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1. 试验概述1.1. 试验模型简介模态分析试验所采用的模型为钢质简支梁,截面尺寸为50mm ×8m ,跨径680mm ,简支梁的几何尺寸如图 1-1所示。

图 1-1钢质简支梁模型几何尺寸图钢质梁的材料参数为:质量密度37850/kg m ρ=,弹性模量为52.010E MPa =⨯。

2. 理论计算等截面简支梁的频率计算公式为:2n n ωπ=⋅⋅⋅ 式中:n ω为各阶圆频率,EI 为抗弯刚度,m 为单位长度质量,L 为梁长。

由已知数据得:弹性模量:112.010E Pa =⨯截面抗弯惯矩:33129450810 2.133101212bh I m --⨯==⨯=⨯ 单位质量:6785050810 3.14/m bh kg m ρ-==⨯⨯⨯=梁长:0.68L m =代入上述公式得圆频率:()2222248.787/n n n rad s ωππ=== 频率:()2239.616/22n f n rad s ωππ==== 计算各阶模态频率,如表 2-1所示:表2-1各阶模态频率3.有限元分析3.1. 梁单元建模Fini/cle/prep7/vup,1,zEt,1,beam3 Mp,ex,1,2e8 Mp,prxy,1,0.3 Mp,dens,1,7.850 B=0.050H=0.008L=0.680Area=b*hIzz=b*h*h*h/12 R,1,area,izz,hK,1K,2,0.680L,1,2Latt,1,1,1 Lesize,all,,,50 Lmesh,allKsel,s,,,1 Dk,all,ux Dk,all,uy Dk,all,uz Ksel,s,,,2 Dk,all,uy Dk,all,uzFini/solu Antype,2 Modopt,lanb,7 Mxpand,7 allselSolveFini/post1Set,list计算各阶模态频率,如表3-3所示:表3-1各阶模态频率3.2. 板壳单元建模Fini/cle/prep7/vup,1,zEt,1,shell63Mp,ex,1,2e8Mp,prxy,1,0.3Mp,dens,1,7.850R,1,0.008Blc4,,-0.050/2,0.680,0.050 Aatt,1,1,1Esize,0.008Amesh,allNsel,s,loc,x,0D,all,ux D,all,uyD,all,uzNsel,s,loc,x,0.680 D,all,uyD,all,uzFini/soluAntype,2 Modopt,lanb,7 Mxpand,7allselSolveFini/post1Set,list计算各阶模态频率,如表3-3所示:表3-2各阶模态频率3.3. 实体单元建模Fini/cle/prep7/vup,1,zEt,1,solid45Mp,ex,1,2e8Mp,prxy,1,0.3Mp,dens,1,7.850Blc4,,-0.050/2,0.680,0.050,0.008 Lsel,s,length,,0.680Lesize,all,,,100 Lsel,s,length,,0.050 Lesize,all,,,10 Lsel,s,length,,0.008 Lesize,all,,,1 Vatt,1,,1, Vmesh,allNsel,s,loc,x,0D,all,uxD,all,uyD,all,uzNsel,s,loc,x,0.680 D,all,uy计算各阶模态频率,如表3-3所示:表3-3各阶模态频率4.试验模态分析4.1. 几何结构和节点设置图4-1模态几何结构和节点分布图4.2. 模态频率和阻尼试验测试所得钢质梁各阶模态频率和阻尼如表4-1所示。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1.引言模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动力学方法,旨在研究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加固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结构体系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结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固有频率,并利用模态分析方法绘制结构的振型图。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模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3.实验材料和方法(1)材料:实验所用的结构是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由若干根长木棒组成。

(2)方法:悬挂测频仪对结构进行激振,通过麦克风捕捉振动信号,并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4.实验过程(1)组装结构体系: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组装简单桥梁模型,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悬挂测频仪:将测频仪正确安装在结构体系的一侧,并调整好位置和角度。

(3)激振:根据测频仪的说明书,调节激振源的频率和幅值,使结构产生振动。

(4)数据记录:用麦克风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采集和记录数据。

(5)模态分析:利用采集的数据,进行模态分析,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6)数据处理: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绘制振型图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和数据处理,得到结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固有频率分别为f1、f2和f3、根据模态分析方法,绘制结构的振型图。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进行误差分析、灵敏度分析等。

6.结论本实验利用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一个简单的结构体系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通过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验证了模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结构振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模态分析实验技能。

7.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结构的振动特性,对于结构设计和加固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和思考,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果。

但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精确性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在结构工程领域中,结构模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旨在研究和了解结构的固有特性,包括自然频率、振型和阻尼等。

通过模态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对外界激励的响应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态分析方法对某一结构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获取结构的模态参数。

2. 实验设备和方法2.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 - 振动台:用于提供激励力的设备。

- 振动传感器:用于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

-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

2.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结构模态分析: 1. 确定实验对象:选择待测试的结构,并对其进行准备,如清洁表面、固定传感器等。

2. 安装传感器: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结构的关键位置,以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

