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负责人:张全霞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自从申报了《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之后,在这两三个月时间中,我和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我和我们同年级语文组成员主要查阅研究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和资料,了解小学课堂导入的发展趋势,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寻找值得继续探讨的方向,之后认真撰写了小课题开题报告。
后来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通过商定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内容。
具体如下:1、研究背景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多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
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
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
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2、研究意义与价值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
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第一篇: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摘要:厌学是在当今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厌学情绪毫无疑问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降低教学质量,影响社会和家庭和谐氛围。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厌学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学校和老师、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厌学原因、解决对策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目前,在广大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课到课率低迟到早退现象现象严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放学后回家从不复习和预习,从不写家庭作业。
家长和老师让学生写作业,会找诸多借口推脱。
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各种测试甚至是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前不愿认真复习,考试时不认真答卷,只想快点出考场,更有甚者干脆交白卷或不参加考试。
因此,在农村产生了很多因为厌学而辍学的学生。
二、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一)学生自我方面1.学生心理因素许多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干扰能力、抗挫折能力差。
许多小学生心理年龄不稳定,思想波动大。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抑郁、偏执多疑等消极的个性特征会使学生认知功能受阻,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弱,造成自我认识偏差,助长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对学校有消极情绪:缺乏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只爱听表扬的话,经不起批评和挫折,心里承受能力差。
他们承受不了在学习上遭遇挫折,一旦在学习遭遇困难,他们就会产生畏惧和退避心理,从容导致厌学。
2.模糊的学习动机人类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动机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是由于个人的某些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指向。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作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之一,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其行为朝向『2』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许多农村小学生由于从小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教育,受到自身及接触的人的世界的影响,对自身发展缺乏畅想。
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分析
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分析一、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随着中国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数量逐渐增加。
农村留守小学生是留守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父母的外出工作,留守小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照料和关爱,从而使得他们心理和行为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包括厌学心理问题。
1.1 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农村留守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
由于父母的工作需要,留守小学生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学习中产生敌视情绪。
学习环境的差异。
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的环境与城市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都存在局限性,这给孩子的学习产生了困难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小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焦虑、孤独、自卑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学习兴趣下降。
厌学的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课堂上表现消极、沉闷,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态度消极。
厌学的孩子对学校和老师持消极态度,对学习任务不积极、不主动地去完成。
逃学行为增加。
一些留守小学生出现了逃学的行为,不愿意上学,甚至找借口逃避学校的学习。
以上表现说明,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矫正策略分析2.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2 学校教育的改善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也有待提高。
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最终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最终五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
“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外出、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造成“留守儿童”人数增多,这些学生在校学习困难,厌学思想严重,生活无人照料,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改善,为此,我们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课题组,并对此开展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要求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我们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与对策”,目的在于:根据留守儿童学习的普遍性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影响其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研究总结能够培养其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的对策。
3、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农村小学厌学学生的心理分析研究报告安化中心小学赵文革一、研究目标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成因。
二、研究内容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三、研究对象安化中心小学、柏林中心小学、马街中心小学、安化花池小学、隆兴九年制学校的四、五、六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课题主要内容1、对研究对象厌学现状的调查调查中,发问卷调查表1015份,收回1015份,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高达65%。
在学习目的方面,认为读书无用的占25%,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现状读书的占45%,为不辜负父母期望读书的占20%,只有15%的学生是为了祖国的富强与社会的发展而读书。
在日常学习习惯方面,32%的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26.5%的学生迷恋网络及电子游戏。
在家庭教育方面,36%的家长望子(女)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师而产生厌学。
老师的崇拜和依恋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
还有部分教师,他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视没有自尊心、个性可以随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
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小学生厌学另有些家长过分埋头自己的,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父母对孩子取得好成绩的过程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爱导致小学生厌学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撤”回了父母之爱,甚至冷漠相待。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导致一部分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抗拒和厌恶心理,甚至拒绝上学。
厌学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对于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深入探讨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成因和表现,有助于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针对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现象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特点,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水平,从而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视,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远离厌学心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不良影响。
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现象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积极性。
了解影响小学生厌学的因素可以帮助社会各界制定出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厌学问题,健康成长。
最重要的是,关注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可以促进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使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更合理地引导孩子学习,从而建立更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探究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生厌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落后,教育教学水平较低,加之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问题。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探究,有助于了解其厌学的原因、表现、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在农村地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是当下亟需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
