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水泥窑中控操作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法水泥窑中控操作培训
一、操作要求
预分解窑的正常操作要求与一般回转窑相似。 即保持窑的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的平衡与稳定 ,以保持窑的烧结能力与窑的预烧能力的平衡 与稳定。预分解窑的发热能力来源于两个热源 ,传热能力则依靠预热器、分解炉及回转窑三 部分装置;烧结能力主要由窑的烧成带来决定 ,预烧能力则主要决定于分解炉及预热器。为 达到上述两方面的平衡,操作时必须做到前后 兼顾,炉、窑协调,稳住烧结温度及分解温度 ,稳住窑、炉的合理的热工制度。
五、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
• 对回转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燃料燃烧及气流温度的控制;二是气固换热和物料升温的 控制;三是物料在一定温度场内滞留时间及物理、化学反 应的控制等。
• 窑内气团热交换、物料升温速率、物料在一定温度场内滞 留时间及物理、化学反应进程,在湿法及传统干法窑内主 要决定于物料在窑内的填充率及运动速度。而在悬浮预热 窑及预分解窑内,除生料的预热及相当一部分碳酸盐分解 过程分别在预热器及分解炉内完成外,尚未完成的分解、 固相反应及烧结过程等仍然需要在窑内完成,仍然受到窑 内物料填充率及运动速率的影响。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2、煤的比例
• 预分解窑是前后两把火,即两处喂煤,存在着窑前加煤与分解炉加煤的比 例问题。分解炉喂煤量应根据预热器及分解炉温度的合理分布来确定。如 果喂煤量过少,将使炉温偏低,出炉物料分解率降低;若喂煤量过多,将 使炉后系统温度偏高,热耗增加:甚至引起系统结皮堵塞。窑头用煤量应 根据入窑生料量及烧成温度来确定。若窑头用煤量过少,容易造成烧成温 度不够,熟料升重偏低,游离氧化钙升高,影响熟料质量;若窑头用煤量 过大,将导致分解炉加不进煤,入窑物料分解率降低,增大窑的热负荷, 发挥不了预分解窑的功效。窑、炉喂煤量的合理分配,可使烧成热耗最低 ,熟料质量最佳。一般认为窑用煤比例占总用煤量的40%最为理想。若分 解炉喂煤量采用炉温自动调节时,其温度测点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的地方,即分解炉的下部或混合室出口,温度调节范围控制在较小范围。 窑的用煤量也不要大幅度变动,若预热器出现塌料、窜料时,应及时将分 解炉喂煤转换成手动操作,并适当减少分解炉的用煤量,加大窑头用煤量 ,以保证窑内物料正常做烧,使之尽快恢复正常。在开始点火投料时,分 解炉应用手动控制,这时窑头用煤量将超过分解炉的用煤量,随着系统温 度的上升及喂料量的增加,将逐渐增加分解炉的用煤量,待喂料量、各处 温度、压力正常时,即可换成自动控制。
• 由于窑内煅烧决定着熟料的质量,因此窑的操作应占主导地位 ,应使整个窑、炉系统平衡稳定。但又不能像传统中空窑那样 ,仅凭窑头看火,随时调节风、煤、料的量,即可达到稳定生 产的目的。新型干法窑要求全系统处于均衡稳定的条件下,保 持各项技术参数合理,达到最佳的热工制度。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1、 火焰温度高低
一、操作要求
• 通风、加煤、喂料是影响窑、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应通过计算与实际调整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合适关系,并保持相 对稳定。因为当系统排风量一定时,如果增大窑的通风,则分 解炉的用风将会减少;反之,增大分解炉的风量,会减少窑内 的通风。在保持相同过剩空气系数时,通风量的变化,意味着 发热能力的变化。同样,如果通风量保持不变而改变窑、炉的 燃料加入量,也会影响窑、炉的发热能力及温度。