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隐语类
对联的八大禁忌

对联的八大禁忌1. 内容不搭调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是通过对仗、对偶的方式表达出寓意深远的句子。
然而,有时候人们在创作对联时,容易陷入内容不搭调的陷阱。
这意味着对联的两句话在意义上或形式上无法相互呼应。
对联的两句话应该互补,起到对仗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对联显得优美、和谐。
2. 禁忌字词在创作对联时需格外谨慎选择字词,特别是一些被视为违禁的字词。
这些违禁字词包括不吉利的词语、脏话、暴力的词汇等。
避免使用这样的字词是尊重对联的传统与文化的一种表现。
3. 文字重复对联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字词的巧妙安排表达出深意,所以文字重复是对联中的第三大禁忌之一。
通过避免文字的重复,我们可以让对联更富有创意,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重复的字词会使对联的含义变得模糊,并且破坏对联整体的美感。
4. 对仗不当对仗是对联中的核心元素之一。
对联的两句话应该呼应、对称,并通过押韵或音节的相似性进行对仗。
然而,一些创作者在对仗时往往不够灵活,导致对联的韵律不平衡、格调不和谐。
对于对仗不当的对联来说,它们可能给人一种拗口、喧宾夺主的感觉。
5. 主题不明确一个优秀的对联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或表达的情感。
然而,有时候创作者会在对联中返璞归真,忽视了对联要表达特定主题的要求。
缺乏明确的主题会让对联变得散乱,无法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也无法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6. 格律不对称对联是一种有着严格格律的文学形式,它的两句话应该在字数和音调上保持平衡。
一些创作者在创作对联时忽视了格律的对称性,导致对联的节奏感和和谐感受到破坏。
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对联会使人感到不舒适,无法领会到对联的美妙之处。
7. 过于索求创作对联时,有些人常常希望通过对联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炫技。
然而,过于索求的创作往往会导致对联显得生硬、不自然。
对联应该追求自然流畅的文笔,而不是过多的华丽修饰。
8. 缺乏创新对联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创意和灵感。
具有汉字特点的对联10个

具有汉字特点的对联10个以下是10个具有汉字特点的对联,每个对联都体现了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1.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下联:风送花圃,阵阵畹华梅兰芳横批:儒林文苑解释:上联利用谐音“孔明诸葛亮”,下联则运用梅兰芳的字“畹华”,既体现了汉字的魅力,又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的名字。
2.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下联:秋声雁声声声愁横批:秋声送愁解释:此联通过巧妙运用“叶”和“声”字的重复,以及“翠”和“愁”字的对比,营造出了鲜明的秋意和愁绪。
3.上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下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横批:笑口常开解释:此联以佛家的宽容和大度为题,通过巧妙的对仗和排比,展现了汉字在表达哲理方面的优势。
4.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横批:海云变幻解释:此联运用了汉字的谐音和叠字,表达了海水潮涨潮落、浮云聚散无常的自然景象,极具韵律美和画面感。
5.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横批:春色满园解释:此联通过对颜色的描绘和时间的流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四季更迭的春景图,体现了汉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的能力。
6.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下联: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横批:时序更迭解释:此联通过巧妙运用数字和时序,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节气的变化,体现了汉字在表达时间概念方面的精准性。
7.上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下联: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横批:山环水绕解释:此联通过对山形、路状、泉声和树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自然画面,体现了汉字在描绘复杂场景方面的优势。
8.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横批:风生水起解释:此联运用了汉字的谐音和回环的手法,通过描述水车和风扇的工作原理,展现了汉字在表达机械原理方面的巧妙之处。
9.上联: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下联: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横批:智慧无穷解释:此联通过描述船载石头和尺量地面的场景,体现了汉字在表达相对关系和悖论方面的独特魅力。
趣味对联之缺如联

趣味对联之缺如联缺如联缺如,也称隐语、隐缺、漏字,在楹联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故意将尾字或联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
细心的人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之意。
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漏字法,一是隐如法。
用漏字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很好地显示了其巧对的艺术魅力。
请看一户穷人写的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此联为宋朝吕蒙正所作。
吕少时家境贫寒,生活窘迫,有一年春节,家中缺衣少食,过得冷冷清清,与富贵人家不可同日而语,苦读寒窗的吕蒙正写下了这幅对联。
这幅对联巧用“隐字”修辞,上联隐“一”,下联隐“十”,谐音“无衣无食”,横批无“东西”,可谓叫苦有方。
此联立意奇巧,很形象地表达了穷人过年三难。
它不但是一篇缺如联,还是一副数字联,若把它视为谐音联也是可以的。
类似的对联如下: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二四七三上联隐“缺衣”下联隐“少食”,横批隐“儿死妻散”。
再请看一副嘲庸医的对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
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
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
再看一副贺婚联: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风味几番?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么字好就填上什么字,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
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上联漏“水”,下联漏“酒”,意味隽永。
再看下一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上联漏“八”,下联漏“耻”。
据说,这个对联是明末清初降臣洪承畴做寿时,一书生赠他一副对联:人们不解其义,有人测之曰:“首句隐忘八,次句隐无耻也”,气得洪承畴暴跳如雷。
对联句中常见的十种弊端(病)

