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5篇完美版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著作之一,被誉为儿童教育的圣经。
它通过一系列的教诲,旨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真理。
下面是我对弟子规中“泛爱众”一章的感悟心得体会。
“泛爱众”是弟子规中的第一条规矩,它教导我们要广泛地爱护他人,不仅仅是家人和朋友,还要关心和照顾到所有的人。
这一点在我读完弟子规后,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忙于自己的事务,很容易忽略周围的人的需求和感受。
然而,弟子规告诉我们,只有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弟子规中提到,“泛爱众,亲如母”,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凡人皆有情感,凡事皆有缘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背后的苦楚,我们应该以母爱般的温暖和关怀对待他人。
无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陌生人,都应该被给予关注和尊重。
因为每个人都值得被爱,每个人都值得被关心。
在我实践“泛爱众”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行为不仅给了我内心的满足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身边的人。
曾经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人拿着沉重的包袱,看起来很疲惫。
我主动上前帮他提起包袱,他非常感激地望着我说了声谢谢。
这个简单的行动让我感到很温暖,同时也提醒了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善意的行为来改变他人的生活。
另外,“泛爱众”的实践还激发了我对志愿服务的热情。
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和志愿者工作,我有机会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和合作。
这些经历使我更加理解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和欣赏彼此。
同时,通过与他人一起工作,我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人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泛爱众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使我在人际关系中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最后,我认为“泛爱众”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当我们整个社会都能够向着“泛爱众”的方向努力,就能够建立一个充满温暖和和谐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互帮互助的精神将得到推广和传承。
泛爱众读后感
泛爱众读后感泛爱众读后感1子曰:泛爱众而亲仁。
仁者爱仁,智者爱智。
记得以前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年老的父亲让两个儿子去独闯天下,数年后,两个儿子回来了,老大的述说是每到一处便遇恶人,所经之处必是恶地,这些年他过得很辛苦也很痛苦;老二的运气则好得不得了,所遇皆是善人,所到必是详和之地,这些年他过得快乐。
父亲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让兄弟二人交换之地再次出发。
结果,老大去弟弟所到之处,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向弟弟说的那么友善;而老二走在哥哥以前到过的地方,发现这些人其实都很善良,相处久了都很友好。
所以说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你就会得到怎样样的回报。
常怀仁慈之心,以仁爱待人,那对方会在你的仁爱之光中感化。
怀着仇恨而生活的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将会被仇恨而吞噬,由此生活将会变得漫长而苦闷。
而有智慧的人可用仁爱化解一切怨念,让一切背负风清云淡。
在若干年后,你再回首,发现当初曾令人争执、仇恨的事情已经不值一提。
在没有家国恨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完全能够因为泛爱众而拉近,社会也会在每个人心存仁爱之中而和谐。
因存仁爱,人便不会自傲;因存仁爱,人便不会自负;因存仁爱,人便会扬善抑恶;因存仁爱,便会心存感恩之心;因存仁爱,便不会睚眦必报;将爱放在心中,人生便会少许多烦恼,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
泛爱众,我爱众人,众人亦爱我。
泛爱众读后感2说起《弟子规》里的《泛爱众》一篇,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泛爱众》讲得是与朋友相处,要讲平等、博爱,以博大的爱心去对待别人。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只会索取,不会给予、奉献;只知道去坦然接受,不知道欣然给予。
闻名世界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弟子规》里也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意思是给予、索取要分得清楚,给予多一些,索取少一些。
记住这个美德吧!并去实践这个美德吧!“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意思是:别人有短处,不要到处宣扬,别人的隐私,不能随便说出去。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五篇)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
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
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
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二)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让父母生气伤心。
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
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
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
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三)《弟子规》是一本道德教育经典之作,讲述了孩子应该如何做人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和规范。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本经典教材,其中的《爱众》一章是教导孩子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关爱他人的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爱众》这一章节,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如何以爱心去对待他人,以及通过这种爱心互动互助,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成长。
首先,《爱众》这一章激发了我对爱与关爱的思考。
教材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善良本性。
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温暖和善的,只是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和经历时,我们的内心可能会被外界的负面影响所驱使,表现出狭隘和自私的行为。
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对他们产生偏见或者放弃对他们的爱与关怀,相反,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爱去感染和改变他们,让他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善良。
其次,《爱众》这一章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与他人的相互帮助和支持。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目标和追求。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竞争,我们往往忽视了与他人的互动与合作。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能获得更成功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源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起的有效合作和互助。
只有通过与他人共同成长,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智慧和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也才能更好地反思和修正自己。
再次,《爱众》这一章也告诉我,爱与关爱不仅限于家庭和亲人,更要延伸到整个社会。
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会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也需要每个人的爱心和关怀的传递。
而且,当我们把自己的爱心延伸到社会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广阔和美好的世界在等待我们去发掘和改变。
