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经济学
第12章 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汪安佑 教授
本章提要
主要讨论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 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 自然资源储备制度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制度经济学” 是奥利弗·威廉姆森在1975年的文章中最早提 出来的。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 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对经济的作用。
• 这两篇文章提出的交易费用、产权界定、企业和市场的最优 规模与界限、外部性的解决思路以及这些问题对资源配置效 率的影响,都为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 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在科斯观点的启发之下,从不同角度发展 出一系列对经济制度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和著作,最终形成 今天所看到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
二、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
• 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 • 2、经济效益目标 • 3、社会效益目标 • 4、防灾、减灾目标
• 新的管理学派
把社会的各级组织作为协作系统来管理的社会系统学派; 把决策作为贯彻管理全过程的决策理论学派; 从系统观点考察和管理企业的系统管理学派; 以管理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经验主义学派等。
管理学派的发展趋势: 管理对象的分化 管理方法的发展 由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到研究人与人、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与管理。
(一)“有限理性人”假定与制度 • 由于人们的理性有限,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也不能完全了解,
甚至无法为不确定因素给出一个概率分布函数。 • 由于理性有限,人们不可能判断一个人的自利行为是否是损
人利己的行为,并对此做出迅速的反应,因而凭借说谎、欺 骗、毁约等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就可以得逞 • 人们需要设立规章制度和安排来规范人的行为,建立良好的 秩序
(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与制度
• 威廉姆森认为,有些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用非常微妙和隐 蔽的手段,会使用狡猾的伎俩。
• 实际的人是在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的。要研究现 实中人的活动,就必须研究现实中的制度。
(三)主张引入制度因素的分析
•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把影响经济行为的制度高度地简化了。 • 企业制度被简化为一种生产函数,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 间的契约关系被产量与资本、劳动和技术等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所掩盖; • 市场制度被简化为供求曲线,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变成了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数学关系。
•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要重点解 决的社会问题必然会有所差异。
3、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属性。
• 如果不能根据资源的属性选择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则 难以发挥资源应有的效率。
4、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与文化背景相吻合。
• 如在崇尚自由、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应该更多地 考虑选择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
4、制度变迁主体对多种制度变迁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了较 为理想的制度变迁方案后,能否变迁,尚取决于变迁集团内 部的合作问题是否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以及变迁能否得到非变 迁主体的响应包括变迁主体与非变迁主体相比,其力量是否 足够强大。
5、外部利润开始出现到外部利润内部化的制度安排建立完成, 这一期间存在着时间间隔,即制度变迁滞后于潜在利润的出 现。
• 资源配置信息的传递主要是纵向运动;
• 资源配置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权威的服从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 资源的政府行政配置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依赖于一定的条 件,如拥有相关自然资源较为充分的信息。
• 即政府的政策经常导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和自然环境的退 化,也就是说存在着可能的资源政府行政配置失灵。
• 在确定资源的政府行政配置时需要对其优点和缺点加以详 细的分析以决定政府是否应该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 行动。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概述
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形成
• 最早发端于科斯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
• 科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 方法对传统的理论中不考虑交易费用的假定和相关的结论进行 了意义深远的修正和澄清说明。
•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
• 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外部性问题,得出了后来被乔治·斯 蒂格勒最早称作“科斯定理”的结论。
一、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 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 正式规则: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政 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所构成的一种等级 结构,以及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和个别契 约。
• 非正式规则:指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 性、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规则。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试图改变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格局。 • 把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运用于研究包括法律、企业组 织、市场组织和社会文化等制度在内的“制度结构”。 • 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人与人的交易活动。
(四)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
• 交易成本就是为了完成交易活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成本。
• 包括搜寻或得到信息的成本、协商谈判的成本、签订契约的 成本、检查和监督交易过程或索赔的成本等。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五、自然资源配置方式
(一)自然资源的市场配置与市场失灵 1、竞争不足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竞争不足或垄断的存在,为生产者通过在市场上减少产量提
高价格并借此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创造了条件 2、信息扭曲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信息扭曲,必然导致人们理性地从事不合理的行为,并使资
源配置缺乏公平和效率。 3、外部效应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外部效应造成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相一致,导致实际
• 这一过程用下图表示。
1、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如制度环境的变化,使得现行制度安 排不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从而引起制度的不均衡。
2、面对制度不均衡因素导入所形成的获利机会,制度变迁主体 即制度活动主体能否出现对制度变迁而言极为重要。
3、在制度变迁主体出现之后,变迁主体对制度变迁的诸方案进 行费用—收益的对比分析即经济可行性研究,其结果如何对 制度变迁能否继续进行至关重要。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三、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功能
