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法事活动——设坛
道教礼仪暨道教文化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一 道教礼仪常识
二 道教常用术语 三 道教常用法器
一 道教礼仪常识
1、进庙门的讲究:
衣冠整洁
须走两边
左入迈左脚
右入迈右脚
门槛中间不可走
一 道教礼仪常识
2、跪拜礼圣的规范动作:
游人,香客先要将身上背的,手里提的包放在 拜垫旁边,然后在神像前左、右两边的蒲团后端立, 默祷所祈之事意,然后行三禮九叩。
三 道教常用法器
6、幢(chuáng)幡:
法坛仪仗常用法器。幢、幡 的区分在于:幢顶有盖,并有执 杆,可以手持;幡顶无盖,有手 持者,亦有悬挂于神像两侧。法 坛设置幢幡主要用于盟天告地、
昭真召灵。也用于供养、严饰 道场。
拱手还礼。 一礼三叩 三礼九叩 经坛法器、香案蜡烛、供奉物品(食品)不
可随意乱动。
一 道教礼仪常识
6、供品的讲究:
香
水
花
供品
灯
果
二 道教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语
1、法事:
就是道教的斋醮(jiao)科仪,俗称 “道场”,谓之“依科演教”。
二 道教常用术语
2、早晚课:
二 道教常用术语
3、开光: 道教仪式之一。开光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
三 道教常用法器
5、法剑:
又名“宝剑”、“令剑”、“七星 剑”。在钢铁锻制的剑身两面,各镶有 青铜制的北斗七星图样,靠近剑柄处有 龙、符的图案。道教认为宝剑是斩妖诛 魔的强力法器。也有一种是在剑身上刻 有符咒的木剑,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 木雕制,又称“桃剑”。道士在行法时, 也有拿菜刀代替法剑者。
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 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 必不可少的仪式。
道教音乐简史

道教音乐简史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音乐、养生雅乐等音乐的统称。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祭祀音乐及各地民间音乐有密切关系,因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斋醮是道教举行祭祷的一个宗教仪式。
何谓斋,道书《云笈七签》卷三十七《斋戒序》说:“夫斋者,齐也。
齐整三业,乃为斋也。
”即使身、口、心均清净,整洁肃穆,以表示祭神的虔诚。
这与《礼心?曲礼上》:“斋戒以告鬼神”,《说文》云:“醮,祭也,或从示”。
战国时楚人宋玉的《高唐赋》有“醮诸神,礼太一”。
《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帝时)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此种醮祭,为道教所继承。
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设坛,所谓“坛”,即在平地止,用土筑成高台,经师们在道坛上举行法事。
故建斋和坛醮,又来源於我国古代的坛祭。
道教斋醮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承袭了古代的祭祀音乐。
所以,中国早期的祭祀音乐是道教音乐的生成之源。
道教还有自己的音乐理论,见於道教的重要经书——《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等书。
大约成书于东汉顺帝(西元126至144年)的《太平经》(亦称《太平清领书》)对音乐的产生、用乐的目的以至乐律理论等方面均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自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兴起,古代的音乐理论研究者吸取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音乐乐律理论的哲学依据。
汉末直到北朝是道教音乐重要的创立期。
它发端于“三张”的五斗米道斋醮音乐,经过陶弘景富於创新的改革,再经过陆修静的整理规范,道教音乐便确定了自身的框架。
北魏时,道士寇谦之(365-448)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早年学张鲁的五斗米道,後又从成兴入嵩山修道。
北魏明帝神瑞二年(415年)寇谦之撰《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其中即有道教乐曲《乐夏诵》和《步虚声》,并改以往的直诵为乐诵,以锺、磬、鼓等法器伴奏,成为道教第一部经韵乐章。
至唐代,道教音乐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唐玄宗和一些音乐家参与道教乐章的创作和演奏,更使期盛况空前。
[资料]斋醮法事
![[资料]斋醮法事](https://img.taocdn.com/s3/m/3feb0d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9.png)
斋醮法事是道教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之为“道教法事”、“道教科仪”。
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服务于社会中广大的信教群众。
道教通过斋醮科仪的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来体现道教的教义思想和教徒的信仰行为。
主要表现道,神,济贫救苦等诸方面。
道教科仪中运用了许多的赞颂词章,和具有古老神韵的道教音乐,通过个司职道士形象的表现出来。
斋醮科仪有清醮和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请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雨祷晴,解厄消灾,祝寿庆贺等意义,属于太平醮事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类的法事。
我道观住观道士均毕业于江苏茅山道院系茅山宗上清派正宗传承。
住观主持宫观教务活动和从事斋醮法事活动。
1.进表科仪进表亦称“化表”“焚疏”。
是道教斋醮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科仪。
大体分三大步骤举行。
第一步为启坛:法师和道众入坛敬香,跪奏祝告,将醮坛幻化为瑶坛仙境。
第二步为请圣:五方神圣降临法场。
第三步为拜表:法师和道众奉请三师相助,行祭礼于司表仙官,以劳仙官递送表文到天庭,然后封表,行送表礼,众法师和道士致谢天神,献供上表结束退堂。
此为上表科仪的核心内容。
通过此科仪,道士将书写信众的名册、祈愿表文呈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降临法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我道观斋醮科目中的“茅山宗三茅真君天表”极具进表科仪的特色。
2.炼度科仪炼度科仪中《萨祖铁罐施食焰口大法》是一种常用的炼度科仪,另外也有《水火炼度科》也是炼度科仪中的一仪式单元。
举行炼度法事时,通过法师(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亡魂早升天界,脱离鬼道。
通过道众设坛、请神、安位,收招亡魂至道场中接受救苦天神的“炼度”。
其根本目的是使阴间超升阳间太平,斋主也可在度亡科仪中寄托哀思,将思亲之痛表现出来,以告先人。
炼度科中鲜明的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忠”“孝”礼仪。
3.上清派早晚坛功课早晚功课是住观道士的每日例行的科仪,在观道士每日卯、酉之时上殿做功课。
早晚唱赞功课经集。
宗教学:道教文化试题预测及答案解析