最后,《爱众》这一章也提醒了我要时刻保持谦逊、宽容的态度。
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背景、观念和价值观都可能与我们不同。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傲慢或者排斥对方。
相反,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去倾听和理解他们,尊重他人的差异,包容他人的观点。
关于弟子规泛爱众的感悟与心得
关于弟子规泛爱众的感悟与心得【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引言:弟子规的重要性和泛爱众篇的含义2.泛爱众的含义和作用3.如何践行泛爱众的原则4.泛爱众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意义5.结论:弟子规泛爱众的感悟与心得正文(篇1)1.引言《弟子规》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蒙学经典,它以简明的文字和深刻的道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其中,泛爱众篇是《弟子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进而为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奠定基础。
2.泛爱众的含义和作用泛爱众,即博爱众人,是指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还要关心和尊重其他人。
在泛爱众的理念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大小、身份地位,都应以爱心待之。
这种博爱精神可以消除我们心中的自私和偏见,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道德品质,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如何践行泛爱众的原则要践行泛爱众的原则,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们要关爱身边的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感受,体谅他们的困难和痛苦。
同时,我们要克服自己的偏见和狭隘,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个人。
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以谦逊的心态汲取他人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4.泛爱众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意义泛爱众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泛爱众的原则,可以使我们心胸宽广,学会关爱他人,克服自私和狭隘,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泛爱众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在社会中更加和谐融洽地生活。
泛爱众对社会的意义同样重大。
在一个泛爱众的社会中,人们相互关爱,尊重和谐,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泛爱众还可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坚实的基础。
5.结论弟子规泛爱众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博爱众人的行为准则,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录(篇2)1.引言:弟子规的重要性2.弟子规泛爱众的含义3.如何践行泛爱众的原则4.泛爱众对个人成长的影响5.结论:弟子规泛爱众的现实意义正文(篇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弟子规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弟子规》的内容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教育中,以教育孩子德行、修养和礼节。
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启迪,对其中关于泛爱众的原则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会。
泛爱众,是《弟子规》中的一条重要教诲。
它要求我们对周围的人心存友好和爱意,不论他们的身份、地位或者背景如何,都应该以善良的态度对待。
如今社会变化迅速,人们的关系变得疏离。
而在《弟子规》中,泛爱众的教诲却是一种无私的亲和之道。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所感悟到的关于泛爱众的心得体会。
首先,泛爱众教会我们尊重他人的差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观点、经历和思想。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经验的不同,不轻易做出批判或者排斥。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我们包容和尊重彼此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泛爱众教会我们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
而泛爱众的原则告诉我们,在我们有能力的情况下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人帮助和关心。
因为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的支持和关心可能是他们最需要的一份力量,也是展现我们人性之美的最佳时刻。
再次,泛爱众教会我们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或者与自己冲突的人。
但是,泛爱众的原则要求我们以善良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不要怀有偏见或者冲动的情绪。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只有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态度。
最后,泛爱众教会我们关注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
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无论是为社会做出贡献,还是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都是泛爱众原则的体现。
通过关注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从字里行间汲取了泛爱众的智慧,更加深了对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理解。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养成教材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弟子规中,有一条是“泛爱众” ,意味着要广泛地去爱所有的人。
以下是我对于“泛爱众”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首先,“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背景。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个人的缺点而责怪他,也不能因为某个人的优点而特别偏爱他。
相反,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和接纳每个人,理解他们的苦衷和困惑。
只有宽容和包容,才能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广阔,与他人和谐相处。
其次,“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忽略了身边的他人。
然而,真正的爱是无私的,它不只是关心自己,也关心别人。
我们可以通过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心情,与他们建立起真实的情感,让大家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和关爱。
只有关心他人,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力量和力量的温暖。
再次,“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学会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激励他人。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坚持做一个正直、友善和有责任心的人。
只有以身作则,我们才能真正影响他人,使大家不仅从言传中感受到我们的爱,更从行传中受到我们的感染。
最后,“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学会奉献和助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此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
同时,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应该主动尽力去帮助他们。
无论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我们都应该尽力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奉献和助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泛爱众”的价值与意义。
