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总体风格探析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1.【问题】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答案】李商隐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
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他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哀婉的情调、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与晚唐诗风的交融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成为了晚唐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星辰。
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细腻入微的水墨画,既蕴含着对个人命运的悲叹,又折射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本文旨在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2️⃣ 艺术特色之一:象征隐喻,意境深远李商隐的诗歌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营造出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深远意境。
如《锦瑟》一诗,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篇,通过锦瑟这一具体物象,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怀念与感慨。
诗中大量典故与意象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朦胧而丰富的意蕴,引人深思。
3️⃣ 艺术特色之二:情感细腻,哀婉动人李商隐的诗歌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尤其擅长描绘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展现出一种哀婉动人的艺术效果。
在《无题》系列诗中,他通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句,细腻地刻画了恋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纠葛,以及离别时的无奈与哀愁。
这些诗句不仅情感真挚,而且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 艺术特色之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语言的凝练与音韵的和谐,力求以最少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意蕴。
他的诗作往往字数不多,但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既富有画面感,又便于诵读与记忆。
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语言简洁明快,却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身处异乡,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同时,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工整,音韵上更加和谐,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美感。
5️⃣ 结语: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遗产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以其象征隐喻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的哀婉动人、语言凝练的音韵和谐等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诗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映,展现了晚唐文人特有的敏感与才情。
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在千古中留
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他的诗歌具有如下几项艺术特色:
一是奔放洒脱的叙事风格。
李商隐大部分诗歌采用叙述性叙事方式,
笔触挥洒,情感自由奔放。
他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家国的深情厚爱,对婉约的渴望和绝望,对落魄的无奈和悲凉,对凄凉萧瑟冬天的
热情和期盼。
二是象征性的诗体形式。
李商隐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表达方式,更是他心灵所有的内容,是他心中不断沸腾的激情和挣扎。
他常用含
蓄的语言,丰富而抒情的形式,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内容,使人窒息
于感悟,流连于抒情。
三是抒发真情实感的情思表述。
李商隐诗歌的情思表达不仅深刻,而
且实感激动,不仅是他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也是他对命运 mayday 的
痛苦挣扎,为家乡的求救与思念,以及对抗苍生摆脱枷锁的坚定信念。
四是高雅优美的语言表达。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华美的语言和语句,让
读者仿佛置身于神奇的王国,充分享受那种内心深处躁动的滋味,充
满了清新的品味和文采。
五是集实力与创造性于一身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并不只是用单
一的风格,他把超越时代的实力和创造力融为一体,既直击心灵,又
拨动情感,吸引人们心动,激发人们的精神,令读者感受强烈而持久
的感动。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他的诗歌类型有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应酬唱和诗、骈体文,诗歌风格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二、诗境朦胧多义,虚实相生善于使用对比手法。
主要集中在李商隐的咏史诗和托物寓怀诗中,如在咏史诗中的昔盛今衰之比、咏物诗中的昔荣今悴之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两种事物、现象和感情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进行比较对照,形成相铺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以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比兴手法的运用。
比如《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三、锤炼字句,工于造语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如《向晚》“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中叠字的运用,创造出了声、色、情俱佳的境界。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等等。
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
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
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形成绮丽精工、深情绵渺的独特风格,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诗歌的独特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更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本文旨在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其朦胧的意境与深情厚意的交织,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2️⃣ 朦胧意境的构建李商隐的诗歌以其朦胧、含蓄的意境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锦瑟》一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以锦瑟这一具体事物为引子,引出对逝去年华的无限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朦胧而深远的意境。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典故和神话传说,如《无题》系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含蓄性和层次感,使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3️⃣ 深情厚意的抒发李商隐的诗歌不仅意境朦胧,而且情感真挚而深厚。
