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论文
家庭社会工作实训论文
家庭社会工作实训论文实训案例一、案例背景刘奶奶今年已经80岁了,老伴去世时10年了。
李奶奶共有四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
大儿子和刘奶奶生活在一个村,以务农为生,妻子英年早逝,两个儿子都成家了。
二儿子和三儿子也都成家了,并且孙子们都盖上了房子,娶上了媳妇。
刘奶奶现在住在四儿子新盖的房子里。
刘奶奶的四个儿子都在一个村上,都以务农为生,家庭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但四个儿子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都不是很积极,有一次还因为意见不合发生纠纷,导致兄弟关系不融洽,其实刘奶奶的四个儿子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都不想尽义务,特别是在涉及到钱的问题上。
这两年刘奶奶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她的儿子们好像不怎么关心她,特别是刘奶奶的三个儿媳妇,三个儿媳妇很不待见老人,更可悲的是,三个儿子都分别听命于媳妇,刘奶奶只有每月60元的养老金,没有额外的生活来源,她感觉委屈,但又无能为力。
二、案例分析(1)个人问题。
A.年龄方面,案主80岁高龄,其智力衰退和吸收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加之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近于文盲的文化程度,传统老旧思想不能及实地转变过来,接受新思想的能力下降,观念落伍,认为命该如此,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致使生活穷困潦倒。
B.身体方面,案主这两年身体每况愈下,客观生理机能衰退,身体素质下降,使其产生消极情绪,能过一天是一天,逆来顺受。
C.精神方面,案主老伴去世后,长期独居,精神感到空虚,生活没有信心和希望。
(2)家庭问题案主有四个儿子,并且还都住在一个村上,并且家庭经济条件还行,按理说,要尽孝应该很容易,即使在经济上给与不了太多的支持,也应该有精神慰藉,但老人什么也没得到,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解决刘奶奶所遇到的问题,必须从她四个儿子入手,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法律上讲,作为儿子都应该尽孝道,行仁义。
但四个儿子的作为却与道德法律的要求背道而驰。
(3)社会问题A.社会环境对案主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特别是在农村,信息闭塞,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即使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物质保障,但根本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些都加剧了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恶化。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家庭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模样,它已经开始发生了诸多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家庭是一个社会群体,也是一个社会组织,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经济条件。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当下的家庭问题及其原因。
一、婚姻危机和家庭拆散在当下,随着都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城市化使经济活动变得更加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的经济活动又进一步增强了个体主义,因此让婚姻危机变得越来越明显。
另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也使人们的思想开放度增大,婚姻和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开始打折扣。
这种变化影响着当代婚姻的健康和持续性。
据调查,今年1-3月,中国常住人口非正常结束婚姻15.42万对,占婚姻登记数的39.93%。
其中,协议离婚6.64万对,占离婚总数的43.06%。
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家庭不稳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二、城市化对家庭的影响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不仅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变化和文化转型的主要引擎。
城市化的发展与家庭结构密切相关,它会影响家庭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家庭经济、文化、生态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城市化使得家庭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许多家庭都必须增加劳动投入,利用节假日时间陪伴家人。
三、孩子教育成为家庭重头戏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是教育阶段,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教育。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的发展,孩子教育逐渐成为家庭的重头戏。
在过去,教育是由学校负责的,而家长们只需要负起补充的作用。
但现在,随着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互联网的普及,孩子教育已经成为家庭主要的职责。
也正是因为这个变化,孩子教育的问题和家庭关系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孩子教育成为家庭重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教育一直是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论文社会化论文: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社会学反思
家庭教育论文社会化论文: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社会学反思摘要:家庭教育的结果关系到孩子社会化的成败,因此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学家的关注。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通过分析家庭教育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对于培养孩子个性、情感、人格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来反思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误区。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社会化问题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按照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家庭教师对子女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
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个体初始的教育,奠定了个体一生社会化的基础。
孩子进入学校,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家庭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个体个性、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个体从儿童到成人的成长过程,即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由婴儿时期的“自然人”转变为成年时期的“社会人”的过程。
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它培养个人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角色规范。
而家庭教育无疑又是个体的社会化教育的第一步, 家庭对孩子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包括传授生活技能、树立生活目标、教导社会规范等。
首先,家庭教育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形成。
个体在婴幼儿时期的主要认知方式是具象思维,主要靠感觉和模仿来认识整个世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家长注意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并能够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就会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养成独立的性格。
