、颞部依照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观察。
2 结果2.1 侧脑室脉络裂(图1,见插页)脉络裂(chroidal fissure )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脉络襞突入侧脑室构成脉络丛时形成的,是脉络丛附着处,侧脑室与三脑室顶、基底池交界的侧壁最薄处。
它介于丘脑与穹隆之间,呈倒“C ”形。
分为体部,位于侧脑室体部穹隆体与丘脑内上缘之间;三角部,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穹隆脚与丘脑枕之间;颞部,位于侧脑室颞角,穹隆伞与丘脑下表面之间。
正常人体解剖学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
名
位置
称
侧 左右大脑半球内 脑 室
第 两侧背侧丘脑与下丘
三
脑之间。
脑
室
第
延髓、脑桥
四
和小脑之间
脑
室
-13-
第四脑室 借正中孔、外
侧孔及 蛛网膜下隙相通。
-14-
脑脊液循环途径
-15-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室间孔)
第三脑室,加上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中脑水管)
(2)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直接
延续,沿大脑外 侧沟,分布大脑 半球上外侧面 (躯体运动、感 觉、语言中枢)
-25-
-26-
2、椎动脉
起于锁骨下动脉,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骨大孔入颅腔在脑 干腹侧,在脑桥下缘形 成1条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沿脑桥基 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 分为2条大脑后动脉。
-27-
-28-
双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双侧颈内动脉末端 双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 前、后交通动脉
中脑通过。
-4-
-5-
小脑幕切迹疝
小脑幕将颅腔不完全分为上部、下部。 上部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力增高时,幕切迹上方的
海马旁回和钩挤入幕切迹内,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压迫 大脑脚和动眼神经,产生肢体瘫痪,瞳孔散大。
-6-
硬脑膜窦
硬脑膜在某些位置两层分开, 形成腔道,含静脉血,此窦壁 不能收缩,易形成颅内血肿。
正常人体解剖学 脑和脊髓的被膜、 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表面三层被膜(外—内):
脊髓
脑
硬膜
硬脊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 脑蛛网膜
学习RHOTON解剖学手绘—沿脉络裂穹窿侧的第三脑室经脉络裂入路(上)????100
学习RHOTON解剖学手绘—沿脉络裂穹窿侧的第三脑室经脉
络裂入路(上) 100
穹窿的体部构成第三脑室顶壁的上部。
左侧丘纹静脉穿过室间孔后缘,右侧丘纹静脉在室间孔后几毫米穿过脉络裂。
透明隔前静脉和尾状核前静脉经过额角的壁,透明隔后静脉和尾状核后静脉经过体部的壁。
丘脑在侧脑室的底壁上。
痛过分离附着于穹窿外侧缘脉络丛的穹窿带切开丘脑和穹窿之间的脉络裂,但不影响脉络丛与丘脑的附着。
放大像。
穹窿柱构成室间孔的前壁和上壁。
通过室间孔可以看到中间块。
透明隔前、后静脉经过透明隔和穹窿。
分开脉络丛附着于穹窿的穹窿带,向内侧牵开穹窿体,暴露大脑内静脉和脉络膜后内侧动脉。
附着于丘脑髓纹、构成中间帆底壁的脉络膜下层是完整的。
分离穹窿和脉络丛,向后暴露到脑室房部和体部的交界区。
脉络膜下层完整。
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相关手术入路
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相关手术入路
怀鹏;杨新宇;申长虹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7(34)6
【摘要】脉络膜裂是丘脑与穹隆之间胚胎发育过程中脉络襞突入侧脑室形成脉络丛的过程时形成倒"c"形的自然裂隙。
临床上,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有两种术式,即经胼胝体/额-脉络膜裂。
这两种方式通过脉络膜体都可打开三脑室的顶部,从而到达三脑室内的病变部位。
虽然临床上进入三脑室有经典的手术入路,诸如经室间孔、穹隆间、终板等等,但是经脉络膜裂入路是利用生理裂隙因其损伤小优势相对明显,临床手术过程中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术式选择。
【总页数】4页(P554-557)
【关键词】显微解剖;脉络膜裂;三脑室;手术入路
【作者】怀鹏;杨新宇;申长虹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R739.41
【相关文献】
1.外侧裂与角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临床疗效观察[J], 江峰;吴淼经;祝新根;江自强
2.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J], 毛庆;刘艳辉;
孙鸿;毛伯镛;刘家刚;蔡敬
3.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J], 张浩轩
4.侧脑室经脉络裂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J], 宫剑;于春江;王忠诚