宗教学:道教文化试题预测及答案解析1、问答题在家居士怎样供祖师神位?正确答案:这个问题经常被人问起,也就是说在家信道需要供奉祖师么?如果需要该如何供奉呢?这就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住处小或是公共宿舍(江南博哥),当然不便设坛供奉祖师。
可请一张祖师的照片或写一个祖师牌位,在早晚或初一、十五、祖师圣诞日,把祖师的照片或牌位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必设置香炉、灯台,也不必供水、果、花、香,仅在神像前礼叩即可。
或者把祖师像请到一个洁净的地方,或夹在书中存放起来。
道法自然,心理长存善念即可,不必强行拘谨。
家中窄小,只一人信道,也当比照在公共场所的办法,以免引起家人的反感。
如果家人能理解并支持,住房又宽裕,可以设神位供奉。
设置神位,应该选择客厅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的位置。
神像背不可临窗,面不可对厕所、炉灶或直接对自己的卧床。
应当面对门、窗,阳光充足,使人进门便一目了然。
神像的其他供品要配置合适。
请回的神像大,其他的供品也要相应的大些。
请回的神像小,其他的供品也要相应的小些。
所燃的香,以细清香为原则,香类以自然的檀香、沉香为佳品,不宜用化学香料或动物香料调制而成的香。
家庭可以用电灯代替蜡烛。
应经常清理供桌、香炉、灯台,更换新的供品,每天要早晚一柱香,并要供水,外出之前,或回家之后应在神位前礼叩。
2、问答题四御是哪几位?正确答案:道教信奉的天神。
御,对帝王的敬称。
此指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二,南极长生大帝;三,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四,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道法会元》称“三清”、“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万神者。
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
3、问答题道教关于修道的主张是什么?正确答案:道教追求长生,追求成仙。
4、问答题三茅真君是何来历?正确答案: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
道教文化

道教仪式
• 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 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 • 统称为“斋醮”。“斋”就是齐,祭祀之前, 就是齐,祭祀之前, 统称为“斋醮” 整洁 • 身心;“醮”就是设坛修建祈禳法事。道教斋 身心; 就是设坛修建祈禳法事。 醮 • 又可区分三类:黄箓、金箓、玉箓。黄箓,专 又可区分三类:黄箓、金箓、玉箓。黄箓, • 用于超度亡录;金箓,除了超度外,还包含延 用于超度亡录;金箓,除了超度外, • 寿受生的内容;玉箓,专用于消灾祈福,祈求 寿受生的内容;玉箓,专用于消灾祈福, • 国泰民安。道场以天为计,有一、三、七、四 国泰民安。道场以天为计,有一、 • 十九天不等。 十九天不等。
道教文化
道教概览
•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 年的历史。 余 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 相连, 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 相连, 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 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 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 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 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 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 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 为教主。但是,一般学术界认为, 为教主。但是,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 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 完成于东汉, 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 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 • • •
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 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 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 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 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 )、慈善组 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 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
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
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
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
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
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
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
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
道教常用称谓、礼仪和节目-王雅军