他善于以诗为媒介,抒发自己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的深刻感悟。
在爱情诗中,他常常以女性的口吻,细腻地描绘出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春蚕吐丝、蜡炬流泪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在抒发家国情怀时,他则更多地以历史为背景,借古讽今,如《筹笔驿》中的“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末路的惋惜。
4️⃣ 艺术特色的融合与升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不仅体现在朦胧意境与深情厚意的交织上,更在于这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与升华。
他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语言,将抽象的情感与具象的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具象又抽象、既清晰又朦胧的美学境界。
这种境界既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又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使得李商隐的诗歌在千年之后依然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与唐代诗坛的璀璨明珠在中国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唐代诗歌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而李商隐则是这璀璨星河中一颗独具魅力的明珠。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意象,赢得了后世无数读者的青睐与赞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2️⃣ 艺术特色之一:朦胧隐晦的情感表达李商隐的诗歌以其情感的含蓄与隐晦著称。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难以捉摸却又引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如《锦瑟》一诗,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篇,通过锦瑟这一乐器,隐喻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追思与感慨,而诗中的具体情感与经历则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种朦胧隐晦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也使得其艺术魅力更加持久。
3️⃣ 艺术特色之二:丰富多样的象征意象李商隐的诗歌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象征意象,这些意象往往超越了字面意义,承载着更为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例如,《无题》系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东风无力”象征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以“百花残”隐喻美好事物的消逝,从而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无奈。
这些象征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李商隐的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凝练,在内容上更加深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4️⃣ 艺术特色之三:精湛的语言技巧与音乐美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不仅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意象的运用,还十分讲究语言技巧的精湛与音乐美的营造。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既有古典诗歌的庄重典雅,又不失现代诗歌的灵动与自由。
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雨绵绵、思念绵绵的动人画面,同时,通过平仄相间的音韵安排,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5️⃣ 结语: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遗产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以其朦胧隐晦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的象征意象以及精湛的语言技巧与音乐美,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诗歌的独特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成为了晚唐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星辰。
他的诗歌,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既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天空,也穿越时空,影响着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
李商隐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意象、含蓄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2️⃣ 艺术特色之一: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李商隐的诗歌中,意象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以锦瑟这一乐器为引子,引发对往昔岁月的无限追忆与感慨。
又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之景,象征爱情的艰难与离别之苦,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婉的意境。
这些意象不仅生动鲜明,而且富含哲理,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3️⃣ 艺术特色之二:情感含蓄,意蕴丰富李商隐的诗歌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往往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世界巧妙地融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
他的无题诗尤为著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以春蚕吐丝、蜡炬流泪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精神,情感真挚而动人。
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李商隐的诗歌意蕴丰富,引人深思,让读者在反复咀嚼中,逐渐领悟其深层的情感内涵。
4️⃣ 艺术特色之三:哲理深刻,引人深思李商隐的诗歌不仅情感丰富,而且哲理深刻。
他善于在诗歌中融入对人生、爱情、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通过对青鸟探看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道路漫长、相聚不易的哲理思考。