分解炉内 900℃以下的气温是靠料粉分解吸热来抑制的,如果喂料量过 多或过少,必然引起分解率的下降或出炉气温的升高,以引起 窑内料层的波动,造成窑、炉系统热工制度的紊乱。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煤取决于风,风取决于料,窑速取决于窑内物料的煅 烧状况,这是适合于任何一种回转窑煅烧工艺的规律。但 对预分解窑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是降低废气和不完 全燃烧热损失、达到产量高、质量好的关键。因此,必须 通过调整操作手段使风、煤、料和窑速合理匹配。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窑、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应根据以下原则: (1)窑尾及出分解炉的气体温度都不应高于正常值 (2)在通风合理的情况下,窑尾和分解炉出口废气中的氧
含量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应尽量避免一氧化碳的出现 ; (3)在温度、通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分解炉用燃料比 例。这些原则易于理解,多数也能得到贯彻,但也有不少 人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处理。
三、窑与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
• 模糊认识之一:窑尾至分解炉间的区域温度偏高、结皮严重总认为是由于分解 炉加燃料多引起的,因而操作上总是减少分解炉的燃料,而后增加窑用燃料, 结果此区域温度进一步升高,结皮更加严重,窑况进一步恶化。实际上除了窑 气、炉气分开的双系列窑外分解窑外,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窑用燃料过多引起 的。众所周知,分解炉是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在分解炉内多加燃料,废气温度 既不会过高而炉内物料又能获得较高的分解率。但如果把本应加到分解炉的燃 料加到窑内,则入窑物料的分解率必然低下,从而增加窑的负担。由于窑内热 交换效率低,为了保证熟料的正常煅烧,就需在窑内再加燃料,但受燃烧空间 和热交换效率的限制,窑尾至分解炉间的区域温度就必然过高。而这一区域又 正好是“料稀区”,且物料易在此区部分角落产生循环,有很好的结皮条件, 易造成严重结皮。物料在完全分解之前’其本身温度不会超过当时的平衡温度 (一般850℃左右),所以在分解炉内适当多加燃料既不会引起上述区域的废 气温度过高也不会引起入窑物料温度过高,而只有在炉内物料分散不好、分布 不均的情况下才会造成炉内及其出口废气温度高。因此,当窑尾及其上升管道 温度高时,不能轻易认为是分解炉燃料加多了,而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正确 操作方法。通常只要逐步减少窑用燃料,同时将其减少量的一部分增加到分解 炉内,情况就会逐渐好转。
1、风的分配
• 对于预分解窑,风不仅要为煤粉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而 且要使物料能在预热器中充分悬浮。正常操作中分解炉和 窑头用风的合理分配可通过调整窑尾缩口及三次风阀门开 度来实现。现阶段窑尾缩口的大小已基本固定,只能从三 次风阀门开度来调节。如果调整不当,风的分配不合理, 易出现塌料、窜料,降低入窑碳酸钙分解率,加重回转窑 的热负荷,影响熟料的产、质量。若窑尾温度、混合室温 度偏低,、分解炉上部温度、斜坡温度偏高,窑尾O2含 量低而混合室出口O2含量高时,说明窑内用风量小,分 解炉用风量大,此时应关小三次风的闸板开度,使混合室 出口O2含量在2~3%。
4、熟料立升重和游离CaO的高低 • 熟料立升重就是每升5~7mm粒径的熟料质量。烧成温度
高,熟料烧结得致密,因此熟料升重高而游离CaO低;若 烧成温度低,则升重低而游离CaO高;当烧成温度比较稳 定时,升重波动范围很小,正常生产时升重的波动范围在 ±50g之间,各厂的控制指标不一。