5.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观察 [J], 郭清保;谢曼丽;杨彦龙;马涛;李立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循环 人体解剖学课件
• 大脑镰:形如镰刀,伸入大脑纵裂,直达胼胝体上方。
• 小脑幕:呈新月形,伸入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其前缘游离称为小
脑幕切迹。
大脑镰
小脑幕切迹
小脑幕
• 硬脑膜的两层结构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了含静脉 血的管道,称为硬脑膜窦。
• 硬脑膜窦收集的静脉血最终汇入颈内静脉
硬膜外隙 硬脊膜
• 贴于硬脊膜的内面,向上与脑 蛛网膜相续。
• 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与软 脊膜之间的间隙,与脑的蛛网 膜下隙相通,均充满脑脊液。
蛛网膜下隙 脊髓蛛网膜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操 作,用来诊断和治疗颅内的疾病。 穿刺部位通常选在第3-4或第4-5 腰椎之间进行,利用穿刺针从蛛 网膜下隙中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 或者向蛛网膜下隙中注入药物进 行治疗。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1个正中孔、2个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侧脑室
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临床意义
正常脑脊液有较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数,脑的某些疾 病可改变脑脊液的成分。因此,临床上检查脑脊液,可 以帮助诊断疾病。如果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可引起脑 积水或颅内高压。
BEAUTY CARE
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外面均有三层被膜,的作用。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脊髓 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 软脊膜
脑 硬脑膜 脑蛛网膜 软脑膜
• 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并与硬 脑膜相延续,下端止于尾骨。
•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 之间的间隙。临床上进行硬膜 外麻醉就是将药物注入此间隙。
经脉络裂入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的应用解剖
经脉络裂入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的应用解剖孙颖;赵玲辉【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5(23)6【摘要】目的:比较经胼胝体和经额中回两种途径达到脉络裂的优劣,为临床医师经脉络裂入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1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分别依照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和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进行解剖观察。
结果:脉络裂是位于丘脑和穹隆间的自然裂隙,经上述两种入路均可经侧脑室和脉络裂体部打开第三脑室顶部。
胼胝体厚度为(7.2±0.8)mm,室间孔前后缘长度为(4.89±1.35)mm,室间孔前缘至静脉角的长度为(11.79±3.43)mm。
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优于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裂入路具有损伤小,术野清晰的优点,是处理第三脑室病变的一个理想选择。
【总页数】4页(P593-596)【关键词】显微外科解剖;脉络裂;手术入路;第三脑室;应用解剖【作者】孙颖;赵玲辉【作者单位】哈尔滨红十字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1;R323.1【相关文献】1.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J], 毛庆;刘艳辉;孙鸿;毛伯镛;刘家刚;蔡敬2.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J], 张浩轩3.经脉络裂入路治疗第三脑室肿瘤的解剖学研究 [J], 孙颖;赵玲辉4.额底-纵裂-经终板入路处理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的解剖学研究 [J], 王剑超;王春莉;王玉海;蔡桑;杨理坤;陈磊;蔡学见5.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相关手术入路 [J], 怀鹏;杨新宇;申长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侧脑室经脉络裂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侧脑室经脉络裂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宫剑;于春江;王忠诚
【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24)001