这些哲理的融入,使得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富有思想深度,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哲理思考,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具有秾丽、繁复、象征、哀怨等特点。
他的诗歌作品承载了他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他的诗歌情感丰富多样,既有婉约温柔的女子之情,又有豪放奔放的男子之志。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稂丽,爱情诗尤其擅长,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
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社会现象。
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既有对宫廷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揭示,也有对生活琐事和人情冷暖的感悟。
大量使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常常通过暗示、寓言和比喻等方式来表达深层含义,让读者在理解诗歌时需要细心揣摩。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评价李商隐的诗
评价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风格、意境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备受推崇和赞赏。
以下是对李商隐的诗作进行评价的一些观点:
1、风格华丽而雄浑:李商隐的诗风辞章优美华丽,行文流畅。
他擅长运用文笔繁复而不失简练,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2、感情丰富而细腻:李商隐的诗作展示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
他对于爱情、离别、人生苦辣等主题都有深入的思考和深情的抒发,使诗作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3、意境纵横交错:李商隐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将现实与理想交织在一起,使其诗作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想象力。
他能够通过一些细枝末节展现出大大的情感冲击力。
4、诗歌形式多样化:李商隐尝试并创造了多种诗歌形式,包括长篇叙事诗、七绝、五言绝句等,其中以五言绝句最为出色,使他的诗歌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李商隐的诗作以其华丽的风格、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坛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并对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
浅析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高超的艺术技巧,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李商隐诗的艺术风格。
首先,李商隐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幽深的情感。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写一些寂寥、孤独、忧伤的情感。
例如《锦瑟》中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种情感的表达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不禁产生共鸣与思考。
其次,李商隐的诗歌中充满了独特的意象和这可以说是他诗歌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经常使用天象、景物、动植物等具体形象来隐喻他人、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
例如《夜雨寄北》中他写道:“银汉纷纷开凤城,此夜凉风与月明。
衣袖渐渐悄无声,青鸟休惊白梨青。
”这种运用意象的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李商隐的诗歌还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用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中常常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但在细腻而具体的描写中却又蕴含着深远的哲理。
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美感和思考的深度。
例如《无题》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商隐用短短几句话传达了自己对英雄的回忆和崇敬,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最后,李商隐的诗歌中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音韵和谐,字字入韵。
其词句间用韵呼应,音节相互碰撞,形成了完美的诗歌节奏。
例如《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种音乐性的表现技巧让他的诗歌更具感染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而丰富。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意象化的叙述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了美丽的诗篇。
他的诗歌充满了情感、意美和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后世影响深远。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摘要:一、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特点1.寓言式隐喻2.意境深邃3.字谜和用典4.感情真挚三、具体诗歌作品分析四、李商隐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正文: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唐代著名诗人。
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是唐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李商隐的诗歌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深受后人喜爱。
一、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商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少年时期即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动荡,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
在政治上,李商隐几经沉浮,终未能得志。
这种失意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特点1.寓言式隐喻:李商隐的诗歌中,常常运用寓言式隐喻,将抽象的情感和观念具象化,形成鲜明的形象。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以蓬山和青鸟的传说,寓意相见难别和爱情的忠贞。
2.意境深邃:李商隐的诗歌在意境的创造上,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清新的意境。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通过对荆轲英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向往。
3.字谜和用典:李商隐的诗歌中,字谜和用典手法独具匠心。
他善于在诗句中融入字谜,增加诗歌的趣味性。
如《锦瑟》一诗,以锦瑟为谜底,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同时,他善于运用历史典故,借古喻今,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人生感慨。
4.感情真挚:李商隐的诗歌感情真挚,抒发了他对时代、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在他的诗歌中,既有对爱情的忠贞,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如《赠别二首》。
