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 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3730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f.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初期提出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它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和路线。
这部著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纲领。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毛泽东在书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主要矛盾是国家民族矛盾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纲领。
毛泽东在书中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土地革命、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
他指出,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民族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要求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
政治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必要条件,要求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制度,实现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这些纲领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纲领和路线。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我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在书中指出,中国革命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几个阶段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方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纲领。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我对毛泽东的思想和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分析和规划,对国际形势的评价和展望。
他的思想和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纲领。
新民主主义论心得体会
![新民主主义论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4ec520c58fafab068dc0251.png)
新民主主义论心得体会篇一:《新民主主义论》读书报告指引中国革命航船的明灯——读《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领袖与导师毛泽东同志在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讲演,这就是深刻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新民主主义论》。
最近,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有关课程以后,我仔细阅读了这一名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认真的学习了文中的观点和精神,因为这篇文章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的重要代表作。
在文章里,我深刻的领会到,毛主席他以一个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家的气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对中国民族革命实际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全新的构想,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论证,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我看来,《新民主主义论》就像是一盏金光闪闪、永不熄灭的明灯,高悬在中国的夜空,指引着饱受压迫的中国人民驾驶着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中国革命的几个根本性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
首先是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及其性质。
旧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就已经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经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
我们不能幻想着一步登天,跑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这种思想是极其幼稚的,是有害革命的。
我还清醒的认识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01e5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f.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引言概述:《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194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这篇文章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也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战略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1.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认为这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
这种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社会形态。
1.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只有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1.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毛泽东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应该采取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种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略和任务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土地革命、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等内容。
这些基本纲领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略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略是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以武装斗争为主,以政治斗争为辅。
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夺取政权,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前景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只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就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3.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针,主张发展农业、工业和国民经济,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经济的繁荣。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b3e16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3.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引言概述:《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由毛泽东同志于1940年撰写。
这本著作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新民主主义论》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一、中国社会的特点1.1 农民问题:《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他们面临着土地问题、租佃问题等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解决农民问题,是实现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
1.2 帝国主义的侵略:《新民主主义论》强调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经济掠夺等手段,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内容。
1.3 资产阶级的特点:《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具有两面性。
他们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经济利益。
因此,中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立场和态度是复杂而多变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2.1 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论》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来自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合。
这三个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追求民主和社会进步。
2.2 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论》强调,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有组织性和最有纪律性的阶级,他们具有领导革命的能力和责任。
2.3 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革命动力所决定的,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3.1 实现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实现民主政治。
3.2 进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论》强调,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615e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3.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引言《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1940年撰写的重要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对当时中国革命理论作出的有力回应。
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具体特点和革命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和路径。
本文通过阅读《新民主主义论》这本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道路选择以及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革命的历史背景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达成了共同抗日、民主革命的共识。
然而,受到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道路问题成为当时较大的争议。
《新民主主义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
文章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这意味着中国的革命必须充分考虑国内外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中国革命不仅要求摆脱外来压迫,还要消除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文章以深入的历史分析为基础,准确地刻画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紧迫性,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现路径《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相较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在当前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必然选择。
文章指出,在中国的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确保最大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进步。
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泽东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种专政形式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文章还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可以采用各种革命形式,如农民战争、城市武装起义等,来推翻封建势力的统治,最终实现革命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景展望文章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景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展望。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解放的阶段,是中国革命的必经之路。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利益将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fb95a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e.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引言概述:《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后所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探讨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阶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一些感悟和思量。
一、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解1.1 新民主主义的定义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任务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