三、窑与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1、风的分配 • 若窑尾、混合室温度偏高,而分解炉温度低,混合室出口
和窑尾O2含量相差不大,且窑内火焰较长,窑头、窑尾 负压较大时,说明窑内通风量过大,而分解炉用风量小, 此时应关小窑尾缩口闸板开度,调整窑内通风量。 • 若预热器内物料悬浮不好,出现塌料、窜料、窑头产生回 火时,说明窑尾缩口喷腾风速不够,适当增大系统排风, 提高窑尾缩口喷腾风速。
三、窑与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
模糊认识之二,烧成温度低熟料欠烧总认为是窑用燃料少造成的。即使当窑的 燃烧能力已到极限时,仍增加窑燃料用量,结果造成窑头温度进一步降低 ,窑尾系统温度则过高。这一错误的操作方法还会引起窑内还原气氛,造 成系统结皮严重,结长厚窑皮甚至结圈。窑内通风及燃烧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在燃烧空气无富余的情况下,增加燃料窑头温度不仅不会提高反而 会降低。但有些操作人员一遇到窑头温度低却总是增加窑头燃料,尤其是 在喂料量,并不多,燃烧空气并不富余的情况下,仍往窑内多加燃料。笔 者认为窑用燃料的增加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即只要窑尾废气中有一氧化 碳存在,则在调整系统状态使一氧化碳消失之前,不应该增加窑用燃料。 所以如遇到窑头温度低的情况,应该首先分析其原因,如燃烧空气不足, 应设法增加通风量;如风机已开到极限,则应分析是否下料量大了,是否 三次风闸板没调整好,是否窑内结圈,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如入窑 分解率低,则应增加分解炉燃料而非窑头燃料;如冷却机效率低、二次风 温低,则应对冷却机进行处理。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一味增 加窑头用燃料,结果适得其反。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表2-1 火焰颜色相对应的温度
正常火焰的温度通过钴玻璃看到:最高温度处于火焰 中部发白亮,最高温度两边呈浅黄色,前部发黑。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2、熟料被窑壁带起高度 • 正常情况下,物料随窑运转方向被窑壁带到一定高度而后
下落,落时略带黏性,熟料颗粒细小均齐;当温度过高时 ,物料被带起来的高度比正常时高,向下落时黏性较大, 翻滚不灵活而颗粒粗大,有时呈饼状下落;烧成温度低时 ,熟料被带起高度低,顺窑壁滑落,无黏性,物料颗粒细 小,严重时呈粉状,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增高使物料中液相 量增加,温度降低液相量也减少。温度增高还会使液相黏 度降低,当温度过高时,液相黏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 这种现象,操作上称为“烧流”。。
五、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
1、回转窑内物料的填充率 • 在回转窑内,物料通常在窑在横断面堆积形成一个
扇面。扇面两个边缘与窑中心的两个连线的夹角称 中心角(α)。扇面面积与窑内横断面之比,称窑 的填充率(或负荷率),通常以%表示。窑内物料 填充率一般为5--7%。不同的中心角( α )与填充 率的关系如表5-1所示。 表2-1 中心角与填充率的关系
窑内的热流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火焰发出热量,而使窑 温升高,因此火焰温度高,窑温也高。目前判断火焰温度 高低的方法是通过比色高温计结合电子计算机,可测出比 较接近实际温度的数据,除此之外,在正常操作时,对火 焰温度高低的判断,还可通过火焰的颜色。火焰的颜色及 相对应的温度如表2-1 所示,表中所列数据是实际火焰温 度颜色,不是通过有色玻璃看到的颜色,通过钻玻璃所看 到的颜色相对应的温度数值要比表中的温度高。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3、熟料颗粒大小 • 正常的烧成温度,熟料颗粒绝大多数直径在5~15mm左右
