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蒋志辉1周兆雄2(1.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永州425100;2.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文在明晰意义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意义建构的本质,分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提出意义建构即联系的建立及细化与抽象。

同时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做出尝试性的探索,提出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不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质的规定,而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意义建构;本质20世纪90年代,当建构主义盛行一时,建构主义受到人们的极度热捧,一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正像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界开始独领风骚,各类教育实践也纷纷贴上了建构主义的标签。

[1]而今,随着研究热潮的退却,人们开始反思和批判建构主义的某些错误倾向,鉴于建构主义的某些极端取向,有学者提出对建构主义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应从理论高度对其作深入的分析和必要的反思。

[2]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已有的研究时,发现诸多研究是从对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及对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等的思考,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转向从哲学认识论上反思建构主义,但这些研究似乎对意义建构本质的解释并不彻底,还存在很多困惑点,这也是造成对建构主义盲目应用的根源。

因此,笔者试图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解析意义建构的本质,并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作出尝试性的探索。

1意义建构本质的解析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构成判断与推理的基本单位。

如果要讨论一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明确概念,否则,就缺乏讨论问题的逻辑基础。

因此,我们要探讨建构主义意义建构的本质,首先应理解意义的概念。

1.1何为意义什么是意义呢?在心理学上,意义并不是建构主义所独有的概念,它衍生于认知主义某些观点。

最典型的关于意义的解释是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他认为,所谓有意义,是指观念或知识之间的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

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观念或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如某一个表象、一个已经有意义的符号、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有联系。

第六讲 建构主义

第六讲  建构主义

第六讲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列宁全集》一、冷战的和平结束与国际政治研究的社会学视角当代国际关系最富有根本意义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冷战格局突然和平结束。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积极推动美苏缓和,自愿签订削弱自身实力的《中导条约》,从东欧主动撤军,默许德国统一,解散华约集团……,几乎所有的主流国关理论都没有预测到这一点,也未能对国际格局第一次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种状况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一系列相关现象,如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浪潮、部落种族仇杀、国际恐怖主义泛滥、“文明冲突”论的流行等等,主流国际关系理论(mainstream IR theories)无法完全用无政府状态、国家利益、权力和制度等概念解释得清楚。

按照新现实主义的观点,国际格局转换的主要路径是战争,但冷战却和平结束了;新现实主义还认为,个别情况下霸权国可以主动将次要性的势力范围让出,以求和平的权力转换,但事实上苏联放弃了对其战略重地东欧的控制等等。

按照新现实主义的逻辑,苏联国内的经济状况也不能成为其缩减重要实力和放弃重大地缘政治范围的理由。

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国际社会的制度安排能够带来和平。

但苏联和东欧都没有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制度之中,苏联不是因为融入了国际制度而采取了和平外交战略,而是和平地解散了世界上庞大的军事性国际组织。

主流学派既没有预见到冷战的和平结束,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因此,引发了理论学界普遍反思:以往的理论倒底忽略了什么?以后的理论应该向何处发展?探索者将目光从主流的政治经济学视野移开,投向主流理论以外的领域,包括文化(culture)、认同(identity,又译为身份,本意是同一性、一致性)、国际规范(norms)、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以及社会实践等社会性因素。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建立在象征性的符号之上、由某个群体共享、具有系统性、习得性和传承性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建构与主观意义

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建构与主观意义

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建构与主观意义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

它认为知识并非是直接传递的,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与外界互动来建构的。

在建构主义的框架下,知识的建构与学习者的主观意义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建构与主观意义,并分析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一、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通过互动与经验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将自己的个人经验与外界信息进行整合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意义和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背景、先前知识和经验是他们构建新知识的基础。

1. 探索与发现学习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获得新的知识。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互动与协作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性。

学习者可以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讨论来促进对知识的共同建构。

这种协作过程有助于学习者共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反思与调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习者通过反思来发现自己的认知差距,进而主动追求新的知识和意义。

这种反思和调整的过程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持续发展。

二、建构主义思想知识的主观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主观意义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主观认知。

