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urism
旅游经济
138
2012年10月
浅谈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①
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 杨芳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可以促进景区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立足于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实现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洞庭湖湿地 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38-03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指旅游资源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民族性格、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作为物质文化载体的文物古迹、民族服饰、生产工具、建筑、饮食、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有形的物质文化。挖掘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可提升洞庭湖湿地旅游产品品质,增强对游客的吸附力,在传承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1.1 名人文化
洞庭湖湿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其中贤君名相、骚人墨客、文艺大家辈出不穷。他们为洞庭湖湿地留有丰富的遗踪胜迹,包括名人故里、名人足迹等,是洞庭湖湿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例如,洞庭湖中间有个山岛叫赤山岛。此岛在洞庭湖的正中心,洞庭湖以它分东西南北。山岛为长条形,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4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六个澳门大,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岛。自唐天宝年间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与西施隐居该岛,故改称蠡山岛。蠡山岛上有个湖称“蠡公湖”,一直为纪念范蠡而称其名。在《常德府志》和《沅江县志》上都有记载。此湖即是洞庭湖的“湖中湖”。蠡公湖上还有一座小岛,称“香炉山”。 香炉山山脚自东起,经北面,到西边止,有亭、榭、廊等仿古建筑环绕,情、景、物自然合一。显古朴大气、稳重协调之韵;没有那种结构怪异、色彩浮躁的气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1.2 宗教文化
由于人类对洞庭湖湿地悠久的开发历史,洞庭湖湿地留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资源。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的宗教文化是伴随着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而一起成长的。如常德津市的孟姜女文
化、药山惟俨禅文化、古大同福地文化。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千百年以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药山惟俨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以其为宗师的曹洞宗影响深远,远播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津市彰观山为道教第四十四福地。彰观山即关山,属武陵山系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山脉。位于关山猫儿岭的古大同寺是湘鄂边境千年古刹,古为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尊为九祖道场。开发、利用洞庭湖湿地的以佛道文化为主体的宗教文化,使它与旅游充分结合,进而实现“以旅游养宗教,以宗教促旅游,以旅游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 民俗文化
环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基于生存环境和人类生存需要,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形态,反映了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存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文化性格和生活习惯。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民间的节日主要有端午、中秋等。在这些节日里,民间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祭祀活动,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民俗习惯,闪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每到民间节日期间,都举办诸如龙舟赛等民俗节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活动唤醒了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巩固退田还湖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利用龙舟比赛这一载体,利用当地丰富的湿地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跃当地旅游经济,并以此确立生态旅游在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4 茶文化
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茶文化闻名天下,源远流长。龙窖山茶就是例证。龙窖山,属幕阜山余脉,位于湘鄂接壤处。龙窖山茶区包括湖南省临湘市的羊楼司镇、文白乡、龙源乡、壁山乡、詹桥镇、忠防镇、五里乡、聂市镇、坦渡乡和定湖镇,湖北省赤壁市的赵李桥镇、茶俺岭镇和新店镇,崇阳县的桂花泉镇、石城镇、沙坪镇、肖岭镇,
通城县的大坪乡与北港镇。该茶区是鄂南、湘北的主要产茶区,是中国黑茶的重要产地。龙窖山茶区是人工植茶的起源地之一。据瑶学专家考证,约在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蚩为苗族自称,尤为瑶族自称),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被迫南迁。春秋战国时,瑶族先辈过云梦古泽,迁于临湘的龙窖山。瑶人入湘不久,即开龙窖山种茶之先河。龙窖山从瑶民吃茶、种茶有近三千年历史。龙窖山茶区制茶起源于汉代。汉代以前,山民均采茶作药、充饥。汉代民间自制茶叶,
山民将茶叶采回后蒸热晒干,碾末后作饼,①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
的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12BJY05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基于社区参与的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2YBA178)和湖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社区参与东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12C0724)。
作者简介:杨芳(1979-),女, 湖南宁乡人,研究生,硕士,讲师,主
要从事旅游经济与生态旅游研究;
邝奕轩(1974-),男,湖南邵阳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
Tourism
旅游经济
2012年10月
139
再将茶饼串吊起来烘干或晾干,因有后发酵工序,可以认为这就是早期黑茶类紧压茶。饮用时取饼捣碎放入皿中开水冲沏。唐代产蒸青团饼茶,将茶鲜叶蒸熟捣烂,拍压成形,再烘干;因有后发酵工序,团饼茶可视为黑茶的前身。明代生产“帽盒茶”。将茶叶筛拣干净,蒸汽加热,用脚踩成半圆柱形的“帽盒茶”,用小篓套装,每两小篓相对被捆扎成圆柱状,便于骆驼运输。明末清初,压制青砖。砖茶表面光洁,规格一致,水分适量,贮运方便。清代湖北蒲圻刊刻的叶瑞庭《莼浦随笔》载:闻自康熙年间,有山西估客至邑西乡芙蓉山,峒人迎之,代客收茶取佣……所买皆老茶,最粗者踩成茶砖,号称芙蓉仙品,即黑茶也。
