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完整版)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旅游景区给排水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给排水设施建设与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般的旅游景区距离城市或城镇较远,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基础设施无法到达,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给水水源旅游景区应当采取多种供水方式。
远离都市、污染少的地表水源丰富、水质稳定的旅游景区可选择地表水作为水源,如溪流泉水、河流湖泊;易开采并适合饮用的地下水也可作为一种方式开采利用;对于缺水地区则可将雨水处理后作为生活供水。
方案:(选择距离酒店 3.5公里的半坡12生肖石处水源地,距水源地20米上游有淡水河,可以为水源补充备用)2、用水量指标在一般的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 80%或 90% 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其用水量标准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来测算;在城市或城镇里居民的一天是完整的,而旅游景区的游客是存在周转率的,一天里可能有几批次的游客周转,因此除过夜游客外,不过夜游客的日用水量是远小于规范里规定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的。
3、日变化系数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和城市城镇的日变化系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目前的旅游还属于假日经济,因此,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的游客规模会远远大于日常时期的游客规模,有些旅游景区甚至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异,用水量也会在节假日期间出现猛增的态势,则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里面日变化系数的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供水日变化系数见下表。
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应当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高峰游客量与日常游客量的规模等数据,再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测算。
表一:城市或城镇供水日变化系数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1.1-1.3 1.2-1.4 1.3-1.5 1.4-1.8 4、污水量计算和污水排放系数污水量的多少关系着排水管径的大小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因此污水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景观排水注意事项
景观排水注意事项景观排水是指在园林、城市绿化等景观设计中对地表水进行合理引导和排放的措施。
合理的景观排水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和地表水的积聚,降低水logging的风险,并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景观排水设计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1.水文调查:在进行景观排水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水文调查,了解场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水情况等信息。
通过水文调查,可以为景观排水的具体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2.场地排水分析:对场地进行排水分析,包括地表水流的方向、流速等。
通过排水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排水路线和排水设施的设置,确保水流畅通。
3.合理规划排水设施:在景观设计时,应合理规划排水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雨水花园、地下雨水收集系统等,保证景观设施与排水设施的协调统一。
4.排水设施的设置:排水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坡度较大的场地,可以考虑设置梯田状的排水设施,以减缓水流速度;对于低洼地带,可以设置雨水收集池或湿地,以存储和处理雨水。
5.材料选择:在进行景观排水设施的选择时,应选择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材料。
例如,选择透水性较好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沥青等,以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
6.绿化布局:在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时,应考虑到排水设施的存在,并合理布局植被。
选择适应排水设施的植物,如耐水的植物,以减少水logging的风险。
7.施工质量控制:在景观排水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对于排水管道的铺设,要保证坡度合理,无阻塞,并进行检验和测试。
8.定期维护管理:景观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排水设施中的杂物和淤泥,保持设施的畅通性,并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
总之,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排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景观排水设计能够减少水logging的风险,保障景观环境的良好运行。
园林景观给排水设计与实施要点
园林景观给排水设计与实施要点摘要:在风景园林配套的基础设施工程中,可以说给排水工程与其结合的最紧密,服务设施建筑、绿化植被、造景造园、水系水景工程都离不开给排水工程的配套。
园林景观中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又非常大,因此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设计和使用园林给排水工程,努力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将极大的节约水资源。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园林景观给排水的设计与实施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给排水,设计,施工引言:园林景观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给排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
笔者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谈谈景观工程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一些看法和经验总结。
1.景观给水设计与实施要点给水工程的特点是用水点比较分散、水景多、地形复杂。
给水工程设计应依据用水对象对水质、水量、水压的要求,同时综合考虑水源条件、地形、园路、用水点布局等。
对于供水水量、管材、管径等一些设备要经过严谨的测算,若管径设计偏小或者使用过程中部分堵塞,供水水量不足的同时,供水水压也得不到保障,会影响整个供水系统作用的发挥;相反,若管径设计的太大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对于水泵的设计若不符合园林工程建设中的相关标准,或者水箱在安装过程中的高度不合理,也无法有效的满足给排水管道在给水与排水中对于压水压的需求。
1.1水源与水质在选择水源时除了评价水量、水质外,还要重视用水安全。
景观娱乐用水的安全性要求就是是否会对人造成危害,特别是考虑中水回用时。
除了生活用水,雾喷、冷雾、雾森等系统的用水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外,对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用水要采用标准较高的水源。