【摘要】目的:为神经外科医师如何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基底池等脑组织深部结构又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0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对侧脑室脉络裂体部、三角部、颞部依照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脉络裂介于丘脑与穹隆之间呈倒"C"形.经脉络裂体部可到达第三脑室顶部;经脉络裂三角部可到达四叠体池;经脉络裂颞部可到达环池.本研究对经脉络裂到达上述部位的手术入路进行了显微解剖和观察.结论:经脉络裂入路处理第三脑室、颞叶内侧、环池的病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好等优点.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宫剑;于春江;王忠诚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1
【相关文献】
1.巨大侧脑室体部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 [J], 王延召;杜建新;单永治;徐建堃;魏宇魁;林庆堂;徐庚
2.经额中回-侧脑室-脉络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前部肿瘤 [J], 毛庆;刘艳辉;孙鸿;毛伯镛;刘家刚;蔡敬
3.侧脑室颞角显微解剖与相关手术入路的研究 [J], 刘辉;岳树源;杨树源;李勇刚
4.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J], 张浩轩
5.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相关手术入路 [J], 怀鹏;杨新宇;申长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third ventricle. The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under the microscope. Results The choroidal
fissure, through which all the structures in the third ventricle may be exposed, is a natural cleft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The anterio
Anatomical study of microsurgery via transchoroidal approach to the third ventricle WANG Yong-heng1, LIU Li2, WEI Shao-wu3, HUA Hong-guo1, FENG Ji1, ZHAO Jian-hua1. 1.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3讨论
3.1 脉络膜裂体部的显露 到达脉络膜裂体部常用 的手术入路有经额中回皮质和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毛庆等[1]报道经额中回入路可以避免切断部分皮层 回流静脉和胼胝体,尤其视丘下部功能障碍轻微。 Yasargil 等 认 [2] 为经胼胝体前部入路进入侧脑室,无 需切开皮层,脑组织损伤较小,可兼顾双病变。有研 究[3~5]表明胼胝体前部有限的切开(<2.5 mm)一般不 会产生明显的、长期的失联合综合征。本研究发现, 脉络膜体部长度较短,距离中线较近。我们认为如 果脑室正常大小或轻度扩大,经胼胝体入路不需要 较长的胼胝体切开且距离脉络膜裂体部较近,比经 皮质入路更好;但如果脑室明显扩大,由于脑室内操 作的空间较大,可考虑选用经皮质入路。 3.2 经脉络膜裂体部入路显露第三脑室的解剖学特 点 经脉络膜裂体部进入第三脑室,可直接显露第三 脑室中后部,十分适合对第三脑室中后部病变的显 露和切除;而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由于位置关系及丘 脑中间块的阻挡,直接显露相对困难,但如果向前联 合室间孔入路,则对前部病变也可获得良好的显露。
- 28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January 2014,Vol. 19,No.1
位,就可以很好地显露第三脑室底壁后部和后壁。 由于脉络膜裂体部向后方逐渐远离中线,越靠
后的位置需要将同侧大脑内静脉向外侧牵拉的程度 越大。 不进入中间帆,经同侧大脑内静脉外侧间隙 观察第三脑室,显露范围和结构与前者相似;但由于 不受大脑内静脉牵拉的限制,加大对外侧丘脑的牵 拉,可获得更大的视野。切口后界可到达脉络膜裂 房部的上方,这样对第三脑室后壁的显露更直接更 充分,甚至可以显露中间帆后部和四叠体池前上部 的结构,但是这样过分的牵拉有损伤丘脑的危险。
exposed by dissection from the lateral to the internal cerebral veins, the velum interpositum cerebri. Conclusion The transchoroidal
approach is a feasible and good approach to treat lesions in the third ventricle, especially in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third ventricle.
median part of the third ventricle was fully exposed by dissection between the two internal cerebral veins, and the dissection through this
approach avoided injuring the veins which run toward the internal cerebral vein. The posterior part of the third ventricle was well