总而言之,弟子规中的“泛爱众”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通过广泛地去爱他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善心和宽容心,同时,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读后感】作文读后感900字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读后感900字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养性。
而其中的“泛爱众”这一章节,更是让我深有感触。
在这一章中,作者教导孩子要“泛爱众”,即广泛地去爱所有人。
这并不仅仅是指家人、朋友,而是包括了周围所有的人,甚至是动物、植物。
这种泛爱众的精神,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善待周围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对自己亲近的人,而是要包容整个世界。
这种泛爱众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成长的智慧。
因为只有懂得去关爱周围的人和事物,才能真正体会到世界的美好,才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的人。
而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精神更是需要被弘扬。
在一个充满着竞争和利益的社会里,我们更需要去学会“泛爱众”,去关爱他人,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我读完“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这一章之后,我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不再只是关注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是开始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并尝试去帮助他们。
我在路上看到有老人、儿童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主动伸出援手。
这种积极的心态,也让我更加乐观向上,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泛爱众”的精神也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体现出来。
在工作中,我愿意倾听同事的意见,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而在学习中,我也更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愿意和他人共同学习,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让我的学习变得更加快乐和有效。
《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这一章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让我学会了更多的爱与包容,让我变得更加善良和真诚。
这种爱的力量,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我深信,“泛爱众”这样的精神,将会一直伴随着我,直至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弟子规之泛爱众读后感
弟子规之泛爱众读后感弟子规之泛爱众读后感泛爱众告诉我们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别人的看法。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一本周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篇。
“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
”与朋友相处,要讲平等、博爱,以博大的爱心去对待别人。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只会索取,不会给予、奉献;只知道去坦然接受,不知道欣然给予。
闻名世界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弟子规》里也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意思是给予、索取要分得清楚,给予多一些,索取少一些。
“人有短,切莫揭”。
当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爱护他,人都有自尊,都有面子。
不可以揭他的短,让他难过,要包容他。
包容他呢,反而会让他觉得你很慈悲、有爱心,他才能够反省,才能改过。
如果把他的短处揭出来,他对你怀恨在心,不但不能改过,还会与你结怨,何苦呢?人家有短,虽然我们看到了,不要放在心上,仍然对他和气、宽容,这是一种大慈悲的表现。
扬人善,帮人助己。
“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句话是说,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善的地方,有有点、长处,我们一定要称赞。
当我们称赞这个人的优点、长处,是对那个人的勉励。
当他知道你在勉励他的时候,“人知之,愈思勉”,他听到你这样的赞叹他,他就会更加的努力向上。
把他的善处优点更加的发扬下去。
所以,这是对他的一种鼓励。
同时对自己也是劝勉,看到有人善,我们见贤思齐。
也是在勉励大众,使大众都生起一种向往、羡慕之心,从而加以效仿。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这里是讲,别人的恩要常常记在心里,知恩报恩。
古人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对怨恨呢?别人对不起我,我应该把它忘掉,不要放在心上。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教导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泛爱众”,即广泛去爱所有人。
以下是我对这条原则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首先,泛爱众意味着我们要给予他人同样的尊重和关爱,无论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的核心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他们可能与我们的价值观不同或者我们不喜欢他们的行为举止。
然而,作为合格的弟子,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包容,理解他们的不同,并试图用爱心去对待他们。
其次,泛爱众也表示我们应该积极地帮助和关心身边的人。
无论是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只有当我们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这也是培养自己宽容、慈悲和善良品质的一个途径。
此外,泛爱众还包括对自然界的关爱。
作为弟子,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包括水、土地、动物等。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对地球的破坏。
只有保护好环境,我们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另外,泛爱众还可以表现在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关爱上。
这些群体可能是贫困的孩子、残疾人、老年人或其他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
作为弟子,我们应该关注这些人的需求,努力为他们争取权益,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总之,泛爱众是我们作为弟子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它教导我们要用爱心和关怀待人,泛爱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观念。
通过实践这一原则,我们能够培养我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有爱心、宽容和善良的人。
最终,泛爱众也能够传递给身边的人,影响他们做一个更好的人。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践行泛爱众这一原则。
无论是对于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让我们的爱心感染他们,传递善意和关怀。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也会有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而作为一个弟子,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些人和事呢?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我从中汲取了很多有关于泛爱众的启示和感悟,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泛爱众是一种心态。
作为弟子,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去对待所有的人。
就像文章中所提到的“亲亲不如远亲,远亲不如邻里,邻里不如同门。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优先关心和包容自己的亲人,然后是邻居和同门。
这种心态不仅可以使我们与人相处融洽,也能使我们的家庭和睦,团结友爱。
其次,泛爱众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动。
在《弟子规》中,有很多关于如何对待他人的指导。
比如,“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别人友善和善良,他们也会回报我们同样的情感。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的问候、关心他人的情况等,这些都是表达我们对他人的爱和关怀的方式。
