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六君煎的方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水六君煎的方证研究

摘要

论文分三部分对金水六君煎进行研究:一、古代文献研究;二、现代文献综述;三、现代医案分析。

古代文献研究方面,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探讨。第一,金水六君煎之出处及其相关研究。本章通过对《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原方出处条文,以及前后各章相关论述的梳理,使得对金水六君煎用方原意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第二,金水六君煎异议探讨。本章通过回顾修园、颐真等医家对金水六君煎的贬责言论,归纳出其论据,然后通过引用历代文献论述以及中医医理分析对以上两论据分别予以证伪。第三,医理探讨。对金水六君煎相关的两个重要理论—“痰证理论”、“治形理论”通过文献溯源的方法明晰其发展源流,在对历史文献深入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论点,融合旧论点,以期对金水六君煎有更多角度更深入的理解。第四,方药理论研究。本章通过历代文献分析着重对熟地、当归两位药结合其在金水六君煎中功用做出解读,并对“熟地腻膈生痰”说、“当归主咳逆上气”说进行析疑。第五,景岳对金水六君煎的运用。本章通过文献检索,整理出《景岳全书》中对金水六君煎应用的条文,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总结景岳对本方之运用围,并探讨其所暗含之规律。第六,后世医家对金水六君煎的运用。本章以历史为线,分别对景岳其后时期医家对本方之运用情况加以探讨,纵向分析金水六君煎运用规律,并加以比较分析,以明了其历史演变轨迹。

现代文献综述方面,通过收集1980—2015年份时间段关于本方临床运用及实验研究之文献报道,整体把握该领域之研究概况及研究进展,全面了解本方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之运用围及主要病证。此外亦对关于本方之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了解已经取得之研究成果及当前之研究趋势,以供临床运用之参考。

现代医案分析方面,通过收集金水六君煎汤现代临床医案,对本方之临床运用做一回顾性总结,全面分析其应用指征、应用围以及具体应用剂量等,以期能对现代临床对本方的应用有所参考。

总之,通过文献、理论及临床三方面之研究从而深入了解金水六君煎方证,以还原组方深意和廓清后世误解为基础,以总结本方证之理论体系为核心,以梳理历代运用轨迹为辅助,以当今临床实践为依归,以期更好地继承和运用本方。

关键词:金水六君煎,方证研究,文献考证,医案统计

前言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所著之《景岳全书》。本方以当归、熟地黄、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生为主要组成,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 (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等症。本方位列景岳新方八阵和阵第一方,景岳方后云其运用得当足称神剂,可见对本方颇为自信。然而后世不少医家对痰浊盛之症用药滋腻如熟地、当归,或是避嫌,或是贬责,认为两药药性寒湿,易助水势上凌,而加重气逆咳嗽。如此观点相向,不免令人心生疑惑。后笔者在跟师临床中见到老师以此方用于老年痰喘之症,竟能屡起沉疴,患者常有于两三剂药痰骤减喘咳亦平之效。笔者有机会又以此方施于亲友,同获佳效。遂暗自心有所得。有感于本方的临床卓效以及一些相关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的冲突,自此而后多方搜采金水六君煎古今相关文献论述,或竟为本文之缘起。

查于期刊文献,关于本方之临床报道者多所有之,实验研究亦是不乏,然着实于理论探讨者虽多方搜采亦是聊聊,且论及医理条贯,溯源索隐,化矛盾于统一,则于意殊有未慊,至若本方于后世之运用发挥亦多未论及,遂愿以此为题加以探讨。

本研究首先通过搜集整理有关金水六君煎的古代文献资料,在系统归纳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疑点进行解析,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更多角度更深入地理解金水六君煎;现代文献综述方面主要就近年来金水六君煎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报告;现代医案分析方面,对搜集到的医案进行统计分析,以为具体临床应用参考。

第一章古代文献研究

1.金水六君煎出处原文及相关研究

1.1原文出处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卷五一·新方八阵·和阵》,原方组成为:“当

归二钱,熟地三至五钱,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神效”。加减法; “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景岳首创了医方中的“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分类新法,其自己解释和方为:“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又云:“病有在虚实气血之间,补之不可,攻之又不可,欲得其平,须从缓治,故方有和阵。”,本方列为新方八阵和阵之首方。

1.2组方分析

考本方组方,实即是二汤合贞元饮组合而成,二汤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燥湿化痰的基本方,贞元饮(熟地黄、当归、炙甘草)则为介宾自创方。主以固元救脱,填补精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景岳亦云:“五脏之病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此以二燥湿助脾运化痰湿,贞元饮补精血固下元使肾水不上泛为痰,以绝生痰之根。综观全方,熟地滋补肾阴量大权重为君药,当归辅助熟地补益精血为臣,半夏、茯苓、皮、生消水化痰为之佐治,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标本兼顾,重在固本,本固则水不上泛为痰,喘急呕恶之症自息。

1.3“主治肺肾虚寒”析疑

原方条文明言金水六君煎“主治肺肾虚寒…”,然纵观全方,并无温阳药物,但景岳却在主治中首提肺肾虚寒,着实让人难以理解,一些学者也对此提出质疑,如盛斯[3]等人文中言到:“可见方中各药无一味具温阳散寒之功,却云其可温肺肾之阳,补肺肾之虚,散肺肾之寒,此当疑之”,并论证金水六君煎之主治,当定位于肺肾阴虛,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为宜。至于“治肺肾虚寒”,似为千虑之一失,当摒而弃之。

笔者认为,此处景岳言“主治肺肾虚寒”并无不妥。氏等于此存在误解。事实上,主治条下首列肺肾虚寒,并非景岳千虑一失,实是正欲在此着重强调,此一句合上后一句“水泛为痰”,本是概括病机之语,金水六君煎所治“肺肾虚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