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第五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3)在增大合法码的码距时,所有码的码距应尽量均匀增大,以保证对所有码的检错能力平衡提高。
下面具体看一下对一个字节进行海明编码的实现过程。
只实现一位纠错两位检错,由前面的表可以看出,8位数据位需要5位校验位,可表示为H13H12…H2H1。
0
0
1
1
0
0
1
1
0
S1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由此可得校验后的数据位表达式为:
D1=D1 (S1•S2• • •S5)
D2=D2 (S1• •S3• •S5)
D3=D3 ( •S2•S3• •S5)
D4=D4 (S1•S2•S3• •S5)
D5=D5 (S1• • •S4•S5)
D6=D6 ( •S2• •S4•S5)
答:我们认为16位数据位的编码原理与8位数据位的hamming编码原理基本相同。即:,在k个数据位之外加上r个校验位,从而形成一个k+r位的新的码字,使新的码字的码距比较均匀地拉大。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不同的偶校验位的组合中,当某一位出错后,就会引起相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出错,还能指出是哪一位出错,为进一步自动纠错提供了依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S402
任课教师:邹洋
小组成员:王娜任芬
学号:2010212121 2010212119
实验一_Hamming码2
实验二_乘法器7
xx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全)
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姓名学号时间地点行健楼 609机房评阅一.数据传送实验1. 实验内容及要求在试验箱上完成以下内容:将58H写入A寄存器。
将6BH写入W寄存器。
将C3H 写入R1寄存器。
2. 实验环境本实验箱用74HC574构成各种寄存器。
3. 实施步骤或参数①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②设置实验箱进入手动模式。
③K2接AEN,K1和K2接EX0和EX1,设置K2K1K0=010,设置K23~K16=01011000。
④注视A及DBUS的发光管,按下STEP键,应看到CK灯灭、A旁的灯亮。
记住看到的实际显示情况。
⑤放开STEP键,应看到CK灯亮、A寄存器显示58。
记住看到的实际情况。
⑥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6BH时,K2接WEN,K1和K2接EX2和EX3,设置K2K1K0=010,设置K23~K16=01101011;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做C3H时,K2接RWR,K1和K2接SB 和SA,设置K2K1K0=001,设置K23~K16=10100011。
⑦关闭实验箱电源。
4. 测试或者模拟结果A寄存器显示58,W寄存器显示6B,R1寄存器显示C3,完成实验目的。
5. 体会本次实验相对简单,只需要三根线便可以完成整个实验,但是,今天认识了实验箱。
124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较为完整的认识了整个试验箱,还是很开心的,今后实验箱将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姓名学号时间地点行健楼 609机房评阅二.运算器实验1. 实验内容及要求在试验箱上完成以下内容:计算07H+6AH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把39H取反后同64H相或的值送入R2寄存器。
通过人工译码,加深对译码器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理解命令的顺序执行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
运算器实验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实验室实验楼 418实验日期第一部分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器单元 ALU(74LS181)的工作原理。
2、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3、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l8l 的组合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导书中的算术/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原理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 1-1 所示。
其中运算器由两片 74LS181以并/串形成 8 位字长的 ALU 构成。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 74LS245(U33)到内部数据总线 BUSD0~D7 插座 BUS1~2 中的任一个(跳线器JA3 为高阻时为不接通),内部数据总线通过 LZD0~LZD7 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 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内部总线BUS,实验时通过 8 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 E_D0~D7 插座E_J1~E_J3 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 8 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 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 E_D0~E_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 LD0~LD7 显示。
图 1-1 中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 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 并行相连后连至 6 位功能开关,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 S3、S2、S1、S0、CN、M 来模拟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 LDDR1、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 LDDR1、LDDR2、ALUB、SWB 来模拟,这几个信号姓名学号班级年级指导教师李芳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 为高电平有效。
