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一、说教材《四时田园杂兴》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杂”“稀”“蜻”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针对优美句子,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法学法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一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
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额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
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
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第一、二句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写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而第三、四句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一、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小学语文四年下册需要学习的一则古诗。
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形象,韵畅达。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呤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二、说教法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
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三、说程序操作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图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xx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
”这样导入就很自然地把学习带到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
包括《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
1、《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在天宝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的。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经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2、诗人刘禹锡在《望洞庭》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3、《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
《忆江南》是诗人的绝唱之笔。
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同时,“词”这种体裁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根据课标和教参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古诗;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尊敬。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古诗词三首》之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大成所作,描绘了农村夏日紧张的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古诗;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难点:诗句中描绘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农村夏日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句的赏析。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朗读并背诵诗歌。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南宋范大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 运用所学知识,写一首关于田园生活的诗歌。
3. 调查了解身边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情况,写下自己的感受。
小学古诗说课稿
小学古诗说课稿1.小学古诗说课稿1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伟大的品质”,编排的课文都表现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好友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诗人送别友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
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
4.结合诗句意思,领悟其中表现的精神品格,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是教学的重点,读懂诗句意思,领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品格,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
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
这是一组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包含了梅尧臣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词,并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但他们在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方面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认识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描绘和引导,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自己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难点: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品读感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农村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农村的生活,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然后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学习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想象农村的四季景色。
3.品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4.朗读背诵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句子和全文。
3.借助朗读想象、感受诗中田园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动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4.体会“村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说出来。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古典诗词,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新课标中规定诵读儿歌、诗词及浅显的文言作品,想象其形象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词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通过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地朗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以古诗《忆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为切入口,引出本课要学的词的题目——村居,然后介绍词牌,引出词牌名——清平乐,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反思)
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能读懂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的意思。
4.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春夏时节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走进他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字音读正确,学习生字词。
2.齐读,划停顿节奏。
(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出诗的节奏)3.多种形式读古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4.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5.教师指导部分词语。
6.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7.再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齐读)三、细读古诗,深入探究1.出示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正值江南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师: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感受到这种美。
2.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指名说诗意。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引导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想象,感受农民的辛苦)师: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光如画,农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飞。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中的词语或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优美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朗读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把握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古文诗的语言特点,认识并理解古代田园生活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老师版教材和学生课本。
2.课堂录音或音响设备。
3.准备分发诗歌的抄写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黑板上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让学生猜测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题材。
2.朗读诗歌请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讲解诗歌解释诗歌中的生字和成语,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含义,并注意诗歌的格律和修辞手法。
4.讨论交流让学生就诗歌中的田园风光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感受自然景观,激发对自然的喜爱。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背诵诗歌或撰写感想,巩固课堂学习。
五、教学反馈1.结合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与田园风光相关的古代诗词或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和比较。
2.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农田或乡村,感受现实中的田园生活,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23、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南关小学刘志清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3古诗词三首,它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三篇精读课文;一、说教材古诗词三首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男耕女织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生动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古诗词三首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讲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二、说目标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目标为: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蚕、昼、耘、塞、箬、笠、蓑”7个生字,会写“蚕、桑、昼、耘、绩、塞、鹭、笠”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2、正确理解诗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件等,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是的美;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繁忙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因此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教学难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下面说说我的教法,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时空,贵在导学,因此我将采用: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三、说教法1、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2、启发式、讨论式教学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信息,即做好笔记储备知识;五、说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五个环节:下面我以乡村四月为详例说说我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切入正题2、读通全诗,感知诗意3、以声传情,展开想象4、品味诗句、感悟意境5、拓展延伸,积累古诗一、创设情境,切入正题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以言语式导入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南宋时期浙江有一位诗人把乡村四月的景色描绘了下来;他就是翁卷;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时我会板书课题并让学生再齐读;然后我会提问“四月是什么季节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并引导学生回答“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此处从想象原来学过的古诗画面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由想象画面,入情入境走进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学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学古诗可以通过想像正面感悟诗的意境这样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本诗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介绍诗人,使学生对诗词背景有大致的了解;二、读通全诗,感知诗意初读古诗,感知诗意;创设自主读书的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当中学会读书;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一导读正确“鳜鱼”“蓑衣”; 