【引言: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孩子们的学习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深入研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对于帮助孩子们找到学习的动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学校了解农村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政策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了解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找到解决厌学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也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增强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深入探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其表现形式,识别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帮助教育机构和家庭更好地理解农村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本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从实际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
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研究结题报告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研究结题报告丹凤九年制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需要培养大批专门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需要一代代合格的公民,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来培养,并且需要从中小学抓起。
可是现在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不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
厌学是当今中小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
这个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多年来的农村学校教学生涯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厌学问题越来越严重,由厌学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更是触目惊心。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学生上不起学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可是近年来辍学率仍居高不下,而辍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厌学。
当前,厌学不仅常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厌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偏远。
农民普遍进城打工,孩子大多无人照管,家长对子女学习毫不重视,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把孩子送进学校只是混大、拿个毕业证而已。
这样一来,他们的子女也当然无视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甚至达到厌学、逃学的地步。
家长比较重视教育或者成绩优秀一点的学生,大都被送进县城了。
加上我校处于几个乡镇的中间,校与校之间互相争夺优生,我校处于四面夹击之中,学生流失率大。
此种状况导致我校剩下的学生普遍成绩差,优生更是所剩无几,学习氛围一点不浓。
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厌学现象显然特别严重。
由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我校近10来年走的教师很多,很少进新老师,教师也有厌教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本课题将从我校实际出发,研究如何更加简单有效地调查农村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厌学成因,通过比较和反思沉淀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找出不同的干预对策。
本课题的研究势必为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当小学生们开始进入学校生活时,很多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孩子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
小学生厌学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些研究并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学习内容无趣:小学生对于学校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可能感到乏味和无聊,缺乏吸引力。
2.学习压力过大:班级排名、成绩评定等竞争元素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焦虑感,对学习失去兴趣。
3.学习方式不合理: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孩子的学习需求,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阻碍。
二、小学生厌学的解决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改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小学生们相互合作、分享学习经验,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项目、互动教学等,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增强小学生的内在动机1.奖励制度:建立积分或勋章制度,鼓励小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增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2.设立目标:帮助小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3.培养学习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期规划学习时间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等。
四、家校合作1.家庭支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与学校合作,共同解决孩子的学习困惑。
2.教育资源:家长与学校共同合作,优化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辅导资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
3.沟通与反馈:及时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成为农村小学的主要学生群体。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家里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这导致了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厌学”现象。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原因1.1 家庭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不足,没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不知道怎样去对待性格不好的人。
1.2 学业压力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学习指导,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相对较差,面对日益增加的学习压力,他们往往感到无法应对。
这会导致他们对学业产生恐惧感和厌倦感,从而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学”现象。
1.3 心理问题长期与家人分离和孤独的生活环境,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包括孤独、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态度,使其表现出“厌学”现象。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影响2.1 对个人的影响“厌学”现象会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导致其知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未来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长期的“厌学”现象还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
2.2 对社会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如果大量留守儿童出现“厌学”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增加社会负担。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解决方法3.1 改善家庭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支持,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导,帮助父母在外务工的更好地关注和教育留守儿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3.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和帮助,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负责人:张全霞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自从申报了《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之后,在这两三个月时间中,我和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我和我们同年级语文组成员主要查阅研究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和资料,了解小学课堂导入的发展趋势,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寻找值得继续探讨的方向,之后认真撰写了小课题开题报告。
后来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通过商定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内容。
具体如下:1、研究背景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多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
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
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
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
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2、研究意义与价值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现代社会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更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品质,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素质、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广大小学生为了实现理想,孜孜不倦地学习,以学为乐。
但由于诸多复杂原因,小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因此而引发复杂的社会问题。
所以,对小学生厌学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
据调查,农村小学生有厌学倾向的大致分为这么几类:1、任性、自私、比较霸道,自我中心意识很强;2、班级后进生,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有自卑心理,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3、意志薄弱,不能自律;4、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5、父母离异、性格怪癖、孤独、不合群。
城西街道向阳小学地处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刚刚起步,人们思想观念较落后。
反应在学生身上,便是学习无明确目标,惰性大,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学生中“混日子”、“混个子”的大有人在,“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在很多学生头脑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都因为没有兴趣所致。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教育处于转变的非常时期,“应试教育”依然存在。
例如,“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考试频繁,学习难度与儿童能力不相吻合,使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再如,课堂活动少,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游戏对小学生的意义,或者教师对儿童缺少关心等,都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厌学情绪。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积累一些资料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措施并付诸实践,给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班队集体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渠道,矫正小学生厌学倾向,改善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生厌学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包括农村小学生150份和家长50份。