3. 准备振动台:调整振动台的参数,如频率、振幅等,以提供适当的激励力。

4. 开始振动测试:启动振动台,通过施加激励力对结构进行振动,并同时采集传感器的数据。

5.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的数据,进行模态分析,计算结构的自然频率、振型等参数。

6.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模态参数,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进行评估。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构的模态参数: - 自然频率1:X Hz - 自然频率2:Y Hz - 自然频率3:Z Hz同时,我们还得到了结构的振型图,描述了结构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振动形态。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进行初步评估。

通过比较得到的自然频率和已知的设计要求,我们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共振现象;通过分析振型图,我们可以了解结构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振动特点。

5. 结论本实验通过结构模态分析方法,获取了待测试结构的模态参数,并对其稳定性和响应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在给定的激励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

这些结果对于结构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综合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机械结构固有模态实验班级:机械32实验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张豪47 张唯48赵亮49 景世钊33王汝之42 朱金格28实验小组组长:张豪实验报告日期: 15/12/12实验目的:针对机械结构(简支梁、悬臂梁、圆盘)的固有模态进行分析,了解几种常用的结构动态特性激励方法,掌握机械结构固有模态的测试系统设计、测试系统搭建、数据采集及信号分析方法和技术。

实验原理:模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模态分析方法是把复杂的实际结构简化成模态模型,来进行系统的参数识别(系统识别),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系统的数学运算。

通过实验测得实际响应来寻示相应的模型或调整预想的模型参数,使其成为实际结构的最佳描述。

主要应用有:用于振动测量和结构动力学分析。

可测得比较精确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模态阻尼、模态质量和模态刚度。

可用模态实验结果去指导有限元理论模型的修正,使计算模型更趋完善和合理。

用来进行结构动力学修改、灵敏度分析和反问题的计算。

用来进行响应计算和载荷识别。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工程实际中的振动系统都是连续弹性体,其质量与刚度具有分布的性质,只有掌握无限多个点,在每瞬时的运动情况,才能全面描述系统的振动。

因此,理论上它们都属于无限多自由度的系统,需要用连续模型才能加以描述。

但实际上不可能这样做,通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归结为有限个自由度的模型来进行分析,即将系统抽象为由一些集中质块和弹性元件组成的模型。

模态分析是在承认实际结构可以运用所谓“模态模型”来描述其动态响应的条件下,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寻求其“模态参数”,是一种参数识别的方法。

模态分析的实质,是一种坐标转换。

其目的在于把原在物理坐标系统中描述的响应向量,放到所谓“模态坐标系统”中来描述。

这一坐标系统的每一个基向量恰是振动系统的一个特征向量。

也就是说在这个坐标下,振动方程是一组互无耦合的方程,分别描述振动系统的各阶振动形式,每个坐标均可单独求解,得到系统的某阶结构参数。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一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用不测力模态分析法测量简支梁的模态参数、实验目的(1)学习不测力实验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2)掌握用不测力模态分析法测量结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模态阻尼比的方法、实验系统框图三、实验原理所谓不测力法就是在试验过程中不需要测量激励力的方法。

工程中的的大量结构和机器都是很难人工施加激励力的。

其结构的响应主要由环境激励引起的,而这些环境激励是既不可控又难以测量的。

不测力法只能利用系统的响应数据对固有频率、模态振型、模态阻尼或阻尼比这几个模态参数进行估计,而这几个模态参数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工程中结果动力特性分析的要求。

不测力法模态软件利用测量得到相应的自功率谱、互功率谱、传递率和相干函数进行模态参数估计。

前述的运行模态分析法(OMA属于不测力模态分析法。

不测力法也可分为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类型。

使用范围与测力法一致。

图解法也可选用自互功率谱综合法或传递函数法,解析法可选用随机子空间法(SSI)。

四、实验步骤简支梁的几何尺寸为:长(x向)625mm宽(y向)50mm使用不测力法做其z方向的的振动模态,实验过程如下。

1. 测点的确定可以将简支梁分出八等分,即九个结点,去掉两端的两个节点以及2号节点,共选取6个测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将传感器放置于每一个等分点处。

2. 连接仪器将两个测量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接入采集器的的通道1和通道23. 测量设置打开仪器电源,启动分析软件,选择频谱分析模式。

新建4个窗口,分别显示通道1和通道2的时间波形以及通道1和通道2的平均谱,平衡清零后,即可开始采样。

4. 参数设置(1)系统参数设置:采样频率:2kH z;采样方式:连续;触发方式:自由采集;平均方式:线性平均;平均次数:100次;时域点数:2048点;窗类型:海宁窗•(2)通道参数设置:参考通道:通道1。

工程单位和灵敏度:参考实验十。

本实验中,两个传感器的灵敏度必须设置正确。

模态参数:编写测点号和方向。

实验时,将其中一个传感器放置在参考点处,并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该传感器位置不变,其通道的“几何参数(模态参数)”栏中“参考标识”打“V”,其余通道的“参考标识”打“X”;移动另外一个传感器进行测量,在每一批次的测试过程结束之后,都要对通道2的测点编号进行设置,具体做法与测力模态分法相似。