1.2 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地位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是一个阶段,是中国革命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民要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1.3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新民主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前奏,是为了最终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革命。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2.1 中国革命的性质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2.2 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毛泽东强调,惟独工农联盟才干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实现革命的胜利。
2.3 中国革命的前途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惟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中国才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实现最终的共产主义目标。
三、对中国革命的策略3.1 统一战线的建立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的策略,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一战线。
惟独统一战线的建立,才干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3.2 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惟独通过武装斗争,才干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
3.3 群众路线的贯彻毛泽东提出了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惟独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才干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9dc8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2.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篇1《新民主主义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阐发了文化同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宣传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具体行动纲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文化工作在整个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党对古今中外思想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方针。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
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
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
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所谓“全盘西化”(33)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
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新民主主义论 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f675e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c.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新民主主义论》是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它由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导师、革命家毛泽东所撰写。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推进中国革命事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我不禁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新民主主义论》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引人注目。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十分深刻,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基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旧中国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了解放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侵略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方向和任务,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
其次,《新民主主义论》突出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战略方针。
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具有领导革命的巨大优势和能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新民主主义论》还深入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及其走独立自由资本主义道路两条根本对立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一条旗帜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道路的选择,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向前发展、实现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新民主主义论》强调了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实现。
毛泽东指出,只有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动人民群众的广泛革命斗争,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独立自由资本主义道路的封建统治,最终实现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论》学习心得
![《新民主主义论》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4b96f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4.png)
《新民主主义论》学习心得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1940年代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理论著作。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新民主主义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矛盾性。
毛泽东强调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
地主阶级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其次,《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力量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和组织,而不仅仅是个
别的政治力量。
统一战线是为了团结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力量一起反对敌人,实现国
家和民族的解放。
武装斗争是当时中国革命最重要的形式,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取
得政权,推翻敌人的统治。
党的建设则是为了统一革命力量,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最后,《新民主主义论》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党是革命
的核心力量,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领导广大人民推翻敌人的统治。
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党的建设的原则,如群众路线、党委制、民主集中制等,这
些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论》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矛盾和任务,提出了有效
的解决办法和组织原则,对于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我来说,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政治理论的专著,更是一本关于中国革命历程的宝贵历史文献,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69ef1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8.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引言概述:《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于194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全文深入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道路。
阅读完《新民主主义论》,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观点1.1 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当前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2 革命的任务:文章强调,中国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
1.3 革命的道路: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武装斗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推动革命的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背景2.1 帝国主义侵略:文章指出,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
2.2 封建主义压迫:中国封建社会的存在使得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改变现状,争取自己的权益。
2.3 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群众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感到不满。
三、新民主主义论的影响与启示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问题的具体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3.2 革命实践的指导:文章提供了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导方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3.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论》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新民主主义论的现实意义4.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任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4.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章强调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4.3 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新民主主义论》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和富强的决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团结力。
新明主主义论观后感
![新明主主义论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24e8a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0b.png)
新明主主义论观后感篇一新明主主义论观后感最近看了《新民主主义论》,这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我觉得吧,新民主主义就像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把旧的、腐朽的东西统统冲走。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理论嘛,能有多大作用?嘿,您还别这么想!这理论可重要了,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想想以前,封建主义、帝国主义那叫一个嚣张,老百姓过的那叫什么日子?水深火热啊!新民主主义的出现,可能让一些守旧派心里慌了,但是对于广大受苦受难的人民来说,那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我在书里看到那些描述,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工人们在工厂里辛苦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农民们在田地里辛勤耕耘却被地主剥削压迫。
新民主主义的提出,给了大家希望,让大家知道原来生活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可能。
我觉得新民主主义是不是就是告诉我们,要勇敢地打破旧有的枷锁,去追求真正的公平和自由?也许这个过程会充满艰辛,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实现?说实话,我有时候也会想,自己能为这样的伟大事业做点啥呢?我觉得可能先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多了解一些知识,以后说不定就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路走过来,新民主主义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改变,难道不是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继续努力吗?篇二新明主主义论观后感《新民主主义论》?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厉害?但看完之后,我只想说:哎呀妈呀,真香!你说这新民主主义,它可不是一般的理论,那简直就是改变中国命运的法宝!以前咱国家被列强欺负,内部又有各种封建残余,老百姓苦不堪言。
这时候,新民主主义就像一位超级英雄闪亮登场!我在想啊,要是没有新民主主义,我们是不是还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找到出路?可能有人会质疑,说这只是一种理论,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哼,那可大错特错!新民主主义指导了我们的革命实践,让我们一步步走向胜利。
