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合集下载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如何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成为了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产城融合发展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需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益,包括:1.推动经济发展。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产城融合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提质增效。

2.提高城市品质。

城市的品质不仅需要美丽的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条件,也需要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产业和文化,产城融合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

3.促进社会和谐。

产城融合可以促进城市社会的协调和谐,使城市的各个部分都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4.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产城融合发展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那么,如何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呢?以下是一些思路和措施供参考:1. 提高产业转型升级水平。

城市中的传统产业需要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2. 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产城融合的思路,将产业、文化、居住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打造具有良好文化和产业氛围的城市。

3. 发展城市休闲娱乐产业。

城市休闲娱乐产业可以打造文化特色,促进城市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同时也可以丰富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4.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给予企业和园区更多的政策支持,降低企业和园区的成本压力,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城市,并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和配套建设。

5. 加强合作交流。

城市之间和产业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推动产业的跨地区发展和整合。

三、总结产城融合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治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产城融合发展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产业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模式。

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城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而通过产城融合,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产业影响力和吸引力,进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产城融合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传统的城市产业结构往往过于单一,难以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产城融合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促进各个产业间的融合创新,推动城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产城融合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有效途径。

通过将产业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于就业、生活、休闲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产城融合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产城融合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产城融合的健康发展。

产城融合中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地区过度依赖某一产业,导致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性。

产城融合中的城市规划和用地规划不协调,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

产城融合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监管措施,容易引发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产城融合中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产城融合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企业缺乏动力参与产城融合,影响了产城融合的效果和效益。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产城融合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推动产城融合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城融合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我国也在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融合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融合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融合发展是指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

在当今社会,融合发展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融合发展的经验交流。

首先,融合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不同领域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通过融合发展,可以将各个领域的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建筑行业、环境保护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不同领域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的统一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整体成本。

其次,融合发展可以推动科技创新。

不同领域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创新。

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可以相互交融、借鉴和融合,形成新的创新成果。

例如,在医疗健康行业中,融合发展可以将医疗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数字医疗的发展,实现远程医疗、智能医疗等创新模式,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

再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例如,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与交流,平衡区域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群建设中,不同城市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实现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然而,实现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需要加强协同和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促进跨部门、跨行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其次,由于不同领域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实现融合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为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深度]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

[深度]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

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家及地方政府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鉴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城市产教融合发展程度较高,在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国内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区域高等教育及产业发展特色,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一、国外产教融合的发展实践1.美国产教融合发展实践。

美国产教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高校及地区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为硅谷的兴起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成立之初,斯坦福大学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加上政府对斯坦福大学的财政支持有限,该校曾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为了解决办学经费问题,斯坦福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克?特尔曼(Frederick Terman)提出建立斯坦福科技园,对外出租斯坦福拥有的土地资源。

这一措施不但吸引了柯达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惠普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进驻科技园,为学校筹集了办学所需经费,而且为斯坦福大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促成了美国高科技集聚地――硅谷的形成。

斯坦福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从教育教学到科学研究到社区生活都与硅谷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解决了大学自身经费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学通过双方合作培养和锻炼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为硅谷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这种协同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双方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斯坦福大学对教授办公司非常支持,只要教师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就可以到公司兼职或创办自己的公司。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John Hennessy)在发明了MIPS后,便合伙创办了公司,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司运营中。

关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建议
产城人融合发展是指产业、城市和人才之间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我可以从产业、城市规划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产城人融合发展需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建议在城市规划中,根据城市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加强产业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打造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创新园区,促进产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其次,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注重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同时,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建议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产城人的有机融合。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端人才。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

总的来说,产城人融合发展需要从产业、城市规划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推动。

只有通过产业升级、城市规划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目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城融合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城融合是指将传统工业、商业和居住空间进行优化整合,使之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

产城融合既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发展的创新举措,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应。

如今,城市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如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约束、人口老龄化等。

在这种情况下,产城融合尤为重要。

首先,产城融合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有机转换。

其次,产城融合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产城融合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产城融合应当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体现为:一是以人为本。