这些诗歌都表现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三、具体诗歌作品分析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和无奈。
情感真挚心像凄迷 ——李商隐诗歌风格浅析
情感真挚心像凄迷——李商隐诗歌风格浅析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他不仅在唐代,就是在我国上下几千年的诗歌百花园中,都是一位十分有代表性的诗人。
他的诗歌执著强烈,真切感人,朦胧迷离,哀艳凄婉,形象性强,诗味浓,是心灵的低吟,是命运的哀叹。
千百年来,传唱不已,就是今天,人们还谱上曲子,进行歌唱。
李商隐的诗歌,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市),从祖父一代起迁居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他的家庭,从高祖一代起,都只做过县令、县尉和州郡佐僚一类的地方官吏,而且曾祖、祖父都死得早,李商隐九岁时,他父亲李嗣又在浙西幕府中病故。
他奉丧侍母由浙西返回郑州后,生活十分艰难。
李商隐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的贫困生活中度过的。
寒微的处境,使他对社会生活较早地有所体察,也激励他奋发向上,“悬头苦学”,企图由科举进身,以“振兴家道”。
当时,他是跟他一位堂叔父求学的,这位堂叔父长期隐居不仕,擅长古诗文和书法。
在他的熏陶下,李商隐进步很快,青少年时期便在诗文方面显示出了才华:“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
” 但是,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唐王朝已有空前强大和繁荣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之后,地方上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尾大不掉,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朝廷方面,宦官专权,“威慑朝廷,势倾海内”,他们凌驾于朝官之上,甚至操纵着皇帝的废立生死;而朝官之间也党派纷争,“是非蜂起”,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郑覃为首的李党长期争斗不息。
这样的局面使得政治昏暗,国事日非,民不聊生,各种矛盾日趋激烈,危机四伏。
李商隐出身寒门,孤立无援,又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企图仕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僚,以后长期追随令狐楚。
李商隐的文学风格与个人性情
李商隐的文学风格与个人性情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文学风格和个人性情备受关注。
他的诗作以聪明、细腻、幽默、俊逸为特点,同时还表现了他的自由、忧郁和浪漫情怀,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本文将从他的文学风格和个人性情入手,探讨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一、文学风格李商隐的诗歌以讽刺、咏史、抒情、描写为主要体裁。
他尤其擅长写抒情、描写诗。
在表现爱情方面,他十分细腻敏感,把情感的细节描绘得入微。
例如他的《夜雨寄北》中写道:夜来城外一尺雨,晓看红湿处。
不是花香惹鼻,便是百啭无人。
这首诗用了简洁、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孤独、悲哀的心情和对爱情的渴望。
李商隐的诗歌还有一种幽默感,他常常在描写中夹杂一些俏皮话,表明自己的逍遥自在和独特的审美观。
例如他的《无题·昨夜风兼雨》中写到:小轩窗,正梳妆。
我照自己,心上徘徊,烦恼难堪。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心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尽享世界美好事物的态度。
通过对几种诗歌体裁的探讨,可以看出李商隐精于琢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
二、个人性情李商隐的个人情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来源。
李商隐一生多愁善感,思维敏捷,自由奔放,性格独立。
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忧郁的思维和豁达的心态。
他深深地爱着世界,对生活充满热情,同时也能够深度反思生活本身。
例如他的《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此时有人问君恩,怎样才能抚琴?且放筝,庭中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用淡淡的语言,表达了他深深的怀古情思和对生命的思考。
他的诗歌中注重表述深刻的内心世界,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他自由奔放且深度思考的内心世界。
三、结尾总之,李商隐的文学风格和个人性情是相互交融的,他敏锐的直觉和感悟是他的诗歌力量的源泉,他自由奔放的性格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有助于他与世界沟通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即使经过千年的岁月和几度尘埃落定,李商隐的诗歌仍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唐人李商隐的写作风格特点剖析
唐人李商隐的写作风格特点剖析1. 引言1.1 概述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篇文章旨在对李商隐的写作风格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特点和价值,并探讨其与其他唐代诗人以及不同时期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变化。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创作心路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做一个简要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标和结构。
接着,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李商隐的写作风格特点,包括他艳丽唯美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以及深情厚意的情感表达。
第三部分将通过与其他唐代诗人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突显李商隐作品中独具魅力的写作风格,并探讨不同时期作品之间写作风格上的变化。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归纳李商隐的写作风格特点及其价值,并展望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写作风格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其他唐代诗人以及不同时期作品间的变化,我们旨在更全面地了解李商隐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本文也旨在引发读者对李商隐作品的兴趣,并促进对他创作成就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2. 李商隐的写作风格特点:2.1 艳丽唯美的语言表达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华丽辞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以其独特而精致的词汇和句式创造了一个充满诱惑力和神秘感的艳丽世界。
他常常使用具有鲜明色彩和感官形象的词语来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
他的用字优雅,用词巧妙,并灵活运用排比、倒装等修辞手法,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2 独特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李商隐擅长使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
他经常通过对事物进行精确细致、新颖隽永地描绘,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形成了鲜明而原创性强烈的意象。