再次,在泛爱众中,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多样性。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和文化,并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并且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
正如《弟子规》中所说,“和气生财”,一个人如果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那么他就会受到更多的喜爱和尊重。
最后,泛爱众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个弟子,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他人,才能达到真正的泛爱众。
同时,我们还应该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老人、孤儿等,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我们对他人的爱和关怀。
总结起来,泛爱众是一种心态和行动,它要求我们怀着包容和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并以实际行动去关心、帮助他人。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差异,以及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泛爱众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将其付诸行动。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我们将能够成为更好的弟子,也能够在我们的家庭和社会中创造更多的和谐和幸福。
泛爱众读后感[全文5篇]
泛爱众读后感[全文5篇]第一篇:泛爱众读后感《泛爱众》读后感(一)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
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
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
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引言《弟子规》是一本源自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经典,被广泛用于培养儿童的品行和修养。
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泛爱众”。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本经典,我深刻认识到了泛爱众的重要性,并体悟到了许多感悟和心得。
本文将分享我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所得到的启示。
爱的力量“泛爱”是《弟子规》中的一条基本原则,意味着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关心和温暖。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和行为,并传递给周围的人。
亲情与友情对于亲人,泛爱众意味着尊敬和孝顺父母、关心和照顾兄弟姐妹。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应该用行动回报他们。
而对于兄弟姐妹也应该彼此关心、扶持,共同成长。
另一方面,对于朋友,泛爱众意味着理解和支持。
朋友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伴侣,我们应该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共同度过喜怒哀乐。
关怀他人除了亲情和友情,我们还应该泛爱众陌生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他们可能是我们的邻居、同事或者只是在路上路过的陌生人。
无论是谁,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温暖和帮助。
关怀他人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关心老人、照顾儿童、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
这些小小的善举会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助人为乐泛爱众还意味着我们应该乐于助人。
当我们看到他人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主动伸出援手。
助人为乐的行为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公德与社会责任泛爱众也包括了守公德和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公民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不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权益,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义务。
同时,泛爱众还要求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论是环保行动、慈善捐赠还是志愿者服务,我们都能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并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总结《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原则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泛爱众,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到爱的回报,并为社会和他人带来积极影响。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5篇完美版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一):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就应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
正如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发展和推广着博爱这一中华美德,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挂着一块题有博爱二字的牌匾。
在前年512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
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大家自愿纷纷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
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期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
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
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群众的关爱。
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
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能够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
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群众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就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群众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完了我的《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期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二):《弟子规学习心得-泛爱众》弟子规学习心得-泛爱众子曰:泛爱众而亲仁。
仁者爱仁,智者爱智。
记得以前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年老的父亲让两个儿子去独闯天下,数年后,两个儿子回来了,老大的述说是每到一处便遇恶人,所经之处必是恶地,这些年他过得很辛苦也很痛苦;老二的运气则好得不得了,所遇皆是善人,所到必是详和之地,这些年他过得快乐。
弟子规第四十讲心得体会
弟子规第四十讲心得体会最近学习了《弟子规》的第四十讲,感触颇深。
《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每一次深入研读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这一讲也不例外。
这一讲中,有许多深刻的教诲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其中“泛爱众”这一部分,让我明白了要有广泛的爱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它教导我们不仅仅要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还要对陌生人也怀有善意和尊重。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自己的生活,很少停下脚步去关心他人。
但“泛爱众”提醒着我,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就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这一句让我反思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得失观念。
