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如何区分行为、认知、建构和人本主义四大学习理论
如何区分行为、认知、建构和人本主义四大学习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何区分行为、认知、建构和人本主义四大学习理论历年来,学习理论部分通常以两大题型出现,分别是客观题和主观题。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理论对于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环境的创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人的行为。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环境的刺激来塑造的。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强化学生的某些行为。
如果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就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频率;如果学生违反纪律,就给予批评或惩罚,以减少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行为的再次发生。
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着积极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的结果,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削弱。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强化原理来激励学生学习。
比如,给学习进步的学生颁发奖状、奖品等,这是正强化;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取消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资格,这是负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及时反馈、强化训练等。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教学应该以具体的形象和实物为主;而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教学可以更加抽象和理论化。
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生的主动学习。
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四大学习理论之比较
人本主义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学习形成某种行为上的变化。
学习是S-R联结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上强调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学习的实质是引起学习者认知结构上的变化。
学习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上注重材料的组织和教学控制,追求共同学习目标。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对周遭事物认知结构的过程。
外部环境及学习者个人原有认知结构一起影响学习过程,但更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及学习者个人原有认知结构一起影响学习过程,但更强调个体原有认知结构及经验的影响。
个体的自身需要及情感、个性等决定学习过程。
强调客观因素。
偏重于强调客观因素。
偏重于强调主观因素。
强调主观因素。
教学应用
策略
程序教学法
“先行组织者”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学习者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的。
在教学上注重教学情境的构建及学生的不同知识经验和学习需要。
学习的实质是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与成长。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人自主发起的活动。
在教学上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学习过程的控制因素
外部环境对学习过程起控制作用。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自由学习
教师角色
教学的控制者
教学的组织者,知识传授者、灌输者。
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学习的服务者
学生角色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知识的接受者(主动或被动)
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学习的主导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四大学习理论的区别与联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美国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应该只研究行为。
由于意识是不可测的,因此,只需研究在何种刺激下,个体有何种行为即可。
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只研究个体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巴普洛夫认为,由于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个体产生条件行为,即刺激在前,行为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应答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之后的强化,即行为在前,刺激在后,个体的学习是一种操作性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因反对行为主义而生,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它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思维的,因此主张研究意识,反对研究行为。
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组织和加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严格上讲,心理学中并没有建构主义的学派,只是很多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相似,故将其称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都强调人的意识,强调学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加工,但建构主义更强调这种加工的主观性。
强调学习者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而人本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价值、理想、情感和潜能等。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
关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学习理论09一、学习观(1)行为主义①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②联结主义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联结公式是S-R。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即时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④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它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但具有认知性。
(2)认知主义①格式塔学习理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了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③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④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⑤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建构主义共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赋予信息以意义,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个性:①激进建构主义: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在此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②生成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先前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③认知灵活性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
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与观点比较
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与观点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原理、方法和目的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观点,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和观点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为中心的一种教育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塑造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行为表现,鼓励和强化正确行为,惩罚和避免错误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刺激-反应机制来形成和巩固学习,例如奖励和惩罚。
与行为主义相对应的是认知主义理论。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学习者通过思考、理解和处理信息来获取知识。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根据认知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和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和社会经验来构建个人的意义和理解。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的社会互动和合作,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促进学习者的探索和建构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和资源,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活动,个体的学习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来进行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学习者在社会和文化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通过提供相关的社会和文化经验,帮助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框架和观点在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行为的培养和塑造;认知主义理论注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建构知识;社会文化理论注重学习者在社会和文化情境中的学习。
学习理论
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 积累性。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那么如何积累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就需要对这一积累过程进行适 时的调节和控制。 ③ 自我调节性。学习者需要不断对其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包括:有准备的学习、采取必要的学习步骤、调节学习、自我 反馈和评价学习成绩,能够保持注意并具有高涨的学习动机。 这种自我调节活动较少依赖于教学的支持。