个体的主观意义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建构个体的观念与信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通过对信息和经验的选择和解释,形成自己的观念和信念。

这种个体的观念和信念不仅影响着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还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者的主观意义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动力和目标。

2. 建构个体的意义与价值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对经验的整合,赋予知识以个人化的意义和价值。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个命 题 ) 联 系 。因此 , 而言 之 , 义 的本质 就 有 简 意
是“ 联系” 我们 谈意 义 的建 构 , , 就是“ 联系 ” 的建构 ( 系 的建立 与细化 ) 联 。
1 2 何 为“ 义 建 构 ” . 意
在 明 晰 了“ 义 ” 意 的概 念 之后 , 们 才来 讨 论 我
构主义 的本 质属 性作 出尝试性 的探 索 。
1 意义 建构 本质 的解析 概念 是思 维 的细胞 , 是构 成 判 断 与推 理 的 也
基本 单位 。如 果要 讨 论 一 个 问题 , 先 就 必须 要 首
明确 概念 , 否则 , 就缺 乏讨 论问题 的逻 辑基 础 。因
基 础 ) 横 向的建 构 即联 系 的建 立 , 向的 建构 即 , 纵
义, 但这 些研 究 似乎 对 意 义建 构本 质 的解 释 并 不 彻 底 , 存在 很多 困惑点 , 还 这也 是造成 对建 构 主义 盲 目应 用 的根 源 。 因此 , 笔者 试 图 在对 前 人 研 究 成 果梳 理 的基础 上 , 析意义 建构 的本质 , 解 并对 建
个 表象 、 一个 已经有 意义 的 符号 、 个概 念或一 一
观点 。最典 型 的关 于“ 意义” 的解 释是 在奥苏 贝尔
的“ 意义 接 受 学 习” 论 中 , 认 为 , 谓 有 意 有 理 他 所 义 , 指观 念或 知识 之 间 的 非 任 意 的和 实 质上 的 是 联 系 。非任 意 的和实质 上 的联 系是指 这些观 念或 知识 与学 习者原 有认 知结 构 中的 某 一 方面 ( 如某
2 O世 纪 9 O年代 , 当建 构 主义 盛 行 一 时 , 构 建 主义受 到人 们 的极 度 热捧 , 度 成 为 学术 研 究 的 一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
建构主义是一种建筑哲学,它探索建筑在社会中的意义和其对人类状态的影响,以及对建筑本质的透彻解析。

这一建筑哲学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来自墨西哥的几位建筑师的理论为基础,其中孔特·布拉夫·卡雷拉、克里斯蒂安·科贝塔和克里斯蒂安·斯拉维安枫立起来,他们共同提出了“建筑建构主义”这一概念——建筑建构主义设立了对抗过度自由主义(自由建筑学派)的空间形式官僚主义(国家建筑学派)的立场,主张必须追求具有一定特征的尺度和功能,以满足社会复杂性和特定情境的要求,以促进新的空间建构。

这种建筑主义的本质在于,强调要反思建筑的意义,而不是建立任何建筑
phen(建筑的形式)的规范或规则,从而鼓励建筑师发掘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设计,而不只是单纯的建筑外表,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文化和历史相结合,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貌。

建构主义也激励建筑师以创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建筑,从而发掘其本质,重新定义建筑对人类社会现状及未来有何贡献,并把这些贡献与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助力人类文明发展。