谢谢观赏!
• 建醮:即作道场。 每年清明、农历七 月十五和十月初一 要做道场,为羽化 的道士超度亡灵, 也可以出资请道士 作道场。为羽化 (即死去)的道士 超度亡灵。寻常信 徒百姓为了祛病延 寿、祝寿庆贺或超 度亡灵,也可以出 资请道士作道场。
(三)道教的节目
道教以各位神仙以及各 派祖师的生日为节目, 比较庞杂,每逢节日要 举行隆重的斋醮,有的 还举办庙会集市。
道教常用称谓、礼 仪和节目
旅A1401-王雅军
(一)道教的主要称谓
1:男教徒称道士 2:女教徒称道姑 或女冠 3:道观负责人称 监院和住持 4:教外人对道姑 和道士一般可称为 道长
(二)道教的仪式
·斋醮:亦称斋醮科仪,道教 仪式。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 道袍,手持各异法器,吟唱着 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 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这 就是道教斋醮科仪,也就是法 事。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 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 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 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 祈求消灾赐福。很有名族特色。
道教“施食”道场中的供品的宗教涵义

道教“施食”道场中的供品的宗教涵义道教“施食”道场中的供品的宗教涵义“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咒语,上达告知神灵天尊,祈使斋主的九世父母以及一切亡魂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界,脱离苦海。
向神灵祭祀主要敬献的供品有香、花、灯、水、果、斋饭等。
上述六类供品在施食道场中的神学涵义和作用是:香:道教认为,焚香的主要用途有二。
其一是香味,能够调节、净化庙观的空气,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消除鬼神世界的一切杂秽。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意义。
道教认为,香是做法事道场的道人向神灵沟通的媒介和通途。
也就是说,主持道场的高功法师的存想、意念、祈祷、祝愿、希冀等,都是通过所焚香烟传达给上苍幽冥的。
既然施食是斋主举办的为亡灵超度的道场,那么,高功道人在青词绿章中的咒词、诵词,只有通过香火才能传达到上帝天尊、幽冥鬼魂,斋主的心愿才能实现。
所焚烧的香以檀香、云香、沉香、紫降香、茄兰香等“名贵五香”为主。
点燃时,不得用鼻子闻,也不得把香随意乱抛乱扔,必须按道教焚香的规矩和要求进行。
即先用残香借灯火点着,右手举香,左手护炉,口念咒语,虔心上香。
这样,神灵才能接受。
(萨祖铁罐施食祭炼科范》在讲述香的宗教意义时说道:“五炉初热降真香,传声丹音奏上苍。
法众一声仙梵举,群仙万里彩云祥。
斋主今将香供养,拔度幽魂上天堂。
”“香供养,金鼎放祥光,宝盖氤氲极乐界,祥云缭绕大罗天,呈瑞玉皇前;慈云布,飞下九重天,地府曹僚施法雨,丰都山下降灵烟,香散罪魂愆。
”花: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性命双修,得道成仙。
在出家人看来,神仙天界是同人间、甚至比人间好多少倍的地方,那里依然是鲜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洞天福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在施食道场里摆设鲜花,竭力在道场里营造一个与人间一样美丽温馨的氛围,为的是表示斋主对神灵及其居住地方的赞美,以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崇敬。
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动上苍,尽快地把各类冤魂超度出来。
三天道场法事科书