布鲁纳
皮亚杰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的条件 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如主动性、内部动机、 过去经验、智力等。 (2)学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活 动的过程。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形成反映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
学习策略水平的测试(LASSI) 10 分量量表:
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Weinstein 等人编制
• • •
态度(ATT),对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的任务的总的态度和动机; 动机(MOT),对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 时间管理(TMT),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
• 焦虑(ANX),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担心程度;
• • • • • 专心(CON),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 信息加工(INP),使用心理表象、言语精加工、领会监控和推理等策略促进
理解和回忆的程度;
选择要点(SMI),在各种一般性的和细节性信息中识别出用以进一步学习的 重要信息的能力; 学习辅助(STA),是创造和使用辅助性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 能力; 自我测试(SFT),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以确定他对要学习的信息理解程 度的能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拟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是有所不同的。
行为主义者以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根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做是反应,以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适宜行为,消除不适宜行为。
认知主义者以为,人的熟悉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进程彼此作用的结果。
按照这种观点,学习进程被解释为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历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进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再也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经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展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而建构主义者的观点:一、知识观:〔1〕依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
但是,建构主义却在必然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肯定性提出了质疑。
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非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非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非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展再创造。
因此,教师并非是什么知识权威,讲义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其次,建构主义以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虽然咱们通过语言符号给予了知识必然的外在形式,乃至这些命题还取得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非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一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历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教育理论不同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应用
教育理论不同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应用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研究的基石,对教育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教育理论的多样性,不同的教育理论会导致不同的教育实践方式和效果。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教育理论,并探讨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它把学习看作是对刺激和反应的关联过程。
行为主义注重外部的奖惩机制,通过积极强化和消极弱化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在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学生被被动地接受知识。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上。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程设计上注重学习目标的明确和任务的细化,以便学生能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二、认知主义教育理论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的主动构建。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的过程,学习者在获取新知识时依赖自己的思考、理解和记忆。
教育者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
在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下,应用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学习。
三、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社会建构主义关注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认为学习需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获得知识和经验。
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上。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四、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理论表格
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理论表格人是复杂的,是无法完成无限的学习,我们在学习中都需要反复去验证,去学习,在实践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就是认知学派所提出的——认知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
认知学派中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认为人是万物之灵。
关于人在实践中如何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时使用自己思想体系最根本也最基础的东西。
在认知学派看来人是自然法则下的动物,没有谁可以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
认知学派主张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独特的认知能力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1、科学发展是从理性发展到实践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是自然界的生物,所以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认识世界。
科学知识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所谓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我们掌握科学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进行学习理解总结得到的结果。
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认识过程。
科学知识的学习只是知识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
人所能完成的只是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知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应用而获得的,它只能对所观察世界产生反映和理解。
人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新的知识才能把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新变化。
2、认知学派反对一切文化的意识形态,他们主张文化可以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所以不能在任何时候放弃文化。
他们认为文化不能因循守旧,没有任何创新的想法。
但文化不会被一种意识形态所控制,如果人们在文化领域里有所创新,就会促进文化的发展。
因此他们认为文化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外,还能为人类提供精神财富。
人类从诞生起就会产生某种思想文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类文化也可能会因发展或变迁而丧失某些特性。
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适应自己周围环境,不断地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环境发展自我。
就像任何东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一样。
要学习如何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并始终保持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思想观念。
文化中不会有绝对统一的思想;而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如果文化与价值观相冲突)从而引发文化内部矛盾。
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摘要: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条件三个主题展开对学习现象的研究,基于这三个主题,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比较,认识他们的关键特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对人类学习的认识时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学应灵活运用备派学习理论知识。
关键字: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一、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的比较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斯金纳认知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人本主义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代表人物: 皮亚杰两点启示显然,依据几种学习理论观培养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教学设计人员或教师会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否有某一个“最好的”教学策略或者是不是某一个教学策略比其他的策略更有效?鉴于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它受到个体原有知识的极大影响,也许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是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学习理论:行为、认知、构建主义一、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理论,我认为是心理学的一门最发达的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