因此,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建筑哲学,强调要反思建筑本质,以满足客观社会现实,重新定义建筑空间的功能;鼓励建筑师挖掘历史、文化的积淀并塑造独特的建筑风貌;激励各建筑师以创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建筑,开拓实现可持续化和全球化空间环境的新路径,从而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出力,赋予建筑新的动力和价值。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教学设 计中必须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 建构的情境;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 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是师生、学生 之间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意义建构是教学活动 的终结,也是教学活动的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 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 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 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 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 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
第四组
建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 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兴起于 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理 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 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 另一方向发展,被心理学家称为“当代 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的定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 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 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换句话说,学生获得 知识的多少不再取决于学生死记硬背、 教师教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 习者根据自身的经表人物是冯· 格拉塞斯菲尔德和斯 戴福。冯· 格拉塞斯菲尔德提出,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 原则:①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 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 相互作用而实现的。②认知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 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 实。 激进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认识的这一观点源于皮亚杰的研究, 认为学习是在总结个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重构个人的理解 和知识的过程。由此可见,它是从个人的角度接近学习和认 识的,重点描述的是个人方面的心理,其主要关注的是个体 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注意的中心在于个人理解力的发 展,而对学习的社会性一面则重视不够。

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深度解读与应用

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深度解读与应用

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深度解读与应用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建构主义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儿童发展的理念和策略。

本文将深度解读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并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和育儿中。

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建构主义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相关策略。

二、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的意义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学习,重视儿童对知识的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

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以此为核心,强调儿童能动性的培养,注重儿童个体发展,以及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2.促进儿童发展建构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激发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在幼儿园中实施建构主义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发展,使其在幼儿期就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拓展教育领域建构主义教育提倡“以学为中心”,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致力于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和体验。

在幼儿园中实施建构主义教育,能够促进教师和家长对教育方式的转变,使教育不仅停留在课堂内,还能够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幼儿园建构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1.学习环境的营造建构主义教育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求幼儿园创造多样化、丰富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体验。

教师应该关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创造一个充满挑战和启发的学习空间,让儿童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2.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建构主义教育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帮助和指导,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3.实施项目式学习建构主义教育倡导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那么你对建构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建构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建构主义的介绍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柯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作者:张侠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8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它对教育改革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点拨了方法。

本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这个过程中的辅助者、协作者和促进者。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支配下,将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知识的传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和观点,因为教师代表了知识的权威,这种以“亲其师,信其道,受其业,行其训”的知识观为指导的教育,试图以“教”代“学”的教学,只会令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习就简单是占有别人知识的过程而已。

相反地,教学的中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为学生的需求展开,体现“以学定教”、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的课程改革理念,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彻底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安排学生利用图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爱的动物卡片精心制作一张卡片,然后用英语写上自己想对动物说的话,根据自身的要求,随意调用知识,时而观察,时而思索,时而动手,知道自己满意为止,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对知识产生兴趣,同样也对探索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地建构了自己的内部心理表征,课堂让学生回到本位,成为加工信息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学习过程包括新、旧两方面知识的建构学习是发展智能,建构学习者个体世界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2 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 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 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 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 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 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 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也 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 “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 境性教学”。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 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 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 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 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 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3)自主学习。 (4)协作学习--讨论、 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 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 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
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 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 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 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 了认真的探索
二 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的基本内容可 从“学习的含义” (即关于“什么 是学习”)与 “学习的方法” (即关于“如何 进行学习”)这 两个方面进行说 明。
1关于学习的含义
五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原则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 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 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 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 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 授和灌输知识。
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 原则如下:
•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 重要作用 •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 构关键作用 •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 境)的设计 •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 持“学” • (6)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 成意义建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1.建构主义论述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所谓建构,指的是结构的发生和转换,只有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到不断的建构过程中,动态地研究认知结构的发生和转换,才能解决认识论问题。

”认识建构主义自1987年正式出现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以来,人们公认:它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广泛的重视,并被大多数数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应该说,建构主义的突然崛起是八九十年代数学教育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克莱蒙特).在1989年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一6)的文献中,关于全球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心的十六个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问题解决与数学高层次思维应当成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而排在第三位的便是“刚诞生的认识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师很有用,……”,一些重要的数学教育研究项目也公开宣布采用建构主义的观点,例如荷兰的弗罗登塔尔就明确表示:建构主义与他们关于数学教学的理论是相通的,总之,认识建构观对今天数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鉴于数学的对象主要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数学的活动也主要是思辨的思想活动,因此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就是典型的建构学习的过程。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

