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案例】:三位一体的门诊疑难重症诊疗平台构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案例

合集下载

重症医学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大数据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案例

重症医学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大数据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案例

交班模板
交班内容
交班报告
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中,医护一体化交 班时比较重要的内容。系统通过交班 模板的自定义,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标 准化交班报告,让护士交班更容易、 更标准。
由医生、护士及其其他医技人员 组成一个医护小组,每一个病人 分配到一个医护小组,医护小组 再细分到每个人,真正做到“包 病人到人,一次住院终身负责”, 无论白班、夜班,该组人员心中 总有一组病人,达到缩短医患之 间距离。
多重耐药
院感
1 康焰组
3
1
2 张中伟组
4
2
3 邓一芸组
1
0
医护之间-在线实时交流社区 院间、科间-远程会诊、双向转诊 学科与主管部门-上报系统 员工与科室-自动化办公系统 医护与家属-家属服务系统
病区
总数
ApacheII>15 例数
综合重症治疗病房
588
255
永宁IC质U 控数据的智270 能上72 传,为四川省重症质量控制
重症医学科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疗大数据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案例
目录
重症质控数据化解决方案
质控信息管理系统 重症临床信息系统
数据科学展望
重症质控数据化解决方案
重症临床信息系统(Critical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CIS)是一套基于云平 台的软件服务系统,主要目标是支持ICU医务人员的临床和科研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临 床医疗信息,提供辅助诊疗、决策支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
出院
管理者
家属
重症医学科的信息化管理
整合ICU信息管理系统
实时、定量监控临床工作量 同步提供医疗质量信息 构建临床信息数据库 提供科室管理信息

医院管理案例:-供给侧改革引领伤口管理新模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院管理案例:-供给侧改革引领伤口管理新模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传统工作模式单一
传 医生完成,护士不参与 统 工 医生成就感不高 作 治疗质量参差不齐 模 伤口病员流失率高 式
伤口工作模式 需要改革
缺乏伤口延伸服务
1
院前 伤口评估与咨询缺失
2
院内 伤口未痊愈即需出院
需要构建可行的 伤口延伸服务模式
3
院后 伤口延续服务可及性差
三、项目举措
项目举措
1 探索多学科协作阶梯式伤口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医护一体化三级阶梯式伤口治疗模式 3 创新“医院-社区-家庭”全程伤口治疗模式
伤口数量增多
伤口疑难程度增加
老龄化进程加快 慢性病合并伤口发生率高 手术指针放宽 ………
伤口专业技术需求高
传 交换敷料——干纱布
统 伤
舒适度低
口 治疗成本高
技 住院时间长
术 病人满意度低
伤口技术 迫切需要规范
和革新!
伤口专业技术需求高
1 伤口数量大,疑难程度高
2 伤口专业技术需求大
伤口专业人才培养 呼声最高
四、项目成效
项目成效
治疗 效果
满意度
人才 培养
社会 效益
科研 产出
1.人才培养:梯队初具规模
伤口治疗师(31名) •高水平伤口团队 伤口专科护士(73名) •遍布各临床科室 临床伤口护士(2-6名/病区) •成立治疗团队
2.工作量:伤口接诊量日益上升
门诊伤口治疗量
55000
50042
50000
(一)多学科协作
——阶梯式伤口人才培养模式
阶梯式伤口人才培养模式
伤口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每年两期100名,面向全国
中外联合培养 德国、英国、新加坡
初级 人才

【医疗管理案例】:三位一体的护理质量与安全体系构建与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案例

【医疗管理案例】:三位一体的护理质量与安全体系构建与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案例

质量保障
护理质量与安全保障
质量 保障
1
组织体系
2
管理制度
3
人员培训
4
系统支持
5
仪器设备
护理质量与安全保障
一、组织体系:全面实行委员会制度
质量管理委员会 会议
护理质量与安全保障
二. 制度、标准与流程完善,在医院OA系统中随时可以查阅
护理质量与安全保障
三、人员: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
培训QQ群
同济宝
护理质量与安全控制
四、病人满意度调查与投诉管理
满意度评价系统
公共区域使用自助式满意度评价系统, 病人既可以对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也 可以进行投诉登记
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思路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护理质量与安全改进
质量 改进
1 从过程质量入手 2 从结果质量入手 3 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完善
以信息化 为手段
监管与反馈平台
实现精准 化控制
专家门诊及时率 专家门诊退号 率 急诊抢救成功率 ……
效率类指标 死亡类指标 重返类指标 安全类指标 ……
非计划再次手术率 围手术期死亡率 手术运行台次 手术运行时间 ……
不良事件类指标 风险预警类指标 ……
手卫生依从率 导管感染率 MDR检出率 ……
质量合格率 处方合格率 调剂差错率 取药等候时间 ……
护理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二、从结果质量入手,进行质量改进
频发的护理质量问题:
p运用品管圈进行持续改进
共开展品管圈539个。2014年手术室“赛福圈” 《提高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 》荣获由中国医院品管圈 联盟、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医院管理品管圈大赛”一等奖;“新心圈”《降 低新生儿床边X线摄片的重拍率》荣获优秀奖。2015年血液净化中心的“互动圈”荣获由中国医院品管圈 联盟、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医院管理品管圈大赛”二等奖。