例如,在《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他用“白紵轻裘”比喻爱人温柔如水;而在《无题·海上生明月》中,他通过描绘海上生明月的场景来表达对久别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与唐代诗坛的璀璨明珠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唐代诗歌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星系之一。
而在这一星系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更在后世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推崇,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 艺术特色之一:隐晦曲折的情感表达李商隐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外在的景物之中,使得诗歌在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例如,《无题》系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描写相见与别离的艰难,以及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的景象,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使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与美感。
3️⃣ 艺术特色之二:精妙的意象构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对意象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搭配,构建出一个又一个既具象又抽象、既真实又虚幻的意象世界。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还使得诗歌在有限的文字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感与哲理。
如《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通过庄周梦蝶、望帝化鹃的典故,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凄美的意象世界,让读者在联想与想象中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爱情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4️⃣ 艺术特色之三:独特的语言风格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音乐性,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美感。
同时,他的诗歌中还常常出现一些生僻字或典故,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学性,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番思考与琢磨,方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既体现了李商隐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也为其诗歌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高雅的气质。
5️⃣ 结语:李商隐诗歌的艺术价值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以其隐晦曲折的情感表达、精妙的意象构建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与晚唐诗坛的璀璨明珠在中国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成为了晚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细腻工致的水墨画,既展现了晚唐社会的风貌,又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哲思。
本文旨在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艺术特色之一:朦胧隐晦的意象构建李商隐的诗歌,以朦胧隐晦著称。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含蓄而深远的意境。
如《锦瑟》一诗,通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等句,以锦瑟这一具体事物为引子,引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与追忆,其意象之丰富、情感之深沉,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朦胧隐晦的表达方式,使得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让读者在反复咀嚼中品味其深邃的内涵。
3️⃣ 艺术特色之二:细腻入微的情感抒发李商隐的诗歌,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善于捕捉并描绘人内心最微妙的变化。
他的爱情诗,如《无题》系列,以缠绵悱恻的笔触,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相聚与别离的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而在抒发个人抱负与感慨时,他又能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如《登乐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暗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种细腻入微的情感抒发,使得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
4️⃣ 艺术特色之三: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音韵美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上工整严谨,而在内容上则更加丰富多变。
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他的诗歌中还常常出现一些新颖奇特的意象和词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创新精神和艺术活力。
李商隐之诗婉约情怀
李商隐之诗婉约情怀李商隐,唐代文学家,其诗以婉约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情感细腻,风格雅致,对于爱情、离别、人生之短暂等主题表达出深情厚意。
本文将以李商隐之诗为主线,探讨其婉约情怀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李商隐诗歌风格的特点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婉约而不失激情,贴近生活,独具一格。
他善于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将内心深处的感受积极地倾诉于纸上。
1. 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李商隐的诗作多以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主题,他通过精致的描写和妙语连珠的表达,将复杂的情感转化为美丽的诗意。
例如他的《无题》中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2. 以自然为载体的背景描绘:李商隐的诗作往往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变化,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他的《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自然景物中提取出他内心的忧愁和期许,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3. 婉约而含蓄的表达方式:李商隐的诗作通常采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情感抽象化并寄托于具象的景物之中。
这种婉约而含蓄的表达方式能够增加诗歌的曲折感和深度,给读者留下更多诠释的空间。
