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巨钻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宋词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精选说课稿

唐诗宋词精选说课稿

唐诗宋词精选说课稿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弘扬,唐诗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精选的唐诗宋词,探索其艺术特点及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一、导入为了让学生对唐诗宋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诗词文化海报和音视频资料。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回忆课前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激活他们对古文化的记忆。

二、展示与阅读在展示的部分,我会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等。

我会先播放关于这首诗词的背景介绍,然后再播放朗诵的音频或视频。

学生可以跟随播放的节奏和语调,感受经典诗词的韵律之美。

三、解读与讲述在解读与讲述环节,我会介绍这些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

例如,对于杜牧的《秋夕》,我会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的诗,揭示了古代人们秋天家宴的独特风俗。

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解读,我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四、朗读与模仿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模仿。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诗词相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激发诗歌的表达欲望。

接着,我会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唐诗宋词,在同学们的朗读中引导大家感受韵律和节奏。

之后,我会提供一些情景,让学生模仿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培养他们对诗词艺术的创作兴趣。

五、文化交流为了让学生对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会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进行解读,并用自己的话语讲述其中的意境和感悟。

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总结与延伸在这一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扩展资料,如其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作品,相关的艺术品欣赏等。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意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后习题及答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后习题及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浪淘.尽()故垒.()羽扇纶.巾()还酹.江月()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江东去,浪淘.尽淘:(2)雄姿英发..英发:(3)羽扇纶巾..纶巾:(4)故国..神游故国:(5)早生华发..华发: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5.下列对联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东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D.①苏轼②范仲淹③辛弃疾④李煜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阙,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以其字数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90字以内为小令。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钻,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7.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24年新高一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4讲课文自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1.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2.归纳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并熟记。

3.背诵默写全文。

一读懂原文,并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大江东去,浪淘.(冲洗,冲刷)尽,千古风流人物..(旧时军队....(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营垒的遗迹)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羽扇纶.(ɡuān)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②谈笑间,樯.(qiánɡ)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灰飞烟灭。

③故国..(指赤壁古战场)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同“樽”,一种盛酒器。

这里指酒杯)还酹.(lèi)(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江月。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二理解文意上阕:语句点评①:开篇不凡,有种纵观古今、横看天下的气度,融历史与现在、时间与空间于一体,大气磅礴,气势非凡,组成了开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语句点评②:“乱”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拍”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雪”比喻水色纯白。

第20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备作业)-【上好语文课】2020-2021学年高一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0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备作业)-【上好语文课】2020-2021学年高一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2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同步训练★【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墙橹舞榭佛狸巷陌B.纶巾寄奴烽火廉颇C.凄冷苍皇风情门槛D.憔萃凋谢次第寻觅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故垒.(lěi)公瑾.(jǐn)纶.巾(lún)樯橹.(lǔ)B.堆积.(jī)酹.江月(lèi)梧桐.(tóng)乍.暖还寒(zà)C.舞榭.(xiè)佛.狸祠(bì)狼居胥.(xū)金戈.铁马(gē)D.浪淘.尽(táo)港陌.(mò)神鸦.(yā)早生华发.(fā)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故.国神游B.赢得仓皇北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雁过.也,正伤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怎敌.他、晚来风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下列各句与“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90字以内为小令。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钻。

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髙成就。

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文本阅读】一、根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七年级历史上册《宋词与元曲》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宋词与元曲》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宋词与元曲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会鉴赏和分析宋词与元曲中的名篇佳作,感悟其意境和韵味。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宋词和元曲作品。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氛围,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背景中理解宋词与元曲的产生与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宋词与元曲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宋词与元曲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深入理解宋词与元曲的艺术特点。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创作比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作品中感受两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每个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诗词的基础知识,如格律、韵脚等。
-对于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
4.创设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宋代和元代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深入了解宋词的创作背景。
2.运用比较分析法,突出宋词与元曲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各自的艺术特色。
-对比分析宋词的豪放与婉约,元曲的杂剧与散曲,引导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理解其差异。
3.过渡到元曲部分,介绍元曲的起源、发展以及杂剧、散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元曲的多样性。

《宋词两首》的说课稿

《宋词两首》的说课稿

《宋词两首》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两首经典的宋词,同时阐述我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够深入理解这两首宋词,并能够领略到宋词的魅力。

一、背景介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起源于唐代,繁荣于宋朝。

这两首宋词分别是《青玉案·元夕》和《如梦令》,作者分别是辛弃疾和李清照。

这两位词人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两首宋词,我希望大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宋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领略到宋词的韵律之美;3.深入理解这两首宋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4.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针对这些目标,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宋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通过对比唐诗和宋词,使大家能够了解到宋词的独特之处。