机构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机构的构造方法和工作原理,提高分析、设计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基本机构的认识与实验- 认识和研究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基本机构。
- 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机构的工作特性。
2. 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实验- 利用机构分析软件,对实验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 分析机构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运动参数。
3. 机构设计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种新型机构。
-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构设计。
- 分析并优化机构性能。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了解其操作方法。
-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验做好准备。
2. 基本机构的认识与实验- 观察并记录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外观和结构。
- 分析不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机构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3. 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实验- 利用机构分析软件,对实验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 设置分析参数,如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 分析并记录机构的运动参数。
4. 机构设计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种新型机构。
- 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构设计,绘制机构图。
- 分析并优化机构性能,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确保机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本机构的认识与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了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发现了不同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差异。
2. 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实验- 利用机构分析软件,分析了机构的运动参数,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发现了机构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3. 机构设计与应用- 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构,并利用CAD软件进行了绘制和分析。
- 优化了机构性能,提高了机构的实用性。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机构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基本机构的构造方法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表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第_1_次实验 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验证) 时间:2012.4.12姓名: 班级:实验结果填表:补充说明(对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及原因等的说明):DR1 DR2 S3 S2 S1 S0 M=0 算术运算M=1逻辑运算CN=1 无进位 CN=0 有进位 65 A7 0000 F=(65) F=(66) F=(9A) 0001 F=(E7) F=(E8) F=(18) 0010 F=(7D) F=(7E) F=(82) 0011 F=(FF) F=(00) F=(00) 0100 F=(A5) F=(A6) F=(DA) 0101 F=(27) F=(28) F=(58) 0110 F=(BD) F=(BE) F=(C2) 0111 F=(3F) F=(40) F=(40) 1000 F=(8A) F=(8B) F=(BF) 1001 F=(0C) F=(0D) F=(3D) 1010 F=(A2) F=(A3) F=(A7) 1011 F=(24) F=(25) F=(25) 1100 F=(CA) F=(CB) F=(FF) 1101 F=(4C) F=(4D) F=(7D) 1110 F=(E2) F=(E3) F=(E7)1111F=(64)F=(65)F=(65)第 2 次实验实验名称:移位寄存器、堆栈寄存器实验(验证)时间:2012.4.19实验结果填表:输入数据299-B状态S1 S0 M 功能说明操作后的数据01101011 0 0 0 任意保持01101011 01101011 0 1 0 0 循环右移10110101 01101011 0 1 0 1 带进位循环右移00110101 01101011 0 0 1 0 循环左移11010110 01101011 0 0 1 1 带进位循环左移11010110 01101011 任意 1 1 任意装数01101011补充说明(对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及原因等的说明):第 3 次实验实验名称:缓冲输入/输出锁存器实验(验证)时间:2012.4.26实验结果填表:数据开关置数SW-B状态I/OCS状态按下单步键否74273输出数据00000001 1 1 Y 0000000101010101 1 1 Y 01010101补充说明(对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及原因等的说明):第 4 次实验 实验名称:存储器和总线实验(验证) 时间:2012.5.31. 填写向10H 单元写数据55H 的实验步骤及功能表:2. 