二导工具书的应运,让学生查字典会读“鳜鱼”,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借助工具书学习的习惯;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用借助注释说出古诗的大意;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以上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主读书,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下面请同学们边听边画节奏老师范读三、以声传情,展开想象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因声解意,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阅读教学最经常、最主要的就是进行朗读训练,因为这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文章思想的主要方法1、想画面,品读诗意听了老师的范读,看着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其实,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学习诗时不仅应该熟读成颂,,而且更应该大胆想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生入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由文字入手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绿、白”、“遍、满”“才了、又”等发挥想象,在想象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绿遍山原像什么”说话;把画面用有感情的语调读活了,说美了;再观赏相应图片,然后在欣赏中丰富自己的想象,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中培养和完善抽象思维的过程,对语文教学来说,这是对学生语感进行培养的一个较好的手段,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图片资源在这个符合学生学习文字的认知梯度上起到了一个较好的桥梁作用,使过渡既自然又十分有效;2、写画面,感悟诗情;1读写结合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我采用抓住重点字“闲人少、才了、又”等,想象蚕桑和插田的画面,并要求学生从笔中流入出忙碌的乡村农民,从而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勤劳及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和热爱;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感悟诗人当时心情;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的基础上再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做到读写结合;2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四、品味诗句、感悟意境同学们,多么美妙的画面啊你想写诗吗好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吧11、抓事物特点;这首诗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2、动静结合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3.化繁为简“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画面;五、拓展延伸,积累古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都与课文的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大量地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拓展;过故人庄唐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山居秋暝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板书设计:本课诗词我采用文字式板书,并用抓字眼的方法,突出本诗的重点,力求做到简洁明了,是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课后复习;乡村四月宋翁卷景山原绿川白美子规鸣雨如烟人闲人少勤才……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朗读并理解《1、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能够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能够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修辞意识。
二、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部分,包括三首古诗,分别是XXX、XXX、XXX(待补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1、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并能初步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学习古诗(15分钟)1.老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2.分段解读古诗内容,讲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修辞手法。
三、课文赏析(15分钟)1.学生依次朗读古诗,展示个人感悟。
2.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展示讨论成果。
四、课文理解(1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2.针对问题展开探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下一次教学我会着重在提问与讨论环节加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蕴。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古诗中的一首,写一篇感想并交到班级,力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1、古诗三首》古诗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愿每位学生在此次课程中都能收获知识和感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田园生活那里有艳丽的花朵,清新的小草,温暖的阳光,潺潺的溪水;那里碧蓝的天空上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立在枝头唱着婉转的歌;那里可看见傍晚山间升起的袅袅炊烟,可听到树梢花儿开放的声音,可嗅到桃花随风飘散的芬芳……。
那里就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
来吧,收拾简单的行囊,同诗人、作家们一起走进乡村,去追忆旧时乡野的乐趣,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热情,去畅想天窗之外的奇幻,去聆听三月桃花水的声响。
与自然为邻,让心灵呼吸,这样的生活怎能不叫人欢喜,怎能不叫人憧憬?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每篇课文虽然从不同角度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和向往的真情。
让我们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体会这种热爱和向往吧。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词描绘了不同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美景,极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
读出古诗词中蕴含的画面美;想象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激发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课时乡下人家文章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改善生活的美好品质。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课时1 古诗词三首文本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描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形有色。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最后一句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作,此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诗中写篱落、儿童、黄蝶、菜花等景物,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含了《春晓》、《江南春》和《蜂》三首古诗。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首古诗各有特色,《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生机勃勃的景象;《江南春》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风光;而《蜂》以蜜蜂的视角,赞美了春天的甜蜜和勤劳的蜜蜂。
这三首诗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通过诗词的学习,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习《春晓》:(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春天的美好。
(4)朗读、背诵。
3.学习《江南春》:(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背景故事;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体会古人的生活情感;3.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感受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2.朗读和背诵古诗词,体验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交际困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2.通过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谈论“宿”字的意思,引导学生了解宿舍或住宿的概念,并带入古代人宿店的情境。
学习1.播放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2.解释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3.分段逐句解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4.同学们几人一组,合作演绎古诗词,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拓展1.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客栈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想象作者的生活境况;2.与学生分享古代旅行文化、客栈生活的风俗习惯,扩展学生对古代生活的认识。
归纳结合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古人生活方式与现代的异同,并思考古诗词对自己的启发。
五、课堂讨论1.你认为古诗词中的“新市徐公店”是怎样的一个地方?2.如果你是古人,你宿店时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3.你觉得古诗词中的“宿店”情景和现代旅行有什么区别?六、课后作业1.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古诗词;2.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宿店体验的文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理解古诗词之美,感悟古人文化的魅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优秀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以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乡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在教材中,这三首诗的位置安排是有意义的。
在学生学习了三年级的基本诗歌知识后,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这三首诗的难度适中,语言优美,易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三首诗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诗歌知识,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他们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但可能对一些古代用词和表达方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并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典诗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田园生活的宁静,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典诗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象。
2.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对一些古代用词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朗读、默写、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本课的第一首诗,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田园诗。
诗中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
4.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因此,我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结合关键诗句描绘的画面,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学习重点,其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也是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
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做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学生对农村的印象谈起,引入课题。
首先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随堂检查生字词情况,指导书写。
(三)理解《宿新市徐公店》,感受意境
1.师简介作者。
2.学生诵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师引导学习一、二句。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出示情境图片,小组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
理解“急、追”体会儿童的神态和心理,通过“无处寻”想象画
面。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6.小练笔:请你试着将后两句描述成一个具体的场景,可以从动作、表情、声音、心理等方面来表现画面。
学生根据理解,练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古诗。
7.归纳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嬉戏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乡野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品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
(强调“兴”的读音)
2.解诗题,知诗人。
3.看注释,解诗意。
研读三、四句,感悟人勤。
(“日长篱落无人过”侧面表现了农民的勤劳。
)
体会写法。
(以动衬静: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4.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色彩鲜明的风景,展现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烘托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田园景物的喜爱与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五)学习《清平乐·村居》
1.解题,知诗人。
课件出示对词及辛弃疾的介绍。
2.正音,明词意。
3.合作学习,理解词意。
4.赏析悟情。
引导想象翁媪对话,体会生活美好。
重点指导理解“卧”“最喜”,想象小儿的天真可爱以及作者对他的喜爱。
简介作者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向往之情。
感情朗读、背诵。
5.归纳主旨:《清平乐∙村居》中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本课的两首古诗,一首词,都描写了田园风光,表现了对乡村景色、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我抓住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其特点的重点字词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每首诗都有对其写景抒情的概括,简洁明了,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理解。
1 古诗词三首
静:篱落、一径、树头
田园春光:幽静安逸 菜花
儿童:天真活泼
景 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人
无人过 蛱蝶飞
乡村美景 溪上 翁媪对话 醉里 相媚好 大儿锄豆图 溪东 中儿编织图 正织
小儿卧剥图 最喜
喜爱 向往
宿新市
徐公店
赞美 喜爱 色彩明丽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热爱 同情 反衬 勤劳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