由于心理学们各自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学习理论是完全与事实相吻合而能排除所有与之竞争的学习理论。
但是,这些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探讨学习基本问题的不同视角,使我们有可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规律。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学习和研究学习理论,不仅使教育、教学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据此改进自身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行为主义:代表人华生强调心理学只能研究人的外在行为,反对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过程。
提出了行为公式S-R。
比如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矫正学生的行为。
优点:研究外显的行为使得心理学研究比以往研究更加科学,并容易使人信服。
缺点: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此时如果不问原因一味强调外在惩罚会使问题更严重。
2、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是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
将人的心理过程比作电脑,包括的刺激的输入,编码,分类,识别等过程。
补充了行为主义的行为公式,并修改为S-O-R.优点: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所以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缺点:行为受环境和认知影响的公式表现为单向性,这种观点有一定片面性,如上课的时候不是只要同学在教室里都会乖乖听课;在认知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忽视了个体能动性;3、建构主义:所谓的建构主义就是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区分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教学启示
题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启示引言教育学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影响下,产生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其中的四大教育学派,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对教学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观点1.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刺激-响应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
2. 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激励、奖惩、模仿和反复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清晰具体的目标,提供明确的指导,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学习者的正确行为。
3. 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重视对学习者行为的引导和塑造,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学习者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二、认知主义的教学观点1. 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将学习者视为信息处理的主体。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2. 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和启发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习者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1.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现实的建构和理解,强调学习者通过互动和合作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2.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合作和交流。
3.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
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
5) 低调误率原则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
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提高效率。
2、程序教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程序教学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三大流派之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研究整体的人及高级心理活动,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其理论研究重点是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它强调学习者个人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批评。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马斯洛还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作用的使然。
这个是有些片面的。
2、内在学习论。
把学习分为内在学习和外在学习。
(1)外在学习:单纯依靠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是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学生学习的知识缺少个人意义。
比如说对大猩猩的训练,或者是像现在有些同学为了奖赏和文凭去读书,很多人不懂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只是把它看作一种手段或方式。
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提升自己。
(2)内在学习:依靠学生的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模式。
它会促使学生自发的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教学目标观2、介绍奥苏贝尔与罗杰斯有意义学习观点的区别3、有意义学习四要素:a、情感、认知均参与学习活动。
如思想品德课(价值观、是非观);b、动机自发性(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c、渗透性的(学习、态度发展);d、由学生自我评价(需要、喜欢、应学什么)4、罗杰斯有意义学习观重点:IQ EQ同步增长。
四、详解学生中心的教学观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做到:(1)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发动学习动机(2)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3)学生自己评价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这是一个远比“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意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一、苛勒的顿悟说1、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2、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总之,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
认知发现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等的作用,它对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生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
2、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1)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2)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3)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4)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四、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在以下几方面对学习是有启迪的: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Scheme)。
2、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拣一个丢一个。
3、“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教师在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策略来编码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信息加工理论中的注意系统、编码系统和记忆系统的分析,是建立在实验推测的基础上的。
计算机科学技术目前的发展,还无法使“认知过程就像构成行为的肌肉反应一样实在”。
正因为这样,在信息加工理论中涌现了众多模式,有些甚至是相对立的,但与其说是信息加工理论不成熟,还不如说是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的一个标志。
要穷尽对内部心理过程的探究是永远不可能的,我们所期望的,是涌现出更有说服力的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1、随即通达教学2、抛锚式教学3、支架式教学三、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2、情景化教学3、重视社会性互助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比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的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做得不好,会造成现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人本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与成长。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人自主发起的活动。
在教学上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认知主义理论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
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以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习。
他认为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
(主动学习,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来的。
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主动的学习。
(情景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