模态分析报告【范本模板】

模态分析报告【范本模板】

汽车挡风玻璃模态试验报告(模态分析理论与试验第三小组)**: **小组:三组学号:*******目录1 试验目的 (3)2 试验仪器 (3)3 试验对象 (3)4 试验测量和分析系统 (4)5 实验原理 (5)5.1 传递函数 (5)5.2 相干函数 (5)5.3 误差控制 (6)6 模态分析方法和测试过程 (7)6.1 激励方法 (7)6 .2 结构安装方式 (7)7、实验步骤 (8)7.1测点的确定 (8)7.2 仪器连接 (9)7.3 结构生成及约束 (9)7.4 参数设置与采样 (9)7.5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10)8、实验结果和分析 (13)8.1 模态频率和阻尼 (13)8.2 试验与仿真对比 (18)8.3 分析结论 (21)1 试验目的1。

学习模态分析原理和模态测试方法;2。

试验分析得到汽车挡风玻璃的前15阶模态的模态参数;3.试验分析汽车挡风玻璃的动态振动特性;4。

为汽车挡风玻璃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的修改提供可靠依据.2 试验仪器试验仪器如表1所示:表1 试验仪器列表3 试验对象试验对象:POLO三厢车前挡风玻璃.实验对象附件描述见表2表2 实验对象描述4 试验测量和分析系统试验测量分析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试验试验激振系统,响应采集系统,模态分析和处理系统。

其中,(1) 试验激振系统包括:江苏联能LC系列力锤;(2) 响应采集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DASP信号采集系统;(3)模态分析和处理系统主要是DASP和Matlab软件。

具体的组成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模态试验测量分析系统模型示意图图2模态试验测量分析系统-电荷放大器图3模态试验测量分析系统—INV 306U DASP数采系统5 实验原理5。

1 传递函数试验模态分析是基于系统响应和激振力的动态测试,即通过振动测试,经信号处理和参数识别确定系统的模态参数,建立以模态参数表示的运动方程.从模态分析理论可知,这些参数可以通过传递函数或频响函数曲线进行分析求得。

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梁的模态特性,包括固有频率和振型;2. 掌握梁模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激振、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等;3. 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和调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梁的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振动特性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共振法进行梁的模态分析,即通过激振使梁产生振动,通过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得到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2. 实验材料:一根等截面简支梁。

四、实验步骤1. 将梁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梁的支承条件符合简支梁的要求;2. 将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梁上,用于采集梁的振动信号;3. 连接信号采集系统和数据采集卡,确保信号采集系统与计算机正常连接;4. 开启激振器,进行激振实验;5. 采集梁的振动信号,并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如滤波、去噪等;6. 利用信号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梁的几何参数:长度L=1000mm,宽度b=50mm,高度h=100mm;(2)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2.06×10^5 MPa,密度ρ=7850 kg/m^3;(3)实验得到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 实验结果分析(1)固有频率: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分别为f1=50Hz、f2=120Hz、f3=180Hz;(2)振型:通过频谱分析,得到梁的前三阶振型如图1所示。

图1 梁的前三阶振型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本实验所采用的模态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梁的模态分析基本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2. 熟悉了实验设备的操作和调试,为今后进行类似实验奠定了基础;3.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采用的模态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工程实际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激振器的激振频率应与梁的固有频率接近,以提高实验精度;2. 信号采集时,应确保传感器粘贴牢固,避免信号干扰;3.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注意滤波、去噪等预处理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4. 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梁的振动现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Abaqus模态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Abaqus模态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Abaqus模态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一、引言模态分析是结构动力学中的重要分析方法,它用于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Abaqus 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为模态分析提供了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使用 Abaqus 进行模态分析的实验过程、结果以及相关分析。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Abaqus 软件对给定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获取其固有频率和振型,评估结构的动态特性,并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三、实验模型实验所分析的结构为一个简单的悬臂梁,其几何尺寸为长1000mm,宽 100mm,高 50mm。

材料属性为弹性模量 E = 21×10^11 Pa,泊松比ν = 03,密度ρ = 7800 kg/m³。

四、实验步骤1、模型建立在Abaqus/CAE 中创建部件,使用草图工具绘制悬臂梁的截面形状,然后通过拉伸操作生成三维实体模型。

定义材料属性,将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等参数输入到材料定义中。

划分网格,采用合适的网格类型和尺寸,以保证计算精度和效率。

2、边界条件设置在悬臂梁的固定端设置完全固定约束,即限制所有自由度。

3、分析步设置创建模态分析步,指定分析的模态阶数。

4、求解提交作业进行求解计算。

五、实验结果1、固有频率求解完成后,得到了悬臂梁的前 5 阶固有频率,分别为:一阶固有频率:f1 = 5234 Hz二阶固有频率:f2 = 31567 Hz三阶固有频率:f3 = 78912 Hz四阶固有频率:f4 = 125678 Hz五阶固有频率:f5 = 187534 Hz2、振型各阶固有频率对应的振型如下:一阶振型:悬臂梁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振动,固定端振幅为 0,自由端振幅最大。

