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测量(一)》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优秀13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优秀13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优秀13篇)中班数学《测量》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2、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分析自然测量的课例研讨活动主要关注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作用,以及大班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反应和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身边常见的自然物,例如曲别针、脚步、粉笔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仅仅是身边常见的工具的测量,而不是如直尺,曲尺等标准工具的测量。

它包括对物体长度、高矮、粗细、轻重等的测量。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多次操作,才能获得,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进行培养。

我设计的自然测量这一活动(本次活动立足于对物体长度的测量),试图实现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出自然测量的'方法,以充分体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担当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1、组织幼儿游戏:我的飞机就要飞,熟悉全国各地地名(自由站在大的中国地图轮廓线上)。

2、结合目测,比比从北京出发到各个城市谁远谁近。

(二)、学习自然测量。

1、以充当地质勘察员为名,请幼儿利用彩色吸管尝试测量。

2、幼儿交流各自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粉笔或手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结合表格1,教师讲解记录的方法。

4、幼儿俩俩结伴选择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观察适时辅导。

5、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三)、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教师提问:老师这里还有竹签和积木两种测量工具,你能不能用这两种材料,也来测一测路线?看看你会发现什么秘密?(同时请幼儿猜测表格2的使用方法)2、幼儿再次操作,并进行表格记录,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操作结果,并将结果在黑板上呈现。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测量活动》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难点: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准备:测量记录表学生准备: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

(板书:测量活动)二、量一量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4、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1米1分米=1米=1.1米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测量活动1米=10分米=100厘米20厘米=0.20米1厘米=1/100米=0.01米1厘米=0.01米1分米=0.1米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大班数学教案《测量》2教学目的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优秀5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优秀5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优秀5篇)《测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1.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

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2.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3.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1.师: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4.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方法,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条围巾,还有许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帮老师量一量到底哪条围巾才是老师想买的呢?(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优质教案《测量》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优质教案《测量》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优质教案《测量》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测量》相关内容,详细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运用非标准单位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方法。

2. 培养幼儿运用非标准单位进行物体长度测量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测量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测量单位的概念,正确进行长度测量。

教学重点:运用非标准单位进行物体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测量卡片、长度不同的绳子、彩色笔。

2.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测量卡片、长度不同的绳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长度的绳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进而引出测量话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测量卡片,讲解长度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运用非标准单位(如绳子、手指等)进行长度测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

(2)测量每组幼儿的手臂长度。

(3)测量不同长度绳子的长度。

4. 小结(5分钟)5.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测量小能手”游戏,比一比谁测量得又快又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测量2. 板书内容:长度测量方法非标准单位测量测量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家中客厅的长度和宽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2)测量自己和爸爸妈妈的手臂长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3)用非标准单位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批改,给予鼓励性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测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寻找其他可测量的事物,进行测量实践,提高其测量技能。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测量小队”,让幼儿在合作中进一步提高测量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1)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1)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测量》,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刻度和使用方法,学习使用尺子进行直线测量,以及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测量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尺子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读取尺子上的刻度。

2. 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正确读取尺子上的刻度,进行准确的测量。

重点: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理解测量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图片、实践活动材料。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把尺子,邀请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认识这个工具吗?它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刻度和使用方法。

b.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直线测量,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一道测量题目,如:测量桌子的长度。

b. 教师带领幼儿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指导幼儿读取尺子上的刻度。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几道测量题目,如:测量铅笔、书本、椅子等物品的长度。

b. 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5. 实践活动(10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测量小能手”实践活动,让幼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品。

b. 幼儿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教师鼓励幼儿分享测量结果。

b.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尺子的认识和使用方法2. 直线测量方法3. 测量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使用尺子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记录下测量结果。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测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尺子的刻度,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了解测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掌握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方法。

3. 培养观察、比较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测量工具:尺子、秤、量杯等。

2. 各种物品:长短不同的木棒、轻重不同的水果、装满不同容量的容器等。

3.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 (10分钟)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首先以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开始活动。

请幼儿们找到教室中最长的物品,并估计它的长度。

然后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Step 2: 引入概念 (15分钟)在操场上,教师带领幼儿们观察周围的物体,介绍测量的概念。

教师可以问幼儿们“你们见过哪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并引导幼儿们谈论测量的作用。

Step 3: 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 (20分钟)让幼儿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

每个小组给出若干不同长度的木棒,让他们用尺子测量并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老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将幼儿们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

Step 4: 学习重量的测量方法 (20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水果,让幼儿们体验使用秤来测量物品的重量。

幼儿们可以比较不同水果的重量,并按照轻重顺序进行排序。

Step 5: 学习容量的测量方法 (20分钟)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容器和一个量杯。

幼儿们可以尝试使用量杯将不同容量的水倒入容器中,并记录下每个容器可以盛放的水的量。

Step 6: 总结反思 (1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们总结这个活动的经验和体会。