产城融合应当以保障居民居住、生活的舒适度为前提,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

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历史、人文因素相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二是公平共享。

产城融合应当建立公平竞争、共享机制,促进不同产业之间互动和协同。

鼓励创新创业,打造包容、开放、多元的城市生态,促进城市机会均等化和社会公平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重视自然生态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

同时,积极推动清洁生产、低碳生活、绿色城市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广创新创业政策,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企业应当发挥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为产城融合提供智力支撑。

社会各行业也要积极参与,发挥专业技能和社会作用,共同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的同时,城乡之间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也逐渐形成。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城乡空间布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城市是现代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城市空间有限,城市规模扩张面临诸多限制。

因此,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发挥城乡互补优势,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首先,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人口密度大,缺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应注重人性化、绿色化、智能化。

城市建设要紧密围绕人类需求展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积极推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质量和城市生活品质。

其次,要扩大乡村空间布局。

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乡村经济虽然遭受了挤压和困扰,但乡村空间依然具有无限的潜力。

因此,应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发展,扩大乡村空间布局。

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资源的平衡利用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对于许多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家庭资产和生计来源。

在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优化土地流转机制,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益,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选择合适的产业文化,加强技术和资金支持,构建完善的乡村产业链,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此外,注重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乡村教育、乡村医疗和乡村文化等,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城乡互动的发展。

因此,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通过融合产业和城市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城融合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产城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分析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产城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我国的产城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产城融合,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如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江苏省的苏南地区等,这些地区的产业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 存在产业与城市融合不平衡问题尽管产城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全国范围内看,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还不够平衡。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发展滞后,导致了产城融合的不平衡。

如一些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城市发展形成有力互动,产城融合的效果不明显。

3.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产城融合发展中,由于产业与城市环境的过度融合,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些工业企业和城市居民生活交织在一起,产业排放和城市垃圾处理等问题成为了产城融合的难题。

4. 缺乏制度和政策支持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一些地方对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了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产城融合的推进。

二、对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对策1. 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针对不平衡的产城融合发展状况,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划引导,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以小城镇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产城融合空间布局。

要加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小城镇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2. 强化环境保护,实现产城协同发展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强化环境保护,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环保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产城协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政策推动背景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 。
产城融合的意义与作用
促进产业升级
产城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 型,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
推动城市化进程
产城融合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提高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可以实现产业与城市的 协调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 境等要素的协调平衡,实现可持 续发展。
2023-12-17
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汇报人:可编辑
contents
目录
• 产城融合概述 • 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 • 产城融合的实践探索 • 产城融合的未来展望
01
产城融合概述
产城融合的定义与内涵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在空间、功 能、要素、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实现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
国外案例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韩国光 谷等。这些地区注重产业与城市规划 的协调,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
成功经验与启示
成功经验
成功的产城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制定科学合理的规 划,推动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同时,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品质 和生活质量。
启示
产城融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智慧城市建设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等先进技术,推动城市管理、公 共服务、交通出行等领域的智能 化发展,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
民生活质量。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 产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提高产

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启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也是国家级开发区的先驱和示范。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引入外资的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实现了产城融合的成功。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建设初期主要吸引外资项目,以制造业为主。

2. 中期阶段:进入90年代初期,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产业转型。

3. 后期阶段:21世纪初,苏州工业园区开始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核心、以城镇化为驱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协调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经验:1. 产业发展作为核心:苏州工业园区从建园初期起,就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放在首位的原则,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产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2. 创新促进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升级转型能力,为企业提供更高品质、更丰富、更细致的服务,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人才支撑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努力解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启示:1. 产城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产业、城市、生态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2.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完善,一方面需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3.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措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升级转型能力,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4. 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
一 ・ 踅 社会纵横/ 00-0 21 1
摘 要 : 国际经验 : 分发挥 政府 主导 作 用 , 定和 实施科 学规 划 , 进城 市化 与 _ 业化 的 充 制 促 T - 协调 发展 , 可持 续发展 道路 , 善解 决进 城农 民的 融入 问题 , 理好 大城 市和 中 小城 市发展 走 妥 处
唯 ・ 社会纵横/ 00・0 21 1

