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曹刿论战》原文+注释+译文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译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译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译文及赏析导读:【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igra 一ve;)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agra 一ve;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6)。

公将鼓之(17)。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igra一ve;,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 zhé)乱,望其旗一靡一(读音mǐ)(23),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igra一ve;):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agra一ve;n):参与。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曹刿论战左丘明〔先秦〕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引导语:曹刿论战是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曹刿论战的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十年春(1),齐师伐我(2)。

公将战(3)。

曹刿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9)。

”对曰:“小惠未徧(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

”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5)。

公将鼓之(16),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7)。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8),登轼而望之(19),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原文如下:「曹刿谓魏王曰:“臣闻兵有主胜,有主不胜。

胜者,高官厚禄,赏爵封侯;不胜者,黜谪杀戮。

故胜贪夺,不胜者退安。

今王之军十二百万,当今天下无敌,而士卒疲弊,将帅伤残,内外离心,人思所以挫敌之策耳。

夫挫敌之策,一曰北ward千里,二曰东南万里。

以为却齐赵而保乌鲁,振翅而飞蓬车,以夺秦之西河,使唐、虞间之秦楚颇有所虞者,胜负无定。

且士卒疲弊,将帅伤残,非战之日,恐有内乱;而国家大事不定,民生多艰。

今王贤圣明哲之君,而其乡治容有两,西袭岐,南有盘陀之障,其遗策之长,计有所出。

臣请射全靶以决胜负,使将帅无虞,士卒无瘳,以安王之社稷。

”魏王大喜,曰:“吾闻曹公乃天下利器,早欲得而视之,未得见。

今日之会,吾以为天授。

”遂令曹刿为大元帅,使杀将,振翅而飞蓬车。

是日,曹刿与魏王射全靶,胜负无定,遂决定请乌鲁之战。

翻译如下:曹刿对魏王说:“臣听说战争有胜利的和失败的,胜利者可以得到高官厚禄、赏爵封侯,而失败者则可能面临黜谪、杀戮。

所以胜利者追逐贪婪,而失败者则退避安身。

如今王的军队有一千二百万人,实力在当今天下无敌,但士卒疲惫不堪,将帅也伤残不堪,内外离心,人们思考如何挫败敌人。

而挫败敌人的策略,一是北上千里,二是东南征战万里。

通过却走齐赵而保持乌鲁,振翅飞向蓬车,以夺取秦国的西河,使唐国、虞国与秦楚之间产生矛盾,胜负不一定。

而且士卒疲惫,将帅伤残,非战斗之日可能会有内乱;而国家大事未定,民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如今王是贤明的君主,拥有睿智的才华,在自己的领地有两个要地,西袭岐、南有盘陀山阻隔,而他的谋略精湛,计谋必有所出。

臣请射全靶来决定胜负,以使将帅不虞,士卒不复受伤,保障王室的安稳。

”魏王大喜,说:“我听说曹公是天下利器,早就想见一见他了,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今天的相会,我觉得是天授的机缘。

”于是魏王派曹刿担任大元帅,负责谋划杀敌的将策,却振翅飞向蓬车。

就在那一天,曹刿和魏王一同射全靶,胜负未定,遂决定发起乌鲁之战。

《曹刿论战》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题目是后人所加。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师,军队。

伐,兴兵攻打。

“伐”用于诸侯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

我,指鲁国,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史官,故文中称鲁国为“我”。

(3)公:指鲁庄公,姓姬名同。

《左传》称鲁国国君只用一个“公”字。

(4)曹刿(guì):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

《左传疏》说就是《史记·刺客列传》里的曹沫。

请见:请求谒见。

(5)乡人:同乡的人,指曹刿所在地的野的贵族。

乡,行政区域。

春秋时国都及其近郊设乡,不同于现在的“乡村”。

(6)肉食者:指作官的,即当权者。

春秋时公膳中位居大夫以上者才得食肉。

谋:谋画,考虑。

之:代词,指准备应战的事。

(7)又何间(jiàn)焉:(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引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其中收录了许多战争策略的案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讨论战争策略的短文。