联句中常见的十种弊端(病)说一下联句常见问题,对联看似简单,但要写好却是不易,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会发现存在各种问题,这里简单归拢一下。
1,立意不清2,冷暖穿插3,句意断层4,堆砌词藻5,缺少留白6,逻辑错误。
7,单字突出。
8,隔情断意。
9,上曲下直10,语境不谐一:立意不清句子成联以后,整幅对联所表达的情、景、人、物是需要有清晰的主题的,如果上联是模糊的基调,那么下联就该点出具体的主题立意。
如果出现整幅对联的主题是模糊的,那就会让观者有种雾里看花的迷茫。
例如:挑尽/灯花/人不寐【柒米】挑尽/灯花/人不寐【柒米】,这个句子写的是长久思于灯下,而不愿睡去,表达了孤寂、多愁的情绪,却没有点明为何而孤单难眠。
是因为思念?乡愁?还是身世的凄凉?所以在应对句子的时候,就需要完成点明主题的作用。
挑尽/灯花/人不寐【柒米】==吟空/别绪/句难成挑尽/灯花/人不寐【柒米】==斟空/浊酒/夜将阑根据上面两副对联,可以做一下对比,是否存在主题的模糊与清晰的差异。
出句模糊的主题,在两个对句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二、冷暖穿插冷暖穿插指的是联句在色调方面出现的差异化的描述,这个问题会出现在单句中,也会出现在对联的上下句。
所以在选择物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甄别物象的冷暖内涵,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请看下面的例句:时闻笛曲吹春老==每看银钩钓水闲这个上联表达的是一抹春愁挥不去的情感,而下联是悠闲自在的描述,这样就造成了上下联之间的冷暖穿插。
三、语境不谐语境主要包括:句意流畅性、画面感、语感。
1、句意流畅性指的是在表达句意的时候,是否流畅。
如果不够流畅就会出现前面讲的断层,或者句意生涩、卡壳的感觉,也就是通常说的:这句子理解起来很拗。
2、画面感大多数的时候,在看到一个出句或整幅对联的时候,都会在脑海里形成一幅画面。
如果你写的是“小桥流水人家”意境的句子,把一弯残月带入画面,就属于画面不协调的问题,而你的句子肯定是出现问题了。
3、语感语感指的是在句子完成后,读起来的是否具有韵律美。
对联的禁忌有哪些?

对联的禁忌有哪些?对联的禁忌有哪些?我们学习在知识的时候,首要要了解的知识点便是对联的禁忌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联的三十六大禁忌内容要点,欢迎大家认真阅读和学习!(一)、动机1、忌无决心、无恒心。
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广极大。
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并非要放弃或削弱本职工作(指在岗和寻觅生活者),意指经常妙巧地抓紧安排“读、想、练”。
想学不想学,不想学又想学的动机难以成功。
2、忌贪快。
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
从小学到大学,要十多年;从懂得做对联到出佳作,绝非朝夕工夫,短得要两三载,此亦“恒”也。
别被吓住,朝夕能出精品,这就在于个人基础。
3、忌贪长厌短。
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
因为长联易犯“重字”,内部结构对应关系等复杂较难匹配。
4、忌贪奇贪异。
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忌贪多。
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就年产对联几百甚至千余副,欲以“高产”称著,或者赶时间,急于出集子,操之过急。
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6、忌骄。
发表几副或一些作品,或得过一两次小奖(一指地区不广,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钻读报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论等),守株待兔无益。
“功夫到家”这个话实难结论,在甲次征联获甲等奖,乙次不一定获奖,总有间破的。
(二)、句式7、忌句子长短不一。
古传有这种例子,如“红颜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欢。
”这不是“对联”。
有的联书收入它,贻误初学知多少?!8、忌节奏不相称(注意“假对”例外)。
如某书中:“掌握/科学/创/大业;黄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对联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属对不成。
9、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
律诗对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两种节奏(音步)。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一、【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彼此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响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二、【联语】在对句的根蒂根基上有统一的中心和正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独自完成,多自力吊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三、【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于仗的汉字序列构成的自力体裁,它以对偶句为基本情势,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自力的文学艺术,它萌生于非官方的具对偶特点的对句,尔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自力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自力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儿、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情势之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情势的拿手。
因已经往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四、【对联的汗青】目前以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然后,鼎盛于诗、词一天比一天衰落的清朝,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地施用。
从汗青朝代来讲,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五、【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山君。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华夏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儿,吊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嬗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六、【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差别于其它少数民族语,其它少数民族语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于和情势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语文字字形方正,布局柔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
是以,汉字便于形成对句,合适创尴尬刁难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情势,各种拼音文字都不成能孕育发生对联。
七、【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八、【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较,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儿(或下联)的字数计较,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开胆量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楹联种类_对联大全

楹联种类楹联的主要分类楹联有许多规则,对楹联的分类,也有多种多样的看法,主要有:按对仗分、按内容分、按修辞分、按使用场合分、按趣味分等。
(一)、按对仗分:从骈文到律诗再到楹联,人们创造了许多对仗方法。
最常用的可分为言对(即一般的词语对仗,不含事典)、事对(典故对典故)、正对(相关相承)、反对(相反相成)、流水对(上下联合成一句,各自不能独立成句,如“即从巫峡穿巴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借对(借义或借音)、当句对(上下句内部分句自成对偶)、隔句对(上联的分句与下联的分句对偶)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常用但却颇见匠心的联对方法,如:1、谐音对。
利用同音词属对,造成特殊的情趣,叫谐音对。
明解缙所作一副名联就用了谐音对: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2、拆字对。
《坚瓠集》载一楹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样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上下联后半断均拆前段四字。
3、嵌字对。
19xx年4月,前清翰林、湖南巨绅王运撰一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横批是“帝观者清”。
这副楹联是骂袁世凯的,上联嵌“民国何分南北”六字,下联嵌“总统不是东西”六字,不仅对得工巧,而且骂得痛快,成为名噪一时、流芳千古的妙联。
有人为秋瑾墓题一联,中嵌“秋瑾”二字: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
4、隐字对。
袁世凯称帝时,有人撰一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横批是“五世其娼”。
上联隐去“八”,下联隐去“耻”,这是骂袁世凯“王八”、“无耻”。
5、迭字对。
西湖孤山花神庙有联云: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十对迭字,无一挂单,且无拼凑痕迹,自然贴切,可与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迭字媲美,真是巧夺天工。
6、歇后对。
清朝宗室有人名双富,别号士卿,曾当某者监使,因贪污盗窃被撤职,有人送他一联:士为知己;卿本佳人。
上联套用“士为知己者死”而隐去后二写,下联用《北史》“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成句,而隐去后一句,表面看来是奉承,实际是骂他作贼,当死。
6个没有完美下联的千古绝对,瞧一瞧想一想,你能对出好下联吗