医疗机构的创新管理模式成功案例分享

医疗机构的创新管理模式成功案例分享

医疗机构的创新管理模式成功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升级和改善,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创新管理模式成为了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提升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医疗机构成功实施创新管理模式的案例,并探讨其成功之处。

张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疗机构,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然而,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医疗机构的管理面临诸多难题,如患者排队时间长、就医流程繁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医院采取了创新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张医院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医疗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了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预约挂号,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

医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患者的就医历史、检查结果等信息,提高了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整体效能。

二、优化医疗流程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张医院对医疗流程进行了优化。

通过引入分科室的方式,将患者按病种分类就医,避免了患者在医院中跑大半天的情况。

同时,引入了多点诊疗,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就医,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此外,医院还加大了检查科室的设备投入,提高了检查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推行团队合作张医院注重团队协作和专业配合,打破了传统的各科室之间的壁垒。

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合作团队,共同制定并执行工作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互相协作,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此外,医院还鼓励医生参与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

四、积极开展患者关怀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张医院积极开展患者关怀工作。

医院建立了患者意见反馈系统,及时回应患者的投诉和建议,改善服务质量。

医院还组织定期的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和免费就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医疗管理案例】:上下联动科学模式,共筑护理质量管理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案例

【医疗管理案例】:上下联动科学模式,共筑护理质量管理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案例

2019/12/14
管理目标
护理部控制的

上层体系
临床单元管理

的下层体系
合力 联动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活跃基层质量组织 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上下联动 科学管理
2019/12/14
组建质量管理小组
院领导牵头 护理部负责
质控精细化 项目管理小组
血糖管理 项目管理小组
伤口 项目管理小组
下层管理

上下联动 科学管理
2019/12/14
常规五大项
护理部建立
护理质控
护士长巡
质量管理骨架
专项检查
护理部


不同 护理 专科
上下联动 科学管理
护士长专项 督查
• 改善患者伤口护理管理质量项目组 • 血糖控制管理项目组 •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项目组 • 跌倒监控体系项目组 • ……
项目制形式为基础
个体 系统 刚性 柔性 被动 主动
上下联动 科学管理
2019/12/14
“上下联动”之“上”
类别
常规质控 护理部指定专项质控 科室自定专项质控
质控工作 精细化
频次 记录
定期 非定期
每月/每季度护理质控 科下发电子表单 各科自行下载打印
上下联动 科学管理
存档
各科室、护理单元保存备查 时间顺序 独立存放
不同 疾病 种类
2019/12/14
“上下联动”体系
项目制管理的理念是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的管理思想,以阶段成果为 标识的里程碑式管理制度。
组建 项目制小组
• 项目制管理从质量管理的难点、薄弱点, 建立共性的项目组。
开展
• 以专业的项目研究小组为单元,组内采

“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报告8篇

“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报告8篇

“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报告8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院积极推行“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旨在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的沟通方式,提升医患双方的信息对称与理解共鸣,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报告旨在阐述我院在“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实施效果以及经验教训。

二、实践措施1. 优化医患沟通流程在实践过程中,我院重点优化医患沟通流程,形成了接待沟通、诊疗过程沟通以及出院指导三位一体的沟通模式。

具体体现为:在患者接待环节,由专业人员进行问诊与介绍,解答患者疑问;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与护士及时与患者交流,确保诊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患者的参与度;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

2. 搭建多元化沟通平台我院注重搭建多元化的医患沟通平台,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随访、网络互动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沟通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

同时,建立患者意见收集机制,鼓励患者提出对医疗服务的建议与意见。

3. 强化沟通技巧培训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我院定期开展沟通技巧培训。

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在沟通中的语言表达、情感管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施效果1. 医患关系明显改善通过“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的推行,我院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