,熟料外观致密光滑,并有光泽。温度提高,由于液相量 的增加而使熟料颗粒粗,结大块;温度低时,液相量少, 熟料颗粒细小,甚至带粉状,表面结构粗糙,疏松,呈棕 红色,严重时甚至会产生黄粉,属于生烧的情况。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4、风、煤、料Fra Baidu bibliotek窑速的兼顾调整 • 风、煤、料和窑速四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若其
中之一调整不当将打乱整个系。统热工制度。风、煤、料 和窑速四者之间的配合,不但量上要合理,而且要注意配 合的质量,以使煤粉燃烧快、物料吸热快,窑速最适当, 能充分发挥预分解窑的优点。这就要求通过合理的调整来 保证风、煤、料混合均匀并与窑速相适应,达到物料分散 、悬浮状态良好,煤粉燃烧完全,薄料快转,优质、高产 低消耗。
一、操作要求
一般回转窑要稳定合理的热工制度,首先必须稳定窑 前烧成带的温度及窑尾烟气温度,分解炉窑要稳定合理的 热工制度则必须稳定窑两端及分解炉内温度。如果窑的烧 成带温度稳不住,则将使熟料产、质量下降,或影响窑衬 寿命。如果窑尾温度稳不住,不但会影响窑内物料的预热 ,还会影响分解炉内温度(窑气入炉系统)。如果窑气温 度过高,易引起窑尾烟道结皮、堵塞。若分解炉内温度过 低,物料分解率将下降,则使入窑物料预烧不够,使窑速 稳不住,产量降低。分解炉出口气温过高,则易引起炉内 及炉后系统结皮、堵塞,甚至影响排风机等的安全工作。 所以操作中必须首先稳住窑两端及分解炉内温度。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3、窑速和喂料量相适应 • 窑内喂入多少生料就要有相当的窑速与之相适应。入窑料
多,窑速就相应的快,若料多而窑速慢,则窑内料层增厚 ,易导致窑尾漏料,窑尾烟道结皮。窑速慢时,物料在窑 内停留时间较长,料层较厚,喷煤嘴喷出的煤易落入料层 内,造成煤粉燃烧不完全,易结大块和结圈,影响熟料质 量。因此,正常操作时应保证薄料快转,保持窑速和喂料 量相适应。
一、操作要求
预分解窑的正常操作要求与一般回转窑相似。 即保持窑的发热能力与传热能力的平衡与稳定 ,以保持窑的烧结能力与窑的预烧能力的平衡 与稳定。预分解窑的发热能力来源于两个热源 ,传热能力则依靠预热器、分解炉及回转窑三 部分装置;烧结能力主要由窑的烧成带来决定 ,预烧能力则主要决定于分解炉及预热器。为 达到上述两方面的平衡,操作时必须做到前后 兼顾,炉、窑协调,稳住烧结温度及分解温度 ,稳住窑、炉的合理的热工制度。
五、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
• 对回转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燃料燃烧及气流温度的控制;二是气固换热和物料升温的 控制;三是物料在一定温度场内滞留时间及物理、化学反 应的控制等。
• 窑内气团热交换、物料升温速率、物料在一定温度场内滞 留时间及物理、化学反应进程,在湿法及传统干法窑内主 要决定于物料在窑内的填充率及运动速度。而在悬浮预热 窑及预分解窑内,除生料的预热及相当一部分碳酸盐分解 过程分别在预热器及分解炉内完成外,尚未完成的分解、 固相反应及烧结过程等仍然需要在窑内完成,仍然受到窑 内物料填充率及运动速率的影响。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2、煤的比例
