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_1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主题思想【部编版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资料【部编版必修下册】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主题思想】【原文】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此书依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④【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⑧【郑伯】指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

⑨【若】假如。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04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04 课 烛之武退秦师(第 01 课时)1.《左传》原名《》,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为《十三经》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

2.读课文,识生字。

氾( )南佚( )之狐缒( )而出阙( )秦共( )其乏困 亡郑以陪( )邻秦伯说( ) 杞( )子逢( )孙3.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__________”)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__________”)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__________”)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__________”)1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 课文题目即是。

由此可加深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

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 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的紧急情况下出场的。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 在胸。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氾.南(fàn) B.缒.(zhuì) C.共.其乏困(ɡōnɡ) D.逢.孙(pánɡ)失其所与.(yù) 佚.之狐(yì) 夫.晋(fú) 以鄙.远(bǐ)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亡郑以陪.邻(péi) 焦、瑕.(xiá)朝.济.(zhāo jì) 阙.秦(quē)舍.郑(shě) 秦伯说.(yuè)杞.子(qǐ) 肆.其西封(sì)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英勇善战,以一己之力击退强大的敌军。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故事。

下面我将为您重新讲述该故事,并列出其中的重点实词。

原文:在古代中国,秦朝是当时的霸主,他们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许多周边的城邦和诸侯国都成为了秦朝的附庸。

然而,燕国是一个小国,虽然小,却一直保持着独立和自主,不愿隶属于秦朝。

秦朝的皇帝秦始皇听说燕国不愿臣服,于是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燕国。

他派遣了大将军烛之武带领数万精兵前往燕国。

燕国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心自己的国家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他通过外交手段试图保护自己的国家,但一直无果。

不得已,燕国国王决定将重任交给了年轻的将领杨志。

虽然杨志年少不经事,但他有着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勇敢的个性。

杨志接到国王的命令后,决定带领燕国的军队迎战秦军。

他带领着数百名燕国士兵,勇敢地站到了前线。

在激战中,燕国军队向秦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不畏艰险,奋勇杀敌。

杨志以身作则,亲自冲锋在前,率领士兵战胜了一波又一波的秦军。

烛之武见燕国士兵表现出色,但他并不以为意。

他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必能击败杨志的燕国军。

然而,杨志的勇猛战斗激发了燕国士兵的斗志,他们集结在杨志的周围,形成了坚实的防线。

杨志不仅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还以智谋出色。

他派遣斥候潜入秦军营地,偷取到了秦军的作战计划。

凭借这个情报,杨志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并在适当的时机发起了攻击。

在经历了几场激烈的战斗后,秦军开始感到疲惫和无助。

烛之武意识到情况不对,但已经晚了。

在杨志的指挥下,燕国士兵集结成军,一举击溃了秦军。

战胜的消息传回燕国,燕国的民众欢欣鼓舞,赞美杨志的英勇事迹。

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zhú zhī wǔ):烛之武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他是秦朝派到燕国的大将军。

这个名字“烛之武”有着浓厚的战斗意味,其中“烛”意味着火炬的明亮,暗示他的英勇善战。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简洁一句一译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原文及对照翻译1.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5.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6.夜,缒而出。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10.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行。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自学第二段,积累字词句
重点虚词:其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2、问其深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然视其左右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学第二段,积累字词句
重点虚词:其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修饰连词,不译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连词,因为
虚词(以)
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并列连词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承接连词,不译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目的连词,来
8、然力足以至焉 目的连词,来
虚词(之)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的原因/治学的人/谨慎地采取 4、长乐王回深父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文言知识归纳
虚词(其)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助词,无义/指导代词,那些
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代“自己”
3、其孰能讥之乎? 语气副词,难道
4、入之甚寒,问其深 代词,代“后洞”
虚词(以)
1、由山以上五六里 助词,和“上、下、东、西”连用,表示时间、方位、 数量的界限
代词,代“华山洞”
2、问其深 代词,它的,代“后洞”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导代词,那些
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代词,他们/代词,他们
自学第二段,积累字词句
重点虚词: 5、然视其左右
代词,代“后洞”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后洞”/代词,那些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8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10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11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12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13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14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1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16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17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18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鸿门宴1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2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3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4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5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6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7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一等奖(高一必修一)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培养对文言文词句的语感。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时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2、学习课文1、2、3段。

3、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4、学习烛之武机敏善辩的外交才能。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现代的一些诗歌,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古代的一些散文。

那么,学习古文,我们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是什么呢?通过初中的学习,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

(板书)文言文所要掌握的知识:①通假字。

②一词多义。

③古今异义。

④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字句等)。

⑤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子的使用等)。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了。

好,下面我们开始上新课。

一、导入自古中国便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之说,在一九五五年也有这样一个流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五个师是多少人呢,相当于11万人,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11万人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第一册第16页,跟着录音一起勾出难点字词。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二、关于《左传》在进入课文之前,我先来带同们玩一个游戏(PPT展示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故事之一,发生在战国时期,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场战斗。

这个故事除了展示了赵国武将烛之武的智勇和策略,也反映了当时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战争知。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通过烛之武的智谋,赵国成功击败了强大的秦军,减轻了赵国的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繁荣。

故事中,烛之武是一个聪明勇敢的武将,他提出了使用烽火来引导秦军的战术,并取得了成功。

这一战术利用了地势和气候条件,烛之武在山顶点燃巨大的烽火,将烽火传递给下一座山,最终引导秦军走入困境。

烛之武的智勇和领导能力使赵国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当时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战争观念。

战国时期各国争霸,战争频繁,这使得军事战略和智谋成为了各国国君和将领们必须重视烛之武的战术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战争思维,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战争中,战术的重要性。

