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投资环境及吸引外资的相关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投资环境及吸引外资的相关政策
2007.8.29
(一)、投资环境
1、基础设施
1)交通
新加坡交通发达、设施便利,是世界重要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铁路公路:新加坡的铁路以地铁为主,新加坡建成轻轨铁路,与地铁相连;新加坡的公路总长约310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1.6千米。

水运:作为一个岛国,新加坡拥有发达的水运,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有3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740个港口。

新加坡2006年集装箱量蝉联世界第一:随著新加坡交通部长透露港口货柜吞吐量数字后,全球2006年十大集装箱港中,前五名的次序大体上已尘埃落定。

新加坡港去年的柜量达2480万标箱,增长6.9%,独占鳌头。

新加坡能够蝉联世界第一大货柜港,主要基于两大因素。

首先,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旗下的巴西班让码头新增3个泊位,运力得以提升,即使马士基航运、长荣海运等国际班轮公司改用其它港口,但新加坡港的柜量仍没有下降,这是得益于该港创新、加强竞争意识的做法。

其次,裕廊码头及PSA 旗下码头的分工,由以往的“大小之分”转变为目前的激烈竞争,双方尽力争取更多货源,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作为亚太区航运枢纽的地位。

航空:新加坡便捷周到的空运服务也享誉全球,其主要的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胜安航空公司,经营92架飞机。

每周提供超过3300班次的定期飞行服务,航线联系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新加坡的航空客运量为2860万人次,空运货物168万吨。

其中,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它是连接欧、亚、非和澳洲的航空枢纽,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新加坡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可直飞50多个国家的150多个城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

2)通信
新加坡启动了遍及全岛的首个全国性宽带网络――新加坡综合网(Singapore One),提供了200个互动式应用程序,以光纤电缆连接因特网和多媒体互动服务,成功地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岛”。

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电子商务计划,鼓励各个行业设立网上机构,努力将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四通八达的“连城(connected city)”,进而把自己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电子商务中心(e-commerce hub)。

如今,全岛超过99%已经联网,一半家庭拥有个人电脑,58%的互联网用户曾在网上购物。

新加坡通过3个国际数码电话网、3个地面卫星转播站和海底管道电缆网络与80多个国家建立高速电信网络联系。

国际互联网站普及率则以385.7个/万人的数字位居亚洲榜首。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均国际因特网互联最高的国家,因特网互联节点(SingTel Internet Exchange,STLX)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地区)连接。

新加坡政府推动网格基建,中小型企业将受惠:新加坡将出现一个商业性质的网格基础设施,新加坡中小企业2007底或2008年初,将因此能负担得起网格运算(Grid Computing)科技。

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宣布成立国家网格咨询理事会(NGAC)解释,所谓网格运算科技,就是把很多电脑“连接”在一起,整个组合形成一个超级电脑,可以快速完成个别公司机构内部无法快速完成的运算和分析工作。

建立了这样一个具有超强力量的网格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让有需要的人能够用到它的超级运算力量。

新加坡资信局透露,它正在和多个政府机构以及业者谈商,例如惠普、IBM、微软、升阳(Sun Microsystems)以及甲骨文(Oracle),着手开发一个商业性质的网格基础设施,以便商家能够随时使用网格设施,并采取用多少付多少的收费制度。

当这个“国家网格”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启用时,它将把高性能运算科技、软件服务以及大量的储存能力,任凭商家利用。

国家网格试验平台的实验推行成功,是这个“国家网格”到来的原因。

该平台为研究与发展社群以及企业,提供免费的网格运算资源。

有关的公司机构为这个平台贡献了它们多余
的运算资源,从2003年初期的250个中央处理器,平台目前已经扩展到今日的接近1000个。

在推出服务之后,新加坡国家网格将获得公私部门之间更大的努力,以落实这个随时、用多少付多少的企业网格。

同时,其服务水平合约,将比试验平台的更加严格。

新加坡资信局宣布成立的国家网格咨询理事会,将由国防科技局局长林承毅领导,14个理事来自与网格相关的各个层面,包括用户、服务供应商、学术界、以及政府机构。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要求,新加坡的3家移动运营商都已经成功达到了资信局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出3G系统和服务所需的要求;新加坡资信局将允许移动运营商灵活地为网内和网间通话规定不同的价格。