就好比打仗,新民主主义告诉我们战略战术,让我们知道怎么跟敌人斗。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764b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9.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引言概述:《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同志于194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项理论指导。
本文通过对《新民主主义论》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核心思想1.1 革命的性质和对象《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革命的动力和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论》认为,中国革命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合,而领导阶级则是无产阶级。
这一观点准确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阶级状况和力量对比,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路径。
1.3 革命的前途和任务《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但在这之前需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这一观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充分考虑到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为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新民主主义论的实践意义2.1 革命道路的选择《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它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阶段和任务,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2.2 革命联盟的建立《新民主主义论》强调了工农联盟和工农兵联盟的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凝聚了各阶层的革命力量。
2.3 革命策略的制定《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它强调了武装斗争在革命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战略方案。
三、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地位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
3.2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大学生《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274a0d866fb84ae45c8d68.png)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大学生《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下面是风林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大学生《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请关注风林网络读后感栏目。
大学生《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一】读完毛主席的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之后,我觉得还是相当有收获的。
文中引用了许多历史事件进行说明,让我不仅增强了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解,还让我对历史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论》问世于1940年,而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侵略者逐渐停止正面战场上的战略进攻,一方面将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另一方面则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战略,在其占领区内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抗战进入了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时期,但国民党顽固派却奉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政策,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在军事上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伺机挑起各种事端,在政治思想上也加紧进行了反共的步伐,鼓吹“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叫嚣“共产党不需要存在”,重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老调。
在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摆在面前的时候,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针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疑虑,向全国人民做出庄严回答,以提出自己的根本主张,申明自己的鲜明态度。
通过阅读《新民主主义论》我知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提到“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小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但早已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现在则更成了这种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成了这种世界革命的伟大的同盟军。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348692ad15abe23492f4dbe.png)
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感一.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无法保持进攻势头,从而重点巩固已有的占领区,并对国民党进行整治诱降。
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主张继续抗日,但却担心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继续发展;再加上顽固派不断制造同八路军的军事摩擦,国内政治形势严重恶化。
在国际上,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是在这种国内国际形势恶化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在1940年1月9日在延安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载于1940年2月15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并于同年2月20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上发表题目为《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写作《新民主主义论》首先是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主张和自己的立场与观点,阐明中国的前进方向;其次是为了回击国民党顽固派进而统一全党的认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内的顽固派拼命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主张,以巩固它的“一党专政”。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掀起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反共宣传浪潮,这使很多人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担忧,对许多重大问题产生了模糊认识。
二.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全文由15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的历史特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驳资产阶级专政;驳“左”倾空谈主义;驳顽固派;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四个时期;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民族的科学大众的文化。
我们可以将这15个组成部分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第一方面论述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又逐渐产生资本主义因素以来,中国就已经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第二个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和任务。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五篇范文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79617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9.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五篇范文第一篇: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响应老师的号召读毛主席,关于这个题目,说这么大并不代表我想要对新民主主义做什么很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读过文章后就自己的理解讲一些道听途说的观点而已,况且以我的理解能力估计也只能说个浅显的大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论形成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
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
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
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
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新民主主义论》等读后感.3篇
![《新民主主义论》等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2581e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5.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以新民主主义为中心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要义。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论》的阅读让我对新民主主义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其中的很多精辟论述对我们现今社会仍有很好的启迪教育意义。
1940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日本在中华民族的英勇抵抗下,侵略的步伐难以大步向前,另一方面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抗战前途产生了迷茫与困惑。
妥协?反共!气氛加重。
怎么办?面对现实,实事求是。
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要团结,不是单靠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也不是单靠国民党的正面战争,更不是汪伪政府的曲线救国,以投降的媚态求生。
而是需要建立统一战线,国共团结,依靠群众,外部寻求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积极抗战:另一方面看到解放之路的艰难,做好抗战的长期准备。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节——中国向何去处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这一段话归纳起来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从民族的解放之路到国家的伟大复兴之路,实事求是依然是我们需要遵循的标准。
因为坚持依靠客观实践,实事求是使我们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改革到了深水区,各种问题也凸显出来,要想解决问题,继续发展,我们依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实践。
我觉得这也是《新民主主义论》最核心的部分。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读后感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篇经典之作。
他首先从学习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上的一些根本性的错误认识。
他首先分析了当时在党内存在着的一种错误的研究现状,指出:“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7a362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4.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现代杰出领导人之一毛泽东的代表著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通过这一文章系统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这篇文章于1940年发表,正处于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指导革命实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文章主旨《新民主主义论》的核心观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和性质。
它强调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
毛泽东深刻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作者的论述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善于将革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
《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既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又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了实现这些纲领的路径和策略。
深入浅出的语言:文章采用了大众化的语言,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种写作风格既有利于统一党内外的思想认识,又有助于扩大革命的影响力。
逻辑严密:文章的结构清晰,从定义、性质、任务到实施方案,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这使得文章不仅具有说服力,而且具有前瞻性。
三、个人观点读完《新民主主义论》,我深感毛泽东思想的深刻与前瞻性。
在当今时代,尽管社会环境与革命时期大不相同,但其中关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核心思想仍具有指导意义。