管 理 , 个 城 市 的城 市 建设 规 划 就 包 括 城 乡 两 大 各
集 约 发 展 的城 市 化 道 路 , 即城 市 应 当 优 先 考 虑 既 有 城 区 的再 开 发 而 不 是 占用 农 田 的新 开 发 , 取 公 共 采 交 通 主 导 的 紧 凑 集 约 方 式 而 不 是 私 人 小 汽 车 主 导
我们 具有一定 的借 鉴意义 。
( ) 分 发挥 政 府 主 导 作 用 一 充
城乡一体化 的推进必须发 挥政府 的主导 作用 。
战 后 的 日本 虽 选 择 高 度 集 中 的城 市 化 战 略 , 不 是 但
孤立地 发展大城 市 , 置农 村 于不 顾 , 而是 十 分注 意
城 乡 的 协 调 发 展 。 其 做 法 一 是 通 过 立 法 促 进 农 村 发展 , 为 扶 持 山 区 农 村 及 人 口稀 疏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如 展 , 定 了《 疏 地 区 活 跃 法 特别 措 施 法 》《 区振 制 过 、山
的 关 系 , 挥 民 间 力 量 的 作 用 。 国 内 经 验 : 乡统 一 规 划 为 龙 头 , 业 发 展 为 支 撑 , 度 创 新 为 发 城 产 制
保障, 因地 制 宜 为 立 足 点 , 以人 为 本 为 核 心 。
关 键 词 : 乡 一 体 化 ; 际 国 内 ; 验 城 国 经

产城融合发言稿范文

产城融合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产城融合这一重要议题。

产城融合,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产城融合的内涵与意义产城融合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产城融合的意义在于:1. 提高城市竞争力。

产城融合能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2.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城融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产城融合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产城融合的实践路径1.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的协同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3. 提升城市品质。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4. 培育创新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三、产城融合的政策支持1. 加大财政投入。

设立产城融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2. 完善金融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产城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

3. 加强政策引导。

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人才等资源向产城融合区域集聚。

4.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总之,产城融合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深刻认识产城融合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城融合取得更大成效。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产城融合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谢谢大家!。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我们公司在“产城融合”和“城产融合”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发展相结合,通过合理布局企业、工业园区等,提高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而“城产融合”则是更进一步,将城市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通过打造智慧城市、公共设施和产业链等,实现城市和产业互动发展,推动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公司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产城融合”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首先是产业规划。

我们必须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

这要从市场需求、产业链布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确保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

其次是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来支持产业的融合发展。

我们公司注重投入力量和资源,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另外,我们还加强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创新。

在我们公司,我们重视与各产业和城市的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创新中心等平台,为产业创新和城市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坚信只有产业与城市实现真正的融合,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

在城产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环境、资源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我们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注重构建和谐社区,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我们公司在推动“城产融合”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

我们相信,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近年来,“产城融合”已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和城市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提质增效。

而进一步发展的“城产融合”则将城市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创新,打造以人为本、便利高效的城市环境。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的经验交流。

我是某某承包商公司的负责人,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企业。

在过去的几年中,“产城融合”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通过将传统的产业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公司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发现,在实施“产城融合”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资源、给予税收优惠、扶持产业发展等方式来引导企业参与“产城融合”项目。

政府在规划和监管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企业实施“产城融合”提供保障。

其次,我们发现“产城融合”需要有强大的整合能力。

在实施“产城融合”项目时,企业需要与相关的产业、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等多个部门进行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

只有实现各方利益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产城融合”的目标。

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创新,推动“产城融合”向“城产融合”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力,我们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城市发展上,通过发展房地产、旅游、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

只有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才能够顺利实施“产城融合”项目,实现“城产融合”。

我们需要引进优秀的人才,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并加强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产城融合的发展。

