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年全国卷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名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组织(organization)是由一定的人群构成,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开放性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组织内部的个人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自身的运行状态。
组织环境(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和现象就构成了组织环境。
利益相关者(party interested)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其他组织与个人的相互作用,这些与组织直接作用的其他组织和各人称为利益相关者。
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技术技能包括专门知识和技能水平。
是指管理者对业务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人际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是指与人共事、理解别人、激励别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conception skill)管理者必须具备心智能力去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
是指管理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通过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洞察事物,分辨各种因素的作用,认清主要矛盾,抓住问题实质,形成正确的概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是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需要(need)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motivation)是一种驱使人们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对个体而言,动机往往是一以愿望、兴趣、意图、信念、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推动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0。
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
11。
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
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运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
4、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于别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冬季的过程。
5、个人决策: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的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6、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7、个性的特质理论:当一个人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萎缩等特点时,称其为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代表着组织中某些最基本的个体差异。
8、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
9、态度:指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态度包括认知、行为、情感三个部分。
10、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11、组织承诺:通常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12、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感情的两个货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13、从众: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意见分歧时,会感到群体压力。
会迫使成员违背自己意愿产生完全相反行为。
14、群体士气:群体工作精神或者服务精神。
士气不仅表示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还包含了确认这种满足的获得群体,因而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含义。
15、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16、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提出的方案,而后从若干个方案中进行优选17、领导:领导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以完成他们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其本质是影响力影响力这个词是选择题18、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19、组织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观察法和调查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观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后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4。
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5。
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
11。
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
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
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
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重点名词解释
自考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组织:静态上,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动态上,组织是通过分工合作而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总之组织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和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2、行为:指受心理,身理支配或客观环境刺激而表现出的一切能被观察到的外显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科学4、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体的看法和评价,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种观念和信念,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
5、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有感情,认知和意向构成6、组织认同感: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程度,7、工作参与度: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认同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8、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9、气质:与人的神经过程的特征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0、能力:是个人能够顺利完成某校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和比较稳定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12、创造性行为:人这个主体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后形成一定目标,在实现和调整客体过程中所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行为活动.13、事业生涯(职业生涯):一个人一生所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和岗位的发展道路。
14、事业生涯设计:对个人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所要去的单位和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位和岗位的发展道路所作出的设计和规划的过程。
15、事业生涯管理:是组织和个人对事业生涯设计,规划,实施,监控的过程。
16、群体: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个体的组合。
17、群体结构:有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结构三要素构成.18、群体规范:群体成成员共同接受一些行为标准,从个人角度,是群体对以个人为方式的期望。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多学科相互叉性就是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第二章。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的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搜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的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就叫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与系统观察法密切联系的方法。
它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5.实验法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2. 行动:狭义的行动是指人受其心理、心理安排或客不雅情形的刺激而表示出能被不雅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动除上述能够直截了当不雅察到的外显行动外,还包含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动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动统称为人的行动。
3. 组织行动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情形互相感化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反响规律性的科学。
4. 感到:是客不雅事物直截了当作于人的感到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它也是客不雅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应情势,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等的反应情势的差不多。
5. 知觉:是在感到的差不多上,把所感到到的客不雅事物的各类个别属性接洽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类属性的组合整体反应。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情形中有关人的知觉,包含对小我、群体和组织特点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本身的心理与行动状况的知觉,经由过程自我知觉发明和明白得本身,从而使本身的行动能更好地适应外界情形的要求。
8. 价值不雅:是人们对客不雅事物(包含人、物、事)在知足主不雅须要方面的有效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判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不雅点和信念,是世界不雅的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
9. 立场:是小我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判和行动偏向。
10. 工作立场: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判与行动偏向。
11. 工作介入度:是指职员对本身工作的承认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尴尬刁难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小我所具有的各类心理特点和意识偏向的较稳固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小我神经由程的特点相接洽的行动特点。
14. 才能:是小我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点。
15.性格:是小我对实际的稳固立场和适应化的行动方法。
16. 操纵方位论:是指小我行动可否达到某种成果靠那方面缘故操纵的看法。
17. 制造性行动:是指人那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必定目标和操纵或调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动。
名解-组织行为学