仿照上面表,编写并填出读出某单元内容的实验步骤即结果表:补充说明(对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及原因等的说明):第一次置数目的:存储器地址 SW-B 置 状态 LOAD置 状态 单步键第二次置数目的:存入数据CE WE 单步键 功能00000000 1 1 Y 00010001 0 1 Y 在存储器中存数 00000001 1 1 Y 00010010 0 1 Y 在存储器中存数 00000010 1 1 Y 00010011 0 1 Y 在存储器中存数 00000011 1 1 Y 00010100 0 1 Y 在存储器中存数 00000100 1 1 Y 000101010 1 Y 在存储器中存数第二次置数CELOAD 置 状态 00000000 1 1 y / / / / 从存储器中取数 00000001 1 1 y / / / / 从存储器中取数 00000010 1 1 y / / / / 从存储器中取数 00000011 1 1 y / / / / 从存储器中取数 0000010011y////从存储器中取数第 5 次实验实验名称: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理解与验证)时间:2012.5.31.认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图,搞懂各个芯片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结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详细论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模块,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验证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的搭建,包括CPU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等;第二部分是对已搭建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包括寄存器的读写、指令的执行等。
1. CPU的设计与实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单元,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状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冯·诺依曼结构的单周期CPU设计,包括指令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部分。
通过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执行,我们深入理解了指令的编码方式、运算的过程等。
2. 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存储器,采用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结构。
通过实验中的存储器读写操作,我们了解了存储器的寻址方式、数据的存取过程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的搭建和测试,我们成功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并验证了其基本功能。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之处,例如CPU的时钟频率过低导致指令执行速度较慢,存储器的容量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动手搭建和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计算机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硬件的选择与优化、指令的设计与调度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静态随机存取存贮器实验⼀.实验⽬的了解静态随机存取存贮器的⼯作原理;掌握读写存贮器的⽅法。
⼆.实验内容实验仪的存贮器MEM单元选⽤⼀⽚静态存贮器6116(2K×8bit)存放程序和数据。
CE:⽚选信号线,低电平有效,实验仪已将该管脚接地。
OE:读信号线,低电平有效。
WE:写信号线,低电平有效。
A0..A10: 地址信号线。
I/O0..I/O7:数据信号线。
SRAM6116存贮器挂在CPU的总线上,CPU通过读写控制逻辑,控制MEM的读写。
实验中的读写控制逻辑如下图:读写控制逻辑M_nI/O⽤来选择对MEM还是I/O读写,M_nI/O = 1,选择存贮器MEM;M_nI/O = 0,选择I/O设备。
nRD = 0为读操作;nWR = 0为写操作。
对MEM、I/O的写脉冲宽度与T2⼀致;读脉冲宽度与T2+T3⼀致,T2、T3由CON单元提供。
存贮器实验原理图存贮器数据信号线与数据总线DBus相连;地址信号线与地址总线ABus相连,6116的⾼三位地址A10..A8接地,所以其实际容量为256字节。
数据总线DBus、地址总线ABus、控制总线CBus与扩展区单元相连,扩展区单元的数码管、发光⼆极管上显⽰对应的数据。
IN单元通过⼀⽚74HC245(三态门),连接到内部数据总线iDBus上,分时提供地址、数据。
MAR由锁存器(74HC574,锁存写⼊的地址数据)、三态门(74HC245、控制锁存器中的地址数据是否输出到地址总线上)、8个发光⼆极管(显⽰锁存器中的地址数据)组成。
T2、T3由CON单元提供,按⼀次CON单元的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1信号;按⼀次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2信号;按⼀次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3信号;再按⼀次uSTEP键,时序单元⼜发出T1信号,……按⼀次STEP键,相当于按了三次uSTEP键,依次发出T1、T2、T3信号。
其余信号由开关区单元的拨动开关模拟给出,其中M_nI/O应为⾼(即对MEM 读写操作)电平有效,nRD、nWR、wMAR、nMAROE、IN单元的nCS、nRD 都是低电平有效。
指导-组成原理DICE-CP226实验一至五
实验指导DICE-CP226系统概述1.1 DICE-CP226特点1、采用总线结构DICE-CP226实验系统使用三组总线即地址总线ABUS、数据总线DBUS、指令总线IBUS和控制信号,CPU、主存、外设和管理单片机等部件之间通过外部数据总线传输,CPU内部则通过内部数据总线传输信息。
各部件之间,通过三态缓冲器作接口连接。
2、计算机功能模块化设计DICE-CP2226为实验者提供运算器模块ALU,众多寄存器模块(A,W,IA ,ST,MAR,R0…R3等),程序计数器模块PC,指令部件模块IR,主存模块EM,微程序控制模块〈控存〉uM,微地址计数器模块UPC,组合逻辑控制模块及I/O等控制模块。
各模块间的电源线、地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等已分别连通,模块内各芯片间数据通路也已连好,各模块的控制信号及必要的输出信号已被引出到主板插孔,供实验者按自己的设计进行连接。
3、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单片机监控下,管理模型机运行和读写,当模型机停机时,实验者可通过系统键盘,读写主存或控存指定单元的内容,使模型机实现在线开发。
模型机运行时,系统提供单步一条微指令(微单步)、单步一条机器指令(程单步),连续运行程序及无限止暂停等调试手段,能动态跟踪数据,流向、捕捉各种控制信息。