其次,家庭教育对个体情感与爱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人社会化的各种社会主体中,家庭给予个人感情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
“人一出生就接受母亲的哺乳,接受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搂抱、亲吻、爱抚、逗乐和安慰,这一切活动都伴随有丰富的感情交流,让儿童体验到亲人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家庭社会工作论文
家庭社会工作论文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论文编号:A 112110046家庭青少年亲子关系成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学生姓名:讲师:孙万江系:语法学院专业:社会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第一次拥有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影响人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亲子关系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青少年亲子关系问题,从青少年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两个方面分析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成因,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提出促进青少年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而系统全面地改善家庭青少年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家庭社会工作青少年亲子关系1前言1.1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都知道亲子关系在发展阶段很难适应,也就是说,有些父母和孩子在一个阶段可以相互适应,但在另一个阶段却无法相处。
例如,一些父母可以很好地照顾和抚养日夜安睡的婴儿,但是发现很难管教到处乱跑的孩子。
或者可以应付依赖的孩子,但不能与青少年和谐相处。
由于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生理迅速发展和成熟的时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也是自我意识高度觉醒的时期,是思维发展为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正式操作的时期。
舞台的社会化和年龄的增长使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亲子沟通的障碍和困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正面临着急剧的时代变化,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心理困惑和矛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从家庭和社会工作的角度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对于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家庭乃至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前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概述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亲子关系的概念和亲子关系的概念第三部分分析了当代中国家庭青少年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社会家庭调查论文
社会家庭调查班级:**** 姓名:**** 学号:****[内容摘要]:转型时期的中国家庭随之发生了裂变,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缘关系的凝聚力减弱,人们对亲属关系网的依赖程度极大地降低,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被打破,出现了代际关系重心下移的倾斜现象。
构建一个老少和谐、代际融合、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现代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家庭;代际关系;倾斜;社会化;养老代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说,是就宏观社会而言,指社会层面上因地缘、业缘和其他关系产生的不同代际之间的交往关系。
从狭义的角度说,是就单个家庭内部而言,指家庭中因血缘和姻缘而产生的关系,即亲代与子代的关系。
“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等诸方面。
代际关系通常是指代与代之间通过资源的分配与共享、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道德义务的意识与承担等诸多中间媒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呈现出不同态势的胶着状态。
实质上,代际关系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体现,是相互的保障关系。
”中国传统的代际关系是亲代抚养子代成长,待子代成年之后,反过来赡养年老体弱已丧失劳动力的亲代,这是一种基于公平原则的双向交流、双向平衡的“哺育”与“反哺”的关系;责任与义务对等的代际交换关系。
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是一种“反馈模式”:父母抚养子女,子女成年后赡养年老的父母。
是一种双向交流、均衡互惠的代际交换模式。
但是,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给家庭代际关系带来巨大冲击波:父辈的权力和权威日益减弱,子辈的(经济等)实力和独立性越来越强;家庭利益分化,亲子之间出现新的矛盾;一方面子女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工作事务繁忙,无暇或无能力或不愿尽心意照顾父母;另一方面父辈又过度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将有限的精力、时间和关爱都给予了子女。
出现了“养老不足,爱子有余”的代际重心下移的现象,社会学者称之为“代际倾斜”。
社会学解读当代中国家庭
社会学解读当代中国家庭在当代中国,家庭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之一。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如单亲家庭、离婚家庭、空巢家庭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家庭制度的变迁和转型。
本文将尝试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当代中国家庭。
一、家庭社会化与现代化的矛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人的天国,是一种深深的感情和责任的纽带,代表着亲情和传承。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家庭社会化面临着很多挑战,家庭的重要性逐渐被边缘化。
例如,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逐渐放弃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模式,工作与生活成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已不再仅仅是生活的基础。
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疏离和沟通困难。
此外,随着现代家庭消费观念的崛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关系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让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对于有钱的人来说,不必再过着小康生活,而是生活得更好。
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对赚钱的更多要求,为了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会以更高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
这样的现象可能会形成家庭内部的矛盾,繁忙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在家庭内得到得到弥补,甚至对家庭生活的质量、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产生影响。
二、单亲家庭和家庭的多元化单亲家庭的出现标志着家庭的多元化。
在当代中国,离异家庭数量增加得非常快。
随着经济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女性对于自己和子女权利的关注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妇女较以前更容易提出离婚。
此外,随着人们对婚姻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离婚率不断攀升。