1、激励功能 • 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会引导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自
然资源。 2、配置功能 • 一定的制度安排也就使资源得到了相应的配置,进而影响到
资源的利用效率。 3、约束功能 •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的约束功能有两层含义:
• 其一是指经济当事人在制度规定范围内进行决策; • 其二是对超过制度约束边界的经济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二)自然资源的行政配置与政府失灵
• 政府行政配置资源成为可能,还需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1)政府行政配置资源的效果必须优于市场配置的效果; (2)政府行政配置资源所得到的收益必须高于其成本。
• 资源的政府行政配置具有如下特点:
• 资源利用决策高度集中,而决策的贯彻又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行 政体系;
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较高的交易费用和资源的公共物品属 性,市场机制无法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4、产权不明晰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要求资源产权明晰、排他、安全、可执 行及可交易,这是市场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 5、交易费用过高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如果交易费用超过了交易收益,市场运作就会缺乏效率,市 场也就难以建立。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概述
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理论体系建立在关于“经济人”行为的两大基本假定和一个 基本信条基础上。
• 第一个基本假定是“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 第二个基本假定是人的行为是“理性人”。 • 基本信条则是市场充分自由竞争将能够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
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达到最好的程度。
第三节 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一、自然资源管理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管理学派的发展 • 古典学派: 从管理职能给管理定义,研究和论
述管理人员如何协调集体和发挥组织力量的方 法; • 行为学派: 其基础是,管理必须通过别人来做 工作,管理实际上是行为科学的应用; • 管理科学学派: 应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生产和 作业管理问题。该学派着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 强调技术问题,而不是行为问题。
(三)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
1、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一致。
• 如果在社会经济目标函数中侧重于考虑公平,则资源配 置中政府行政干预的比重可能就会较大;
• 如果对效率的追求高于公平,则在选择资源配置方式时 将更多地考虑给予资源利用者以较多的利益刺激。
2、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的。 制度一经形成,就会对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产生一 定影响作用。
•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指人们在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所形成的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 包括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形成的惯例或者是规范化的行为方式, 它们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过程密切相关;
• 集体产权:指产权是由某一个集体来行使,由集体的决策机构以民主 的程序对权利的行使作出规则和约束。
• 可交换的产权:指产权可以在经济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换和转让。 • 私有产权:指权利的行使完全由私人进行决策,其产权内容包括关于
自然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这些权利可以由一个人掌握,也可以由两 个或多个人拥有。
4、保障功能 • 制度安排,能有效地起到保护经济当事人权益的作用,从而
使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合理而又稳定的预期,使不确定 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5、利益分配功能 • 制度是关于利益分配的规则,进而形成正的或负的收入效应。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四、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变迁分析
• 制度形成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们为响应获利机会采 取行动从而使现行制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以横向传递为主; • 混合经济:自然资源的配置兼有完全政府行政配置和完全市场配置的
特点。
2、按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内含的产权特征分
• 排他性产权:指如果某人对某自然资源拥有产权,他人对同一资源就 不应具有同样的产权。
• 社团产权:指某个人对某种自然资源行使某一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 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的产权。
• 也包括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形成的正式规则,它具有强制性和约 束性等基本特征,并主要由法律法规、组织安排和政策得到体 现。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二、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类型
1、按自然资源配置方式分 • 完全政府行政配置: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力高度集中,行动动力主要来
源于对经济当事人行为的限制以及精神的鼓励。 • 完全的市场配置:自然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力较为分散,信息流转途径
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主wenku.baidu.com代表人物
• 罗纳德·科斯
• 《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 • 提倡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单纯的课堂教学。
• 道格拉斯·C.诺斯
• 《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崛起:新经济史》、 《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
• 《1870-1914年的投资市场:国民市场的发展》一文被认为是制度 “创新”理论的重要开创性著作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认为,交易成本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 的主要部分,它往往比生产活动的成本更重要。
• 交易成本概念最初是指协商签订契约以及契约签好以后付 诸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们将交易成本概念广泛地运用于经济、 法律、社会、历史和政治等研究领域,使交易成本概念普 遍化了。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二)自然资源管理
1、过去着重于利用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而对生态 环境管理重视不够。
• 1974年联合国环发委在墨西哥形成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通过发展以满足人类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
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提出“环境管理”
1974年,休埃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中对环境 管理的含义作了专门论述,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 害人类自然环境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3、自然资源管理:
是指人类社会或有关部门为了平衡自然资源供 给与需求关系,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 系统的内在联系,采取经济、社会、生态、科技等 管理手段,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规范人 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为,从而实现自然资源优 化配置的过程。