4、提供两种实验模式①手动运行“Hand……”:通过拨动开关和发光二极管二进制电平显示,支持最底层的手动操作方式的输入/输出和机器调试。
②自动运行:通过系统键盘及液晶显示器或PC机,直接接输入或编译装载用户程序<机器码程序和微程序>,实现微程序控制运行。
5、开放性设计运算器采用了EDA技术设计,随机出厂时,已提供一套已装载的方案,能进行加、减、与、或、带进位加、带进位减、取反、直通八种运算方式,若用户不满意该套方案,可自行重新设计并通过JTAG 口下载。
用户还可以设计自己的指令/微指令系统。
系统中已带三套指令/微程序系统,用户可参照来设计新的指令/微程序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题⽬:时标系统的设置和组合成绩:⼀、实验⽬的1、了解时标系统的作⽤2、会设计、组装简单的时标发⽣器⼆、实验内容参照时标系统的设计⽅法,⽤组合逻辑⽅法设计⼀个简单的节拍脉冲发⽣器,产⽣图1-6所⽰的节拍脉冲,并⽤单脉冲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在实验报告中画出完整电路,写出1W 、0W 和1N 的表达式。
图1-6 简单的节拍脉冲发⽣器⼀周期的波形设计提⽰:1、由波形图求出节拍脉冲1W 和0W 的表达式,进⽽组合成1N 的表达式。
2、注意节拍电平1T 和0T 的翻转时刻应在0M 下降沿与M 的上升沿同时出现的时刻。
3、注意D 触发器的触发翻转要求。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1、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和+5V 直流稳压电源2、集成电路由附录A “集成电路清单”内选⽤四、实验电路原理(实验电路原理图)时标系统主要由时钟脉冲发⽣器、启停电路和节拍脉冲发⽣器三部分组成成,结构如图1-1所⽰。
图1-1 时标系统组成1、时钟脉冲发⽣器主要由振荡电路、分频电路组成,其作⽤是产⽣⼀定频率的时钟脉冲,作为计算机中基准时钟信号。
如图1-2所⽰。
图1-2 时钟脉冲发⽣器组成2、启停电路计算机是靠⾮常严格的节拍脉冲,按时间的先后次序⼀步⼀步地控制各部件⼯作的,所以,机器启停的标志是有⽆节拍脉冲,⽽控制节拍脉冲按⼀定的时序发⽣和停⽌,不能简单地⽤电源开关来实现。
如图1-3所⽰。
图1-3 简单的启停电路为了使机器可靠地⼯作,要求启停电路在机器启动或停机时,保证每次从规定的第⼀个脉冲开始启动,到最后⼀个脉冲结束才停机,并且必须保证第⼀个和最后⼀个脉冲的波形完整。
如图1-4所⽰。
图1-4 利⽤维持阻塞原理的启停电路3、节拍脉冲发⽣器节拍脉冲发⽣器的作⽤是产⽣⼀序列的节拍电平和⼯作脉冲。
节拍电平是保证计算机微操作的时序性,⼯作脉冲是各寄存器数据的打⼊脉冲。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探究了这些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
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掌握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过程等;- 学习使用性能评估工具,对计算机组成部分进行性能评估;-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
3. 实验设备和材料- 计算机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实验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等。
4. 实验方法4.1 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打开计算机并登录操作系统;2) 启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3)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4)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5) 关闭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6) 关机并退出操作系统。
4.2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CPU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CPU的运行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CPU的运行时间、指令执行速度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存储器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存储器的读写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存储器的读写速度、延迟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3) 输入输出设备性能评估:通过实验软件模拟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过程,使用性能评估工具记录输入输出设备的响应时间、传输速度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运算器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运算器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运算器作为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数据处理和运算任务。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和工作机制。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运算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运算器的组成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 学会使用逻辑门电路构建简单的运算器。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 逻辑门电路芯片(如AND、OR、NOT等);- 运算器实验板;- 连接线等。
2. 实验步骤:1) 连接逻辑门电路芯片到运算器实验板上的相应位置。
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逻辑门的输入信号。
3) 运行实验板,观察输出结果。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原理运算器由多个逻辑门电路组成,主要包括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等。
这些逻辑门电路通过接收输入信号并进行逻辑运算,最终输出结果。
1. 加法器加法器是运算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数字的加法运算。
它由多个逻辑门电路组成,其中包括半加器和全加器。
半加器用于实现两个数字的个位相加,全加器则用于实现多位数的相加。