2.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有效的沟通提高了患者参与诊疗的意愿和信心,提升了诊疗效果。

同时,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

3. 医院形象与社会效益增强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的沟通方式,医院的形象得到社会与患者的广泛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经验教训1. 重视沟通细节在沟通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医务人员需注重细节,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2. 持续优化沟通流程“三位一体”沟通实践需要持续优化,根据实践中的反馈和效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医疗管理案例】:从外循环到内循环破解出入院服务困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案例

【医疗管理案例】:从外循环到内循环破解出入院服务困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案例

科研院区
(华西科技园科、研天)府院生区命科技园2号楼
(华西科技建园筑、面天积府3生.命63科万技㎡园2号楼) 建筑面积3.63万㎡
建行筑行政面政教积教2学.学4院9万院区㎡区
建筑面积2.49万㎡
2020-3-25
案例背景——流程复杂,矛盾重重
n医疗资源供给矛盾突出(满足70%) n出入院流程与动线复杂(往返7个环节,科室环境嘈杂) n床位资源的临时闲置与入院难的矛盾 n医院、患者、科室之间信息盲区(候床人数、等候时间) n优质资源与疾病诉求匹配欠佳,公平得不到保障
出院流程简化,护士站办理
Page 12
成效成果—— 流程简化,患者满意 医院资源优化、服务能力提升
2020-3-25
《出血性脑卒中新型诊疗护 理服务模式》获得2011年
亚洲医院管理金奖
Page 13
出院时间相对集中于9:00-12:00, 方便患者,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2020-3-25
入院与出院时间匹配,集中于8:00-13:00,缩短 床位临时闲置时间,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2020-3-25
Page 16
u信息化支撑为基础,打通医保线上审核,规范医疗行 为,缩短出院等待,实现床旁结算 u建立完善了绿色通道,实现以病情为基础的医疗诉求 与优质医疗资源相匹配(重大疾病绿色通道) u创新多部门协调机制,建立以医疗资源优化为基础的 功能窗口(双向转诊专用窗口、分院业务专用窗口)
“从外循环到内循环”破解 出入院服务困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案例
2020-3-25
医院简介 案例背景 执行过程 成效成果
总结体会
Page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介
温江院区 建筑温面江积院6.区41万m2

“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报告7篇

“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报告7篇

“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报告7篇第1篇示例:“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报告一、背景介绍医患关系一直是医疗领域中的重要话题。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医患沟通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和矛盾的产生。

我们在医疗工作中尝试了一种新的“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方式,以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方式包括医生、患者和家属三个方面的沟通。

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应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还应该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家属中去,并与他们一起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进展等问题。

这种“三位一体”的沟通方式,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有效地解决了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

1. 提升医生的沟通技能通过“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方式,医生可以不仅仅是与患者单独沟通,还可以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深入沟通。

这样一来,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更好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2. 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方式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

家属参与到医疗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增加对医生的信任。

这样一来,患者和家属就会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通过“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医生、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可以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的产生,从而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

四、具体案例分析在我们的医疗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三位一体”医患沟通实践方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有一位患者来就诊时,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我们邀请了患者的家属一起进行详细的沟通,向他们介绍手术的过程和风险,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手术期间,我们及时向家属通报手术进展情况,让他们随时了解患者的状况。

【医院管理分享】: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模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

【医院管理分享】: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模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
缺乏镇痛后 的连续评估
缺乏镇痛前 的充分评估
12
疼痛评估未开展或不规范
医生只关注疾病本身 ,忽略疼痛,疼痛严 重时处理简单:杜冷 丁、强痛定肌注
护士机械执行医嘱
背景五:学科发展薄弱
n疼痛学科起步晚,卫生部2007年才发文可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疼痛科 n疼痛科主要收治慢性疼痛患者,但大量急性疼痛、术后疼痛、癌性疼痛
疼痛管理
全院
试点 疼痛科
肿瘤科
骨科
2011年开始创建“疼痛关爱病房”, 创办“无痛医院”,让患者享受无痛人生!
16
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
行政
医教部
医疗副院长
护理部
疼痛科
业务
麻醉科
科主任
护士长
疼痛医疗专家 疼痛护理专家
疼痛联络医生 疼痛联络护士 疼痛联络医生 疼痛联络护士
17
医护一体疼痛管理中心协作分工
痛 医院
社会
10
•生理:强烈应激 •心理:不良体验与情绪 •生活质量下降 •并发症增加,康复延迟 •治疗费用增加
•影响医院管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降低 •住院日延长 •床位利用率降低
•医疗资源浪费 •社会负担加重
背景三:疼痛管理供需失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需求大
• 基线调查:我院住院患者疼痛患病率 63.08%(2011年),疼痛患者遍布 临床各科室
(无口腔、妇、儿内)
温江院区
建筑面积6.41万m2 床位200张
院本部医疗院区
建筑面积36万m2 床位4100张
科研院区
(华西科技园、天府生命科技园2号楼)
建筑面积3.63万㎡
4
行政教学院区

