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汇总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汇总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汇总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

然而,相对于城市中的本地人群,流动人口往往更容易受到贫困、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更容易陷入犯罪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这一问题的发生,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1.身份不稳定由于流动人口移动频繁,身份证明不稳定,往往会陷入政策空白的漏洞当中。

另外,流动人口往往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更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2.缺乏文化水平大部分流动人口缺乏足够的文化水平,造成其理解法律法规能力有限,更容易引发社会纠纷。

同时,流动人口中也存在不少青少年,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更容易加入到违法犯罪中。

3.文化背景不同流动人口的文化背景往往与当地人有所不同,因此在与当地人沟通交流时容易发生口角,滋生出跨文化矛盾,甚至引发暴力冲突。

4.生活环境恶劣由于收入条件差,流动人口往往生活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例如“城中村”等地。

这些地方治安状况较差,原本就存在犯罪问题,更容易让流动人口变成犯罪的施行者和受害者。

此外,这些地方往往也是毒品沉淀的场所,更容易使得流动人口染上毒品成瘾,从而被卷入犯罪中。

三、防范措施的建议1.加强督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督导,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治理能力。

2.加强法律教育政府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引导其遵守法律法规,减少非法犯罪的发生。

3.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致力于让其获得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增强其生活保障和安全感。

4.加强文化交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与流动人口的文化交流,缩小文化差距,减少跨文化矛盾,降低犯罪的发生率。

5.加强社会支持加强对孤儿、贫困家庭和其他需要帮助的流动人口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减少他们加入非法犯罪组织的可能性。

关于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关于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关于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人口的大量流动和频繁流动,越是发达地区人口的流动数量越大,频率越高。

流动人口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转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为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动因的剖析,提出了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进行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动因分析;防治对策一、流动人口犯罪的动因分析(1)来自社会的原因。

一是部分企业、个体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导致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往往干的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重体力、高危险、受污染的工作,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经常被强迫加班加点,甚至有时被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经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需求和现实的反差容易使他们产生报复、愤恨心理,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限制,外来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就学、失业保障等方面受到过多的歧视性待遇,加大经济压力,心理缺乏归属感,甚至产生对政策和人的仇视,受到外因诱导容易产生泄愤行为。

三是政府部门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还不能形成合力,责任不明,主次不分,有利拼命管,没利不过问,有只收钱不服务现象,导致管过或管漏。

四是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大,日常管理难,案件侦破难,犯罪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打击,助长了他们犯罪心理的膨胀。

(2)来自个人的原因。

一是很大一部分外来流动人口来自于边远贫苦地区,文化基础和就业技能相对不高,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薄弱,价值观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城市生活的美好和个人收入的巨大反差使他们产生挫伤感,心态失衡,容易使他们由妒生恨,禁不住诱导,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是因爱慕虚荣,好逸恶劳,私欲膨胀使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甚至成为回乡炫耀的资本,赢得很多人的羡慕和效仿。

三是很多城市自然形成一些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地,人员成分复杂,同乡、亲友、同事居住相对集中,这些地方往往又都是社会管理相对薄弱的地方,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不良行为相互影响和模仿,有事情互相隐瞒和包庇,成为违法犯罪的滋生地和高发区。

浅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可编辑优质文档)

浅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可编辑优质文档)

浅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可编辑优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浅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的流动进一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更大的幅度涌入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

流动人口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也给城市产生了综合压力,尤其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增多。

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四面八方较为落后的农村,对整个城市管理的要求缺乏了解,总体系质偏低,给城市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严重问题。