• 预分解窑是前后两把火,即两处喂煤,存在着窑前加煤与分解炉加煤的比 例问题。分解炉喂煤量应根据预热器及分解炉温度的合理分布来确定。如 果喂煤量过少,将使炉温偏低,出炉物料分解率降低;若喂煤量过多,将 使炉后系统温度偏高,热耗增加:甚至引起系统结皮堵塞。窑头用煤量应 根据入窑生料量及烧成温度来确定。若窑头用煤量过少,容易造成烧成温 度不够,熟料升重偏低,游离氧化钙升高,影响熟料质量;若窑头用煤量 过大,将导致分解炉加不进煤,入窑物料分解率降低,增大窑的热负荷, 发挥不了预分解窑的功效。窑、炉喂煤量的合理分配,可使烧成热耗最低 ,熟料质量最佳。一般认为窑用煤比例占总用煤量的40%最为理想。若分 解炉喂煤量采用炉温自动调节时,其温度测点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的地方,即分解炉的下部或混合室出口,温度调节范围控制在较小范围。 窑的用煤量也不要大幅度变动,若预热器出现塌料、窜料时,应及时将分 解炉喂煤转换成手动操作,并适当减少分解炉的用煤量,加大窑头用煤量 ,以保证窑内物料正常做烧,使之尽快恢复正常。在开始点火投料时,分 解炉应用手动控制,这时窑头用煤量将超过分解炉的用煤量,随着系统温 度的上升及喂料量的增加,将逐渐增加分解炉的用煤量,待喂料量、各处 温度、压力正常时,即可换成自动控制。
• 由于窑内煅烧决定着熟料的质量,因此窑的操作应占主导地位 ,应使整个窑、炉系统平衡稳定。但又不能像传统中空窑那样 ,仅凭窑头看火,随时调节风、煤、料的量,即可达到稳定生 产的目的。新型干法窑要求全系统处于均衡稳定的条件下,保 持各项技术参数合理,达到最佳的热工制度。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1、 火焰温度高低
一、操作要求
• 通风、加煤、喂料是影响窑、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应通过计算与实际调整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合适关系,并保持相 对稳定。因为当系统排风量一定时,如果增大窑的通风,则分 解炉的用风将会减少;反之,增大分解炉的风量,会减少窑内 的通风。在保持相同过剩空气系数时,通风量的变化,意味着 发热能力的变化。同样,如果通风量保持不变而改变窑、炉的 燃料加入量,也会影响窑、炉的发热能力及温度。分解炉内 900℃以下的气温是靠料粉分解吸热来抑制的,如果喂料量过 多或过少,必然引起分解率的下降或出炉气温的升高,以引起 窑内料层的波动,造成窑、炉系统热工制度的紊乱。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煤取决于风,风取决于料,窑速取决于窑内物料的煅 烧状况,这是适合于任何一种回转窑煅烧工艺的规律。但 对预分解窑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是降低废气和不完 全燃烧热损失、达到产量高、质量好的关键。因此,必须 通过调整操作手段使风、煤、料和窑速合理匹配。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窑、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应根据以下原则: (1)窑尾及出分解炉的气体温度都不应高于正常值 (2)在通风合理的情况下,窑尾和分解炉出口废气中的氧
含量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应尽量避免一氧化碳的出现 ; (3)在温度、通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分解炉用燃料比 例。这些原则易于理解,多数也能得到贯彻,但也有不少 人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处理。
三、窑与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