三天道场法事科书摘要:一、引言二、三天道场法事概述1.法事背景2.法事目的3.法事内容三、法事科书简介1.科书来源2.科书结构3.科书内容概述四、科书中的道家思想1.道家的宇宙观2.道家的道德观3.道家的修炼方法五、科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对传统文化的传承2.对现代人生活的启示3.对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六、结论正文:一、引言三天道场法事是我国道教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仪式,它承载着丰富的道教思想和信仰。
本文将对三天道场法事科书进行解读,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三天道场法事概述1.法事背景三天道场法事起源于道教,是一种祈求神灵庇佑、驱邪镇煞的仪式。
道教认为,通过举行法事,可以感通神明,从而达到消灾解厄、祈求平安的目的。
2.法事目的三天道场法事的主要目的是祈求神灵庇佑、驱邪镇煞,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此外,法事还有助于参与者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品质。
3.法事内容三天道场法事包括了许多环节,如设坛、诵经、拜忏、祈祷等。
其中,诵经是法事的核心部分,科书则是诵经的基础。
三、法事科书简介1.科书来源三天道场法事科书起源于道教经典,经过历代的传承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科书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道教的基本教义,也有具体的仪式规程。
2.科书结构科书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讲述道教的基本教义和宇宙观,中卷讲述道德观和修炼方法,下卷则是具体的仪式规程和咒语。
3.科书内容概述科书内容涵盖了道教的哲学、道德、宗教、文化等方面,既体现了道教的宇宙观、道德观,又传授了修炼方法和道教仪式。
四、科书中的道家思想1.道家的宇宙观科书中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道生成,道是宇宙的根本。
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追求道德的完善,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地。
2.道家的道德观科书强调道家道德观,主张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美德,认为道德是人类生活的基石。
只有遵循道德,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3.道家的修炼方法科书详细介绍了道家的修炼方法,如静坐、调息、炼丹等,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身心合一、与道合一的境地。
碗灯舞,高安道教文化的活化石

碗灯舞,高安道教文化的活化石碗灯舞(即碗龙灯)是古代道教设坛打醮超度亡灵的一项仪式,该仪式以古朴优雅的舞蹈为载体。
这种既有道教文化内涵又具民间艺术特色的活动现在濒临消亡,高安黄沙张村如今尚健在的两位老道士张儒太(生于1930)、张火辉(生于1922年),是高安原生态碗灯最后的传承人了。
碗灯舞属高安民间一个急需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高安道教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是做“法事”,即“打醮”。
历代道士都是道教文化活动的职业传承者。
法事有阴、阳之分。
阴法事分四大类,即丧事(包括戒灯、荫七、满月、过七月半)、打醮(包括公醮、私醮、清醮、三官会醮等)、谢士(即动土之后的谢神法事)、朝阳。
阳法事主要有“和禳十保”等,是为患病命危之人消灾保寿而做的。
这些活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十分盛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法事活动逐渐消沉冷落。
“文革”期间,道教“法事”活动遭禁锢,此后道教活动濒临失传。
以“法事”为内容的道教文化活动在高安历史文化时空上留下了一道斑斓绚丽的光痕,尽管它存在一些封建迷信糟粕,但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和舞蹈的“活化石”,同样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碗龙灯(又称滚碗龙)是“法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穿花、五子归根、三焦、丢铙等都是融技艺、舞蹈、音乐为一体的道教文化活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碗灯舞”就是在碗龙灯的基础上提炼创作出来的。
碗灯舞的表演程序共有十五节。
开场打奏过后,由八个男子上场,八个男子均头裹黑巾,身穿青襟短衣,腰系箍带,脚穿薄底快靴,双手各端一只镶有红绿鳞形纸片的普通碗,碗内装油点,排成 V字形单行穿插拉开场面,此第一节。
紧接由简而繁,改 V字形穿插为穿四角,名曰“挂斗”,此第二节。
从第三节开始才是正式礼拜活动。
第三节为小碗对舞,第四节属虔诚互演,顶礼净心之举,真正的面礼膜拜是第四节成“双龙出水”队形,面似玉皇神像,成双行礼拜,与此同时必须烧表超度。
第五节开始则为娱神活动。
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宗教概述

第三节 道教
(二)道教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书的总集。唐代编出第一部 《道藏》。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辑成《大 宋天宫宝藏》,奠定了道藏编纂体制。 (三)道教的徽志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八卦是中国古代 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由三条长画或断画组 成的八种图式。
2018/7/19 33道教标志源自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1、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取 得国教的地位。
2、外来宗教进入我国被不同程度的汉化,形成
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宗教派别。
3、我国的宗教具有民族性。 4、中国的宗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务实性。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三、中国的宗教政策 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 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自由,无神论和有神论应相互 尊重。 2、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 行,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 正常宗教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4、宗教和国家政权相分离,和教育、行政、司法 相分离。 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第二节 佛 教
(二)佛教的发展: 1.佛教发展简史
(1)原始佛教时期:BC六世纪中叶——BC四世纪中 叶 (2)部派佛教时期:BC四世纪中叶,分裂为上座部 派佛教和大众部派佛教。
(3)大乘佛教时期:公元一世纪左右,大众部派中产 生大乘佛教,把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佛教。
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大鹏古城历史知识定向竞赛题