本文对流动人口在治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流动人口特点存在的问题措施With the gradually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market has opened to the public and the urbanized process has sped up, all which cause the increaing of migratory labour.As we know, the surplus labours who come from rural area have been pouring into cities and districts where the economic is developed relatively in order to have business and do some jobs. Frankly speaking, the raising imgratory labour was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not only infused vatality into the ecnomic develoopment, but also offered a number of labours to the work to building the city, all that have promoted the prosperousn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owever, the flowing labour also made some disadvatanges. On one hand, it has produced compositive pressure to the city, especially of a increased crime. Because the most imgratory labours are from the much poorer villages in all directions, so the mojority of them lacked the understanding towards to the entirely management of the city. Besides, they had no chance and installation to get the better education. So the result of imgratory labour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to the work of supervising the city. This paper will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peoblem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the imgratory labour in city, then propose the plan to settle the above problem.keywords: labours imgratory labour problem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产物。

它是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口流动的频率不断加快,其对社会消极作用的一面也开始骤然暴露,给社会治安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通过对流动人口的概念、特点、其犯罪成因的论述,结合对此所要采取预防对策的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的详细阐明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犯罪主体的有关犯罪的若干基础问题。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1、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2、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犯罪也在增加。

流动人口经常实施的犯罪类型有:盗窃、抢夺、抢劫、卖淫、强奸、杀人、赌博等多种犯罪类型。

据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在违法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几年来,这种比例更是直线上升。

二、流动人口犯罪特点1、案件性质以侵财型犯罪为主流动人口大多是为务工经商、致富赚钱的目的而涌入城市的,因而在流动人口的犯罪活动中,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犯罪更为突出。

2、犯罪活动“流窜性”趋势明显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以及交通路线的扩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犯罪分子,尤其是流动人口犯罪主体才大大利用这些便利条件进行犯罪活动。

他们有的是被通缉的刑事案犯——逃脱在外,行踪不定,到处作案,常常是身系数罪,罪恶累累;有的是刑满释放人员,因受打击而心怀不满,变本加厉地报复社会,制造种种恶性案件;还有的是以犯罪为职业的惯犯或犯罪团伙分子。

由于流动作案与固守一地作案相比,被发现和查出的风险要小得多,于是,为逃避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追逐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变换地区作案。

3、犯罪目标的随机性与盲目性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城镇乡村,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策略论文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策略论文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策略论文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流动性强、背井离乡、居无定所,社会对其控制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犯罪现象的频繁发生。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策略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与参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导致社会的流动程度加强,大量剩余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涌向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有利于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由于社会管理的不完善,加之追求经济利益的欲望较强,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却日趋严重,给社会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

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进而为防控此类犯罪提出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犯罪的形成机理流动人口犯罪在近些来一直呈高发态势,其产生的背景是:人口的流动基本上都是自发进行的,缺乏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因此流动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社会难以对流动人口进行强有力地管制,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犯罪行为就更加难以避免了。

诱发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社会因素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流动性强、背井离乡、居无定所,社会对其控制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犯罪现象的频繁发生。

目前,社会管理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基础管理不完善。

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主要依赖公安机关,但公安机关在警力配置上是按照常住人口来分配的,并没有考虑到流动人口这一因素,再加上警力不足的问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大多流于形式,一年来通常就进行两三次的突击工作,以此达到清理整顿的目的。

这显然不能掌握有关流动人口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他们流窜作案提供了缓冲条件。

其次,户籍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

流动人口虽然事实上已是城市里的常住人口,但由于城市户籍制度的身份限制,他们不能取得当地户籍,这就要求流动人口的现居地和户籍所在地的主管部门之间进行区域合作,落实好身份信息。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策略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策略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策略【摘要】流动人口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形成机理复杂多样,受社会经济、心理、法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本文从这些角度探讨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机理及预防策略。

在社会经济方面,流动人口因缺乏稳定的就业和住房而易受犯罪诱惑;心理方面,寂寞、挫折、不安全感等情绪因素也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为犯罪提供了机会。

为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应加强社会保障与支持力度,提高相关法律意识,并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

最终目的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其法律意识,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可以有效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的蔓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形成机理、预防策略、社会经济因素、心理因素、法律制度、社会保障、社会支持、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意识、法律机制。

1. 引言1.1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流动人口由于长期在外地工作或居住,缺乏固定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情感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稳定性,进而诱发犯罪行为。