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意义。

首先要与所设臵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其次要与所进行的活动中的因素及其变化建立联系,又要与相关的各种已有经验建立联系,还要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联系。

这种建立多方面联系的思维过程,构造起新知识与各方面因素间关系的网络构架,从而最终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有外部的操作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还有内部和外部的交互活动。

“建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参照中心的自身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动活动的过程,是积极创建的过程,最终所建构的意义固着于亲身经历的活动背景,溯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扎根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理论及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及实践

主要类别
• (1)个人建构主义 • (2)激进建构主义
• (3)社会性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形成背景
• (1)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 • (2)现代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提供了思想基础与学习环境 • (3)教育改革的伟大实践――对新教育 思想的渴求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 基本 理念
• • • • • (一)知识观 (二)学习观 (三)学生观 (四)师生观 (五)教学观
(一)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反映,它将 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 华和改写,作出新的解释和假设。 (2)知识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 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 的方法。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 管通过语言赋予了它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 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 知识有同样理解。 (4)没有客观的知识,只有主观建构的知识。 (5)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探究 和掌握真理。知识的意义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知 识是为需要、为应用而产生,也只有在应用过程 中才能被真正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及实践
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
魏花蕾
一、建构主义简介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基本 理念
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教学实践模式 及教学设计流程
四、建构主义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简介
• 含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 称结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 方科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及教学思 想发展等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理论。从 本质上看,其基本含义主要是关于“知 识是什么?”和“学习是什么?”的理 论解释。
(1)呈现基本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 (4)小组协作学习 (5)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的本质ppt实用资料

建构主义的本质ppt实用资料
作为向老师们的汇报。 《美术》学科中,泥塑从一、
我尝试了….. 确实,实用性每个组都考虑到了,而美的标准每个人是不同的,今天每个组的作品都拥有了不同的美。
艺术教学课件库(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学习课件、同步教学课件、各种媒体课件、艺术教学模式) 设计的学习经验要能反应学习者将会面临的复杂环境,在对话中 分析揭示明了验证彼此建构假设与意图,反思内容方法包括监控建构过 程;建构行动的力量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产生直接的有益影响. (生动的美、优雅的美、奇特的美……)构建同学们之间的知识互补
强调学习者需要自主建构与个 人相关的生活认识与经验.但我 们不能认为个体生活中自发产生 的生活内容就是有意义,有价值 的.不是任何东西都是”知识”
“创见”不仅和个体的世界图 景相一致而且和更大的社会情景 相符.通过把我们自己的理解与 观点和他人的作比较,我们发展 出一种见解可行的意识.这一种 见解检验的过程既重视学生观点 又促进批判性思维形成.
4.提供机会使学生不断评价自己的作品,反思自己的 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你学生们需要行为自我管理如任务分解,建立实现目标计划.
你是否想学着做这样一件作品?(自己欣赏的或局部)如果让你来做这件陶制品, 你会从哪儿开始做起?
1. 创作过程,提高美术创作中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调控
能力.

---------转自教育参考01年 7.8 热点聚焦
艺我术的教 发学现电子此图书过同库你(分程中享外艺:中-)术知,识产、欣生赏等对) 美术表现方式,表现技能等的学习 需要,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课题. 确实,实用性每个组都考虑到了,而美的标准每个人是不同的,今天每个组的作品都拥有了不同的美。
提供各种形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设计的学习经验要能反应学习者将会面临的复杂环境,在对话中 分析揭示明了验证彼此建构假设与意图,反思内容方法包括监控建构过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工作背后的意义和思考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工作背后的意义和思考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工作背后的意义和思考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对于现实的主观构建和解读,认为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和经验积累来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在工作环境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工作背后的意义,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个体在工作中的主观体验和思考,还能够为组织提供更好的管理策略和员工发展机会。

首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工作背后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工作中的主观体验。

每个人对于工作的认知和理解都是主观的,受到个体的背景、价值观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每个人对于工作的不同解读,以及这些解读是如何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和工作表现的。