总结起来,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需要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整合能力、创新的精神以及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我将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城产融合”的发展。

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下面我将进一步分享有关“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的经验交流。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探析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产城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城市开发与产业建设相结合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产城融合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中国,产城融合也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选择国内外的产城融合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探索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一、国外产城融合案例分析1. 曼彻斯特市中心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是英国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项目基于曼彻斯特的城市发展战略,将城市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新的商业、住宅、文化和娱乐场所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吸引力。

项目的核心区域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该区域由一系列高层商业大楼、酒店和购物中心组成。

这些建筑与曼彻斯特旧城区的历史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2. 纽约切尔西市场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切尔西市场是纽约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市场,曾经是食品批发市场和制造业中心。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市场衰落了。

2005年,纽约市政府决定对该区域进行产城融合开发,重建切尔西市场。

该项目将纽约市的娱乐、文化和制造业相结合,建造了一系列新的公共广场、高层住宅、办公楼和商业区。

其中,The High Line是该项目最著名的部分之一,该公共空间和步行走廊建造在一条废弃铁路上,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

二、国内产城融合案例分析1. 浙江杭州CBD产城融合发展项目杭州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该城市近年来开始注重产城融合发展。

浙江杭州CBD是杭州市的商业中心,其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将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中心。

在该项目中,杭州市政府引入了一些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以加速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

与此同时,还建造了大量商业中心、办公楼和高端住宅,吸引了众多商业和文化活动。

产城融合经验做法

产城融合经验做法

产城融合经验做法产城融合经验做法:(1)秉承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

产城融合的目标是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清水河配套园区(霍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园区和清水河镇城市发展做了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投资300万元,完成清水河镇(开发区)总体规划、园区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配套区控制性详规、基础设施(道路、供排水、电力等)专项规划。

提出了“提升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2)抢抓招商,实现以产促成,提升城市发展。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清水河配套园区(霍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抢抓园区招商,通过二产带动三产发展。

截止目前,已建成“五横三纵”18公里道路,供排水、电、亮化、绿化、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同时不断完善餐饮、购物、娱乐、金融、保险、通讯、物流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教育、卫生资源向集聚区入驻辐射,致力构建产城一体的复合型新区。

园区入驻企业6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农民转移到城市有5000人,实现了就近就业,带动了镇区餐、宿等服务业的发展。

(3)打造城区新城,实现以城兴产,破解发展瓶颈。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依托和拓展城区空间,清水河配套园区(霍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路子,以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理念,启动2.2平方公里的西城区建设,加大学校、医院、商住、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的需要服务,让园区发展由宜业向宜居宜业兼顾转变,把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

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县级财政支撑困难,影响城区建设速度。

2、园区优惠政策尚未细化,对区域外资源和企业聚集吸引不大,尚未形成企业聚集和聚集效益,城市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下一步工作建议:1、国家给予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的资金支持,为产城融合发展夯实基础。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城市的规模扩大、建设密度加大,城市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发展新趋势。

产城融合是指城市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形成新型城市与产业运营的一种模式,其目标是实现城市与产业互融互促、创新发展、提升中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我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产城融合发展的盲目性较高。

我国当前的产城融合发展中,很多地方只是为了大规模引进人口和资金,而忽视了产城融合的基本要求,如产业结构、城市规划、产业环境等。

例如,一些城市大规模引进高端产业,但缺乏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导致生活配套、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2. 产城融合的层次感较弱。

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且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也较大,导致产城融合的层次感较弱,很多城市无法形成良好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3. 产城融合发展缺少自主创新。

在产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缺乏应有的创新性,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呈现出跟随性较强的特征,缺少独特的市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1. 建立健全的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各级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制定科学的城市融合发展规划,提高规划中产城融合的比重,明确发展产业方向与城市规划要求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和产业的对接和衔接。

2. 加强产城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产城融合需要依靠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3. 优化企业生产环境,提升产城融合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产城融合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产城融合发展中要强化企业职能,提升其在城市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企业与城市的对接、衔接,促进产城融合共同发展。

