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__ (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 (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2)幸.尚宽,何为不可()

(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

..()(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

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发挥你的想象,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

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值:适逢。②郡:城。③相视:看望。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军队。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2)贼既至()

(3)遂班军而还()(4)一郡并获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fǒu;同“否”(2)zhé;当即(3)xié;携带

(4)zhěng;救助(5)yé;相当于“吗”

2.(1)搭船(2)幸而,恰巧(3)约定

(4)不再等候而离开(5)请托,请求(6)难道

3.(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5.(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6.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7.提示:回答“过分”与“不过分”均可。“不过分”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过分”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8.提示:想象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9.(1)离开(2)已经(3)于是(4)一起

10.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朋友的命。

11.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12.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其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一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主题概述 《咏雪》: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间。 5.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委任。 6.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引导。 (三)词类活用 1.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2.友人惭(意动用法,对……感到羞愧) (四)重要虚词 1.乃 去后乃至(副词,才) 2.而 相委而去(连词,表承接,不译) 3.之 下车引之(代词,指陈元方)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完整句子应为“以撒盐于空中差可拟”) ②过中不至。(完整句子应为“过中友不至”) ③待君久不至,已去。(完整句子应为“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世说新语对比阅读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 一、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未若 ..雪骤 ..柳絮因风起俄而 撒盐空中差可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2、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人惭,下车引之。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 5、《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甲文)咏雪(略) (乙文)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甲文选自(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乙文则是(用课文原句填空)。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只填序号)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裁如星点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解释下列词语 ①内集②俄而 ③欣然④智子 7.翻译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0年)

8《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目标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 未若”等。 2.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3.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义。(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第1课时《咏雪》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 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 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未若(不如,不及)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 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 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 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 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

世说新语比较阅读文言文

一.比较阅读文言文《童趣》和《咏雪》:【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 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 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为之怡然称快() 鞭数十()驱之别院 ( )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雪寒日内集能张目对日 B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撒盐空中差可拟 C、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D、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3.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4.甲乙两文都包含生活情趣,甲文通过 , 及鞭打虾蟆三件事写出作者儿 时的“物外之趣”;而乙文通过“”和“”来比拟“大雪 纷纷”,写出了谢太傅一家“讲论文义“时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甲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5. 乙文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拟“大雪纷纷”,妙趣横生,结合两篇短文你认为怎 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呢? 二.比较阅读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 ) 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 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三、对比阅读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偷本非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因:于是;就。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③会:钟会。钟毓、钟会是兄弟。 75.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7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行B.白雪纷纷何.所似既而问毓何.以拜 C.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D.且.托寐以观之不义而富且.贵7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78.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答案】 75.钟毓兄弟小时 /值父昼寝/ 因共偷服药酒。 76.D 77.(1)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窃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78.示例:喜欢钟毓,因为他比较忠实,拘礼守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喜欢钟会,因为他更机灵善于变通,既然偷已经是大“非礼”了,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呢? 【解析】 7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故停顿是: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76.A.两个“与”:同、和。 B.两个“何”:什么。 C.两个“可”:可以。 D.第一个“且”:暂且;第二个“且”: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 作业

《世说新语》二则 课前预习 1.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雪骤()无奕女() 谢道韫()太傅.()尊君在不()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 ..讲论文义() (3)公欣然 ..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陈太丘与友期.行() (6)太丘舍去.() (7)去后乃.至() (8)尊君在不.() (9)下车引.之() (10)友人惭.()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 ..雪骤(不久,一会儿) B.未若 ..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C.与人期.行(约定)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 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本文出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________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7.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巩固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8《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中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的相关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俄而雪骤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九岁,甚聪惠④孔指以示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3分) 陈太丘与友期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之《世说新语》选读

【国学经典】《世说新语》选读 一、文学常识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

和轶事。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二、原文 (一)老翁可念 老翁可念 谢奕作剡(shàn)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④坐,谏⑤(jiàn)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⑦曰:“阿奴⑧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 ①剡令:剡县县令。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 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烈酒。 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后任中书监、录尚书事,进位太保,死后赠太傅。 ④膝边:膝上。”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正像第6则中的“膝前”一样。 ⑤谏:规劝。 ⑥念:怜悯,同情。