单亲家庭虽然让一些人经历着与常规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单亲家庭也可以促进性别平等。
特别是一些单身的家长,在经济上变得更加自立和强大。
然而,铺平平等道路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一些单亲家庭中,父母不会扮演任何不同角色,所以就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孤独、无依赖感、焦虑和自卑等问题。
三、未来,中国家庭的新挑战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血缘关系是家庭的基础。
社会学论文范文
社会学论文范文(注,以下为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标题,社会学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将探讨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即家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对家庭的定义、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家庭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社会学、家庭结构、社会功能。
家庭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都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家庭的定义、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家庭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家庭的定义。
家庭是指由一对或多对成年人和他们的孩子组成的社会单位。
家庭的成员之间通常存在着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家庭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即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正在逐渐演变为多样化的家庭形式。
单亲家庭、同性家庭、跨国家庭等新型家庭结构的出现,使得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这种多样化的家庭结构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对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
家庭在社会中具有诸多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化功能。
家庭是人们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个体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家庭还承担着经济支持、情感交流、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家庭的功能不仅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家庭的定义、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
对初级社会群体家庭的社会学分析
对初级社会群体——家庭的社会学分析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收到新潮的冲击而呈现出不同的新状态,人们有了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在文化不断地包容下,这些新的观念逐渐被社会说认可,但是我们应该冷静一点的看待新的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对于家、家庭做出慎重的选择,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自己的享乐。
【关键字】:家庭;新型生活方式;社会学思考一.生活的基本结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等环节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社会的变化也会影响家庭的变化。
家庭作为人类最早和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形式,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远古的时代起,男女组成家庭的观念就已经渐渐根植于我们的灵魂,融入我们的血液中。
家庭的出现,才使得人类的发展稳定起来。
人类因为家庭孕育后代,繁衍生息的功能才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站住脚跟。
也是因为家庭给社会群体社会化的功能,使得人类的社会逐渐变得稳定,文化开始繁荣。
家庭有如此多的功能,就像一个小小的细胞,虽然看起来规模小,功能简单,但正是这样无数个小的单位,才能构建起庞大的社会。
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形式,初级社会群体的英文是primary group,primary不仅是“初级的”的意思,还有“主要的,基本的”的意思,这也印证了家庭类似于细胞的比喻,简单但是重要。
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家庭具有规模较小,持久的直接交往,较强的内聚力,综合性的功能,个性的全面投入,浓厚的情感色彩,成员的难以替代,非正式的控制手段等基本特征。
二.新型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变化,社会结构的改变,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像古时简单的家庭结构一样:男耕女织,养育着若干的子女,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四世同堂”是中国传统社会典型的家庭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观念的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现了第一代独生子女,三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
家庭社会学论文
浅析家庭“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其精神孤独的研究
姓名:郭桂香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社会学
学号:
目录
一内容摘要……………………………………………………………………
二关键字………………………………………………………………………
三正文…………………………………………………………………………
第一章:空巢老人的概述……………………………………………………
第一节对空巢老人的界定和分类…………………………………………
空巢老人的界定……………………………………………………………
空巢老人的分类……………………………………………………………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研究“空巢老人”精神上感到孤独的原因………………………
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
第四节形成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精神孤独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因素………………………………………………………………………第三章解决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精神孤独的途径和办法………………………第一节建立政府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关爱的重视………………………………第二节建立社区组织的社会服务系统…………………………………………第三节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老年志愿服务队伍等志愿服务队伍……四参考文献………………………………………………………………………。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变迁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变迁研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它的结构和功能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学者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家庭结构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结构的变迁,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1. 家庭结构的传统模式在传统社会中,家庭结构通常以核心家庭为主导。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且多为父权制度下的男性儿子继承制度。
这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联系。