• 模糊认识之一:窑尾至分解炉间的区域温度偏高、结皮严重总认为是由于分解 炉加燃料多引起的,因而操作上总是减少分解炉的燃料,而后增加窑用燃料, 结果此区域温度进一步升高,结皮更加严重,窑况进一步恶化。实际上除了窑 气、炉气分开的双系列窑外分解窑外,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窑用燃料过多引起 的。众所周知,分解炉是一种高效热交换器,在分解炉内多加燃料,废气温度 既不会过高而炉内物料又能获得较高的分解率。但如果把本应加到分解炉的燃 料加到窑内,则入窑物料的分解率必然低下,从而增加窑的负担。由于窑内热 交换效率低,为了保证熟料的正常煅烧,就需在窑内再加燃料,但受燃烧空间 和热交换效率的限制,窑尾至分解炉间的区域温度就必然过高。而这一区域又 正好是“料稀区”,且物料易在此区部分角落产生循环,有很好的结皮条件, 易造成严重结皮。物料在完全分解之前’其本身温度不会超过当时的平衡温度 (一般850℃左右),所以在分解炉内适当多加燃料既不会引起上述区域的废 气温度过高也不会引起入窑物料温度过高,而只有在炉内物料分散不好、分布 不均的情况下才会造成炉内及其出口废气温度高。因此,当窑尾及其上升管道 温度高时,不能轻易认为是分解炉燃料加多了,而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正确 操作方法。通常只要逐步减少窑用燃料,同时将其减少量的一部分增加到分解 炉内,情况就会逐渐好转。
1、风的分配
• 对于预分解窑,风不仅要为煤粉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而 且要使物料能在预热器中充分悬浮。正常操作中分解炉和 窑头用风的合理分配可通过调整窑尾缩口及三次风阀门开 度来实现。现阶段窑尾缩口的大小已基本固定,只能从三 次风阀门开度来调节。如果调整不当,风的分配不合理, 易出现塌料、窜料,降低入窑碳酸钙分解率,加重回转窑 的热负荷,影响熟料的产、质量。若窑尾温度、混合室温 度偏低,、分解炉上部温度、斜坡温度偏高,窑尾O2含 量低而混合室出口O2含量高时,说明窑内用风量小,分 解炉用风量大,此时应关小三次风的闸板开度,使混合室 出口O2含量在2~3%。
4、熟料立升重和游离CaO的高低 • 熟料立升重就是每升5~7mm粒径的熟料质量。烧成温度
高,熟料烧结得致密,因此熟料升重高而游离CaO低;若 烧成温度低,则升重低而游离CaO高;当烧成温度比较稳 定时,升重波动范围很小,正常生产时升重的波动范围在 ±50g之间,各厂的控制指标不一。
三、窑与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1、风的分配 • 若窑尾、混合室温度偏高,而分解炉温度低,混合室出口
和窑尾O2含量相差不大,且窑内火焰较长,窑头、窑尾 负压较大时,说明窑内通风量过大,而分解炉用风量小, 此时应关小窑尾缩口闸板开度,调整窑内通风量。 • 若预热器内物料悬浮不好,出现塌料、窜料、窑头产生回 火时,说明窑尾缩口喷腾风速不够,适当增大系统排风, 提高窑尾缩口喷腾风速。
三、窑与分解炉用燃料比例的掌握
模糊认识之二,烧成温度低熟料欠烧总认为是窑用燃料少造成的。即使当窑的 燃烧能力已到极限时,仍增加窑燃料用量,结果造成窑头温度进一步降低 ,窑尾系统温度则过高。这一错误的操作方法还会引起窑内还原气氛,造 成系统结皮严重,结长厚窑皮甚至结圈。窑内通风及燃烧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在燃烧空气无富余的情况下,增加燃料窑头温度不仅不会提高反而 会降低。但有些操作人员一遇到窑头温度低却总是增加窑头燃料,尤其是 在喂料量,并不多,燃烧空气并不富余的情况下,仍往窑内多加燃料。笔 者认为窑用燃料的增加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即只要窑尾废气中有一氧化 碳存在,则在调整系统状态使一氧化碳消失之前,不应该增加窑用燃料。 所以如遇到窑头温度低的情况,应该首先分析其原因,如燃烧空气不足, 应设法增加通风量;如风机已开到极限,则应分析是否下料量大了,是否 三次风闸板没调整好,是否窑内结圈,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如入窑 分解率低,则应增加分解炉燃料而非窑头燃料;如冷却机效率低、二次风 温低,则应对冷却机进行处理。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一味增 加窑头用燃料,结果适得其反。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表2-1 火焰颜色相对应的温度