6个没有完美下联的千古绝对,瞧一瞧想一想,你能对出好下联吗谈起对联,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那些传说里的千古绝对。
而之所以称为千古绝对,那的确是因为对联太难对出完美的下联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
一定要关注我,一起来看看6个没有完美下联的千古绝对。
朋友,瞧一瞧想一想,你能对出好下联吗?如果你也喜欢对联,记得留言哦。
第1个:烟锁池塘柳。
看到这个说了千百遍的上联,很多人就会说不是有人对出下联了吗?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简单啊。
比如“炮镇海城楼”、“灯垂锦槛波”、“桃燃锦江堤”、“灯深村寺钟”,甚至比较有趣的“深圳铁板烧”,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然而,人们之所以老调重弹,老是讲这个“烟锁池塘柳”,就是感觉现有的下联似乎都还是无法与上联匹敌。
有的是意境不和谐,有的是语句很生涩,有的是组词很牵强。
总而言之,这个“烟锁池塘柳”依然是现在公认的绝对,“千古”两字,没有多大的夸张,还是比较贴切的。
第2个:五科五状元,金木水火土。
这个对联同样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而关键在于这个上联乃是有事实的典故的。
晚清时期,有人把五科状元的名字拉出来,发现正好符合金木水火土五行。
戊辰状元洪钧、辛未状元梁燿枢、甲戌状元陆润庠、丙子状元曹鸿勋、丁丑状元王仁堪,这五个人的名字里面刚好包含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这可真是凑巧妈妈给凑巧开门,凑巧到家了。
其实我们之所以说这个上联难对,主要在于对对子其实不是凭空捏造的东西,不是单纯凑字数说平仄,而是要切合事实,含有意蕴,才是好对联。
有的朋友生搬硬套,硬是凑出个金木水火土。
从格式上来说,的确是不错了。
但问题一是没有意境,二是不切合事实,正如海市蜃楼与空中楼阁,难免让人觉得隔靴搔痒,难以言妙。
之前有人对了个“四川四等位,公侯伯子男”,个人感觉这个下联还是挺强行挺刻意的,没有那种拍案叫绝的惊喜感。
朋友们可以尝试对一下,期待看到大家的才华。
第3个: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初中语文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汉字文化的瑰宝。
它是一种以智慧、才情为基础,以词意相对、音韵相契合的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点,既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对初中语文对联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I. 对联的定义与特点对联,又称“楹联”、“横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文体,由一组具有意义对应关系的短句组成,可分为“上联”和“下联”。
上联一般放在楹柱上方,下联一般放在下方。
对联的特点包括:形式简练、字数相等、意义相对、音韵相和、意象鲜明、节奏韵律等。
II. 对联的分类1. 根据用途和场合:- 园林对联:用于园林建筑上,表达美好祝福。
- 店铺对联:用于商铺门面,宣传和展示店主经营理念。
- 宗教对联:用于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表达信仰和教义。
- 节日对联:用于传统节日、庆典等场合,祝福和庆贺之用。
2. 根据字数和形式:- 四字对联:上下联各有四个字。
- 六字对联:上下联各有六个字。
- 八字对联:上下联各有八个字。
- 十字对联:上下联各有十个字。
III. 对联的创作技巧1. 字句呼应:上下联的字句应在语义上相互呼应,意义相对,起到对应、对比、补充等关系。
2. 音律协调:上下联的音节和音韵应协调一致,以增加对联的韵味和美感。
3. 意象鲜明:对联要注重运用生动的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突出主题和表达深意。
4. 删繁就简:对联要追求简洁明了,去除冗余的修辞手法和多余的词语。
IV. 对联的经典范例及解析1. 生活类对联:上联:屋漏偏逢连夜雨下联:船迟又遇打头风解析:这对对联以生活中的困境为背景,表达了人生道路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2. 自然类对联:上联:秀色可餐的春山景色下联:清香扑鼻的夏日花开解析:这对对联以四季之景为主题,通过形容春夏之美来展示大自然的魅力。
3. 教育类对联:上联:知识如渊博的大海下联:学问无止境的天堂解析:这对对联主要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强调,激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追求进步。
趣味对联字谜

趣味对联字谜
【趣味对联字谜】
一、花园探秘
花园深深处,秘密无人知;鸟语花香意,谜底藏其中。
二、风雨夜行
风雨夜归人,行走在街巷间;谜底何处藏,心灯照耀前。
三、山水悠悠
山水相依连,悠悠若梦境;对联似双环,谜语锁密码中。
四、春江花月
春江水波碧,花月倩人间;字字投于舟,对联藏心田。
五、秋意浓浓
秋高气爽时,意在季节均;对联岂易觅,谜底难分明。
六、笑看人生
笑问君何求,看破世事情;对联良似镜,解谜在心灵。
七、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夜,对联韵意悠;谜底赏月处,心灵共天休。
八、情深意长
情深意浓时,对联情意深;谜底何处在,心中便已知。
九、欢乐逍遥
欢乐逍遥来,对联藏锦绣;猜谜之乐事,心灵共同愁。
十、生活美好
生活如诗行,对联点洪水;谜底何处在,心中自可知。
想解这些趣味对联字谜,不妨在闲暇之余和朋友家人一起猜谜,共同体验猜谜带来的乐趣和快乐。
【Word Count: 124】。
趣味对联字谜