2. 家庭结构的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家庭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首先,在性别角色上,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家庭中的劳动分工不再局限于男性主导的模式。
女性开始追求职业发展,并有意识地参与家庭决策。
其次,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家庭结构逐渐从核心家庭向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转变。
这些新型家庭结构还包括同性伴侣家庭和无子女家庭等。
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价值的更新。
3. 家庭结构变迁的原因家庭结构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革。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力需求的改变使得家庭成员的职责和地位发生了变化。
其次,个人观念的变化也对家庭结构变迁产生影响。
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家庭主义观念的转变,使得家庭不再只是传统的生育和养育的场所,而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此外,法律政策的变化也为新型家庭结构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4. 家庭结构变迁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迁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统的父权制度被削弱,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了更加平等和合作的关系。
其次,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带来了个人选择的增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结构。
此外,家庭结构的变化还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总结起来,家庭结构变迁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结果。
它反映了个人观念和社会价值的变化,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家庭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家庭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在家庭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家庭不仅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同时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家庭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并分析家庭对个体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家庭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具有积极影响。
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充足的营养,有效地促进个体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其次,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品德素养和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家庭是个体价值观的最早社会化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道德感、责任意识和社会关怀,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此外,家庭教育还可以塑造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家庭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是社会化的最基本环境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康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公民,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稳定的家庭可以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增强个体对社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稳定的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与支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在经济层面上,家庭对个体的经济支持和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稳定的家庭经济有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在家庭与社会学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家庭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家庭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家庭受社会影响,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会影响家庭的构成和家庭角色的分配。
家庭的活动和家庭成员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例如,家庭的消费行为和教育选择会对社会的经济和教育产业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家庭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揭示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家庭既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同时也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变化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变化研究1. 引言家庭是社会组织最基本的单位,其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家庭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家庭结构的演变,分析家庭结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2. 传统家庭结构的特征传统家庭结构通常是指由丈夫、妻子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
在这种结构中,丈夫承担经济供养家庭的责任,妻子则主要负责照顾家庭和子女。
传统家庭结构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重视家族观念和长辈权威。
3. 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3.1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家庭的经济职能被逐渐分化和专业化,丈夫和妻子都需要参与劳动市场。
这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和责任重新分配。
3.2 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地位的提升也是家庭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教育普及和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度的增加,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婚姻关系和家庭责任的分工也发生了改变。
3.3 个人主义和自由选择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以及自由选择的权利的扩大,也对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产生了质疑,并更多地关注个体的需求和幸福感。
4. 变化后的家庭结构4.1 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家庭结构变化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由于离婚率的上升和非婚生子女的增加,单亲家庭正逐渐成为社会现实的一部分。
单亲家庭中的家长通常需要独自承担经济和育儿责任,给家庭带来了许多挑战。
4.2 同性家庭随着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推进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伴侣选择组建家庭。
同性家庭的出现展示了社会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认同,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环境。