调研时间为2022年6月。
本次调研的结果仅代表被调查者个人的意见和观点。
3. 调研结果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调研结果:3.1 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 学习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学大纲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习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2. 学习环境欠缺:许多农村小学的学习环境较差,教室狭小,图书设施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3. 家庭经济困难:许多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2 影响农村小学生学习的因素1. 家长教育观念:部分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引导和关心,这也加剧了学生厌学的情况。
2. 学校教育质量:部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3. 社会资源匮乏: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这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条件不平等,加剧了厌学情绪。
4. 解决对策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对策:1. 丰富学习内容:教育部门应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大纲,注重兴趣培养和能力开发,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2. 改善学习环境: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投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设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家长参与教育: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子女的学习,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活动。
4. 加强师资培训:教育部门应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水平,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5.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平等发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
这些留守儿童通常在农村小学接受教育,但他们面临着种种困境,包括学习压力和心理问题。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本文将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学业压力大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亲戚照顾,他们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关爱,学习和生活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长期处于缺乏关爱的状态,心理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学校的教师资源有限,教学条件和方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业压力大。
2.心理问题严重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情呵护,易出现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焦虑和不安,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现象。
与此留守儿童面临着被同学排挤、孤立等问题,心理困境严重。
3.缺乏学习动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都在外务工,很少能够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和支持,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动力。
他们觉得学习没有目标,感到无聊和苦闷,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以上种种现状说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
接下来,我们将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1.家庭因素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指导,心理和行为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产生“厌学”现象。
父母在外务工,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教育关注,使他们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最终出现“厌学”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素质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学校的教学方法滞后,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1.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多回家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学校也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协助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一、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起点,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会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发展。
因此,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厌学问题,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厌学的原因1.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小学生普遍对于枯燥的知识点和重复的练习感到厌烦,缺乏学习的乐趣。
2.学习压力过大:近年来,随着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学生面临着过多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3.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小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产生了学习厌烦的情绪。
4.家庭环境影响: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过高,把学习当成唯一的目标,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5.学业成绩困难: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习困难而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解决厌学问题的方法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应当积极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者应当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学习困难的方法。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小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电影、音乐等形式,将学习内容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5.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小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四、结论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解决厌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育者和家长应当共同努力,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探究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探究作为农村地区的一名小学老师,我长期以来观察到一个现象,即一些农村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而这些厌学心理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
我决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调查,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深入探究。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观察到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表现。
他们在上课时经常出现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些甚至会打瞌睡。
在完成作业和课外阅读时,他们也往往表现出消极懒散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家庭教育影响等。
学习内容乏味是最主要的原因,这反映出学校教学的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学条件简陋,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化,学校教学用具和教材内容陈旧、贫乏,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缺乏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感到乏味,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2. 家庭教育环境不健康农村家庭的教育环境往往较为传统和封闭,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和督促。
一些家庭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对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3. 缺乏学习动力农村小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单调,缺乏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外界刺激。
由于学校和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这也是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2. 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关心,给予孩子足够的精神支持和鼓励,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关注,学生在智育教育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和农村留守儿童的频增,使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呈上升态势。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农村学生的厌学率保守的统计数据是在20%到30%之间,单就我校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高。
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此,我们学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很是迫切需要。
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成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降低学生的厌学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引起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厌学现象的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现象,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有效率。
二、研究目标1、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2、研究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3、根据分析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的开展,减少学生的厌学现象。
四、研究的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本校一到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10年9月---2010年10月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
3、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5、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6、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10年11月---2012年6月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关注,学生在智育教育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和农村留守儿童的频增,使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呈上升态势。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农村学生的厌学率保守的统计数据是在20%到30%之间,单就我校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高。