新加坡公共场所将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2007年1月起,新加坡政府在全国所有公共场所架设带宽为512K的无线宽带网络,使新加坡人享受两年的免费无线上网服务。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声明,此举是政府致力于在2015年前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国家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将宽带的使用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拓展到公共场所,包括交通繁忙、人员密集的中央商务区,市中心购物区及市镇中心等。

新加坡政府希望,全国无线宽带网络连接计划能够促进宽带用户增长,使其在两年内从目前的5万人增加到25万人。

新加坡政府也将于9年内在15所学校中设立数字化教室。

目前在新加坡的公共场所中,仅一些咖啡馆以及快餐店由商家提供免费宽带上网服务。

3)电力
目前,新加坡的电力工业主要由该国最大的电力煤气公司――新加坡电力公司(Sp)负责运营。

SP属于新加坡政府全资控股Temasek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4)科技
新加坡有13家研究机构,由两个研究理事会直接管理。

其中,生物医药研究理事会管理5家生物和医药研究机构,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管理其他8家研究机构。

科技局、经济发展局、资讯通信管理局、国际企业发展局、标准及生产力与创新局等政府机构在科研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科技局的工作以科研院(中心)、大学、医院等公共科研机构为工作对象,着眼发展公共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力资源,并为他们提供科研资金;经济发展局以公司为工作对象,负责支援公司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并为新的起步公司提供资金。

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5)教育
新加坡自治和独立以来,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9年到1979年,偏重于普及性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培养熟练劳动力。

第二阶段从1979年至今,重点发展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新加坡实行精英制教育。

青少年一般必须接受10年正规教育,其中小学6年,中学4年。

强调识字、识数、双语、体育、道德教育、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并重。

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英文,还要兼通母语。

政府还推行“资讯科技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电脑知识。

全国有小学197所,中学162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学院16所。

大学主要有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

此外,还有4所理工学院和33所技术/商业训练学院。

6)医疗卫生
新加坡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社区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居民。

医疗机构分两种:一种是个人出资兴办的营利性综合全科医院,一种是政府、慈善机构建立的非营利性医院。

政府推行“三重安全保健网”(即保健储蓄计划、保健双全计划、保健基金),以确保国民都有求医受诊的能力和机会。

全国有27所医院/专科中心,其中14所属于公共部门,13所属于私人机构。

2006年底,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男性78岁,女性82岁。

7)传媒
新加坡主要报刊有:英文日报《海峡时报》、《商业日报》、《新报》,华文
日报《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日报《每日新闻》,泰米尔文日报《慕拉素淡米尔日报》。

其他重要传媒还有新加坡广播电台和新加坡电视台。

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新加坡电视台辟有6个频道,并开通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

2、劳动力情况
新加坡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拥有175万训练有素的本地劳动力,同时还有36万外籍劳动力,其中大部分人没有专门技能。

2003年新加坡人力资源部(mom)成立了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wda),wda的使命就是引导并推动新加坡的劳动力发展,提高雇员和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创建一种满足新加坡不断变化的经济需要的劳动力体系。

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随着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 ,大批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涌向这些国家 ,到 1 991年 ,移民占据了新加坡劳动力的 1 1 % 。

1970年新加坡劳动力市场上受过小学(含小学)以下教育的女性就业者高达76.9%,受过中学教育者占11.4%,受
过大学教育者仅占1.8%;1984年受过小学以下教育者降到47%,受过中学教育者上升到48.7%,受过大学教育者上升到3.9%。

新加坡劳动力基本工资率为11美元/小时,星期日加班可达15~16美元/小时。

2006年人均国民收入45353新元。

3、开发区或自由贸易区
新加坡在四十多年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所做的另一项成功工作,即设立经济园区,由此形成投资洼地,发挥着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

新加坡的园区经济非常有名,入园企业7000多家。

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现改名为裕廊国际),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权,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就有权吸引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尽管裕廊镇管理局从本质上看只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但是园区管理委员会有批准项目,批准城市规划以及园区规划的权力,同时能发放居民暂住证,管理贸易和市场,征税,发放商业许可证等。

它不仅是园区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工业区招商引资的推广者。

委员会同时还提供警察、税收、海关、社会保障、教育、全民体育运动,以及社区发展、劳工等多项公共服务。

同时,裕廊镇管理局还控制着工业用地、科技园区和商业园区设施的供给。

由此造成裕廊工业区的真正优势在于,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资许可、营业执照、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工业领域的政府投资、集群政策、人力资本政策、资本合作和劳动力合作等,机构之间的协作较为简易。