本文将提供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并在译文后加上相应的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後,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於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曹刿闻之,曰:“请问何谓天下?”或曰:“寡人之所以服天下者,以其所善服者胜,故天下之贾臣服之。

”曹刿曰:“善人者,但知所以胜人,不知所以服人也。

若夫人者,上不以其所善服天下,以天下所以善服者服之;然则己偷安而天下不服者几矣。

且亲仁者,必先已乎人;人,亦乐其亲己焉,故能服其心。

夫天下,犹一家也。

于家者,己皆知之;人之所以疑者,亦己所疑,故人不服。

故己欲教人,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夫人者,八尺之竿而不能逾,与人同矣。

”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后,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于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注释:曹刿为齐国人,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他曾与人论辩齐国与楚国之战,众人都认为楚国实力较强,齐国较弱。

曹刿论战全篇带翻译

曹刿论战全篇带翻译
总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不仅仅适用于军事领域,更适用于各个领域。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够战无不胜,百战不殆。
其次,我们来解释一下“百战不殆”的含义。在竞争中,没有人能够一直处于胜利的状态,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挫折、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增加胜利的机会。同时,即使遇到失败,也能够迅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定战略,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向着胜利的目标前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比如在职场竞争中,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了对手的实力和策略,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在经营管理中,只有了解了自己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了解了竞争对手的策略和举措,才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在个人成长中,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潜能和限制,了解了周围环境的挑战和机遇,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一章,也就是曹刿论战全篇的内容。这部兵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兵学典籍之一,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可以用于军事上的兵学书籍,更是一部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和智慧的经典。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军事人员在实战中取得胜利,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取得成功,更可以帮助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曹刿论战全篇带翻译
【原文】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其敌。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全而不失。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将,有五:曰:道、天、地、将、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時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doc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doc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典籍《史记》中的一篇名篇,描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曹刿劝国君齐桓公主战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辩证的分析方法,成为了古代兵法和政治智慧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分为三部分展开,分别是曹刿论战的原文、译文及相关知识点。

原文:曹刿论战的原文收录于《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内容如下:“齐桓公问于诸侯曰:‘吾欲讨春秋,可告诸侯而令伐之乎?’对曰:‘诺!臣请尝言之。

昔先王以远德不亲,是以诸侯恃其亲而不服也。

不亲而讨亲,其势必亲而远者败矣。

德亲而无攻人者,自远方来,可以不战而服也。

’请舍贪财而助贫者赋之,舍暴长而爱孤寡、好信而矜渐者使之丧也,舍众诸侯之宝车马,而独饰百里之行车,舍三军之象玉帛而独食三卫之粟,终身衣一,数亲之实,百姓劝行劝战,虽有不战之门,不开。

’”译文:以下是曹刿论战的译文:“齐桓公询问各诸侯说,‘我想讨伐春秋,可以通告各诸侯让他们一起进攻吗?’对此,曹刿回答说:‘是的!请允许我来谈一些想法。

古代的君王因为不亲近人民,而是追求远大的德行,因此诸侯只依赖于自己的亲人而不服从王权。

如果不亲近已经服从的人,却去讨伐亲近的人,必然会失败。

如果通过亲近德行而避免攻击别人,就能吸引远方的诸侯自动前来投降,而不需要争战。

’我请您舍弃对财富的贪婪,而去帮助穷人,舍弃对残暴长官的追捧,而去关爱孤寡老人,提倡真诚的信义,而不傲慢虚伪,使事物得以恢复正常。

您请舍弃珍视插在宝车上的马和车,而去装饰行驶百里的普通车,舍弃以象征玉石帛织物的三军供奉,而只吃三卫的粮食,终身穿着一件平民的衣服,用一年几次拜访亲人的实际行动,号召人民鼓励行动、鼓励战斗,即使有不战而胜的机会,也不去选择。