战国 阴沉木金丝楠
独木舟博物馆 独木舟博物馆
在赵家祠中,找出赖姓,排在第几行第几列?(从上往下数行数,从左往右数 列数)
赵家祠
题目
答案
答案来源
大鹏所城的全称是? 大鹏所城在明清时期起着什么作用? 大鹏所城是明清时期什么地区的海防军事要塞?
Hale Waihona Puke 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 主义者 岭南
门票简介 门票简介 门票简介
大鹏所城于何年何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
门票简介
大鹏所城所在鹏城村于何年何月被建设部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香港回归
赖恩爵纪念牌碑
在赖恩爵将军第,悬挂了一幅红色纪念碑,“南京条约今洗雪”,另一句是什 么?
鸦片毒害永难忘
赖恩爵纪念牌碑
在赖恩爵将军第,悬挂了一幅红色纪念碑,“鸦片毒害永难忘”,下一句是什 么?
南京条约今洗雪
赖恩爵纪念牌碑
赖氏“三代五将”中,赖信扬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对应的品级是什么?
正一品
赖氏“三代五将”
2003
门票简介
2004年,大鹏所城被评选为“深圳八景”中的第几位?
第一位
门票简介
赖恩爵被道光皇帝赐封的名号是什么?
呼尔察图巴图鲁
赖恩爵简介
赖恩爵的出生年份?
1794
赖恩爵简介
道光二十三年,赖恩爵被升任至什么官位?
广东水师提督
赖恩爵简介
在赖恩爵将军第,悬挂了一幅红色纪念碑,上写“还我祖愿”。这里的“祖愿 ”指代什么?
求为买食
文颜武赖
天后宫香火鼎盛,每隔几年举办一次“打醮”活动?(打醮,道士设坛为人做法 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
龙虎山拜斗流程

龙虎山拜斗,也称为北斗朝科或北斗解厄法事,是道教正一派中的一项重要仪式,主要目的是祈求北斗七星的庇佑,消除灾厄,增进福禄。
流程:
1.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拜斗所需的法器、法坛、法衣等物品。
同时,要选择一个吉日和吉时进行拜斗仪式。
2.设坛:在拜斗前,需要在室内或室外设立一个法坛,坛上摆放各
种法器、香烛、符咒等物品。
3.净身:在拜斗前,需要进行净身仪式,以去除身上的污秽和邪气。
净身方法可以是沐浴、更衣、漱口等。
4.祭祀:在拜斗过程中,需要祭祀天地神灵,以祈求神灵赐福和保
佑。
祭祀时,需要上香、献酒、献饭等。
5.拜斗:在祭祀完毕后,进行拜斗仪式。
拜斗时,需要按照一定的
顺序和方法进行,以达到驱邪、祈福的目的。
拜斗过程中,还需要念咒、画符、舞剑等。
6.收场:拜斗结束后,需要进行收场仪式,以结束拜斗状态。
收场
时,需要将法器、法坛等物品收拾好,同时还需要进行感恩、谢神等仪式。
7.后续事项:拜斗结束后,还需要注意一些后续事项,如保持坛场
清洁、归还借用物品、感谢参与者等。
斋醮的意义

斋醮的意义1、斋醮与文学斋醮中的步虚和青词,居于两种文学体裁,二者合称为赞颂词章。
早在寇谦之、陆修静时,即件有《华夏颂》《步虚词》等。
现存许多斋醮科书,皆有大量的步虚词。
现行《全真早坛功课经,步虚》为因言:“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河海静城,山岳香烟。
万灵振伏,招集群仙。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
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青词,亦称绿章,原为道场所用表文。
唐李肇《翰林志》说:“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皆用青藤纸书朱宇,谓之青词”。
宋人真德秀等人文集内,皆载青词,遂成为一种文体。
陆游诗云:“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甚至在道教斋醮盛世行的明代,如顾鼎臣、袁炜、李春芳、严讷、严篙等辈,皆以青词而获皇帝青睐,人称“青词宰相”。
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过镇江时,为江上赛神道士留下一首青词佳作,曾为毛主席在文章中引用,流传甚广,这首青词为: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投,不拘一格降人才。
除道士、文人之外,帝王也有为斋醮作赞颂词章者。
如宋太宗、宋真宗和宋敏宗等分别撰写了《步虚词》、《散花词》《白鹤赞》、《玉清乐》、《太清乐》等数十首乐章。
近人刘师培在《读道藏札记》中评论这些皇帝的作品说“虽系道场所讽,然词藻雅丽,于宋诗尚称佳。
”由于斋醮活动遍及社会,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
如明代成书的《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潘道士解禳,六十五回吴道士迎殡,六十七回黄真人荐亡等情节,显然受到明代斋醮盛行的影响。
2、斋醮与音乐斋醮音乐,包括步虚、偈、赞、颂、谐等韵曲,和独唱、合唱、吟唱、道白筹声乐,以及器乐、打击乐等多种音乐形式。
自从寇谦之提倡“音诵”,并于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年)传《云中音诵新科之诚》算起,则道教斋醮音乐的历史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七十多年。
在历史发展的慢慢长河中,斋硅音乐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互融汇,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构成道教独特的音乐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
现存《道藏》保存了两部古代道教乐谱,一部是《玉音法事》,共3卷,记载了唐宋道曲50首。
龙山药王民俗之四:打药王醮