二阶振型:悬臂梁在水平方向上的弯曲振动,固定端振幅为 0,自由端振幅最大。

三阶振型:悬臂梁的扭转振动,固定端扭转角为 0,自由端扭转角最大。

四阶振型:悬臂梁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复合弯曲振动,振幅分布较为复杂。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结构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提高对结构动力性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结构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受到外部激励时,其自由振动特性的过程。

结构模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结构模型:根据结构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2. 划分单元: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如梁、板、壳等;3. 单元刚度矩阵:根据单元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计算单元刚度矩阵;4. 总刚度矩阵:将单元刚度矩阵组装成总刚度矩阵;5.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解总刚度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结构模态分析实验台、计算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2. 实验材料:实验台结构、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3.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台:将实验台结构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结构稳定;(2)安装传感器:在实验台结构上安装传感器,用于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3)连接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设置采集参数;(4)进行实验:对实验台结构施加激励,采集结构的振动数据;(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采集到实验台结构的振动数据,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3. 结果分析:(1)固有频率: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台结构的固有频率分别为f1、f2、f3、f4、f5等;(2)振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台结构的振型分别为第1阶振型、第2阶振型、第3阶振型等;(3)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台结构的动力性能,如刚度、稳定性等。

五、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结构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了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3.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对结构动力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模态分析报告

模态分析报告

模态分析报告一、引言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等重要参数,为结构的设计、优化和故障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次模态分析的对象是一个机械结构,旨在评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性能。

二、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模态分析基于结构动力学的原理,假设结构在自由振动时的响应可以表示为一系列固有模态的线性组合。

每个固有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固有频率反映了结构的振动特性,振型则描述了结构在该频率下的振动形态。

三、实验设备与方法1、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模态分析软件。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结构在振动时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模态分析软件则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实验方法首先,在结构的关键位置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并对传感器进行校准。

然后,对结构施加激励,激励方式可以是锤击法或激振器法。

在激励过程中,同时采集传感器的数据。

最后,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模态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固有频率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前若干阶固有频率。

固有频率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结构的刚度特性。

较低的固有频率通常与结构的整体振动相关,而较高的固有频率则与局部结构的振动有关。

2、振型振型是结构在特定固有频率下的振动形态。

通过观察振型,可以了解结构在振动时的变形模式。

例如,某些振型可能表现为弯曲变形,而另一些振型可能表现为扭转变形。

3、模态参与因子模态参与因子反映了每个模态对结构总体响应的贡献程度。

通过分析模态参与因子,可以确定哪些模态对结构的动态性能影响较大。

五、结果讨论1、结构刚度评估根据固有频率的大小,可以对结构的刚度进行评估。

如果固有频率较低,可能表明结构的刚度不足,需要进行加强或改进。

2、共振风险分析当结构的工作频率接近其固有频率时,可能会发生共振现象,导致结构的振动加剧,甚至损坏。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共振频率范围,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共振的发生。

桥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桥梁模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桥梁模态分析,了解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

通过实验,加深对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理解,为桥梁设计、维护和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桥梁模态分析是研究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桥梁结构的振动特性,可以了解其在受到外部激励时的响应情况。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振动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桥梁结构的振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m\ddot{u} + c\dot{u} + ku = F(t) \]其中,\( m \) 为质量矩阵,\( c \) 为阻尼矩阵,\( k \) 为刚度矩阵,\( u \) 为位移向量,\( F(t) \) 为外部激励。

2. 特征值问题:桥梁结构的振动方程是一个齐次方程,当外部激励为零时,解的形式为:\[ m\ddot{u} + c\dot{u} + ku = 0 \]通过求解该齐次方程的特征值问题,可以得到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3. 模态参数识别: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测量误差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直接得到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模态参数识别。

常用的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时频分析法等。

三、实验设备1. 桥梁模型:本次实验采用一根简支梁作为桥梁模型,长度为3米,截面尺寸为100mm×100mm。

2. 激振器:用于施加外部激励,产生桥梁结构的振动。

3. 传感器:用于测量桥梁结构的振动响应,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4.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传感器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模型:将简支梁固定在实验平台上,确保其稳定。

2. 安装传感器:在桥梁模型的适当位置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3. 激振:通过激振器对桥梁模型施加正弦激励,产生桥梁结构的振动。

4. 采集数据:使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信号。

5.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去噪等预处理,然后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分析,识别桥梁结构的模态参数。

模态分析报告

模态分析报告

模态分析报告1. 引言模态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结构动力学行为的重要方法。

通过模态分析,可以获取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及阻尼等信息,为工程设计、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对某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

2. 背景本次模态分析的对象是一座桥梁结构。

该桥梁位于城市A,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

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模态分析,以评估结构在自然频率下的振动特性。

3. 数据分析在进行模态分析之前,需要收集一定的测试数据。

通过对桥梁进行激振测试,得到了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模态分析。

3.1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阶段,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杂散噪声。

然后使用相关算法,计算出结构的加速度频谱。

最后,基于频谱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方法,得到结构的振型和固有频率。

3.2 模态分析结果根据模态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得出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重要信息。