根据《水景喷泉工程技术规程》(CECS218:2007)中4.2.7条规定水景喷泉为人体非全身性接触的娱乐性景观用水时,水景供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IV类标准;对于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用水、一般景观用水采用标准较低,但要符合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规定的V类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 T18921-2002)3838—2002)等标准。
景区给排水设计(DOC)
景区给排水设计一、项目背景:本工程位于甘肃省徽县,地处西秦岭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东邻秦川,南通巴蜀。
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海拔在700—2000米之间,南北为山地,中部为浅山丘陵,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植被茂盛,物产丰饶,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由于《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于给水工程设施的规划内容不够全面,为减少由于缺少给水设施对景区长远发展的桎梏,根据实地考察及与业主方考论,本项目确定在景区游客集散地严家坪村敷设输配水管道2.5Km,在东沟峡上游水源充足区新建取水构筑物物1座,并沿东沟峡景区新建步道外围敷设输配水管道7.5Km,共计10Km。
严家坪村作为景区基础发展的根据地,是前来景区旅游游客的集散中心,是景区面向游客最前沿的标杆。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景区长远期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给水工程设施的建设能保证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饮食、住宿条件。
现阶段严家坪村仅有1条DN150给水管从村中横穿而过贯穿长度370m,支管敷设DN100仅为90m,仅沿主管道两侧用户接入主管道用水,较远区域用户暂时未敷设给水管道,给水现状较差,远远不能达到发展景区旅游的条件二、设计依据:(1)《室外给排水计规范》 (GB 50013-2006) (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 101-2004)(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50268-2008)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38-2005)(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8) 《城镇给水》(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9)《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三、给水工程:1、预计设计用水量:由于在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80%或90%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用水量标准无法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来计算。
景区给排水设计
景区给排水设计一、项目背景:本工程位于甘肃省徽县,地处西秦岭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东邻秦川,南通巴蜀。
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海拔在700—2000米之间,南北为山地,中部为浅山丘陵,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植被茂盛,物产丰饶,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由于《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于给水工程设施的规划内容不够全面,为减少由于缺少给水设施对景区长远发展的桎梏,根据实地考察及与业主方考论,本项目确定在景区游客集散地严家坪村敷设输配水管道2.5Km,在东沟峡上游水源充足区新建取水构筑物物1座,并沿东沟峡景区新建步道外围敷设输配水管道7.5Km,共计10Km。
严家坪村作为景区基础发展的根据地,是前来景区旅游游客的集散中心,是景区面向游客最前沿的标杆。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景区长远期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给水工程设施的建设能保证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饮食、住宿条件。
现阶段严家坪村仅有1条DN150给水管从村中横穿而过贯穿长度370m,支管敷设DN100仅为90m,仅沿主管道两侧用户接入主管道用水,较远区域用户暂时未敷设给水管道,给水现状较差,远远不能达到发展景区旅游的条件二、设计依据:(1)《室外给排水计规范》 (GB 50013-2006) (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 101-2004)(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50268-2008)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38-2005)(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8) 《城镇给水》(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9)《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三、给水工程:1、预计设计用水量:由于在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80%或90%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用水量标准无法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来计算。
给排水设计注意什么内容
给排水设计注意什么内容给排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内外的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和规划,以便合理、高效地排除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水。
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能够保证建筑物内部的卫生环境和安全,并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监测分析环境在进行给排水设计之前,需要对设计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
包括了解地形地貌、气候、降雨情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也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水质、供水压力等情况。
这些信息将对后续的设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2. 合理选择排水设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选择合适的给排水设备,如下水道、污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化粪池等。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其品质、适用性、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考虑节水管理给排水系统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节水管理。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用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冲洗卫生设备,或者安装节水器来减少用水量。
4.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需要合理规划设施的布局。
例如,可以将厨房、浴室等产生大量水流的部分集中布置,以便于管道布置和维护。
同时,要合理规划管道的通路,避免管道冲突和交叉,提高系统的排水效率。
5. 考虑排水管道的材料选择给排水系统的管道材料选择也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排水用途和外部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塑料、铸铁、钢管等。
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排水管道直径设计,以保证排水流量的顺畅和稳定。