趣味对联字谜
《趣味对联字谜》
古老的中华文化中,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常被用于装饰
门面、传递祝福或表达思想。
而对联字谜则是将对联与谜语相结合,
融合了幽默、智慧和趣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番这些趣味横
生的对联字谜吧!
1. 一对联字谜:春风吹动翠柳,悄悄话出小楼。
解:风言风语。
2. 二对联字谜:水中月,镜中花,道破其中玄妙。
解:水到渠成。
3. 三对联字谜:山高路远,涧水潺潺,勇者无畏前行。
解:步步
高升。
4. 四对联字谜:落叶飘零,秋风瑟瑟,一派诗情画意。
解:风流
才子。
5. 五对联字谜: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传承千年文化。
解:文化
遗产。
6. 六对联字谜:琴瑟和鸣,韶光流逝,情意绵绵。
解:如胶似漆。
7. 七对联字谜: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乐在其中。
解:垂钓者。
8. 八对联字谜:晨钟暮鼓,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解:一年四季。
9. 九对联字谜:莺飞草长,春暖花开,处处皆风景。
解:乐在其中。
10. 十对联字谜:燕子成双,鸳鸯并肩,爱意绵绵。
解:情投意合。
这些对联字谜充满了诗意和智慧,既能培养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添生活情趣。
让我们在品味这些对联字谜的同时,也感受古老
文化的魅力与魄力。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1.格式:
-对联通常由上下两行组成,上下行的字数相等或者相近,字数一般为4-8个字。
-上下行的字体大小、形状、颜色等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但整体呈现出一致的风格。
2.技法:
-韵律:对联的韵律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求上下行的字数相等或相近,并且要使得整体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协调统一、可以使用平水韵、仄阳平仄平等韵律进行押韵。
-对仗:对联的上下行字句要能够形成意义上的呼应和对比,可以采用对仗法、意象对仗法、形式对仗法等。
对仗要求上下行在词义上或音韵上存在相似或对应关系。
-巧思:对联要富有巧思和独到之处,可以通过双关、拗句、隐语等手法来展示智慧和美感。
-谐音:对联中的字句可以借用谐音来加强对联的韵味和幽默感。
以上只是对联书写的一些常见格式和技法,实际上对联是非常灵活和多样化的,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变化。
对联的创作还需要注重意境、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力求通过两句互相呼应和对比,使得整个对联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对联书写需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和文化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不断练习和磨炼,才能写出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对联作品。
对联的集句

对联的集句李岫春就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
一、集句联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
“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
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
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
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
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限制的。
如必须是唐诗之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
不管集句的范围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响作品的成色。
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
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而集联并非自王安石始,据《蓼花洲闲录》所载,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
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如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水如碧玉山如黛人想衣裳花想容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以上联句原来都是著名的诗句,文人们集诗句以成联,不但不会失去它诗的灵感,还能在所集之联中产生新的意境。
有人干脆把诗中的对偶句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对联处理,这种联叫摘句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便是摘自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对偶句,而集联和摘句则是连接诗歌和对联的一座桥梁。
我们说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在于:一是它有比诗歌还要精练的语言,而且用字灵活自如,不受字数的限制,随意性强。
对联的禁忌有哪些?

对联的禁忌有哪些?(2)对联的禁忌有哪些?(四)、字词16、忌同位重字。
例如:“国对国,天对天”,一来同义同音,二来用楷隶书写不美观,三是缺“对象”。
但有少数情形,如明代高贲亨题白鹿书院联:列嶂成垣,永护考亭之遗迹;环溪作泮,遥通泗水之真源。
没有这个“之”,文句照样流利,实际是仿骈体形式,最好不用。
17、忌异位重字。
如当代某君一联:九州创空前伟业;万马图无量前程。
又如郭沫若题四川风物联,异位重“风”字,亦未能幸免。
杏花春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绝;沫水澄波峨嵋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据孙髯大观楼长联下幅,有两个“尽”字,排版都有说明,因简体关系,第二个“尽”有“亻”旁。
不要盲目接受“重字无妨”的说法。
18、忌把字词机械分类。
字,不一定都是词,要靠字与字或字与词结合才能成为词,如“垃”与“圾”合成,才变为“垃圾”一词。
能否独立表达语意,是字与词的分水岭。
除了少数字,绝大多数字的含义不是孤立的,可以活用,一字多义,以造语的表达意义来定“词类”,遣词如果机械化,便会出现“细羽家禽砖后死”对“粗毛野兽石先生”。
19、忌“字眼”模糊。
一首诗看来平淡而其中若有“顶峰”句,则变平淡为崛奇。
一副对联,如果讲究“字眼”(联珠),不论是虚是实,乃描绘意境思维形象的关键。
舍此,谈不上“字眼”。
例如我的“百杰”联:最最亲,惟共产党摧三山建国治国;真真好,乃红太阳泽万物裕民强民。
“最惟真乃”四个字,是显示整个境象轮廓的画笔。
删掉,既不真又无情,可以说“不成对联”。
20、忌“不明语法成分的用词”。
老是强调“汉字分类”,欠科学性。
在这个前提下,我曾提出“做对联要以语法(句法)开路”的观点。
明确“主谓宾定补状”六种成分各用哪些词,“主、谓、宾”对仗严一点,“定、补、状”乃附加品,对仗可以延伸(并非说它不起决定优劣的功能)。
例如:一日/无心/出;群峰/不敢/高。
(泰山绝顶联)定主状谓做到“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主语对主语……”就是词语上的“工对”。
隐字联大全