以上是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几个典型特点,这些特点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艺术美感和哲理思考,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李商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李商隐的婉约情怀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不仅在诗歌领域,也在散文、小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1. 传承和发展了文人诗派:李商隐作为唐代文人诗派中的代表人物,他在诗歌方面的创作,使得婉约派诗歌在后来的文坛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他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文人诗派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
2. 影响了后世散文的发展:李商隐的婉约情怀在散文创作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散文作品以儿女情长、离别思乡为主题,运用类似诗歌的表达方式,将纤细的情感与散文的叙事结合起来,为后世散文创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与晚唐诗坛的璀璨明珠在中国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星辰。
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细腻入微、意境深远的画卷,不仅展现了晚唐社会的风貌,更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微妙。
本文旨在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诗歌的细致分析,揭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2️⃣ 艺术特色之一:朦胧含蓄,意蕴深远李商隐的诗歌以朦胧含蓄著称,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使诗歌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如《锦瑟》一诗,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篇,通过锦瑟这一乐器,引出了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感慨,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句,更是将诗人的梦幻与现实、理想与失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朦胧而又深邃的意境。
3️⃣ 艺术特色之二:情感丰富,细腻入微李商隐的诗歌情感丰富,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并将其融入诗歌之中,使诗歌充满了人情味和感染力。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便生动地描绘了恋人相见不易、离别更难的哀愁情感,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以春蚕吐丝、蜡炬流泪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
4️⃣ 艺术特色之三: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李商隐的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
同时,他还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如《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不仅语言简洁明了,而且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5️⃣ 结语:李商隐诗歌的艺术价值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以其朦胧含蓄、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细腻入微以及语言优美、音韵和谐等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诗歌风格
李商隐诗歌风格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歌总体风格探析李军(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摘要: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者多有研究。
然结合其创作细致分析,其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特色可称为“隐伤”。
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其经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正是李商隐对中国古典诗歌杰出贡献之所在。
关键词:李商隐;艺术特色;隐伤;成因人们一谈及李商隐,总会不约而同想到他的《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公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从远在北宋年间的苏轼起,这首诗就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关注,而且历朝历代,持续不衰。
“对一首诗的关注竟然如此奇迹般地庚续下来,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实在是件有意味的事。
”[1]清人王士祯曾拍案而叹:“一篇《锦瑟》解人难!”[2] 不少学者对此诗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悼亡说。
持此说的有清人朱鹤龄、姚培谦、何焯、朱彝尊、毕沅,近人张采田、孟森等,尽管具体解释还略有不同。
其二、艳情说。
持此说的有宋人刘攽、计有功,清人纪昀等。
其三、自伤说。
持此说的有清人汪师韩、薛雪、岑仲勉等。
此说可以说是对艳情说的一个有力反拨,如薛雪愤然批评:“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3] 除以上三种较为通行的观点外,尚有映射说、诗序说、咏物说等等,不一而足。
时至今日,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们一旦捧读此诗,总会被其隐约迷离的意境和哀婉伤感的情调所征服,所迷恋,沉浸其中而三月不知肉味。
由此可见,《锦瑟》之所以千百年来吸引着不少读者、学人,最主要的就在于这首诗的隐伤风格,也是其独特风格。
大多数诗人的伤感之作,总是免不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式的直接渲泻,就连以苦吟著称的孟、贾之辈,也只不过是“席上印病纹,肠中转愁盘”式的“物不得其平则鸣”而已,只是一种袒露无遗、搜肠刮肚的伤,而真正能做到既伤又隐者,唯义山一人!一、李商隐诗歌的隐李商隐诗歌的“隐”之特色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首先,是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
比兴寄托,是古代诗歌悠久的艺术传统。
早在《诗经》中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比兴寄托,《离骚》更是“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李商隐一生思想较为复杂,又备尝人世的艰辛,有不得已的苦衷郁结于内。
正如他比方的,就像一只鸟儿:“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本无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流莺》)这里,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他深感命运的不能主宰,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和绝望无助的幻灭感。
第二,其所作只能发而为“巧啭”,又大都应是有“本意”的。
作为一个内向兼伤感型的诗人,李商隐用来比兴寄托的载体大多为纤弱细小的事物,虽然或高洁或美丽,然而共同的是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如为雨所败、先期零落的回中牡丹,香嫩可口却被剪凌云寸心的幼笋,先苦后荣、在斜阳暮蝉中摇曳的衰柳,身世悠悠、飘荡参差的流莺、孤鸿,暗夜强笑、非时早秀的李花、梅花,“高难饱”、“恨费声”的秋蝉,乃至“无端五十弦”的锦瑟,无一不是诗人身世、命运的一种象征,浸透着身世之感和人生感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
如《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此诗托物寓怀,形象展示了诗人凄苦欲绝的心声和所处环境的冷酷,实为诗人自己悲剧性命运的写照。