6. 考虑管道通风和防臭设计给排水系统中的管道通风和防臭设计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过合理的通风和防臭设计,可以保持系统的良好通风和卫生环境,避免异味和污染的产生。
7. 考虑排水系统的安全性给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
包括合理设置排水检查井和排水口,保证系统的排气、排水畅通,防止管道堵塞和积水。
同时,对于特殊场所和特殊行业,还需要注意防止污水倒流和交叉污染等安全隐患。
景区给排水设计(DOC)
景区给排水设计一、项目背景:本工程位于甘肃省徽县,地处西秦岭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东邻秦川,南通巴蜀。
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海拔在700—2000米之间,南北为山地,中部为浅山丘陵,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植被茂盛,物产丰饶,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由于《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于给水工程设施的规划内容不够全面,为减少由于缺少给水设施对景区长远发展的桎梏,根据实地考察及与业主方考论,本项目确定在景区游客集散地严家坪村敷设输配水管道2.5Km,在东沟峡上游水源充足区新建取水构筑物物1座,并沿东沟峡景区新建步道外围敷设输配水管道7.5Km,共计10Km。
严家坪村作为景区基础发展的根据地,是前来景区旅游游客的集散中心,是景区面向游客最前沿的标杆。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景区长远期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给水工程设施的建设能保证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饮食、住宿条件。
现阶段严家坪村仅有1条DN150给水管从村中横穿而过贯穿长度370m,支管敷设DN100仅为90m,仅沿主管道两侧用户接入主管道用水,较远区域用户暂时未敷设给水管道,给水现状较差,远远不能达到发展景区旅游的条件二、设计依据:(1)《室外给排水计规范》 (GB 50013-2006)(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 101-2004)(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50268-2008)(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38-2005)(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8) 《城镇给水》(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9)《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三、给水工程:1、预计设计用水量:由于在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80%或90%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用水量标准无法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来计算。
景观中的排水口处理措施
景观中的排水口处理措施首先,景观中的排水口应该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
这意味着排水口应该有足够的排水面积和足够的排水能力来应对景区内的大量水分。
在设计景观时,排水口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水分含量来确定合适的尺寸和数量。
在一些常年湿润的地区,排水口应该设置得更加密集,以确保水分能够迅速排出。
其次,景观中的排水口应该有适当的排水设计。
排水设计主要包括排水口的位置和斜度。
排水口的位置应该选择在低洼区域或地势较低的地方,以便水分能够自然流向排水口。
排水口的斜度应该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斜度可能导致水分流速太快,容易形成水流冲击力;过小的斜度则可能导致水分无法流入排水口,堵塞排水系统。
此外,景观中的排水口应该采取适当的防堵措施。
防堵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杂物或植物残渣进入排水口,造成堵塞。
可以在排水口前设置过滤器或网格,防止大颗粒的杂物进入。
同时,定期清理排水口周围的垃圾和植物残渣,保持排水通畅。
另外,景观中的排水口也可以采取一些附属设施来增加其效能。
例如,可以设置雨水花园或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雨水,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
可以设置雨水花园来收集雨水,让雨水自然渗透到土壤中,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来储存雨水,用于景观灌溉或供给景区内的水体。
除了上述措施外,景观中的排水口还可以与人工湿地结合使用。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植物和湿地土壤将污水净化的系统,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景观中的排水口可以将废水引入人工湿地中,利用湿地植物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质,提高水质。
综上所述,景观中的排水口处理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良好的排水能力、适当的排水设计、防堵措施以及与其他附属设施的结合使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维护,景观中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景区内的排水问题,保持景区的整洁和安全。
(完整版)景区给排水设计(DOC)
景区给排水设计一、项目背景:本工程位于甘肃省徽县,地处西秦岭麓,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东邻秦川,南通巴蜀。
全县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海拔在700—2000米之间,南北为山地,中部为浅山丘陵,属北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植被茂盛,物产丰饶,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由于《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于给水工程设施的规划内容不够全面,为减少由于缺少给水设施对景区长远发展的桎梏,根据实地考察及与业主方考论,本项目确定在景区游客集散地严家坪村敷设输配水管道2.5Km,在东沟峡上游水源充足区新建取水构筑物物1 座,并沿东沟峡景区新建步道外围敷设输配水管道7.5Km,共计10Km。
严家坪村作为景区基础发展的根据地,是前来景区旅游游客的集散中心,是景区面向游客最前沿的标杆。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景区长远期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给水工程设施的建设能保证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饮食、住宿条件。
现阶段严家坪村仅有1 条DN150给水管从村中横穿而过贯穿长度370m,支管敷设DN100仅为90m,仅沿主管道两侧用户接入主管道用水,较远区域用户暂时未敷设给水管道,给水现状较差,远远不能达到发展景区旅游的条件二、设计依据:(1)《室外给排水计规范》(GB 50013-2006)(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01-2004)(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268-2008)(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38-2005)(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8)《城镇给水》(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 册)(9)《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 年三、给水工程:1、预计设计用水量:由于在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80%或90%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用水量标准无法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规定来计算。
景观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