4. 加强服务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产城融合发展氛围。

加强对产城融合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众对产城融合发展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为产城融合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

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

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

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可以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简要介绍,指出此篇文章的研究重点,并简要概述本文的结构安排。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城乡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和意义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背后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

然后,我们将通过分析国际经验1、国际经验2和国际经验3,揭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国际经验,针对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启示和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推动我国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均衡。

相信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1. 引言: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要点。

在概述中,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在文章结构中,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在目的中,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在总结中,提前总结文章的重点和结论。

2. 正文: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国际经验三个主要内容。

在2.1部分,详细阐述城乡融合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包括城乡融合的定义、背景和重要性;在2.2、2.3和2.4部分,介绍国际经验1、国际经验2和国际经验3,具体分析和总结了国外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成果。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

从“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经验交流材料首先,我想说明一下“产城融合”和“城产融合”的概念。

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与城市相结合,通过产业发展来推动城市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城产融合则是强调城市与产业的双向融合,即将城市因素融入产业发展中,同时将产业因素融入城市发展中,以实现共同的利益。

在推动产城融合转向城产融合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经验是值得总结和分享的:1. 强化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一体化。

城市规划应当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即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产业发展也应当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有序引入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产业。

2.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规划能力。

政府在城产融合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应注重技术研究和信息搜集,早期介入并推动产城融合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与企业和居民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识和共同发展的愿景。

3.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创新的产业模式。

城产融合的目标是实现共同的利益,这要求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还应包括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和服务业等。

同时,创新的产业模式也需要得到推广和实施,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城产融合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

政府在规划城市和产业布局的同时,也应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5. 增强城市品质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城产融合的目的不仅仅是实现经济效益,也应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需要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公共服务,让居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总之,产城融合到城产融合的转变是一种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推动城产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加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创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同时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汇报篇一:推进产城融合推进产城融合,使开发区由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产城融合,也就是产城的一体化,或者说是组团式发展的产业新城,它是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并进,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状态。

是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是当今世界产业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作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这样一个新兴载体,在未来,我认为必将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它的核心,内涵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等多元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

产城融合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必然产物,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城市功能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这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要素的不断集聚。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跟城市功能协同共进,相辅相成的这样一个合理的结构。

一方面,产业发展集聚各类要素,催生城市功能的这样的需求,促进专业性外部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发展,来让城市功能提升。

另外城市功能的完善将进一步聚集人气,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强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载体和依托。

进一步来强化产业的集群,助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产城融合应该是实现产中有城,城中有产,产城一体,联动发展。

产中有城,就是要在产业区的内部加快完成城市生活的这样一个服务配套,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社区,实现生产与生活的有机联动。

城中有产就是要在新城加快形成功能性产业支撑,突出高起点、高定位和高端功能,促进新城发展从形象塑造向功能塑造提升。

产城一体就是要在产业区和新城当中统筹规划各类功能要素、产业要素、生活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区与新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联动发展就是通过深化规划联动、功能联动、产业联动、交通联动、机制联动和政策联动,突出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和功能集成,形成多层次,梯度化的联动发展格局。

