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三则
经典成语故事三则(精编版)
经典成语故事三则成语故事是历史的沉淀,每一个小故事都蕴含着含义深远的哲理.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为大家分享了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故事一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二卧薪尝胆:】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
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5篇中国成语故事1【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
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
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中国成语故事2 神武挂冠【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
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
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中国成语故事3 鹬蚌相争赵国在战国末期出兵打燕国,苏代是燕国的谋士,他知道以后马上去见赵惠文王,并且跟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夏天,有一只河蚌在河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这时有一只鹬鸟看见了就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壳给合上,结果鹬鸟的嘴被河蚌夹住了,鹬鸟支吾的说道:“快张开你的'嘴,要不几天不下雨的话你就会被太阳晒死的。
”河蚌说道:“我把你嘴夹住,若是几天不放你,你也要被活活的饿死的。
”于是它们始终不肯相让,这时侯一位渔翁从这里路过随手就把它们抓了回去。
说到这里苏代接着说道:“燕赵两国的势力相当,两国开战肯定互不相让,这样秦国就像那位渔翁那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利,即然如此,大王何必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赵惠文王听了以后觉得苏代说的非常有道理,便马上放弃了进攻燕国的行动。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中国成语故事大全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发布时间:2020-05-24中国成语故事1:割肚牵肠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
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
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
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
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你们都回去吧。
”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
”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中国成语故事2:河清海晏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
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
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
”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
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
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
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
”……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
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中国成语故事3:刮目相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
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些书。
”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识,开阔一些视野。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8篇)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8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1[开诚布公]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
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
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
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
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
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2[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成语故事三则
成语故事三则成语故事三则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而许多成语都来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
不妨看看成语故事。
以下仅供参考!1、成语:一诺千金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
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
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2、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
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1. 杯弓蛇影故事:有一位名叫张琴的老人,他非常神经质,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猜疑和恐惧。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行走时,看到了一条弯曲的树枝,误以为是一条毒蛇,并立刻拔出了弓箭准备射击。
然而,当他正准备放箭时,发现弯曲的影子并不是真正的蛇,而是石头破损的影子。
他的恐惧原来是由于自己的错觉造成的。
寓意:形容人们因为多疑而引起的虚惊和自己的过度想象。
2. 铁杵磨成针故事:有一个人叫李进宝,他非常穷困,家里连针线都没有。
他每天只能到田地里劳作,过着艰辛的日子。
他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困境,于是辞去了田间劳作,每天用石头磨一根铁杵。
李进宝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项艰苦的工作,直到铁杵磨成了一根细针。
他用这根针缝制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出卖后赚了很多钱,从此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寓意:形容人们通过坚持努力和毅力,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3. 杯水车薪故事:有一个人叫王大富,他非常宽宏大量,经常帮助他人。
有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辆车被困在河中,他立即拿出一杯水去救车。
然而,车子仍然无法被拖出。
尽管王大富付出了善意和努力,但他的帮助相对于那台车来说微不足道。
寓意:比喻力量或帮助太微小,无法解决问题。
4.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都在树下守株待兔,希望能够捉到和杀掉经过的兔子。
然而,每一天都没有兔子经过。
农夫的邻居告诉他,要想捉到兔子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坐在树下等待。
寓意:比喻只是依靠等待和机会而不付出努力,不能成功。
5. 画蛇添足故事:在古代,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
当他的朋友看到画蛇后,觉得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于是,画家在蛇的身边又增加了一只脚。
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寓意:比喻做事过度,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这些都是中华成语故事的一部分,继续剩下的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经典成语故事30个
经典成语故事30个小编通过阅读,认识了许多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多认识成语,用成语点缀文章,还可以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经典成语故事30个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15篇)(精选)
1.中华成语故事:名落孙山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与同乡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最后一名。
看完榜后,他马上高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儿子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儿子的名字排在孙山后面呢!”[提示]比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2.中华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
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
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
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3.中华成语故事: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
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
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4.中华成语故事:安居乐业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
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
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中华成语故事:举一反三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注释]反:推及,推论。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5篇)中国成语故事(15篇)中国成语故事1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
但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儿子周成王继位。
由于成王年纪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辅佐,实际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国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和蔡叔度,因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权,便心怀嫉妒。
他们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将来要谋害周成王。
周公旦听说后,为了避嫌便离开京城,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后来,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来。
尽管成王没有治另外两个叔父的罪,但是这二人却慌了手脚,急忙怂恿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还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带兵把他们消灭了。
过了几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权还给了他。