景观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1. 简介景观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是为了确保景观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正常排水和水处理需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景观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的设计原则、施工要求和关键步骤。
2. 设计原则在制定景观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设计原则:2.1. 综合考虑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景观工程的整体布局、土壤条件、降水情况等因素,以确保给排水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景观要求和环境条件。
2.2. 节约用水在景观工程设计中,应该采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合理规划景观灌溉系统,以减少给水压力和水资源的浪费。
2.3. 环保和可持续性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采用回用水、雨水收集和处理等技术手段。
3. 施工要求景观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的施工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材料选择在施工过程中,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材料和给排水设备,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排水管道等。
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和景观工程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3.2. 施工流程景观工程给排水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3.2.1. 基础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基础进行准备工作,如清理施工区域、制定施工平面和剖面图等。
3.2.2. 防水施工防水施工是景观工程给排水的关键环节,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铺贴或施工涂刷,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
3.2.3. 排水系统安装根据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图纸,安装排水管道和设备,包括排水井、检查井和泵站等。
3.3.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程序,对防水材料和给排水设备进行质量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关键步骤景观工程给排水施工方案的关键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项目调研在施工前进行项目调研,包括现场踏勘、了解工程需求和水资源情况等,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准备。
4.2. 施工图设计根据项目调研结果和设计要求,制定施工图纸,包括给排水管线图、排水系统布置图和防水层构造图等。
景观给排水工程
景观给排水工程园林进场施工前,确保水电配套管网等隐蔽工程均已施工完成,且验收合格。
包括后期有可能产生的预埋管线应在前期充分考虑并给予预留。
保证在园林施工开始后,避免因重新预埋管线导致园林工程遭到破坏二次施工。
一、给水工程(一)、图纸深化:1、甲方工程师根据现场给水管网的平面布置提供园林给水接驳点位置。
2、园建单位根据甲方工程师提供的给水点位置及园林图纸重新策划给水管线路由。
3、注:管线线位应充分考虑配水点位置,园区小品、道路等位置的相对关系。
4、由监理工程师对园建单位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甲方工程师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
方案不通过则由园建单位重新提报。
(二)、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1、干管布置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流向取决于最大的用水点和用水调节设施(如高位水池和水塔)位置,即管网中干管输水距它们距离最近。
2、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干管一般按主要道路布置,宜布置成环状,但应尽量避免布置在园路和铺装场地下敷设。
3、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4、在保证管线安全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干管宜随地形敷设,避开复杂地形和难于施工的地段,减少土方工程量。
在地形高差较大时,可考虑分压供水或局部加压,不仅能节约能量,还可以避免地形较低处的管网承受较高压力。
(三)、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1、树枝状管网树状网以引水点至用水点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径随用水点的减少而逐步变小。
2、环状管网给水管线纵横相互接近,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
(四)、园区给水管网注意事项:1、园区给水管网尽量布置成环状,有利于水利平衡。
另:园区给水主管线标高应高于园区雨排管线标高(保证给水管线内水可泄到排水管线内)2、绿化给水点应较均匀分布在灌溉区域内,保证20米半径覆盖。
如能分布在四周靠近铺装边缘雨水井位置最佳,安装锁闭阀、泄水阀。
(可在给水井内设置连通管将给水点泄水直接排放到雨水井内)3、保洁给水点应设置在铺装周围,与雨排井相邻,安装锁闭阀、泄水阀。
《景区旅游设施建设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点
金佛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单位:编制时间:2011年9月25日目录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二、编制目的三、编制原则二、工程概况一、工程范围二、工期要求三、质量要求四、场区地形、地貌、地质象特征三、施工总平面图及说明一、临时施工道路的布置二、施工场地的布置三、排水系统的布置四、供水系统的布置五、供电系统的布置六、施工照明七、通讯四、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二、现场准备三、工地清理及创建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四、劳动力计划五、施工机具计划五、施工布置一、施工组织机构二、施工平面布置六、工程施工程序和主要施工方法一、总体施工方案二、施工程序及施工大纲三、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方法七、施工计划及说明一、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二、主要材料供应计划三、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四、劳动力需用计划五、拟投入本工程人员六、降低工程成本计划八、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一、工程质量目标二、质量体系九、施工技术及安全保证措施一、安全管理组织及目标二、安全保证措施三、爆破施工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四、工程工期保证措施五、季节性施工措施六、文物保护措施十、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一、组织机构与管理规定二、文明施工实施措施十一、环保与环卫管理一、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环保监测体系二、控制噪声污染三、减少粉尘污染四、保持城市环境卫生五、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十二、工程竣工后的保护、保养及服务工作十三、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整理及管理措施一、档案资料的整理二、档案资料的管理措施表1劳动力计划表表2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表3临时用地表表4 施工总平面图表5资金需求计划表表6主要材料进场计划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金佛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排水工程(滑草场)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相关的标准图、参考图;2、金佛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排水工程(滑草场)场地平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业主在招标文件明示的规范、标准及其他有关规范、标准;4、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