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此,我们学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很是迫切需要。
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成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降低学生的厌学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引起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厌学现象的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现象,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有效率。
二、研究目标1、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2、研究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3、根据分析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的开展,减少学生的厌学现象。
四、研究的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本校一到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10年9月---2010年10月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
3、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5、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6、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10年11月---2012年6月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修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施方案更完善。
4、贯彻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5、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12年9月----2013年6月1、举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会、交流会。
2、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记录)。
3、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4、进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
5、利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研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3年10月---2014年4月1、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
3、召开学校课题研究总结会议,表彰先进。
4、申请课题结题验收。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一)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1、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和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①家长过分关注成绩。
大多数农村家长由于平时农活忙,平时根本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只有考试后,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是班级第几名。
久而久之,孩子似乎成了考试的工具,成绩好了日子还好过点,如果成绩不好就面对着家长的“狂风暴雨”,长此以往,在孩子的世界里,学习成了为家长考好成绩的痛苦事情,厌学情绪由此滋生。
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严。
孩子们晚上回家完成作业后不是玩耍而是看书做家长布置的“第二作业”。
周末也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们缺少玩耍的时间,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③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随着打工潮,许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老人照顾,老人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习。
加之部分老人对孩子溺爱,平时孩子根本不听老人的管理。
而另外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情,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社会和家庭不良现象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塑造着孩子的心灵,社会的不良风气走进了校园。
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会消极对待学习。
也有些农村家长认为知识不重要,知识够用就可以了,认为社会上一些大老板没文化,照样赚大钱;有些博士生,也不过当个工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去闯一闯,说不定能干出大事业来。
一些人学有所成,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些人只要有关系、有背景,就算没有文凭,照样能在条件优越的岗位上活得逍遥自在。
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老师而产生厌学。
多数小学生都是崇拜和依恋老师的,老师的态度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不喜欢上这门课,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还有部分教师,他们的教育观有些问题,他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视为没有自尊心、没有个性,可以随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
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有些教师从未让他们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最终导致厌学。
(2)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
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而导致厌学。
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花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讥笑训斥学生,说他们“真笨”。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大多是由于无知、好动、自控力差等原因造成的,而一些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上纲上线,当作严重的品德问题来对待。
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比什么都大,因为这是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摧残,而自尊心受到挫折的人,又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是教师,为什么有的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学效果差呢?这与教育者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既有声音、又有情感的语言,是撞击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之一。
目前,某些教师仍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性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3、自身的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许多学生自制力不强。
现在的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还有电子游戏机、变型金刚等等,电视频道也越来越多,节目越来越丰富。
这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
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的“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
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或者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完成。
(2)学生受错误的行为评价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
教师评价成绩差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
根据调查,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
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的评价。
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
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
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
当儿童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做简单的归因。
(3)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的匮乏,也会造成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不求上进。
他们常常把自己想像得极为迟钝,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
他们表面上争强好胜,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实质上很害怕失败。
他们把自己孤立起来,拒接任何检验自身实力的机会。
(二)研究出消除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措施与对策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
法国教育家欧文曾经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比他的学识和才能更重要。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对待每位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
尽量避免因批评过多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杜绝与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而对他们的缺点应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同时处理“量”与“度”的关系,千万不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想法。
2、切实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的教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直接而重要的介质和土壤,课堂教学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
教师不要一讲到底,也不要一问到底,不要强迫学生怎样做。
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自然,让每个学生在活泼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去寻求知识。
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发挥出来,厌学情绪也就难以产生了。
3、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作业要做到当堂完成,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对于学业较差的学生更应在课堂上给予帮助,辅导也应以感情引导为主,加以适当的学法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训练过程中应有差异意识,实施分层教学。
作业要做到少而精,使之既具有掌握基本知识的功能,又具有培养技能的一面。
4、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对少数厌学心理较强的特殊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同时,对老师、家长及学生自身发现的心理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5、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解决许多在课堂学习中搞不懂的问题,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兴趣课、活动课等教学阵地,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知识,逐步培养求知欲望,从而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情绪。
6、加强家长培训。
农村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少耐心、缺少经验和方法。
所以,学校就必须抓起家长培训这个薄弱环节,针对孩子的特点、问题介绍一些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聚力,共同改善学生的厌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