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深刻领会新民主主义的真谛,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四、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坚持民族独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民族独立思想仍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同时警惕外部势力的渗透和干预。
促进人民福祉:《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当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9e418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0.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引言概述:《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著作之一,由毛泽东于1940年撰写,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
本文主要围绕着《新民主主义论》这一著作展开,通过对其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深入了解了毛泽东的思想和中国革命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的内涵1.1 中国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复杂,农民占据绝大多数。
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相契合,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新民主主义的定义新民主主义是中国革命的目标,其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的解放。
这一定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3 新民主主义的阶段性特点《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特点,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阶段性特点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原则。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2.1 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了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先进性和彻底性,是推动革命的主力军。
2.2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盟《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盟是中国革命的基础。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农民阶级的广泛性使得两者的联盟具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2.3 其他革命力量的参与《新民主主义论》还强调了其他革命力量的参与,如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
这些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3.1 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策略。
这种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各个阶级和社会群体,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3.2 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新民主主义论》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即通过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最终实现对城市的革命胜利。
这一策略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武装斗争的策略毛泽东提出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92ec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4.png)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充分思考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路线和政策的“宣言书”。
在这本书中,毛泽东着重强调在中国革命的初步阶段,要以农民为主力军,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旧社会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建设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资产阶级参与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进而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
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非常深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
在面对中国革命的黑暗和困苦时,在党内外出现了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路线时,毛泽东始终坚持正确的革命理论和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安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本书的重要性非常重大,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路线和政策的基础和指南。
它提供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方案,也为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同时,这本书对文化、哲学、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学术和时代意义。
我认为,这本书的一个最重要的创新思想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
这是基于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他发现中国大多数人是农民,没有土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因此,毛泽东认为必须以农民为主力军,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革命,并充分发动和依靠工人、学生和其他进步的知识分子,建立一个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以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
同时,我认为这本书还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理论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在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白区工作、土地革命、政治文化工作、武装斗争的适时总结和调整等等,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这本书深深地印在我心中,并激发了我深深的革命信念。
阅读这本书,我对毛泽东的人格也产生了极大的敬佩。
他以自身的实践为基础,以智慧、勇气和领袖风范,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远程的精神和思想,会对我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论》读后感姓名:赵梦华班级:13级经济学实验班学号:32013030104《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这时,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下,为了清除投降道路上的障碍,采取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发动反共高潮,并在思想上大肆叫嚷“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谬论。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极为担心。
于是,中国将何处去?就成为当时最中心的问题。
为了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促使共产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来探讨中国革命的实践,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其基本内容有: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
毛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从客观上来讲,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毛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使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
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友谊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
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1)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其次,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2)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
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文化纲领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
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按其社会性质,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然而这种革命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因此,这种革命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提出来,使人们眼界豁然开朗,一下子清楚了,明确了。
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确是为中国革命当前任务和它的前途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易于了解的论断,不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而且领导全党和全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要关头大胆地跃进,取得了胜利。
小平同志说,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革命的胜利可能要晚几十年。
在胜利前,毛主席又早已清醒地看到,中国革命将在资本主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因此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了种种设想,而对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在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后,还不具备全面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和可能,怎么办呢?那就要经过迂回的道路。
绝不能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就等着而不去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革命家要抓住机遇夺取革命的胜利,然后再在无产阶级政权下补生产力和其他文化条件的课。
这就是中国革命必须要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道理。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论主张在革命胜利、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资本主义成分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这究竟是否符合于马克思主义呢?可以引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句名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最能显示它的特点:完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原有的书本上没有的,但又的确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
一个方面是农民问题。
这就是,在农村党领导组织农民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战争和革命中提高农民水平(可以说,使他们逐渐摆脱自发的民粹主义、农业社会主义),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胜利。
另一个方面就是资本主义问题。
和“左”倾机会主义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就反对一切资产阶级不同,毛主席的理论是,要区别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对前者要采取慎重的政策,不是一概打倒,一律反对。
解放战争时党的三大经济纲领,一个是土地改革,一个是没收官僚资本,还有一个就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党从农村进入城市,毛主席和党中央在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同时,十分注意团结一切民主党派,团结主要是中等资产阶级的社会力量,同他们合作共事,一起建立民主共和国。
就因为中间阶层虽然有其弱点,但在中国是最有文化的,并且有一些资本和办工业的本领,是可以影响很多人的。
如果不团结这个力量,那么我们纵然进了城,也将在城市中站不稳脚;而且很可能助长我们队伍中的民粹主义、农业社会主义的倾向,那就更有遭致失败的危险。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因为有工人阶级、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动员了中国人口中占最大多数的农民,还组成了一个由参加这个革命的一切人组成的统一战线。
毛主席当时说:这个“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13页。
)。
依靠包含上述两个特点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才可能有共产党领导的、以上农联盟为基础的这样广大的统一战线,也才可能取得并保持民主革命的胜利。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关于中国革人民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这个理论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考虑建国以后的一些问题,以至今天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也还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近20年来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有关政策的正确性,并且从历史的、理论的角度深入认识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