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
给排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一个城市、一栋楼或是一个家庭日常的给排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旅游景区它的给排水也是相当重要的。
1.供水规划旅游区供水规划就是截取天然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经过一定处理,使其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用经济合理的输配方式,输送到各用水区,满足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游客、当地居民及旅游区员工的正常用水需求。
当旅游区在城市中时,可利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基础设施。
(1)预测用水量常见的旅游区用水预测方法有两种。
①分类预测法:将旅游区的用水量分为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三部分,分别进行预测,然后加总。
②综合预测法。
综合预测法将旅游区各种人员的用水量、各类活动的用水量综合起来计算。
(2)选择水源地水源地选择应先从旅游区内部入手,因山就势,建立高位水库、蓄水池、拦河坝等,利用重力供水:或者利用地表水,如河流湖泊、溪流泉水等。
有条件的旅游区,也可选择地下水作为水源,但需要测量其流量是否能满足旅游区的需求,化验其水质,是否能作为生活用水水源。
(3)确定取水方式有条件的旅游区可以选择自流方式,但有些旅游区只能选择抽水方式。
究竟采取哪种取水方式,应根据旅游区的情况,充分考虑地形、经济、环保等因素确定。
(4)净水方案及制水能力规划所有的水源,必须引入蓄水池,经过净化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才能使用。
必须制订详细的净水方案,制水能力要与预测的旅游区用水总量相一致。
(5)输水管网及配水干管布局规划确定输水管道的走向、管径的大小和敷设方式等。
输水管网一般应敷设在地下,不能影响旅游区的美观。
(6)加压站位置及数量很多蓄水池由于位置较低,很难向位置高的地方供水,必须加压。
有些旅游区在供水时需要多级加压,应规划出加压站的位置和数量。
(7)水源地保护措施对旅游区水源地要规划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取水点周围半径lOOm内禁止停泊船只,禁止游泳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在水源地周围1000m和下游100m范围内不得排入生活污水;不能在蓄水、供水的上游地区布置接待设施、生活设施等。
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旅游景区给排水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给排水设施建设与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般的旅游景区距离城市或城镇较远,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基础设施无法到达,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给水水源旅游景区应当采取多种供水方式。
远离都市、污染少的地表水源丰富、水质稳定的旅游景区可选择地表水作为水源,如溪流泉水、河流湖泊;易开采并适合饮用的地下水也可作为一种方式开采利用;对于缺水地区则可将雨水处理后作为生活供水。
方案:(选择距离酒店3.5公里的半坡12生肖石处水源地,距水源地20米上游有淡水河,可以为水源补充备用)2、用水量指标在一般的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80%或90%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其用水量标准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来测算;在城市或城镇里居民的一天是完整的,而旅游景区的游客是存在周转率的,一天里可能有几批次的游客周转,因此除过夜游客外,不过夜游客的日用水量是远小于规范里规定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的。
3、日变化系数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和城市城镇的日变化系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目前的旅游还属于假日经济,因此,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的游客规模会远远大于日常时期的游客规模,有些旅游景区甚至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异,用水量也会在节假日期间出现猛增的态势,则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里面日变化系数的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供水日变化系数见下表。
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应当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高峰游客量与日常游客量的规模等数据,再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测算。
表一:城市或城镇供水日变化系数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1.1-1.3 1.2-1.4 1.3-1.5 1.4-1.84、污水量计算和污水排放系数污水量的多少关系着排水管径的大小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因此污水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浅谈旅游度假区的给排水规划设计
浅谈旅游度假区的给排水规划设计摘要:结合某旅游度假区的给排水设计,介绍了污水再生利用、景观水循环处理和雨水利用等技术在新建旅游度假区和小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给排水中水回用规划1 引言度假区位于湖南省长沙某乡镇,距镇区约2km,市政基础设施薄弱。
现状有一小型给水厂供乡镇居民用水,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
总体规划用地面积7km2,规划人常驻人口约2万人,高峰日旅游人口约4万人。
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大型综合游乐场、优质果木花卉基地、群众体育休闲健身中心、酒店式温泉洋房五个主要项目组成。
2 度假区给排水规划设计2.1 用水量预测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规划人口及其用水量指标进行用水量预测,其中用水量标准取值城镇居民用水350L/(人·d)、宾馆(五星)700L/(床位·d)、餐饮服务20L/人、餐、洗车50L/辆、园林绿化2.0 L/(m2·d),经过计算得出生活用水量8200m3/d、冲厕用水400m3/d、洗车用水200m3/d、绿化用水为4000m3/d,道路洒水为800m3/d,景观水补水量2000m3/d,共计为15600m3/d。
2.2 给排水规划从用水量预测结果可知,度假区的用水总量相比一般的居住小区大,绿化、道路用水量和景观补充水的比例占45%。
为了减少从度假区外部取水量,给排水规划生活用水由附近乡镇给水厂供给,非生活用水尽可能充分利用中水和雨水。
在旅游度假区设置污水处理厂,将污水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既可以减少污水排放污染周边水体,又可以满足大量的绿化、道路和景观等用水需要。
在充分利用中水的同时,将雨水收集处理后作为景观的补充用水[2-3]。
2.3 中水处理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和中水回用的需要,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10000m3/d,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对污水进行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1。
由于污水处理后用于冲厕、洗车、绿化、道路浇洒和观赏性景观用水[4],根据这一特点,出水需要同时达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T50336-2002)中城镇杂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的水质控制标准,主要水质限值为:浊度5NTU、BOD510mg/L、氨氮5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mg/L、总磷0.5mg/L。
