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中华诗词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诗词之美)网络通识课考试 (90.0分)
选择题(70分)
1、叶嘉莹《向晚二首》“向晚出林独自寻”中“寻”的正确理解是: (1.00分)
•A.寻找
•B.寻问
•C.追寻
•D.思考未来
2、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1.00分)
•A.现实生活
•B.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
•C.劳动
•D.祭祀
3、《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是由词中哪句引起的 (1.00分)
•A.问君能有几多愁
•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往事知多少
•D.小楼昨夜又东风
4、阴历的六月按照中国的传统是那种花的月份? (1.00分)
•A.栀子
•B.桂花
•C.荷花
•D.蔷薇
5、柳树的一般寓意不包括: (1.00分)
•A.相思
•B.“留”
•C.送别
•D.爱情
6、叶嘉莹先生的《南溟》一诗,诗名典故出自? (1.00分)
•A.《法华经》
•B.《山海经》
•C.《庄子》
•D.《老子》
7、“《秦妇吟》秀才”指的是谁? (1.00分)
•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韦庄
8、司马相如所写的《长门赋》最早见于下列哪本古籍? (1.00分)
•A.《四库全书》
•B.《文心雕龙》
•C.《昭明文选》
•D.《古文观止》
9、《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1.00分)
•A.班固
•B.班昭
•C.许慎
•D.刘勰
10、下列对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分)
•A.这首小词描述了一个美人梳妆簪花的景象
•B.这首小词寄托了温庭筠“不遇”的感慨之情
•C.这首词收录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著的《花间集》
•D.张惠言对这首词的评语是“感士不遇也”
11、下列诗句中,运用转喻手法的是: (1.00分)
•A.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D.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12、最早有自觉意识将词诗化的作者是? (1.00分)
•A.陈同甫
•B.苏轼
•C.黄庭坚
•D.辛弃疾
13、谢安生活的时期是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1.00分)
•A.东汉
•B.西汉
•C.东晋
•D.西晋
14、以下哪句是体现《诗经》兴的表现手法? (1.00分)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B.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5、“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谁? (1.00分)
•A.李煜
•B.李璟
•C.冯延巳
•D.温庭筠
16、“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中的“天孙”是指: (1.00分)
•A.天女
•B.织女
•C.泰山
•D.蚕蛾
17、《花间集》中的18位作者的性别是 (1.00分)
•A.都是女子
•B.都是男子
•C.大部分女子
•D.大部分男子
18、“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关于这句古诗,错误的是: (1.00分)
•A.行行重行行
•B.律诗
•C.古诗十九首
•D.昭明文选
19、《花间集》是五代十国的()编辑成书的。 (1.00分)
•A.温庭筠
•B.韦庄
•C.李煜
•D.赵崇祚
20、菩萨蛮属于以下哪种范围? (1.00分)
•A.诗的题目
•B.词的题目
•C.赋的题目
•D.曲调的名字
21、下列苏东坡的哪首词兼具诗和词的美感? (1.00分)
•A.《江城子·密州出猎》
•B.《满庭芳·蜗角虚名》
•C.《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D.《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2、下列对柳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00分)
•A.在内容上,柳永将词的内容由原先的“伤春”拓展到“悲秋”
•B.在形式上,柳永将词由小令拓展到长调。
•C.柳永的《定风波》中“终日恹恹倦梳裹”意同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但是不能像温词一样给人以离骚初服的联想。
•D.柳永对词所做的贡献主要是对其音乐性上所作的发展,“中吕调”曲也是柳永所创作的23、屈原《离骚》所写的“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实指? (1.00分)
•A.嫔妃的称号
•B.衣饰华美的人
•C.容貌美丽的人
•D.才德贤能的人
24、苏轼在《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描写的是什么花? (1.00分)
•A.槐花
•B.杨花
•C.桃花
•D.樱花
25、庄姜夫人的父亲姓() (1.00分)
•A.庄
•B.姜
•C.庄姜
•D.田
26、“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陆机的哪篇赋? (1.00分)
•A.《思归赋》
•B.《叹逝赋》
•C.《怀土赋》
•D.《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