2. 减法器减法器是运算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数字的减法运算。
它通过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来实现。
减法器的输入包括被减数、减数和借位,输出为差值。
3. 乘法器乘法器用于实现数字的乘法运算。
它通过多次的加法运算来实现乘法。
乘法器的输入包括被乘数和乘数,输出为积。
4. 除法器除法器用于实现数字的除法运算。
它通过多次的减法运算来实现除法。
除法器的输入包括被除数和除数,输出为商和余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我们观察到运算器实验板上的LED显示屏显示出了正确的运算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运算器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验证了其组成原理的正确性。
2. 运算器的性能受到逻辑门电路的质量和连接线的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保证这些因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运算器的正常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1. 寄存器五、实验总结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连接和操作,对通用寄存器组进行了数据的写入和读出,两组数据完全对照,得到了预期效果,说明了存入数据的正确性,在整个过程中也对寄存器组的构成和硬件电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 运算器五、实验总结基本熟悉了整个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了解了该实验装置按功能分成几大区,学会何时操作各种开关、按键。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掌握了运算器工作原理,熟悉了算术/逻辑运算的运算过程以及控制这种运算的方法,了解了进位对算术与逻辑运算结果的影响,对时序是如何起作用的没太弄清楚,相信随着后续实验的进行一定会搞清楚的3。
存储器五、实验总结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器材设备元件,按照给定步骤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向静态RAM中写入数据并读出数据,在INPUT单元输入数并存入地址寄存器,再向相应的地址单元存入数,验证读出数据时,只需再INPUT单元输入想要读出单元的地址,再通过片选端CE读出存储单元内的数据,其中We=0是控制写端,WE=1控制读,CE低电平有效。
实验过程遇到一些问题,对实验内容不是很熟,有待提高。
4. 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一个简单CPU的组成原理.(2)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3)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要实现一个简单的CPU,并且在此CPU的基础上,继续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CPU 由运算器(ALU)、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如图5-1—1 所示。
这个CPU 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但是机器指令一般存放在主存当中,CPU 必须和主存挂接后,才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还需要在该CPU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以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计算机组成原理》题目:微控制器实验班级:计算机131学号:2013122699姓名:李健伟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序信号发生电路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组成原理。
3、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原理如图2.6.1所示,可产生4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TS1~TS4 ,其中SP为时钟信号,由实验机上时钟源提供,可产生频率及脉宽可调的方波信号。
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自行选择方波信号的频率及脉宽。
为了便于控制程序的运行,时序电路发生器设计了一个启停控制触发器UN1B,使TS1~TS4信号输出可控。
图中“运行方式”、“运行控制”、“启动运行”三个信号分别是来自实验机上三个开关。
当“运行控制”开关置为“运行”,“运行方式”开关置为“连续”时,一旦按下“启动运行”开关,运行触发器UN1B的输出QT一直处于“1”状态,因此时序信号TS1~TS4将周而复始地发送出去;当“运行控制”开关置为“运行”,“运行方式”开关置为“单步”时,一旦按下“启动运行”开关,机器便处于单步运行状态,即此时只发送一个CPU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
利用单步方式,每次只运行一条微指令,停机后可以观察微指令的代码和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
另外,当实验机连续运行时,如果“运行方式”开关置“单步”位置,也会使实验机停机。
⑴微程序控制电路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如图2.6.2,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3片E2PROM 2816芯片,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74LS273(U23、U24)和一片4D 触发器74LS175(U27)组成。
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LS74(U14~U16)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
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