东华软件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东华软件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案例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300病床)
• 中国最大的医疗信息系统,使用东华公司完整数字化解决方 案(在线数据1071G) • 规划全院使用工作站点3400台,目前临床部署2763个站点, 形成对临床、管理、决策的全方位信息化支持 • 使用了东华的主体软件,PACS(西门子),LIS(杏和), 社会门诊药房,建行银医卡
• 实现与绵阳、绵竹、汶川、金唐等地区超过100家医院的区
域协作
案例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门诊量:
– 未上线前 8000~10000 – 上线后 11000~14000
• 通过8种渠道进行预约,预约率70%,爽约率不足0.3%,8个预 约渠道分别为诊间、挂号室、建行柜台、建行ATM、12580、 网上预约、协作单位、自助挂号机 • 使用建行银医卡,信息实现共享,一年时间建卡125万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医疗)
四川大学华西二院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安徽省立医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西海岸医疗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深圳中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吉林省肿瘤医院 长春市中心医院 长春市妇产医院 辽宁省辽阳县人民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普通分院
应用集成
业务流程 /工作流
数据中心模式
索引中心模式 结合
医院信息平台
现有模块
A
B
C
新应用
新模块
演示大纲
1. 公司实力及主要资质 2. 客户案例 3. 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创新科技赋能医管案例

创新科技赋能医管案例

创新科技赋能医管案例创新科技赋能医管案例:1. 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医学影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2. 云计算在医疗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云计算技术,医疗机构可以将海量的患者数据存储在云端,并且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这样一来,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时,医生可以通过云端共享的患者数据,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医院的工程师可以通过云端平台对设备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远程修复,提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 医疗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应用:医疗机器人可以通过高精度的运动控制和感知技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医疗机器人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手术切割和缝合,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5. 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通过视频通信和远程监测技术,医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为患者提供远程诊断和治疗服务。

远程医疗技术可以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患者的就医便利性和医疗服务质量。

6. 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人类基因进行精确修饰,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修复患者的异常基因,恢复正常功能,从而实现疾病的治愈。

7.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运动和环境场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患者可以进行各种虚拟运动,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8. 医疗大数据分析的应用:通过对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因素和治疗方案。

医疗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疾病发展趋势,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9.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高精度的人体器官模型,用于医生的手术规划和模拟。

【医院管理分享】: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与机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

【医院管理分享】: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与机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

项目评审评估 专家咨询决策
项目精准对接 项目推荐落地
天使创业投资 成果转化基金
咨询评估 项目对接 融资服务
主要 业务
临床服务 培训会议 政府服务
CRC 服 务 CRO 服 务
技术人才培训 学术会议活动
决策咨询服务 政府项目服务
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 中心特色
政府 产业 部门 园区
机构
医药 企业
高校 研究型 风险 院所 企业 投资
华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与机制
实践案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性
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
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难题 如何快速的将基础研究成果
瓶颈 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产品
前瞻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华西特色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80%归项目团队 成果转化业绩与纵向项目同样认定 发明专利全额资助和奖励,大力扶持PCT专利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连续八年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一
专利申请
专利授权
90 303
393
27 189
组建技术转移机构和团队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
创新体制机制 组建技术转移机构和团队
2005年医院内部成立 科技发展中心 负责医院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推动医院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2010年医院内部成立 技术转移办公室
两种模式、一体化运作 新格局、新机制、新模式
2012年成立非营利性独立法人机构-“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
政策导向激励临床研究

重症医学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大数据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案例

重症医学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大数据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案例