4.3 共同抚养的家庭共同抚养的家庭是一种由非婚生子女的父母共同参与抚养的形式。
这种家庭结构的兴起反映了家庭责任和关系的多样性,注重父母间的合作与共同承担。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人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无论是从心理、情感还是实质生活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时代,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家庭模式,如单亲家庭、同性家庭、再婚家庭等等。
当然,不同的家庭模式也带来了不同的家庭关系。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关系的现状及其演变。
一、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定义因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异。
在现代社会,家庭通常是指由夫妻、子女以及其他亲属组成的社会单位,是真正的爱与归属感的源泉。
家庭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传递着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在西方,家庭将男性、女性以及他们的孩子囊括在一起,形成以夫妻为基础,从而建立新的家庭。
但是,在中国,家庭并不仅限于成年人和他们的孩子。
传统上,中国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包括祖父、祖母、伯父、舅舅等等亲戚关系。
二、家庭关系的现状1、传统家庭的状况过去,传统家庭模式是以父亲为家庭的主角,母亲为家庭的主妇,子女为家庭的责任和未来的延续。
享受着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不用为生计而担忧的子女们,往往会因为生活的安逸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现代家庭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如今的家庭已经不再是只以父亲为家庭的中心,而是更强调家庭成员的平等和互动关系。
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投入全职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不再承担传统的家庭责任。
此外,现代家庭也不在注重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的成员也不再谈起伦理和义务。
三、家庭关系的演变1、家庭角色的转变现代社会新的家庭角色分配,使得女性可以扮演不同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反而可能会超越男性的家庭角色。
2、家庭关系的变化现代家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变迁变得越来越宽松。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关系,家长和子女之间有着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
然而在当代,家庭关系则变得越发平等了。
这并不意味着马上会出现新式家庭,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看待家庭关系家庭是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单位,也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庭关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更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着深远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家庭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和变化。
首先,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承担着社会化的功能。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的社会化场所,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个体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获得满足、如何处理冲突等。
家庭关系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和互动方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可以培养出健康积极的个体,而紧张矛盾的家庭关系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通常存在着明显的权威结构,父母作为家庭中的权威人物拥有决定权。
这种权力关系的分配不仅影响家庭内部的互动,也反映了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即家庭关系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的权力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民主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此外,家庭关系还反映了社会变迁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家庭在结构、功能和意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父权家庭逐渐演变为更加平等和民主的家庭关系模式,女性地位得到提升,子女更多地享有话语权和自主权。
这种变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加深了人们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思考。
总的来说,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家庭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
家庭是个体最早的社会化场所,家庭关系的质量和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的权力结构和价值观的转变,家庭关系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庭关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作出贡献。
最新家庭社会工作论文
一、案例对象基本信息林先生,男性,30岁,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在工厂当工人。
家庭财政状况困难,生活忙碌,晚上要做兼职。
家庭关系不好,与妻子常会因琐事吵架,对子女相当严厉。
二、问题界定1.个人问题:案主是独生子,而且从小受到母亲宠爱,文化水平较低,能力一般,存在很多非理性思想,并有不自信表现、痛苦感无力感。
2.家庭问题:案主和妻子经常因为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对孩子缺少看管教养,家庭关系较差。
3.生活问题:三个月前被工厂辞退工作,正在寻找新的工作,同时夜班兼职工作量大,独自承担抚养家庭的重任。
三、需求评估1.生理通过基本资料了解,案主需求放松身心,放慢生活节奏,增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增强教养孩子能力和技巧。
2.心理案主内心需要别人了解和心理疏导,渴求有倾诉对象,宣泄内心的痛苦和无力,增强自信心。
希望家人能理解自己,改善家庭关系,能有好的开放的态度和婚姻家庭观。
3.社会案主需求街道的社会救济,有社会资源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希望能有提供新的工作岗位的机会。
三、介入计划(一)目标(1)帮助案主增强自信心,以新的面貌生活。
(2)帮助案主协调夫妻关系(3)通过辅导教授合理教养孩子的方法,和家人相处的方式等,改善家庭关系。
(4)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案主找到稳定的工作。
(5)寻求社会资源,低息贷款和热心人士捐助,缓解林先生的家庭经济压力。
短期目标(1)对林先生进行心理辅导,让林先生参与自信心提升小组活动,改变自己,改善林先生的非理性思想。
(2)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会一技之长。
(3)通过辅导,教授林先生合理教养孩子的方法和掌握解决家庭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有社会资源帮助林先生度过经济难关。
长期目标(1)林先生以新的面貌,满怀希望、轻松的心态继续生活。
(2)林先生能有稳定的工作,家庭经济状况改善。
(3)林先生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家庭关系变得和睦。
(二)理论林先生的情况可以用家庭治疗理论,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单位,焦点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
家庭社会学论文