例如,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有的人可能会将工作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和成就感的来源。

这种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对于个体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工作背后的意义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好的管理策略。

了解员工对于工作的主观体验和思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例如,如果组织发现员工普遍将工作视为一种负担,缺乏工作乐趣和成就感,那么组织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等方式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另外,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还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员工的多样性。

不同的个体对于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差异,组织应该尊重和包容这种差异,并且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发展路径。

最后,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工作背后的意义还可以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

通过了解个体对于工作的主观体验和思考,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例如,如果个体发现自己对于某种类型的工作更有兴趣和擅长,那么他可以通过寻找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个体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试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试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教师反思和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教学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需求和反馈,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05
建构主义教学观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挑战传统认知
建构主义教学观挑战了传统的认知观念,它强调知识是主观的,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适应。
试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CATALOGUE
目录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观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01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理念
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
01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知识不应该被视为绝对的真理,而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修正。
知识具有主观性
0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都不同。因此,知识的获得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知识是经验与认知的结合
03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积累和认知结构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知识观
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化的过程,知识的获得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学习是社会化的过程
学习观
02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域里 的时 尚词汇 和高 频术语 , 构 主义 的观点渗 透到教 育 对现 实 的一种 解释或 假设 , 建 并不 是 问题 的最 终答案 。知 识 目标确 立 、 教育 政策 制订 以及教 育改 革 、 教育研 究 、 教学 设 不可 能 以实体 的形式 存在 于个体 之外 , 尽管 我们通 过语 言 计 的方 方 面面 , 建构 主义学 习理 论也 成为最 具影 响力 的学 符号 赋予 了知识 一定 的外 在形式 , 至这些 命题还 得到 了 甚 习理论 之一 。 “ 毫无 疑 问 , 广泛 的迹 象表 明 , 建构 之一学 习 较普 遍 的认可 , 但这 些语 言符 号充其量 只是 载着一 定知识
6 健康导报 2
2 1. 1 0 1NO.
教育教学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的 教 育 意 义
陈碧 蓉 ( 头职 业技 术 学 院 汕 广 东汕 头 554 ) 10 1
张伟坤 ( 头市 滨海 中学 广 东汕 头 5 5 0 ) 汕 10 0
摘 要 : 建构主 义的基 本 思想 出发 , 从 探讨 了教 师在教 育 中运 用建构主 义理论 的 意义 关键 词 : 构主 义 ; 习理论 ; 育意义 建 学 教 在过 去的二 十年 里 , 建 构主义”一词 成为西 方教 育领 “ 建构 主义认 为 , 知识并不 是对现 实的准确 表征 , 只是 它
实 ; ) 生 应 该 产 生 “ 观 念 ” 中 心 性 概 括 的 原 则 , 而 才 作 为 预 先 确 定 了 的 东 西 让 学 生 无 条 件 地 接 纳 ,而 应 关 注 学 6学 大 和 从 能 够 进 行 超 越 经 验 和 学 科 的泛 化 和 概 括 。
生是 如何在 原有 的经验 基础 上 、 过新 旧经 验相互 作用 而 经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教学本质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特征和根本属性,涵盖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关于教学本质的学说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行为主义学说、认知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学说、人文主义学说和社会文化主义学说。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种学说进行阐述,并就其思想与应用提出一些思考。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刺激-反应模式。

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并认为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因此,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刺激来促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反应。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者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馈来塑造学生的行为,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内在的认知过程。

然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容易导致教育教学的单向传递和机械化。

认知主义学说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建构。

认知主义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获取、理解和应用。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认知主义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但过度强调知识的输入和学习者对知识的被动接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共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合作过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和协作交流来构建知识。

然而,建构主义也有可能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在知识获取和应用方面存在缺失。

人文主义学说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完整发展和个性的塑造。

人文主义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力和意义追求。

教学应该通过提供文化、艺术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个体差异的需求。

然而,人文主义学说也容易忽视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应试和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建构主义的意义

建构主义的意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理论,它认为人们的认知、感知和行为是由他们的文化、社会和个人经验所建构的。