幼儿们可以表达出他们学到了什么、最喜欢哪个活动以及有什么新的想法。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对测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他们也培养了观察、比较和记录数据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引导幼儿们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测量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一、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3.培养幼儿的量的概念和掌握量的单位。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长度测量的实物(如绳子、铅尺等);2.幼儿:准备好测量的对象(如书本、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可利用卡通图片或其他幼儿喜欢的事物进行热身,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教师问:“大家知道距离是怎么量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用单位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2.新知引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两张相同大小的书本,但书本的形状不同。

教师请一名幼儿来选择一本书本,并让他解释选择的原因。

随后教师请其他幼儿也进行选择,并解释原因。

引导幼儿发现长度是物体的一个重要属性,并介绍量和单位的概念。

3.实际操作(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物,如书本、铅笔、绳子等,并告诉幼儿们用手指量一下物体的长度。

随后教师请幼儿将物体按照“长”、“短”进行分类,并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长度进行排序。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测量一些其他物体,并与同伴进行比较。

4.引导总结(15分钟)教师请一名幼儿将一张纸横放在桌子上,并用铅尺量一下纸的长度。

随后教师请其他幼儿也进行测量,并告诉他们纸的长度是20厘米。

接下来,教师展示一条长20厘米的绳子,问幼儿们绳子的长度与纸的长度哪一个更长。

引导幼儿们发现绳子的长度与纸的长度相等。

5.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在教室中放置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并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排序。

随后教师请一名幼儿选择一根绳子,并告诉其他幼儿绳子的长度是多少。

然后,教师提供一些物体让幼儿们自由测量,并用绳子进行比对。

6.小结复习(5分钟)教师请幼儿们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量?什么是单位?-如何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怎样根据物体的长度进行排序?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初步了解量的概念和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9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9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9篇)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等物体,知道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表述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情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洁问题。

活动预备1、测量工具:纸条、绳子、小木棍等;2、相关的PPT课件、记录表、记录用的铅笔等。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动手试试1、电话铃声响起,师以“接电话”形式导入,激活幼儿学习爱好。

师: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买跟我们班一样的桌子,哦,等会儿我量好再告知你!2、幼儿争论,自选方法。

师:我们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师这里有绳子、纸条还有小木棍,我们用这些工具能够量出桌面的长度吗?)一起来试试吧!边量边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动手试试,沟通方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个别提问,口头表述)4、结合幼儿的回答,老师用PPT演示要测量的桌面的长边。

师:好,刚才小伴计说了很多方法,谁情愿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幼儿演示)(二)示范讲解,合作测量1)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找准起点,做上记号,移动工具,头尾相连,不留空白,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

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长边,各自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

3)个别幼儿演示测量方法,表述测量结果。

师:请红黄蓝绿四队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用什么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是多少?4)师幼共同小结: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反复实践,发觉隐秘1)请幼儿选择其它两种测量工具量桌面的长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假如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试吧!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了其中一种工具进行测量,还剩下两种工具,请小伴计用这两种工具分别来测量桌面的长边,登记结果想想发觉什么隐秘?3)共享沟通,提升小结。

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在总表上记录,引领幼儿观看,思索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发觉什么隐秘?4)师幼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优秀13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优秀13篇)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优秀13篇)大班数学教案《测量》1活动内容:学习自然测量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材料及环境创设: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

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

(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设计意图: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

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活动过程: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

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

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小结。

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

4、教师让小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5、教师提问:你测量的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使用直尺进行准确测量。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学具:直尺、彩色笔、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画有不同长度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长度单位。

(2)学习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记录测量结果,并分享测量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测量》2. 内容:(1)长度单位:厘米、米(2)测量工具:直尺、米尺(3)测量方法:对齐、紧贴、读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

(2)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2. 答案:(1)纸的长度:20厘米,宽度:15厘米。

(2)教室的长度:8米,宽度:6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测量长度的方法掌握较好,但在长度单位换算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千米、分米等。

(2)尝试使用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轮等。

(3)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部分的第3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探索测量方法以及实践测量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尺子,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通过测量活动,使幼儿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概念、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学会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测量对象(如铅笔、书本等)、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对象(如玩具、桌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小兔子测量菜地的故事,引出测量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向幼儿展示尺子,介绍尺子的结构和用途。

(2)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幼儿初步建立长度概念。

(3)示范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请一名幼儿到讲台上,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并说出测量结果。

(2)讲解测量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学会读取数据。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请各组幼儿汇报测量结果,分享测量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尺子的结构2. 长度单位:厘米、米3. 测量方法4. 测量活动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尺子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与同伴比较。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了尺子,学会了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如卷尺、量杯等。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篇一活动目标:1、学会用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或距离的远近。

2、知道在测量同一物体时,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明白测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在生活中比较远近或物体长短的经验。

2、学具:水彩笔、记号笔、吸管、丝带、积木、小木棍等;记录单。

教具:大记录单;各类尺子。

3、环境创设:布置能进行立定跳远空地,并有起点线。

活动过程:一、游戏“跳远比赛”导入活动。

1、请几位幼儿进行立定跳远,问“谁跳得最远?你怎么知道的?”2、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桌子的边长。