由于流动人口普遍具有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等特点,经济上的困难成为他们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因。

由于流动人口在目的地并非常驻户口,对当地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了解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从而参与各种犯罪活动。

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排斥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产生犯罪倾向。

流动人口犯罪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干预。

1.2 流动人口犯罪预防的重要性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可以有效减少社会治安事件,维护城市的稳定和安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城市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

通过加强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犯罪率,提高城市的治安水平。

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流动人口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对脆弱,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机制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机制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机制标题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剧增。

这些人口数量庞大、流动频繁,其中不乏一些犯罪分子,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流动人口犯罪数量持续攀升。

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流动人口犯罪在过去的几年中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些犯罪行为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其次是流动人口犯罪涉及范围广泛。

流动人口往往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居住和生活,因此他们参与的犯罪活动趋向于跨地区、跨城市,甚至跨省份。

这不仅给公安部门的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也给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是流动人口犯罪手段复杂。

流动人口具有动态性、匿名性和非正常生活的特点,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各种犯罪活动,尤其善于利用新型电子产品和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给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打击和管理。

标题二: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与常规犯罪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

第一,流动人口犯罪的作案手段更加隐秘。

由于其经常性的流动和匿名性,以及灵活多变的生活方式,流动人口犯罪分子的犯罪作案手段更多样化,更加隐蔽,很难被发现和抓捕。

第二,流动人口犯罪的作案性质更加严重。

由于流动人口犯罪犯罪分子在经济上一般都比较贫困,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因此他们的犯罪与维持生计等问题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为经济犯罪,作案的性质是非常严重的。

第三,流动人口犯罪更具有组织性和连续性。

随着我国对城市化和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大量需求,利益相关方也在不断涌入其中,形成了一些比较规范的犯罪团伙,它们的犯罪活动均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连续性。

了解这些特点不仅有助于公安机关更好地制定打击策略,也有助于加深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认识。

标题三: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流动人口犯罪的产生原因都与流动人口本身的特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有关。

《2024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及预防研究》范文

《2024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及预防研究》范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及预防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这一现象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这些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财产性犯罪,以及部分暴力性犯罪。

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领域广泛,对城市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因素:部分流动人口由于经济条件较差,缺乏稳定收入,为谋取生计而铤而走险。

2. 教育水平低:流动人口中教育水平较低的个体较多,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易受到不良影响而参与犯罪。

3. 社会融入困难:部分流动人口因文化、生活习惯差异,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失落感,从而增加犯罪风险。

4. 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地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监管漏洞,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措施针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 提高经济保障水平: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帮扶力度,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减少因生活所迫而参与犯罪的现象。

3. 强化社会融入:推动城市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接纳和融合,加强文化交流和沟通,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失落感。

4.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健全的登记、报告和监管制度,堵住监管漏洞。

5. 加大打击力度:对流动人口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降低犯罪发生率。

五、结论流动人口犯罪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进行预防和治理。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摘要】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预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寻求刺激、缺乏家庭关爱以及社会融入度低等。

为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加强社会监管,提供更多合理的娱乐活动。

结论部分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共同努力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减少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特点、预防对策、家庭教育、社会监管、娱乐活动、关注、努力、预防、社会共同努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不乏大量青少年。

这些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他们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不足、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青少年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成长发展,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加强对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和预防是当务之急。

通过深入分析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加大家庭教育和社会监管力度,提供更多合理的娱乐活动,共同努力预防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

1.2 问题意义青少年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这些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通常由于家庭困难、教育落后、心理问题等原因,容易陷入犯罪的误区。

对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破坏社会安宁,也容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年级、专业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流动人口涌入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一方面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为当地的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市政、交通、就业和环境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混杂在其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治安。

一、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犯罪主体(一)流动人口的概念结合流动人口具有的四个要素:一是人口与户籍的分离;二是跨越一定区域界限的位臵移动;三是流动的时间较长、距离较远;四是流动具有方向选择性。