正常火焰的温度通过钴玻璃看到:最高温度处于火焰 中部发白亮,最高温度两边呈浅黄色,前部发黑。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2、熟料被窑壁带起高度 • 正常情况下,物料随窑运转方向被窑壁带到一定高度而后
下落,落时略带黏性,熟料颗粒细小均齐;当温度过高时 ,物料被带起来的高度比正常时高,向下落时黏性较大, 翻滚不灵活而颗粒粗大,有时呈饼状下落;烧成温度低时 ,熟料被带起高度低,顺窑壁滑落,无黏性,物料颗粒细 小,严重时呈粉状,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增高使物料中液相 量增加,温度降低液相量也减少。温度增高还会使液相黏 度降低,当温度过高时,液相黏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 这种现象,操作上称为“烧流”。。
五、窑内物料煅烧进程的控制
1、回转窑内物料的填充率 • 在回转窑内,物料通常在窑在横断面堆积形成一个
扇面。扇面两个边缘与窑中心的两个连线的夹角称 中心角(α)。扇面面积与窑内横断面之比,称窑 的填充率(或负荷率),通常以%表示。窑内物料 填充率一般为5--7%。不同的中心角( α )与填充 率的关系如表5-1所示。 表2-1 中心角与填充率的关系
窑内的热流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火焰发出热量,而使窑 温升高,因此火焰温度高,窑温也高。目前判断火焰温度 高低的方法是通过比色高温计结合电子计算机,可测出比 较接近实际温度的数据,除此之外,在正常操作时,对火 焰温度高低的判断,还可通过火焰的颜色。火焰的颜色及 相对应的温度如表2-1 所示,表中所列数据是实际火焰温 度颜色,不是通过有色玻璃看到的颜色,通过钻玻璃所看 到的颜色相对应的温度数值要比表中的温度高。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3、熟料颗粒大小 • 正常的烧成温度,熟料颗粒绝大多数直径在5~15mm左右
,熟料外观致密光滑,并有光泽。温度提高,由于液相量 的增加而使熟料颗粒粗,结大块;温度低时,液相量少, 熟料颗粒细小,甚至带粉状,表面结构粗糙,疏松,呈棕 红色,严重时甚至会产生黄粉,属于生烧的情况。
二、烧成温度的判断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4、风、煤、料Fra Baidu bibliotek窑速的兼顾调整 • 风、煤、料和窑速四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若其
中之一调整不当将打乱整个系。统热工制度。风、煤、料 和窑速四者之间的配合,不但量上要合理,而且要注意配 合的质量,以使煤粉燃烧快、物料吸热快,窑速最适当, 能充分发挥预分解窑的优点。这就要求通过合理的调整来 保证风、煤、料混合均匀并与窑速相适应,达到物料分散 、悬浮状态良好,煤粉燃烧完全,薄料快转,优质、高产 低消耗。
一、操作要求
一般回转窑要稳定合理的热工制度,首先必须稳定窑 前烧成带的温度及窑尾烟气温度,分解炉窑要稳定合理的 热工制度则必须稳定窑两端及分解炉内温度。如果窑的烧 成带温度稳不住,则将使熟料产、质量下降,或影响窑衬 寿命。如果窑尾温度稳不住,不但会影响窑内物料的预热 ,还会影响分解炉内温度(窑气入炉系统)。如果窑气温 度过高,易引起窑尾烟道结皮、堵塞。若分解炉内温度过 低,物料分解率将下降,则使入窑物料预烧不够,使窑速 稳不住,产量降低。分解炉出口气温过高,则易引起炉内 及炉后系统结皮、堵塞,甚至影响排风机等的安全工作。 所以操作中必须首先稳住窑两端及分解炉内温度。
四、风、煤、料和窑速的合理匹配
3、窑速和喂料量相适应 • 窑内喂入多少生料就要有相当的窑速与之相适应。入窑料
多,窑速就相应的快,若料多而窑速慢,则窑内料层增厚 ,易导致窑尾漏料,窑尾烟道结皮。窑速慢时,物料在窑 内停留时间较长,料层较厚,喷煤嘴喷出的煤易落入料层 内,造成煤粉燃烧不完全,易结大块和结圈,影响熟料质 量。因此,正常操作时应保证薄料快转,保持窑速和喂料 量相适应。