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瓷板上的中国书画》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2019-《瓷的中国心》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实用word文档 (3页)
![2019-《瓷的中国心》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实用word文档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7fa4d5c1856a561252d36fae.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瓷的中国心》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瓷的中国心瓷还有什么秘密吗?对哪怕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也是应该有一些的。
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
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
这柳叶就不仅有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还有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
再如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
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
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
再譬如斗笠碗。
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
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
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
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
还有如橄榄瓶、蒜头瓶、凤尾尊、鱼篓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
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
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
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
单色釉有燕支红、豇豆红。
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
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
单色釉中黄釉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
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
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
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
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
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沉稳。
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阅读附答案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e3a2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40.png)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阅读附答案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
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
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
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
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
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
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
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
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
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练习含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练习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4018305087632311212c5.png)
精品文档20 梦回繁华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桅杆(wéi) 遒劲(jìn) 汴梁(biàn) ...B.着色(zhuó) 纤夫(qiàn) 岔道(chà) ...舳C.生卒(zú) (dìng) 舻(zhóu) 考订...沉檀D.握篙(hāo) 田畴(chóu) (tá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蔟拥城郭摩肩接踵长而不冗B.覆灭踏青长途拔涉细致入微C.犹如绢本内忧外患无暇一顾D.宏敞摄取络绎不绝春寒料俏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必经之道) ..B.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旧时指国家利用水道调运粮食) ..C.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D.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
(工作,从事)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由慢板、,逐渐进入、紧板,转而进入,留下无尽的回味。
A.乐章柔板快板尾声B.乐章松板快板尾声C.乐曲柔板快板末篇D.乐曲松板快板末篇5.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
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
《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
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精美绝伦。
(2019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2019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1baa689eb172ded63b7a8.png)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chuán()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人心chí()神往。
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líng()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róng()合在一起了。
苏州园设计独特,门窗____________(简陋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________________(别有用心别具匠心),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①chuán()承②心chí()神往③líng()听④róng()合(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意表达的一项是( )(2分)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C.《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D.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写文章最忌提笔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一气呵成。
B.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容易生病,儿童医院门前车水马龙....,看病的人真多。
C.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动声色....。
D.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遐迩....,“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胜景之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2019秋初三语文综合测试卷一
![2019秋初三语文综合测试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bc0428baa1c7aa00b52acbf4.png)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 综合测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3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褴褛(l ǔ) 栈(zh àn )桥 头盔(ku ī 钟灵毓(s ù)修B.祈(q í)祷 粗犷(ku ǎng ) 气氛(f ēn ) 味同嚼(ji áo )蜡C.酝酿(ni àng ) 尴(g ān )尬 谙(ān )熟 乳臭(xi ù)未干D.唱和(h è) 恣睢(zu ī) 肖(xi ào )像 风雪载(z ǎi )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矫健 一代天娇 炫耀 头晕目眩B.苍茫 沧海桑田 覆盖 重蹈复辙C.泛滥 粗制烂造 斑纹 班师回朝D.克扣 刻不容缓 惶恐 张皇失措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中考复习的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 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B .为贫困地区所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回觉得开卷有益....。
D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玩火自焚....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2分)A.“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是此次高峰论坛的主会场。
B.眼前这支全部是“中国制造”、近90%的装备为第次公开亮相的钢铁方阵,被他们激动不已.....C.“带一路"理念提出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和支持“带一路”建设。
D.随着赣剧表演及道具制作等活动引人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赣传统文化的熏陶。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 .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发芽的时候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的读书……”。
初中衔接语文第10讲——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初中衔接语文第10讲——说明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646c2d0b4c2e3f57276392.png)
第10讲说明文阅读旧知回顾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小学时我们学了几篇简单的说明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等。
基本了解了说明文的特点和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
1.语言特点①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②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③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2.说明方法①列数字②举例子③作比较④打比方3.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
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旧知例析例题一:海啸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能掀起狂涛巨浪,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 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5说明文阅读(原卷版)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微测一卷15说明文阅读(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9a60e5561252d381eb6e06.png)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一练实题——随堂小练(一)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小题。
(14分)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
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云叫雨层云。
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2、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4分)2、第②段与第③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4、“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这句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5、文中划线字“往往”、“常常”、“一般”和“常”不能去掉,理由是什么?(4分)(二)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文段,回答问题。
瓷板上的中国 书画(2016江西卷中考及答案)
![瓷板上的中国 书画(2016江西卷中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483c050e2524de5187e31.png)
【2016江西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13分)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
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
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
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
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
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
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
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
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