龙山药文化系列药王民俗之四:打药王醮郭锦辉李双鸿打醮,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
民众为了感谢神灵带来一年的收获,祈求上苍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种祭祀活动也在农村上演,以此来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与庇佑。
据《昭明文选》指出:"醮诸神,礼太乙"。
而《隋书》中指:"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
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的目的,是古代农民百姓对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
祭典乃通过道士、和尚为媒介与鬼神沟通,这个活动称之为"醮"。
醮亦分有平安醮、瘟醮、庆成醮、火醮等四类。
此后道士为人设坛念经祈祷叫"打醮"。
于汉末道教盛行之后,逐渐衍变成"僧道设坛祭神"的专有名词,其原始意义,主要在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最后成为了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合而二为一的民间祭典活动或传统节日。
打醮名目繁多。
有祈求平安的"打平安醮";有驱瘟疫、除天灾、许愿打醮;有收成好,打醮酬谢;有丧葬,请道士打醮。
打醮时,要设斋道祭祀,道士击鼓诵经,甚至有举行演戏娱神诸活动。
打醮之俗可溯及先秦。
宋玉的《高唐赋》中已有"醮诸神"的记载。
以后各朝各代,这种延请道士通过祭祀消灾求福、超度亡灵的仪式绵延不断。
清代顾张思的《土风录》卷二"打醮考"载:"黄老之学,本于清净自然,地狱天堂,何尝言及。
黄冠辈见僧获利,从而效之,送魂登天,代天肆赤欠,谓之练度,可笑甚多,如罗天大醮、平安大醮,名目不胜记述,即今之打醮也。
"黄土高原上人承袭了这种习俗,直至现在。
自古以来,梅山的龙山地区地区道教盛行。
位于涟源市西南的道教圣地龙山被誉为药王神山,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四月二十八、八月初一都举行盛大的祭祀庆典。
农村做道场的流程