我认为:流动人口就是指因从事各种活动离开户籍所在地区域的各种人员。

(二)流动人口犯罪主体我们研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分析流动人口的犯罪现象,探求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和规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减少流动人口犯罪。

流动人口犯罪主体是指基于经济的目的和动因而流动的,离开户籍所在地而发生犯罪活动的自然人。

二、当前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一)作案手段凶狠、不计后果大部分流动人口强悍、进攻性强,且大多系单身在此,无后顾之忧,因此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杀人、绑票、抢劫等的较多。

除少量智能型作案和专业化作案外,大多数流动人口作案动机简单,手段原始,技术含量低。

(二)犯罪人数逐年增多流动人口犯罪的绝对数逐年增多,在城市犯罪总数中比重加大,使犯罪率居高不下,使整个刑事犯罪呈上升趋势。

(三)明显的地域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由于他们主观条件的不同,所作案别也有其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和特点。

(四)“两进两出的周期律”外来人口作案在时间上有一明显的特点,即“两进两出的周期律”。

多数流动人口一是秋收时回家,备足一年的口粮、安顿家庭,秋收后又大批外出;二是春节回家过年,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一过又大批外出。

(五)贪婪性和异地作案、跳跃大、流窜快流动人口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有些好逸恶劳、不愿返乡务农的外来人口把偷盗、抢劫等作为一种发财致富的手段和途径,视偷盗等如做生意。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摘要】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其特点包括犯罪年龄偏低、犯罪手段多样化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水平不足以及缺乏社会帮扶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并加强社会帮扶。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加强政策制定,提高社会关注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帮扶、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流动人口是指因为各种原因而迁徙到城市或其他地区的人群,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在新环境下面临各种生活问题和挑战。

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统计,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率相对较高,这一现象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既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青少年在迁徙过程中常常面临着适应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等挑战,这些问题容易催生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身份和生活环境,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增加了犯罪的风险。

解决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加强社会帮扶等都是有效的预防对策。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

1.2 研究意义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而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淖。

研究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提要: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探讨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并进而遏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关键词:恶性案件;犯罪特点;原因分析;预防对策一、流动人口犯罪特点分析(一)团伙作案。

犯罪人往往具有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他们长期在一起工作、生活,又以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一个“组织”,因此在犯罪活动中,会很自然拉帮结派形成松散或紧密的团伙关系。

(二)法律观念淡薄。

犯罪人往往没有读完高中就外出打工,文化程度低、没有接受法制教育,对国家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或者一无所知,他们判断是非曲直、美丑善恶,往往以在家乡形成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惯、与自己的亲疏远近为标准。

(三)动机随意、社会危害严重。

犯罪人往往因小小的矛盾纠纷引发重大伤害后果,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二、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一)社会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处在改革中的政治与经济体制也限制流动人口的工作条件,以及社会保障体制还未完善,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只能从事城里人不愿染指的“苦、脏、累、毒、危”五类工作。

同时,城市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较少,又没有社会地位的累积,加上信息资源流动的偏好,市场提供信息的社会化程度偏低,在非制度化非规范性信息通道中,生产配置的有效性的缺失,都使得城市流动人口遭遇社会排斥和进一步边缘化,并且这将产生很强的话语扩散能力,并诱发严重的认同危机,所遭受的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的强化更容易激发城市流动人口的敌视心理和被剥夺的屈辱感。

(二)心理原因这些流动人口之所以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务工经商以改善生活,但现实情况却是有相当部分流动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有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另外,不患寡而患不均,流动人口犯罪,经济条件差所致是其根本原因,但社会转型期所存在的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也促成了犯罪心理的产生。

(三)文化差异原因由于流动人口多数是来自贫困落后地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的差异广泛存在,历史地形成了不同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机制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机制

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机制正文: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1 年全国流动人口已经达到了2.61 亿人次之多,占我国总人口的19%,我国正进入“流动时代”。

人口流动产生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这种流动显得更加突出。

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做好流动人口犯罪防控机制工作不仅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人口流动作为社会迁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使迁徙权,追求美好生活的直接反映。