在利益的分配上,我们常常过于计较自己的所得,而忽视了给予他人更多的好处。
真正的豁达和大度,应该是在能够给予的时候慷慨,而在获取的时候保持谦逊。
这种心态的转变,不仅能够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受欢迎,也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这是一句非常实用的处世之道。
在我们想要对别人做出某种行为或者提出某种要求之前,应该先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处于对方的位置不愿意接受,那么就应该立即停止这样的想法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自我中心,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但通过学习这一句,我明白了尊重他人意愿和感受的重要性。
另外,“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别人的恩情铭记在心,并寻找机会回报。
而对于怨恨,则要学会尽快忘记,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占据我们的心灵太久。
长久地记恨别人,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和纠结之中,而懂得放下怨恨,才能让心灵得到解脱。
同时,努力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仅能够传递温暖和正能量,也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学习了这一讲,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比如,在与同事合作的项目中,有时候我会过于关注自己的功劳,而忽略了团队中其他人的付出。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
“泛爱众”学习心得“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就是广泛地对大众要有仁爱。
爱这里讲的是泛爱,就是广大的爱,也就是博爱,心量是很广阔的,决定不是指好象情人之间的爱,那个是很小很小的爱,那个并不广大,甚至爱父母,爱兄长,爱家里的人,这种爱还是小爱,要把这种爱拓展开来,“凡是人,皆须爱”,这样的爱心就大了。
其实圣贤的存心也就是这种泛爱众的存心,这种存心的根在于孝悌。
对父母孝顺,对兄长敬爱,他就能够拓展自己的心量,对一切的父母、长辈都如爱父母一样爱他们,对一切的兄弟都如对自己的兄长那样敬爱,这就是“泛爱众”。
繁体字的“愛”字中间是个“心”,放在“受”字当中,这个意思是说爱是什么呢?爱是从“心”从“受”,也就是说要用心去感受,感受什么呢?感受对方的需要,对方需要什么,我就尽力地满足、帮助他,这就是爱心的流露。
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那就是一种爱。
这种爱绝对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假如说我对他好,那是希望将来他对我好;或者是我对领导好,希望将来领导提升我;甚至我对这个女朋友好,希望她将来跟我结婚,这些爱都有所图的爱,不是真爱。
因为他有私心在,有这个私心,爱就小了,就偏了。
《弟子规》要我们做到的爱,是无私的爱心,完全为人,绝不为己的这种爱心,它是无条件的,正如父母爱我们一样,父母爱我们是无条件的奉献,他们并不要求我们将来报答,那是一种无私的爱。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我们真正培养爱众的那种仁心,对一切的众生都仁爱、慈悲、关怀、帮助他们,这种行就高。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仁爱之心越大,他的品行就越高。
真正品行高的人,他就会逐渐为人所知,为人所恭敬、爱戴,那么他的名望就自自然然高起来了。
这是叫做实至名归,他不是去求的,他是自自然然的,因为他的道德学问,他的这种仁爱,这种心行很高,所以名望也非常高。
那么大众都是很识货的,我们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秤,你是不是真的品行学问高,还是只有这个名气,名不副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这些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我们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社会发展和和谐起着积极的作用。
而《弟子规》作为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深刻地表达了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下面是以“弟子规泛爱众感悟心得体会”为题的文章内容。
人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弟子规》正是一本帮助我们塑造良好品德的指南。
其中,“泛爱众”作为其中的一条经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泛爱众,众即人们、他人。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经常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而这条经文教导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始终以爱心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我认为,泛爱众需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关注他人的需求和贡献爱心。
首先,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是泛爱众的基础。
不论对方是谁,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不歧视的对待。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其次,关注他人的需求是泛爱众的具体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心他人的情况、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来展现我们的关爱。
当我们主动关心他人时,会发现周围的人也同样对我们保持关注,不仅能够增进彼此的友谊,还能够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我们可以成为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的一份子。
最后,贡献爱心是泛爱众的最高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他人,尤其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无论是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参加公益活动,还是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都是我们贡献爱心的具体表现。
当我们无私地给予他人帮助时,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会深深地感受到这种善行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总之,成为一个善良、有道德的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锻炼。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1000字(6篇)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1000字(6篇) 关于弟子规泛爱众心得,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今天学习了《弟子规》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部中国古典小学的教育经典,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重要教材。
它能够使人明确自己的言行,明辨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范文):1今天学习了《弟子规》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部中国古典小学的教育经典,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重要教材。
它能够使人明确自己的言行,明辨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经典。
它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位对别人有益的人。
它教会我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它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榜样,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它能够使我们懂得做人要讲礼貌。
它能使我们懂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它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它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它给我们讲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
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孝,是一门值得尊敬的学问。
”这里的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做“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重要内容。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意思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源源不断的源头水。