农村做道场的流程做道场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
旧俗死了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请道士做道场,超度亡魂。
做道场的时间长短不一,主要视丧家财力而定。
做道场在堂屋内,其程序一般为设坛、开坛法事(包括请水、迎神树幡、安神祭灶、申文上牒、破狱、散花、坐台、焚祝贡天,拜忏、放河灯、收榜倒幡、祭车夫、烧纸等内容),送神倒坛。
设坛即作准备工作,先在堂屋的上方墙壁上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大法师画像,两旁挂十殿阎王像,中设神堂。
然后将桌子摆成品字形或八字形为神案,桌上摆有《道德经》、《南华经》、《心印经》、《太乙救苦经》等经书并挂太极图于桌前,中供张天师小塑像。
再在神案四周摆放锣鼓铙钹、唢呐等乐器,地上置跪拜用的棕蒲团,门前悬挂黄纸,上书存亡榜文,并准备好法器,诸如引罄、招魂铃、铛、令牌、木鱼、朝王简、玉如意等。
开坛法事中的清水由道场主事束冠着袍,率徒众及孝子,敲锣打鼓至河边或井边,做堂法事,用净罐取水回坛,再摇铃唱道歌,遍洒净水,以禁秽净坛。
开坛后即迎请诸神安位,然后在院外用长竿树立一幡,幡长丈余,这就是迎神树幡。
安神祭灶即在经堂向主人家的神龛安神,然后去厨房祭灶神。
申文上牒即书写文书,上奏天庭。
此事由道场主事亲持,书写者需先沐浴更衣,净手焚香,在神水香烟熏洒过的净室内用正楷字书写申文,写好后封于方形桶内,迎入经堂香灯供奉,做堂法事,跪拜焚化,表示申文上奏天庭,然后上牒通知东、南岳大帝及十殿阎罗王。
破狱在深夜进行,先于屋前坝子上用石灰划出地狱线路和门道,用三根木橙搭成金桥,道场主事扮作救苦天尊,手执杖剑,率徒众由经堂出门,孝子端亡人灵牌紧随,于锣鼓声中沿石灰线冲入“地狱”,将亡灵救出,使其免受轮回之苦。
散花在后半夜进行.主事、徒众及孝子于堂屋内团团转,后面跟随一人端一簸箕纸花,边走边唱,唱完一段撤一次花。
坐台又称放堰,先于堂前空坝搭一高台,徒众至经堂迎请主事上台,顿时鼓乐喧阗,主事于台上宣布奉张天师敕令,诛妖镇邪,接着书符念咒,令徒众于门内外遍贴符咒镇压百邪,然后赈济孤魂野鬼,大焚钱山,撤红线和鬼弹子,最后主事扯个筋斗翻落下台。
导游基础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世界三大饮料指( )。
A.葡萄酒、茶、咖啡B.茶、咖啡、可可.C.咖啡、果汁、啤酒D.啤酒、茶、咖啡正确答案:B解析: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爽口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自然清新的茶香,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
2.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始建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正确答案:C解析:江南贡院坐落在南京繁华的夫子庙地区,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3.我国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产区辽阔的茶叶品种是()。
A.红茶B.乌龙茶C.花茶D.绿茶正确答案:D解析: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
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4.()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
A.英国B.美国C.芬兰D.法国正确答案:D解析: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
5.世界七大古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遗迹位于埃及的()。
A.塞得港B.亚历山大C.开罗D.苏伊士正确答案:B解析:世界七大古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遗迹位于埃及的亚历山大。
6.为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皇帝必须亲自去天坛祭天。
祭天在京城南郊,时间在()。
A.秋分日B.冬至日C.夏至日D.春分日正确答案:B解析:祭天在南郊的天坛,时间在冬至日;祭地在北郊的地坛,时间在夏至日;祭日于东郊的日坛,时间在春分日;祭月于西郊的月坛,时间在秋分日。
7.著名的吉林“树挂”属于一种奇特天气景观,这种天气景观被称为()。
A.云海B.雾凇C.烟雨D.霞景正确答案:B解析:雾凇俗称树挂。
隆冬时节,当北方无数条江河匍伏在冰层下喘息时,唯独环绕吉林市区这段松花江水(约50公里)缓缓流淌。
有关下元节民间传统活动

有关下元节民间传统活动下元节民间活动斋设醮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莆仙民间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下元节的文化内涵上元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所说的〝官〞,其含义并非〝官员〞的〝官〞,而有〝宇宙构成元素〞这样的意思.道教认为:三元之气生成人伦,并滋养万物.有分析认为,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故而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下元节民间传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的法事活动——设坛
道士法事,必设坛。
坛之设,或为雷坛,其目的是为了祈雨;或为蘸坛,这是一种修行。
祷雨之事,原本在儒家祭祀之典中也存在,一般是皇帝亲自至山川坛祭祀。
如洪武三年(1370)六月,因久早不雨,明太祖“素服草履,徒步出谐山川坛,设蒿席露坐,昼曝于日,顷刻不移。
夜卧于地,衣不解带”。
有时祷雨,也采用道教法事。
洪武元年,京师大早,从夏五月一直到秋七月,均无雨。
于是就召道土周玄真在冶城山设雷坛。
先是研朱书铁符,投扬子江中,顿时波涛汹涌。
随后,玄真又夜坐斗下,存神窈冥,绕身达旦。
最后,才握剑上坛,“召风师霆伯誓之。
俄阴云蔽空,大风拔木,雨降如翻盆”。
这种雨又称“法师雨”。
永乐四年(1408)冬十一月,成祖命道录司合天下道士,在朝天宫、神乐观、洞神宫建坛,共祷祀达七昼夜。
成祖自己也“居斋宫,端拨一心,敬戒有严”。
在民间,设坛祈禳也成一时风气。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民间祈被,往往“悬榜高筑坛场,张盖而公行衡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