论离异家庭对子女生活影响的研究内容摘要:当前, 随着我国离婚率急剧上升, 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会表现出一系列问题, 如情绪情感障碍、适应性差、性格缺陷、学习困难、社会性发展不良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家庭影响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还在于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家庭影响单亲抚养离异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公布的数据称, 我国每年离婚的夫妻保持在120万对左右。
可以说, 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起离婚案。
而据统计, 我国的离婚数量仍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一般地讲, 一个国家的离婚率越高, 离异家庭子女也就越多, 其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也就越大。
有调查发现, 54%的犯罪青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不良。
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限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 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1、情绪情感障碍由于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婚的不理解和长期郁结在内心的对一方父母的怨恨, 使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 往往一触即发, 主要表现为发脾气、摔玩具、不愿意与人交往、睡眠也不安稳, 亲子之间冲突加剧等。
而出现情绪问题的诱因也往往只是一些生活琐事。
2、适应性差父母离异后, 儿童随父亲或母亲过着单亲生活,他们很难适应家庭的这种突变, 心理会处在一种严重的失衡状态, 表现出极度的愤恨和绝望。
有研究表明,家庭解体后, 儿童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心理适应期,一般要经过2~3 年或3~5 年的时间。
“这一心理适应期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愤怒、痛苦阶段; 盲目乐观阶段; 流动、出走阶段; 终日忙碌、闭门不出阶段; 渴望、思索阶段; 获得新生阶段。
家庭社会学论文
养老问题的社会化问题简析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应对摘要:在传统中国社会,养老一直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家庭是最基本的养老单位。
传统的养老观念,如“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正是这种对家庭养老的理念呼应。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从赡养的角度讲,大观园里,贾母的养老正是贾家家族里儿女共同来承担的;《金翼》里黄东林之母,他她的晚年可谓是尽显天伦了,不仅举办了八十寿宴,还有众多子孙承欢膝下,可谓是享尽了家庭养老的好处了;还有老舍《四世同堂》里描写的一样,家族庞大使得养老变得理所当然和简单。
而到了今天,传统养老观念随着社会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空巢家庭”的蔓延,还是遗老、弃老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的经常发生,都预示着家庭养老缺陷突出,也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做出调整。
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养老问题由传统的个人家庭问题逐步转变为社会问题,这是偶然发生还是必然结果,以及面对此现象,社会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是本文要探讨和论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养老方式老年人功能和权威养老压力个案治疗正文::家庭是中国人永远难以割舍的精神远点和文化情结。
尊老、爱幼、夫妻亲爱是家庭和睦幸福必不可少的因素。
随着近些年现代化步伐的加速,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家庭功能的重大变迁,使得家庭和谐的重要条件之一—养老,也随之从形式都内容都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对家庭和谐产生发作用。
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到如今的养老问题的社会化,究竟原因何在,是偶然发生还是必然结果,以及对此社会工作者的应对,正是我们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里,人们依赖土地而生存。
土地的固定性和不流动性决定了土地上的人们的固定性、不流动性和封闭性,因而依据这片土地建立的社会关系是世代的狭窄的熟人圈子;加之社会分工的不发达,人们与外界联系少、相互依赖程度低,人们生活只阈限在狭窄的地域范围和经世累积的人际范围里。
在这种封闭的形态的社会里,人们活动依据的是“熟人规则”——即这片土地上的“乡土文化”,在而非社会契约,后者中的社会社会契约准则体制,如养老的一些体制,保险、信贷、基金等跨时间空间的交换的养老规则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
家庭社会工作模式思考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
家庭社会工作模式思考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增能视角下的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虽然我国一些由人口引发的社会问题得到缓解,但是仍然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至少亿。
据相关资料统计,大约有%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我国现在或将来约有1500多万个家庭遭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
随着失独家庭问题的日益凸顯,社会各界开始高度关注失独家庭,并试图从社会保障、社会政策和法律等各个方面来探究解决方法。
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学者的相关观点和建议,并根据增强权能的相关理论知识,阐述失独家庭的问题现状,从失独家庭的自身因素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探究关于失独家庭问题解决的途径。
二、失独家庭的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1.问题现状(1)生理、心理层面。
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身心状况差。
有资料显示,在失独人员中患慢性疾病的人员较多,有的患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尤其以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和肿瘤居多。
梁明辉、张黎、巩新鹏等人曾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50名失独父母进行调查,评测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其中44%的人有过自杀经历。
此外按照KIO的评分等级,82%的人心理疾病的危险性高。
(2)经济层面。
失独家庭大多经济困难。
一般情况下失独家庭分为暂时性失独和永久性失独两类,暂时性失独家庭是指失独父母会选择再生孩子或收养孩子。
根据国家相关救助政策,他们便不再享受国家救助,而抚养子女必定是笔不小的开销,这无疑会增大失独父母的经济压力。
然而,永久性失独家庭的父母可能因为年龄的限制或不愿再生育、领养孩子而面临养老困境,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生活质量下降。
(3)生活层面。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生态特征与社会化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生态特征与社会化问题家庭是社会化的核心场所,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的生态特征对于个人的社会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家庭生态特征与社会化问题之间的关系。
一、家庭生态特征家庭生态特征是指家庭的各种特征,如人口结构、家庭角色、家庭环境等。
家庭的生态特征对于个人的社会化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人口结构是家庭的基本特征之一,家庭大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对较大的家庭可能具有较强的代际传承和家族观念,能够较好地维护家庭文化传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而相对较小的家庭可能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适应社会变革与现代化需求。
其次,家庭角色是指在家庭中不同成员所居于的位置及相应的角色定位。
家庭角色也对个人的社会化产生决定性作用。
在传统家庭中,父亲往往是家庭的主要支持者和领导者,母亲则是家庭的抚养者和教育者,孩子则作为发展对象和受教育者。
在现代家庭中,家庭角色的分工逐渐趋向平等,男女双方均参与家庭成员的教育和抚养,教育、担负家务和经济负担均由家庭成员共同承担。