隐字联大全
在对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另一种则类似谜语,对联是谜面,所隐的字是谜底,这种联语称为「隐字联」。
隐字联,亦称缺如联、藏字联,即在联中故意略掉需要突出的一些字,含蓄巧妙地传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隐字联含而不露,曲径通幽,寓意隽永,其中不乏构思巧妙、手法奇特、语言生动的佳作,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注释/谜底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打一物)
人欢三日(打一字)注释/谜底
耳听八天(打一字)
闭眼睡觉(打一字)注释/谜底
十时办公(打一字)
今日有点雨(打一字)注释/谜底
午间加半工(打一字)
留言方可记(打一字)注释/谜底
无耳怎能聊(打一字)
有心建园墙未设(打一字)注释/谜底
无水消灾火自除(打一字)
天上双星满月无边留好景(9笔字)注释/谜底
水旁一女孤男有意起和声(8笔字)
恰遇亡君朋作别注释/谜底
独余爱女自相依(中国墨兰品种二)
星临横对双山远注释/谜底
云聚连绵奇石藏(中国墨兰品种一)
飞水连绵新月恋注释/谜底
空山横对异乡情(中国墨兰品种一)
自对悠闲之日游千里注释/谜底
大志之心走四方(中国墨兰品种二)。
对联常用字分类表

对联常用字分类表对联常用字分类表第一类(甲)天文门例字:天、空、日、月、风、雨、雷、电、云、霞、烟、星、阴、阳、雾、露、火(乙)时令门例字:年、岁、月、日、时、更、刻、分、世、节、春、夏、秋、冬、晨、夕、朝、晚、午、昼、夜、寒、暑、晴、晦、昏、晓第二类(甲)地理门例字:地、土、山、水、江、河、川、湖、海、波、浪、涛、潮、冰、池、洲、林、潭、泽、渠、桥、乡、村、关、塞、城、市、道、路、国、郭、郊、州、县、郡、镇(乙)宫室门例字:房、宅、庐、舍、楼、台、堂、馆、斋、宫、室、阁、门、户、街、巷、寺、观、庙、店、垒、仓、库、栏、梁、柱、阶第三类(甲)器物门例字:舟、船、车、辇、钟、鼓、床、榻、枕、席、旗、角、干、戈、刀、剑、箭、灯、镜、案、香、烛、炉、壶、杯、樽、盘、碗、缸、钱、瓶、瓮(乙)衣饰门例字:衣、裳、襟、裙、裾、巾、冠、帽、环、钗、带、杖、履、靴、袍、衫、裟、扇、冕、盔、甲(丙)饮食门例字:酒、茶、茗、糕、饼、药、丹、餐、酿、醅、盐、酱、浆、饭、肴、羹、粥、蔬、菜、汤、蜜第四类(甲)文具门例字:笔、墨、纸、砚、印、筒、筹、签、书、剑、琴、瑟、弦、萧、笛、棋、卷、轴、简、策、册、毫、幅(乙)文学门例字:诗、书、赋、章、句、经、论、集、策、约、文、字、信、函、诏、令、符、旨、篇、碑、词、辞、咏、歌、谣、制、典、籍、图、画第五类(甲)草木花果门例字:树、木花、草、藤、萝、杨、柳、菊、桂、枝、叶、桃、李、苔、萼、蕊、芦、莲、蒲麦、禾、松、荷(乙)鸟兽虫鱼门例字: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鸟、雀、鹊、鱼、虾、蟹、蝉、龟、鹅、鸭、燕、雁、鹤、鹏、鸿第六类(甲)形体门例字:身、心、肌、肤、骨、肉、发、头、手、首、眼、目、面脸、眉、腰、胸、声、色、音、容、影、须、鬓、羽、毛、牙、齿、爪、角(乙)人事门例字:功、名、恩、怨、愁、闲、才、情、歌、舞、吟、笑、言、谈、思、想、爱、憎、荣、辱、品、行、德、性、灵第七类(甲)人伦门例字:兄、弟、父、母、君、臣、夫、妻、师、友、姑、嫂、儿、女、叔、伯、圣、贤、仙、佛、王、候、将、相、军、士、兵、农、渔、樵、僧、道、尼(乙)代名对例字:吾、我、余、予、汝、尔、君、子、他、谁、何、孰、或、自、己、相、者、人、某第八类(甲)方位对例字:东、南、西、北、中、外、里、边、前、后、左、右、上、下(乙)数目对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双、对、独、孤、单、数、几、再、群、诸、众、满(丙)颜色对例字:红、黄、白、黑、青、绿、赤、紫、翠、苍、蓝、碧、朱、丹、绯、殷、金(黄)、银(白)、玉(白)、粉(白)、皓、素、彩、玄(丁)干支对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第九类(甲)人名对(乙)地名对第十类(甲)同义词连用例联: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乙)反义词连用例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丙)连绵词例联:桃花红压玻璃水==萍藻深藏翡翠鱼(丁)重叠字例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第十一类(甲)副词例字:忽、渐、才、已、将、欲、即、皆、俱、怎、岂、空、徒、枉、每、亦、又、却、莫、休、不、未、只、但、尚、复、可、能、尝(乙)连介词例字:与、共、同、并、且、还、于、而、则、因、为、之(丙)助词例字:也、矣、焉、哉、乎、耶、尔、耳、兮、然、止、之由于词的多义性,以上的分类并没有绝对性,有时候一个字分属于两三个门类,如“月”,既属天文,又属时令。
文雅的楹联