产城融合按照生活和工作相融合促进的理念,着眼于一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和运行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是上海为87 9%。在27 个省(区)中,最高的是广
以及“产业和城镇要融合发展”。2015 年7 月6 号, 东省为69 2% ,但是西藏和贵州的城镇化还非常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 低,分别为29 56% 和44 15% 。而2016 年的户籍
推动就业和居住的融合,推动城镇社区与产业园区 的融合发展,依靠多元要素的协调均衡发展,使城 市从单一功能的发展转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和 消费等”综合发展。建设成以研发和创新为核心, 达到在生产空间上能够高效集约、生活空间上能够 宜居、生态空间上能够宜人的目标发展状态。
城市如果没有相应产业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即 使再漂亮也只是一座“空城”;产业如果没有城市作 为其发展的依托,即使再大气高端也只是“空 转”[1]。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 区53 1% ,最低是西部地区为49 7% 。此外,城镇
镇发展,使城市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 固定资产投资从1Leabharlann 95 年的15 643 7 亿元增加到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尺度差异的我国产城融合机制、评价体系及政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5BJL098;项目 负责人:丛海彬)成果之一;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产城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与驱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LY17G030014;项目负 责人:丛海彬)成果之一;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项目编 号:LQ17G030001;项目负责人:邹德玲)成果之一。
较有代表性的苏州工业园区和武汉光谷东湖高新 的差距。从1980 年到2015 年,第一产业占比从
区是我国产城融合发展实践的典例。
30 17% 降到9% ,第二产业从48 22% 降到40 5% ,
但目前我国在新城的建设,老城区的改造以及 速度相对较慢,而第三产业从21 6% 增加到
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第 50 5% ,预计2030 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可以达到
1 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地出台一些促进城镇化 优化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共同努力,因此在产 城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城镇化 方面来看,我国的城镇人口从1978 年的17 245 万 人增加到2017 年的81 347 万人,增加了3 7 倍。 城镇化率由1978 年的17 92% 上升到2017 年的 58 52% ,增加了2 2 倍,比世界平均水平约高出 2 5% 。2016 年在4 个直辖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
作者简介:萧明,宁波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镇化;丛海彬,企业管理博士,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50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邹德玲,企业管理博士,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萧 明 丛海彬 邹德玲 推动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 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1 2%。由《国家新型城镇化报
大约60 个符合要求的地区,进行产城融合示范区建 告2015》可知,2014 年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最高为
设。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 69 4% ,其次是东北地区为60 8% ,再者为中部地
第二,在新城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中,不注重自 身的特色,而照搬城市发展模式,“疯狂克隆”从而 出现的“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现象。在老城的改 造中,常常不注重古建筑的保护,而出现的“强暴旧 城”现象。
第三,不合理的制度对产城融合发展形成壁 垒,尤其是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土地制度的不合理 性,出于利益的追逐,有限的土地资源被粗放式的 开发使用,使大片的土地被空置为荒地。再者城乡 二元体制制度,限制着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 进程,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是非城市户口,不 能和持有居民户口的得到同等水平的医疗、卫生、 廉租房和社保等相关服务,子女不能正常上学。由 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还使收入差距扩大,世界上
一,长期以来,前苏联的城市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城 60%。但是,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在
市规划思想影响很大。单一的规划理念,在老城区 的改造、新城的建设和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常泾 渭分明的把其划分为居住区、商务区、产业区等独 立的区域板块。这种划分方式从而造成就业与居 住空间上的不匹配,新城职住分离现象。不仅在时 间和交通上的成本增加,更是出现了在上下班时的 潮汐人流现象。导致交通拥挤,人口膨胀,环境污 染等问题,甚至出现“空城”、“半空城”等产能过剩 现象。
31
183
2018 年 6 月 第 3 期
推动我国产城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萧 明 丛海彬 邹德玲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25211)
摘 要:产城融合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城市的一种新趋势。产城融合突出的是产业与城 市相互促进、依托发展,由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人口的集聚效应,从而形成产城人的融合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在城 市(镇)发展形成的“空城”、“鬼城”、“睡城”的产城分离现象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的城市病问 题,通过比较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的产城融合发展状况,从中吸取相关城市发展经验来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产城 融合发展。 关键词:产城融合;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发展经验
2017 年的631 684 亿元,增加了39 4 倍。
第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匹配,我国
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指引,各地进行积极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都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其他产
配合,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在产城融合发展方 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发展到现今,虽然第三产业已
面做得比较好且有影响力的地区和城镇。比如比 得到一定成效,但是较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
世纪 20 40 年代产城融合概念被提出,关键是 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产城融合的发展经
要实现人本导向、功能融合、结构匹配。产城融合 验,解决我国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 更好的促进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城人融
展的一种新趋势。其是融入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合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