’”知识点:1. 战略思想:曹刿论战中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亲近德行和以德服人的方法来达到战争的胜利。

他主张国君要坚持远大的德行,舍弃一些私利,以树立仁义的形象,吸引其他诸侯的归附,从而避免战争的发生。

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

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

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古诗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①①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十年②春,齐师伐我③,公④将战。

曹刿请见⑤。

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③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④公:鲁庄公。

⑤见,接见,这里指被接见。

⑥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意思。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此事的,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⑨。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⑩?”⑦间(jiàn):参与。

⑧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⑨远谋:深谋远虑。

⑩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⑪,必以分人⑫。

”对⑬曰:“小惠未徧⑭,民弗从也。

”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⑫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⑬对:回答。

⑭褊,通“遍”,遍及,普及。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⑮,弗敢加⑯也,必以信⑰。

”对曰:“小信未孚⑱,神弗福⑲也。

”⑮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东西。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⑯加:虚报。

⑰信:实情。

⑱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⑲福:赐福,保佑。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及赏析

曹刿1论战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徧15(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6。

公将鼓27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彼竭我盈39(yíng),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mǐ),故逐之。

”注释1、【曹刿(guì)】:又名曹沫。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

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

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这时,一直隐居梁甫山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

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ì)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明信之乘坐。

追至长勺(16)。

公将锣之(17)。

刿曰:“未可以。

”齐人三鼓。

刿曰:“可以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以。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ì,车前楼梯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盼之(20),曰:“可以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zhé)乱,望其旗靡(读音mǐ)(23),故逐之。

”【备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魏,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予。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实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食疗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不下:遍布,广泛。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石、丝织品。

(14)孚(fú):为人所信服。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学科的一大难点, 同时也蕴含丰富的国学知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 徧)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 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 未能让神灵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 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 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①
①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十年②春,齐师伐我③,公④将战。

曹刿请见⑤。

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
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③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④公:鲁庄公。

⑤见,接见,这里指被接见。

⑥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意思。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此事的,
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⑨。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⑩”
⑦间(jiàn):参与。

⑧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⑨远谋:深谋远虑。

⑩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⑪,必以分人⑫。

”对⑬曰:“小惠未徧⑭,民弗从也。


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
“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⑫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⑬对:回答。

⑭褊,通“遍”,遍及,普及。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⑮,弗敢加⑯也,必以信⑰。

”对曰:“小信未孚⑱,神弗福⑲也。


⑮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东西。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⑯加:虚报。

⑰信:实情。

⑱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⑲福:赐福,保佑。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⑳,虽○21不能察○22,必以情○23。

”对曰:“忠之属也○24。

可以一战○25。

⑳狱:案件。

○21虽:即使。

○22察:明察。

○23情:(以)事情判断。

○24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5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弄清楚,我也必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26。


○26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公与之乘①,战于长勺②。

公将鼓③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①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②战于长勺:“于长勺战”的倒装句式。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③鼓: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可以了。


齐师败绩④。

公将驰⑤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⑥,登轼⑦而望之,曰:“可矣。


④败绩:大败。

⑤驰:驱车(追赶)。

⑥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⑦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

轼,古代车前的横木。

齐军大败。

鲁庄公准备驾车追赶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遂逐⑧齐师。

⑧逐:追赶、追击。

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①,公问其故②。

对曰:“夫战,勇气也③。

一鼓作气④,再⑤而衰,三而竭。

①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②故:原因,缘故。

③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④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⑤再:第二次。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枯竭了。

彼竭我盈⑥,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⑦也,惧有伏⑧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⑨,
⑥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⑦测:推测,估计。

⑧伏,埋伏。

⑨糜(mǐ):倒下。

对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有埋伏。

但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
故逐之。


所以才追击齐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