文雅的楹联
1. “上联:花开如火岂无情,下联:叶落似梦总有意。
”就像我们的人生,不也有热烈绽放和悄然飘落的时候吗?
2. “上联:清风拂面心沉醉,下联:明月照人梦迷离。
”这清风明月不就像我们心中那片宁静的港湾吗?
3. “上联:高山巍峨蕴诗意,下联:流水潺潺含韵情。
”难道这高山流水不是大自然最美的乐章吗?
4. “上联:繁星点点耀夜空,下联:灯火盏盏暖人心。
”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温暖一样吗?
5. “上联:彩云追月情何在,下联:瑞雪迎春意自浓。
”那彩云追月的浪漫和瑞雪迎春的喜悦不令人向往吗?
6. “上联:鸟语花香春处处,下联:风和日丽乐悠悠。
”这般美好的春天景象怎能不让人陶醉?
7. “上联:烟雨蒙蒙诗意浓,下联:霞光熠熠画情醉。
”这烟雨和霞光不就是天然的诗画吗?
8. “上联:晨钟暮鼓醒世梦,下联:古寺青灯悟禅心。
”想想那晨钟暮鼓和古寺青灯,是不是很有韵味?
9. “上联:书声朗朗传心意,下联:墨韵悠悠绘性情。
”就如同那朗朗书声和悠悠墨韵伴随着我们成长。
10. “上联:柳绿桃红皆入画,下联:莺歌燕舞尽成诗。
”这柳绿桃红、莺歌燕舞的美景不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和诗篇吗?。
绝妙的隐喻对联

1、上联:岁月无情风刻意;下联:红尘有爱墨留心。
2、上联:从此葬花成故事;下联:何来谎话变真传。
3、上联:一帘幽梦莺啼乱;下联:满耳笙歌燕奏齐。
4、上联:三弄梅花香绕指;下联:千拂翠柳梦颦眉。
5、上联:雾里看花别笑我;下联:山中论剑勿说人。
6、上联:平湖秋月一轮冷;下联:银浪碧涛万舸欢。
7、上联:难忘今宵难忘你;下联:苦思旧日苦思君。
8、上联:阅卷清风能识字;下联:思情明月也读书。
9、上联:月栖水里问鱼好;下联:雨躲云中笑日痴。
10、上联:唯有读书窗下笔;下联:尤其墨画案中词。
11、上联:春花不晓秋霜冷;下联:夏雨难言日冕轻。
12、上联:清风恋月水生气;下联:小鸟依人风暖心。
13、上联:烟萦碧岭风勤入;下联:雾漫重山日懒起。
14、上联:风霜几度催人老;下联:雪雨千重伴客归。
15、上联:飞花点水因风过;下联:漫草摇姿为露来。
16、上联:暮鸦孤影穿秋色;下联:春燕多情画晚霞。
17、上联:潇湘秋色辞孤雁;下联:瀚海云涛送远帆。
18、上联:月随舟影听渔唱;下联:星助烛光解客思。
对联的九种关系

对联的九种关系
1. 正对关系呀,就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上下联意思相近,相互映衬,多美妙啊!
2. 反对关系呢,类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很有意思吧?
3. 串对关系哟,像“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上下联之间存在着承接的关系,是不是很特别?
4. 因果关系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很好的例子,有因有果,很巧妙呀!
5. 条件关系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满足条件,才有后面的结果,很神奇吧!
6. 选择关系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让人在两者中做选择,很有冲击力呢!
7. 假设关系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假设一种情况,很引人深思呢!
8. 目的关系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很有激励性呀!
9. 递进关系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层比一层深入,太精彩啦!
10. 转折关系呀,“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突然的转折,让人印象深刻呢!
我的观点结论:对联的这些关系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魅力,让我们在欣赏对联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匠心独具的隐喻联