成王亲政的那天,带了很多大臣到庙里祭拜祖先,并告诉大家:“我后悔以前听了管叔鲜、蔡叔度的谣言而误会了周公旦叔父,今后应当慎重,以防再发生祸患。
”后来,人们把周成王的话概括为“惩前毖后”,用来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训,今后就要小心谨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错误。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中国成语故事2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
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
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中国成语故事53篇
中国成语故事53篇一、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
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
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
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
”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显贵。
安,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
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
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
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
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
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
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何仙姑投下竹罩。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由于其简洁而深入人心,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20个关于成语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故事一: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善于画蛇,他的画蛇非常逼真。
有一天,他看到一幅别人画的蛇的画,觉得上面还缺少点什么,于是他拿起画笔,给蛇画上了足。
结果,这只本来很完美的蛇变得怪异而可笑了。
从此之后,人们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故事二:杯弓蛇影有一天,一个人在夕阳下散步,从远处的一家酒楼走过,突然发现一个酒杯的倒影移到他的面前。
他惊恐地以为是一条蛇,吓得急忙躲避,结果摔倒了。
原来,他只是看到了酒杯的倒影,做了莫须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为过度紧张而对事物产生错误判断的情况。
故事三:因果报应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心中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得逞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也被人抓去偷东西。
这时,他才明白偷盗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此以后,人们用“因果报应”来形容善恶有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
故事四:守株待兔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树苗,每天都在旁边辛勤地照料,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坐在树下休息时,看到一只兔子从旁边奔过,结果一头撞到了树枝上死了。
这让他非常开心,觉得以后只要守株待兔就能得到兔子肉吃。
可是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得到兔子肉。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株待兔”来形容不会主动争取,只想靠机会得到好处的人。
故事五:镜花水月很久以前,有两个朋友一起游泳。
其中一个朋友看到水中有漂亮的花和月亮的倒影,觉得非常美丽。
但是另一个朋友知道那只是镜花水月,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存在。
从此以后,人们用“镜花水月”来形容虚幻的事物,不能长久保持的东西。
故事六:牛刀小试一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但是他却看不起用小刀的人,认为只有能使用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三则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三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
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三则,欢迎大家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真假汉鼎A civilian named Shentu Dun in Luoyang obtained an unearthed tripod of the Han Dynasty from Shenchuan, Chang' an.洛阳,有一位平民叫申屠敦,他从长安深川得到了一尊出土的汉鼎。
On the tripod, the crisscross designs of clouds and ancient hornless dragons were bright and clear. Lu Sheng, his neighbour on the west, took a fancy to it instantly. He asked a coppersmith to cast a tripod in imitation, soaked and dyed it with a strange decoction, dug a pit and buried it underground.鼎上,云和蝠交错的花纹,灿烂清晰。
申屠敦家西边的一位邻居鲁生一见到就十分喜爱,让铜匠模仿着也铸了一尊,用一种奇特的药浸染之后,挖了一个坑,把它埋在地下。
After three years, he dug it out. Owing to the decoction and corrosion of the earth, the copper surface of the tripod changed and looked very much like Shentu Dun's genuine tripod.过了三年,他把鼎从地下挖出来一看,由于药物和泥土的锈蚀,表面的铜质起了变化,跟申屠敦的真的汉鼎极其相似。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誓死不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
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
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三谏之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伯想亲自去迎敌。
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
”曹伯说不行。
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
后来曹军被戎狄打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蜀犬吠日【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
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如见肺肝【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解释诚意的含义,他认为一个人如真有诚意就必须慎独。
不慎独的人背后无恶不作,等见到诚意的君子后就想去遮掩自己的罪行劣迹,却不知人家一看他就如见肺肝一样,是万万遮盖不过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鼠窃狗盗【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
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
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
二世升了他的官。
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
经典成语的故事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经典成语的故事,欢迎阅读!经典成语的故事篇1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群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
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
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
“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而走,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经典成语的故事篇2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中国成语故事3篇
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3篇故事1:囫囵吞枣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
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
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
”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
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故事2:两败俱伤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中华成语故事:⽕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很多的物⼒⼈⼒去铺张⼀番,供他的游玩。
他每年逢正⽉元宵的夜晚,⼀定扎起⼆⼗丈⾼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树。
后来诗⼈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写了⼀⾸诗,描绘它的情形。
他的元⼣诗约道:“⽕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逐⼈来。
游ji皆秾李,⾏歌尽落梅,⾦吾不禁夜,⽟漏莫相催。
”这⾸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盛的地⽅,望上去好像是⽕树银花的样⼦。
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的集会在夜间举⾏,灯光灿烂,都⽤这句话去形容它。
2.中华成语故事:指⿅为马 秦⼆世时,丞相赵⾼野⼼勃勃,⽇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有多少⼈能听他摆布,有多少⼈反对他,他⼼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准备试⼀试⾃⼰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
⼀天上朝时,赵⾼让⼈牵来⼀只⿅,满脸堆笑地对秦⼆世说:“陛下,我献给您⼀匹好马。
”秦⼆世⼀看,⼼想:这哪⾥是马,这分明是⼀只⿅嘛!便笑着对赵⾼说:“丞相搞错了,这⾥⼀只⿅,你怎么说是马呢?”赵⾼⾯不改⾊⼼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匹千⾥马。
”秦⼆世⼜看了看那只⿅,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呢?”赵⾼⼀转⾝,⽤⼿指着众⼤⾂,⼤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
” ⼤⾂们都被赵⾼的⼀派胡⾔搞得不知所措,私下⾥嘀咕:这个赵⾼搞什么名堂?是⿅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赵⾼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的时候,⼤⾂们忽然明⽩了他的⽤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 cours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sunrise or snowing. In fact, the dogs just consider these phenomena strange out of ignorance!