1、幼儿自由选择工具测量桌子边,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探索测量方法。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测量方法,集体讨论。

小结:测量时要一下挨着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结果。

1、幼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再次测量桌子的边,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说出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在大记录单上进行统计。

3、讨论并分析:为什么同一物体的测量结果不同?小结:用自然测量法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四、集体讨论:生活中除了可以用木棍、丝带以及我们的手、脚等来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帮助我们得到最准确的测量结果?1、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各种测量工具名称。

(如: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小结:生活中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人们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尝试用测量工具再次测量桌子的边。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及设计篇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3页—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通用14篇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通用14篇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通用14篇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篇1设计背景经过一个暑假,大局部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拟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活动目标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加幼儿动手力量。

4、培育幼儿比拟和推断的力量。

5 、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重点难点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预备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1、教师带着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2、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

其次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对比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究: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沟通小结,鼓舞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展简洁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把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

这一活动幼儿比拟兴趣参加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

对于这一活动我进展了反思:1虽然幼儿乐与参加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力量还不够强。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当多熬炼幼儿的动手力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篇2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觉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精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测及记录:请幼儿以玩嬉戏的方式猜测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测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学习使用直尺进行直线测量、理解测量单位厘米和米,以及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尺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直线测量。

2. 使学生理解测量单位厘米和米,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直尺的使用方法、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直线测量、长度单位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米尺、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直尺、彩色笔、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握尺、对齐尺子、读取数值。

(2)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进行换算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1)用直尺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展示测量过程。

(2)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练习,巩固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记录测量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分享测量成果,交流测量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直尺使用方法(1)正确握尺(2)对齐尺子(3)读取数值2. 长度单位厘米、米1米=100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铅笔、书本等物品的长度,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上。

(2)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2. 答案(1)测量结果以厘米或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长度单位换算:1米=10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运用测量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习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卷尺、量角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直尺的使用方法2. 长度单位的理解与换算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测量记录和长度单位换算练习一、直尺的使用方法直尺的使用是测量教学中的基础,正确使用直尺对后续测量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大班数学教案《测量》1活动目的:1、喜爱参加测量活动,愿意运用自然测量的学问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熟悉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进展幼儿观看、比拟和推断的力量。

活动预备: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2、故事图片3、记录纸、笔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调皮的争辩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幼儿争论(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引导幼儿比拟观看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比照,有什么发觉?(三)争论1、比拟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查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2、争论测量的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争论与总结:(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五)延长活动1、争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3、幼儿嬉戏:跳远大班数学教案《测量》2设计意图:我园自然的环境资源非常丰富,每到温和的春季姑娘到来时,花儿竞相开放,小树披上新装,孩子会在树桩上玩耍,一旁的粗细不同的树,更是孩子最亲切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学时还是户外活动时,总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和几个好伙伴玩着,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特别的感兴趣,固然也有的孩子会问教师树上的年轮,比拟大树哪个更粗大,结合孩子们的奇怪心,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通过自由探究,体验多样粗细测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完整叙述自己的发觉,通过活动进展语言表达力量、动手操作力量,观看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这几次不断地测量、记录,孩子们从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测量和记录的好的方法,更培养了他们的耐性和坚持性。我想,测量活动还不应到此结束,孩子们还可用这些方法去测量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并让测量走进大自然,相信孩子们会从中悟出更多。
(分析:孩子经过不断地尝试、调整,不断地掌握着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给孩子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孩子努力克服困难,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并分享他人的好的学习题。今天测量前,我把典型的几个孩子的记录板展示了出来,让孩子们来交流,看看谁的记录方法很清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用什么材料量的,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通过比较、讨论,孩子们觉得胡陈超、赵铮等孩子的记录方法很好,从他们的记录纸上一下就能看出他们用筷子量的桌子是2根筷子多一点,用牙签量的桌子是7根牙签多一段……。在量和记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法也掌握得越来越好。特别是那些用牙签、小积木量的孩子更值得鼓励,因为他们选的量具特别小、特别短,需要量很长时间,这就要考验孩子们的耐性和更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孩子们都很具好胜心,好多孩子都选择了那些特短、特小的量具去量,一边量一边记,而且记录纸上记得也非常清楚。
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一)
今天,我利用下午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孩子继续练习测量,并把昨天没有进行下去的环节或表格上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完成。虽然已经有过一次测量,单这一次孩子们还是表现得非常活跃,兴致也比较高,说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一类活动。这次测量中,孩子们的技法明显熟练了起来,手、眼协调性也明显提高,有的孩子运用了多种方法去测量。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孩子们运用到了手中的铅笔,本来铅笔是给他们做记录用的,但是有的孩子却想到了利用铅笔来画记号,达到了一物多用的功效。他们量好一段就在接口处画一个铅笔印,再从铅笔印处开始量第二段……我们班的门上、桌上、椅子上、窗户上都留下了孩子们测量的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