目录
重症质控数据化解决方案
质控信息管理系统 重症临床信息系统
数据科学展望
实验科学 原始的钻木取火 伽利略自由落体
理论科学 牛顿经典力学 麦克斯韦电磁学说
科学研究 四种范式
模拟科学 模拟核试验
天气预报
数据科学 Google预测流感爆发 坐姿研究与汽车防盗
出入院登记
床头牌 日报表 交班报告 统计来源
中心ICU 外科ICU
充分利用电脑信息系统的优势,不同的模块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
仪器设备数据采集
系统间数据共享
数据手工录入
全面的病人信息覆盖
科学的诊疗过程管理
阈值提醒 简化的FAST HUG核查表 临床建议提示 定时器 知识库积累
质量控 制指标
HIS
CIS
系统中心 以医院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
主要数据 人、物、财流数据 病人医疗数据
主要目标 医院信息化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
主要内容 面向事务管理
面向医疗过程
服务对象 医院各级人员
医务人员
所需资源 较少
巨大
HIS
医嘱 LIS PACS 电子病历 ……
CIS
医生
护士
入院Biblioteka 患者信息流整个系统以病人的入院 到出院的信息流为中心, 不同的用户群体以不同 的视角去查看
交班模板
交班内容
交班报告
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中,医护一体化交 班时比较重要的内容。系统通过交班 模板的自定义,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标 准化交班报告,让护士交班更容易、 更标准。
由医生、护士及其其他医技人员 组成一个医护小组,每一个病人 分配到一个医护小组,医护小组 再细分到每个人,真正做到“包 病人到人,一次住院终身负责”, 无论白班、夜班,该组人员心中 总有一组病人,达到缩短医患之 间距离。

【医院管理分享】: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

【医院管理分享】: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

解决方案
数据池
þ 基于敏捷商业智能实现
þ 快捷、利用率高、灵活
数据池
视图层
管理 决策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临床 决策
打印 下载
科研 应用