简化了信息流动,交易速度快于包括香港在内的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

而相比国际上其它主要城市,公共管制结构都要比新加坡复杂。

4、金融环境(外汇与银行)
新加坡在1968年建立了亚洲美元市场,这是新加坡金融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新加坡的外汇市场是全球第四大市场,平均每日外汇交易额为1010亿美元。

新加坡是亚洲地区第一个设立金融期货市场的金融中心,这对新加坡的国际风险管理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加坡还拥有活跃的短期资金市场。

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很自信新加坡作为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但来自上海、香港等地的竞争,已使新加坡开始积极调整金融监管和财政政策,以期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亚洲地区,东京因为过去的经济地位也是一个金融中心,上海也将会成为一个金融中心,香港也是金融中心。

但是现在香港和上海的关系还不太明确,这取决于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加坡一直占有自己的地位,它服务于整个东南亚,也包括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在基金管理、外汇兑换、财富管理方面,新加坡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1)繁荣的金融市场
早在70年代,来自金融业的收入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5%,现在已经提升至12%。

新加坡现在有各类金融机构600多家,其中,银行114家(新加坡本地银行主要有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华侨银行等),投资银行53家,保险公司132家,保险中介公司60家,基金管理公司95家,证券行61家,期货公司32家,财务顾问53家。

一位分析人士说,在面积仅为69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如此众多的金融机构,其密集度和多样化足以覆盖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巨大需求。

2)政府鼎力扶植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与其政府的鼎力扶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成长,当局通过提供税赋和管理上的种种优惠,重点培植了亚洲美元市场和金融期货交易所。

新加坡一建国就以迈向“亚洲苏黎世”为目标,利用其作为国际贸易港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金融市场。

为了促进金融市场的
发育成长,当局通过提供税赋和管理上的种种优惠,重点培植了亚洲美元市场和金融期货交易所。

随着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政府通过内改外引的方法改革和完善新加坡的金融制度,如现行的英国式的由会员管理的股票交易管理制度改为美国式的由政府及银行组织参与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证券期货市场,允许个人用存入中央公积金局的公积金购买黄金、股票等,以促进新加坡金融市场更加国际化等等。

1998年以来,新加坡开始着力打造财富管理中心。

由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出台了很多有吸引力的政策,致使香港很多基金经理转到新加坡。

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供的资料看,新加坡的基金管理数量由1998年的870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2700亿美元。

为了发展财富管理业,以进一步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出台了很多措施吸引跨国机构。

比如,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进一步放宽公积金投资条规;政府注入投资,以扩大市场;改革监督制度,专注于监控系统上的风险;与企业磋商等等。

新加坡为改善商业环境也调整了税制,一是将公司税由22%调低到20%;二是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收率为22%;三是免除来自海外收入所得税;四是专利使用费的预扣税降低到10%;五是新公司首10万新元应纳税收入将享有3年的免税待遇等。

3)金融监管体系符合国情
政府分别设立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货币发行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来执行金融监管、货币发行和管理外汇储备的职能。

符合新加坡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机构设置,有效促进了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

新加坡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但政府为在强化宏观控制的基础上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分别设立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货币发行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来执行金融监管、货币发行和管理外汇储备的职能。

在实施金融管理中,三者完全是独立行使职权的,没有政府及其他任何部门的干预。

这其中,尤其是1971年成立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被赋予了足够的权力,以便能有效地行使中央银行对整个金融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功能。

身为中央银行(包括外汇管理),同时监管银行、保险、证券与期货业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拟定货币政策、管理国家储备金和发行政府债券、监管金融业、促进与发展金融中心。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于1981年5月,专门负责金融管理局和货币委员会大部分外汇和黄金资产的管理,将这些资产投资于有价证券和不动产,以维护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种职权分工,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制约,是适合新加坡国情的。

首先,新加坡着眼于稳定货币流通,专门设立货币委员会,有助于增强国际金融机构和公众对新元的信心,这是很有远见的。

事实上,货币稳定是新加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

第二,为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新加坡成立金融管理局,实施对国内金融的全面监管。