人口流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主导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自然地理位置差异、历史原因、政策原因,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东部沿海发展迅猛,中部发展较缓,西部发展落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逐步扩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多,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多,而土地资源在不断减少的矛盾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更是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

因此,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流动量大、以劳动力转移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流动方向较为集中等特点。

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由于一些原因,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主要出现在一些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和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

改革开放前,由于户籍管理的严肃使得流动人口较少,发展较平均,因此流动人口犯罪一般占犯罪总数5%以下,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转移加快,流动人口迅猛增长,流动人口犯罪也随之增加,一般都占到50% 左右,严重地区甚至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及预防研究》范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及预防研究》范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及预防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

这一现象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及其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流动人口犯罪现状及特点1. 犯罪现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流动人口犯罪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毒品犯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损失,还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犯罪特点流动人口犯罪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犯罪类型多样,涉及面广;二是犯罪手段隐蔽,难以察觉;三是犯罪主体多元化,以年轻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四是犯罪与地域、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流动人口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为求生存往往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了影响。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文化差异、社会融合问题、法律法规的缺失或不健全等,都为流动人口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3.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原因。

部分流动人口由于自身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等,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流动人口犯罪预防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提供法律支持。

同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 强化社会管理加强城市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监管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互通。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就业机会等方式,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吸纳流动人口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平。

流动人口犯罪浅析

流动人口犯罪浅析

流动人口犯罪浅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确实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是1.47亿人,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3%。

2009年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总的流动人口规模1.8亿人左右,其中外出农民工是主体。

根据调查资料,去年末农村外出的劳动力1.49亿人。

截至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流动人口1200.55万人,居住证办证率74%,加上现有246万常住人口,深圳目前总人数近1450万。

大量的人口流动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巨大的人口流动中,也暗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犯罪流。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笔者对深圳市某所在派出所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诱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预防流动人口犯罪有所裨益。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

据统计,2008年,笔者所在派出所办理的提请批准逮捕流动人口犯罪案件48件56人,占总人数的12.9%;2009年提请批准逮捕流动人口犯罪案件59件65人,占总人数的13.3%,同比人数上升16%。

今年1-8月,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流动人口犯罪案件60件69人,占总人数的近18%,同比人数上升17.6%。

统计数据显示,这些案件中流动人口犯罪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二)侵财型犯罪所占比重较大。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多为贪图钱财,主要涉及盗窃、抢劫、抢夺、诈骗、敲诈勒索、贩卖毒品等罪名,其中尤以盗窃、抢劫居多。

2008年,本所辖区范围内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中,侵财类犯罪31件37人,占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数量的64.6%;2009年,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中,侵财类犯罪40件45人,占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数量的近70%;去年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中,侵财类犯罪43件48人,占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数量的72.4%。

流动人员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流动人员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流动人员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全国范围内的“打工潮”风云突起,每到农闲季节,大批民工入城打工,同时,随着户口的开放性管理和人们更好实现自我价值意识的提高,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以上原因导致郑州市的流动人口急剧上升,作为郑州市外来流动人口数的第一大区,近两年,金水区外来人口犯罪情况日趋严重,从近几年金水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大量刑事案件来看,外来人口犯罪以其犯罪分子的低龄化、低素质和犯罪的不易发现性为主要特点,流动人口犯罪占据较大比例,并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建立预防金水区流动人口犯罪的有效机制日趋紧迫。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一)经济利益驱使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城市流动人口形成和数量不断扩大的首要原因,也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和生活水平的明显差距,使得成千上万的农业剩余人口怀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涌入城市,挣钱、挣大钱成为其最直接的目的和最迫切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外部的和流动人口自身的原因,流动人口在城市一般只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重活,这些工作劳动条件差,收入又低,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们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有的甚至不能满足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

流动人口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但总的来看其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同时收入也相对较少。

外来人员当初来到城市,并非是以犯罪为目的,他们的初衷还是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行自己的良好愿望,但时间一长,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他们产生犯罪念头。