主要内容
1 2 3 4 5 7 8
背景介绍 解决方案 系统功能 系统优势 系统作用
推广应用 发展方向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推广应用 发展方向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发展方向
p 院间、科间-远程会 诊、双向转诊
p 智慧科室-医疗信息 大屏展示等
p 员工与科室-自动化 办公系统
p 医护与家属-家属服 务系统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厚德 精业
日报表、交班报告等报表
特点
p 自动生成报表 p 自定义打印\查看样式; p 可修改统计公式; p 利用时间参数统计调取任
何时间报表; p 减少护理工作量。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汇总统计
管理报表
质控、院感、绩效、病种
特点
p 自动生成报表 p 自定义打印\查看样式; p 可修改统计公式; p 利用时间参数统计调取任
推广应用 发展方向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临床决策支持
将病人将病人临床信息进行汇总统计,让信息更直观和准确的反应病人 的情况,包括出入量的统计、生命体征趋势变化、其他报表及图表、临 床报表(比如特护记录)自动生成和打印等。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背景介绍
有效的临床、管理决策 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 发现新知识、新规律
二十一世纪人类探索的新边疆:数据
厚德 精业 求实 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床筑位面4积10306张万m2 床位4100张
• 总建筑面积48.53万㎡ • 总编制床位4300张 • 44个临床科室 • 9个医技科室(无口腔、妇、儿内) • 职工总数近1万人 • 年门急诊病人506万人次 • 年出院病人22万人次 • 年手术量13万台次
科研院区 (华西科技园科、天研府院生命区科技园2号楼)
• 专人负责运 行、管理
• 健全罕见病 诊治模式、 流程、多部 门协调机制
• 在医院天使 医疗救助基 金会的支撑
2019-12-14 下,寻求医
组织 诊治 架构 研究
慈善 社会 救助 责任
• 罕见病筛查、 诊治、临床 资料收集等
• 罕见病精准 医学研究
• 罕见病诊治、 法规、医保 政策建议, 研究成果转
建设思路与历程---部分资料
2019-12-14
建设思路与历程---部分图片
2019-12-14
成果成效---建立门诊诊疗资源整合调度模式
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与调度,构建的“三位一体”门诊疑难重症 诊疗平台(多学科联合门诊、重大疾病绿色通道、罕见病诊治中心), 是门诊诊疗模式的创新,是医院的责任与担当,是疑难重症、罕见病 患者的有力保障。 u 有效整合与调度医疗资源,不局限于医师门诊坐诊时段,“挤”出
u 华西医院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中心、国家级医 学教育中心、医学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国家级基地,华西医院有责任与 义务探索罕见病诊治模式,开展罕见病医学研究。
建设思路与历程---多学科联合门诊(MDT)
.建立疑难会诊专家库 .建章立制,临床推广
2008.12
开展点名会诊、专科会诊、多科会诊
优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作用 u 有力保障疑难重症患者诊疗,不拘泥于常规就医流程 u 积极探索罕见病防治,不置罕见病患者于不顾或不能 u 模式对各级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区域性中心医院有借鉴意义
成果成效---疑难重症患者方面
多学科联合门诊
已开设结直肠癌晚期、难治性癫痫、 脑血管病、帕金森、垂体瘤、头颈 部包块、胶质瘤、疑难肝病、终末 期肝病、肝移植术后、肾癌、前列 腺癌、乳腺癌、甲状腺及甲状旁腺、 银屑病等15个多学科病种
官并发症;不明原因发热;各 种原因所致脑卒中;重型精神 障碍。
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血管
病等危急重症的临床阳性结
果时,主动将这类病人分流--罕见病诊治中心(2016.5)
旨在整合临床科室、遗传医学、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循证医学、产前诊断、 “孤儿药”研发、医保、慈善救助等医学、社会、政府资源
(华西科技建园筑、面天积府3生.命63科万技㎡园2号楼) 建筑面积3.63万㎡
2019-12-14
建行筑行政面政教积教2学.学4院9万院区㎡区
建筑面积2.49万㎡
案例背景(一)
u 病人构成: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疾病诊治中心,疑难重症病
患聚集度高、占比大。
u 病人诉求:疑难重症病患就诊多坎坷、辗转、耗时,因优质
2019-12-14
建设思路与历程---重大疾病绿色通道
2013.2 2019-12-14
2016.4
开通首期十种重大疾病就诊和
入院绿色通道,包括各脏器实
质性占位,或者已确诊恶性肿
瘤;非急性期主动脉夹层;脑
动脉瘤;冠心病,不稳定性心
绞痛;慢性心力衰竭;难以控
制的高血压;糖尿病伴严重器
启动重大阳性检查结果患者 绿色就诊通道建设。当医技 科室查出患者有恶性肿瘤、
.2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专职开展工作
2013.5
.创建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MDT)
.点名会诊由咨询台协助号源看诊
开展固定团队的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 病情导向的多科疑难会诊
.专科会诊改进为医嘱模式,科室病例
讨论
2015.5
.疑难会诊整合为15个多学科联合门诊 形成时间固定、医师相对固定、可预 约的多学科联合门诊模式
案例背景(二)
u 罕见病流行病学特征:目前,国际上罕见病有16大类共约6000 种,约 占人类疾病的10%,大多是由于基因缺陷或突变导致的,多属于先天遗 传性疾病。罕见病患病人数在总人口0.65‰~1‰之间。
u 罕见病的诊治情况:罕见病的诊治、药物研发、医疗保障越来越受各国 重视。2015年12月,国家卫计委组建了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 旨在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罕见病定义和病种范围,组织制定罕见病 防治有关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对罕见病的预防、筛查、诊疗、用药、 康复及保障等工作提出建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践案例
大纲
医院简介 案例背景 建设思路与历程 成果成效
总结体会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简介
温江院区 建筑温面江积院6.区41万m2
建筑床面位积260.04张1万m2
床位200张
上锦分院 建筑上面锦积分9.院2万㎡ 建床筑面位积1197.02万张㎡
床位1170张
院院建本本筑部部面医医积疗3疗6万院院m区区2
2015年
有效缓解疑难病患就诊坎坷、辗转、耗时的情况,降低疑难病患的就诊
难度,提高诊治效率,获得最优治疗方案。患者满意度达100%。
重大疾病绿色通道
建立了首期十大病种就诊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接待重大疾病患者 工作人员审核资料后,帮助挂号 患者专科就诊 医生根据病情为患者开具入院证 患者再次至接待中心
工作人员审核、登记,盖专用章
患者持入院证至入院服务中心
入院服务中心酌情优先安排患者入院
2009年——2015年华西医院疑难重症就诊体系接待患者人次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362 0
0
2009年
多学科联合门诊(MDT)接待(人) 重大阳性检查结果患者绿色通道接待(人)
3722
471 0
2010年
624 0
2011年
1848
0
2012年
1876 1495 1688
2013年 2014年
5788 2186
医疗资源的稀缺,诊疗及时性存在挑战。需整合资源,降低疑 难重症病患的就诊难度,提高诊治效率。
u 学科发展:医学专业细分程度越来越高,领域内高、精、尖
突出,但“单兵作战”的门诊诊治模式致多数专家一号难求。
u 资源整合与调度:构建疑难重症病患诊疗平台,整合学科,
开辟重大疾病诊疗通道,符合医学、医改、医院发展规律和趋 势,满足疑难重症病患诊疗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