这有助于提高金融管理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和金融管理水平。

第三,随着新加坡外汇收入的不断增加,外汇资产余额越来越大,要尽可能使其保值增值。

考虑到国际投资的风险很大,作为一个小国,万一金融不稳,必然殃及经济,为了保证投资安全,新加坡专门设立了高规格的政府投资公司。

(二)吸引外资政策
新加坡鼓励投资政策吸引了大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跨国财团来新投资、兴办企业。

吸引投资的领域分别为:资讯电子、生物化学、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高增值行业等。

新加坡吸引外商投资的措施涵盖面非常广泛,除1975年经济扩展奖励法中规定的税收优惠外,还包括资助研究与开发事业、补助培训就业人员等。

1、鼓励投资的具体措施
1) 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及投资保障协议的签署: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期间,新加坡又分别与埃及、以色列、立陶宛、蒙古、马来西亚、阿曼和斯洛伐克签署并修改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

截止到2006年7月,新加坡共签署了30多份《投资保障协议》,其中与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亚是在2005年分别签署的。

2) 资本援助计划:对能在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为新加坡带来特殊利益的投资项目企业,以有银行保证为条件,新加坡可以为之提供低息的长期贷款。

3) 对研究与开发事业的优惠措施:研究开发支出可以双倍从应课税收入所得额中扣除;用于研究与开发用的机器与设备可以加速折旧;用于研发的投资可以从应课税收入所得额中以特殊形式扣
除。

4) 人力资源:新加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使经济从过去依靠转口贸易转变为现在的依靠高技术产业发展经济成为可能,其中教育和训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又与新加坡政府重视增加教育、培训投入有关。

新加坡政府除每年由国家拨款发展教育外,还制定了一项独特的政策,即从1979年起,通过向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开发基金。

政府规定,企业要为工资每月不满750新元的职工向国家缴纳相当于该职工工资1%—4%的技能发展基金,由新加坡生产力局掌管此项基金。

这项基金的设立,一方面,使广大职工有可能得到提高技能水平的训练机会,以便通过技能的提高相应地增加工资收入。

另一方面,它实际上是对雇主的一种强制性征税,迫使雇主减少雇佣技能低的职工,重视对这类职工的培训,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新加坡政府的巨额投资,独特的筹集办法有效地推动了人力培训的发展。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一项“海外培训计划”,即要求凡资本在百万元以上或雇员在50人以上的外资企业,招聘新职员,必须派到投资者或技术先进的外国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其差旅费和生活补助由新加坡政府提供。

5) 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优惠:分别设立了特准国际贸易计划、商业总部计划、营业总部计划和跨国营业总部计划,对不同性质的总部实行不同的奖励。

6) 投资信息、统计数据及相关出版物的公布:经济发展局每月公布《新加坡投资新闻》,对新加坡投资环境进行定期更新。

7) 行业限制:与其他东盟国家不同,新加坡并不明确规定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或行业部门。

但总的来说,新加坡不大鼓励外商投资装配型工业部门,而是欢迎能引进“新技术”的投资。

8) 股权限制:除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的敏感型部门外,新加坡政府允许外资可以拥有一个企业的100%的股份。

9)当地含量限制:根据世贸组织的TRIMS协议要求,新加坡政府在投资问题上不存在本地含量要求。

10) 出口要求限制:据世贸组织的TRIMS协议要求,新加坡政府不要求外资企业负有出口比例要求。

11) 雇用外籍人员限制:依照新加坡国内移民法办理。

12) 政府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与研究机构、大学、政府部门在新加坡联合研究开发的所有项目或企业自身进行的研发项目提供财政支持:1.对研发项目和被认定为高技术项目的资金援助最高可达项目总成本的50%;2.对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或项目的设立,政府可通过某种方式提供优惠贷款。