脉络膜裂体部的内侧为第三脑室顶壁的结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January 2014,Vol. 19,No.1
- 27 -
—中间帆,其下方为第三脑室顶部的脉络丛,经脉络 膜裂和中间帆即可从顶壁进入第三脑室。从侧面 观,脉络膜裂距第三脑室中间块(13.1±2.9)mm、距第 三脑室底壁(17.9±3.8)mm、距第三脑室后壁的后联 合前缘(15.9±3.7)mm。 2.2 脉络膜裂体部相关的血管结构(图 2) ①动脉: 脉络膜后内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在环池内围绕中 脑在大脑后动脉的内侧走行到四叠体池进入第三脑 室顶壁中间帆,发出分支分布于三脑室顶部脉络丛, 主干继续向前走行。部分标本可见有终末支穿过同 侧室间孔分布于侧脑室脉络丛。脉络膜后外动脉及 脉络膜前动脉的部分分支可分布于侧脑室体部后部 的脉络丛,范围相对较小。②静脉:通过脉络膜裂体 部的静脉包括内侧群的透明隔前静脉、透明隔后静 脉和外侧群的尾状核前静脉、丘纹静脉、丘尾静脉、 尾状核后静脉。内侧群经脉络膜裂的穹窿侧而外侧 群经脉络膜裂的丘脑侧通过脉络膜裂。其中丘纹静 脉为侧脑室体部最粗大的静脉,10 具(20 侧)标本全 部可以明确辨认,其在丘尾沟内走行绕丘脑前结节 向内经室间孔后缘的脉络膜裂进入中间帆参与形成 大脑内静脉;其转弯处形成的角度为静脉角,距室间 孔 0~13.5 mm。透明隔前静脉走行于额角内侧壁的 透明隔,亦较容易辨认,多经穹窿柱的内侧进入中间 帆,与丘纹静脉、脉络丛上静脉汇合成大脑内静脉。 2.3 模拟手术入路解剖(图 3) 显露侧脑室额角和体 部后,很容易辨认侧脑室体部的脉络丛。脉络膜裂 是脉络丛附着的位置,是侧脑室内最薄弱的地方。 经穹窿带进入第三脑室,直接显露的是第三脑室顶 壁的中间帆;切口前界可达透明隔前静脉穿过脉络 膜裂的位置,后界可达松果体附近双侧大脑内静脉 汇合成大脑大静脉处。经脉络膜带进入第三脑室, 显露的中间帆和第三脑室结构与经穹窿带显露的结 构并无差异。但切口前界只能达到丘纹静脉经脉络 膜带汇入大脑内静脉的位置。因此,当丘纹静脉在 室间孔后方较远的位置穿过脉络膜裂时,将影响切 口前方的显露范围。
经两侧大脑内静脉之间的间隙观察,第三脑室 前部和中部显露良好,中间块位于视野中部,清晰可 见;但中间块对前壁和底壁视野的显露影响较大。 如果切断同侧透明隔前静脉,使切口向前延长与室 间孔相连,则对第三脑室前部的显露范围大大增加, 对前壁的结构显露更加清晰。由于中间块位于第三 脑室偏前的位置,其对后部的观察影响较小,并不需 要将两侧大脑内静脉分离到松果体上方其汇合的部
1 材料和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 材料 经 10%甲醛固定的完整成人湿性尸头标 本 10 具(20 侧)。经双侧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
doi:10.3969/j.issn.1009-153X.2014.01.009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厅重点研究科技计划项目(20110637) 作者单位:066000 河北,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王永恒、华红 果、冯 继、赵建华),眼科(刘 丽);066000 河北秦皇岛,抚宁县中 医院神经外科(魏绍武)
【Key words】 Anatomy; Microsurgery; Third ventricle; Choroidal fissure; Microsurgical approach
第三脑室位置深在且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 损伤后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利用脉络膜裂这一 自 然 裂 隙 手 术 切 除 第 三 脑 室 病 变 ,可 减 小 术 中 损 伤。本研究用成人尸头模拟经脉络膜裂体部入路到 第三脑室的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研究,为其临床应 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 26 -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January 2014,Vol. 19,No.1
● 实验研究 ●
经脉络膜裂体部到第三脑室的显微解剖
王永恒 刘 丽 魏绍武 华红果 冯 继 赵建华
【摘要】 目的 研究经脉络膜裂体部到第三脑室的解剖学特点,为手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tomy related to microsurgery via transchoroidal approach for the lesions in the third
ventricle. Methods Ten adult cadaveric heads were used for simulating the microsurgery via transchoroidal approach for the lesions in
红蓝两色乳胶以标记固定血管。 1.2 方法 显微镜下对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脉络膜裂 体部的相关神经结构及血管结构的特点;模拟经脉 络膜裂体部入路到第三脑室的手术,观察本入路下 重要解剖结构及其显露特点,对重要结构进行测量。
2结果
2.1 脉络膜裂体部的相关神经结构(图 1) 脉络膜裂 体部起于室间孔的后缘,在侧脑室体部的内侧壁向 后延伸至侧脑室三角区,长(29.8±5.7)mm。脉络膜 裂起点距侧脑室外侧壁的内囊膝部(8.1±2.9)mm,距 侧 脑 室 额 角 顶 端(26.8 ± 4.2)mm,距 中 线(3.9 ± 1.8) mm。第三脑室中间块垂直上方的脉络膜裂点距中 线(4.4±1.9)mm,第三脑室后壁的后联合前缘垂直上 方的脉络膜裂点距中线(10.1±4.2)mm。
中后部良好的显露。结论 经脉络膜裂体部入路到第三脑室手术是治疗第三脑室病变一条良好的路径,尤其适合位于第三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