最后,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中成员所生活和生活条件的总体情况。
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的社会化同样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益于个人健康和心理发展,从而有利于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反,在环境质量较差、亲密关系不佳等家庭中,个人的社会化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家庭生态特征与社会化问题家庭生态特征与个人的社会化息息相关,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
在人口结构方面,家庭规模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等现象正影响着家庭生态特征和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中,家庭内的代际关系更加复杂,在传承家庭文化与维护家族传统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家庭角色方面,社会对女性角色定位的认知正在发生变化,女性的社会化机会有所扩大。
同时,相对传统家庭中的男性角色,现代中的新型父亲所承载的家庭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父亲不仅要担负家庭经济负担,还需要扮演着成子女教育的导师角色。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家庭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家庭作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和最基本的社会制度的家庭无疑是社会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
国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跨越了学科的界限,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观察家庭的视角。
从社会学上来说,当提到家庭时,其实说的是婚姻家庭。
而课本上所说的,也是婚姻家庭。
从社会意义上说,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设置,就个人意义上说,家庭是个人置身于社会关系中的首属群体。
所以,这个时候,理解了婚姻家庭的意义、发展、关系、问题以及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性与性别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完善这一基本社会制度、更好的组织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生活共同体。
其实,人们组建共同生活的方式有很多,家庭只是其中一种,而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即以习俗礼法的权力、义务规范为基础的“夫妻”生活共同体。
而人类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血缘家庭,普纳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女偶制家庭。
家庭,是一种法制化的社会制度或单位。
婚姻家庭式依法制(婚姻法)组织起来的,以异性夫妻为核心的生活模式和社会基本制度。
婚姻家庭制度,包括婚姻制度、生育制度、父母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等。
家庭关系是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儿媳关系、祖孙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妯娌关系、叔嫂关系等。
在我国,我们的家庭发展有着一种特定的历程,即家庭规模从大家庭向小家庭收缩,家庭关系也从复杂趋于简化。
然而,在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的同时,家庭关系的张力却成反向趋势。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关系的整合状态和成都。
家庭关系的不同整合构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
家庭类型的划分,与划分依据和目的有密切关联,我国社会学界,一般根据家庭的结构特称,把当前家庭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核心家庭。
有城府其家庭,是指以一对夫妻为核心,与未婚亲子女或养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与一个已婚子女,或者还包括其他亲属一起居住、共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离异家庭对子女生活影响的研究内容摘要:当前, 随着我国离婚率急剧上升, 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后会表现出一系列问题, 如情绪情感障碍、适应性差、性格缺陷、学习困难、社会性发展不良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家庭影响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还在于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家庭影响单亲抚养离异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公布的数据称, 我国每年离婚的夫妻保持在120万对左右。
可以说, 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起离婚案。
而据统计, 我国的离婚数量仍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一般地讲, 一个国家的离婚率越高, 离异家庭子女也就越多, 其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也就越大。
有调查发现, 54%的犯罪青少年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品德不良。
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要把这场灾难可能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减轻到最低限度,以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子女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和教育措施, 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1、情绪情感障碍由于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婚的不理解和长期郁结在内心的对一方父母的怨恨, 使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 往往一触即发, 主要表现为发脾气、摔玩具、不愿意与人交往、睡眠也不安稳, 亲子之间冲突加剧等。
而出现情绪问题的诱因也往往只是一些生活琐事。
2、适应性差父母离异后, 儿童随父亲或母亲过着单亲生活,他们很难适应家庭的这种突变, 心理会处在一种严重的失衡状态, 表现出极度的愤恨和绝望。
有研究表明,家庭解体后, 儿童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心理适应期,一般要经过2~3 年或3~5 年的时间。
“这一心理适应期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愤怒、痛苦阶段; 盲目乐观阶段; 流动、出走阶段; 终日忙碌、闭门不出阶段; 渴望、思索阶段; 获得新生阶段。
如果承担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母, 离异后能够及时调整自己, 尽快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适应期可以缩短。
而如果承担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母, 离异后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 经常表现出对离异对方的忌恨、诅咒, 情绪消沉、喜怒无常或借酒消愁等, 那么他们的子女所遭受的心理折磨比夫妻当事人还要严重几倍。
比如, 有的孩子索性离家出走,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一般来说, 夫妻离异后, 失去父爱的男孩比女孩的心理创伤严重。
他们失去了男性特有的教育影响, 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甚至会延缓性别社会化的进程。
”①3、性格缺陷(1)自卑因父母离异而产生自卑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处处不如他人, 容易导致自卑情结, 进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①丁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对策》,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08年如不安、内疚、胆怯、害羞、忧伤、失望等。
若经常沉浸在这种自卑情结的痛苦之中, 就会形成自卑性格。