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在建筑物的设计中,给排水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负责将水资源引入建筑物,并将废水排出。
一个良好设计的给排水系统可以保障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并且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卫生安全也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给排水系统的复杂性,设计师常常面临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首先,一个常见问题是给排水管道的尺寸选择。
在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正确选择管道的尺寸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管道尺寸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或过慢,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选择管道尺寸时,设计师应该考虑建筑物的用水需求、人口密度以及预计的最大峰值用水量。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防止污染物进入给排水系统。
为了保证水质的安全,给排水系统需要有效地防止污染物进入。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合理安排排水装置的位置,并确保自来水系统和污水系统之间有适当的隔离。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考虑使用过滤装置和截污设施来防止污染物进入给排水系统。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给排水管道的斜度设计。
给排水管道的合适斜度设计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如果斜度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水流速度不足,从而造成堵塞和水流不畅。
在斜度设计时,设计师应该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确保水流在管道内能够良好地流动,同时避免水流速度过大。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防水和防霉设计。
给排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防水和防霉的问题。
设计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材料和防水涂料,以防止水渗漏和霉菌生长。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合理设置通风装置,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湿气聚集,从而减少霉菌的滋生。
最后一个常见问题是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
给排水系统的定期维护和清洁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设计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易于清洁和维护的因素,例如设置检修口和清洁设备。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向用户提供清洁和维护的操作指南,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公园排水设计要点总结范文
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排水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的排水设计不仅能够保障公园内环境整洁、安全,还能有效防止城市内涝,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以下是对公园排水设计要点的总结:一、排水系统规划1. 合理布局:根据公园地形、地貌、土壤渗透性等因素,合理规划排水系统布局。
应遵循“分散、就近、自排为主,强排为辅”的原则,确保排水顺畅。
2. 渗透与排放相结合:在公园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土壤渗透性,将渗透与排放相结合。
通过设置透水路面、透水铺装、植草沟等,提高公园的渗透能力,减少地表径流。
3. 汇水区域划分:根据公园地形特点,将公园划分为若干汇水区域,便于集中处理。
二、排水设施设计1. 排水沟:排水沟是公园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选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
设计时,应考虑排水沟的坡度、深度、宽度等因素,确保排水顺畅。
2. 植草沟:植草沟具有渗透、过滤、净化水质等功能,适用于雨水收集和排放。
设计时应考虑植草沟的长度、宽度、坡度等参数,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3. 雨水篦子:雨水篦子用于收集地面雨水,防止地面径流。
设计时应考虑篦子的大小、间距、材质等因素,确保排水效率。
4. 排水泵站:在必要时,可设置排水泵站,用于排除雨水。
设计时应考虑泵站的位置、功率、控制方式等,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三、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1. 水质净化:在公园排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水质净化,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可设置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设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2. 生态保护:在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排水沟、植草沟等设施周围种植植被,形成生态缓冲带。
四、施工与维护1. 施工:在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注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 维护:公园排水系统建成后,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对损坏的设施进行及时修复,确保排水效率。
总之,公园排水设计要点包括排水系统规划、排水设施设计、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施工与维护等方面。
景区给排水设计特点及设计取值探讨
景区给排水设计特点及设计取值探讨摘要本文简要综述当前景区给排水系统的现状,结合景区特点,对景区的给水、排水设计需考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针对景区日常用水、客流变化等情况,在给水设计取值方面提出参考计算方法。
关键词景区;给水;排水;设计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在假日经济影响和带动下,人们的旅游出行需求日益增长,给景区的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景区大多在城郊或远离城市,景区的给水、排水等配套设施更加显现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景区远离城市,不能按照常规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有关规范进行设计,此外景区的给排水峰谷值落差较大,还受景区地理、地势、地形等因素影响,要保持景区独特的自然文化底蕴。
因此,在景区的给排水设计,以及相关设计取值时显现出景区的独特特点。
本文以南京市幕燕风景區为例,探讨景区给水设计特点以及管线设计、供水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1 景区给水设计特点景区给水需考虑景区位置、水源情况、用水量情况以及供水方式等因素。
在水源方面,一般用水有两种方式,即市政管网给水和就地取水。
考虑到用水安全、用水处理方面因素,有条件的应当尽量选择市政管网给水,保证水质。
比如南京幕燕风景区,虽紧邻长江,但就地取水涉及水处理等工艺,日常运营和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景区距离市区不远,景区虽处市政供水末梢,但通过技术处理仍能保障日常用水。
景区给水还需考虑用水量指标,受假日经济推动,景区人流量显现出较大差异,在节假日期间游客呈直线上升甚至达井喷之势,用水量也会迅速增长。