全篇在将蝉人化的同时也达到了一种人、物一体的“无际传神”的完美境界,令人叹为观止!这方面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深受屈原的影响。
朱鹤龄曾经在《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论述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化出之者也。
”这是颇有识见的。
李伤隐诗歌中,古今的兴衰更替和事物的比兴寄托往往溶入神话传说的浪漫境界中,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
这类诗作占了其诗歌的很大比重,是对屈宋“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并更加富于隐约性、暗示性,也更加耐人涵咏玩索。
这也是李商隐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贡献,难怪有人推其为朦胧诗的鼻祖。
试以《重过圣女祠》为例: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此诗借慨叹“圣女”的“沦谪”遭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
但本诗的高明处在于通篇不从正面着笔,也丝毫不出现诗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而是全用一种凄厉神秘的环境气氛进行烘托,曲折婉约地流露出诗人的惆怅迷惘、落寞无奈,更使全诗情味隽永。
李商隐对传统比兴寄托手法的学习和借鉴是成功的,但也挟裹着不少弊病。
给人的感觉是过分刻意地去追求深邃或所谓言外之意,但又囿于本人生活面的狭窄和美学理想的局促,造成了意和辞之间不能很好配合的矛盾,意深而辞礩,过犹不及。
从他本人所感叹的“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有感》)来看,就在作者同时代,已有不少人对其诗的比兴寄托有所疑问,以致诗人自己不得不极力申辩,然而也正如诗人自己所言的“巧啭岂能本无意”,其大量诗作确实有寄托,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是典故化意手法的运用。
李商隐也是极富艺术敏感的诗人,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无不击打着诗人多愁善感的心灵,使他能够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揣摩生活和事物,在此基础上借助典故,使得不便言明的得以隐约曲折地表达,也使原本平淡的显得清新且富有诗意,同时又有神无迹,浑然天成,丰富了读者的联想,扩大了诗歌的内蕴,对诗歌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梦泽》一诗: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此诗进一步从现实生活感受的基础上,重笔渲染并揭示出楚灵王的荒淫冷酷及宫女们被害而又自戕的愚昧,给读者以思想上、心灵上的极大震撼。
更由于诗人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这种为腐朽世风所左右而又心甘情愿、愚昧盲目地走向坟墓的悲剧的内在本质,概括了与之类似的无数不幸历史和仍在现实生活中继续上演的活生生事例,巧妙的赋予已逝的典故以具体可触的生活实感,从而使得这首小诗不论在典型性上,还是在普遍性上,或是在现实针对性上,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强烈艺术效果!如果说,借用类似的典故,以“好对切事”直书其事,还不足以“巧啭本意”,达到其诗的“隐”,“若从发展构思和表现艺术的角度来衡量,这种手法中新因素却不很多。
”[4] 那么,李商隐的一些故意错易典故,极尽曲折委婉之作,则更能体现出诗人的独创性。
如《富平少侯》: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綵树转灯珠错落,绣檀迴枕玉雕馊。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此诗内容与题面不相涉,所咏与张放的具体行事无关。
林外抛弹,用的是韩嫣事迹,已经为张冠李戴,末尾用莫愁佳人,更属后世典故。
作者故意错易典实,极尽曲折地隐约迷离地透露出托古寓讽的蛛丝马迹,可谓隐而又隐,煞费苦心!此类诗作虽然数量很少,但有其开创之功。
然而,“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
”[6] “其实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7] 对于李商隐在用典化意方面处理上的弊端,我们同样不能轻易掩盖。
再次,是雾里看花式的朦胧造境。
往往是心底涌动着强烈的感情,但又吝于表达,只是示以感情过程中的某些片断,且在这一系列的片断组合上,又是随感而设,支离破碎,其内在逻辑没有明确交代,显得雾里看花般朦胧隐约。
而李商隐诗歌的“隐”,最为迷人的,最为耐人寻味的,即在此。
如千百年来聚讼不已的《锦瑟》一诗,要想下一个明确结论恐怕是不太容易的事,“以后亦难作出结论”[8] 也并非武断之辞。
此诗除末联直抒胸臆地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浩叹外,前三联是一系列并无明显逻辑关系的意象的组合。
首联以锦瑟发端,笼罩在“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悲愤倾诉的隐约气氛中,也为全篇奠定了怅惘迷茫的气氛基调。
颔联、颈联叠用了四个意象,但又都可作不同的解释,令解者难以窥其端倪。
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它们的明确含义和内在逻辑,正如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所言:“心理症的病人居住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只有像他那样的语言方式才能通行无阻。
”他如《重过圣女祠》、《无题四首》、《无题二首》、《春雨》、《曲江》等大量诗作,成为李商隐诗歌的一个不小焦点和疑案,难怪有人惊呼,李商隐是一个制造诗谜的专家!二、李商隐诗歌的伤李商隐诗歌的伤感倾向,董乃斌先生在《唐代文学史》中从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阔性两大方面给予了中肯分析和评价。
综观李商隐诗歌,其格调明朗活泼、轻快矫健之作可以说寥寥无几,大多数则是被一种无边无际、隐约迷离的伤感情调所笼罩,也是不争的事实。
李商隐诗歌的“伤”,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可以概括为同病相怜伤更伤。
也许因为李商隐生活遭际的磨难,也许因为由此而带来的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使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关注一些体态弱小、情调衰飒的风物来寄托自己的不幸,显现出一种黑格尔所称的“神经衰弱的美”式的感伤。
李商隐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一生穷困潦倒,如同泛梗,甚至只能借改葬迁办亲属之墓来慰藉心灵,内心隐痛之切就可想而知了。
且看《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在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是作为一种笑傲霜雪的人格象征。
然而,在李商隐眼中,只是徒增伤离断肠之情罢了。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寄寓着诗人自己虽才名早著而所遇非时的无限慨叹!经历了凄风苦雨而憔悴惨淡的残花,更让人倍感凄楚无奈、伤感绝望至极了!试看《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诗人面对零落破败的残花,更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意。
虽屡称自己“我系本王孙”,但残酷无情的现实却给诗人的心灵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痛,只能在客人散尽之后,抚遍每一片花瓣、每一缕花丝时,孤独地倾诉,何况更兼是在“酒醒深夜”!还有一个特点可以概括为迷惘彷徨伤断肠。
在李商隐许多诗作中,经常看到希望与失望、聚合与别离、现实与幻境、千里和咫尺的萦回往复、迷茫不可期的感伤。
如《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幕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这首诗写一位女冠孤孑凄楚的处境和心情:天色欲明未明,月冷清寂,一阵阵凄婉而又彻骨的玉笙响起,使人倍感悄怆幽邃。
这时,主人由当前的怅望回溯不久前的“梦断”,不禁打了一个激灵,回想重衾幽梦之欢,早望断于他年不复能追寻,更兼悲鸣惊梦,魂断香消,就更徒有无限凄楚了。
全诗将那种入道后对人间爱情不能自已的顾慕但又不可期的怅惘伤感的微妙心理刻画的如泣如诉,一唱三叹!又如《无题四首》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