(2)孤僻强烈的自卑感使离异家庭子女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 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
当恐惧感超过亲近他人的欲望时, 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 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
被孤独的阴影笼罩着的儿童, 心中充满孤寂、愁苦与被遗弃的感觉, 与外界环境就会越来越疏远。
(3)怯懦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怯懦性格。
他们胆小怕事, 容易屈从他人, 无反抗精神, 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 感情脆弱, 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
就更造成了所谓的不合群,孤僻,自卑情绪。
(4)粗暴上三种情况所致,离异家庭子女长期心情压抑。
在不和睦的家庭中, 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打闹, 极易使子女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 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定, 长此下去, 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导致“暴力的结果必然产生暴力”。
(5)反年龄化问题增多②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缺少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家庭破裂给他们蒙上了一层心灵阴影,致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丧失了信心,在行为上具有与社会和周围的的同龄孩子发展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超越其年龄的行为现象发生率较高。
缺少家庭温暖,精神得不到满足,感动空虚,常常企求在个人感情上得到提前补偿。
个别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往往会在“感情补偿心理”驱使下,盲目的向异性求爱,轻率的犯“性错误”。
由于受到家庭变故后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的影响,单亲家庭极易心理失衡,然后放任自己,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二、家庭的社会作用和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以家庭为研究对象,它通过对家庭与社会的相关的研究,通过对家庭内部关系的剖析,来阐述家庭的结构、职能及其演化规律。
1、家庭的成立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这种结合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一定范围的亲属所构成的生活单位,它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发生的。
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
有什么样的婚姻类型就有什么样的家庭类型。
婚姻和家庭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不可分割、是家庭社会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家庭社会学,“主要研究婚姻制度和婚姻过程。
包括婚姻条件,择偶标准,婚姻动机,婚姻缔结,婚姻嫁娶,,婚姻的礼仪和婚姻的解除等。
还要研究婚姻史,婚姻的发生和演变,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婚姻,以及决定和影响婚姻的各种经济、政治、法律、伦理、风俗和社会因素。
”③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的构成和模式。
世界各国有千家万户,家庭的结构必然千姿百态。
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家庭结构也各有特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把家庭分为不同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家庭结构逐渐淘汰,新的家庭结构相继出现。
②孙浩哲,《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十一讲》,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③张桂英,《家庭社会学及家庭的发展趋势》,黑龙江大学,1987年3、家庭职能家庭是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都要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从生产到消费,会条件下,、这种功能有大有小,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宗教,这就是它的功能。
家庭的从教育到娱乐。
在不同社甚至具有全然不同的性质。
对于家庭的各种功能,应该加以研究,使家庭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4、家庭的建设和管理家庭成立之后,又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如家庭经济、家务劳动、家庭饮食、家庭环境、家庭娱乐、家庭安全、家庭物质等方面的管理,还有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实现家庭中的精神文明等。
在这其中,我们看到家庭的社会功能,家庭的教育功能,而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则是破碎的家庭组织,不能带来正常的家庭功能职能。
离异使得家庭不再完整,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不规则,致使职能的丧失,失去了管理和建设的功能。
更有甚者,使得单亲子女怀有憎恨家庭,厌恶社会的可怕情绪。
三、单亲(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1、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
孩子是敏感的,会感受家庭的变化。
所以,不要企图隐瞒发生了什么,那样会增加他的不安,失去对大人的信任。
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家庭破裂的事实。
这有助于他的勇敢面对。
真诚面对孩子的问题,你们的家庭的确发生了变化,同时告诉他(她),你们仍像以前那样爱他(她)。
2、不在孩子面前讲另一方坏话,不要相互破坏形象,当着孩子的面,使用污辱性的语言,一味指责对方。
父母在谈话中,不可使用坏和好这样的字眼。
可以告诉他,父母亲就是无法相处了。
在这段情绪混乱的时期,绝对不适合对配偶做任何评判,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
3、夫妻尽释前嫌,不冷漠、敌视对方,做朋友。
分手后,孩子仍是双方共同的,只有平静商谈教育孩子的事,才能让其有宁静的学习、生活心态。
双方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
尤其是孩子的监护方,应允许另一方探视,并享受亲子之情。
4、与孩子共同担起家庭的责任避免补偿心态。
不要为了弥补而过度补偿、溺爱,尤其是老人。
对孩子没必要百依百顺,对待他们的生活,要像对待正常的孩子那样。
物质和娇纵都无法替代精神上的缺失,对孩子的溺爱并不是补偿,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来源。
单亲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担责任,走向成熟。
④5、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
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
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6、离婚不单单是谁的错。
不要向孩子控告对方的无情和不负责任。
不要试图将自己的创伤作为孩子今后成长的借鉴。
孩子需要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他们有自己探索和憧憬的权利。
四、结束语父母的离异, 家庭的解体, 对大多数儿童而言,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严重制约着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要更好地发展自我, 仅仅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学校和社会各方④徐慧艺,《浅析单亲家庭教育背景下儿童的教育》,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
面为他们创造条件。
因此, 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培养和教育, 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 “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新格局,”⑤使这些儿童得到全社会更多更好的帮助和关怀。
⑤高敏,《家庭社会学研究综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