它强调人们对现实的解释是由他们的观念和假设所建构的,而不是直接反映现实。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动态的、可变的和多元的,并且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被建构和重新建构。

因此,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建构主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和语言学等。

它对人类的认知、学习和交流的理解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来建构和重新建构知识。

这种理解方式与传统的观点相反,即人类的知识是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和学习来获得的。

建构主义还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多样的和可建构的,并且不存在一种单一的“正确”的观点。

相反,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达成共识。

建构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能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上。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帮助他们建构知识。

这意味着教师可能会使用更多的指导性问题和合作学习活动,而不是传统的讲授讲座。

建构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能会对传统的评估方式产生影响,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上。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都是重要的,应该同时反映在评估中。

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对人类的认知、学习和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本质解析蒋志辉1周兆雄2(1.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永州425100;2.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文在明晰意义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意义建构的本质,分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提出意义建构即联系的建立及细化与抽象。

同时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做出尝试性的探索,提出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不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质的规定,而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意义建构;本质20世纪90年代,当建构主义盛行一时,建构主义受到人们的极度热捧,一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正像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界开始独领风骚,各类教育实践也纷纷贴上了建构主义的标签。

[1]而今,随着研究热潮的退却,人们开始反思和批判建构主义的某些错误倾向,鉴于建构主义的某些极端取向,有学者提出对建构主义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应从理论高度对其作深入的分析和必要的反思。

[2]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已有的研究时,发现诸多研究是从对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及对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等的思考,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转向从哲学认识论上反思建构主义,但这些研究似乎对意义建构本质的解释并不彻底,还存在很多困惑点,这也是造成对建构主义盲目应用的根源。

因此,笔者试图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解析意义建构的本质,并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作出尝试性的探索。

1意义建构本质的解析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构成判断与推理的基本单位。

如果要讨论一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明确概念,否则,就缺乏讨论问题的逻辑基础。

因此,我们要探讨建构主义意义建构的本质,首先应理解意义的概念。

1.1何为意义什么是意义呢?在心理学上,意义并不是建构主义所独有的概念,它衍生于认知主义某些观点。

最典型的关于意义的解释是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他认为,所谓有意义,是指观念或知识之间的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

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观念或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如某一个表象、一个已经有意义的符号、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有联系。

因此,简而言之,意义的本质就是联系,我们谈意义的建构,就是联系的建构(联系的建立与细化)。

1.2何为意义建构在明晰了意义的概念之后,我们才来讨论意义建构的含义。

既然意义即联系,理所当然,意义建构就应当是联系的建构。

因此,笔者进一步从认知结构变量的两方面来理解联系,即横向与纵向(我们认为认知结构是建构主义的基础),横向的建构即联系的建立,纵向的建构即联系的细化及抽象,这里包括两部分过程横向的建立与纵向的细化与抽象。

横向上,对某一事物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建立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某部分或整体建立起了联系,才有意义可言,否则,意义建构无从谈起。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独立的信息节点(事物、概念、原理等)在建立联系之前,即便被个体所了解和知道,它也是无意义的,我们仅能称之为资源,尚不能称之为建构的意义(通俗讲,不能称之为个体建构的知识)。

纵向上,意义建构是对联系的细化与抽象。

意义建构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建立联系的过程,即意义建构与建立联系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意义建构除了建立联系的过程,还应包括对联系的细化及抽象。

在意义建构过程中,一方面每个联系本身含有多层意义即含有多层联系,每次建构过程中都存在对已有联系的细化和详析,这就牵涉到联系的细化,这是联系纵向上的自顶向下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每个联系不可能作到完全、彻底的概括,它同时可能成为另一整体的一部分,由多个联系概括抽象为一个新的联系,这就牵涉到联系的抽象,这是联系纵向上的自下向上的建构过程。

2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对意义建构过程的规定性从上文论述的观点看,建构主义并未解释何为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体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主建构意义。

在这点上,目前有部分学者及研究者对建构主义产生了不当理解,他们认为,建构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精髓。