它的内容很广,包括做人做事。
“孝”就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亲人。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孝是人生的根本,是人心的温存,人的本性。
它是人的一种精神支柱,是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的意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它的意思是中华儿女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它是一种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传承。
《弟子规》里的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人无孝而不孝,则不孝而不孝,则不孝而不孝”。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尊敬父母,就很难在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
在生活中要孝敬师长、尊敬师长,要懂得尊敬他人,要懂得学会尊敬自己的老师,学会尊敬自己的老师,要学会学会尊敬师长。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体会
弟子规泛爱众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最近读到了《弟子规》这本书,深受其泛爱众的理念所感动。
这本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教育经典,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关爱所有人,不分亲疏,不分贵贱。
这种泛爱众的思想,对我来说,既是一种理论上的启示,也是一种实践上的指引。
泛爱众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在过去,我曾经因为别人的身份地位比我高而感到自卑,也因此对待过一些人不够尊重。
但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地位比我们高或者是比我们低而改变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
正如孟子所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我们应该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泛爱众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关爱他人。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人需要我的关爱和帮助,比如我的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那些弱势群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并没有做到对每个人都关怀备至。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正如《弟子规》所说:“凡为人子,必孝父母;凡为人弟,必敬兄长。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人,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泛爱众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明白了亲人朋友之间的感情是需要经营的,我们应该用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在他们身边。
正如《弟子规》所说:“朋友相待,
必以诚信。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友谊和亲情。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弟子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弟子规读后感1昨日,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
我把书翻了个遍,里面的'内容很深奥,但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
“泛爱众”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了。
“泛爱众”,书里说,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
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纽带,父母爱我,我爱我同学,同学爱老师,老师爱国家,我只说了“爱”的一面,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小爱”吧,而“泛爱众”不仅说的是要爱所有人,还要爱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校园的花花草草,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应该去爱惜和呵护的。
也许有的小孩会说,爸爸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爷爷奶奶的爱是偿还无尽的。
是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以“爱”而连接起来,我们人类就能和睦相处,但这远远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吃穿住行,所有行动的一切都________于大自然,只有爱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大爱”!弟子规读后感2今天,我第一次拿起了弟子规,翻看起来。
弟子规是一本流传已久的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的人推崇,它是以三字经的形式,给予我们指导。
小学一生,就像一张白纸,以后生活怎么样,起笔来决定。
弟子规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当然了,弟子规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就能够真正理解。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从中懂得了爱,懂得了孝,懂得了礼,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从中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在考试前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想到了我妈妈对外婆的关心,想到了同学们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的帮助。
没错,他们对我有许多关怀,没错,现在,我也要做出行动,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
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一定会蒸蒸日上!弟子规读后感3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一):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就应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
正如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发展和推广着博爱这一中华美德,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挂着一块题有博爱二字的牌匾。
在前年512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
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大家自愿纷纷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
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期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
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
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群众的关爱。
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
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能够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
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群众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就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群众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完了我的《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期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二):《弟子规学习心得-泛爱众》弟子规学习心得-泛爱众子曰:泛爱众而亲仁。
仁者爱仁,智者爱智。
记得以前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年老的父亲让两个儿子去独闯天下,数年后,两个儿子回来了,老大的述说是每到一处便遇恶人,所经之处必是恶地,这些年他过得很辛苦也很痛苦;老二的运气则好得不得了,所遇皆是善人,所到必是详和之地,这些年他过得快乐。