13) 新加坡特殊产业政策:
a. 除与国防有关的某些行业和某些特殊行业外,基本上给予外资国民待遇。

b. 特殊行业政策如下:
(a)对食品检验、卫生检疫、家电安全检测等项业务不对外资企业开放,外资检验企业多为一般出口货物的检验。

(b)对外资银行管理较严,并将其分为五类:特准全面性银行、一般合成性银行、限制性银行、特准岸外银行和一般岸外银行。

(c)本资和外资对本地保险公司增持股份至5%或20%时,均需经金融管理局同意。

(d)外国公司可以新元在新股票交易所持牌,但所筹的新元须存于新的银行或兑成外币汇出。

(e)到新加坡设立分所的外国律师事务所须向新加坡检察总长提出申请,获准后向公司和商行注册局登记。

(f)在审批商业、外贸、租赁、直销广告时,要求外商所属国政府给予新加坡企业同等的市场准入机会。

此外,广告内容须报新闻艺术部审批。

14) 科技奖励措施:a. 该措施是为了在新加坡从事科学研究的公司设立的补助金。

b. 凡从事竞争力强及战略科技研究的公司可享受项目支出的50%为补助金,期限5年,每年以1000万新币为限额。

c. 补
助金额取决于公司对新加坡科技贡献的大小及研究领域或学科。

新加坡科技局在审核科技成果后给与补助金。

15) 特准石油交易商: 新政府为了把新加坡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国际石油中心,每年向具有全球网络及良好业绩的石油制品公司收取10%的所得税,享有5年税务优惠。

16) 凡享受先锋称号的企业,其资金投资于经批准的有利于创新科技及提高生产力的先进科研项目(本国境内尚无从事相同行业的公司),可减免26%的公司所得税。

政府根据不同的项目分别给与5-10年的优惠期限。

17) 凡享有先锋企业科技成果的企业,在获得出口奖励后,在原基础上增加投资以扩大再生产,仍可在5年内减免至少15%的公司所得税。

18) 外商在新加坡任何银行汇出利息、利润、分红、提成以及从投资所得的其它经常性收入没有限制;所的利息予以免税。

19) 无资本利得税:新加坡政府不实行资本利得税,免征财产税;若是政府核准发展的行业,则在新加坡地区给与12%的优惠产业税。

20) 对投资生产设备的外国贷款利息免征所得税。

(三)相关税收政策
新加坡实行内外资企业享受相同的税收待遇
最近,新加坡财政部公布了2007财政年度政府预算案,宣布从2007年7月起把消费税税率由目前的5%调高至7%。

同时,从2008税务年度开始,将公司税税率从目前的20%调低至18%,以增加新加坡对外资的吸引力。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较高。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公布的数据,中国香港2005年和2006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分别为360亿美元和414亿美元,而新加坡的数字则为200亿美元和319亿美元。

近年来,新加坡与中国、中国香港一起一直共同名列亚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前三位。

但近年来,随着亚洲的迅速崛起,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热土,如越南,2006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5%。

无疑,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都成了新加坡强劲的竞争对手。

为了吸引外资,近年来新加坡政府通过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是鼓励投资政府计划大力发展的产业。

根据新加坡政府公布的至2010年长期战略产业发展计划,电子、石油化工、生命科学、工程、物流等9个产业被列为政府鼓励投资的产业。

凡在上述领域投资的国内外企业均可获得5年~10年的免税期。

新加坡实行的是内外资企业一致的公司税制度,国外投资企业与新加坡企业享有同样的税收政策。

根据政府制定的新免税计划,在2005年~2009年新成立的公司,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均可享受3年的免征所得税待遇。

此外,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起步公司发展计划,与投资者合作,共同资助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起步公司,并提供管理上的指导和协助。

到2006年年底,该计划的总资助资金达到4760万新元(1
美元约合1.5新元),目前共有169家新加坡当地和外资企业受益。

在政府确定的上述9个产业领域内,扩大产品生产的企业、扩大业务的服务公司以及扩大出口的贸易公司被称为扩展公司。

这些扩展公司将享受新加坡税法给予的部分免税优惠。

例如,企业为了增产而增加的资本支出,数额超过1000万新元,可以书面申请成为扩展企业,享受特种免税待遇,一般免税期为5年。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是指在新加坡尚未经营过、适合和有助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产业。

为了发展这些新产业,新加坡政府对这些产业给予5年~10年的免税优惠。

而投资额大、技术先进的公司,还可享受更长的免税期。

新加坡十分注意鼓励企业的创新和自主研发。

新成立的高科技公司和从事研发的公司可获得10年的免税期。

此外,为降低企业使用知识产权的成本,政府规定对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其预提所得税税率自2005年起逐年从15%降低至10%。

为了鼓励跨国公司到新加坡设立总部,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地区总部只需缴纳10%的公司所得税。

此外,为鼓励新加坡居民个人将国外的资金汇回新加坡投资或管理,居民个人的海外收入可以免税。

对居民在新加坡本地通过金融投资获得的收入也一概免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