2.分析这两首宋词的韵律和用韵。

通过朗读和听读,使大家能够感受到宋词的韵律之美。

3.讲解这两首宋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使大家能够理解到词人的思想感情。

4.介绍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使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首宋词。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环节设计思路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步骤:1.开场白:介绍宋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同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宋词。

2.学习《青玉案·元夕》这首词。

首先,我将为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词,并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

接着,我们将一起分析这首词的韵律和用韵,了解词人是如何运用韵律来表达情感的。

然后,我们将深入分析这首词的意象和意境,了解词人是如何通过描写元宵夜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首词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学习《如梦令》这首词。

同样地,我们先来朗读一遍这首词,然后分析它的韵律和用韵。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首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了解词人是如何通过回忆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初中宋词说课稿模板范文

初中宋词说课稿模板范文

初中宋词说课稿模板范文一、说课背景及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为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佳作。

通过本次说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宋代词的艺术特色,掌握《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1. 宋代词的概述宋代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继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词注重抒情,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2. 苏轼及其词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词作广泛涉及政治、哲理、山水、爱情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与婉约并存,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3. 《水调歌头》的内容解读《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密州任职时所作,词中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通过对词中意象的分析,可以让学生理解苏轼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词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水调歌头》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深入理解词作内容做铺垫。

2. 讲解与讨论详细讲解《水调歌头》的词牌、结构、意象及修辞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宋词,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背景及苏轼的生平,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内容讲解(20分钟)详细解读《水调歌头》的文本内容,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调歌头》的艺术特色和个人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 创作实践(15分钟)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宋词,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5. 分享与总结(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创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本次说课的重点内容。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宋词与元曲》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宋词与元曲》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宋词与元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欣赏、分析、创作、表演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宋代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以其抒情性强、表现手法丰富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元曲则是在宋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艺术,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高峰。通过对这两个时期文学艺术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丰富情感。
本节课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分析宋代著名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宋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通过欣赏元曲经典片段,如《西厢记》、《汉宫秋》等,使学生了解元曲的故事性和艺术表现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探讨宋词与元曲的异同,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探讨宋词与元曲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特点。
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学生在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宋词与元曲的认识。随后,我会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宋词与元曲的艺术价值,以及它们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宋词与元曲,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兴起于隋唐,到了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逐管弦而歌的曲子词就开始兴盛起来。

按谱填词很快地就形成了一种风气。

有人把两宋时期的词人和创作,从总体上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意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尽管宋代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各个时期的情况也很复杂,但在对两宋词史的研究中,这种说法一直被沿袭着。

本单元选取了四位大家的作品,兼顾了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兼顾了小令与长调两种体式。

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园圃,撷几朵灿烂之花,体味、欣赏其意蕴的深厚、语言的精美。

《柳永词两首》“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两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里的柳七,便是北宋的词星柳永……柳永啊,他因了皇帝的一句“且去填词”,便隔断了仕途,无缘了官场,便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从此后他内心的痛苦外化为生活的放荡。

混迹于青楼,倚红偎翠;沉溺于词中,浅斟低唱。

唱出了“衣带渐宽”,唱出了“衰杨古柳”,唱出了“晓风残月”,唱出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唱出了心中的郁结,唱出了一代词宗、白衣卿相。

这里是词人的无奈,却是词坛的万幸,中国政坛少了一个柳屯田,中国文坛多了一位专业的词人。

《苏轼词两首》浩浩长江流,滚滚东逝水。

自古及今,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愁思,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乐章……一千多年前,苏轼,这位文坛奇才,带着满腹的幽怨来到了这长江边。

虽然他屡遭打击,数受陷害,但他没有自弃,没有沉沦,没有堕落。

反而面对东逝的江水,发出震古烁今的旷古奇语,使宋词从委婉中长出了豪放,从二八少女中衍出了关西大汉,在檀板轻柔中迸出了铜琵琶的铿锵。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超脱,他的超脱造就了他的“大江东去”,造就了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词两首》说课稿

《宋词两首》说课稿

《宋词两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宋词两首》。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赏析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宋词,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这堂课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堂课的目标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望海潮》和《声声慢》两首宋词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以及各自的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词牌与词人背景;2.品读《望海潮》与《声声慢》两首词,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3.探讨两首词的表现手法;4.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色;5.总结宋词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播放《望海潮》和《声声慢》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宋词的世界,感受宋词的音乐美。

随后,简要介绍词牌与词人背景,为后续的深入赏析做好铺垫。

2. 品读《望海潮》与《声声慢》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品读这两首词,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望海潮》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丽风景和繁华生活的赞美;而《声声慢》则抒发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