以下是部分分析结果的总结:模态序号固有频率(Hz)振型阻尼比1 2.34 振型1 0.022 3.78 振型2 0.033 5.12 振型3 0.0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桥梁的固有频率主要分布在2 Hz 到 6 Hz之间,且随着模态序号的增加,固有频率逐渐增大。

振型图显示了每个模态下的结构振动特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结构的模态形态。

4. 结果分析与讨论在模态分析的结果中,固有频率是衡量结构动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固有频率的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情况。

此外,振型图也提供了进一步的分析依据,比如寻找结构的薄弱点、问题区域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桥梁的主要振动频率范围和对应的模态形态。

进一步分析这些模态对结构的影响,可以辅助工程师进行结构改进设计,提高结构的动力学性能。

5. 结论通过本次模态分析,我们得到了桥梁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重要信息。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评估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发现结构的薄弱点以及进行工程优化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试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用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求取驱动桥壳的模态参数。

二、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传递函数常用的锤击激振法;(2)测量激振力和加速度响应的时间记录曲线和传递函数;(3)比较原点传递函数和跨点传递函数的特征;(4)识别驱动桥壳的模态参数。

三、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包括力锤、加速度计、电荷放大器、信号采集卡、信号分析记录系统。

其中:(1)力锤用于激励实验对象,本实验使用钢制锤头进行激励;(2)加速度计用于拾取响应信号并转换成为电荷信号;(3)电荷放大器用于将电荷信号放大成电为适合测量的压信号,本实验采用SINOCERA公司生产的YE3822A信号放大器;(4)信号采集卡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采样,并转化为数字信号,本试样采用DT公司产的DT9837A采集卡;(5)信号分析记录系统包括一台笔记本电脑和相应的应用程序,本实验采用DEWESoft 7.0软件进行振动信号的时间历程测量。

各个仪器与实验对象的安装位置、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

图2~5为实验现场的仪器安装实物图。

力锤加速度计1加速度计2电荷放大器1电荷放大器2电荷放大器3信号采集卡笔记本电脑图1图2图3图4图5四、实验数据采集过程用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的力锤敲击实验对象上的某一点。

加速度传感器拾取激励力的信号。

安装在实验对象的某一观测点上的加速度计拾取响应信号,经电荷放大器后输入信号采集系统。

(1)仪器操作要点如下:a)锤子上的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必须接入信号采集器的第一通道,响应信号依次接入信号采集器的其他通道;b)在信号采集分析系统上设置适当的参数,首先设置采集参数,如实验名(ASCⅡ码)、试验号(数字)、数据路径、结果路径、采样类型(多次触发)、单位类型(可变)、设置工程单位和标定值;c)采样菜单中选用多次触发,设置相应的参数,开始采样。

(2)敲击传感器附近的测点,测量原点传递函数;(3)敲击远离传感器的其他测点,测量跨点传递函数。

模态分析报告

模态分析报告

模态分析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架飞机进行模态分析,以评估其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特性,以及提供相关结构设计和改进意见。

报告结构本报告结构如下:1. 模态分析简介2. 试验数据处理3. 基础模态分析4. 主要模态分析结果5. 结构设计和改进意见1. 模态分析简介模态分析是通过控制结构的激励条件,来研究结构振动的一种方法。

对于飞机等结构物,模态分析能够评估其固有频率和模态特性,以及寻找可能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其性能和安全性。

2. 试验数据处理本次试验使用了xxx测试仪器,得到了多组振动数据。

处理过程包括滤波、采样和波形分析等步骤,最终得到了结构在不同激励条件下的振动模态。

3. 基础模态分析在模态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基础模态分析,以确定结构的基本模态。

本次试验得到了飞机前根部、中根部和后根部的基础模态,如下图所示:(插入基础模态图)其中,1、2、3分别表示前根部、中根部和后根部,a、b、c分别表示不同的振荡模态。

4. 主要模态分析结果基于试验得到的振动数据,进行了主要模态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插入主要模态分析结果表)表中列出了前五个主要模态的特征频率、模态形状和振幅等信息。

可以看出,第二个主要模态具有较高的特征频率,表示该模态较为稳定,但其形状较为复杂,需要特别关注。

5. 结构设计和改进意见针对模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结构设计和改进意见:1)增加加强结构件,加强飞机的抗振能力。

2)优化组件结构设计,使其形状更加简单,减少激励条件下的振荡变形。

3)采用新型材料,提高飞机结构的刚度和韧度,以减少频率响应。

结论通过模态分析,确定了该飞机的固有频率和模态特性,并提出了结构设计和改进意见,为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结构模态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结构模态分析是工程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试验方法,通过对结构的自由振动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及其与外部激励的响应。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对一根悬臂梁进行结构模态分析,以深入理解结构的振动特性。

实验装置与步骤:实验采用了一根长约1米的悬臂梁,悬臂梁的一端固定在实验台上,另一端悬空。

实验中使用了激励器和传感器,激励器通过施加动态载荷激励悬臂梁的振动,传感器则用于测量悬臂梁的振动响应。

首先,我们将悬臂梁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激励器放置在悬臂梁的一侧。

接下来,我们通过激励器施加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动态载荷,以激发悬臂梁的自由振动。