2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的现状
洞庭湖湿地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着诸多不利因素。2.1 挖掘观念陈旧
在挖掘洞庭湖湿地文化内涵过程中,开发主体观念陈旧、落后,主要体现在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对挖掘文化内涵的认识不足,没有考虑到要抓住文化的精神和精髓,盲目建设,不少景点文化含量低,传统文化在悄然流失。 [6]这就使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不能很好地向游客传递,从而扩大文化的软实力影响。2.2 挖掘力度不足
政府多次整修、重建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的人文景观资源,但多停留在原有文物古迹等硬件设施的修复和重修上,没有深入挖掘人文景观资源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得资源的文化体现性较低,无法形成强大的、有吸引力的文化软实力,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 2.2.1 整合度不高
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部分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处于初级开发或待开发的状态。并且没有进行资源整合,因而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
挥。
[7]
比较明显的就是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的宗教文化资源和人文化资源之间发展的不和谐,没有形成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旅游的产业集群。
2.2.2 宣传力度不大
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宣传力度不够,这也有历史因素,长期以来,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传统文化旅游产品还不成熟,开发的深度不够,没能进行高水平的营销策划和包装,传统、保守的营销思路和营销手段使得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相当部分处于低知名度状态。 2.2.3 体验性不足
大多数的游客前往洞庭湖湿地旅游时,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景区景点旅游资源所含的文化内涵中去,没有机会体验到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传统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传统目前的开发状况来看,无论是修复还是重建,还没有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
2.3 旅游纪念商品文化主题特色欠缺
洞庭湖湿地作为一个国际闻名的湖泊湿地,接待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但是其文化主题不鲜明,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彰显。文化
主题是体验经济的灵魂。如何用特色文化主题去支撑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是个迫切亟待解决的难题。
[8]
2.4 区域内缺乏联动开发
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区域合作开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没有实现在旅游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公共交通和旅游服务等相关机构的联动合作,这就难以提升文化旅游产品整体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是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和各景区之间缺乏有效联动机制。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内市县区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相似度颇高,在挖掘文化内涵时,容易产生近距离的不良竞争,难以发挥集群优势和外溢效应。
3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发对策
3.1 扭转观念,充分认识文化内涵的软实力效应
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旅游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对本系统、本部门、社会上的从业人员加以培训,使他们更深层次认识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要充分认识文化内涵的软实力效应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益,并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3.1.1 加大文化宣传力,提高民俗文化的知名度
从三个方面加大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文化宣传力度:第一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销手段,紧扣时代脉搏,推出洞庭湖湿地旅游文化精品;第二是整合政府管理部门、旅行社和媒体等相关方面的力量,树立洞庭湖湿地深层次的文化形象,以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第三是完善洞庭湖湿地景区景点的信息资料,借助网络,加大对景点文化内涵的解说宣传力度。 3.1.2 加强文化体验性,弘扬茶文化
虽然洞庭湖湿地茶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历史悠久,但是没有有效的弘扬茶文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茶文化推广。第一,定期举办以洞庭湖湿地茶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节和茶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二,以茶遗迹为基础建设集文化古迹、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茶文化公园。第三,要重视洞庭湖湿地茶文化知识普及和推广。第四,由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的文化部门牵头积极组织采茶舞曲、采茶歌、采茶戏的创作、演出。
3.2 加强洞庭湖湿地旅游纪念商品的文化特色 3.2.1 提升老品牌,挖掘原有品牌的文化内涵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产生了诸多旅游纪念商品,如茶、藕粉、山核桃等等。但是相当部分的旅游纪念品并不为游客关注。这些看似普通的商品如果能够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内涵,将可以满足游客物质需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从洞庭湖湿地旅游纪念商品包含的文化内涵出发,既从制作材料、生产地和制作方式,也从民俗传说出发,找出洞庭湖湿地旅游纪念商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2.1 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纪念商品,体现文化内涵
洞庭湖湿地要开发新的旅游纪念商品就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弘扬本土文化原则;(2)坚持市场开发原则;(3)坚持整合旅游、文化相关部门的优势。对于洞庭湖湿地旅游经济发展而言,务必开发出能够充分体现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发扬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