3. 探讨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两首词的表现手法。

例如,《望海潮》运用了铺叙、夸张、渲染等手法,表现了杭州的繁华景象;而《声声慢》则运用了白描、叠词等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4. 分析艺术特色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例如,《望海潮》以铺叙为主线,通过对比杭州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突显了杭州的繁华;而《声声慢》则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叠词的运用,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5. 总结宋词的独特魅力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词的独特魅力。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载体,具有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等艺术特点。

同时,宋词所涉及的主题广泛,形式多样,语言优美,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审美体验。

此外,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K12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知道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难点:元曲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宋词和元曲》。

二、学习新课:意境悠远的宋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所附苏轼的词,认知词的形式。

教师提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

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

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

词的形成。

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

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

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

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

【宋词】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宋词】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

【关键字】宋词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课题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学目标1、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3、了解元曲的组成,知道关汉卿和王实甫的代表作。

教学重点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教学难点通过对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学习,了解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一、新课导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你认为哪个时期的文化最为繁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繁荣的宋元文化,在意境悠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中,领略它的风采。

二、自主质疑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

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和其中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声声慢.寻寻觅觅》。

2、南宋词人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3、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代表作《》三、交流展示积极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学填空回答并完成问题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完成检测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四、互动探究■活动主题:感受繁荣的宋元文化●说一说:《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大家都听过或者听说过,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他有哪些代表作?作品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列表对比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的表格。

词人派别代表作苏轼豪放派婉约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想一想:词是两宋时期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成就,而元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五、矫正反馈1、“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出自()的作品A、苏轼B、辛疾弃C、李清照D、关汉卿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的名言A、李清照B、关汉卿C、苏轼D、司马迁3、“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是清代王鸣盛对()的评价A、《窦娥冤》B、《资治通鉴》C、《史记》D、《念怒娇·赤壁怀古》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出自()的笔下?A、苏轼B、辛疾弃C、李清照D、关汉卿板书设计:苏轼宋词李清照繁荣的宋元文化辛弃疾元杂剧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初一年级下学期历史《唐诗宋词》说课稿模板:第18课

初一年级下学期历史《唐诗宋词》说课稿模板:第18课

初一年级下学期历史《唐诗宋词》说课稿模板:第
18课
为大家带来了初一年级下学期历史唐诗宋词说课稿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第18课唐诗宋词
 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

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着名诗人。

记住苏轼、辛弃疾等着名词人。

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着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着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宋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

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

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唐诗与宋词讲稿

唐诗与宋词讲稿

诗词对爱情的重视
《长恨歌》的结语点题 说———“七月七日长生 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 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白居易写的“长 恨”,不只是唐玄宗因 为“不爱江山爱美人”, 还指唐玄宗和杨玉环之 间是有爱情的,但作为 一个皇帝,他连最爱的 妃子也不能保全。
词的起源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 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 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 《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 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 民间歌曲。
词体的成熟与建立
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 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 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 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 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 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 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 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 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 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宋词中的女性描写
苏轼感人肺腑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 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 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妻子是他重要的心灵寄托。 妻子是苏轼生活的另一半,这种认识是宋人才有的。 所以说,宋词是女人的词,不是说女人自己写词, 关键是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男性认识到女性的价值, 把她们看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妻子不是丈夫的 附属品,不是玩物,而是知己。这种知己意识很不 容易,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宋词真正表现出来。” 宋 词对女性的描写是妇女地位提高的标志,是中华文 明的一种进步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代名 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基本简介,各自特点和风格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基本简介,各自特点和风格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基本简介,各自特点和风格 1、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于唐代事情发展最为鼎盛。

它凝炼而富于形象性,节奏美与韵律美构成了诗的音乐美。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07第五讲--“诗之余”宋词的崛起与元曲的余绪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示范课获奖课件

07第五讲--“诗之余”宋词的崛起与元曲的余绪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示范课获奖课件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 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3、李煜:以南唐灭亡界分前后时期
《虞美人》:
《乌夜啼》: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 林花谢了春红,太急
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忙,无奈朝来寒雨晚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
来风。胭脂泪,留人
第五讲 “诗之余” ——宋词旳崛起与元曲旳余绪
一、词旳兴起与成熟:唐五代词
▪ 1、词产生旳时代。 ▪ 2、词兴起旳原因:A、燕乐旳兴起;B、词与近
体“声诗” ;C、词与乐府。
▪ 3、词旳有关术语:词又称长短句,诗余,乐府,
琴趣,乐章等。A、词牌;B、倚声填词;C、 词旳分类:按体制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音 乐分为令、引、近、慢。
眸月明中。雕栏玉砌
醉,几时重?自是人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生长恨水长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李煜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 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别时轻易 见时难。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剪不断,理还 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朴、贯云石、张养浩等;中期有乔吉、曾瑞、 睢景臣等;晚期有张可久等。
[附录]宋诗及陆游
1、宋诗多“理学”气: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 为诗,以才学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
2、中兴四大诗人:陆游、 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3、陆游一生有辗转任职、 闲居、入蜀参军和辗转 任职几种时期。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 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 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莫!