常规时段内,景区的用水量却急剧下降,因此,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与市区供水日变化系数差异很大,不能简单、机械套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确定的供水日变化系数,而应当基于当地景区的具体状况,如面积大小、景点等级高低、交通状况,详细调研景区高峰游客量、平均游客量和淡季游客量的历史横比和纵比数据,制定出最合理又有弹性的用水量指标。
在供水方式选择上,景区一般远离市区,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受市政给水管道压力、流量影响较大,若处于供水末梢,一般压力值较小,高峰时段甚至严重影响出水流量。
景区水路设计方案
景区水路设计方案景区水路设计方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作为旅游景点的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景区内的交通问题也愈发突出,尤其是水路交通。
因此,景区水路设计方案成为了一项关键的工作。
首先,景区水路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安全。
提供安全可靠的交通设施是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
在水路交通方面,应设置船只起止站点,并配备专业的救援设施。
同时,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其次,景区水路设计方案应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水路交通设施方面,应根据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设计出有特色的船只,以吸引游客的兴趣。
比如,在山水之间可以设计游览船,让游客可以饱览景区的美景;在文化古迹区域可以设计古船,让游客感受历史的厚重。
除了交通工具,还应设置船坞和码头,方便游客上下船,提高交通效率。
再次,景区水路设计方案应注重生态保护。
景区水路的设计应尊重自然,与环境相融合。
在船只的设计上,应尽量采用无污染的动力设备,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同时,在水域保护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防止污染和破坏水生态系统。
最后,景区水路设计方案应与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
景区内部的水路交通应与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相连,形成一个综合的交通网络。
通过设计合理的终点和换乘站点,方便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减少游览时间和消耗。
综上所述,景区水路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安全和需求,注重生态保护,并与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提供安全、舒适的水路交通,满足游客的需求,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旅游景区给排水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给排水设施建设与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般的旅游景区距离城市或城镇较远,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基础设施无法到达,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给水水源旅游景区应当采取多种供水方式。
远离都市、污染少的地表水源丰富、水质稳定的旅游景区可选择地表水作为水源,如溪流泉水、河流湖泊;易开采并适合饮用的地下水也可作为一种方式开采利用;对于缺水地区则可将雨水处理后作为生活供水。
方案:(选择距离酒店3.5公里的半坡12生肖石处水源地,距水源地20米上游有淡水河,可以为水源补充备用)2、用水量指标在一般的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80%或90%的人口规模属于流动人口,其用水量标准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来测算;在城市或城镇里居民的一天是完整的,而旅游景区的游客是存在周转率的,一天里可能有几批次的游客周转,因此除过夜游客外,不过夜游客的日用水量是远小于规范里规定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的。
3、日变化系数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和城市城镇的日变化系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目前的旅游还属于假日经济,因此,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的游客规模会远远大于日常时期的游客规模,有些旅游景区甚至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异,用水量也会在节假日期间出现猛增的态势,则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里面日变化系数的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供水日变化系数见下表。
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应当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高峰游客量与日常游客量的规模等数据,再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测算。
表一:城市或城镇供水日变化系数4、污水量计算和污水排放系数污水量的多少关系着排水管径的大小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因此污水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里的污水量只需要估算,因此计算污水量时采用日给水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见《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旅游景区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在当前的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其给排水设施规划设计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门传统学科,难免会带上城市的烙印。
如何正确理解旅游景区与城市的给排水设施建设要求,如何避免盲目照抄城市化建设、如何升级改造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旅游规划设计中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旅游景区给排水工程和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打破城市规划设计惯性思维,将给排水设施建设与旅游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一、旅游景区给排水设施城市化严重
旅游景区给排水和服务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属于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给排水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及消防工程。
目前,旅游景区给排水一般都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规范法规进行规。
但是盲目照搬城市规划的方法进行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代替旅游规划,就会导致给排水的模式化、给排水设施的城市化。
模式化的给排水没有注意到旅游景区与城市的差异化问题,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对于给排水设施的实际需求;而城市化的给排水设施建设,不仅冲淡了旅游景区原有的景观意境,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而且由于此类规划缺乏前瞻性,不适应旅游景区环境和市场发展需要,逐渐沦为障碍,造成投资的浪费。
二、旅游景区的区域差异,不能按照惯性思维照搬城市的给排水要求
一般的旅游景区距离城市或城镇较远,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基础设施无法到达,因此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给水水源
旅游景区应当采取多种供水方式。
远离都市、污染少的地表水源丰富、水质稳定的旅游景区可选择地表水作为水源,如溪流泉水、河流湖泊;易开采并适合饮用的地下水也可作为一种方式开采利用;对于缺水地区则可将雨水处理后作为生活供水。