《世说新语》比较阅读文言文

一.比较阅读文言文《童趣》和《咏雪》: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 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 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 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为之怡然 ..称快() 鞭.数十()驱.之别院 ( )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 ). 公欣然 ..柳絮因风起( )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雪寒日.内集能张目对日. B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撒盐空中差可拟. C、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D、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3.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4.甲乙两文都包含生活情趣,甲文通过 , 及鞭打虾蟆三件事写出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而乙文通过“”和“”来比拟“大雪纷纷”,写出了谢太傅一家“讲论文义“时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5.甲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甲文选自(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乙文则是(用课文原句填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只填序号)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谦词有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 C.裁如星点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解释下列词语 ①内集②俄而③欣然④智子 7.翻译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10. 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

世说新语二则(考前专题试卷,最新最全,包含文学常识、重点字词,课内外对比题)

2021届初一期末复习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检测题 班级姓名号数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朝代)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_____至______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 ..() 3.去后乃.至() 4.太丘舍去 ..()() 5.门外戏.() 6.尊君 ..而去()()..在不.()()7.相委 8.君.与家君 ..期日中()() 9.友人惭.() 10.下车引.之() 11.元方入门不顾.()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元方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④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始:刚刚。 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先:比……提前。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世说新语>二则》是七上第二单元最后一篇文章,根据单元提示“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可见,本课可从亲情角度进行挖掘。“预习”中说:“《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则。预习课文时,注意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因此,设计此课,可重点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其背后家庭教养的重要。但作为文言文,又属笔记小说,与本单元前几篇的散文和散文诗在解读方式上应有不同,设计可力求新意,最好有一以贯之的线,能将两则故事串联起来,设计中应以活动探究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可选取《世说新语》中“新语”二字为切入点,从两则故事中寻找“新语”,或展现故事内容之新,或体会人物风骨之新,给学生留出很大的思维空间。另外,由于故事短小,可以两则故事为核心,另外选择几个同类故事构成拓展性群文阅读,深入理解《世说新语》在亲情表现方面的独特之处,并进一步体会魏晋之风。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揣摩两则故事的内容之新。 2.探究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之新。 3.联系拓展文本,初步了解魏晋时期人物风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新语”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喜欢听故事,那么你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有这样一本奇书,它的故事都很短,却很有意思,里面有很多最新鲜的故事,最有个性的人物,不信,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割席分座”,看看是否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你。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怎么样,故事很有趣吧,人物是不是很有个性?这本很有意思的书叫什么名字?《世说新语》。我们来了解一下。 屏幕:《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故事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小孩子的言行探究“新”“语”二字,走进魏晋时期儿童的精神世界。 (二)活动一:读中探“新” 故事1:《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事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解词、译句、简答、默写、比较阅读……你想要的基本都有

《世说新语》两则 课内部分 文学、文化常识 ⒈《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章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它是由南(朝代)刘义庆(人名)组织人编写的。 ⒉判断正误。 ⑴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 )('19新疆) ⑵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称类的有“舍弟、家君、敝人”等词,而表示尊称的有“令爱、贤弟、尊君”等词。( √ )('19铜仁市) ⑶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 )('19安顺市) ⑷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 × )('19宜宾市) ⑸“拙作、舍弟、寒舍、见教、小儿、愚兄”,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 )('19咸宁市) ⑹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 )('19杭州市) ⑺“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赏脸、寒舍等。( × )('19梧州市)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词类活用 ⒈期.日中名词作动词,约定 ⒉友人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 ⒈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和女儿 ⒉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⒊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商店称前来购买货物 ⒋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⒌尊君在不.古义:(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今义:副词,表否定

⒍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任,派 ⒎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牵引 ⒏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 ⒐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词义辨析 ⒈时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 ⒉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日子 ) ②能张目对日.( 太阳 ) ⒊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如 )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 ⒋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表示肯定的判断 )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⒌而①俄而.雪骤( 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 ②相委而.去( 连,表顺承 ) 《咏雪》 解释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与儿女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文章的义理) ..讲论文义 ③俄而 ..曰(高兴的样子) ..雪骤.(不久,一会儿)(急) ④公欣然 ⑤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相比) ⑥未若 ..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若:如](趁,乘) 翻译语句 ⒈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⒊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⒋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趁着风势漫天飞舞。 简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

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

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练习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课下注释. 1.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3.内集:家庭聚会.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儿子.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9.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下注释. 1.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离开、舍弃. 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 11.顾:回头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