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2.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3.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取址、译码和执行;4.通过实验,巩固对计算机硬件及其工作方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CPU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存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输入/输出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三、实验装置和材料1.计算机主机2.显示器3.键盘4.鼠标5.实验板6.逻辑门集成电路7.示波器8.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将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连接好,并确保正常运行;2.连接实验板和逻辑门集成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3.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测量逻辑电路的信号波形和电压;4.编写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包括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过程;5.使用计算机主机执行编写的汇编程序,并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使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其进行了测量。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信号的电压和波形符合预期。
这说明逻辑电路的组成是正确的,能够正常工作。
在编写的汇编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输入的数据被存储到内存中,并经过CPU的处理后,最终输出到显示器上。
这验证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即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工作原理和指令执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逻辑电路,并对其进行测量和观察。
总体而言,本次实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非常有帮助。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对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计组实验报告5
本次实验锁存器相当于寄存器,起到缓冲数据的作用。第一组实验中数据开关设置的
是(01H),使数据直接存入锁存器中。将数据开关设置成(02H),数据也直接存入锁存 器中,此时,数据总线和锁存输出显示(02H)。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掌握了输入/输出的硬件电路,对锁存器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实验 步骤简单易懂,实验过程顺利。
设置数据开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数据开关
(00000001)
三态门 CBA=000
CE=0 SW-B=1
寄存器DR2
(00000001)
LDDR1=0 LDDR2=1 按单步建
寄存器DR1
(00000001)
LDDR1=1 LDDR2=0 按单步建
结果分析:
运算单元的 DR1、DR2 与数据总线都显示(01H)。
(1)按单步键后,数据总线显示(00H),内存显示(11H),地址总线显示(00H)。 再按单步键后,数据总线显示(11H)。
(2)按单步键后,数据总线显示(01H),内存显示(12H),地址总线显示(01H)。 再按单步键后,数据总线显示(12H)。
(3)按单步键后,数据总线显示(02H),内存显示(13H),地址总线显示(02H)。
(4)寄存器判零
在保持带进位减法运算所设置的状态下,令AR=1,按【单步】,若零标志灯Z“亮”, 表示当前运算结果为零,反之表示结果不为零。
结果分析:
这个实验结果Z灯亮。因为带进位减法运算的结果是(00H)。所以,当 Z 灯亮时结
果为零。
六、实验总结
(1)通过这个实验,熟悉了判零实验的硬件,基本了解了判零实验的原理,加深了 对寄存器判零的理解。
LDAR 为高电平有效,而 WE 为读/写(W/R)控制信号,当 WE=0 时进行读操作,当 WE=1 时进行写操作。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2.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功能3. 存储器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4. 输入/输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5. 总线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三、实验步骤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1)观察计算机硬件系统,了解各模块的名称和功能。
(2)分析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
2.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功能(1)观察CPU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CPU的各个部件,如寄存器、控制器、算术逻辑单元(ALU)等的功能。
(3)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获取、译码、执行和存储等过程。
3. 存储器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观察存储器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存储器的基本单元,如RAM、ROM等的功能和特点。
(3)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地址译码、数据读/写等过程。
4. 输入/输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观察输入/输出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输入/输出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3)理解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传输、控制信号等过程。
5. 总线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观察总线模块,了解其内部结构。
(2)分析总线的类型和功能,如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3)理解总线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传输、同步信号等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实验结果显示,计算机硬件系统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计算机的运行。