2、用水量指标
在一般的旅游景区,由于存在较大的流动游客,80%或90%的人口规模属于流
动人口,其用水量标准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按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来测算;在城市或城镇里居民的一天是完整的,而旅游景区的游客是存在周转率的,一天里可能有几批次的游客周转,因此除过夜游客外,不过夜游客的日用水量是远小于规范里规定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的。
3、日变化系数
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和城市城镇的日变化系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目前的旅游还属于假日经济,因此,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的游客规模会远远大于日常时期的游客规模,有些旅游景区甚至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异,用水量也会在节假日期间出现猛增的态势,则不能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里面日变化系数的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供水日变化系数见下表。
旅游景区的供水日变化系数应当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高峰游客量与日常游客量的规模等数据,再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测算。
表一:城市或城镇供水日变化系数
4、污水量计算和污水排放系数
污水量的多少关系着排水管径的大小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因此污水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里的污水量只需要估算,因此计算污水量时采用日给水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见《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必须是用平均日用水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
日污水排放量=平均日用水量X污水排放系数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一个问题:在绝大部分的旅游景区里,污水只是生活污水,绿地广场、道路等的用水不会产生污水,基本也不会存在工业废水,因此上面公式里日用水量里必须要刨除不产生污水的用水类型,只采用平均日生活用水量和公建配套设施的用水量。
旅游景区详细规划排水工程中的污水量一定要通过详细计算求得。
q0N
Q p=
24X3600
式中Q p——区内平均日污水量(L/s)
q0——区内生活污水量标准[L/(人.d)]
N——区内规划设计人口数(人)
5、污水处理设施
(1)、一般来说,旅游景区距离城市或城镇的位置是比较远的,因此要想使用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就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建设排水管道,并且技术难度大。
为
此就需要在距离景区附近合适位置规划设置污水处理
设施,在这个时候考虑到景区污水量有限,设置污水处
理厂不现实,沼气池或化粪池是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
在这里提供一种便捷实用的方式,就是采用地埋式一体
化污水处理设备,对环境景观无影响,处理后的水可用
于冲厕或绿化,实现达标排放。
表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参数
20 30 40 50
75 115 155 185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工艺
(2)、新型处理工艺技术,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膜生物反应器(MBR),可以有效降
低废水中生物需氧量,市政污水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后可达到市政生活用水的要求。
还有超滤(MF)技术,它是一种以压力为驱动力来分离水中颗粒物质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与蒸发、冷冻干燥相比没有相的变化,而且不引起温度、pH的变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失活和自溶。
利用超滤膜(MF)能够将雨水净化处理,使其可被利用于市政生活的多个方面。
6、厕所的设置
景区内的厕所如果按照城市厕所造型设计则会影响景区的档次和景观效果,应当把厕所外观看成是一个景点设计,给予它一定的表现元素,使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此外比较关键的是厕所的处理技术,有水源的景点可采用生态节水的厕所,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建设星级厕所。
无水或少水景区可采用免水生物处理厕所,该厕所的核心是安装了一个生化反应器,反应器中有可定期补充的生物填料,滑入反应器的粪便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得到降解,反应过程产生的高温可以消灭各种病原菌。
粪便发酵完成后变成主要成份是腐殖质的有机肥。
这种肥料可以直装出售,也可以用于就地的绿化工程。
表三:不同厕所类型的比较
备注:“×”代表不需要或不具有,“√”代表需要或具有,“轻”表示轻微。
7、给排水管道管径及坡度
由于旅游景区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游客规模的波动性,使得景区给排水必须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景区的给排水规模较小,管径相对来说也小,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都规定了最小的管道管径和相应的流速等,拿排水来说,它规定污水管和雨水管的最小管径为300mm,可是很多景点的排水量是很小的,采用300mm的管径太浪费了,用150mm或200mm就足够了。
由于地形的缘故,坡度、设计流速和设计充满度都具有特殊性,为了满足景区市政需要和节约投资,应当适当突破城市规范的限制。
8、消防工程
旅游景区的消防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景区可以用生活供水管网作为消防供水来源,很多的景区景点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周围的河湖水系,开挖一定的水体,布置垂钓池、人工湖等景观水系,作为临时消防用水。
室外消防栓的布置间距也不宜小于或等于120m间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其间隔距离。
三、正确处理与相关规划设计的关系
1、与景区总体规划的关系
给排水工程设计应当根据总体规划所确定游客规模、公建配套设施规模等计算给排水的规模,根据用地布局及发展方向,确定给排水的规划范围,明确排水区界,进行给排水系统布局;从具体条件、环境保护要求,选择合适水源、拟定污水排放标准,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出水口位置等。
2、与其他单项工程规划的关系
给排水应当与道路工程规划、用地工程准备规划、人防工程规划、燃气、电缆管线规划等相互配合、协调,解决彼此矛盾。
给排水管渠应沿道路布置。
道路的等级、宽度、横断面以及交通状况与给排水管渠布置有密切关系,道路宽度直接影响连接管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要在街道两侧同时设置给水或排水管道;此外道路的纵坡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管渠布置,特别是反坡,将会加大管道埋深,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道路交通与管渠布置的密切配合。
在给排水管渠布置及附属物设置中要根据用地规划中改变了的地形条件,因此,必须先了解用地安
排和竖向规划设计。
3、给水与排水工程之间的关系
给水和排水工程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给水工程中的水源、取水口的选择与污水处理设备、排放口的位置决定,都要经过通盘考虑,避免污染给水水源。
主要参考资料
[1]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 刘兴昌主编市政工程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
[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
[8] 旅游景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绿维创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