同时,传感器将记录悬臂梁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

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振动传感器采集了悬臂梁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悬臂梁的固有频率、振型等信息。

首先,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以提取出悬臂梁的振动信号。

接下来,我们将振动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上的振动谱。

通过分析振动谱,我们可以确定悬臂梁的固有频率。

在得到固有频率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悬臂梁的振型。

通过对悬臂梁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下悬臂梁的振动模态。

振动模态可以描述结构在振动时不同部位的相对位移和变形情况,对于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信息。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分别为f1、f2、f3等。

同时,我们观察到在不同频率下悬臂梁的振动模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可以用于分析结构的振动特性。

结构模态分析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我们可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为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此外,结构模态分析还可以用于故障诊断和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实验时间: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1 传递函数的测量一、实验内容用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

二、实验目的1)掌握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的方法;2)测量激励力和加速度响应的时间记录曲线、力的自功率谱和传递函数;3)分析传递函数的各种显示形式(实部、虚部、幅值、对数、相位)及相干函数;4)比较原点传递函数和跨点传递函数的特征;5)考察激励点和响应点互换对传递函数的影响;6)比较不同材料的力锤锤帽对激励信号的影响;三、实验仪器和测试系统1、实验仪器主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冲击力锤、加速度传感器,LMS LMS-SCADAS Ⅲ测试系统,具体型号和参数见表1-1。

仪器名称型号序列号灵敏度备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LMS-SCADAS Ⅲ比利时力锤2302-10 3164 2.25 mV/N加速度传感器100 mV/g 丹麦B&K表1-1 实验仪器2 、测试系统利用试验测量的激励信号(力锤激励信号)和响应的时间历程信号,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获得频率响应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得到系统的非参数模型。

然后利用参数识别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测试系统主要完成力锤激励信号及各点响应信号时间历程的同步采集,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参数的识别。

测量分析系统的框图如图1-1所示。

测量系统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力锤和比利时LMS公司SCADAS采集前端及Modal Impact测量分析软件组成。

力锤及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SCADAS采集前端相连,振动传感器及力锤为ICP型传感器,需要SCADAS 采集前端对其供电。

SCADAS 采集相应的信号和进行信号处理(如抗混滤波,A/D 转换等),所测信号通过电缆与电脑完成数据通讯。

力锤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LMS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图1-1 测试分析系统框图四、实验数据采集1、振动测试实验台架实验测量的是一段轴,在轴上安装了3个加速度传感器,如图1-2所示,轴由四根弹簧悬挂起来,使得整个测试统的频率很低,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最终的测试结果。

平板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平板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平板模态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平板模态分析是一种通过实验手段来研究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的方法,通过测定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自由振动模态,可以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特性等参数,为结构的设计与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旨在利用模态分析实验方法,研究一块平板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布。

实验目的1. 学习平板模态分析的实验方法和步骤;2. 测定平板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分析其特征。

实验装置与原理1. 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平板样品、信号调理器、激励器、振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2. 原理:实验利用激励器对平板样品施加外力,引起平板振动;振动传感器能够测量平板各个位置的振动信号,并通过信号调理器放大和处理后得到相应的振动响应数据;数据采集系统将振动数据以一定频率进行采样存储。

实验步骤1. 将平板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使其边界完全固定;2. 设置合适的激励信号,并将激励器安装在平板的中央位置;3. 在平板的不同位置安装振动传感器,以测量振动响应信号;4. 打开数据采集系统,设置采样频率和数据采样时长;5. 开始采集数据,同时激励器对平板施加外力;6. 根据采集到的振动响应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得到平板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首先,通过采集到的振动响应信号,可以绘制出振动模态频谱图,即频率与振动响应幅值的关系图。

根据频谱图的峰值位置,可以确定平板的固有频率。

同时,根据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信号,可以绘制出平板的振型图,即不同频率下平板的振动节点分布图。

通过观察振型图,可以得到平板不同模态下的振动形态,进一步分析平板的结构特性。

结论利用平板模态分析实验方法,可以得到平板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布,为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与理论计算相吻合,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因此,平板模态分析实验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结构振动特性的手段。

总结本实验通过平板模态分析实验方法,研究了一个平板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实验时间: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1 传递函数的测量一、实验内容用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

二、实验目的1)掌握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的方法;2)测量激励力和加速度响应的时间记录曲线、力的自功率谱和传递函数;3)分析传递函数的各种显示形式(实部、虚部、幅值、对数、相位)及相干函数;4)比较原点传递函数和跨点传递函数的特征;5)考察激励点和响应点互换对传递函数的影响;6)比较不同材料的力锤锤帽对激励信号的影响;三、实验仪器和测试系统1、实验仪器主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冲击力锤、加速度传感器,LMS LMS-SCADAS Ⅲ测试系统,具体型号和参数见表1-1。