追求金钱的强烈欲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反差,使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人妄想不劳而获、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这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失衡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是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大部分农民在经济上仍处于社会的较低阶层,当他们从相对落后的农村进入城市后,极易产生失衡心理。

同时,因为流动人口经常受到城里人的歧视,所以他们对城里人抱着坏恨的心理。

浅谈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浅谈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浅谈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对策浅谈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及其预防对策王大地(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摘要: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犯罪原因;预防对策一、引言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的频发。

相对于其他传统犯罪现象,流动人口犯罪在这一特定时期最能体现社会的发展状况。

因此,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转型时期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找出最佳的社会防控管理措施,实现社会的顺利转型。

二、流动人口概述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发生、发展的特点、原因和规律,以及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对策的科学。

预防、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是研究流动人口犯罪这一现象的根本目的。

但是流动人口数字庞大,主体种类纷繁复杂,将所有流动中的人员一概纳入流动人口的研究范围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首先,排除职务性的流动人口;其次,将流窜作案的犯罪人列入流动人口犯罪也是不正确的,这一区分在于流动这一表面现象仅仅是流窜犯罪利用的工具,而不是造成流窜犯罪的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从犯罪学研究的角度对流动人口下一个基本的定义,即为了正当的经济目的,离开户籍所在地或经常住地的人员。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一)社会原因1.城市与农村相互隔绝的封闭性社会结构被打破改革开发后,由于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传统的城乡隔离状态逐渐被打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社会流动程度大大提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流动人口的增加,社会流动程度的提高,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然而,由于我国社会转型一开始就具有不平衡性,所以人口流动也呈现出一种盲目性和单向性的特点,从而使社会流动呈现出一种无序、混乱的局面。

在这种无序状态下,大量流动人口犯罪行为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2.流动人口社会地位的二元分割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流动人口现状根据我国国情,流动人口可定义为:离开了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了一定的行政辖区范围、在某一地区暂住、滞留、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其常住地的人口。

也就是说,从动态看,流动人口是实现了人户分离的地区之间流动的人口;从静态看,流动人口是某一地区中没有该地常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或是某一地区中有该地常住户口却不在该地活动、居住的人口。

相对于常住人口,从而表明流动人口具备三个条件:(1)离开本人常住户籍所在地(人户分离);(2)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范围;(3)在他地暂住、滞留、从事各种活动,最终仍返回原籍。

根据流动人口的流入地的时间可以分类为:过往型流动人口和居留型流动人口。

根据流动人口的动因或性质可以分类为:劳务型、经营服务型、公务型、文化型、社会型流动人口,也可以大层次的分为:经济型流动人口和非经济型流动人口。

在高中的人文地理的教科书中也提到我国城乡的流动人口按照的流向来分类有: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人口向其它农村社区的流动、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城市人口向农村的流动。

此文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并结合2004年轰动全国的深圳“砍手党”事件,针对流动人口的犯罪原因进行浅析和提出预防对策。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统计:当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

目前,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流动人口总量的80%。

《报告》预测,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未来将逐步趋于平稳,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在本世纪中叶,城镇化也将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未来十年全国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300万—1600万,其中,农村转移人口1000万—1300万。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流动人口趋于有增无减的态势。

同时纵观全国,广东省是全国流动人口中流入人口人数最大的省份。

丰富的就业岗位和地理优势,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此务工谋生,也不少也是以家庭为单位迁移到此长期暂住,其中也有不少暂住人口转化为常住人口。

在“十一五”时期,省统计局对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中提到:广东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常住人口向珠三角地区聚集趋势更加明显;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继续上升,户籍人口总抚养比降低,外省流动人口中九成是劳动年龄人口,“人口红利”仍在持续;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地区间差距较大;人口文化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仍然偏低。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矛盾也随即加大,政府机关提高对人民保障的措施压力也随即增大。