第12章 自然资源利用与管理制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汪安佑 教授
本章提要
主要讨论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 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 自然资源储备制度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制度经济学” 是奥利弗·威廉姆森在1975年的文章中最早提 出来的。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 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对经济的作用。
• 这两篇文章提出的交易费用、产权界定、企业和市场的最优 规模与界限、外部性的解决思路以及这些问题对资源配置效 率的影响,都为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 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在科斯观点的启发之下,从不同角度发展 出一系列对经济制度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和著作,最终形成 今天所看到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
二、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
• 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 • 2、经济效益目标 • 3、社会效益目标 • 4、防灾、减灾目标
• 新的管理学派
把社会的各级组织作为协作系统来管理的社会系统学派; 把决策作为贯彻管理全过程的决策理论学派; 从系统观点考察和管理企业的系统管理学派; 以管理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经验主义学派等。
管理学派的发展趋势: 管理对象的分化 管理方法的发展 由研究企业的经济活动到研究人与人、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与管理。
(一)“有限理性人”假定与制度 • 由于人们的理性有限,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也不能完全了解,
甚至无法为不确定因素给出一个概率分布函数。 • 由于理性有限,人们不可能判断一个人的自利行为是否是损
人利己的行为,并对此做出迅速的反应,因而凭借说谎、欺 骗、毁约等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就可以得逞 • 人们需要设立规章制度和安排来规范人的行为,建立良好的 秩序
(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与制度
• 威廉姆森认为,有些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用非常微妙和隐 蔽的手段,会使用狡猾的伎俩。
• 实际的人是在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的。要研究现 实中人的活动,就必须研究现实中的制度。
(三)主张引入制度因素的分析
•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把影响经济行为的制度高度地简化了。 • 企业制度被简化为一种生产函数,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 间的契约关系被产量与资本、劳动和技术等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所掩盖; • 市场制度被简化为供求曲线,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变成了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数学关系。
•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要重点解 决的社会问题必然会有所差异。
3、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属性。
• 如果不能根据资源的属性选择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则 难以发挥资源应有的效率。
4、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与文化背景相吻合。
• 如在崇尚自由、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背景下应该更多地 考虑选择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
4、制度变迁主体对多种制度变迁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了较 为理想的制度变迁方案后,能否变迁,尚取决于变迁集团内 部的合作问题是否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以及变迁能否得到非变 迁主体的响应包括变迁主体与非变迁主体相比,其力量是否 足够强大。
5、外部利润开始出现到外部利润内部化的制度安排建立完成, 这一期间存在着时间间隔,即制度变迁滞后于潜在利润的出 现。
• 资源配置信息的传递主要是纵向运动;
• 资源配置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权威的服从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 资源的政府行政配置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依赖于一定的条 件,如拥有相关自然资源较为充分的信息。
• 即政府的政策经常导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和自然环境的退 化,也就是说存在着可能的资源政府行政配置失灵。
• 在确定资源的政府行政配置时需要对其优点和缺点加以详 细的分析以决定政府是否应该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 行动。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概述
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形成
• 最早发端于科斯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
• 科斯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 方法对传统的理论中不考虑交易费用的假定和相关的结论进行 了意义深远的修正和澄清说明。
•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
• 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外部性问题,得出了后来被乔治·斯 蒂格勒最早称作“科斯定理”的结论。
一、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 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 正式规则: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政 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所构成的一种等级 结构,以及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和个别契 约。
• 非正式规则:指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 性、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规则。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试图改变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格局。 • 把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运用于研究包括法律、企业组 织、市场组织和社会文化等制度在内的“制度结构”。 • 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人与人的交易活动。
(四)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
• 交易成本就是为了完成交易活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成本。
• 包括搜寻或得到信息的成本、协商谈判的成本、签订契约的 成本、检查和监督交易过程或索赔的成本等。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五、自然资源配置方式
(一)自然资源的市场配置与市场失灵 1、竞争不足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竞争不足或垄断的存在,为生产者通过在市场上减少产量提
高价格并借此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创造了条件 2、信息扭曲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信息扭曲,必然导致人们理性地从事不合理的行为,并使资
源配置缺乏公平和效率。 3、外部效应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外部效应造成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相一致,导致实际
• 这一过程用下图表示。
1、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如制度环境的变化,使得现行制度安 排不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从而引起制度的不均衡。
2、面对制度不均衡因素导入所形成的获利机会,制度变迁主体 即制度活动主体能否出现对制度变迁而言极为重要。
3、在制度变迁主体出现之后,变迁主体对制度变迁的诸方案进 行费用—收益的对比分析即经济可行性研究,其结果如何对 制度变迁能否继续进行至关重要。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三、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功能