父亲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让兄弟二人交换之地再次出发。
结果,老大去弟弟所到之处,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向弟弟说的那么友善;而老二走在哥哥以前到过的地方,发现这些人其实都很善良,相处久了都很友好。
所以说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你就会得到怎样样的回报。
常怀仁慈之心,以仁爱待人,那对方会在你的仁爱之光中感化。
怀着仇恨而生活的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将会被仇恨而吞噬,由此生活将会变得漫长而苦闷。
而有智慧的人可用仁爱化解一切怨念,让一切背负风清云淡。
在若干年后,你再回首,发现当初曾令人争执、仇恨的事情已经不值一提。
在没有家国恨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完全能够因为泛爱众而拉近,社会也会在每个人心存仁爱之中而和谐。
因存仁爱,人便不会自傲;因存仁爱,人便不会自负;因存仁爱,人便会扬善抑恶;因存仁爱,便会心存感恩之心;因存仁爱,便不会睚眦必报;将爱放在心中,人生便会少许多烦恼,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
泛爱众,我爱众人,众人亦爱我。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三):《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500字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就应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
正如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发展和推广着博爱这一中华美德,就连孙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主牌坊的正中央高高挂着一块题有博爱二字的牌匾。
在前年512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
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大家自愿纷纷募捐,一元,二元,一百元,一千元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
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期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
我们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
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群众的关爱。
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
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能够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
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群众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就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群众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完了我的《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期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四):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
尽管《弟子规》只是给学生写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下面介绍如下:一、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对人谦和、有礼貌。
能够说我们上庄中学的全体同仁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每一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教学,都是为了教好我们每一天应对的学生,所以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崇高的。
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一个同事不谦和、不礼貌。
这就要首先想到别人的长处,想到从别人那里学到点东西。
我认为我能够学到很多。
从刘老师那学到慈悲、仁爱,从庆华那学到严谨、宽容,从小林那学到机智、严格,从小苏那学到端正的态度,从新颖那学到谦恭的品质,从小曹那学到步步深入的教学思路,从小朱那里学到一板一眼的工作方式,从杨光那学到良好的心态。
从李兰那学到务实的风格。
我们的每个同志都有自己的优点、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不自私,互相帮忙《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
我们都是从高校毕业的,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工作就是把知识、潜力拿出来,回报给社会。
不自私,同学科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体会、经验带给给大家,就会互相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不自私,同班教师才会不记得失,团结协作管理好我们的班级。
不自私,才会给他人带给方便。
我们上庄中学才会是团结的群众。
孔子也说:君子周而不比。
意思是说,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能够与多数人联合,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利益而团结在一齐。
我们不必须能成为君子,但是我们能够用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不干扰他人的工作人不闲,事勿扰;人不安,勿话扰。
与人相处,我们就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有这样几个字慢步轻声,目的是让教学环境持续安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有的教室里贴出入门即静,入静即学,为的是所有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彼此间学习不受打扰。
我们的工作也很繁忙,如果充分利用时间是完全能够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联查任务的,就不会出现抱怨的情形。
总之,尽可能地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断学习,我们的心境好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做到互相帮忙,我们的任务就会减轻,会从中体会到快乐。
弟子规泛爱众读后感(五):爱是付出--读《弟子规》名篇泛爱众有感正如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完美的人间。
我读了《弟子规》中泛爱众名篇,深有感悟。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
大家所尊重的是他的德行,并不是外表容貌。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看一个人不单只看外表,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灵是否完美、善良。
更忌以貌取人。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保密,切忌去张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像512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牵动了全国13亿人的心。
可爱胜过一切,温总理那斩钉截铁的话语,时刻回荡在子弟兵们的心中:只要有一线期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源源不断的捐款送往灾区。
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爱:爱是支持!爱是期望!这次虽然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有我们的祖国做坚实的后盾。
这时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盲人,他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灯笼。
别人看到了都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盲人却说: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见我,不会误撞我。
这样既能够为别的路人照路,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应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尽力去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坐公交车主动给老年人让座,搀扶残疾人。
这是一种关爱,让这些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为别人照路,也照亮了自己。
付出一点点爱心,你就成全了一个世界。
我们无法驾驭自己的生命,但我们却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别人,关爱别人。
这样让爱在每个人心中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