匠心独具的隐喻联——郑华玉有些对联,作者不把要说的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而是隐喻在对联文句之中。
有时,文句表达之意与作者要说明之意,从表面上还不一定看出联系,只有经过仔细思索,反复思考,才能领会其意。
这种隐喻联,又称为暗喻联。
隐喻联,有隐喻人的。
清代刘凤诰虽是独眼,但才识过人。
当他考取“探花郎”时,乾隆见他独眼,便随口吟了一句:“独眼岂可登金榜”。
刘凤诰宠辱不惊,坦然地对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他巧妙地以“半月”暗喻自身虽有独眼生理缺陷,但依旧能为朝廷效劳。
明代某白衣御史还乡,乡下有几个秀才出言不逊,对其不大尊敬。
御史即出上联讥讽之:“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那几个秀才面面相觑,难以应对。
白衣御史轻蔑一笑,对出了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上联,借“酸子”暗喻讽刺几个嘴尖腹空的酸秀才。
下联借“银杏”自喻,“大仁”又有“大人”的谐音之妙,真是一语双关。
清代两江总督张之洞微服私访。
来到松江,恰逢知府寿宴,张也不客气,坐了首席。
知府大人既恼火,又不好发作,即以桌子上一道名菜为题出对:“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张之洞一听,冷笑一声,也指着桌上的另一道名菜对成下联:“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松江知府听此下联,知其来头不小,一打听,方知是两江总督,急忙叩头谢罪。
上下联语,二僚各以“鲈鱼”、“螃蟹”暗喻,以夸炫权势。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包围了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吓病了陆宗舆,要求北洋军阀政府不准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名。
北京市各行各业纷纷支持,进行罢市。
有一家花鸟店,用三种害鸟鸟毛做了一副非常别致的工艺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祸国:鹿、獐、螬”。
用“鹿”、“獐”、“螬”暗指陆、章、曹三人。
这是一副战斗性很强的隐喻联,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卖国贼的痛恨。
隐喻联,也有隐喻事的。
湖北省蕲春县陈细怪,曾为一家剐开的杂货铺写了一副对联:“雄鸡、鲤鱼、猪婆肉;香菇、木耳、曲子粑”,联语写了六种食品,表面上看不出“吉利”、“发财”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中的隐语类隐语类隐语巧对,主要是“隐”字,即将要表现的字意故意隐去不谈,而字面上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
它和藏典、谜语不同,但互相也有一定的关系,故而亦选录了一些谜语联,谜面是很好的对联。
这类对联,多用于谐谑、嘲讽,不但显示巧对魅力,而且多具较强的社会意义。
三连冠一对红【注】上联为“川”字,下联为“赫”字。
龙点睛蛇添足【注】隐“画”字。
将相和兄弟亲【注】为谜联,谜底为“斌”。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注】横额为“南北”。
含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之意。
士为知己卿本佳人【注】嘲墨吏革职隐字联。
所嘲者为双富,字士卿。
联隐“死”、“贼”二字。
《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
”《北史》:“卿本佳人,何为作贼。
”天开文运地发杀机【注】清末,有人在广东巡抚署内安放了炸弹,被发现清除。
此时,正值省中科举考试,考棚灯笼上书“天开文运”。
遂成隐语时事的妙对。
老欲依僧急来抱佛【注】出句为王安石诗“投老欲依僧”去了“投(头)”,对句为俗语“急来抱佛脚”去了“脚”。
如苗得雨似花欲开【注】此为字谜联,谜底为“蕾”。
朝辞白帝暮到江陵【注】此为成语谜联,谜底“一日千里”。
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人既惠然肯我亦自求多——方地山【注】题赠歌女来福,而成语对联隐“来福”二字。
几生修得到一日不可无【注】贺陈竹士、王梅卿婚联。
上联取古诗“几生修得到梅花”,隐一“梅”字;下联取咏竹诗中的“一日不可无此君”,隐一“竹”字。
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注】嘲庸医吉生。
上下联分别隐“吉生”二字。
未若贫而乐谁能出不由【注】嘲富户。
隐“富户”二字。
《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
竹疏宜入画樹少不成村【注】谜底为“彭”。
抚琴退魏兵挥泪斩马谡【注】上联谜底为空城计,下联谜底为失街亭。
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王禹偁【注】题石磨。
“心中”,指石磨下盘的中轴,“眼下”,指石磨上盘下谷物之孔道。
借物言志。
灵隐寺失火帅老爷丢巾【注】为谜联,谜底为“归”字。
陆地称提督家风是轿夫【注】嘲陆宗舆(亲日派),下联隐“宗舆”。
厕中秦宰相胯下汉将军【注】出句隐指战国范睢。
范在魏受诬陷,被打昏置于厕所中,后逃入秦国,更名张禄而为丞相。
对句隐指汉韩信胯下受辱之事。
浅草遮牛角疏离露马蹄【注】謎底為“蕪”。
挥去身常动摇来手不停——彭述【注】此为谜联,谜底是“扇子”。
原为诗中的两句。
虽有十张口只同一颗心【注】此为谜联,谜底是“思”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注】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成一谜联,谜底为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
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拾——常江【注】不用一、十,而用壹、拾,隐“丰衣(壹)足食(拾)”。
浸道此之谓谁知恶在其【注】嘲某邑令。
某邑令为政不仁,却又题“民之父母”匾。
《礼记》有“此之谓民之父母”句,故知上联隐去“民之父母”,下联隐去“中”字。
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注】题扇子店。
上下联分别指扇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陈少逸【注】谜面为晏几道句。
谜底是“俩”字。
与尔同消万古问君能有几多【注】挽五十年代香港影星莫愁(因情自杀)。
上联取李白名句“与尔同消万古愁”,下联取李煜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各隐去“愁”字。
户外两竿竹叶室内一片阳光【注】此为谜联,谜底是“简”字。
加水即成佳酿无家便是寡人【注】此为字谜联,谜底是酉、亻家二字。