仪器名称型号序列号灵敏度备注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LMS-SCADAS Ⅲ比利时力锤2302-10 3164 2.25 mV/N加速度传感器100 mV/g 丹麦B&K表1-1 实验仪器2 、测试系统利用试验测量的激励信号(力锤激励信号)和响应的时间历程信号,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获得频率响应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得到系统的非参数模型。

然后利用参数识别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

测试系统主要完成力锤激励信号及各点响应信号时间历程的同步采集,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参数的识别。

测量分析系统的框图如图1-1所示。

测量系统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力锤和比利时LMS公司SCADAS采集前端及Modal Impact测量分析软件组成。

力锤及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SCADAS采集前端相连,振动传感器及力锤为ICP型传感器,需要SCADAS采集前端对其供电。

SCADAS采集相应的信号和进行信号处理(如抗混滤波,A/D转换等),所测信号通过电缆与电脑完成数据通讯。

图1-1 测试分析系统框图四、实验数据采集1、振动测试实验台架实验测量的是一段轴,在轴上安装了3个加速度传感器,如图1-2所示,轴由四根弹簧悬挂起来,使得整个测试统的频率很低,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最终的测试结果。

整个测试系统如下图所示:A1A测点3测点2测点4图1-2 测试系统图2、数据采集在LMS信号采集分析系统上,建立每个通道与测点的对应关系,设置激励方向和响应方向(向上为-Z方向),通道传感器类型、灵敏度、测量范围等参数,力锤信号为参考信号;设置采样参数:采样频率(16.4 kHz)、分析带宽(铝质棰帽0-6400Hz ,尼龙棰帽0-3200Hz ,橡胶棰帽0-5200Hz)、谱线数目(铝质棰帽6400,尼龙棰帽3200,橡胶棰帽5200)、频率分辨率(1.00Hz)、采样触发时间(0.05s)、窗函数(激励信号加力窗,响应信号加指数窗);然后用力锤敲击激励点,采集激励力的信号和每个测点的响应信号。

在LMS 系统上分析得到各测点的频响函数,为了消除噪声影响,提高信号信噪比,每组采用3次平均。

其中频响函数计算采用H1方法,即)()()(1ωωωff fx G G H =(1)五、实验数据分析1、原点传递函数和相干函数分析图1-3 力谱图采用铝质锤帽,激励点位于测点4位置,力谱如图1-3所示。

由上面的力谱图可知,整个力谱的dB 值衰减量在10~20dB 之间,是一个理想的脉冲激励力信号。

得到的原点传递函数和相干函数如图1-4、1-5、1-6所示。

图1-4 DB形式原点函数频响图图1-5 幅值形式原点频响函数图图1-6 实频虚频原点传递函数图由图1-4可以看到,在原点位置,每出现一次共振点之前,都会先出现一次反共振点,满足每两个谐振峰之间必有一个反谐振点的要求;在图1-6中,所有的峰值均出现在频率的同一侧,即同相位,符合原点频响函的特征。

在反谐振点处相位角到前180°;在谐振点相位角滞后180°。

并且能够很明显的看到前四阶的共振频率。

图1-7 相干函数图由原点的相干函数图可以看到,原点频响函数的相干性很好,只有在各阶的反共振点处有一个下落。

而其余的点基本上都保持在1左右,相关性很好。

图1-8 各测量点的响应自功率谱2、跨点传递函数和相干函数:得到的原点传递函数和相干函数如图1-9、1-10、1-11所示。

图1-9 DB形式跨点函数频响图图1-10 实频虚频跨点传递函数图由图1-9可以看出,在前两阶模态同相位,这两个模态之间还存在一个反共振点,在四、五、六模态之间是反相位,相邻模态之间是一条光滑的曲线;由图1-10虚频图中可以看出,各模态峰值不在频率轴的同一侧。

符合跨点频响函数各种特征曲线的特征要求。

图1-11 跨点相干函数图由跨点的相干函数图可以看到,跨点频响函数的相干性很好,只有在各阶的反共振点处有一个下落。

而其余的点基本上都保持在1左右,相关性很好,只有在高频段,相干性相对较差。

3、激励点和响应点互换的传递函数锤帽材料仍为铝质,互换激励点(测点2和和测点4),得到这两点之间的跨点频响函数(图1-12)。

图1-12 换点前后跨点传递函数频响比较红色为换点前的4点激励、2点响应的跨点传递函数,绿色为换点后2点激励、4点响应的跨点传递函数,从理论上讲,互换后的跨点传递函数应该一致,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1、2、3、4峰值比较吻合,第5、6、7点幅值有较大的差别,高频段可能是因为信号信噪比差的原因,导致幅值差别比较大。

再者,由于结构尺寸较小,测点也较少,不能完全反应出实际结构的振动特性,并且激励点不可能准确保证在测量点位置,而且每一次敲击的力度和大小都会有所差别,实际测量过程中,只是在测点的附近进行激励,这可能对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相位图上也能基本上看到在低频段两次测量的传递函数结果能够保持一致,在高频段的一致性比较差。