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课件

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课件

柳永
柳永(liǔ yǒng)(约984— 1053年),原名三变, 福建人。是北宋第一个 专力写词的词人。词作 流传极广,有“凡有井 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 说。婉约派代表。
代表作:《雨霖铃》 《蝶恋花》。
第五页,共十六页。
李清照(1084-1155), 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cí 。 rén) 她生活于两宋之交,词风在前
Image
12/9/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5、元曲是 元杂剧与 散曲的合称。
6、元杂剧是一种把 诗歌、 (sǎnqǔ) 音乐、
舞、蹈
( )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
。、表演
78、、宾(b元 散īnb白á杂 曲i) 剧 是中由最(负盛)名演的变作而家来是,起关源汉于和卿 戏王曲实艺。甫术
( 2021/12/9
诗 )词
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
第三页,共十六页。
第14课 宋词与元曲(yuánqǔ)。1、知道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及代表作品。2、对优秀宋 词和元曲(yuánqǔ)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知道文学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3、学习辛弃疾、关汉卿忧国忧民、
No 同情人民疾苦的博大情怀。苏轼(1037-1101),
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柳永(约984—1053年),原名三变,福建人。元杂剧角色:旦、末、净、丑。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
别号稼轩居士。
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jiānɡ xī)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第七页,共十六页。
三、朗读 欣赏 (lǎngdú)
《念奴娇.赤壁(chìbì)怀古》
2021/12/9
第八页,共十六页。
雨霖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鉴赏全词
上片
• 词的题目为“赤壁怀古”,那么词中都 写了 赤壁的哪些景观?描写景观的特点 是什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引出人与景的联系
乱石穿空
乱:群峰壁立,山崖陡峭。 穿: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
惊:拟人,写巨浪声势。

拍涛
拍:江涛力度,拍击江岸, 岸
澎湃有声。
卷,
卷:雪浪汹涌,形象真切。 起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 一巨钻
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 艳
宋词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
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 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
容的集中体现。
赤鼻矶:北非真正的古战场 “赤壁”,只是词人想借赤壁 怀古而有意误识。
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江
一 时
赤 壁 故
卷起千堆 雪

山 如 画
多 少 豪 杰
过渡
下片
• 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 的人物?写周瑜的作用是什 么?
• 以上词中都是在怀念古战场 和古人,词中有没有自抒怀 抱的句子?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再见
初嫁了,雄姿英发。
突出周瑜年轻有 为
儒 将
烟羽 灭扇 。纶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
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却功 业未成。
思考
• 面对时光消逝,年华已老,作者感慨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于这 句感慨作者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前 后是否一致?
• 提示:可借助《赤壁赋》的相关句子
(但豪放中见苍凉) (1)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表达了 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对周瑜形象的塑造突出了周瑜的动人姿貌与出 众才华,称颂了他以弱抗强指挥若定的儒雅风度,表 明他渴望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2 烘托和映衬 烘托:千古人物——多少豪杰——三国周郎
下片总结
周 (风 瑜 豪流 杰)人物 诗

小乔初嫁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怀
轻 有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功己
业 未现 就实
感 慨
景 景为人物作铺垫

面对此景多感慨
春风得意
雄气
周瑜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奇势
年轻有为对Fra bibliotek壮磅 阔礴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

诗人 年老无为
不胜嗟叹
映衬:1虚实相映(赤壁险要形势与三国赤壁鏖战 )
2互相衬托(周“雄姿英发”与作者“早生华
豪放:关西大汉持铜琵琶 铁绰板歌“大江东去”
婉约:少女执红牙板 唱“寒蝉凄切”
作业
• 背诵全词 • 自己学习苏轼的《定风波》,比较鉴赏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定风波》中作 者含蓄的感情,感受豪放与婉约词风的 不同魅力.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
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上片
重写景,引起对古代 英雄人物的怀念。

千堆雪:借喻,描绘浪花 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
堆 雪
观。
而固横酾旌舳顺下方此郁山东西
今一槊酒旗舻流江其非乎川望望
安世赋临蔽千而陵破孟苍相武夏
在之诗江空里东,荆德苍缪昌口
哉雄;,,,也
州之;,。,
?也

,困







人道是 故 ——— 垒
赤 壁 人与地并提
} 周
↓ 郎
肯定周瑜在 赤壁之战中 决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