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部民俗节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山西中部民俗节日

篇一:璀璨的山西民俗文化

璀璨的山西民俗文化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五千年时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悲怆,时而诙谐。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在介绍民俗文化之前,先说说山西的文化根基。

只要是山西人,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山西特有的精神,如忠,如义,如礼,如信,如孝,而这些都离不开山西特有的文化的根基,即孝道,商道,佛道。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当然,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说很落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君臣父子家国这些维系了中国千年的历史。也正是忠孝之道,使中国人,或者山西人显得更有人情味。

其次,是晋商文化。

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5楼

以上所写,只为垫话,未入正题。接下来详细介绍。

先介绍晋剧:说到某地特有的民俗文化,首先便想到地方戏剧,如北京京剧,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等等。所以说到山西民俗文化,晋剧理应打头阵。

晋剧在全国的普及程度,虽远不及京剧、豫剧等,但他是山西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年龄稍长者的最爱。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

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外三大梆子为北路、蒲州、上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民歌:

山西是名歌的海洋,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因而各地民歌在音阶调式、调式骨干音和旋律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着各自的风格色彩。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北河曲、保德、偏关的民歌,高亢辽阔,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浑憨直;晋南的民歌感情热烈;晋中祁县、太谷、寿阳、太原地区的民歌,则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的民歌,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来源于生活的生动歌词令专业作者都赞叹不已,许多音乐工作者都不辞劳苦地来山西采风,经过他们的挖掘整理,《走西口》、《看秧歌》、《绣荷包》、《想亲亲》。“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那个)软,

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

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

。。。。。”

剪纸:山西的剪纸艺术,从风格上说,基本上分为粗犷、质朴的单色剪纸和婉约柔丽的彩色点染刻纸两大类。前者遍布晋南、晋东南、晋中、晋西北,后者集中于雁北一带,其中尤以广灵称最。在山西的民间剪纸中,有不少纹样,是用谐音手法设计的。如用“鸡”、“馨”、“如意”的形象表示“吉祥如意”;用“莲”、“鱼”形象表示“连年有余”;用“莲花”、“桂花”等形象表示“连生贵子”等。还有的纹样是传说中的象征物表示的,如“鹿”、“鹤”表示长寿,用“龙”、“凤”组在一起表示婚喜,即“龙凤呈祥”。在大量的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出以“龙”、“蛇”、“鱼”、“蛙”为内容的纹样最多,这正是以龙蛇为图腾的华夏民族文化的最大特征。山西民间剪纸不仅写实生动,而且艺术想象力极为丰富。山西的民间剪纸还和各地群众的各种民俗活动,包括一年四季的传统节日、礼俗及生、婚、寿、丧等紧紧相连。

皮影:皮影是和剪纸是一对孪生兄妹,都是古老的手工艺术,据说源于山陕一代。后流传于全国,山西的皮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以墨线代刀,在难以雕镂的微小装饰物上描绘,细致精彩。使用的颜料大多是艺人们自制

的大红、大绿、杏黄等,色彩鲜艳明快、清雅大万,耐蚀而且长久不变形。

现在的皮影表演的很少,多为收藏了,且价格高昂,普通老百姓只能欣赏,感受一下古老,神秘,质拙的气息。

社火:在山西城乡有一民俗,农历春节不过正月十五,这年就不算过完。而每年

的元宵社火,又是人们在过年的尾声中感到最为热闹、喜庆和惬意的时候。山西民间社火由来已久。有考证,主要源于古代人们对大地与火的崇敬。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时光流逝,如今的社火已逐步演变为正月里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

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省约有二百种,若按形式可分为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高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

背棍是社火的一种,也是我很喜欢的社火之一,十岁左右的小孩子,随着大人的扭动,水袖轻舞,可爱至极。

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地区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得名于鼓手表演时展示的各种勇猛姿态。它常常在庆祝农历新春,丰收,群众游行和其它欢乐的场合表演。威风锣鼓最早据说是在古代尧帝时期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尧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

去看她们的父母时,尧所在的部落的人们敲锣打鼓为她们送行。当她们回来时,她们村的人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欢送她们。从那时起,威风锣鼓就成了一种习俗。许多大村庄都有他们自己的锣鼓队。

晋南花鼓:晋南花鼓起源于万荣县,后来流行于整个晋南地区。据说晋南花鼓是在明朝时期由安徽凤阳逃荒的人们将它带到了万荣县。万荣花鼓表演有三种形式:高鼓(鼓置于胸前),低鼓(鼓置于腰间)和多鼓(身体携带多面鼓)。表演者边敲边舞,通常还伴有大锣和铙钹。象木偶戏一样,皮影戏也常常演出一段民间故事。戏中人物和道具由皮革制成,它们的轮廓被投影到屏幕上。表演者在幕后为戏中的人物配音和演唱。

炕画: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炕画内容丰富,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800

年的历史了。

刺绣: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日常用品中,一种典型的刺绣作品是枕头,有的设计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