随即慢慢发现在城市巨大的人口流动中,也暗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犯罪流。

二、流动人口犯罪案件背景——深圳“砍手党”为了了解流动人员犯罪,就以“砍手党”事件来展开,重点探讨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诱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预防流动人口犯罪有所裨益。

2004年12月17日夜在深圳市公明镇街道办合水口附近的马田北路发生了一幕骇人听闻的飞车抢劫案件,与一般的抢劫的案件不同,作案人把被害人(余某)的右手砍断了。

据隔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被害人(余某)的右手没有抓住他心爱的手机,因为他的右手已经和手机一起掉在了地上。

他的妻子不知道,还在前面拼命追赶5名抢走她100元钱的持刀歹徒。

“别追了,我的手被砍掉了!”余富兵朝妻子嘶声高喊……为首的砍手歹徒叫许国亮,18岁。

案发5天后的夜里,他在广西家中被捕。

深圳警方查明,就是这个瘦瘦小小的许国亮,和19名年龄相仿的青年组成一个抢劫团伙,采用砍手、砍脚等作案手段抢劫,一年时间内先后做下25宗劫案,砍伤路人12名,抢劫了大量手机、手提包和现金。

这些抢劫者均来自同一个地方———广西天等县上映乡温江村。

深圳民间称他们为“砍手党”。

许国亮被抓后交代得更为干脆利索:“我们村(来广东)的男孩子基本都在外边抢东西。

”温江村的知情者透露,目前温江村在广东正经打工的年轻人只剩下三四十人,如果他们失业,也很有可能被“砍手党”吸纳进去。

外出打工的温村年轻人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打工苦,打工累,不如混个黑社会,又有钱,又有势,晚上抱着美女睡。

”但其中一个叫“阿星”的打工者和其他同村进城的朋友不同,阿星没有混黑社会,而是选择辛苦打工。

这个15岁开始即在深圳的“广西砍手党”团伙里做饭炒菜的小伙子,却从没参与过“砍手党”的任何一件作案。

后来为了离“砍手党”老乡远点,阿星去了潮阳打工。

他很珍惜手上这份每天干12小时每月300块钱的活,很怕自己如果失去工作,走投无路,也会跟着老乡们一起去抢。

但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压力,面对上司对自己的苛刻,使的这个本抱着积极面对社会心态的阿星来说,随着时间的磋磨,慢慢的变得消极堕落。

最后面对他所在的工厂辞退了他的主管,一怒之下,把主管给刺杀了。

一个没有参与“砍手党”作案的青年,如何最终丧失理智,做出了令人发指杀人的案件。

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什么原因使他们走向这条不归路的。

难道是本身就是坏人吗?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三、流动人口的犯罪原因就我看来,有如下四个原因:(一)个人原因: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其对外部世界如何认识,并据以决定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以及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伦理观念、法律意识等主观认识的总和,同时又是人的言行作为终极内驱力的活动准则,其内容主要由幸福观、法纪观、友谊观、英雄观、伦理观和恋爱观等构成。

一个人之所以违法犯罪,其主观原因可以从根本上归结到他们的不良的人生观很多进城的外来务工,大多数是来自偏远农村的。

大多数父母从小就开始外出务农或打工,没有时间在家管教孩子,甚至很多孩子是在家庭暴力下、或者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或者父母离异、也或许父母双亡生活的。

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从小就辍学帮家里务农。

从而导致他们的人生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现实中,他们表现几种不同形式:(1)强烈的物质追求。

这是指追求物质享受和金钱财富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思想支配的人,其物欲、钱欲和享受欲恶性膨胀,把吃、喝、玩、乐等感官享受当成人生的唯一乐趣和终级目的。