自考“组织行为学”80个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他建立在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他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4.工业心理学: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5.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6.心理测试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7.测试法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8.测试法效度:指心理测试法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验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9.问卷调查法:是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的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10.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1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12.社会知觉: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13.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4.自我知觉:指主体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5.晕轮效应:指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他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错觉16.价值观: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17.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18.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9.工作态度:指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20.工作参与度: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21.气质:是与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22.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里特征23.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4.知觉防御: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25.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26.投射: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创造性行为: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有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7.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专业*/性格*等28.弹性组织结构:组织的框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跟随客观环境的改变有所改边的29.事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的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30.事业生涯的开发:指未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级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开发性活动31.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2.事业生涯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单位/要负担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开发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33.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34.群体: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35.正式群体:指由组织结构确顶定的,职务分配很明显的群体36.非正式群体:指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认的联盟,他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37.群体结构:指塑造群体成员的行为,使我们有可能解释和预测群体本身的绩效38.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39.角色:指人们对在某一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40.心理契约:指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不成文的约定,雇主和雇员之间也存在这种心理契约。
自考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一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企业;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现实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规定。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地方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法。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地方缘故控制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自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0304、0807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的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0304、1107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0304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
0304、0804、1007激励机制0304、0904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0404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主要表现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0404、1207.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0404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他人认为个人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0404领导权威领导权威是指权力加上威信。
权力是由上级根据领导者所负担的职务和职位而赋予的,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0404公平感公平感属于一种主观现象,是人们通过自身与他人,或现状与历史的“收支比率”对照,产生的公平知觉和相关的情绪体验。
它是人的一种心理状况,属于心理研究范畴。
0504、1307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活动。
0504社会惰化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0504、0807、1304激励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及发动机、股利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即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1307企业集团0904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0507心理测验法0507个性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0507角色知觉0507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
1207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0604、1007行为是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即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作出的反应。
0604、1304群体结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可以从不同角度商家以划分。
0604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0604、1207、1304领导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0604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仲要组成部分。
0607、1104、1304组织行为学所谓的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0607弹性组织结构0607、1304角色冲突0607领导威信0607决策0704测验的信度是测量反映被测者特征的真实程度,即可靠性。
0704、0804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式,一事无成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错觉。
0704、1104事业生涯也称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0704正式领导是指领导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0704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系统的总称。
0707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0707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0707民主型管理方式是指领导者打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做出决策的领导方式。
0707正强化是指组织运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如认可、提升等)对组织成员某一行为进行肯定,从而使该成员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行为。
0707组织的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
0804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0804群体促进效应群体促进效应也称为群体助长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由于别人同事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一种现象。
0804组织的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0807问卷调查法是指运用经严格设计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
0807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0807组织结构是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0904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货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上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一种研究方法。
0904社会交换理论是由霍曼斯首先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一种,他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赞许、声望、符号等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0904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和群体态度的总和。
0907面谈法是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0907群体间互动是指在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0907领导的资源控制权是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力,包括决策权、人事权、只会全、财务审批权、物资分配权等,是领导对组织、下属人员控制的手段。
0907组织的管理层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0907工作生活质量是指一定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他们在组织里所担负的工作的经历和成就,来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
1004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就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1004事业生涯的设计是指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负担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1004群体思维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1004冲突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而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1004职业生活质量是指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1007事业生涯管理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1007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群体对个体行为产生的一定的约束,是个体在群体中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
1007组织决策体制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1104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观察者以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的内在的心理状态。
1104群体转移群体转移是指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1104组织行为科学化组织行为科学化也就是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过程,及组织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发展和决策能力,并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
1107投射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1107决策智囊团智囊团是一种在组织系统中独立于决策者之外,但要站在决策人立场上进行研究的决策参与团体,它在研究和论证决策方案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对方应该怎么办,怎么办最合理或最符合课题交办组织的真正利益。
1107客观不公平感由于客观不公平的现象而引起的不公平感。
1107组织发展是由最初对组织某些部分或某些方面进行小范围变革或修改而发展起来的。
它的实际含义指任何一个组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的和全局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
1204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在观察事物时,使自己的注意停留在第一印象上。
1204规范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是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1204决策体制指组织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
它涉及三种关系:意思各种功能角色之间的关系;二是决策者与决策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三十决策权力的分配关系。
1204公平差别阈(EDT)即EPT(equity difference threshold),它是由俞文钊教授提出的用来表示收入合理差距的量值一个概念,即是指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比值。
1204组织结构合理化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1207参与观察法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的方法。
1207竞争为了各不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者,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工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利益的行为。
1307控制观察法1307人际关系1307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