4、锤帽材料不同对原点传递函数4.1 铝质锤帽的原点传递函数和相干函数:图1-14 铝质锤帽dB形式的原点频响函数图图1-15 铝质锤帽的相干函数图4.2 尼龙锤帽的原点传点函数和相干函数图:图1-16 尼龙锤帽dB形式的原点频响函数图图1-17 尼龙锤帽的相干函数图4.3 橡胶锤帽的远点传递函数和相干函数图:图1-18 橡胶质锤帽dB形式的原点频响函数图图1-19 橡胶质锤帽dB形式的相干函数图比较图1-(14~19)可以看出,采用不同材料的锤帽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

就该实验而言,锤帽采用铝材料比较好,信号信噪比较高。

采用尼龙锤帽,信号在高频段比较差(见图1-16和图1-17),如果关心频率不在该区域,采用该材料也可以。

而采用软树脂材料,信号在2500以下信噪比比较好(图1-18和图1-19),而中高频段信号很差。

4.4 不同材料锤帽的力谱对比图:图1-20 不同材料的锤帽力谱对比图红色的是铝锤帽,由上面的力谱图可知,整个力谱的dB值衰减量在10~20dB 之间,是一个理想的脉冲激励力信号。

绿色的是尼龙锤帽,蓝色的是橡胶质锤帽,由上面的力谱图可知,尼龙塑料和橡胶锤帽敲击出的信号不是很理想的脉冲信号。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锤帽材料,激起的频率范围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可以从图1-20中可以明显看出铝材料激起的频率范围最宽,软树脂材料激起的频率范围最小。

因此,在模态分析实验中,应该根据关心频率的范围合理选择锤帽材料。

六、总结1)模态分析实验要合理布置测点位置,避免把测量点布置在结构的节点上,同时需要合理设置测量参数;2)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原点频响函数、力锤力信号的自功率谱以及相干函数判断测试数据的可行度;3)根据关心频率范围,合理选择力锤锤帽。

实验2 振动结构的实验模态分析一、实验内容用锤击激振法测量光轴结构振动的模态参数。

实验所测模态为三个方向的,即X、Y、Z。

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模态分析实验的全过程,了解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方法;(2)了解模态分析软件LMS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测试系统实验仪器与实验1中用到的实验仪器相同。

测试系统如下图:测点1测点8测点5图2-1 测试系统四、实验步骤该实验分析采用的数据为实验1中采用铝质锤帽,激励点为测点1位置时得到的测试数据,其它参数设置和实验基本步骤与实验1相同,激励方向和响应方向均为Z向。

五、实验分析1 各测点传递函数和相干函数图2-2 力锤冲击力的自功率谱从图2-2可以看出,力锤冲击力信号较好,在频段(1000Hz-6400Hz),自功率谱下降大约10dB,因此数据分析时,要保证分析频率在该频段内。

图2-3 测点1(原点)频响函数图2-4 测点2(跨点)频响函数图2-5 测点3(跨点)频响函数图2-6 测点4(跨点)频响函数图2-7 测点5(跨点)频响函数图2-8 测点6(跨点)频响函数图2-9 测点7(跨点)频响函数图2-10 测点8(跨点)频响函数实验所测模态为三个方向的,即X、Y、Z,为减少工作量只给出了Y方向的测试信号。

从图2-3至图2-10频响函数图可以看出,各测点的信号较好,并且从相频曲线可以看出,相位信息比较明显,信号信噪比比较好,因此在模态参数识别时,选用各点的测试结果。

图2-11测点1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图2-12 测点2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图2-13 测点3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图2-14 测点4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图2-15 测点5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图2-16 测点6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图2-17 测点7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图2-18 测点8与激励点信号相干函数从相干函数图(图2-11——图2-28)同样可以看出,各测点信号较好。

同时,这些相干函数显示了一个共同特点,在高频段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的相干性较差。

因此,在模态参数识别时应该避开这些频段。

2 轴结构的模态参数根据前面的分析,选定分析频率范围为1000Hz-6000Hz,利用LSCE估计准则进行了模态参数的估计,得到轴结构模态估计的稳态图,如图2-21所示。

稳态图中显示的曲线为所有FRF数据和的FRF曲线,该曲线在2638.336Hz,2863.311 Hz,3706.396 Hz,4703.792 Hz处有峰值。

在所有峰值处,符号“S”居多,说明这些频率对应的极点及留数不发生变化,是结构的真实模态,可以确定为结构的模态频率,具体模态参数见表2-1。

图2-21 稳态图表2-1 各阶固有频率和阻尼表2-2是轴结构模态置信判据矩阵,可以看出不同模态振型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说明在稳态图中选择的几个模态是相互独立的,是真实的模态。

但是,第1阶和第2阶以及第3阶和第4阶的相关性比较高,前者原因可能为:由于轴结构为裂纹轴,在弯曲振动方向两个方向(正向和反向)的振动频率不同,但振型具有相似性;而后者的原因可能有结构方面的原因(轴为裂纹轴)。

此外,由于力锤敲击方向不一定和传感器响应方向刚好一致,因此信号中不够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