(2)法纪虚无性。

这是指对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无视或者蔑视,以及对社会义务的不负责任态度。

他们游离于法律之外,甚或明知故犯,以为法律奈何不了他而肆意妄为。

(3)哥儿们义气感。

这是影响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团伙赖以组成和维系的精神支柱。

(4)自我显示感。

这主要是指违法犯罪分子对勇敢行为的歪曲认识。

他们公开宣扬“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把亡命哲学当作人生的莫大光荣,倍加推崇。

(5)伦理观念混乱。

这主要表现为道德观念的丧失和伦理观念的低下,缺乏道德准则,颠倒人际关系,就成了违法犯罪者的内部机制所在,他们对一般应遵从的社会———伦理价值往往持否定或排斥态度,转而信奉与此相对立的生活准则。

如视“自由”为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视“友谊”为讲义气,能够为哥们两肋插刀;视“英雄”为胆子大、敢拼命;视“爱情”为满足生理欲望、传宗接代,等等。

不良的人生观因素是违法犯罪个体原因中的最高层次,它直接决定着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二)群体原因就“砍手党”案件和阿星事例来说,犯罪人走向犯罪道路很多时候是因为受同乡这个群体的影响。

就温江村这个广西的小乡村来说,能成为团伙犯罪的发源地,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

老乡观念往往是共同犯罪的纽带。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老乡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老乡观念容易引起共同犯罪呢?一是在老乡观念支配下,老乡之间无话不谈,一些低级情趣、消极思想容易传播,互相影响。

当气味相投时,便互相利用,纠合在一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老乡观念强的人容易被人利用。

有的人虽然不想在犯罪中得到某种物质利益,与侵害对象也没有利害关系,但出于“老乡情”而“两肋插刀”。

有的即使不参与,也不报告。

正常的老乡交往,无可非议。

但一些人只认识老乡,不分是非、美丑和荣辱,老乡讲的话和叫干的事,不管对不对,都照办不误,以致干出些违法乱纪的事。

因此,必须认清老乡观念的实质和危害。

(三)社会原因1、文化差异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甚至未成年,来到城市打工,自身的乡村文化习俗与城市的文化产生碰撞,在融入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价值上、思想上的分歧。

分歧中很多城市人歧视来自乡村的务工人员,甚至发生口角打架斗殴。

对于城市人而言,他们是边缘人群,是亚文化群体。

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会慢慢在心中埋下阴影,感到自卑,积累怨恨。

因此,对所进入打工的城市没有归属感,慢慢产生厌倦这个城市,厌倦社会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2、经济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金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乡差距过大,导致社会的底层打工者面对一些富裕人群产生仇富心理。

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商品经济的刺激,物欲的引诱,导致人们对金钱盲目崇拜。

金钱所带来物质享受极大的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使他们丧失基本的理性和判断力。

日益增长的劳资纠纷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工厂的老板还是喜欢打着法律的擦边球,刻意的去压榨着农民工的血汗钱。

由此对于很多没有社会经历或法制观念淡薄的青年人来说,只要能获取金钱,不论采取什么卑鄙手段,不论是怎样的违法犯罪都乐意去试一试。

可以说,金钱是诱惑人犯罪的撒旦。

金钱的诱惑是导致犯罪外界因素。

3、保障差异政府目前目前给常住人员的保障在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现状则令人忧虑。

我国不少城市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各种保险严重缺位、农村社保与外来务工人员社保严重脱节、外来务工人员频繁变动工作、保险部门手续繁琐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人数远远低于实际外来工的总人数。

很多务工人员的家庭年孩子上学都难以解决,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热点,连政府的保障房都掌握在富人或官员的手里,更不用天方夜谭说在城市里买房了。

他们的社会权利没有保障使的他们穷而脆弱。

因此,建立与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体系,已成为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当务之急。

.4、法治观念淡薄流动人口中许多人法治观念淡薄,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法,几乎很少有人受过正规的法制教育。

他们判断是非曲直、美丑善恶,往往以在家乡形成的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作为准则。

他们的生活观念和处世行为与现代都市人差距很大,致使他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严重性后果,不清楚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以至陷入犯罪的泥潭。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犯罪的因素是及其广泛的。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不断攀升,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一)流动人口犯罪中,犯罪主体绝大部分为农民。

“砍手党”成员和“阿星”就是来自广西偏远山区的农村的打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