2.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与功能实验结果显示,CPU由寄存器、控制器和ALU等部件组成,负责指令的获取、译码、执行和存储等过程。
3. 存储器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实验结果显示,存储器由RAM、ROM等基本单元组成,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了本次实验要求的基本实验内容,做此次实验有助于对程序指令到机器指令的理解,以及从指令到器件的执行状况,这也应该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的一次综合实验,前面的实验大多是对于局部原理的验证,做此次实验对于设计理解计算机模型机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0000 0010 0000IN R0 数据开关内容→R0
0001 0100 0000 ADD R0,[09H] R0+[09H]→R0
0010 0000 1001
0011 0110 0000 STA [0BH],R0 R0→[0BH]
0100 0000 1011
0101 1000 0000 OUT [0BH],LED [0BH]→LED
三.实现方法(含实现思路、程序流程图、实验电路图和源程序列表等)
组成原理实验原理模型演示图
基本模型机数据通路框图
照微指令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并将二进制代码表转换成十六进制格式文件。
本实验设计的机器指令程序如下:
地址(二进制) 内容(二进制) 助记符 说 明
STA [addr],R00110 0000 XXXXXXXXR0→[addr]
OUT [addr],LED1000 0000 XXXXXXXX[addr]→LED
JMP addr1010 0000 XXXXXXXXaddr→PC
其中IN为单字节(8位),其余为双字节指令,XXXXXXXX为addr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本实验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下(前三位为操作码):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说 明
IN R00010 0000数据开关内容状态→R0
ADD R0,[addr]0100 0000 XXXXXXXXR0+[addr]→R0
2.会使用文档查阅相关信息,进一步理解、掌握此次实验。
3.理解微程序执行过程
4.设计并实现指令的微程序执行过程。
5.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6.为其定义5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理论分析或算法分析
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以人为模拟产生为主,而本次实验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0110 0000 1011
0111 1100 0000 JMP 00H 00H→PC
1000 0000 0000
1001 0101 0101 自定
1010 1010 1010 自定
1011 求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含执行结果验证、输出显示信息、图形、调试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等)
对于此次试验,鉴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在下面的叙述中,将详细解释五条指令中的2,4,5三条指令即
根据以上要求设计数据通路框图,如实验电路图所示。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见程序流程图,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本机用指令寄存器的前3位(IR7~IR5)作为测试条件,出现8路分支,占用8个固定微地址单元。
2.
4.
5.
在2、4、5指令的前四位0001,0101,0111是顺序执行的二进制带代码每次加0001,由于使用了4字节表示,所以第二个四位0100—>0100是每次增加一个字节,即每次增加10000(32),在ADD执行的时候,把求和的两位数字的结果又放回了第一位操作数的地址,在
存放位置的下一个字节处,取出使LED 灯显示,最后一条指令为无条件转移,在微指令中00000000 00000000 001000 1第19位为1表示(MDR)—>PC执行下一条PC指令,第25位为1,表示一条机器指令执行完。
当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应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二进制微代码表”为微程序流程图按微指令格式转化而成。
中的操作码译码强置微控器单元的微地址,使下一条微指令指向相应的微程序首地址。
下面介绍指令寄存器(IR):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取到BUS总线上,然后再传送至指令寄存器。指令划分为操作码和地址码字段,由二进制数构成,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P(1),通过节拍脉冲T4的控制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B7指令寄存器”根据指令本系统有两种外部I/O设备,一种是二进制代码开关,它作为输入设备(INPUT DEVICE);另一种是LED块,它作为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例如:输入时,二进制开关数据直接经过三态门送到外部数据总线上,只要开关状态不变,输入的信息也不变。输出时,将输出数据送到外部数据总线上,当LDED有效时,将数据打入输出锁存器,驱动LED显示。
成绩:
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实验报告
课 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
姓 名 :
专 业 :软件工程
学 号 :
日 期 :2015年12月
太原工业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
实验五:微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环境
Dais-CMH+/CMH 计算器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实验日期
一.实验内容
1.在指导教师演示并讲解的模型机原理图基础上,写出运行原理的过程,清楚指明所分析的数据的代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