其实不然,对于他们强调的意义建构,我们可以追溯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建构并非建构主义所独有的、独创的。

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不得不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并且在他所提倡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重点就是对意义建构的阐释,他指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关键是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

如不能建立起这种联系,不尽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将是机械的、无意义的,就是发现式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本质不在于对意义建构质的规定。

通过文献调研,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本质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及意义建构的实现途径。

在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几种流派,而这些流派对建构主义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但综合起来,建构主义的观点并没有提出意义建构质的规定即解释何为意义建构,而是为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提出了规定性解释。

尽管建构主义流派纷呈,但归纳起来,一般认为它的核心观点是: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认识论,主张人类的知识不是通过传递接受或客观存在继而被发现的,而是人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即个体自主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

一般认为,自主建构、情境、协作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属性,下文即从这几种基本属性论述建构主义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的本质。

2.1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主体性规定——自主建构如上文所述,要达到意义建构,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既可以通过如奥苏贝尔提倡的传递—接受方式,也可以通过主体的自主的探索建构意义。

而作为建构主义的首要特点,自主建构是其首要的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它强调,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应是以建构者本人作为主体在建构,而非他人,若颠倒这个关系,建构主义也就不称建构主义了。

并且,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3]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外部信息,由于建构主体不同,最后建构的意义也不同。

因此,自主建构是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主体性规定,这也是最核心的规定。

2.2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情境性规定——情境创设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意义建构不等于凭空想象,而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

脱离一定的情境,意义建构将成为空中楼阁,墙头草(缺少根基)。

[4]我国学者周奇曾撰文指出,一方面,情境创设是更好的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情境创设的好与坏,将影响意义建构的效率;另一方面,意义建构的目标导向决定了情境创设的行为,情境创设要与意义建构目标相一致,否则学习就可能引向歧途,不管是客观情境的设置,还是心理情境的引导,都要与意义建构的目标同向。

2.3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行为方式规定——协作会话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5]3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与传统意义建构前已论述到,意义建构并非建构主义的独创,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继承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意义建构观。

那我们应考虑建构主义意义建构与传统意义建构又有何关系呢?在与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有些人认为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与传统的意义建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传递—接受,一种是自主建构,它们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

甚至有人认为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包括后者。

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这些观点极易导致极端的建构主义思想。

笔者通过深入挖掘传递接受与自主建构的核心内涵,提出传统意义建构(即主要采取传递—接受方式)是建构主义意义建构(主要采取自主建构方式)的基础,而建构主义意义建构是传统意义建构的发展与提高。

传统意义建构的核心在于主体接受外界的既定知识,通过外界的传递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即形成联系。

这种建构的结果是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而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强调主体的自主建构,即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外界资源的支持下,基于一定的知识结构主动建立联系、细化联系。

在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上,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布鲁纳看来,知识是由概念、命题、基本原理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这也就是知识的结构。

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学科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6]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者的学习是基于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的,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建构的。

而且,建构主义作为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显然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那么这个知识结构又是由何而来呢?有人或许会反驳到:由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而来。

只要我们无穷地反推上去,这种知识结构的获得总以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得来,会陷入一种无穷的循环当中,显然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因此,这种知识的结构恰是传统意义建构的结构。

传统意义建构的结构恰好满足建构主义意义建构的条件,使得其建构得以发生与维持。

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不能排斥传统的意义建构,更不能一刀切,将它们人为地对立起来,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要以传统的意义建构为基础,缺乏这个基础是行不通的。

若从时间维度来看意义建构,笔者以为可以做这样简单的理解:它们处在意义建构的不同阶段,传统意义建构是意义建构的初级阶段,而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是意义建构的高级阶段。

参考文献[1]张奎明,苏娜. 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的渊源探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2):46—49.[2]陈伟超,刘海军. 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0):85—87.[3]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4.[4]邢金阁,张宏伟.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J]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58—60.[5]李雅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师角色定位[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6):116-117.[6]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