1、激励功能 • 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会引导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自
然资源。 2、配置功能 • 一定的制度安排也就使资源得到了相应的配置,进而影响到
资源的利用效率。 3、约束功能 •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的约束功能有两层含义:
• 其一是指经济当事人在制度规定范围内进行决策; • 其二是对超过制度约束边界的经济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二)自然资源的行政配置与政府失灵
• 政府行政配置资源成为可能,还需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1)政府行政配置资源的效果必须优于市场配置的效果; (2)政府行政配置资源所得到的收益必须高于其成本。
• 资源的政府行政配置具有如下特点:
• 资源利用决策高度集中,而决策的贯彻又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行 政体系;
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较高的交易费用和资源的公共物品属 性,市场机制无法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4、产权不明晰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要求资源产权明晰、排他、安全、可执 行及可交易,这是市场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 5、交易费用过高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 如果交易费用超过了交易收益,市场运作就会缺乏效率,市 场也就难以建立。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概述
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理论体系建立在关于“经济人”行为的两大基本假定和一个 基本信条基础上。
• 第一个基本假定是“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 第二个基本假定是人的行为是“理性人”。 • 基本信条则是市场充分自由竞争将能够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
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达到最好的程度。
第三节 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一、自然资源管理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管理学派的发展 • 古典学派: 从管理职能给管理定义,研究和论
述管理人员如何协调集体和发挥组织力量的方 法; • 行为学派: 其基础是,管理必须通过别人来做 工作,管理实际上是行为科学的应用; • 管理科学学派: 应用科学的方法论解决生产和 作业管理问题。该学派着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 强调技术问题,而不是行为问题。
(三)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
1、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一致。
• 如果在社会经济目标函数中侧重于考虑公平,则资源配 置中政府行政干预的比重可能就会较大;
• 如果对效率的追求高于公平,则在选择资源配置方式时 将更多地考虑给予资源利用者以较多的利益刺激。
2、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的。 制度一经形成,就会对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产生一 定影响作用。
•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指人们在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所形成的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 包括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形成的惯例或者是规范化的行为方式, 它们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过程密切相关;
• 集体产权:指产权是由某一个集体来行使,由集体的决策机构以民主 的程序对权利的行使作出规则和约束。
• 可交换的产权:指产权可以在经济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换和转让。 • 私有产权:指权利的行使完全由私人进行决策,其产权内容包括关于
自然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这些权利可以由一个人掌握,也可以由两 个或多个人拥有。
4、保障功能 • 制度安排,能有效地起到保护经济当事人权益的作用,从而
使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合理而又稳定的预期,使不确定 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5、利益分配功能 • 制度是关于利益分配的规则,进而形成正的或负的收入效应。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四、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变迁分析
• 制度形成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们为响应获利机会采 取行动从而使现行制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以横向传递为主; • 混合经济:自然资源的配置兼有完全政府行政配置和完全市场配置的
特点。
2、按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内含的产权特征分
• 排他性产权:指如果某人对某自然资源拥有产权,他人对同一资源就 不应具有同样的产权。
• 社团产权:指某个人对某种自然资源行使某一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 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的产权。
• 也包括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形成的正式规则,它具有强制性和约 束性等基本特征,并主要由法律法规、组织安排和政策得到体 现。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二、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类型
1、按自然资源配置方式分 • 完全政府行政配置: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力高度集中,行动动力主要来
源于对经济当事人行为的限制以及精神的鼓励。 • 完全的市场配置:自然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力较为分散,信息流转途径
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主wenku.baidu.com代表人物
• 罗纳德·科斯
• 《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 • 提倡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单纯的课堂教学。
• 道格拉斯·C.诺斯
• 《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崛起:新经济史》、 《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
• 《1870-1914年的投资市场:国民市场的发展》一文被认为是制度 “创新”理论的重要开创性著作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认为,交易成本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 的主要部分,它往往比生产活动的成本更重要。
• 交易成本概念最初是指协商签订契约以及契约签好以后付 诸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
•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们将交易成本概念广泛地运用于经济、 法律、社会、历史和政治等研究领域,使交易成本概念普 遍化了。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二)自然资源管理
1、过去着重于利用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而对生态 环境管理重视不够。
• 1974年联合国环发委在墨西哥形成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通过发展以满足人类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
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提出“环境管理”
1974年,休埃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中对环境 管理的含义作了专门论述,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 害人类自然环境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3、自然资源管理:
是指人类社会或有关部门为了平衡自然资源供 给与需求关系,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 系统的内在联系,采取经济、社会、生态、科技等 管理手段,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规范人 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为,从而实现自然资源优 化配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