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2016年山西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2016年山西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0b6774f7ec4afe05a1df0d.png)
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确凿.(záo)告磬如法炮.制(pào)物竞天择B.归咎.(jiù)馈赠风雪载.途(zài)通宵达旦C.殷.红(yīn)销蚀恪.尽职守(kè)珠丝马迹D.狡黠.(xié)绰号叱咤.风云(zhà)略胜一畴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B.②①⑥⑤③④C.⑥②⑤①③④D.②⑥①⑤④③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75017280242a8956aece44a.png)
深圳市龙岗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9八上·平遥月考)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B . 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C . 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
D . 攀条折(zhé)其荣,将以遗(yí)所思。
2. (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 .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 . 《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3. (2分) (2017七下·海南月考)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 .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 .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同步四维训练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同步四维训练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4b83777e53a580217fcfe99.png)
20梦回繁华练基础纺解足下1.如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汴梁(bi d n)徽宗(hu i)绢本(ju d n)驮队(tu o)B.岔道(c d)簇拥(c u)摄取(s e)田畴(c o u)檀(t d n)酒肆(s i)翰林(h d n)题跋(b d)D.擅长(sh d n)城郭(gu o)考订(d i ng)行旅(l u)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遒劲繁荣描绘题才B.居面拓展覆火掩盖C.隐藏高潮桅杆踏清D.摄取庞大细致资料3. 如下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某某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踏着绚烂的晨光,人们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一一百草园。
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了。
C. 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行人来来往往,两旁商铺摩■肩■接■踵.。
D. 桃花开了,前来人工湖畔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4. 如下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在第1段先写北宋时期的繁华局面,是为了说明北宋绘画题材的X围发生变化的原因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一一《清明上河图》。
B•《清明上河图》由三局部组成: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C•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先介绍“画面开卷处〃,再介绍“画面中段〃,最后介绍“后段〃。
D.《清明上河图》在绘画上的特色是:画面宏大,笔法精细;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楚;细节真实,具有写实性。
5. (2016 •某某安仁月考)卷面书写。
请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X,整洁美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 (2016 •某某某某期末)如下语段中有三处画线句出现语病,请选择两处写出修改意见。
在今天,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拥有整个世界。
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
但是网上阅读好似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如此好似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https://img.taocdn.com/s3/m/60c383c1f8c75fbfc67db20a.png)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中国瓷器》《中国瓷器》介绍了中国瓷器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其主要原因是从选材到手工艺制作再到烧结都有独到之处,加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中国瓷器表现出多种的艺术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瓷器阅读答案及练习题,仅供大家参考:《中国瓷器》阅读答案: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C)(2分)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2.第⑤段介绍瓷器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简单到精细、从自然到刻意的变化过程。
(2分)3.第⑥段划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无限的韵味”是指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2分)4.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⑴科学技术含量高,⑵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⑶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3分)5.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合的是(C)(3分)A.中国瓷器因有胎质、瓷釉、烧结火候这三项独创的技术,因而名扬天下。
B.江西景德镇高岭村,因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成为制瓷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C.到宋代时,瓷业工艺技法才精细起来,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更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D.中国瓷器的彩绘内容丰富多样,寓意丰富,表现出多种艺术美。
附:中国瓷器原文: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
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
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
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个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番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电子课件教学说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梦回繁华》电子课件教学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953ebb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c.png)
)
答案 (1)内忧外患 (2)长途跋涉 (3)摩肩接踵 (4)络绎不绝 解析 平时应该加强对成语的积累,注意易写错的字,如“跋”“涉” “踵”“绎”等。
栏目索引
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瘦西湖文峰塔,中外游客·摩肩· ·接踵· 。 B.春· 寒· 料· 峭· ,他深入大凉山腹地,同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拉家常,共谋精 准脱贫之策。 C.《清明上河图》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真是巧夺天工。
栏目索引
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 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 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 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②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 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 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 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 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 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 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
时期繁华的市井景
象。
答案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毛宁 清明上河图 北宋 解析 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确填写。
栏目索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工:善于(画)。] B.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 的行旅。(跋涉:爬山过水,形容 行路艰辛。)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 绎· ·不绝· ,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 备。(络绎不绝:线路不间断。) D.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阅读附答案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
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
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
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
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
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
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
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
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
陶瓷书画创作之前,
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
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
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
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
“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
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
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
不能为。
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
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
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
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
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
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
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
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
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
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
”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
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
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
【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
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1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6分)
(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2分)
(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 ”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 ”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2分)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18.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4分)
19.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17.【答案】六朝时以刻印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长沙窑以书写的的文字装饰瓷器的陶瓷书法
(2)【答案】书法题诗
(3)【答案】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18.【答案】四段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作比较。
从吸墨程度、材料性质、书写技法三方面比较说明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的不同之处,更加突出了瓷板书画对料性和书写功力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