此外,《烛之武退秦师》展示了文言文的魅力和美感。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其句法结构和词汇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独特之处。

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机会和途径。

总的来说,《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读物,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关战争以及战略智慧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加深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背景和文化。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个故事,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对古代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烛之武退秦师》 完整版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 完整版解析
翻译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思考: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乃:于是 之:代指秦军 夫人:那人 微:没有 及:达到 因:依靠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句末助词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烛之武)许之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
郑,郑既知亡矣。若
思考: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


晋 军 新郑 秦 军
公元前630年






氾 南
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 大国夹击,郑国随时可能灭亡。
图2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阐述两军驻扎 位置: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 接触,为烛之武说秦埋下伏笔。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逐字翻译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 的敬称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 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 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 对您有好处,怎敢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
以:相当于“而”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 焉:为什么。以: 相当于“而”,连 词,表目的,“来 ”。陪:增加。
晋侯、秦伯:晋 文公、秦穆公。
以:因为。
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于)函陵,秦军( 于)汜南。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 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
军:驻扎。 名词→动词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
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晋国的
同时又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 驻扎在汜南。
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 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缒:用绳子 拴着从城墙 上往下吊。
亡:使…灭 亡。 使动用 法。
夜:名词作状语。当夜。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 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之)烦执事。
的,(您)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实
力变雄厚了,您的实力也就相对变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
,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
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 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说:同“悦”,高兴 。
盟:结盟。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1《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答案

1《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连词,表承接,译成“才”“就”)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连词,表承接。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必修一课下注释

必修一课下注释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1、以其无礼于晋以:2、晋军函陵军: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4、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辞:犹:已:5、吾不能早用子。

子:6、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过:7、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8、许之。

许:10、夜缒而出缒:11、郑既知亡矣。

既:12、敢以烦执事执事:13、越国以鄙远鄙远:14、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陪: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16、行李之往来行李:17、共其乏困共:其:1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为:赐:19、朝济而夕设版焉版:20、既东封郑封:21、又欲肆其西封肆:22、若不阙秦阙:23、将焉取之焉:之:24、唯君图之唯:之:25、亦去之之:26、子犯请击之之:27、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戍:2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29、因人之力而敝之因:敝:30、失其所与,不知与:知:31、以乱易整易:32、吾其还也其:33、秦伯说说:二、翻译下列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一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1、进兵北略地略:2、乃请荆卿曰卿:3、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4、则虽欲长侍足下侍:5、臣愿得谒之谒:6、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邑:8、愿足下更虑之更: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深:10、顾计不知所出耳顾:11、为之奈何奈何:12、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善:13、臣左手把其袖把:14、而右手揕其胸揕:1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陵:1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17、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18、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盛:19、函封之函:之:20、使工以药淬之淬:21、以试人,血濡缕濡:22、人不敢与忤视忤:23、乃令秦武阳为副副:23、太子迟之迟:2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25、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不测:26、请辞决矣请:辞决:27、既祖,取道祖:28、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顾:29、持千金之资币物币:3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31、比诸侯之列比:32、给贡职如郡县给:33、使使以闻大王使:使:34、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35、至陛下陛:36、荆轲顾笑武阳顾:37、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38、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39、自引而起,绝袖引:40、秦王还柱而走还:41、卒起不意卒:42、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43、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44、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创:45、箕踞以骂箕:46、乃欲以生劫之劫:二、翻译下列句子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它曾对晋国无礼,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向郑伯说:“郑国危险了,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的军队一定撤退。

”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干什么了。

”郑伯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情况紧急了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但是郑国灭亡了,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他。

夜晚,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出城,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么就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越过别国把远地(郑国)当作(秦国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怎么要用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就是您的国力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使者的主人,外交使节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得到它(贪求的土地)呢?侵损秦国却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君很高兴,就与郑国结盟。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回国了。

子犯请求袭击它(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撤离了这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科目
年级
时间
2003年8月28日
课题
17、烛之武退秦师




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能理解课文内容、层次结构和人物形象。

3、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法与学法]
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
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文、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郑危在旦夕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烛之武夜缒而出秦军乃还
(义勇)智说秦君
郑转危为安晋亦去之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课练、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检查预习
1、注音:贰、汜、佚、缒、说、戍、敝、共、逢、阙
2、填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末年所著,由于它是对史书《》所作的传注,所以又称《》,初中我们曾学过其中的《》,出自其中的成语有。

三:诵读课文
1、老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自由诵读
四:解释字词
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
3、师必退
4、今急而求子
5、夜缒而出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既东封郑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失其所与10、亦去之
五:翻译语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2、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六、作业
1、先自己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对难解之处相互讨论,然后集中提问,老师解疑。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到两遍)
1、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提示小结: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埋下了伏笔。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4、提示:(1)以退为进;(2)晓之以弊;(3)许之以利;(4)巧施离间。

5、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
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

异:郑伯:直截了当烛之武:迂回曲折
6、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从本题和第4题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特点?这对你有何启示?
提示:(1)略(2)都以本国利益为中心
(3)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一九九九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公然挑衅和侵犯,而我国政府没有感情用事,而是从根本利益出发,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事端是完全正确的。

(此题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结构特点
提示:组织严密,曲折有致,首尾呼应。

三、结合原文语句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提示: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

(以上两个问题可稍作讨论,不必深入探讨。


四、自由诵读,检查背诵;完成练习三。

五、知识积累
1、找出本文中之、于、以的不同用例,并解释,然后再找出以前所学课文中与此相同的例句。

之例: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C、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
D、唯君图之指示代词,这件事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找出本文和以前所学课文中实词“鄙、若、知、说、辞”的用例,并解释。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
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越国以鄙远边境、边邑
六、课堂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

郑国忠于转危为安。

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七.作业练习(见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