那些老鼠可能自以为它们能一直饱食终日,安然无恙。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很悲哀的。人们决不应该姑息老鼠。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粤犬吠雪
In the past, I heard people say:
我过去听人讲过:
"Formerly, it was often cloudy and drizzly for days on end in the south of the juncture of Sichuan, Shaanxi and Hubei, with very few fine days in between. When the sun shone occasionally, the dogs would bark consistently without stop."
“从前,四川、陕西、湖北交界处的南部,常常阴雨连绵,少有晴日,偶然日出,狗就吠个不停。”
I never quite believe this kind of talk, and consider it exaggerated.
这种传闻,我一直不太相信,认为它言过其实。
Six or seven years ago, I came to the south. In the winter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re was a heavy snow rarely seen before. It crossed the Naming Mountain and covered several prefectur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Yue (Guangdong Province). Consequently, the dogs in these prefectures were all panic-stricken. They barked wildly and ran about in confusion for several days in succession. It wasn't until the weather had cleared and the snow melted that they became quiet.
一天,他翻阅《淮南子》,读到书中这样一句话:蛙螂捕蝉,全靠有一片能遮身的树叶。他想,人要是能得到这片树叶,就能隐身了。
Thereupon, he ran into the woods, looking for just such a leaf among the branches. He had searched a long time before he discovered a mantis hiding itself behind a leaf and waiting to catch a cicada. He climbed up the tree at once, and plucked the leaf. But he was in such a big hurry that, out of carelessness, the leaf dropped to the ground. There were many, many fallen leaves on the ground. How could he identify the leaf he had plucked? So he had to put all the leaves into a bamboo basket and carry them home.
于是,他就跑到树林里,朝树枝上寻找这样的树叶。他找了很长时间,终于发现有一只膛螂躲在一片树叶的后面,准备捕蝉。他急忙爬上树,摘下那片树叶。可是,他心急火燎,一不小心,手里的树叶掉到了地上。地上本来就有许许多多落叶,他怎么能分清楚哪片是他摘下的叶子,只好将所有的落叶装进竹筐,背回家中。
As soon as he got home, he held up one leaf after another in turn to cover his eye, and kept asking his wife:
A man in Yongzhou was afraid that doing things on certain days would bring misfortune.
永州有个人,害怕在某些日子里办事会倒霉。
As he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zi, and the rat was considered the deity of zi, he‘ especially shielded it. He not only didn't keep cats and dogs, but also wouldn't allow his servants to kill rats. He allowed rats to run wild in his granary and kitchen and never bothered about them. Hence, the rats told one another about this and moved one after another into his house, where they ate their fill all day long and lived in safety.
白天,老鼠成群结队跟主人一道行走;夜晚,抢吃东西,吵架争斗,刺耳的尖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然而这位先生却从不觉得厌烦。
Several years later, this gentleman moved away and another family moved in. Yet the rats went on brazenly with their evil deeds as before.
这当然并不是日出或下雪有什么不对,实在是那些犬类少见多怪。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In the State of Chu, there was a man whose family was very poor. Even at night he often dreamt of striking it rich, but he never worked hard.
一到家,他就轮番着一片一片地举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不停地问妻子:
"Can you see me?"
“你看得见我吗?”
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第二年冬天,恰巧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粤地南部好几个州。于是,几个州的狗都惊恐万状,一连几天狂吠乱奔,直到天空放晴,积雪融化,才安静下来。
Only by then did I believe that it was likely that the dogs in Shu (Sichuan Province) barked at the sun.
这位先生的家里,被老鼠糟蹋得没有一件完好的器具,衣架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裳,自己的食品也大多是老鼠吃剩下来的残余。
In the daytime, the rats walked in swarms around the master. At night, they fought for food, quarrelled and squeaked, making such a racket that no one could sleep. Yet this gentleman never felt annoyed.
他立即借来了五六只好猫,关了门窗捕捉,还专门雇人搬砖移瓦,用水灌洞,四面围剿。
Thus, the rats caught and killed were thrown to an out-of- the-way place, heaped up like a hill. It took several months for the stench to dissipate.
几年后,这位先生迁居外地,另一户人家搬进来居住。老鼠仍旧像过去那样为非作歹,肆无忌惮。
The new master was very angry. He said: "These shameless pests steal things and make trouble so devastatingly. How could they be tolerated?"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三则,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姑息养鼠
他生于子年,而且老鼠被认为是子神,所以他特别袒护老鼠。他不但不养猫和狗,而且不准仆人打老鼠。他家的粮仓、厨房,任凭老鼠怎么横行,也从来不去过问。于是,老鼠互相转告,纷纷搬到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住,饱食终日,安然无恙。
This gentleman's house was so ruined by the rats that there was neither an intact utensil nor a whole garment on the clothes rack. Even his own food was mostly leftovers by the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