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注】古时一读书人,家贫,拿一瓶白水为朋友祝寿,并撰联。
上下联分别隐去“水”、“酒”二字。
脱去凡心一点了却俗身半边【注】为出家人话语,上联为几,下联为谷。
膝下明珠一颗堂前活佛两尊【注】明珠,隐指“子”;活佛,隐指“父母”。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注】讽刺联,隐含“亡八”、“无耻”之意。
一心只念波罗蜜三祝难忘福寿男——朱昌颐【注】朱昌颐藏字题“多多”联。
波罗蜜多,佛家语,度引之意;三祝,即古人所言之“多福多寿多男子”。
一桅白帆挂两片三颗寒星映孤秀【注】此为谜联,谜底是“患”字。
二汉心高能跨日三人力大可骑天【注】此为谜联,谜底是替、奏字。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注】清代一位老人百岁大寿的寿联。
上联出自汉代《古诗十九首》第十五首中“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下联取俗语“世上难逢百岁人”。
上下联均隐去“百”字。
六秀才只通六窍万景楼遗臭万年——王畏岩【注】人有七窍,上联隐切“一窍不通”。
清末嘉定中学堂有六位不学无术的秀才教师。
一日同游万景楼,凑成一副对联“六秀才同游一日,万景楼从此千秋”,帖在楼上。
当地名士王畏岩作联讽之。
半边林靠半边地一头牛同一卷文【注】此为人名字谜联,谜底为唐代诗人“杜牧”。
此去定然成佛果从今不忍过君门【注】戏赠某屠户出身者。
上联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下联隐“过屠门而大嚼”之意。
此即牧童遥指处何寻太白醉吟楼【注】上下联中典故都隐有“酒”字。
远树两行山倒立轻舟一叶水横流【注】此为谜联,谜底是“慧”字。
明月半倚云脚下残花双落马蹄前【注】此为谜联,谜底是“熊”字。
姓名疑入红楼梦夫婿曾烧赤壁兵【注】戏赠贾瑚(字小乔)。
莫将不才论君子能得虚心是我师【注】此为物谜联,谜底为竹。
晓日斜穿校尉头——焦芳秋风正贯先生耳——傅瀚【注】联虽写实,但出句隐傅瀚绰号“江西校尉”,对句依俗语“秋风贯驴耳”之说,隐指焦芳为驴(其面黑而长)。
唐苑衔花倾社稷;传岩作雨愧民主。
【注】嘲鹿传霖。
上联指鹿,传说唐玄宗时,野鹿衔去牡丹,后有安史之乱;下联以“雨”代“霖”。
绣阁团圞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注】贺牛某婚联。
上联隐“犀牛望月”之“牛”,下联隐“对牛弹琴”之“牛”。
菜根滋味知君惯潭水交情爱我深——余小霞【注】赠汪姓巡检。
上联本宋代汪革“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之语,下联本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意。
黍稷稻粱歌岁稔椅桐梓漆庆年丰【注】嘲“四木头”。
“四木头”为某人绰号。
上联隐喻杂种,而下联隐喻“四木头”。
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豕而啼【注】嘲县令续立人。
貂不足,出自《晋书·赵王伦传》有“貂不足,狗尾续”之语,隐其姓“续”字;《左传·庄公八年》中有“豕人立而啼”之语,“人立”倒转即为“立人”。
全联暗射“续立人”之名,隐刺其为人如猪狗一般。
输我腰间三寸白——北京京官多君头上两重青——南京京官【注】出句隐指朝官的牙牌,对句隐指青伞。
明代起初只有考试入场、状元及第可用伞,后南京京官可用,故有对句。
掩口而语,倾耳而听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注】此为物谜联,谜底是电话。
意寄三松,何止于米心怀四化,相期以茶——冯友兰【注】三松,冯友兰室名。
米,代指八十八岁;茶,代指一百零八岁。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注】题甘肃酒泉励清楼。
圣人,代指清酒。
上联意为“酒泉之水如醉人的清酒”。
下联亦隐“酒”字。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注】此为82岁老人自指。
伏生,即西汉伏胜,90岁曾任秦博士。
太公,即吕尚(姜子牙),传他80岁遇文王,封太师。
种数盆花,探春秋消息——朱太守蓄一池水,测天地盈亏——熊希龄【注】清末湖南沆州(今芷江)府朱太守于府署后院亭柱上题上联,为妹妹朱庭琪择婿。
熊以下联,得与其成婚。
白蛇过江,头戴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注】谜语趣联,上联猜作灯芯,下联猜作秤。
八面威风,弯进去私心一点尸模大样,勾入内有口难言【注】解放前,有人讽其公局联。
上联为“公”,下联为“局”。
大可伤心,此老竟无千载寿何以报德,从今不画四灵图【注】挽龟奴(在妓院中任职)。
龟为“四灵”之一,上下联隐一“龟”字。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吴超然【注】湖南湘潭有兄弟二人共建双合铺面,兄营伞店,弟开酒店。
开张时,名士吴超联题此门联。
路上行人,无雨无风常打伞林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注】此为文物联,谜底为画卷。
樱桃小口齿楞楞,吞粗吐细杨柳纤腰星闪闪,识重知轻【注】此为物谜联,谜底为石磨、杆秤。
一点、二点、十二点,点点成星座七人,十人、七十人,人人在龙乡【注】上联谜底为“斗”字,下联谜底为“华”字。
八哨勇同行,幸免头颅葬冀北半文钱不值,有何面目见江东【注】嘲吴大澄兵败。
以江东指代“父老”,属隐喻之格。
两手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一拳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注】此为物谜联,谜底分别为咸蛋、石榴。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注】手杖铭文。
上联摘自《论语·述而》,下联摘自《论语·季氏》。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惯开瓜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注】清同治年间,川中某县官李儒卿,盘剥民财,时人恶之,以此联讽。
上联为“儒”,下联为“卿”。
认余杭为本家,灰子灰孙,东鲁武夫充地主是悟空之转世,三月三日,西湖贺客闹天宫【注】嘲孙传芳大宴。
俨然铁拐仙临风,对影相怜,只是扭头摆脚何怕克虏伯发响,瞠目不语,竟能化灰成烟【注】嘲荣禄、王文韶、鹿传霖。
三人为庚子事变侍慈禧太后的三位大臣,荣禄有足疾,王、鹿二人失聪。
克虏伯:一种德制大炮。
借我一朵花,既能收拢也能张,头把花朵戴,手把花根拿——友人给你一座亭,全没窗户又没门,水在亭上流,人在亭下行——李清照【注】传说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朋友来借物,戏出上联,李对下联。
此物为雨伞。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文,亦是妙文——纪昀【注】猜谜趣联。
上联隐一“猜”字,下联隐一“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